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大幹貨】奇幻電影的魔力在哪裡?
舉例來說,前些年《霍比特人》系列登陸國內,首日票房約6000萬。而3個月的全球票房達到8.6億美元,摺合人民幣52.5億。
事實上,它並不是第一部掀起票房熱潮的好萊塢奇幻電影。從《指環王》到《哈利·波特》,從《納尼亞傳奇》到《愛麗絲夢遊奇境》系列等,幾乎每部魔幻題材電影上映都不斷刷新票房紀錄,並締造成經典。
到底好萊塢奇幻電影的魅力在哪裡?有什麼成功的「秘訣」呢?
故事為「王」
奇幻電影,這類型的電影都大量地包含魔法、超自然現實事件、或是幻想生物如龍、半獸人以及幻想世界如魔戒中的中土奇幻電影。在電影的劃分中可以與科幻電影以及恐怖電影劃為同一類型。好萊塢奇幻電影種類繁多,大多可以劃分為:
小人物以弱勝強的「逆襲」;
奇妙的遊戲化故事;
人物時空穿越交錯的情節構思等等。
故事上的不斷創新,是好萊塢奇幻片席捲全球的一大原因。讓影迷翹首以待的《霍比特人2》是「魔戒前傳」的第二部,與首部一樣圍繞著「回家」的主題,製片人弗蘭·威爾士說:
「《霍比特人》就是一部公路電影,但比公路電影承載的意義更多。它不像《指環王》那樣強調戰爭,它需要的是冒險。」
在劇情上,該片頗有看點。精靈王子奧蘭多·布魯姆強勢回歸,憑藉《神探夏洛克》而風靡全球的「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也為巨龍史矛配音並提供了「表情演出」,與飾演比爾博·巴金斯的「華生」馬丁·弗瑞曼在影片結尾處來了一場精彩的「對手戲」。
「好萊塢奇幻電影一般都採用系列的方式拍攝,忠於原著,每一部電影都是整體的一部分,既承上啟下又獨立成章,故事不會雷同,而且會加入新的角色與元素,形成差異化。」
影評人王陽說。
以《霍比特人2》為例,片中出現的弓箭手巴德在首部只露了一個臉,到了第二部,他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在片中,他是真正殺死史矛戈的勇士。這僅僅是一個細節。隨著故事的推進,越來越多的人物加入或者退場,令故事始終充滿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奇幻美劇《冰與火之歌》雖然不是一部電影,但它已經遠遠超過一般意義上的奇幻電影。這部劇之所以如此令觀眾「念念不忘」,是因為作者馬丁對傳統的「劍與魔法」的模式做了徹底的改良。在原著小說中開創了轉換視角的寫法,他讓小說中的每一章敘述主題都發生了變化,力求以多面式的拼圖來拼出整個世界的全貌。
特效為「器」
《指環王》里半獸人、精靈、矮人為何能那麼逼真?
《哈利·波特》神奇魔法學院為什麼能「以假亂真」?
《霍比特人2》里的惡龍為什麼毫無違和之感?
