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是以頭痛、鼻塞、惡風、發熱為主證的一種外感疾病。多因腠理不固,也就是肌表的防衛能力弱,外邪侵襲人體而發病,四時均可發生。由於四季氣候的變化和病邪的不同,或由於體質的差異,可分為風寒、風熱和暑濕三大類。
本病包括由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流行性感冒等。
風寒感冒是由於寒邪束表,肺氣不宣,毛竅閉塞所導致。
典型癥狀:鼻塞、流清鼻涕、怕冷、輕微發燒、無汗、頸項發緊、頭疼身痛等。
病因:鼻為肺之竅,受涼流清涕是衛氣不足的表現,同時也多為風寒感冒初起的首要癥狀之一。其證要點為「寒」。寒為陰邪,易傷陽氣,故鼻流清涕為衛陽受損而寒,怕冷惡寒重肌表失於衛陽溫煦而寒;寒性收引凝滯,故無汗為人體腠理閉塞而寒,頸項發緊、周身疼痛為筋脈攣縮、氣血運行不暢而寒。當溫陽散寒為法。
治療:(1)大椎為督脈之穴,督脈具有統率和督促全身陽經的作用,故有「總督諸陽」和「陽脈之海」的說法,而手足三陽經,都匯聚到督脈的大椎穴上,故大椎被稱為「陽中之陽」,只要給椎適當的刺激,就可以振奮陽氣,祛邪防病,精神抖擻!除搓熱大椎外,還可以用艾灸大椎的方法,艾灸懸灸或隔姜灸都可以,不方便或不會用灸的朋友還可以用毛巾熱敷大椎,或者洗澡時調高水溫,用熱水對著大椎連續沖五六分鐘,效果一樣不錯。通過熱水對大椎進行溫熱刺激,代替了熱灸的作用,溫補了大椎之陽,也就溫補了一身之陽,陽氣充足,則可祛寒外出,自然緩解癥狀。
(2)除大椎外,還可以擦熱或溫灸風門、肺俞兩穴。
風門,位置在人體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肺俞,位置在人體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兩穴內應於肺,主治外感疾病。
風熱感冒是由於感受風熱邪氣,邪熱上蒸,肺失清肅,皮毛疏泄失常所致。
典型癥狀:發高燒、流黃鼻涕、怕熱、咽喉腫痛等。
病因:其證要點為「熱」。邪熱傷人,多見高熱;肺失清肅,其竅鼻見黃涕,其經脈循行所過之肺系(咽喉)見腫痛。當解表清熱為法。
治療:(1)大椎,為陽脈會聚之所,當外感風熱邪氣時,亦為陽邪聚集之處,此處刺血拔罐,相對於擦熱和溫灸這些緩和、溫補的刺激方式而言,屬強刺激,為清泄之法,可泄陽邪。
(2)肺俞,為肺之背俞穴,刺血拔罐,亦收解表清熱之功。
(3)耳尖,經外奇穴,功擅清在上之熱,其退熱作用快速而明顯,體溫超過39℃時可刺血輔之。
不得不提到的是,風寒日久,表邪可入里化熱,轉為風熱癥狀,只要癥狀特點符合風熱,即按本節方法治療,要知道,疾病總是在不斷的發展變化過程中,治療要根據當時情況及時調整治療方案,這就是為什麼中醫學特彆強調辨證論治的原因。此外,由於患者體質上的差異,內外因的相互影響,因而受邪後的證候也有所不同,如素體陽虛者,多見風寒;陰虛者,多見風熱。而體內素有積滯,或有內熱,即使感受的是風寒邪氣,初起為風寒之證,但往往也會迅速表現為風熱證的熱性癥狀。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小兒外感後多高熱、驚厥癥狀了。要知道小兒為稚陽之體,生長發育旺盛,飲食不節時易生積滯,雖然時令節氣多為寒涼,外感感受了風寒之邪,但與體質相結合,迅速入里化熱,而表現為風熱癥狀。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小兒常用感冒中成藥中,多是針對風熱癥狀的了。
不得不提到的是,風寒日久,表邪可入里化熱,轉為風熱癥狀,只要癥狀特點符合風熱,即按本節方法治療,要知道,疾病總是在不斷的發展變化過程中,治療要根據當時情況及時調整治療方案,這就是為什麼中醫學特彆強調辨證論治的原因。
此外,由於患者體質上的差異,內外因的相互影響,因而受邪後的證候也有所不同,如素體陽虛者,多見風寒;陰虛者,多見風熱。而體內素有積滯,或有內熱,即使感受的是風寒邪氣,初起為風寒之證,但往往也會迅速表現為風熱證的熱性癥狀。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小兒外感後多高熱、驚厥癥狀了。要知道小兒為稚陽之體,生長發育旺盛,飲食不節時易生積滯,雖然時令節氣多為寒涼,外感感受了風寒之邪,但與體質相結合,迅速入里化熱,而表現為風熱癥狀。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小兒常用感冒中成藥中,多是針對風熱癥狀的了。
暑濕感冒又稱為夏季感冒。夏季悶熱,濕度比較大,如在這個時候大家都比較貪涼,比如吹空調等,感受了風寒之邪,使體內的暑濕為風寒所遏,疏泄受阻,鬱積肌表,因而發病。
此病的病位在於肌表與中焦脾胃,癥狀表現內外皆有。外則發熱不揚,頭身困重;內則胸脘痞悶,脾胃不和,消化系統功能障礙,脈數,口雖干而飲不多或口中粘膩,舌苔雖膩而少黃,大便或溏。
其證要點是「內外結合」。暑為陽邪,其性炎熱,侵襲人體後,多表現有明顯的陽熱證候,如高熱、煩渴等,但暑中夾濕後,熱透不爽,故表現為發熱不揚,且濕性重濁,故頭身困重,其感覺如同在發熱的身體上蒙上一層沉重又不透氣的濕布一樣,因外感之邪多侵襲人體陽位,頭為上,上為陽,故常常形容為頭重如裹。同時,濕為陰邪,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出現胸悶脘痞的癥狀,脘指胃脘,痞指因氣滯而形成的時而聚時而散的氣塊兒,胃居中焦,氣機不暢,中上焦不通,則胸悶不舒。因脾喜燥而惡濕,故濕邪尤其易損傷脾陽,脾陽受困,運化不健,水濕不布,則見脾胃不和、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等消化功能問題。
既然癥狀內外皆有,治療就應當表裡結合。外關為手少陽三焦經穴,可行氣利水,解暑祛濕,以治外;
內關為手厥陰心包經穴,可和胃降逆,寬胸理氣,以治內。
兩穴同為絡穴,位置又內外相應,同點可交通內外,表裡同治。如果熱重,則可配大椎,刺激的方法參考風熱感冒。
推薦閱讀:
※一感冒就咳嗽,一咳就是一個月,怎麼辦?※蜜拓蜜|寒氣入肺,反覆咳嗽,「咳嗽灸」橫掃濕寒~※健解 | 患上流感應該這樣吃※【小兒推拿】孩子感冒流鼻涕怎麼辦?※12歲生命毀於一場感冒,真相讓人很揪「心」!
TAG:感冒 | 頭痛 | 怎麼 | 最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