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繪畫大師 -111 克洛德·莫奈 Ciaude Monet 1840-1926年 法國畫家

西方繪畫大師 -111 克洛德·莫奈 Ciaude Monet 1840-1926年 法國畫家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國畫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莫奈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廣。莫奈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他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莫奈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   1840年11月14日,克洛德·莫奈(Claude Monet)出生於巴黎,5歲時隨全家移居到法國西北部的港口城市勒阿弗爾(Le Havre)。   自幼年起,莫奈就顯示出了非凡的繪畫才能,16歲時就已經可以賣畫賺錢了,當時他的畫被貼在港口畫具店的門口,以每張20法郎的價格出售。   1859年,莫奈來到巴黎,結識了三位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雷諾阿、西斯萊和巴齊爾。以莫奈為首,他們常常一起到楓丹白露的森林去寫生。後來外光派即印象派的產生,便是他們共同努力的結果。  莫奈的作品以風景為主,但他的兩幅極具特色的巨幅肖像畫《綠衣女人》和《穿和服的女人》都是以一位名叫卡繆的女子為模特兒的。   卡繆是莫奈的愛妻,也是他最衷情的模特兒。1866年,莫奈與19歲的卡繆相愛並生活在了一起,但他的父親卻反對他們的結合,並斷絕了對他的經濟支援,使得莫奈的生活一度陷入山窮水盡的地步。生活的窘迫並沒有拆散這對有情人,反而激發了藝術家的激情。同年,莫奈完成了以卡繆為主角的《綠衣女人》,這幅用短短四天時間一氣呵成的作品,使莫奈入選了1866年的沙龍展,並受到好評。 直到1870年莫奈30歲時,他才獲得父親的同意與卡繆正式結婚,那時他們的長子約翰已經出世了。 在1875年的畫作《撐陽傘的女人》中,卡繆和兒子約翰一起登場,在仰視的角度下,她半側著身的姿態顯得格外生動感人。陽光閃爍在她白色的衣裙和腳下的草地上,而她面龐邊輕輕飄起的白紗和轉動的裙擺顯示出風的撫弄。   1878年,是莫奈生命中格外陰暗灰冷的一年,他的贊助商奧德西破產了,一家人因生活困窘而離開了巴黎。 1879年,莫奈變得更加困窘沮喪,以致無法參加第四屆印象派畫展。這一年的9月,卡繆因患癌症過早地離開了人世。 卡繆去世後,莫奈於1892年與贊助商的前妻艾麗絲正式結婚。在莫奈後期的作品中,曾出現過艾麗絲和她的女兒們的身影,在這些作品中,人物的臉部十分模糊,似乎仍是卡繆的身影,寄託著畫家的哀思。 在1880年以後的若干年裡,莫奈對印象主義作了最後的詮釋和印證,執著地追求著光與空氣和諧的完整性。   1926年12月5日,莫奈以86歲的高齡病逝于吉維尼的家中。莫奈在他的一生之中對光之美作了極致的描繪,那是超越了世俗的光與色的層次、升華至空靈境界的生命之光,它脫離了肉體和精神的樊籬而永恆自在地流動著。   晚年的莫奈,在自己的宅邸,中種植了許多睡蓮,他因為風濕病已不能在畫架前作i,便在家裡客廳的牆壁上,用綁著長杆子的油畫筆作唾蓮的寫生,水光花影,斑駁閃耀,雖然已經不像青年時代那樣嚴謹、認真,但其敏銳而獨到的色彩觀察力,卻絲毫不減當年。如今,他畫過睡蓮的這座宅隊已經開闢為莫奈紀念館,珍藏著許多印象派畫家的作品。《聖拉查爾火車站》

