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振邦主講的博醫養生健康論壇

徐振邦主講的博醫養生健康論壇

(2011-01-15 15:28:03)

轉載

標籤:徐振邦古希臘宋體生理功能五臟雜談 分類:知識博覽

博醫養生文化涉及的一些中醫概念

徐振邦主講的博醫養生健康論壇

(由北京廣播網收錄轉載整理)

博醫養生健康論壇簡介(電台主持人台詞)

一、博醫養生健康論壇是養生專家徐振邦主講的養生節目。博醫者,博採眾家之長,健康萬戶千家。徐振邦老師結合多年的臨床經驗,以他對傳統國醫文化的深刻理解,給大家帶來了全新的健康理念。徐振邦認為,氣力有足為健,經絡通暢順達為康。一個人想要健康需具備充足的氣血和通達的經脈。獨有氣血,經絡不通,人會暴躁疼痛,氣沖牛斗,血溢脈外,會出現登高而歌,氣以而走的瘋狂亦未可知;經絡通暢而無元氣者,會像缺乏營養的嬰兒一樣容易夭折。所以很多現代人,不是不健,就是不康,出現各種慢性疾病也就不奇怪了。徐振邦指出,要想養好身體,簡單地說,就是四句話:順四時,調情志,節飲食,慎醫藥。所謂四時,就是一年中四個時歷,春、夏、秋、冬。四時養生,就要因天之序,順應東南西北,順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原則。講慎醫藥,不是不要吃藥,而是不要亂吃藥。還有人認為,保健品不是葯,可以隨便吃。錯了,保健品也不能亂吃。我們講節飲食,保健品也是飲食的一種,所以也要節制,該補的補,不該補的不能亂補。現代人得病的原因在於情志不遂,飲食不規律,缺乏合理的鍛煉,還有就是亂吃藥物和保健品。要想養好身體,需要多學習養生的觀念和智慧,了解掌握自身的情況,順應自然規律,合理飲食,選擇適合自己的藥物和保健品,當然還要有一個平和的心態。只有這樣,才能使自身的元氣充足,全身的氣血經絡通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走進養生大門。徐振邦老師通過獨特的博醫養生文化,為大家的健康傳遞出全新的養生方法:補充人體元氣的「保元湯」,能通調五髒的「博醫養生六式」,每天應知的「養生十條」,獨特的「木桶浴足療法」,補陽氣通經絡的「撞督、推任療法」,還有幫助腦血栓康復的「中風八大療法」,調肝利膽的「七加一療法」,30個一學就會的「一按靈」穴位療法,更多療法盡在博醫養生論壇。

二、在人類漫長的生命歷程當中,共同面對一個生存和生命健康問題,幾千年的孕育和沉澱,形成了以東西方文化為代表的東方醫學和西方醫學兩大主流醫學體系。中醫講「上醫治未病不治已病」,講「人為本,病為標」。西醫學之父,古希臘著名醫學家希波克拉底也早在2000多年前就告訴人們「病人是自己最好的醫生,而醫生只是來幫助病人的」。現代醫學也講防病勝過治病。雖然歷史文化背景不同,科技水平不同,但是世界各國人民在疾病的認識上卻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但是人們在現實生活當中,無論對中醫還是對西醫總是有那麼一點偏見和誤解,以至於偏激行事、閉關自守,導致因噎廢食,錯失了疾病康復治療的良機,真的讓人好不痛心疾首。「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著名養生專家徐振邦傳承世代中醫精髓,潛心研究西醫文化。博採眾家之長,創立獨具特色的博醫養生文化,他主張因時、因人、因病、因勢、辨證施養的養生新觀念、新方法,讓百姓朋友用智慧去把握健康,用身體去感覺健康,用眼睛去觀察健康,用心靈去感悟幸福和快樂。

博醫養生文化涉及的一些中醫概念

(根據徐老師論壇講座整理)

五藏六腑:

