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百貨:盛衰間的商業規律

來源: 商界—財視網原作者:王能元2011-6-10 10:42:00

  開業伊始,女子百貨便靠「內地第一家全線採用男營業員的百貨企業」的宣傳賺足了眼球,2010年7期《商界》也對其花團錦簇的營銷手法進行了報道。然而從去年5月開業至今,這個定位女性專屬的百貨商場,並沒有如開業者預想的那樣人氣興旺、成為時尚潮流新地標。我們也再次跟進女子百貨現狀,試圖通過這個個案探討出商界一般規律。

  □文/ 王能元(正略鈞策管理諮詢顧問)

  康紹莉(大唐移動通信設備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

  新世界女子百貨開業之初,我的女性朋友們頗為雀躍。那裡只賣女性用品,女人就是上帝,清一色的男服務生為她們服務,這極大地滿足了女人們的虛榮心和好奇心。執行到細節,甚至員工卡都具備潮流風範,以項鏈形式垂掛於服務員胸前。

  據粗略統計,從2010年5月13日開業,女子百貨單日客流量就接近3萬人。看來,主打的女性概念得到了「上帝」的認可。

  一年時間快過去了,最近有朋友對我說:「好像商場要關門一樣,大周末的,導購比顧客還多。」不久前我去看了看,午餐時分,幾乎所有顧客都在三層餐飲區就餐,偌大的商場里購物的人很少,導購們也閑著沒事圍在一起說話。商場里幾乎所有的商品都在打折促銷。

  又有傳聞,女子百貨將變臉升級,不再刻意強調目標顧客群是女性消費者,不再清一色男服務員。看來女子百貨的概念還是未能轉化為消費力,而不得不作出調整。

  這並不令人意外,其實一切都有跡可循。

  先天不足

關於女子百貨的選址,業界人士一直有爭論。連我都知道它所在的寶鼎中心一直是北京市崇文區有名的「老大難」項目。

  我們都知道在經濟學中,存在著「集聚效應」.許多商家既存在競爭關係,也存在「合作」關係,比如合作起來共享客戶資源。「不選你的,就選我的,反正你走不掉」,這是商家的心態。「不選這一家,還可以挑另外一家,反正能買得上」,這是消費者的心態。

  因而,餐館往往開在一起,三里屯的酒吧一個挨著一個,北京CBD的大小公司聚集也符合這一規律。

  寶鼎中心周圍卻沒有其他百貨,也不臨街,距離繁華的崇文區商圈距離說近不近說遠不遠。而且據說它的內部結構也並不合適做百貨。所以有細心人發現,從女子百貨拍下寶鼎中心到裝修好開業,歷時33個月,是國內商業項目中籌備時間最久的。

  當然「孤零零」的女子百貨也不是沒可能做成「稀缺資源」,絕地反擊的關鍵是獨特的定位、貨品和服務。而反過來說,如果以上方面執行不到位,地勢孤島這劣勢也會讓女子百貨雪上加霜。

  商品 其實都一樣

女子百貨開業之初,身邊的女性朋友都期望能在那裡找到不一樣的商品,畢竟現在百貨公司的貨品重疊率太高。

  女子百貨也確實有些不一樣。朋友說,它將同一個公司和集團的牌子集中在一起出售,不同於一般商場按照商品種類打散陳列的方式。這種「工廠店」傳遞的信息是:如果你喜歡一個牌子,來女子百貨一定是最全的。

  據我一個喜歡Esprit的朋友報告,在其他商場只能買到衣服,但在新世界女子百貨卻是從床單到內衣都可以買到。

  我當時覺得挺有意思,這種複合式集合店經營模式,有可能形成鮮明特色的品牌商品集群,從而留住顧客,帶動消費。

  但是,我這位朋友成為女子百貨的忠實粉絲了嗎?「這裡的商品沒有特別的不同。我來這裡也是圖個新鮮,其實去哪裡買都差不多。」在女子百貨能夠買到的Esprit內衣、上裝、短裙、床單、床套、圍巾,她一樣可以分別在周邊的北京新世界百貨(同屬新世界集團)等賣場找到。多跑幾家對於女性消費者而言,顯然不成問題。 新世界有關負責人也承認,女子百貨有近40%的品牌產品都與同屬崇文商圈的新世界時尚店重合。

