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金身羅漢圖【帶注釋】【500P】(81-94)
第捌拾壹尊 畢陵伽蹉尊者 畢陵伽蹉尊者,於五百世生在婆羅門貴族家。 依巴利文載,畢陵為舍衛城之婆羅門種,初學隱身咒,得名聲,後遇佛,失其咒力,遂出家為佛弟子。《增一阿含經》卷三《弟子品》謂其言語粗獷,不避尊貴。《大智度論》卷二載,畢陵曾渡恆河乞食,對恆河神說:」小婢住莫流」,水即兩斷,得以走過乞食,因而得罪了恆河神。神到佛所訴告,佛使尊者道歉懺謝,他即時合掌向恆水神說:」小婢莫嗔,今特向你表示懺悔和歉意。」並謂其因五百世以來生婆羅門家,常自驕貴,輕賤餘人,故為本來所習之口言而已。蓋」餘習」又有」惡口』之稱,系基於此。又尊者亦擅長神通,有部《毗奈耶樂葯事》卷一謂其身患諸疾。 畢陵伽蹉,略稱畢陵伽、畢陵。又作畢陵伽婆蹉、畢陵伽筏蹉、畢鄰陀婆蹉、畢蘭陀婆遮。又梵漢文並舉,稱為畢鄰陀子。意譯餘習、惡口。
第捌拾貳尊 摩利不動尊者 摩利不動尊者,稽諸史實,實無其人。為密教諸尊之一。摩利即未利,香花。摩利,又作摩梨、摩羅耶、摩羅延,意譯曰除垢,山名,在南印度摩利伽羅耶國。山中出產一種獨特的旃檀香,入此山者身心香潔,故云除垢。《智度論》卷二曰:」如旃檀香出摩梨山,除摩梨山無出旃檀」。不動,菩薩名,譯作不去尊。摩利不動意謂此尊者佛法芳香,為眾生所親近。 摩利不動尊者經過修行,已剷除了貪、嗔、痴等毒垢,心性清凈香潔,定於一處而不散亂,安穩如山,不為任何外物所動,遂至無苦無樂的境界,成阿羅漢果。
第捌拾叄尊 三昧甘露尊者 三昧甘露尊者,即軍荼利明王,按其梵名本意為甘露,所以又稱為甘露軍荼利明王。為密教五大明王之一。 尊者為南方寶生如來的忿怒身。據說尊者能示現千手,手執種種金剛器杖,摧伏各種凶神魔鬼,調伏一切外道。同時,他還將甘露灑向人間,降福於一切佛教修行者。 尊者形相一般常見的有八臂像和四面四臂像。其中,四面四臂像,據《甘露軍荼利菩薩供養念誦成就儀軌》,四面表情各異,正面作慈悲相,右面作忿怒相,左面大笑,背面張口微怒,分別象徵息災、降伏、敬愛、增益。此像以毒龍為瓔珞,虎皮為裙,身有威光焰鬘,坐於磐石座上。以慈悲方便之心顯現大忿怒形,能使眾修行者速得成就。以尊者為主體所修之秘法就稱為軍荼利明王法,據說修此法能降魔息災,驅除蛇障熱惱等各種疾病。 又,按尊者在胎藏界曼荼羅內所處位置不同而有金剛軍荼利、蓮花軍荼利等不同名號。
第捌拾肆尊 解空無名尊者 解空無名尊者,稽諸史實。實無其人。佛教認為所謂空,意為世界上一切事物皆由因緣而生,剎那生滅,究竟而無實體。《注維摩經》卷九曰:」觀於空無,而不舍大悲」。注引僧肇之言曰:」諸法之相,唯空唯無,然不以空無舍於大悲也。」解空無名尊者通過對佛藏的研習修持,了解世間一切現象皆是因緣所生,剎那生滅,」諸法究竟無所有」,一切皆虛幻不實,只有理體空寂明凈。 尊者解悟世事之空幻而思考自身之疾苦。對於眾生,他亦關懷備至,心存哀憫,以眾生之苦痛為己身之苦痛,儘力加以救度。