藏腑的概念:與西醫的臟器不同,西醫講的「臟」是血肉有形的器官;中醫稱「藏」,意味著形、氣、神三個層面,是藏腑系統;「藏」,還意指包藏在其中的東西。

五臟(同「藏」)::包括肝,心,脾,肺,腎。五臟化生和貯藏精氣,滿而不能實,藏而不瀉;藏神;多為實質性器官;病多虛證。

六腑(同「府」):包括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六腑傳化水谷,實而不能滿,瀉而不藏,以通為用;多為中空性器官;病多實證。(註:上述提到的「滿」指精氣滿,「實」指水谷實。)

臟腑的表裡關係:除三焦外,五髒的肝、心、脾、肺、腎分別與五腑的膽、小腸、胃、大腸、膀胱相表裡(腑為表,臟為里):1.肝與膽:肝主疏泄,促進膽汁的排泄,膽汁可以涵斂肝陽、肝氣;肝主謀慮,膽主決斷。2.心與小腸:心主血脈,小腸主化物,心陽溫煦促進小腸的化物。

3.脾與胃: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主升清,胃以降為和;脾喜燥惡濕,胃喜潤惡燥;脾為陰土,胃為陽土。4.肺與大腸:肺主肅降,促進大腸傳導;大腸傳導,有利於肺的肅降。

5.腎與膀胱:腎的氣化促進膀胱的貯尿排尿。

五髒的生理功能特點

(一)肝:位於腹腔,橫膈之下,右肋之內。五行中肝屬木,木主曲直。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1主疏泄: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氣機疏通、暢達、散而不郁的作用。 2主藏血:指肝有貯藏血液、調節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 3主筋,其華在爪:指血液充足表現於手腳靈活、有力,爪甲堅韌明亮、紅潤光澤。

4開竅於目。

(二)心:位於胸中,有「心包」衛護於外。五行中心屬火。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1主血脈:指心氣推動血液在脈中運行,流注全身,發揮營養和滋潤的作用。

2主藏神:指心有主宰人體臟腑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和人體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的功能。

3主汗液:指心與汗有密切關係。

4其華在面:指心的功能正常與否,常可從表面的色澤反映出來。

5開竅於舌:指舌為心之外侯,又稱「舌為心之苗」。

(三)脾:位於中焦,在膈之下。五行中屬土。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1主運化:指脾具有把水谷化為精微,將精微物質吸收轉輸至全身的生理功能。 2主統血:指脾有統攝血液在脈內運行,不使其逸出脈外的作用。 3主升清:指脾氣上升,將其運化的水谷精微向上轉輸與心、肺、頭、目,通過心、肺的作用化為氣血營養全身。 4主肌肉、四肢:人體肌肉、四肢所需的營養,靠脾化水谷精微以供給。 5開竅於口、其華在唇:指食慾、口味等與脾的運化功能有關。

(四)肺:位於胸腔,左右各一,在人體臟腑中位置最高,故稱肺為華蓋。五行中肺屬金。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1主氣、司呼吸:指肺是體內外氣體交換的場所。 2主宣發肅降:宣髮指肺氣向上的升宣和向外圍的布散;肅降指肺氣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潔凈的作用。 3主通調水道:指肺宣發和肅降運動對體內水液的輸布、排泄起著疏通和協調的作用。

