【文薈】沃爾瑪在中國的暴利揭密
06-06
qinhao紹興城一馬平川,出城往東25公里就是山區了,那裡有一個富盛鎮,鎮上有許多人都知道沃爾瑪,因為他們給沃爾瑪做布。在全世界有沃爾瑪的地方,人們都喜歡到"天天低價"的沃爾瑪去買便宜貨,沃爾瑪則在全世界範圍內去尋找更加廉價的供應商,他們的觸角甚至穿越凹凸不平的公路,來到了這個紹興縣倒數第二貧困的富盛鎮。數萬平方米的富盛鎮豐盛個私工業園區,緊挨著鎮中心,破舊的瓦房或平房裡不停地傳出機器轟鳴聲。園區靠最裡面有一家金洲棉麻印染有限公司(下稱"金洲公司"),陳舊的廠房邊幾個著農民裝的工人在鏟煤;廠房裡燈光較暗,借著門口漏進的陽光,可看見一條正在運轉的軋染流水線,還有密密的布灰飛舞。41歲的竺亞君是旁邊村裡的農民,剛剛過來上班一個月,她的工序是"拉直"。這個工作半點偷不得懶,更打不得瞌睡,因為稍有疏忽,染好的布上就可能出現皺條,老闆就會扣她的工資。她的工資本來就不多,一個月400元,做得好,或者加班多,可能漲到450元。竺一天可拉布5萬米以上。"紹興人一般不想做沃爾瑪的單子,價格低,質量要求又高。"紹興縣新紀元紡織印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沈德銘對金洲公司很熟悉,他介紹說,為了壓低成本,滿足客戶要求,金洲公司不得不加班加點地干。但是金洲公司必須做沃爾瑪的單子。"3年前金洲公司成立時,當地才不過5條軋染線,去年已增加16條了,到現在可能有100條左右。"金洲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金國梁介紹,不光軋染線增多了,而且新軋染線的技術性能也提高了,金洲公司面臨激烈的競爭。金洲公司憑藉起步早和3年前的一次機遇,拿到了沃爾瑪的單子,一開始每年只有幾十萬元人民幣訂單,後來不斷增加,現在已達數百萬美元。"我們廠的年產值接近2000萬美元,其中30%左右流到沃爾瑪。"金國梁說。壓價與暴利章亮是金洲公司的銷售人員,她對沃爾瑪的印象並不好:"沃爾瑪的價格最低,比中東都低,比國內的價格也低。"據章亮介紹,金洲公司給其他客戶做,一般利潤率可以達到10%~15%,但是給沃爾瑪做的毛利也只有5%。金洲公司之所以還在做,是因為在這種狀況下公司依然還有錢賺,只是非常少而已。雖然對沃爾瑪印象深刻,但是到今天為止,不管是金國梁還是章亮,都沒有親眼看到過一個來自沃爾瑪的人。金洲公司只不過是沃爾瑪供應鏈上的一個微不足道的環節而已。"我們是跟香港的一家貿易公司打交道,他們是沃爾瑪的直接供應商。"章亮和公司其他人之所以知道是給沃爾瑪做布,是因為香港這家貿易公司的信用證上寫明了是給沃爾瑪供貨,他們也會專門說明:金洲公司染的布必須通過沃爾瑪有關人員的質量檢測。章亮介紹,目前金洲公司供應到香港的布料主要是亞麻粘。公司從織布廠進到坯布,進行染整加工,然後供應給香港的貿易公司,香港公司拿到貨後並不是直接送到沃爾瑪,而是再轉口到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在那裡,也會有很多十分廉價的工廠,把這些布加工成襯衫或套裝,最後才供應到沃爾瑪的超市。在這個完整的鏈條上,成品服裝到達沃爾瑪指定倉儲地點那一刻是一個分界點,之前是一個利潤空間被一再擠壓的過程,其後則被驟然釋放,沃爾瑪獲得超額利潤。以金洲公司供應的布匹為例,沈德銘介紹,金洲公司供應給香港貿易公司的價格一般每米在11元~12元人民幣,香港公司把布轉到泰國一家服裝廠委託加工,再把成衣(如襯衫)以3美元(約25元人民幣),左右的價格賣給沃爾瑪,沃爾瑪掛到美國商店售賣的價格卻可以一下子飆升到30美元(約合240多元人民幣)甚至以上。上海一位資深貿易人士介紹,就她原先經營過工藝品和現在正在做的鞋帽領帶等商品來看,進入沃爾瑪商店後的價格比供應商提供的價格一般都要高出6倍左右,有的甚至更高。