第捌拾伍尊 七佛難提尊者 七佛難提尊者,佛教第七祖。古印度北天竺人。七佛,指佛陀及以前的七個佛祖。為人乞食耐勞,不避寒暑,行化各地,救度眾生,超升佛土。 佛陀在世時,攜弟子游訪北印度時,曾對大弟於阿難說:」我滅度後三百年,當有一個名叫佛陀難提的聖人在此降生人世,並在這裡弘揚佛法」。至時,佛陀難提出世,智慧超群,辨才無礙,勝過當世口辨之士,善於理解一切道理。他能記憶前世的經歷,曾對人說,過去劫曾親自向如來敬獻一寶座,由此因緣,現在劫我將在釋迦佛教中弘揚佛法,因此,他立志出家。 一日,佛教六世祖彌遮迦尊者游訪北天竺,遙望京城上空有金色祥雲,便驚喜嘆道:祥雲之下必有大士,可以嗣承佛法;入城後果然尋到佛陀難提,為之剃度出家。佛陀難提聰慧過人,一經指點,對佛法全然貫通。於是,彌遮迦將法藏傳給佛陀難提,囑咐他廣傳法,利益世間。佛陀難提成為佛教七祖,最後,他在一次化乞食將要完畢時進入涅槃。眾人收其舍利,加以建塔供養。 七佛難提,又作佛陀難提。
第捌拾陸尊 金剛精進尊者 金剛精進尊者,稽諸史實,實無其人。金剛,指牢固、銳利、能摧毀一切的智慧,正如《大藏法數》卷四十一所說:」百鍊不銷,至堅至利。」他佛性堅定,有如金剛之鋒利,能摧毀一切塵障與惡魔。精進,指勇猛向前、修善斷惡的毅力,正如《慈因上生經疏》卷下所說:」精謂精純無惡雜故,進謂升進不懈怠故。」《華嚴大疏》卷五亦云:」精進,練心於法名之為精,精心務達目之為進。」即於佛性的鍛煉精純無污染,念念趨求,永無止息。 金剛精進尊者皈依佛法之心如金剛一般堅固鋒利,心中諸魔悉皆摧毀,諸垢悉皆滌除,功德與日俱進,永無懈怠。
第捌拾柒尊 方便法藏尊者 法藏(643一712),唐代僧。俗姓康,字賢首,號」國一法師」,祖先康居國。至其祖父時,舉族遷至長安,為華嚴宗第三祖。 尊者早年師事智儼,深入《華嚴》玄旨。智儼示寂後。乃依薄塵剃度,時年二十八。初以能通西域諸國語與梵文經書,參與義凈之譯場,先後譯出《大乘入楞伽經》等十餘部。曾為武則天演述《華嚴》十玄緣起之義旨,而指殿隅金獅子為喻,武后遂豁然領悟,後乃因之撰成《金獅子章》。尊者一生宣講《華嚴》 三十餘遍,致力於《華嚴教學之組織大成,又注釋《楞伽經》、《密嚴》、《梵網》、《起信》等經論,並仿天台之例,將佛教各神思想體系分類為五教十宗,而推崇華嚴之組織為最高者,華嚴哲學於現實世界中乃屬理想世界之實現。於玄宗先天元年十一月,示寂於大薦福寺,世壽七十。著作甚多。計有《華嚴經探玄記》二十卷等二十餘部。他為弘揚佛法作了大量有益的功德,故稱方便法藏。 方便法藏尊者,又稱香象大師、康藏國師。