  其實商場品牌重合度高的根本原因應該是國內品牌和設計力量薄弱,難以支持商品個性化。女子百貨並不能改變這個現狀,銷售形式變了,核心卻沒變,所以難以與其他百貨店拉開差距,形成有效的競爭力。

  另外,健身、餐飲、寵物、幼教、主題電影播放、專家講座、明星簽售、個性書吧等業態相繼被請進女子百貨,至多是「添頭」而已,女子百貨似乎再找不出其商品特色了。

  是噱頭還是特色?

商品不出眾,那麼靠著特色服務,女子百貨能否扳回一局呢?問身邊朋友,十個有九個都說最特色的服務就是時尚男服務生了。還有呢?都說想不起了。

  的確,從導購、收銀到禮賓、保安,清一色是頭戴牛仔帽、打耳釘的花樣美男,連內衣區的導購都是年輕的男性,這點太讓人印象深刻了。雖然「男服務生在一旁幫忙,剛開始覺得有點不好意思,但一會兒就適應了。」

  但我不得不說,特色服務和噱頭是有區別的。前者具有可持續性,而且能給顧客帶來附加價值。比如我聽說有百貨公司專門設計了「老公寄存處」,為那些怕逛街,但又不得不陪著妻子出來的男士準備,男士可以在這裡看書、賞畫、喝茶,吸煙。這個特色服務即可以滿足男性顧客的等候需要,還能讓逛街的女士們不用擔心老公催促抱怨,可以從容選購,間接促進商場銷售。相比之下,男服務員帶來的新鮮感很快過去,做不到持續保鮮,也沒有辦法持續保鮮。總不能天天變著法兒再弄出許多新花樣來。

  我那一度很享受服務的朋友也承認:「男服務生也就圖個新鮮,能給我帶來什麼價值呢?我是來買東西的,不是來看熱鬧的。」誰說女人不理性?

  最大的噱頭其實是偽命題「女子百貨是專為女性消費者量身定做的真正的女子百貨,不管女學生、白領還是家庭主婦,一切的現代女性的消費需求都能得到滿足。」這是女子百貨最初對消費群體的定位,也是其最大的噱頭。

  據我觀察,女子百貨里的顧客基本上就是女性消費者。按照女子百貨經營者的說法,女性消費者佔百貨商場70%客流量,女性消費額占商場總體銷售額80%,是名副其實的消費主導者,這一細分市場不容錯過。

  但反過來思考,對所有商場來說,女性消費者都是最大的客流,事實上,目前國內所有的百貨業態都是面向女性消費來定位布局的。

  這是否意味著,所有商場都可以類似地定位於「女子百貨」呢?

  二者的差別似乎體現在,一般商場女性消費者佔70%,而女子百貨則追求100%.比例的不同就是二者的本質差別嗎?

  「其實我們商場也主要是女性在逛,男人大多是過來拎東西的」,我一位在綜合型商場任經理的朋友一開始就說,「難道我們也可以改名為女子商場什麼的?」

  可見,女子百貨的消費者定位其實並沒有清晰起來。

  在女子百貨開業之初,就有人提出,性別百貨的確是一種經營戰略,但前車之鑒不容樂觀。上世紀90年代初,北京馬甸橋英斯泰克女士商城銷售平平,不出兩年便關門謝客;2001年,北京王府井女子百貨以「創造女性消費夢工廠」名義亮相,但隨後經營方向多樣化,支撐6年後也消失;2007年12月,京城出現了首家男性購物主題百貨「紳士館」,但市場反應平淡……

  當初轟動一時的話題已經歸於平靜,女子百貨調整方向淡化性別噱頭的轉型之舉則又一次印證了,噱頭與概念炒作只能是對主要商業模式的補充,商界從來無捷徑可走。


推薦閱讀:

舊上海四大百貨,分分鐘秒殺現在一蹶不振的百貨業
日本大阪百貨專櫃購物經驗分享
Neiman Marcus力挺「See Now Buy Now」
SoLoMoMe重塑全球百貨業

TAG:商業 | 女子 | 規律 | 百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