從公開資料看,沃爾瑪2000年在中國採購了100億美元商品,這些中國產品為沃爾瑪創造了270億美元的銷售額,這意味著170%的毛利潤。沃爾瑪們的零售傾銷為此,香港中文大學研究學者郎咸平教授提出了"零售傾銷"的概念。進入中國市場7年後,沃爾瑪已經開出了33家店,每家店面積不小,低廉的價格引來顧客無數,但是至今卻還不見贏利。郎咸平認為,如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等國際零售巨頭,無一例外地出現了在歐美市場賺錢,但在亞洲市場卻賠錢的反常現象,因此事實上是採取了由已開發國家市場貼補新興市場的"零售傾銷"策略。如沃爾瑪等跨國零售巨頭,在中國一般有兩塊業務,一塊是零售店,另一塊就是跨國採購,兩塊相互獨立,截然分開。上海商學院連鎖經營管理系主任吳建國也持相同觀點:"家樂福一開始還沒有意識到這個策略,拚命在零售店上動腦筋賺錢,然而這兩年也加大了跨國採購的力度。"關於這個觀點,他還有一段心有餘悸的回憶。那是在1996年,沃爾瑪全球總裁李斯閣到上海參加了中國連鎖協會的年會,當時有學者問李斯閣:"為什麼不採用收購的方式在中國發展?"李斯閣略加思考後回答:"因為成本太高!"這讓許多學者百思不得其解,那時中國連鎖超市剛剛起步,網點少沒經驗不成熟正是成本低廉的時候,為什麼沃爾瑪還說成本高呢?吳建國用"羊狼之爭"來進一步分析:"按照沃爾瑪的策略,結果不是羊被狼吃了,而是不斷奔跑的羊累死了!"國企們應對外資都在跑馬圈地,規模不斷地擴大,相互競爭必將日益慘烈,然而它們不像沃爾瑪一樣可以通過跨國採購來補貼虧損,所以也缺乏後勁。一旦到了要跨下來的時候,勢必找人接盤,那時沃爾瑪就可能以最低廉的成本進入,還可以一舉拿到國企圈來的諸多黃金網點。這就是"零售傾銷"的威力,外資巨頭們穩賺不賠,而實現這一策略的根本保證就是相當規模的、極其低廉的跨國採購,這種優勢是國內商企所不具備的,郎咸平因此也顯得憂心忡忡:"一旦這些國際零售巨頭達到目的,極有可能出現上抬零售價、下壓進貨價的危險局面。"沃爾瑪廉價在中國陳慧敏從去年年底起,世界零售巨頭沃爾瑪,頻頻因廉價使用勞動力事件遭到曝光,加上些許政治因素,使沃爾瑪正在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去年11月24日,美國《紐約時報》報道沃爾瑪壓榨非法勞工;同月,《洛杉磯時報》報道沃勻瑪殘酷的廉價:100美元襯衫出廠價不到1美元;今年1月14日,美聯社報道沃爾瑪涉嫌使用童工;然後就是2月8日《華盛頓郵報》的長篇調查。今年2月8日,美國有媒體在頭版發表長篇文章,指責零售商通過壓榨其在亞洲一些國家的供應商來不斷降低成本,是中國工人們在為沃爾瑪的「天天低價」買單!讓我們來關注一下沃爾瑪廉價實現的方式:首先是沃爾瑪的零售業務。一是倡導低成本的企業文化。在沃爾瑪這個全球老大的辦公場所里,沒有幾扇窗戶,看起來就像個工廠區,中間橫亘著碉堡一樣的走廊;單調的灰藍色牆上,掛著1992年過世的山姆.沃爾頓的照片和名言。仍被公司上下尊稱為「山姆先生」的沃爾頓,當年就在一樓的一個辦公室辦公,其空間狹小到幾乎容不下一張會議桌。其現任CEO 李.斯科特也繼承了山姆先生的理念。與沃爾瑪所有的經理一樣,他自己倒垃圾,出差與同事同住一間房,乘飛機時所有人都不坐頭等艙。沃爾瑪禁止其員工接受生意夥伴哪怕是一瓶汽水的饋贈,因為它認為這些最終都得由顧客埋單。對其員工,沃爾瑪不僅工資不高,而且工作要求高,任務重。如沃爾瑪的管理職位,要求更長的工作時間(高達每周80小時),經常還要願意到異地工作。沃爾瑪不單單對自己的員工摳門,對外也十分小氣。從經理工作裝到貨運碼頭,沃爾瑪的「小氣」無處不在。一些卡車司機抱怨要自己卸貨,要沃爾瑪卸貨就得付錢,而其他大零售連鎖店則會承擔這些費用。