第捌拾捌尊 觀行月輪尊者 觀行月輪尊者,稽諸史實。實無其人。因之其德性像清冷而又明亮的月亮一祥,無暇無垢。故名。 佛教以月輪明晦譬喻人心中的清凈佛性的顯晦。《摩訶般若經》曰:」一切有情於心質中有一分凈性,眾行皆備,其體極微妙皎然明白,乃至輪迴六趣亦不變易,如月十六分之一。凡月其一分明相若當合宿際,但為日光奪其明性,所以不現。後起月初,日日漸加,至十五日圓滿無礙。」故現心中之月輪為重要修行方法,《秘藏記本》曰:」唯一向觀月輪周遍良久以後,月輪周遍法界,俄須忘身與月輪,專註無分別智。然後為利眾生,住大悲門出觀,捲縮月輪,收劍自心;觀行月輪尊者依此修行,常用佛法的原理原則,對照反思自己的行為,有過則改。達到了」月即是心,心即是月,塵翳無染,妄想不生」境界,正象《證道歌》所說:」心鏡明,鑒無礙,廓然瑩徹周沙界,五象森羅影現中,-顆圓光非內外。」
第捌拾玖尊 阿那邠提尊者 阿那邠提尊者,古印度舍衛國城人,與佛陀生活在同時代。 尊者家中富有,樂善好施,救濟貧窮孤寡之人,被人稱作」給孤獨者」。崇信佛教,凡佛祖及弟子有所需求,皆施捨不吝。曾向波斯匿王太子祗陀購花園建祗園供佛陀作說法道場。家中的女僕認為須迷愚痴,被出家人的幾句話迷惑,至使僧眾乞求無厭,她發出惡願,希望早日看不見這些僧人,聽不到他們的名字。舍衛國波斯匿王的妻子未利夫也崇信佛教,聽到此事後氣憤異常,命令須達將女僕趕出門去。據《觀佛三味海經》卷六載,須達向未利夫人提議說,佛象太陽一樣潤養萬物,大惡人鴦掘摩羅、賤人尼提,都被我佛感化而調伏,何況這個老婢不能調伏呢?未利夫人採納了須達的意見。一日王宮施齋飯給佛陀及其弟子,女僕受命持寶瓶前來助興,由於受佛的感化,對僧眾的誤解頓然煙消雲散。 尊者對佛陀的學說有全面的體會,不僅自己信奉佛教,還使他的七個兒子也皈依佛門,他終得正果,升為大阿羅漢。 阿那邠提尊者又稱須達長者,須達阿那邠提。
第玖拾尊 指塵三昧尊者 指塵三味尊者,即唐荊州當陽山度門寺禪僧神秀。汴州尉氏(河南開封之南)人,俗姓李。身長八尺,龍眉秀目,有巍巍威德。 尊者少覽經史,博學多聞。既剃染受法,尋師訪道,後至蘄州雙峰山東山寺,受心於弘忍。忍深加器重,令其為上座、教授師。據《宋高僧傳》卷八,唐高宗上元二年十月,弘忍寂後,尊者往江陵當陽山傳法,道譽響四海。錙徒靡然向風。武則天聞之,召至京城內道場,特加敬重,曾肩輿上殿,親加跪禮。敕於當陽建度門寺,以表旌其德。中宗即位亦厚重之,中書令張說執弟子之禮。神龍二年二月示寂於洛陽天宮寺,世壽一 二。敕號」大通禪師」,為禪門溢號最早者。 尊者原與大鑒慧能互有啟發,後亦曾數度奏請武則天召請慧能。但在闡揚禪旨上力主漸悟之說,與南宗禪慧能主頓悟恰成對照,故禪史上有」南頓(能)北漸(秀)」之稱。法嗣著名者有嵩山普寂、京兆義福等。其法行盛於長安、洛陽一帶,門庭隆盛,世稱北宗禪之祖。然其法流僅數代即衰。
第玖拾壹尊 摩訶俱絺尊者 摩訶俱絺尊者,即唐代婺州金華山俱胝和尚。生卒年、俗姓、籍貫等均不詳。 尊者屬洪州南嶽懷讓之系統。常誦俱胝(准胝)觀音呪,世人遂之為俱胝。嘗止於浙江婺州金華,後因無以答覆實際尼之質問,遂起勇猛精進之心。未久,大梅法常之法嗣天龍禪師到庵,尊者乃迎禮陳其事,天龍一指而示之,尊者當下開悟。其後逢有參學僧前來問法,尊者皆一指以答之,除此別無提倡,世稱」俱胝一指」、」一指禪」,尊者於入寂前,嘗謂:吾得天龍一指頭禪,一生用不盡。《景德傳燈錄》卷十、《無門關》第三則等皆載有其事。
