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向最親近的人發火,我們是怎麼了?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這樣的人,或者我們自己也會這樣。

遇到不順或受氣,很容易把自己的情緒遷怒於別人。

有位讀者發留言說,丈夫在單位工作不順或是受了氣,回家之後就是她的災難。丈夫會因為一些小事情對她和孩子發脾氣,把火氣都遷怒到他們身上。

有時候,真的是很小的一件事情。

比如前幾天,丈夫回家後看到孩子作業的錯別字,就大發脾氣,孩子現在見到他爸爸就怕,夫妻倆也常常為此吵架。

丈夫有時候也會反省,他明知發火不對,發火後也會後悔,但是他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或許很多人小時候都有過這樣的經歷。

當父母下班回家,看看父母的臉色,就知道今天要不要謹言慎行。因為很可能平時不算錯誤的錯誤,在這個時候就會被放大百倍。

也有很多當了父母的朋友,會有類似的感受。

下班後感覺特別累,往往因為孩子一件小事而大發脾氣,事後又覺得後悔。

為什麼會這樣?該怎麼辦呢?

CHAPTER 1

先說一個小故事。

有位父親在公司被領導指責,心情很不爽。

回到家後,看到孩子在沙發上跳來跳去,就把孩子臭罵了一頓。

孩子心裡很窩火,就狠狠去踹身邊打滾的貓。

貓逃到街上,正好一輛卡車開過來,司機趕緊避讓,卻把路邊的孩子撞傷了。

後面還有各種延續的版本。比如,說被撞傷的孩子又恰好是那位領導的孩子,以及其它的連鎖反應。

這是心理學上著名的踢貓效應——對低於自己或比自己弱小的對象發泄不滿情緒。

這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的傳染所導致的惡性循環。

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伊德說:情感的配額,能被移走或調換。

弗洛伊德在《釋夢》中提到了夢的移置作用 ——夢的形成過程中,必然會產生一種精神強度的轉移,這會構成夢的顯意和隱意之間的差異。

我們的情感衝突,常常也會以夢的形式表達。

為了避免有些衝突得太厲害的情感,作為夢的導演,我們可能會在夢裡逃避或掩飾那些衝突。

夢,很多時候就是通過置換來表達情感的衝突。

也正是為了這個目的,夢的工作就利用了各種精神強度的移置作用,把一些衝突太強的情感進行轉換或調配。

比如,有些從小恐懼父親的孩子,長大後常會夢見做錯事被上司批評,然後他把上司的魷魚給炒了。

這是把對父親的恐懼置換成了上司。

因為對父親的愛與恨都太強烈了,不敢對父親表達憤怒。

同時,也為了保留對父親的愛。

把情緒遷怒於比自己弱小的對象,也是一種置換。

置換,是一種攻擊性的心理防禦機制。

當你對某些人的情感、慾望或態度,因某種原因,無法對對方直接表達。

比如,對方比你強大,或是意識層面知道這麼做會對自己不利。

你就會把這種情緒情感轉移到一個較安全的對象身上,以防禦自己心理上無能無助的焦慮感。

簡單來說就是,你是對某個人有一些看法,卻把它體驗到其他人身上。

CHAPTER 2

美國精神分析學家布萊克曼講述了這麼一個例子:

有位媽媽,因為孩子把他的作業忘在學校里,她就馬上對著孩子吼道:

「你就像你爸爸一樣!老是忘記東西!」

布萊克曼說,這個女人一直為自己丈夫的漫不經心感到沮喪,而且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

這個時候,她把這種沮喪感置換到了她孩子身上,於是對孩子大發雷霆。

這位媽媽對孩子發泄的,是對丈夫的情緒。

很多父母心情不好的時候,習慣性的拿孩子出氣。

打完罵完又心痛不已,甚至抱著孩子痛哭,用物質「補嘗」孩子。

這樣不僅讓孩子感到莫名其妙,甚至也變得喜怒無常。

很多伴侶在外面受了委屈,卻習慣性的指責那個在家守候的另一方,吵過鬧過之後又後悔不已。

而伴侶也是常常莫名其妙,以為你情緒不穩定,或以為自己做得不夠好。還會認為這份感情並不適合,以至於親密關係越走越遠。

當我們在遷怒他人的時候,我們置換的,是對強者的憤怒。

我們防禦的,是對自己的無能。

我們控制不住而釋放的,是情緒發泄所帶來的興奮。

置換是心理防禦的一種初始過程,它的本質是一種替代性滿足。

也許遷怒的一瞬間,有那麼一陣快感。

但是憤怒還在,無能還在。

也許我們要做的,是看清楚自己的防禦,接納自己無助無能的情緒。

如果你被遷怒了,要知道,這很可能不是你的問題。

而是對方在使用防禦機制來防禦內心的無能感。

情緒的傳遞固然讓人難受,但當你可以看到對方背後的心理動力的時候,你就可以相應的調整自己的情緒和態度。

CHAPTER 3

有個故事,說父親下班回家,進門就看到女兒正在用他的工具修理東西,散落一地的工具凌亂不堪,父親忍不住破口大罵。

女兒並沒有受到情緒的影響,她把地上的工具收拾後跑來擁抱父親,然後問:「爸爸,你今天在辦公室里一定遇到不愉快的事了,是嗎?」

這個女孩清楚的看到了爸爸的怒氣不完全是針對自己,很可能是父親在其他地方受挫。

女孩沒有被情緒傳遞,更沒有激起自身的情緒反應,不但化解了這場可能發生的衝突,還給了父親抱慰。

當你覺得能夠承受,可以試試接納對方,陪伴對方一起去面對他內心的無助。

如果覺得難以承受,就盡量避開這樣的時刻。

這樣至少保證自己或孩子的情緒不被傳遞,同時也給予了對方獨自面對的機會。

雖然痛苦難受,但也是他可以真實面對內在的契機。

如果你發現自己常常是容易遷怒他人的人。

不妨好好的看看自己的內心。

當你在對伴侶或孩子撒火的時候,是真的因為這件事情,還是因為你之前積累的憤怒、無助、無能急需一個出口呢?

人生難免不平事。

已經受了的委屈和挫折,最好的辦法是去化解和接納自己內心的不平衡。

如果情緒太大,可以找家人朋友的安慰,或是尋求心理諮詢的幫助。

情緒的傳染,只是一時之快,卻容易給親密關係帶來傷害。

這種搬石頭砸自己腳的方法真的很不划算。

勇敢的面對自己的無能感,已是一種了不起的能力。

作者 | 吳在天,二級心理諮詢師,心理行業從業7年,始終在自我成長的路上。公眾號:不懂點心理(ID:bddpsy)

推薦閱讀:

80後的我們已經談不起任何戀愛
後來,我們都活成了普通人?
八字中有這些特點的人,我們不易深交為好
我們這一代年輕人,還能體面地老去嗎?
薩巴蒂尼我們從西裝開始------面料篇

TAG:怎麼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