4其華在皮毛:指肺有布散水谷精微和宣發衛氣於皮毛等生理功能。5開竅於鼻:鼻是呼吸的通道。(五)腎:位於腰部,左右各一。五行中腎屬水。腎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1主藏:指藏精氣(精氣,指精血津液),並促使起不斷充盈,防止精氣無故丟失,為精氣在體內充分發揮其生理效應創造條件。 2主水液代謝:指腎有主持和調節人體水液代謝的作用。 3主納氣:指腎有助肺保持吸氣的深度,防止呼吸淺表的作用。 4主骨、髓、腦,其華在發。 5開竅於耳和二陰。       概括起來:肝主疏泄,能調節人的情志活動,協助脾胃消化;肝又藏血,有貯藏血液、調節血量的作用。心主血脈是全身血脈的總樞紐,心通過血脈將氣血運送於周身;心又主神志,是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的中心,在人體中處於最高的主導地位。脾主運化,促進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和營養物的輸布,為氣血生化之源,故有「後天之本」之稱;脾又統血,能統攝血液不致溢出於經脈之外。肺主氣,司呼吸,是人體氣體交換的場所,又能宣發衛氣和津液於全身以溫潤肌腠皮膚。腎藏精,與人體生長發育和生殖能力密切相關,故有「先天之本」之稱;腎又主水,在調節人體水液代謝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五髒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生化和儲藏精、氣、血、津液和神。由於精、氣、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所以五臟在人體生命中起著重要作用。五臟都與精神活動有關。中醫說,「五臟者,所以藏精神、血氣、魂魄也。」這就是說,肝、心、脾、肺、腎五臟都與精神活動有密切關係,這裡所說的精神、血氣、魂魄,代表著不同的精神活動,並分別歸屬於五臟:「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腎藏志」。五臟雖然在生理功能上各有所司,但它們的活動不是孤立的,通過經絡的聯繫,相互協調,相互配合,共同維持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在病理變化上也相互影響。

五臟與五體之間的關係

人體是由臟腑、經絡、皮毛、肌肉、筋骨、精髓和氣血、津液等組成的一個整體。臟腑是化生精血津液,促進新陳代謝,維持人體機能活動的主要器官。分別來說,五臟是貯藏精氣的,六腑是主食物的受納、消化、吸收、傳導和排泄的。因而臟以藏為主,腑以通為用。臟腑之間無論是臟與臟、腑與腑,還是臟與腑都是互相聯繫的。五臟與「五體」等組織,以及「五官」、「七竅」等器官,也都有密切的聯繫。五臟與五體的關係是:肝主筋、心主脈、脾主肌肉、肺主皮毛、腎主骨。五臟與五宮七竅的關係是肝開竅於目、心開竅於舌、脾開竅於口、肺開竅於鼻、腎開竅於耳和二陰(鼻、目和耳各有兩竅與口合稱為七竅,再加「前陰」與「後陰」二竅,又稱九竅)。因為五臟與五體、五官七竅相關聯,所以五髒的變化,常常反映到其所屬的體表組織與孔竅。

以下具體講述五臟所主與五體的關係:

肝主筋,肝開竅於目。五行中肝屬木,木主曲直。人體內所有能伸能屈的都與肝臟有關,都與人的筋有關。世衛組織早先有說,人的肚子越大人的壽命越短,這是根據相形性肥胖對人體的危害得出的結論。今天我給大家下個論斷:人體的柔韌性越好人就越長壽。反之,人體哪兒都是硬梆梆的,就短壽。人體得動脈硬化,血管彈性變差,還有強制性脊椎炎、腰椎病、頸椎病、骨質疏鬆、壓縮性骨折均為老化病,未老先衰,人變得僵硬,變脆了,都歸肝管,說明肝血不能養筋,人體關節失去彈性。西醫稱此為退行性病變。中醫則明確就是人肝血不足不能養筋,筋沒有彈性了。肝血不足還會掉頭髮,會視力下降,會抽筋,脾氣暴躁、神經性頭疼。

心主血脈。主人體血脈運行。人體動脈瘀阻、狹窄引起供血不足,就會得心絞痛;靜脈瘀阻就會得下肢曲張、靜脈炎;心衰的會下肢浮腫,這都是心的問題。因為心與小腸相表裡,所以心衰、靜脈曲張、心絞痛的人都不能吃的太多,吃多了傷了小腸,間接傷了心臟及氣血,會加重病情。

脾主肉。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貧血應治脾,脾不統血則生崩漏帶下之症;思傷脾,易得糖尿病、得貧血症、得白血病、得血癌,道理也是思傷脾,脾不統血。這個「統」字指統攝管理,掌管之意。脾主肉,貧血的人都瘦,臉色蠟黃,正常人面色紅潤,肌肉有力;大胖子,長的不是肉,而是脂肪,是痰濕脾虛之症。