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特效。原型人物、故事場景,總是「求真」地去還原每個細節,這也是好萊塢的「必殺技」。
奇幻電影用影像書寫一個人類想像的世界,因此,奇幻電影自產生的那一天就與電影技術共同進退。電影的賣點、視覺創意和理念要依託特效來完成。
《霍比特人2》中,觀眾時而置身於陰森幽暗的森林,時而造訪精靈族巍峨高聳的城堡。瑟蘭督伊宛如秘境的宮殿,頹敗詭秘的多爾戈多,童話般的長湖鎮和湖面的碎冰、瀰漫的霧氣,壯麗巍峨的孤山,恢宏無比設計精妙的艾拉波爾,還有座狼、蜘蛛、巨龍等極具表現力的奇幻生物,這些讓人應接不暇的視覺盛宴令觀眾沉醉其中,「技術太強大了。」觀眾周亮說。
華語魔幻電影《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於新春上映,就4.5億人民幣的投資而言,算是華語奇幻電影的翹楚了。然而自該片公映之後就面臨各種「差評」,尤其是角色造型與特效製作被很多人觀眾用「山寨感強烈」或者「天雷滾滾」來形容。
《大鬧天宮》共有2400多個鏡頭,其中98%的鏡頭進行了後期CG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視覺設計和生產的領域)特效製作。導演鄭保瑞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該片的特效團隊就有1900人,當中包括好萊塢團隊。同時他也頗有感觸地談到中國的特效技術與好萊塢的差距很大:
「目前我們在資金上有實力去做這些視覺特效,但在技術上我們落後,而且好萊塢團隊的專業化也讓我看到這背後的軟實力。」
文學為「本」
西方奇幻電影如今可謂如日中天,在故事內容與技術層面之外,文學為影像的發展提供了「源頭活水」。如果將西方奇幻小說歷史上溯至荷馬的《奧德賽》、《貝奧武夫》的話,那麼距離現在的《霍比特人2》上映,奇幻文學在西方歷經了2800年的滄海桑田。
中世紀騎士文學與近現代哥特文學的廣泛傳播,為奇幻文學的興起打下了堅實基礎。亞瑟王傳說為當代奇幻小說提供了另一重要題材,魔法師梅林、圓桌騎士、馬術、浪漫卻輪廓鮮明的道德問題,在眾多作者筆下呈現紛然不同的面貌。
19世紀初和20世紀,西方奇幻文學飛速發展,在20世紀中葉,約翰·羅納德·瑞爾·托爾金的《哈比人歷險記》和《魔戒》、克利弗·S·劉易斯的《納尼亞年代記》、厄休拉·勒奎恩的《地海傳奇》系列獲得了巨大的聲望,奇幻小說寫作獲得了重生,之後的作品多模仿這些成功的作品,從神話、史詩和中世紀浪漫文學中借鑒了許多成分。
「如果有人想編撰一部《歐美奇幻編年史》的話,那麼他肯定會因為數量龐大的作品而頭疼不已。現在奇幻已經成為歐美藝術的必備元素,你很難真的從哪些科幻小說或者純文學作品中忽略奇幻元素,電影也如此。」
《冰與火之歌》的作者兼TV版編劇喬治·R·R·馬丁如是說。
自電影產生之後,講述劍與魔法的奇幻文學就與電影成功「聯姻」。1924年德國表現主義大師弗里茨·朗就拍攝了《尼伯龍根》,該片被諸多西方奇幻文化研究者列為奇幻電影的真正發端,長達五個小時的力作也成為日後西方奇幻電影的創作靈感來源。
從原始神秘的《野蠻人柯南》(1982年)到史詩般宏大壯觀的《貝奧武夫》(2007年)再到溫柔雋永的《納尼亞傳奇》(2005-2011);
從精緻魔幻的《冰與火之歌》(2011-2013)到奇幻巨制《指環王》(2001-2003)再到創下票房神話的《哈利·波特》(2001-2011),它們都依託文學的滋養,才能產生豐饒之果實。
《指環王》以及《霍比特人》系列的導演彼得·傑克遜談到電影成功的秘訣時表示,「完全歸功於托爾金的原著」。他認為,托爾金對想像世界的設定癖好,讓《指環王》的世界完全可以按照文字百分之一百的還原,這是托爾金的魔力。
小編結語
對於網路大電影行業來說,現在好萊塢奇幻大片是非常遙遠的存在——這不僅是技術的不達標,甚至國內電影連IP都只能寄生於一本《西遊記》。問題是,中國的網路小說市場非常發達,創意也十分精彩,作為網大的主創們,為何不能開啟全新的IP養成模式,以精益求精的製作打造網大?畢竟,不管在哪一個行業里出彩,都需要一顆不停追求內容、力求嚴謹的本心。
(來源:深圳特區報,作者尹春芳,有改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