許多運貨商曾抱怨,他們的司機將貨運到沃爾瑪後,想借用一下沃爾瑪的洗手間、上趟廁所都被拒絕。它對商品從工廠到貨架上整個物流過程的精準控制,把運輸和存貨成本降低到了零售專家稱之為前所未有的水平。二是排斥工會的公司政策。沃爾瑪把工會視為「眼中釘」。從上班的第一天起,沃爾瑪的員工就會接到建議,要求其避開工會,並向主管報告任何組織行為。公司禁止在工作場所談論工會,工會組織者也總是被人從店內請出去。只要發現了工會活動的苗頭,門店經理就會撥打一條熱線電話,通常總部派人來處理。另外,門店經理還經常沒收工會印發的資料,並威脅說如果投票加入工會就會關掉門店。沃爾瑪還解僱過若干名工會支持者和拒絕提撥想加入工會的員工,並且非法暗示,如果員工加入工會,將失去保險和分紅的利益。這樣的公司政策,使沃爾瑪的員工無法聯合起來抵抗公司的低工資、超時勞動等侵害工人權益的行為,從而為沃爾瑪的廉價提供了保障。同時,也為沃爾瑪競爭提供了堅實的後盾。如每當沃爾瑪的一個超級購物中心開進一個城區,其競爭對手通常就會遭滅頂之災,因為後者的員工是工會會員,其工資比沃爾瑪高。這無疑成為其至勝的法寶。其次,是沃爾瑪的跨國採購。沃爾瑪的贏利模式正是盡其所能地控制供應鏈,通過最大限度地壓縮供應鏈各個環節的成本空間來達到自己暴利的目的。事實證明,這是一個成功的模式,沃爾瑪在國外採購的毛利率高達170% ,它的營收總量則已經連續兩年位居世界500強之首。據美國《商業周刊》介紹,沃爾瑪的經營理念就是「壓價、壓價、再壓價」,在全球範圍內尋找提供最低廉進價的供貨商,把生產商的利潤壓到最低。而曾經只在國內採購的沃爾瑪,現在向全球1萬多個供應商尋求更低的價格。沃爾瑪建立了一個包括1萬餘家供應商的網路,不斷迫使他們降價,同時還不斷在全球範圍內搜尋更便宜的供應源。競爭不僅在廠商與廠商之間,也在國家與國家之間展開。「他們控制的零售業務是如此之大,要誰紅火誰就紅火,要誰關門誰就得關門。」僅存的幾家美國紡織品廠商的一名前CEO 說。在中國南部,沃爾瑪發現了保持「天天平價」所需要的所有條件。雖然人力成本比孟加拉要高,但中國有其他優勢:低價的原材料、現代化的工廠、高速公路和港口,以及願幫忙的政府官員。2002年沃爾瑪在中國採購120億美元,2003年採購150億美元,「如果沃爾瑪是一個國家,它就是中國的第五大貿易國,甚至超過了德國和英國。」常駐北京的一位參與了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勞工問題調查的媒體記者如是說。在中國,僅直接向沃爾瑪供貨的工廠就超過5400家,還不算數量更為龐大的間接供應商。隨著沃爾瑪在中國採購的日益增加,其對中國的影響也引起了廣泛的關註: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作為全球第一大零售企業,沃爾瑪的規模是法國家樂福的3倍,僱傭的員工是通用和福特兩大汽車公司的總和。如此大的規模,使沃爾瑪對中國的經濟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通過不斷地壓價、壓價、再壓價,沃爾瑪不僅使在國內的供應商在其巨大壓力之下,不斷地改進生產,提高生產率。同時,沃爾瑪還迫使國內零售商持續地致力於提高效率,從而推動了整個國家的勞動生產率。但是,在沃爾瑪巨額定單帶來就業機會,刺激加工產業發展的同時,也迫使一些供應商走向另一些極端——通過侵害勞工權益來降低成本,以滿足沃爾瑪的低價要求。如近日曝光的存在於合藝電子塑膠廠的非法現象:許多工人的工作條件惡劣,甚至在很艱苦的環境下做了長時間的工作,卻拿不到工錢。儘管沃爾瑪對其供應商有一套檢查系統,但由於他們的檢查通常都是提前通知的,這使得其檢查系統並不十分有效。侵害勞工權益的現象,在沃爾瑪低價與巨額定單的雙重影響下,成為了較為普遍的現象。