肺主皮毛。老年皮膚瘙癢,皮膚起黑斑,都是肺臟不好之故,因為肺主皮毛。便秘的、身上起色斑的,是肺氣不足,因為肺與大腸相表裡,垃圾都給了肺,肺輸布到皮膚,形成色斑。

腎主骨生髓,生髓納氣,主人一身之陰,又主人一身之陽,所以腎為先天之本。冬三月養腎是個大話題,關係到人一生的健康長壽,甚至於關係到下一代。冬天養生填腎精將有專題講解。

人體有三焦、三關、三寶、四海:

三焦:指人的腔體分上、中、下三焦。上焦指心肺;中焦指脾胃;下焦指肝腎。

三關:人之天關在頸椎;人之人關在腰椎;人之地關在膝關節。

三寶:精、氣、神。

四海:腦為髓海,肺為氣海,肝為血海,膝為筋海。

三寶之精是人的生命物質,是人體的物質基礎,是人體的基本結構,精藏於人的五臟中,也叫內藏:藏於肝臟的叫肝精,藏於腎臟的叫腎精,藏於肺臟的叫肺精,藏於心臟的叫心精。

三寶之氣是人的生命功能,行於人的五體。五體即為人的筋、骨、皮、肉、血。人的筋、骨、皮、肉、血脈各有各的生命功能。皮膚、毛竅系肺臟所主,主的是收斂。經常怕風,皮膚過敏,愛鬧鼻炎、感冒,包括哮喘、慢支、肺氣腫的皆生於肺。皮裹著肉,肉是人的營養物質,保護著人的體溫,儲備著人的能量。人瘦了,病在脾上,干吃不長肉為脾之燥,火化實,脾之燥火將食物的能量消耗掉了,所以干吃不長肉。脾之濕,表現為肥胖,肥胖是脂肪,不是肌肉。肉的層面應該是能曲能伸的筋。所以中醫說,瘦人多火,胖人多濕。這個濕,剛開始在肉上,濕漬越來越多會凝於人的血脈,所以高粘血脂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這些富貴病皆為脾臟不能運化水濕之所為,同樣也是肥胖類高發疾病。

再說筋。人抽筋,靠補鈣是治不了的。筋是什麼?中醫告訴我們,肝主人一身之筋,筋能伸能屈,身體內能伸能屈的都叫筋,身體內能伸能屈的受到傷害,也都傷到了筋,也傷到了肝。椎間盤是筋;滑膜炎,骨幹僵硬也是筋;腱鞘發炎還是筋,經常抽筋也是筋。血管內膜上沉澱一些粘稠樣物質,這些物質就是人的血脂血粘,系肉的層面,是脾臟運化的水濕,健康人的血管是光滑的,富貴病人血管有了粥樣硬化斑塊,也就是說,血管平滑肌的收縮擴張受到障礙,屈伸不力。關節的屈伸不力是僵直,血管的屈伸不力是收縮擴張的適應性下降,血管的彈性下降。所以,西醫叫血管動脈硬化,中醫說是肝血不足不能養育筋。人的血管、平滑肌也屬於筋的範疇。所以中醫對高血壓、糖尿病造成的動脈硬化,中風後遺症造成的胳膊腿痙攣、肌肉的無力這些均病於肝的病症,講究滋補肝腎,肝血能養筋。

腎精養骨。牙齒過早脫落、骨質酥鬆症、壓縮性骨折,這些病都病在腎上。因為腎主骨生髓,所以腦萎縮是腎的病,腎精空,腦髓干;帕金森也是腦髓空虛之症;大小便失禁也是腎之病,因為腎司二便。

血脈。人的一切活動均要有血脈的滋養,所以中醫說,目得血能視,手得血能射,腳得血能步,耳得血能聞,人的一切生命活動皆離不開氣血。而氣血不能空投,必須有路徑,等同於血液循環,淋巴循環,神經傳導等一切物質的傳導過程。所以心為人之冠,五臟之生殺予奪及五體之濡養灌溉都由心臟所主,心主人之血脈,其道理也就在此。所以動脈硬化是心主血脈的病,又跟脾主痰濕、肝主筋之曲直有關。所以中醫五行、五臟不是鐵路警察各管一段,也不是親兄弟明算賬,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生相剋相制衡的關係。所以中醫五臟養生為什麼要辯證,而不是哪個臟器的病治那個,而要統一協調,就在於此。

