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內心深處的惶恐:孩子留學之後出路將如何?

瓜媽的話:在日益壯大的留學媽媽群里,大家交換信息,互相打氣,但對於孩子留學後的不確定性,大家雖然不直接說,內心的焦灼忐忑是顯而易見的。最糟糕的情況莫過於4年之後,在美國找不到工作,留不下來,同時孩子又丟掉了中國的地氣和人脈 - 「Not here nor there」,處於不中不西的夾縫 狀態。

讓我們先來算一筆賬。

如果孩子是大學才來的美國,而且能夠4年後按時畢業,那麼學費、住宿費和保險等費用加起來大概是這樣的。

較低:中西部公立大學,每年45000美金,四年是18萬美金。

較高:東西岸私立大學,每年75000美金,四年是30萬美金。

換算過來,一個美國本科學位差不多價值100萬-200萬人民幣。對於大富之家來說,可能不算什麼;但對於大多數中產家庭而言,計較一下投入產出比是無可厚非的。

孩子畢業之後能否留在美國?如果選擇回國的話,又能找到什麼樣的工作,拿到什麼樣的薪水,會比那些沒出國留學的同齡人有優勢嗎?

這大概是很多家長最糾結的兩個問題。

首先簡單聊聊能不能留在美國這件事。

兩個字,很難,尤其是文科商科這些非STEM的方向。

除了語言上的局限,美國政府在簽證政策上為僱傭文科商科的留學生設下了重重障礙。

1)公司先是要證明為何要僱傭一個外國人,而不是本國人,於是很多文科和商科專業的學生就被淘汰了。畢竟文科和商科的就業領域還是以拼軟實力為主,主觀色彩較濃,公司很難說服移民局一個外國人比母語英語的本國人更適合。

2)不管理工科還是文科商科,憑著強大的實力,我們好不容易找到願意為我們申請工作簽證的公司,然而我們還得有足夠的運氣被抽中。

目前,每年美國移民局放出8.5萬個工作簽證名額,其中2萬是給研究生以上學歷的。而研究生學歷沒抽中的可以繼續與本科生一起參加剩下6.5萬個名額的抽籤。僅余的6.5萬個名額里還有6800個名額是給智利和新加坡公民保留的。2016年申請工作簽證的人數則有23萬6千人,裡面有大批的印度人跟咱們競爭。作為一個本科生,能被抽中有多難就可想而知了。

3)沒被抽中的理工科(STEM)有一點優勢,人家可以憑著36個月的OPT(合法實習期)能拿到三次抽籤機會,而文科商科則只有12個月OPT,也就是一次定輸贏。所以我們一定聽說過這樣的例子,有的孩子名校金融專業畢業,找到了華爾街的高大上工作,但是抽籤沒中,不得不打包回國。

其實,由於移民們常常感到很難融入到美國主流文化,而且隨著中國的經濟形勢越來越好,再加上人們對於歸屬感和親情的需求,留在美國未必是首選,越來越多的留學生是主動選擇回國發展的。那麼,下一個問題來了:

如果選擇回國,海歸就能拿高薪嗎?

我們先來看一組教育部統計的數據,2015年度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52.37萬人,其中自費留學48.18萬人。而2015年度留學回國人員總數為40.91萬人,自費留學有37.38萬人。

也許早在20世紀或者21世紀初,海歸還能算是稀缺資源,就業市場也相應地給予了較高的重視。現在每年烏央烏央將近40萬人的回國留學生,光靠「海歸」這個標籤似乎已經不足以進名企拿高薪了。

我自己和周圍朋友都曾經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過這樣的海歸:

A,女,22歲剛從美國本科畢業回來,文科生。公司里有人內部推薦給HR的,說是先實習一個月,如果覺得不錯再考慮正式錄用。

因為考慮到她的留學背景,HR把她分派給了一個與美國客戶對接的小組。她需要負責的工作是簡單的英文文案,就是閱讀客戶中方這邊的項目報告,然後形成簡短的新聞式通報,經審核後發給客戶美方。