而許多零售業主開始使用學生作為職工,有的國家則是大量使用童工,否則他們就沒有生存的機會。這些不合理不合法的東西正在逐漸成為零售業的規律性東西。沃爾瑪的繁榮昌盛歸結於對一個至高無上的目標的追求:無止境地削減成本。也是由於其同樣的追求,影響到了國內許多工人,尤其是製造加工行業的工人的工資和工作環境。沃爾瑪的零售傾銷。在進入中國市場7年之時,沃爾瑪已經開出了33家店,每家店面積不小,低廉的價格引來顧客無數,但是至今卻還不見贏利。香港中文大學研究學者郎咸平教授認為,出現了這種在歐美市場賺錢,但在亞洲市場卻賠錢的反常現象,事實上是採取了由已開發國家市場貼補新興市場的「零售傾銷」策略。沃爾瑪等跨國零售巨頭,在中國一般有兩塊業務,一塊是零售店,另一塊就是跨國採購,兩塊相互獨立,截然分開。而其巨額利潤的來源便是跨國採購。上海商學院連鎖經營管理系主任吳建國分析:國企們應對外資都在跑馬圈地,規模不斷地擴大,相互競爭必將日益慘烈,然而它們不像沃爾瑪一樣可以通過跨國採購來補貼虧損,所以也缺乏後勁。一旦到了要跨下來的時候,勢必找人接盤,那時沃爾瑪就可能以最低廉的成本進入,還可以一舉拿到國企圈來的諸多黃金網點。這就是「零售傾銷」的威力,外資巨頭們穩賺不賠,而實現這一策略的根本保證就是相當規模的、極其低廉的跨國採購,這種優勢是國內商企所不具備的,郎咸平因此也顯得憂心忡忡:「一旦這些國際零售巨頭達到目的,極有可能出現上抬零售價、下壓進貨價的危險局面。」種種由沃爾瑪廉價給中國帶來的負面影響,令人心寒與心急。如何來應對其引致的一系列經濟、社會問題?筆者提出幾點建議:首先,從供應商角度而言,國內供應商應開始轉變思維,不能僅滿足於做一個低廉的製造加工工廠,而是要開始致力於做賣產品的二流企業,甚至是賣專利的一流企業。若是僅僅做一個賣苦力的三流企業,在這樣終端為王的市場時代,只有被人壓榨的份。做自己的產品,走創名牌之路,才是國內供應商的最終出路,也是改善國內部分勞工狀況的治根之法。其次,從政府角度而言,一方面,政府應完善和健全相應的法律法規,為國內廠商的發展創造有利的市場環境,引導他們走向正確的發展之道;另一方面,政府應加強監管,對侵犯勞工權益的工廠嚴懲不怠,同時,加強工會建設,使工會的作用正直的發揮出來,從防範與制約乃至制止侵權事情的發生。最後,從國內零售商的角度而言,一是要認識沃爾瑪廉價的本質,及其高額利潤的真正來源,防止斷章取義式的模仿沃爾瑪。二是要認真學習沃爾瑪先進的東西,如其高效的供應鏈系統,對顧客的極度關注,重視細節管理等先進的管理理念頭。三是盡量走與沃爾瑪不相衝突的路,即走自己的路。客觀實際使國內零售商無法與沃爾瑪的廉價相抗衡,因此,應採取與其差異化的道路,如顧客定位差異化、供應鏈差異化、服務差異化、銷售產品差異化等。作者陳慧敏,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作者電子信箱:lindachm@hotmail.com外媒稱沃爾瑪遭中國欺負 指重慶懷極端民族偏見32465次點擊400個回復新華網北京10月19日電 (記者任沁沁王建華程志良)在華投資企業無論是誰觸犯了中國法規,都要受到查處、懲罰,此乃天經地義,這並非買賣商品可以討價還價、挑挑揀揀,也不是幼兒犯錯可以網開一面、不予追究。然而,這樣一個簡單道理卻被常以道義自居的美英等西方國家一些主流媒體歪曲踐踏了。美國零售業巨頭沃爾瑪的12家重慶門店,將普通豬肉貼上「綠色食品」標籤出售給消費者至少長達20個月,更甚者,其在接受執法部門調查時態度卻極度傲慢、排斥合作。日前,重慶市依法作出懲罰決定,沒收違法所得、處以5倍罰款,責令停業整頓15天,並逮捕、拘留涉案人員。然而,這起沃爾瑪違法受罰事件卻如同「一石激起千層浪」,美英等西方國家一些主流媒體不僅不譴責欺詐牟利者,不同情權益受損者,反而戴上「政治有色眼鏡」一哄而上,強詞奪理、借題發揮,將施害者描繪成受害者,並大肆對中國進行誣衊攻擊。