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評說「中國模式」:「中國模式」能不能推廣?

百家評說「中國模式」:「中國模式」能不能推廣?
鄭雲天
2010年09月20日10:28來源:《北京日報》

百家評說「中國模式」:「中國模式」能不能推廣?--中國共產黨新聞

【字型大小 大 中 小】列印留言社區網摘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經多年的發展,在理論創新和具體實踐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進步,「中國模式」成為國內外學者近幾年來熱議的一個話題,大體上可謂出現了百家爭說的局面。本文略作綜述。  國內外學者怎樣看「中國模式」的基本特徵  1.國內學者總結的「中國模式」基本特徵  俞可平從三個方面概括「中國模式」的基本特色,即「一是正確處理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係。二是堅持市場導向的經濟改革,同時輔之以強有力的政府調控。三是推行增量的經濟與政治改革,以漸進改革為主要發展策略,同時進行必要的突破性改革。」  劉寶三總結了「中國模式」的特點:一是方向正確,始終堅持社會主義不動搖。二是目標明確,始終著眼於廣大人民的利益。三是基點準確,立足於國情,從中國實際出發。四是步伐穩妥,實行漸進式改革與發展,逐步推進。五是視野開闊,大膽借鑒和學習一切有益的東西,決不封閉自守。  田春生論述了「中國模式」的制度「內生性」,認為在向市場經濟過度過程中,市場經濟制度不是依靠從西方「引進的」政策和規則,而是根據自己國家的國情和改革進程中形成的政策、規則、路徑和方式,逐步實現國家的新制度安排。「制度內生性不僅體現出『中國模式』的基本特點,也是『中國模式』的創新之所在。」  2.國外學者視閾中的中國發展主要特點  一是「七特徵說」。海貝勒認為中國發展有七個特徵:(1)中國共產黨目前已進入「適應階段」;(2)中國是分散的或分權的權威主義體制;(3)中國是發展主義的國家(developmentalstate);(4)具有政治實用主義的顯著特色;(5)中央領導層和政權擁有合法性與信任;(6)民族主義或愛國主義具有越來越多對內職能;(7)中國正在邁向自治、法治和參與程度更高的開放社會。  二是「六特點說」。安德烈阿尼認為「中國模式」有以下特點:(1)國有部門具有重要地位;(2)股份制企業和混合所有制企業仍然受到國家監督;(3)農村特殊的社會主義面貌;(4)中國經濟仍然主要是負債經濟;(5)計劃尚未消失;(6)基礎公共事業有待完善。  三是「三定理說」。雷默的「中國模式」三定理指出:一是利用創新減少改革中的摩擦損失。二是建立可持續性和平等性為首要考慮而非奢談的發展模式。三是自主理論,即「強調運用槓桿推動可能想要惹怒你的超級大國。」  「中國模式」有哪些基本經驗  鄒東濤認為中國成功的最基本經驗有三點:一是強有力的政黨及在黨領導下的權威政府;二是誘致性制度變遷和漸進式改革;三是堅定不移地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但又高度警惕和反對市場原教旨主義。  托尼·安德烈阿尼總結了「中國模式」的基本經驗。首先,中國經濟驚人增長與「中國模式」不可分離。其次中國的成功是實施整個公共政策的結果。第三中國模式似乎已經渡過危險階段。「現在的中國模式具有較強的抵抗能力,並且隨著中國在世界經濟和地緣政治領域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中國模式的抵禦能力也會越來越強。」張維為指出「中國模式」的六個獨到之處:首先,在處理穩定、改革和發展三者的關係方面找到平衡點。第二,指導方針非常務實,即首先就是消除貧困,並取得顯著成績。第三,實事求是,一切都要經過試驗,不斷地進行大膽又慎重的制度創新。第四,拒絕「休克療法」,推行漸進改革。第五,改革順序是先易後難,先農村後城市,先沿海後內地,先經濟改革為主後政治改革。第六,有選擇地學習別人的長處,但「以我為主,絕不盲從。」  「中國模式」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第一,「四隱憂」。庄俊舉認為中國目前存在諸多隱憂:一是當前經濟發展是高消耗、低產出。二是整體環境不容樂觀。三是金融風險。四是社會兩極分化、城鄉差距在加大。  第二,「改革不足」。張維為指出「中國模式」還是衍生出不少嚴峻問題,例如政府干預過多,造成某些市場發育不足;政治改革相對滯後,導致行業壟斷和尋租腐敗;貧富差距問題、生態問題、教育問題、醫療問題等等。  第三,「四大弱點」。托尼·安德烈阿尼認為:一是能源和一些原材料不足,二是銀行體制不健全,三是耕地面積有限,四是受到國內矛盾和環境問題威脅。  第四,「高代價」。邱耕田認為中國高代價發展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發展成本的高投入,二是消極後果的嚴重化。中國高代價的增長模式導致中國「資源威脅論」。  第五,「多重危機」。汪曙光指出,當今中國現代化發展的總體特徵是歷時性問題的共時性承受,表現為沉重的人口基數與資源匱乏、經濟發展與環境資源、傳統與現代、經濟與道德、公平與效率、貧富分化與對立、科學理性和人文精神分裂等現實矛盾與衝突的共時展現,而且這些危機相互關聯、影響、疊加。  第六,「五大瓶頸」。常修澤認為「中國模式」面臨以下問題:(1)資源短缺、環境惡化是首要「瓶頸」。(2)金融領域的「基因」滋生金融市場風險。