1877年莫奈在第三屆印象派畫展上展出了一組共7幅表現都市題材的作品:《聖拉爾火車站》,其中有些是從站台上,一些是從軌道間畫的。月台下,火車正在啟動,蒸汽機噴出的濃濃的蒸氣成團成卷地直衝鋼骨支撐的「人」字型玻璃頂棚。光線穿過玻璃,將白色的蒸氣在升騰之中變成一朵朵淡紫色的雲團;雲團在月台的上空由翻卷到飄移,又在飄移中變成一縷縷白煙彌散開去。火車的機身、軌道邊的檢修工人、月台上穿行的旅客都在這飄然不定的雲霧下若隱若現。 《聖拉查爾火車站》中描繪的景象。當然,也是他對聖拉查爾火車站的真實印象。莫奈神往於光線穿過玻璃頂棚射向蒸氣煙雲的效果,神往於從混沌之中顯現出來的機車和車廂的形狀。莫奈相信光線和空氣的神奇效果是最為重要的,他巧妙的平衡了畫面的調子和色彩,這幅畫出色的表現了力量、空間、對比和運動。 火車是進步和文明不斷發展的象徵,但是對一位熱愛自然風景的畫家來說,卻似乎是一個古怪的題材。而莫奈卻被火車站的壯觀景觀所傾倒,在1877年里,火車站成為他一再重複的主題。他畫了十幾幅有關火車站景象的畫。雷諾阿講述了莫奈繪製這些畫的緣起:「一天,他說:『我想到了!聖拉爾火車站!我要表現火車剛剛開動時的 情景,火車頭噴吐濃煙,四下里什麼也看不清。這真是一番讓人著迷的景象,一個夢幻的世界。』 題材對於莫奈來說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題材只是達到他目的的手段而已。莫奈真正關心的是只是一種視覺的感受,他所看到的火車的蒸氣和它周圍環境之間的色彩 關係。整個畫面處於冷色調之中,但是在統一中又有豐富的色彩變化,火車頭噴出的煙升上淡藍色的天空,並瀰漫於整個站台的上空,呈現出藍色、紫色、淡紅和白 色的豐富的天空,整個畫眾人和大自然都和諧的融為了一體。 在車站裡,汽笛長鳴,火車頭上噴出的蒸汽,翻翻滾滾地衝上三角形的玻璃屋頂,屋頂擋住了濃煙,使它折回來,整個車站就籠罩在 瀰漫的煙霧中了。陽光透過玻璃照在水蒸氣上,無數的小水珠映著藍天和白雲,透過陽光的折射變得光怪陸離。沉重的機車、笨重的鐵屋架都變得模糊了。空氣中彌 散著藍色的、紫色的和橙色的水蒸氣,以白色和淡紫色暈染的煙霧和蒸汽是空氣似乎可以觸摸得到。 這幅畫的構圖也頗值得關注,採用的是波狀形豐富變化的構圖。莫奈在畫面中以不同的外形的物體,均衡而又有變化的組合在一起,不同朝向的斜線,貫聯於火車頭的周圍,白色的煙塵穿插於期間,更加增加了 畫面喧囂、富於變化的環境特點。 它所散發出的光線、色彩、運動和充沛的活力,取代了以往繪畫中僵死的構圖和不敢有絲毫創新的傳統主義。 當時的評論家左拉這樣評價這幅畫:「今年,莫奈展示了一些絕妙的火車站內景,你似乎可以聽到蒸汽機火車在被火車站吞沒時發出的轟鳴聲;你也可以看到在巨大車庫下翻滾的濃煙,這就是今日的繪畫……我們的藝術家就該尋找出火車站的詩意,一如前輩尋找森林與河流的詩意。」《散步,撐洋傘的女人》

 這件作品是莫內早期的印象技法畫作。畫面正中偏右站著一位撐陽傘的女仕,而畫面偏左較遠處的就是她的兒子。這是一個晴天的早上,兩母子在草地上漫步。《阿爾讓特依的塞納河》