美國《紐約時報》在最近的一篇相關報道中起筆便將重慶市定義為「帶有極端民族主義偏見的中國西南部城市」,並在下文進一步寫道:經濟民族主義,即評論家所謂的「近似仇視外國人的行為」……在內地最大城市重慶最為突出。《紐約時報》的報道全然無視這是一起長期的、故意的欺詐牟利違法行為。它輕描淡寫地稱這次事件為「labelingdispute」(標籤爭議),稱冒牌綠色豬肉為「mislabelingpork」(貼錯標籤的豬肉),並用諷刺的口吻寫道,豬肉雖不「綠色」,但至少沒毒,而中國食品安全事件頻發,中國政府卻總抓著「小事」不放。美國《華爾街日報》則在其系列報道中,充斥著這樣的主觀色彩表述「威權主義的中國」,「變化無常的監管者」,「中國欺負沃爾瑪」,「沃爾瑪在棍棒下卑躬屈膝」,「沃爾瑪在中國面臨法律及政治障礙和風險」等。其報道稱,在中國政府領導人希望撫平民眾對食品安全的憤怒之際,外國公司可輕而易舉地成為眾矢之的,處罰沃爾瑪是「殺雞給猴看」。《華爾街日報》的報道還以沃爾瑪受罰事件為新由頭,東拉西扯,擴大指責中國的政府採購規定、自主創新政策,以及竊取知識產權、非法提供補貼等它所認為的中國惡化投資環境、歧視外資企業的行為。並威脅道:「美國參議院投票通過了涉及人民幣匯率操縱的法案。這項法案如果在眾議院獲得通過,將可能引發中美貿易戰。這至少來說是一種挑釁。不過,對於那些厭倦了觀看在中國很多城市像重慶這樣『欺負』外國公司的人,或許這已經不重要了。」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也遙相呼應:「對於該公司(沃爾瑪)和其他許多在華外商投資企業來說,監管環境幾乎從未像現在這樣惡劣。」美英等西方國家一些主流媒體還似乎約好了一樣,同時進行了更離譜的主觀臆測,即將這起沃爾瑪違法受罰事件與明年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換屆強行聯繫起來。明眼人都能看到,當前中國對待內外資企業是一視同仁的,中國不僅從來沒有歧視過外資企業,相反,在改革開放以來的絕大部分時間裡,還在土地、稅收等諸多方面給予外資企業「超國民待遇」。在食品安全問題上,中國政府對國人的違法犯罪行為也是同樣處罰嚴厲的,例如,在查處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主要涉案罪犯甚至被判處了死刑。而查獲的其他大量假冒偽劣食品制售事件涉案人員也依法受到了嚴懲。外資公司必須嚴格遵守投資國的法律法規屬於國際慣例,誰也無權享受「治外法權」,對於任何一家在華西方投資企業來說,沒有例外的選擇和商量空間;對於中國政府來說,沒有例外的給予和退縮餘地。這起沃爾瑪違法受罰事件引發的針對中國的最新輿論攻擊波,無非是一些西方媒體對華偏見、敵視慣勢的一個延續。正是美國《華爾街日報》在上述攻擊中國的評論中不慎泄露了玄機:「外國食品零售商努力監督自己的供應鏈。但是,對一個經營著諸多門店且出售大量農產品的大型零售商來說,此舉不僅操作複雜、成本很高,而且得不到成功保證。為避免重蹈『豬肉門』覆轍以及食品安全威脅的努力只會使沃爾瑪的成本增加。」試問如此赤裸裸渲染追求「低成本、高利潤」的《華爾街日報》等一些西方媒體:在這起沃爾瑪違法受罰事件中,「是誰欺負了誰呢」,「又是誰歧視了誰呢」?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母親節,送一朵中國母親花
※中國最十大難懂方言排行(資料來自網路)
※中國古代星官介紹
※古代最強10大科技武器,最終BOSS當然是中國製造
※中國汽車上游產業空心化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