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與各門學科

太極拳與各門學科一、太極拳與文化太極拳是高品位的文化。徐才先生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強調過:「太極拳所體現的陰陽學說,是中國古代哲學的重大思想成果。」太極拳走向世界,是有豐富內涵的太極文化。「作為東方體育文化瑰寶的太極拳,它蘊含著豐富的古典哲理,不同西方體育只重生理機制;它強調整體性,不同於西方體育重局部分解;它以經絡學說為基礎,不同於西方體育以解剖學為基礎,可引導人們從軀體的此岸達到心靈凈化的彼岸,真是好得很!」(引自徐才《「太極拳好」的遐思》)二、太極拳與科學科學化的太極拳,是要循太極拳的規律,松、柔、圓、緩地輕慢行拳;科學化的太極拳要明拳理,循嚴謹、科學的拳理拳法修鍊,不可有隨意性。筆者就科學化訓練提供一些建議。首先請你練拳時不要用力,練拳的過程是退去身上本力的過程,用力練不是太極拳。請你練拳時注意,要輕練、慢練、虛靈練,動作柔緩、均勻,不要有稜角,要求做圓。這是太極拳的品格,是它的特性所決定的。筆者有一個科學練拳法,名為「太極功夫在拳外」。在拳場以外,行、動、坐、卧等都要想著拳,練功,也就是常說的「拳不離手」。兩小時練拳以外,要松腳、松踝。坐下寫字要空胸、松腕、松膝、松胯,不要將上身的支撐力壓砸在腰上,尾閭微收,腰便躲開支撐點。三、太極拳與醫學醫武同源,互相滲透。醫是武之根,醫是武之宗。吳圖南大師在他未面世的《松功論》中寫道:「祖國醫學太極拳,對人體慢性病與病後恢復能起顯著療效者,良以此也。」練太極拳久之,經醫療部門研究,可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練拳時深長呼吸,對心臟供血充氧和排除血內垃圾,血液循環系統、微循環系統,以及消化系統、骨骼、肌肉都可受益,從而增強體質,有抗衰老之功能。太極拳的理論基礎是道家養生學,其根在博大精深的中醫學上,經常以松、柔、圓、輕、緩習練,遵陰陽學說行功是大道。如此修鍊,無淤無阻,經絡、氣道、血液通暢,微循環系統加速。微循環被稱為人之第二心臟。微循環的功能是向心臟送氧,心臟向身體各部輸送血液,排除血內垃圾,送氧排毒,「一送一排」給太極拳人帶來養生之道。太極拳對女性習練者更為偏愛,久練太極拳使微循環系統更為通暢,面部紅潤有光澤,容貌顯現自然之美。筆者的師兄孫繼光寫道:「……古今的太極大家們教人學習其藝,都要求徒眾深通人的臟腑經絡穴位學問,以求其藝顯能在人的陰陽氣血功能上,……」在修練太極拳的過程中,還有一項令拳人興奮的收效,是健腦、益腦效應。四、太極拳與美學太極拳有一種動態藝術的美,有人說她是流動的詩,是立體的畫,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有動靜相兼、高品味的鬆柔動態運行形體藝術之美。太極拳藝術之美,難以言表,它給人以一種忽隱忽現的美,神秘化解發放之美。……進入高境界的拳家行動,中正安舒,虛無縹緲,人似立在一個點上,在空中飄動,上下相隨,輕靈蝶舞,忽隱忽現,似詩似畫,美崙美奐,美不勝收。五、太極拳與哲學太極拳的拳理源於《老子》和《易經》。可以說,沒有中國的古典哲學也不會有今天的太極拳。太極拳是「理境原無盡」的哲學,每個動作都有哲理,動作銜接陰陽轉變,勢斷意不斷,在拳理的境界里道理無盡循環往返,太極拳是圓環哲學。太極拳人要廣學博識,博採眾長,涉獵百家,讀書要廣且雜。不妨讀些中醫藥學、解剖學、人體科學、經絡學、心理學、古典哲學、天文學、邏輯學、美學、文學以及老子、莊子、孟子、佛學、道學、《易經》和《孫子兵法》等古典文獻。中華民族自然科學的珍貴文化遺產,是先賢智慧的結晶,領軍人物當尊老子。老子在其「空無之道」的論述中講「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之能勝,以其無有易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的思想感情相通相承,有著深厚的內在聯繫,相互影響,相互滲透摘自祝大彤、薛秀英編著《太極內功解秘》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第1~17頁


推薦閱讀:

國學應該設為獨立學科
學好歷史,別的學科也差不了,一起走進三國名將孟起(馬超)!
軍事法學:新興學科承載重要使命

TAG:學科 | 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