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孩子健康成長插上快樂的翅膀
訪談嘉賓:蘆詠莉(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
呂文清(北京市海淀區校外教育研究室主任、海淀區青少年活動管理中心副主任)
李文道(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心理系副教授)
主 持 人:殷 泓(光明日報記者)
今年「六一」國際兒童節前夕,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分別前往幼兒園、小學,與少年兒童一起歡度兒童節。
「快樂生活」「健康成長」——胡錦濤總書記在湖北十堰柳林幼兒園「笑臉牆」上寫下的8個大字,不僅體現了黨和國家對少年兒童快樂、健康成長的關心和愛護,而且更表達了所有人對祖國花朵們成長的衷心期盼。
如何讓少年兒童擁有一個更幸福、更快樂的童年?怎樣才能使少年兒童在成長的道路上同時舞動健康和快樂的翅膀?家庭、學校和社會能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做什麼?今天本報特別邀請三位專家,就相關話題進行探討。
家庭教育
——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的心靈陪伴
【關鍵詞】:親情、習慣培養
背景:兒童期是心理發育和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而家庭是兒童最早接觸的生活環境,父母的一言一行對他們的影響最直接也最早,如父母的品德或行為不良、教養方式不當等,對兒童的性格發育會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故良好的家庭環境與家庭教養方式對兒童的個性發展及身心健康極為重要。
記者:眼下,很多家長習慣性地把孩子送到各種各樣的才藝班、補習班,這樣用錢買來的成長,會不會正在扼殺親情,乃至壓抑孩子的情感生活,進而造成其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另外,父母及家庭成員應當如何讓孩子自覺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和飲食習慣?
蘆詠莉:孩子的成長分為兩部分,認知發展的同時,非認知部分的社會化發展也在同步進行。在兒童社會化發展的過程中,榜樣的力量、對世界的信任、自身的安全感以及如何進行自我調控以適應外界環境,都是非常重要的課題,這些都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和教導。尤其是當孩子遇到很多社會化發展的問題,都隨時隨地發生在孩子與人交往、對世界進行探索的過程中,很多都是細微且即時的;如果家長能適時敏銳覺察並給予適當引導,無疑將使孩子獲得健康發展。所以,我認為,孩子的成長是需要陪伴的,需要家長做心靈上陪伴的。
李文道:父母是孩子習慣養成最好的老師、最好的榜樣。為了幫助孩子養成各種良好的行為習慣,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員要盡量做到以下四點:一是言傳身教、身體力行。二是好習慣用加法,壞習慣用減法。好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逐漸遞加的過程,壞習慣的消除是一個遞減的過程,孩子的點滴進步都需要父母及時發現與鼓勵。三是小步子循序漸進。有研究顯示,21天時間的堅持能讓一個習慣初步養成,3個月的堅持能讓一個習慣穩固下來,因此欲速則不達,不能指望多快好省。四是獎勵的目的是為了不獎勵。在習慣養成的初期,孩子的習慣行為具有一定的被動性,需要父母的支持與鼓勵,甚至是一些物質的獎勵,但這種獎勵不能成為孩子表現某種行為習慣的前提和條件,當習慣穩固下來達到主動程度以後,獎勵要適時地退出。
推薦閱讀:
※別讓孩子騎到頭上
※究竟為什麼總懷不上孩子?
※《人民的名義》: 你跟孩子哭窮,到底有多可怕?
※孩子幾點出生,決定他一生的性格
※這5種父母,最能養出孝順的孩子,看看其中有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