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皇帝有九千萬兩銀窖,其後代到死也沒發現,郭沫若卻發現了

明朝末年,李自成兵臨城下,心灰意冷的崇禎帝結束了自己的性命,這無疑是大明歷史上最悲慟的事情。然而就在一年前,崇禎帝還在到處籌集銀子,「正月外解來,才度過二月」。二月外解不到,崇禎只好反覆讓皇室的人,包括官僚募捐。

其實萬曆年間,有一筆款數不小的銀子被埋藏在皇宮裡,但崇禎帝卻不知道。

萬曆皇帝為何埋藏一大筆黃金和白銀在皇宮裡呢?

萬曆二十年,國家財政日漸吃緊,國庫的銀子漸漸消瘦了。朝廷官員很反對皇帝從太倉中拿銀子,因為關係到他們直接的利益。他們讓皇帝「發內帑」,跟現在發行紙幣一樣,想緩解壓力。但這種辦法,只會讓經濟越來越崩潰。

萬曆皇帝有招啊,這傢伙特別熱愛銀子,所以他想了個辦法,採礦。發展採礦業,銀子不就有了嗎?從萬曆二十四年起,民間禁止採礦,什麼礦業不準采,留著皇帝采。

採礦業如火如荼的發展著,每次發現新礦,皇帝都派宦官去監督,那些公公根本不管有礦無礦,就算沒有礦,也會把搜刮錢財的事分攤到百姓身上,這就叫「包礦」。

如此「用功」搜刮,自然得利豐厚,萬曆二十五年,宦官給萬曆皇帝的白銀就有九十萬,黃金一千五百多萬。宦官也賺得盆滿缽滿。

如此多的銀子,萬曆花不完,都埋藏在地窖里。當時老百姓也效仿,也埋藏的地窖里。「摳門」皇帝和「摳門」百姓,一時也相得益彰。

後來四處發生戰事,萬曆皇帝不得不取一些銀子來花,卻發現有些銀子變黑了……

有一個比較有趣的事,萬曆皇帝得了重病,決定廢除礦稅,過幾天又好了,又派人快馬加鞭地去追回廢除礦稅的諭旨……

萬曆皇帝藏有大量的白銀,卻沒告訴後世子孫,或者沒來得及告訴就死了,或者他也忘了藏哪了。

崇禎年間,是國家最需用錢的時候,當時國家財政崩潰,又要賑災、又要籌備軍餉,崇禎皇帝也比較「摳門」,關鍵也沒錢。

可見他根本沒發現銀窖,加上明朝最危急的時刻,大臣吵著要「請發內帑」,說明什麼?說明當時大臣也不知道宮殿里就有銀子,可能就在他們腳底下站的地方就有大量的銀子。

當時朝野還是有關於萬曆皇帝銀窖的傳聞,說是地窖里有銀子一千多兩……

明朝滅亡幾百年後,郭沫若在《甲申三百年祭》中斷定明亡時皇宮內存有大量白銀,認為明宮中應有白銀3700萬兩、黃金150兩,數量相當龐大。

郭沫若說,李自成從皇宮運走了很多白銀,具體有多少他沒說,但郭沫若對白銀一事還是挺關心的。民間對李自成運走白銀,從20萬到9000萬都有,他們還做了個數目統計, 「每駝二錠」,「每錠千兩」計,日運可達2000兩。他們說,9000萬不可能。

李自成運走了這些銀子,皇宮是不是就沒有銀子了呢?

康熙皇帝曾親口說:「明代萬曆年間於養心殿後窖金二百萬金,我朝大兵至京,流寇聞風而逃,因追兵甚迫,棄之黃河。」

也就是說,康熙認為窖金是萬曆皇帝埋藏的,萬曆中期以後,戰事頗多,就算有白銀窖藏,也不可能有幾千萬兩。也就是說,李自成很可能在養心殿的地窖里得到二百萬兩白銀。

崇禎帝對這個白銀是不知道的,因為他就是再「摳門」,也不可能兵臨城下的時候不拿出一點銀子來養兵,而是靠官員募捐。再說,這個國家將不保,就算在「摳門」的人,此刻也懂得性命和國家更為重要的道理吧!所以,崇禎帝可能不知道窖銀。

明宮窖銀,虛虛實實,成了難解之謎。

推薦閱讀:

祖宗墳墓有這五種事不改,將遺禍子孫後代!
土庫曼贈送我國的汗血寶馬首產8匹純種後代
陳獨秀的後代現今過的如何
陰宅風水如何影響子孫後代大揭秘
土庫曼贈我國汗血寶馬首產8匹純種後代

TAG:郭沫若 | 皇帝 | 發現 | 後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