她的直線領導的期待是,畢竟A經過美國本科四年訓練,寫過無數報告和小論文,搞一個短小的新聞通訊應該不太難吧。結果卻讓這個領導大跌眼鏡,A信心滿滿交上來的稿件簡直錯漏百出,語法錯誤不忍卒讀,恐怕連國內一本英語專業畢業生的水平都不如。

B,男,24歲的美國碩士,商科。當面試官問,你的優勢是什麼時,他自信堅定地說,英語。於是面試官說,那好,你就用英語來描述一下咱們這個會議室吧,你可以準備5分鐘。

之所以沒有讓B進行英文自我介紹是因為考慮到可以事先準備,看不出真實的英文水平。5分鐘之後,這位自稱英語是優勢的海歸碩士哼哧哼哧,連說句完整的話都費勁。於是,面試官瞬間對B失去了興趣,覺得他連英語都沒過關,這幾年在國外學習的專業水平也是有限。

C,男,22歲的美國本科畢業,計算機專業。他打算應聘一個程序員的職位。因為職位本身跟英文關係不大,面試官並未考察他的英語能力,而是直接出題測試他的編碼水平。這樣的面試就非常客觀了,答得出來答不出來一目了然。C表現得完全不像經過四年計算機專業訓練的本科畢業生,代碼編得好多bug,中間還有兩三次卡住,需要面試官提示,然後耗時也比較長。

碰到A、B、C這樣的海歸,他們的薪水也高不到哪裡去,沒有高薪的理由啊。

實際上,目前國內公司招人已經早過了對海歸另眼相看的時代,不管「海龜」還是「土鱉」,你都得證明自己到底有什麼真本事值得公司付高薪才行。

可是,按我們的想法是,美國的高等教育比中國強,從美國大學畢業的學生應該比國內大學畢業生有本事啊,他們為什麼表現得卻遠低於大家的期待呢?原因其實很明顯:

留學生活怎麼度過,將來職場就怎麼回報你。

能考入全美前50學校的學生本身就都是十分優秀的,他們一般都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英語也都至少是托福100分以上的水平,對未來有相對明確的規劃。這些學生需要注意的大概就是如何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同時在激烈的競爭中適時地緩解自己的壓力。

另外就是在回國之後,文科生就業領域的工資確實一開始可能不太高,3、4千一個月很普遍。在美國也是如此,很多名校文科生也不過3千多美金的工資。但是起點並不能決定未來的職場走向,是金子早晚會發光,有真才實學的文科生在職場上的晉陞也是非常快的。

我就曾經目睹過一個同事如何在三年內完成從最低一級4千月薪的公關專員到4萬月薪公關總監的蛻變。關鍵是要放平心態,不要因為自己畢業於名校,就理所當然地認為沒任何工作經驗的新人應該拿高薪。

進入50-100學校則屬於可塑性較強的留學生群體,強的會比前50學校的畢業生還優秀,差的就淪為學渣,混個畢業而已。我親眼看到和親耳聽到很多關於50-100學校學生的故事。

這些學生一般托福成績集中在80、90分,屬於勉強能聽懂、勉強能表達的水平,如果加把勁就能衝上去,但稍微放鬆就難免淪為學渣。除了少數學生本就抱著混的心態,大多數學生還是想好好學習的,但是學習本身並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尤其是在既要學習專業課又要提升英語能力的情況下。

於是,如果意志力不夠強,那些一開始想著奮發圖強的學生就會慢慢掉隊,在得過且過的狀態中眼看著四年本科生活一閃而過,帶著半吊子的專業和英語離開大學校園。

當然,其中還有些人連混畢業都做不到,他們成天打牌喝酒飆車濫交不務正業,於是為了拿到畢業證選擇考場作弊、找人代考、論文抄襲。前不久,愛荷華大學上百名中國留學生就因為作弊行為而面臨退學的後果。而2015年的一則報道則披露出這樣的數據,2014年有8000多名中國留學生因為成績不及格或作弊被大學開除。

就這樣的海歸,哪怕他的作弊行為僥倖沒被發現,他的能力又憑什麼能拿到高薪的工作?!