三寶之神是在人的精與氣十分充足的條件下之外在現象,對他人及周圍環境的影響。神顯於人的五官,目為心神,肝開竅於目;腎開竅於耳,耳顯現人的腎精的虧與足;肺開竅於鼻,人鼻暢通與否表現了肺臟的好與壞;鼻之外殼——鼻頭歸於脾,酒糟鼻不是肺的病,是脾的病,脾有濕熱之表現;唇為脾之華,唇蒼白是貧血,唇潤紅是氣血調和,唇絳紫色那是心臟有病,所以五臟開竅於五官,五官點露著五臟之神明。而這種顯示不是一對一的,是多對一的。

例如眼睛。眼睛是五臟之靈。有說「五臟之靈氣皆注於二目」。眼是五臟之鏡子:瞳孔為腎所主,腎屬水,故又稱水輪;瞳孔外面黑圈(外國人有為藍色或黃色的)為肝所主,肝屬木,故又稱木輪;黑眼圈外面的眼白為肺所主,肺屬金,故又稱金輪;兩眼內角為心所主,心屬火,故又稱火輪;上眼皮為脾所主,脾屬土,故又稱土輪;五臟五腑之精氣皆在二目。這就是中醫望診上五輪的醫術。

神,在中醫的望聞問切中,還顯示著人身體的好與壞。這裡的身體好指的是人能修身、齊家、治國、甚至於平天下。人有什麼樣的五臟六腑就有什麼樣的能力,就有什麼樣的事業,就有什麼樣的未來和家庭。身體結構決定人的命運,一個人天庭飽滿,地閣方圓,鼻正方直,大耳有倫,唇厚齒白,乃健康人之相。天庭飽滿指此人有氣度,心胸寬闊有魄力。地閣方圓,指此人有思想,脾臟好的人做事思想正確。唇厚齒白,唇厚不得貧血,易生養,多子多福——指腎精足;唇薄者,易懶散,易得貧血、抑鬱症,腎精不足。鼻直,說明此人的脾臟好,督脈通暢,頸腰椎好,具有旺盛的精力和很強的生殖能力,腎精足,精力充沛,只要後天努力,必定事業有成。由此看出,人的能力、健康均來自於人的五臟六腑,而人的五臟六腑又表現在人臉上的開竅,五官反映五臟。

什麼是「五液」?

「五液」,中醫有稱:五臟化五液,肝為淚、心為汗、脾為涎、肺為涕、腎為唾。即「五液」是指淚、汗、涎、涕、唾。亦稱之為「津液五別」。由於腎主水,五液與腎臟關係密切,「腎水主五液,五氣所化之液,悉歸於脈。」

心主血,血汗同源,所以「汗為心之液」。在病理上出汗過多,易耗傷心血,則見心悸、心慌。陽氣熏蒸津液出皮毛而為汗,汗多不僅要傷津耗液,同時也會耗傷心氣,故大汗淋漓不止就有可能導致亡陽的病變。也就是常說的「氣隨液脫」。「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臨床若心氣或心血不足亦可引起病理性的汗出。歸納起來有四種汗症:

一為心虛「大汗症」,汗出不止,可服用酸棗仁治之。

二為心氣虛的「自汗症」,系陽虛導致表陽不固,可服用生黃芪泡水;

三為心陰虛的「盜汗症」,多表現為夜裡睡著後出汗,可服用六味地黃丸(中成藥);女性更年期因五臟之燥而引發的盜汗症,則需用浮小麥,製成石麥干棗湯服用;

四為低血糖患者及女性產後易患的「脫汗症」,屬虛脫或半虛脫狀態,中醫以為此症系元氣大虧所致,西醫叫電解質紊亂,緊急處置方:糖鹽水(1勺糖加半勺鹽,用開水沖泡,熱著喝下;若有嘔吐現象可加些姜)。