1873 油畫 50.5×61cm  1873年,莫奈和他的朋友們一樣,放棄把他的作品提交給官方畫展的評審團,他也拒絕參加另立門戶的,但經政府批准的畫展——新落選者沙龍。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參加了這一畫展。然而,藝術家們和支持他們的記者們卻依然十分活躍。評論家保爾·亞歷克西在藝術家經常聚會和交流意見的蓋布瓦咖啡館聽到不少爭論,受此啟發,他在5月5日的《民族未來》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提出要取消沙龍評審團以及要建立一個獨立的藝術家協會。幾天後,莫奈對此作出了反應。他提出要建立一個由不願聽命於學院派的清規戒律,希望描繪自然和日常生活的人組成的藝術家團體。但直到次年年初,即1874年1月17日,《藝術編年史》才登載了有關協會成立的文章:「一個由畫家、雕刻家、版畫家、石印家組成的,人員和資本機動的合作股份有限公司於12月27日成立,期限10年。公司的宗旨是:1.組織自由展覽,既不設評審團,也不設榮譽獎。每一個公司成員都可展出自己的作品;2.出售參展作品;3.儘早發行一份只談藝術的報紙。」但必須指出的是,最後一個願望只是在1877年才暫時實現。印象派的開拓之旅終於起程。在以後的數年裡,莫奈與其緊密相隨。  參加這個新協會的藝術家們在1874年展出了自己的作品,但他們的美學觀點不盡相同。首次參展的有傳統派藝術家,如畫家愛德華·布朗東、雕刻家奧古斯特-路易-瑪麗·奧丹,也有美學革新的擁戴者。克勞德·莫奈屬於革新派,他展出了5幅油畫和7幅色粉畫。沒有一幅畫的標題明確地提及他居住的阿爾讓特依,但卻有標有巴黎和勒阿弗爾的畫。由此可以推斷,保羅·杜朗-盧埃爾和另外幾個愛好者已購買了他最新的畫作,包括這幅展品。我們對這幅畫在1881年進入杜朗-盧埃爾畫廊前的情況一無所知。  這一次,莫奈把他的畫架支在了陸地,將目光又一次投向阿爾讓特依的村莊。在天水交接處,這個村莊半隱半現在河中央小島上的樹叢後,村裡的鐘樓又一次非常清晰地出現在畫面上。還是他那經久不衰的構圖:右邊一大麴線,左邊畫出的對角線把人的目光引向遠景。畫家對秋天色彩的運用以及把這些色彩點綴到畫布上去的手法深刻地顯示了他的獨到之處。整個阿爾讓特依沉浸在一種即將逝去的光線中,這種光線只有莫奈才能表現得如此自然。他的每一筆都既短促又精確,這無疑更能表達出視覺感受的瞬息萬變。他用豐富的色彩來表達這種瞬間的視覺所見,儘管學院派評論家因此說他作畫草率。《艾特達的馬納博特:水中倒影》

1885 油畫 65×81cm  地處科鎮諾曼底海岸的艾特達有著十九世紀藝術家們最為欣賞的景色。它的名氣來自於它的天然奇觀奇形怪狀的白堊懸崖,水流衝擊出的三個拱孔,上游門和下游門以及位於側面被海水雕刻出來的一根奇特的尖針,即高達70米的一塊方尖形紀念碑和馬納博特(大門)等。容金德於1851年來到艾特達。柯羅雖然喜愛農村勝過海灘,但還是在1872年畫了了這個海灘,構圖結構嚴謹。布丁和他的朋友莫奈被同樣的題材吸引。而流動的海水對堅固的白堊峭壁的衝擊吸引了德拉克洛瓦,他用這個主題畫了些水彩畫和水粉畫,比1869年來這裡的庫貝爾和1868年首次來此地小住的莫奈都要早。德加於1882年,雷諾阿於1883年分別來到這裡觀看遼闊的天空,時而平靜時而狂暴的大海,聳入雲霄的峭壁,空氣以及變幻無窮的光線。