(3)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帶來社會矛盾。(4)政治體制改革滯後、權力資本化問題不容忽視。(5)未來還面臨若干不確定性。  第七,「五種挑戰」。中國人民大學學者概括了中國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一是經濟發展質量問題。二是生態環境問題。三是政治體制改革問題。四是社會問題。五是國際安全問題和國際挑戰。  「中國模式」有何世界意義  陶文昭梳理出「中國模式」的國際意義:(1)發展中國家看重中國高速發展的經驗。(2)轉型國家看重中國有效轉型的經驗。(3)大國看重中國和平崛起的經驗。(4)社會主義國家受到中國模式的啟發。蘇東劇變後世界社會主義處於低潮,社會主義各國艱難探索。「中國模式」對這些國家既是鼓舞,也提供了一些經驗。  盧荻認為,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就具有了普遍性意義。「具有中國特色的似乎是在內外條件的約束下,中國維持經濟增長以及將經濟增長的益處轉化為實際社會發展的驅動力。國家與社會為抵制新自由主義方案付出了明顯而又有效的努力。」  中國人民大學學者歸納了「中國模式」的基本意義:(1)啟示了一個國家應該獨立自主地走有本國特色的發展之路。(2)啟示著一個國家應該在發展中大膽創新、勇於實踐。(3)中國的發展是對世界現代化和人類文明做出的真正貢獻。  國內外學者對「中國模式」的評價  國內外學者都對「中國模式」的價值和意義給予高度評價,當然也有學者認為中國的發展尚不足以稱為「模式」,並不具備供其他國家借鑒的條件。  首先,「態度相異」。中國人民大學一些學者指出,在理解「中國模式」概念時,儘管國內外學者的觀點都基本反映了中國的發展歷程,但國外學者對「中國模式」的評價有誇大的成分,顯得比較樂觀;國內學者對「中國模式」概念的運用則「比較謹慎」。  其次,「嶄新認知」。張維為認為「中國模式相對成功帶來的不僅是中國崛起,而且是一種新思維、新話語、新範式變化,一種現有西方理論和話語還無法詮釋的新認知。」  再次,「四大傾向」。沈雲鎖概括了國際社會關於「中國模式」的基本傾向:一是側重於總結中國改革發展成功經驗;二是試圖揭示「中國經驗」的普適價值;三是從對抗的意義上詮釋「中國模式」;四是強調「印度模式優越論」。  「中國模式」能不能推廣  一是「獨特本質論」。韋偉強認為「中國模式」不會主動推廣,因為在改革路徑上依據中國自身特點選擇發展道路;文化方面肯定多元主義;在意識形態上既不盲目排斥也不盲目照搬外來思想;在國與國之間關係上既不要求別國按中國的發展理念和發展道路走,也不屈從於大國壓力。所有這些決定中國模式不會作為世界經驗向外推廣。  二是「制度創新論」。田春生從制度創新的角度理解「中國模式」的不可複製性。因為它是中國改革開放成就的象徵,是發展中國家制度創新的嘗試,也是中國經濟轉型和新制度安排的選擇。  三是「韜光養晦論」。劉國新認為中國既不會根據各種所謂的「共識」指導自身的改革,也不向外「推銷」自己的經驗。「中國只是要把自己的事情辦好,能夠解決13億多人口大國的富足,本身就是對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的極大貢獻。」  當「中國模式」被熱議之時,我們其實應當更加自警自檢,謹行審思,決不可自我膨脹,自誇「盛世」。「中國模式」的研究還有很多地方有待深化,而歸根結底,發展才是硬道理,這樣中國才能在實現自身偉大和平復興的基礎上為人類社會發展提供嶄新範式。  (作者單位:上海市委黨校)  關鍵詞  關於「中國模式」的內涵  「中國模式」的內涵是什麼?蔡拓提出其基本內涵包括:第一,積極回應和參與全球化。第二,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第三,強調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協調發展。第四,以人的全面需求和全面發展為皈依。第五,開始關注社會功能、挖掘社會潛力、發揮社會作用。第六,堅持社會主義,強調民族特色,但同時又倡導不同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共處競爭、對話合作」。  沈雲鎖從發展道路和經驗的角度定義「中國模式」,特指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社會發展道路或發展經驗,是從全球化的角度或世界視野來看待中國社會發展道路的,也稱為「中國道路」、「中國經驗」。  胡伯項認為「中國模式」有四大部分:(1)系統優化模式:發展由片面向全面轉變,人的全面發展是最終目的和最高價值。(2)協調發展模式:宏觀上要求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物質、政治、精神和生態文明的協調發展;中觀和微觀上要求城鄉、區域以及階層協調發展等。(3)可持續發展模式:建立環境友好型的資源循環經濟以及公平的可持續新型適度消費模式。(4)內生增長模式:把知識積累、技術創新和人力資本增值作為持續發展的動力。

推薦閱讀:

好文案一句話足矣!啤酒飲料礦泉水,花生瓜子八寶粥
推廣渠道都偶有哪些?
【乾貨】店鋪沒有客戶,我是如何做推廣的!
新手做自媒體淘客有什麼注意事項呢?
讓品牌霸屏:必不可少的50個自媒體平台資源

TAG:中國 | 推廣 | 模式 | 國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