涕出於鼻,鼻為肺竅,故「涕為肺液」。肺司呼吸,鼻為氣之通路,肺和則氣道通暢且能辨別五氣(五種氣味)。若肺發生病變,則涕也會異常,可以從涕之改變作為肺病辨證的根據之一。若鼻干無涕,往往是肺陰虛,或津液不能上承所致;若鼻流清涕,常為風寒束肺,肺氣失宣所致;若鼻流黃濁膿涕,常為熱毒壅肺,肺失清肅所致等等。  

淚出於目,目為肝之竅,故「淚為肝液」。淚可滋潤眼目,使之濡而不幹澀,並能經常沖洗異物,維護目內之潔凈。若發生病變時則淚的分泌出現異常。如肝陰虛,津液不足,淚無所化,則兩目失養而乾澀;肝感受風邪則迎風流淚而雙目作癢;如肝有熱,熱淚膠粘,兩目畏光作痛;若肝腎陰虛、老年氣血虛弱、亦可見冷淚長流不止等。博醫養生之水火療法中的水法——涼白開洗目,這是千年古方,可去眼火,把白內障洗薄,把玻璃體混濁洗清,結膜炎、角膜炎洗得完全康復,洗得眼睛有神、明亮。

  「唾為腎之液」,唾為舌下腺所分泌之唾液,為腎所主。唾液有滑潤口腔,濕潤食物及清潔口腔等功能。但病變時也會發生異常。如肝腎陰虛,唾無所化則感覺口乾舌干,白天口乾是腎經大虧;夜裡睡覺口乾,晨起口乾均為心肌缺血。唾為腎之液,為什麼與心掛鉤呢?因為孤陰不生、孤陽不長之緣故。人為什麼要睡覺,中醫認為,睡覺就是心腎相交,猶如人幹事業,一定要有個家,葉落歸根是此理也。心沒家,六神無主,心神不寧,人則失眠,失眠的後果輕則抑鬱,重則精神渙散,甚至精神分裂,所以失眠不單是生理層面的疾病,還是心理層面的疾病。博醫養生提出,失眠調治三部曲:先睡心,指心神;後睡腦,指腦神經的抑制;爾後睡全身組織細胞,使其水火相融,陰陽平衡。睡好覺,人就有精神。精神何在?腎藏精,精從哪裡生髮出來?是心火給腎精以活力。睡眠的本質就是心腎相交。那這與口乾有何相干?當然,晚上是腎經當令,心火回到腎水中,水火相依。所以晚上口乾是心火不足,不能把腎水引上來,所以口乾。胃中有熱,則蟲動蕩於腸胃之間,氣上逆導致唾液增多;有些則是胃排空有飢餓感時,出現的逆蠕動,而造成口腔分泌液增加,唾而不止,尤其青少年較多見。當然亦可因腎虛水泛而見多唾或唾液清冷。

  涎出於口,口為脾之竅,故曰「涎為脾之液」,且常與唾合稱涎唾或唾液。有人認為涎是腮腺分泌液,有其一定道理。但如果說涎是口腔分泌液的總稱似更合適。因脾開竅於口,胃與脾相互協作,脾胃功能正常,水濕得以運化,則津充液足而口中和,不燥不淡,食則能辨五味。若脾胃虛寒,水液不化,冷涎上逆則口淡乏味,泛惡涎多;若胃火熾盛,熱灼津傷則口燥涎少;若胃有停食、蟲積或濕熱蘊結,則常見口角涎液自流,入睡尤甚,小兒更為常見。

  總之,「水谷入口,其味有五,津液各走其道,五臟受水谷之津,淖注於外竅而化為五液」,「五液者,腎為水臟,受五臟之精而藏之,腎之液,復入心而為血,入肝為淚,入肺為涕,入脾為涎,自入為唾。是以五液皆咸。」所以五臟所主五液是津液淖注於外竅而致,而腎主水,故五液皆與腎有關。

