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里程碑:三個往事與三個鏢客

  賽喬奧·利昂(義大利電影):世界電影的半壁河山  「當你寫一個關於義大利的故事的時候,你只能寫義大利。可是在美國,即使是一個最小的小鎮,你可以寫關於全世界的故事。為什麼?因為美國是所有社會群體的聚集地。你可以在美國找到全世界。」一個義大利導演這麼說。  賽喬奧·利昂(SergioLeone),一輩子致力於拍攝美國英雄故事,一個義大利人的幻想中的美國西部傳奇故事。在拍攝《從前在西部》(又譯為《西部往事》,是導演著名的三個「往事」之一,其餘為《美國往事》和《革命往事》)OnceUponaTimeintheWest (1968)之前,賽喬奧不會說英語,不清楚美國是什麼樣,那時候他已經近40歲,那時候他已經拍攝了三、四部美國西部片,那時候他甚至已經拍攝了西部片電影史上的經典作品《好的、壞的和丑的》(又譯為《黃金三鏢客》,是導演著名的三個「鏢客」之一,其餘為《荒野大鏢客》、《黃昏雙鏢客》)TheGoodtheBadandtheUgly (1966)。可是他那些輝煌的美國西部片都是在西班牙南部荒漠和義大利攝影棚里拍攝的。他的西班牙基地「美國」西部片似乎比約翰·福特(JohnFord)的美國西部片更西部。荒漠,鐵道,沙漠中的小鎮,小鎮勢力,外鄉人,因為追逐金錢而聚集的匪徒,棕色皮膚的美人,槍口下的農民,騎馬而來騎馬而去的英雄。在西班牙南部地平線上的蒼涼落日,似乎比在美國西部的落日更血腥。  原名塞傑奧·里奧,塞爾吉奧·萊奧內,又譯萊翁內,沙治奧·里昂尼,1929年1月3日生於羅馬,於1989年4月30日逝世.義大利導演,義大利導演文森佐·萊奧內(VincenzoLeone)的兒子,被譽為「義大利西部片之父」。  後來,賽喬奧終究去了美國,地地道道的美國,拍攝了關於美國匪幫的史詩《從前在美國》(OnceUponaTimeinAmerica)(1984)。從前,在美國,一對患難長大的街頭兄弟,兄弟情延續了幾十年,最終因為女人和利益而相互背叛。兄弟情的英雄故事,與中國成龍電影、周潤發的動作電影非常相似,不同的是中國的成龍周潤發電影的英雄是真英雄,而賽喬奧的英雄是匪徒。當然根本性的不同,是這對美國猶太人的兄弟情被放置在一個寬闊的美國歷史背景里,街區混雜血統的匪幫生活、美國的成長、青年的漂泊、積累金錢、積累力量、爭奪利益,直到美國夢的中年憂鬱。這樣一種遠大宏觀的悲情故事,在香港的兄弟情動作片里,是一種缺失的風景。  為什麼在西部片里,人物角色是那麼類型化,那麼概念化,那麼簡單化,卻是那麼好看,那麼不簡單、不類型、不概念?像《好的、壞的和丑的》可以說是經典西部片的通俗教材,我們可以說整部電影只有三個角色,好的英雄、壞的匪徒、丑的罪犯。這三個人物因為追逐金錢而相互追逐。沒有一個女性角色,沒有一個中立角色,更沒有一個道德位置模稜兩可的角色。好的、壞的和丑的,你可以光從服裝造型和臉龐氣質上來判斷,但人物內在的愛恨和慾望由於極富創造力的劇本細節和台詞而意味深長。《從前在西部》里,那個吹口琴的孤獨的外鄉人,沉默、憂鬱、剛性、他為童年喪兄的復仇而來到沙漠中的小鎮,經歷了追逐、決鬥與死亡,他騎著馬沉默地離開了這個西部小鎮,即使鍾情於他的美人的目光也不能將他留住。有一種宿命的東西在推動這個英雄往外走去。