《草地上的午餐》

25歲的莫奈在舍依曾畫過一幅長20尺的巨作《草地上的午餐》。那時庫爾貝也在舍依作畫,他很喜歡莫奈,常來看他並給《草地上的午餐》提修改意見。此畫完 成後,莫奈十分後悔聽了庫爾貝的意見,對作品很不滿,決定不送沙龍展出。在離開舍依時因繳不起房租而將此畫作抵押,可惜因房屋潮濕,這幅巨作被損毀了。現 在這幅是小的草圖。在這幅畫中從題材和構圖來看肯定是受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一畫啟發而作,也可能是想和馬奈一比高下。

這幅畫是在戶外完成的,因此和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比較,在描繪外光的生動和景物的真實自然方面,確有過之。畫中陽光透過林木灑在人物身上和地面景物上,透明燦爛,令人耳目一新。

《日出·印象》  

莫奈創作了揚名於世的 「印象·日出」。這幅油畫描繪的是透過薄霧觀望阿佛爾港口日出的景象。直接戳點的繪畫筆觸描繪出晨霧中不清晰的背景,多種色彩賦予了水面無限的光輝,並非準確地描畫使那些小船依稀可見。真實地描繪了法國海港城市日出時的光與色給予畫家的視覺印象。 由於它突破了傳統畫法的束縛,有位批評家就借用詞畫的標題,嘲諷以莫奈位代表的一批要求革新創造的青年畫家位「印象主義」,這一畫派以此得名。這幅畫在1874年3月25日開幕的印象派畫家第1次聯合展覽會上展出,這幅作品是莫奈畫作中最具典型的一幅。《聖日爾曼·俄塞羅瓦教堂》 

  這幅畫對於他未來風格的發展具有更大的意義。油畫是他從羅浮宮的一個陽台上畫的,這幅畫是要表現樹葉上的反光。並排的筆觸生動地表現了空氣的振動,依靠這些筆觸的結合而取得了綠黃色的光和綠黑色的影的生動效果。這裡的用筆方法已經省印象主義的了,但色彩還不夠透明,甚至藍色的陰影也還是渾濁的;它們畫得就像是黑色。教堂和房子在顫動的樹葉相比之下顯得過於密集了。畫中沒有整體的形象,但樹葉的畫法卻給我們透露出一點莫奈的色彩理想來。肖像《穿綠衣的女士——卡美伊》

  這幅肖像引起了爭論,但總的說來是成功的;有人甚至把它同馬奈的肖像畫相媲美。這幅肖像充分顯示出了莫奈的個性:他對造型的淡漠態度,以及這個女人的動勢和她的裙子上顫動的光都賦予整幅畫特殊的說服力;由此而產生了一種動力感和生動性。這裡的畫面基本上是根據一幅照片安排的,這說明莫奈並不介意使構圖服從了自然景物的偶然性。照片本來也該使莫奈想到空間的深遠效果的,然而,莫奈對此也並未介意。但這幅油畫缺乏色調效果:光線和陰影落在了人物所佔據的同一個平面上,因此,光線不能滲透人體,不能成為形的實體。大片固有色起了過多的作用。所有這些合在一起,與其說是真實表現了所見的事物,不如說是一種公式,但這種公式正是一個空前大膽的綱領。這一綱領的公式化一旦消失,光線便將滲入中間調子,生命也將滲透每一個筆觸,而整體的統一也就將要形成,那時,藝術就會變得花團錦簇,印象主義就要完全成熟了。其他作品:


推薦閱讀:

中國歷代大儒(47位大師的簡明小傳) 十七
圍棋大師陳祖德落下最後一子
風水大師雲龍子編輯
太虛大師《佛法僧義廣論》
大師說 | 「功夫」與「工夫」, 「叢」與「樅」

TAG:法國 | 繪畫 | 畫家 | 莫奈 | 國畫 | 西方 | 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