當然,在50-100大學裡還是有很多留學生在努力學習的,講一個真實的勵志故事給大家壓壓驚。我認識D同學時,他還在讀大三,普度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專業。D比同齡人大一歲,因為他之前曾在國內讀過一年大學,是個很普通的一本學校。他讀了一個學期,發現這個大學的教學質量他很不滿意。於是,D萌生了出國讀書的想法。

經過半年的準備和申請,他拿到了工科強校普度大學的錄取。普度大學雖然工科很強,研究生院甚至能排進全美前十,但本科的綜合排名卻在50名開外,而且由於錄取中國本科留學生的標準不高被很多人認為是保底學校。但對於D來說,這已經是他當時為數不多的好選擇了。

D家的經濟條件屬於典型的中產階級,100萬本科四年的學費說不上傾家蕩產,也差不多是竭盡所能了。因此,D在學習時始終抱有一種破釜沉舟的志氣。他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早出晚歸,在學校上自習,跟教授和助教請教不會的問題,幾乎日程表都被學習塞滿了。他跟中國室友相處很融洽,但在他們打牌和玩電腦遊戲時,卻總是待在自己的房間里學習。

除了學習,他的娛樂只有兩項:看美劇和打籃球。光是《老友記》他就看了整整7遍,之後英語就有了質的飛躍,交流無障礙且沒什麼口音。打籃球則既是他的興趣,又能讓他在繁重的課業壓力下保持健康的身體條件。

英語好,專業強,D在大三暑假不出意料地拿到了亞馬遜的實習機會,報銷住宿,每月6000美金的實習工資比很多人正式工作的還高。而這段實習經歷也讓D堅定了進入頂級IT公司工作的志向。之後我知道的就是他在普度畢業之後,申請到了南加州大學的碩士,一邊實習一邊修課,碩士畢業後成功拿到了年薪15萬美金的谷歌錄取。

至於那些來美國讀100名開外大學的留學生,恐怕需要付出額外多的努力和擁有極為堅韌的意志才能有所作為了。

2011年,俄亥俄大學視覺傳播專業的研究生Darcy Holdorf以本校中國留學生為對象拍攝的一組紀實照片引起了中美媒體的廣泛關注。Darcy為她的攝影報道起的標題是Not Here or There,形容的正是這些中國留學生既不在此處也不在彼處的夾縫狀態。

俄亥俄大學在全美排名135,位於中西部俄亥俄州的小鎮雅典。一般來說,像俄亥俄大學這樣比較偏僻且排名不高的大學往往是由州內學生組成的。但是,自從中國留學大軍挺進美國,美國大學資金短缺,像俄亥俄大學這樣的學校開始改變招生策略,僱傭了招生中介,希望吸引更多的中國留學生。於是,俄亥俄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從2004年的17名激增到2010年的603名。

俄亥俄大學設置的全部由中國留學生組成的英語強化課

可是這些學生的英文根本還沒達到能聽懂美國課堂的水平。俄亥俄大學對於正常錄取留學生的托福要求是71分,其實比多數大學的79分要求已經降低標準了。但即使這樣,很多中國學生還是達不到,於是他們就進入到學校專門為留學生準備的英語強化項目。直到英語達到一定水平,這些學生才可以開始修專業課程。而一些學生甚至用了兩三年的時間,才能從這個英語項目中考出來。

實際上,如果英語和心態準備充分,留學生在100名開外的美國大學一樣能成才。矽谷和華爾街不都是名校畢業生,各州的大企業也更願意招聘排名雖然不高、但能力並不差的當地大學畢業生。

問題就出在,這些孩子根本沒做好留學的準備就被硬推出來了。他們既沒有足夠應付學習的英語能力,也沒有克服困難百折不撓的意志力,連在國內大學他們都未必能有所成就,何況在文化和語言迥異的異國他鄉。盲目出國並不能解決教育問題。

你畢業後海歸能找到的工作,是由你有多少本事決定的,是由你四年大學生活如何度過決定的。


推薦閱讀:

當我以為餘生只有一條出路時
致迷茫的設計師——乙方的突圍
17歲輟學在家的男生該怎樣定位自己?
華人餐館工「新」出路
辛辛苦苦復讀一年成績不理想有些絕望,如何調整心態?

TAG:孩子 | 留學 | 媽媽 | 內心 | 出路 | 內心深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