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欣然而對無力更改的事情
國學課堂之
第七篇
欣然而對無力更改的事情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 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論語·八佾》
《論語》中有這樣一段話: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 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當時的情形是這樣的:哀公問宰我,社稷壇與歷史文化演變有什麼關係呢?宰我告訴他夏朝社稷壇上栽的是松樹,殷朝栽的是柏樹,周朝栽的是栗樹(如同現在的國槐)。不過哀公說栗樹栽得不好,栗樹使人看了會害怕,戰戰兢兢。宰我後來回到孔子這裡,向孔子說了這件事,孔子聽了以後大發感嘆。他說已往既成事實,再多說無益。
禪宗講究凡事隨緣,說的也是這個道理。有個小故事深得其精髓,故事是這樣的:
三伏天,禪院的草地枯黃了一片。「快點撒點草籽吧!太難看了!」小和尚說。
師父揮揮手:「隨時!」
中秋時,師父買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種。
秋風起,草籽邊撒邊飄。「不好了,很多種子都被吹飛了。」小和尚喊。
「沒關係,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發不了芽。」師父說,「隨性!」
剛撒完種子,就飛來幾隻小鳥啄食。「要命了,種子被鳥吃了!」小和尚急得直跳。
「沒關係,種子多,吃不完!」師父說,「隨遇!」
半夜一陣驟雨,小和尚一早衝進禪房:「師父,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沖走了!」
「衝到哪兒,就在哪兒發芽。」師父說,「隨緣!」
一個星期過去了,原本光禿禿的地面,居然長出許多青翠的嫩草。一些原來沒播種的角落,也泛出了綠意。
小和尚高興得直拍手。
師父點頭:「隨喜!」
隨不是跟隨,是順其自然,不怨恨、不躁進、不過度、不強求。
隨不是隨便,是把握機緣,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不忘形。
落英在晚秋凋零,來年又燦爛一片;黃葉在秋風中飄落,春天又煥發出勃勃生機。這何償不是一種達觀,一種洒脫,一份人情的練達!
洒脫不是玩世不恭,更不是自暴自棄。洒脫是一種思想上的輕裝,是一種睿智。有酒脫才不會終日鬱鬱寡歡,有洒脫才不感覺活得太累。
懂得了這一點,我們才不至於對生活求全責備,才會在委屈、懊惱之餘,收回耿耿於懷的愁緒,懂得適時放下。做到隨性、隨緣、方能隨喜。
適應那些己經發生而我們無力更改的事,對它們抱以「既往不咎」的態度,不也是一種高明的生存智慧嗎?
推薦閱讀:
※事情別做透,人情別看透
※如果家中發生這些事情,則意味著衰敗
※男人必須小心哪十八件事情?
※別跳啊,太高了,事情不大,可以解決!·杭州日報
※無趣是一件挺可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