自然界、人體臟腑與五行關係圖一

自然界

人體

五味

五色

五化

五氣

五方

五季

五臟

五腑

五官

五體

五華

五情

五聲

小腸

血脈

長夏

肌肉

西

大腸

膀胱

註:五季中增加「長夏」季,指在夏秋之交。

自然界、人體臟腑與五行關係圖二

五行

五臟

五腑

小腸

大腸

膀胱

五臟所藏

肝藏血

心藏神

脾藏營

肺藏氣

腎藏精

五臟所傷

怒傷肝

喜傷心

思傷脾

憂傷肺

恐傷腎

五臟所惡

肝惡風

心惡熱

脾惡濕

肺惡燥

腎惡寒

五液所屬

淚為肝之液

汗為心之液

涎為脾之液

涕為肺之液

唾為腎之液

五味所入

酸入肝

苦入心

甘入脾

辛入肺

咸入腎

五味所走

酸走筋

咸走血

甘走肉

辛走氣

咸走骨

五勞所傷

久行傷筋

久視傷血

久坐傷肉

久卧傷氣

久立傷骨

舌分布

舌體兩旁——肝膽

舌尖——心

舌體兩側——脾胃

舌體中間——肺腸

舌根——腎

註:五臟按照五行所屬互為母子關係:例如,在五行中肝屬木、心屬火,木生火,所以肝為心之母,心為肝之子。同理,心為脾之母,脾為心之子;脾為肺之母,肺為脾之子;肺為腎之母,腎為肺之子;腎為肝之母,肝為腎之子。中醫講五臟補或瀉的原則是「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據此需知曉五臟之間的母子關係。

經絡和十二正經:

人體的經絡是一個系統,它溝通內外、聯繫上下、縱橫交錯,使人體的五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皮肉筋骨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人體經絡的作用:連通內外,溝通上下,決生死,調百病,不可不通。經絡,就是身體內可流動的物質——氣血,一切可以運行這些物質的管道稱作經絡。經絡作為氣血的通道,以十二經脈為主。這十二條經脈也稱之謂十二條正經,其中有六條陰經,有六條陽經。

六條陰經,跟五臟相關,包括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及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

六條陽經,跟六腑相關,包括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及足陽明胃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

這裡的太陰、少陰、厥陰及太陽、少陽、陽明是中醫的專用名詞。太陰指陰氣最盛時,少陰指陰氣稍小一點的時候,厥陰指陰陽轉化的時候;少陽是陽氣剛剛生髮起來,太陽是陽氣盛大,陽明是由陽向陰轉化的時候。

奇經八脈:包括任、督、帶、沖、陽躋、陰躋、陽維、陰維八條經脈。是儲藏精氣的地方。人的精氣特別足時,就會溢出充實到奇經八脈中去。精氣是人的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物質,也是幫助我們度過生命關鍵時刻的最基本的物質,如懷孕生子、治病救命等應急的情況下,就需要動用奇經八脈里儲存的精氣。

奇經八脈中最重要的兩條經脈是任脈和督脈。祖國中醫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什麼是正氣?指的就是人體的元氣,藏在任、督二脈,滋養著五藏六腑。

帶脈是所有經脈中最奇特的一條脈:所有的經脈都是豎行的,只有帶脈是環腰一周,即在人腰圍的地方,約束十二經脈,如果十二經脈不通就應該將帶脈松一松。有的人不胖,但小肚子大,要減小肚子非常關鍵的就是放開帶脈。

沖脈是跟胃經結合的。人體第二特徵(指男、女的體態特徵)的發育跟沖脈關係密切。

其它四脈,陰脈主靜,陽脈主動,共同主管下肢的運動和眼睛的開合功能。所以,失眠與陰陽躋脈有一定關係,而重症肌無力、眼皮下垂很大程度是陰陽躋脈受傷了,是較難治的一種病。

元氣與氣血

何謂元氣「人活一口氣」,這氣指的是元氣。元氣是什麼?元氣是先天之氣,也叫真氣。人的元氣從哪裡來的?人的元氣是從父母那裡來的,是與生俱來的。元氣載存於任、督二脈,元氣能生化成氣血,滋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筋骨、皮肉和血脈。人若元氣不足,則百脈不通,百葯不靈。元氣是後天吃藥所得不到的,只有好好吃飯、睡覺、運動和合理的中醫導引術才能調固運化。博醫養生文化的智慧、中西醫結合的絕妙之核心,就在於對人體元氣的調治。