第玖拾貳尊 辟支轉智尊者 辟支轉智尊者,稽諸史實,實無其人。 辟支,舊譯為緣覺,新譯為獨覺。指未經佛指導就獨自覺悟,卻又不對人說或教化的聖者。《智度論》云:」初發心時值佛,而思惟世間之法,後得道,身出無佛世,性好寂靜,加行滿而無師友之教,自然獨悟,故名獨覺;又觀竺內外之綳,而悟聖果,故名緣覺。」可見,獨覺是謂辟支佛雖生於」佛法已來」的無佛之世,但因其前世修行的因緣,遂依靠自己的智慧證得正道:緣覺是謂辟支佛」自覺不從他聞」,觀悟十二因緣之理而得道。藏經中有《辟支佛因緣論》二卷,說八辟支佛覺悟之因緣。佛教有八辟支佛,其首為波羅捺國王,或即其人。
第玖抬叄尊 山頂龍眾尊者 山頂龍眾尊者,佛祖弟子。 迦葉波佛在世時,蘇娑伐窣堵河(今印度河上游)的源頭有個名叫殑祗的人,此人精通咒語,善於調御惡龍,禁止龍王暴雨成災,使得當地風調雨順,五穀豐收,糧食年年有餘。當地百姓感激殑祗的恩德,每年每家自願送一石穀子給他,作為報酬。年歲既久,居民對殑的感激心情漸漸淡漠,有人忘記了送穀子。殑祗心懷憤怒,發願化作毒龍,用狂風暴雨毀壞禾苗,令田畝無收。他死後轉生為一條地龍,潛伏山頂的泉底,每年雨季泉流白水,禾苗觸白水盡皆枯殆,至使當地百姓缺衣少食,苦不堪言。佛陀降臨世間,憐憫這裡百姓遭受苦難,前來教化此龍,隨行力士用金剛杵敲擊山崖,龍王畏懼,浮出水面皈依佛教,靜聽佛祖講法,頓時心地清凈,惡念全消,並聽從了佛祖的勸導,不再毀壞當地莊稼,從此,百姓無不豐衣足食,此龍也證得羅漢果位。
第玖拾肆尊 羅網思惟尊者 羅網思惟尊者,即寶思惟。北印度迦濕彌羅國之剎帝利種。唐代譯經家。 據《開元釋教錄》卷九、《宋高僧傳》卷三等載,尊者自幼出家,修習禪要,受具足戒後則專習律品。尊者慧解超群,學兼真俗;尤擅長呪術,而以化導為志。長壽二年至洛陽,奉敕住天宮寺。未久,於天宮、佛授杞、福光等寺譯出《不空羂索陀羅尼經》、《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神咒經》(又稱《隨求經》)等七部九卷。天冊萬歲元年(695),參與武周刊定眾經目錄之編纂工作。其後,不再譯經,唯精勤禮誦,修諸福業,衣缽以外之物,隨得隨施。後於龍門山建天竺寺,與門人同住。開元九年示寂,世壽一百餘。尊者堅信佛法,隨時隨地以佛法%
標籤:500P, 五百金身羅漢, 帶注釋
Designed by web2feel.com Coded by Local Dating, Dating Tips,Sugar Daddies
推薦閱讀:
※不懂就要學:最全的四柱八字調候用神注釋
※《史記》原文注釋及翻譯全集
※12《第十二 燒圓滿香法事》注釋淺譯(12)
※【增廣賢文】原文與注釋
※五百金身羅漢圖【帶注釋】(下卷)_
TAG:注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