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斗觀察】李嘉誠為何要撤出香港?

日前隨著長江基建集團以換股方式與電能實業合併,香港大富豪李嘉誠旗下的所有商業帝國長和,長地,長建等十家上市公司的註冊地全部遷出了香港,這是繼撤資大陸後,李超人又一重大商業影響的驚人之舉;而就在去年,李嘉誠還拍著胸脯說「自己愛港愛國,永不遷冊」。

李嘉誠撤資一方面基於對國內經濟形勢的判斷,大量拋售在香港和大陸的資產;另一方面,趁歐債危機抄底擴張,積極開拓歐洲的基礎設施領域,業務涉及燃氣、電力、水務、移動通訊、藥店連鎖、列車製造等方方面面。

回首上世紀改革開放初期,李嘉誠是第一批打入中國大陸市場的港資商人,風頭紅火一時無二。但近些年風向標大轉。2014年以來,李嘉誠通過資產轉讓等方式陸續套現,加上今年7月對上海陸家嘴在建綜合體世紀匯的轉讓意向,總計或超千億;與此對應,李嘉誠下屬公司連續三年都沒在大陸拍地。其實,拋開外界盛傳的政治因素,單就純粹的商業角度進行考量,有一個關鍵不容忽視:中國房地產市場前景堪憂——李嘉誠在大陸拋售的大多是商業樓盤和相關物業。因為投資周期長,物業開發收益直接受經營環境的影響,一旦經濟有變,物業受衝擊首當其衝。近期雖經政策引導,國內房市回穩,但對中國房地產未來的預期已變:過去粗放掠奪式的投機模式已經結束,圈地蓋房就能掙大錢的日子到頭了。

從逃難入港到白手創業,伴隨上世紀香港經濟的騰飛,李嘉誠作為「香港夢」的代表,創造了「超人」神話,很長時間都是被追捧的符號。而這期間的香港,也一直被視作自由市場的典範,無論發展模式還是治理體系都是內地學習的標杆。但隨著李嘉誠搖身成為地產大亨,以李氏財團為代表的各大家族開始逐漸壟斷港島的經濟民生——富可敵國的大佬,財富流失的中產階級,出頭無望的底層草根……貧富差距不斷加大,深藏在民眾心中的積怨終於爆發。

2013年初,香港國際貨櫃碼頭的罷工事件,被認為是抗議的導火索。李嘉誠被塑以剝削資本家甚至「吸血鬼」的形象。人們除了示威還發起「罷買行動」,矛頭直指百佳、豐澤、屈臣氏等李氏旗下商業體。面對香港人的寒意,「李超人」對現狀處處顯出悲觀焦慮。談及彼時正熱的「佔中」,李嘉誠以「好靚的玻璃」為喻大搖其頭——現時撤資似乎成了必然之選。

在香港,電力、煤氣、公交、商超,幾乎所有民生都被財閥把控。《李家的城》是一篇流傳甚廣的香港中學生作文,文中寫到:「李嘉誠,名副其實,香港就是李家的城。他是我們的上帝,萬物都是他創造的……他們付出那麼多,只是希望我們可以準時上班,不準時下班,這都是誠哥的偉大」。此文一出引來眾多港人共鳴,「港島居民就連在家,足不出戶都要付錢給李家,燈總要開吧,電費總要給吧,李家的城啊」。

可以說,以李嘉誠為代表的大地產商,由地產壟斷推高房價,繼而影響其他行業的自由競爭和均衡發展;居高臨下的地產大佬再借勢控制民生百業,修成旱澇保收的家族財團,這正是港島社會經濟弊病的根源。及至新屆政府施政,旨在打破上述困疾,最大限度地激活中小企業發展顯然與之前的路數相違,「超人」的安全感丟失也自在情理之中。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在世時曾為中國經濟轉型支招,指出僅靠地產支撐會面臨危險,關鍵還是發展品牌經濟;提及李嘉誠,遂以不屑的語氣反問:「他可有製造一件行銷世界的商品?李嘉誠投資地產、港口、電力公司全靠和壟斷結盟。彈丸之地新加坡卻有虎牌啤酒、星展銀行、新加坡航空、悅榕庄酒店……」言外之意這人靠不住。無獨有偶,早在2005年,李嘉誠以首善之軀承諾向香港大學捐贈10億元,校方為表感謝便將校醫學院冠名為李嘉誠醫學院。不料此事遭杯葛,港大醫學院校友聯署抗議。

據統計,2009年香港人均GDP為4.3萬美元,大體與瑞士相當;但同期基尼係數卻高達0.434,僅次於中非共和國的0.436,2012年更是達到0.537,遠超0.4的國際警戒線。香港特區政府2013年9月公布:香港貧困人口約佔當地總人口的19.6%。貧富差距過大,仇富自然「勢在必行」。《地產霸權》的作者潘慧嫻撰文指出:香港整體被壟斷財團全方位綁架,平等的機會和競爭僅是紙上談兵。這種綁架之所以成行,實則與土地壟斷密不可分。

從港英時代到特區時代,港府的土地政策基本上一邊倒,只有大財團大地產商才可能拿地、囤地,進而憑藉壟斷的土地資源大幅抬高房價。長期以來,「積極不干預」的策略使香港的經濟活動與土地政策脫鉤;土地使用和規劃只看眼前利益,地產商在利益最大化的誘導下專攻利潤豐厚的零售商貿,缺乏平衡監管,地產霸權比於叢林;租金高昂,惡性循環導致多元發展疲弱……不公平的競爭環境背離市場經濟,香港的經濟模式由此朝空心化方向發展。相比內地城市,香港更依賴特殊政策的扶持,甚至只有資金支持才有可能保持繁榮。特別需指出的是,該書作者曾任新鴻基地產創辦人郭德勝私人助理八年之久,後在嘉里建設負責土地及物業估價與收購。作為圈內資深人士,其對行業現狀的梳理反思,權威可見一斑。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曾在自傳中說道:當既得利益把利己政策與社會體制融為一體,實現轉變只有改革或繞過體制,若改革失敗則社會衰敗。於此,摒棄短視的功利主義,切實解決中低收入階層最迫切的生活需求,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培養「涓滴效應」應為正途。


.

《互聯網+如何用互聯網思維改造傳統行業?》光碟(購買請戳原文鏈接)


推薦閱讀:

李嘉誠八字:發財命理大集合
從李澤鉅的八字分析李嘉誠商業帝國未來的命運
李嘉誠是怎麽對付綁匪的
真正的李嘉誠八字批解

TAG:香港 | 李嘉誠 | 李光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