元氣對人體的作用

元氣養人的心,心主人的血脈,血脈通暢。

元氣養人的肝,元氣足肝血就旺,眼睛明亮(肝開竅於目),頭髮茂密,手指甲有營養圈,沒有橫紋,指肚豐滿。

元氣養人脾,元氣足不得貧血症,月經調和;沒有肌肉萎縮,也沒有肌肉酸困疼痛,因為脾主人的肉,脾主運化水濕;元氣足嘴唇紅潤(脾開竅於口)。

元氣養人肺,元氣足不得鼻炎(肺開竅於鼻),不得慢支,沒有哮喘,沒有肺氣腫,皮膚光滑,毛髮光亮,因為肺主人一身皮毛。

元氣養人的腎。人的元氣足,腎精就足。腎精足,人就不得腦萎縮,沒有骨質增生,沒有渾身浮腫;元氣足的人既不會胖也不會消瘦,牙齒堅固,牙齦緊緊包裹著牙齒,而一旦元氣虧了,人的牙齦就會萎縮,還會得萎縮性胃炎,人的牙齒會鬆動,未老先衰掉牙齒,因為腎主人的骨。

人的元氣足,其腰桿是直的,可自然生理彎曲;人元氣足,不得頸椎病、腰椎病,不得腦萎縮,沒有腰腿寒涼症,人命門的火很旺。氣血是人體經絡行運的原動力,人元氣足,任、督二脈是暢通的,經脈暢通人可以百病不生;男人沒有將軍肚;女人沒有婦科炎症;晚上睡覺不起夜,小便可收放自如。

元氣能安和人的五藏六腑,濡養人的四肢百骸,滋養人的皮膚毛竅,貫通人體的經絡。元氣十足,五藏六腑全自動,人處於健康狀態。健康不僅指人的身體,還包括人的心情愉悅,生物鐘調和。全自動指的是人該幹什麼就幹什麼,如晚上到家就該收斂,8-9點鐘睏了就睡覺了,這叫養人陰;天亮自然就醒了,太陽出來了,陽氣十足,人就應該工作,工作時間精力充沛;人的生活規律應順應大自然的規律,與大自然的變化一樣。

元氣與營氣、衛氣、宗氣的關係

元氣也分陰陽。保元湯補的是元氣之陰,陰血足,可以生人的元陽之氣(因為血為氣之母)。元氣與營氣、衛氣、宗氣的關係,叫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無限。元氣生化成營氣、衛氣。沒有元氣,就沒有營氣、衛氣。沒有營、衛之氣,那要宗氣做什麼?所以四種氣不存在誰重要誰不重要。元氣是根,是真氣,藏於任、督二脈。元氣用於滋養五藏六腑、四肢百骸、經絡、皮肉和血脈之氣即為營氣,營氣行於脈內;營氣在外也有存在,存在於人的皮膚、腠理、毛髮、粘膜表層。元氣行於體外之氣稱為衛氣。衛氣強,人的抵抗力就強。宗氣貫三通,宗氣下泄,人就得胃下垂、腎下垂、低血壓、腰椎間盤突出、脫肛、子宮脫垂、疝氣,經常落枕、關節脫臼,以及便秘、五更瀉;宗氣是不能斷的,宗氣斷了,人就會上氣不接下氣,上廁所都沒有力氣。元氣與營、衛、宗三氣相關聯,有氣人是活的,有氣人的經絡是存在的,人斷了氣,就一命嗚乎,魂魄也就散了,經絡也就不存在了。
推薦閱讀:

熱烈慶祝浙江乾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重組 發展規劃 目標
長生久視小神仙,道教的養生之術有哪些?
春季養生常識
冬季吃什麼最養生?8種紅色食物驅寒補氣
失眠自我療法:醋是個好東西,用熱水醋泡腳十分鐘,遠離失眠

TAG:健康 | 養生 | 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