因為西部太巨大了,因為西部太荒蕪了,你不離開,你不尋找可生存的綠洲,你就將被消滅。  就是在義大利賽喬奧的西部片里,美國好萊塢類型英雄柯林頓·伊斯特伍德(ClintEastwood)成長起來,從六十年代到現在,四十多年裡,從一名無名演員到全世界皆知的類型英雄角色。柯林頓·伊斯特伍德九十年代以來的一個西部片《不可饒恕》unforgiveness ,不是大師傑作,但卻饒有意思。在我看來,那部九十年代的西部片像是一首為經典西部片送葬的輓歌。站在2000年以後的新世紀來看,似乎西部片的輝煌已經過去,似乎美國西部的故事不再是關於金錢的追逐、原始利益的鬥爭、土著民族的災難。美國的現今西部,呈現著現代化以後喪失了神秘性的平面感。也許矽谷是如今的美國西部,也許導彈基地和電子城是如今美國的西部。文明的可怕、科技的可怕,不再僅僅停留在電影里的文明與野蠻的故事衝突。我不知道未來美國還有沒有西部片,我不知道文明的發展是否真的意味著藝術形式的萎縮。我想到中國的西部,我想到那些荒蕪的只飄蕩著沙土的岩石山,新疆,西藏,我不知道在那些地方,是否堅強地生存著一些歷史的故事,是否仍然有著可挖掘的傳奇故事的潛力。 多少海洋消失在沙中  多少沙子在石頭中苦苦祈禱  多少時間在貝殼  歌唱的角里哭泣掉  多少魚群珍珠般的眼睛裡  放棄了生命  多少清晨的珊瑚里的號角  多少水晶中星星的影子  多少笑的種子在鷗鳥的喉間  多少思鄉的遊絲在夜間群星的軌道穿梭  多少肥沃的土壤  為了這個字的根:  你----  在一切砰然作響的  秘密的帷幕之後  你----   ------內利·薩克斯  《美國往事》是一部真正意義上關於時間的電影——關於時間和失去、救贖與原諒。沒有人能夠把友情、愛情、背叛、忠誠演繹得如此黯然而深邃。其實在這部片子里,只有兩個男人的愛情,任何的女人,都只是配角。有人問我為什麼喜歡《美國往事》,我始終想不出一個適當的理由來解釋,也許,僅僅是因為太喜歡了,所以就找不出理由。我不得不說導演賽喬奧·利昂是某種狂熱的天才,為什麼?這個原因慢慢再說。  《美國往事》與其說是往事不如說是一個美國夢——一個輕率的美國夢或是一場遊戲來得合適。電影中的時間是被打亂的,自始至終找不出一條完整的線索,找不出一個完整的故事,其實,也沒有一個完整的人物,我們所看到的,僅僅是記憶的灰燼,它們在狂風中肆意地飛舞,你看到的,只是偶爾飄過眼前的碎屑。在風停下的時候,它們飛舞得慢一些,你得到一點時間將它們好好組合一下,看清楚一點,忽然,風又變得猛烈,你的努力又是白費的了……其實,這本身就是一個破碎的故事,無須一定要將它讀得多麼透徹,實際上,導演並沒有要讓你完全弄明白的意思,他只是以自己的方式詮釋美國、時間和失去。賽爾喬·萊昂內(SergioLeone/1921~1989)一輩子致力於拍攝美國英雄故事,一個義大利人的幻想中的美國西部傳奇故事。在拍攝《西部往事》(1968)之前,賽喬奧不會說英語,不清楚美國是什麼樣,那時候他已經近40歲,拍攝了三、四部美國西部片,那時候他甚至已經拍攝了西部片電影史上的經典作品《好的、壞的和丑的》(1966)。可是他那些輝煌的美國西部片都是在西班牙南部荒漠和義大利攝影棚里拍攝的。後來,賽喬奧終究去了美國,地地道道的美國,拍攝了關於美國匪幫的史詩《美國往事》(1984)——從前,在美國,一對患難長大的街頭兄弟,兄弟情延續了幾十年,最終因為女人和利益而相互背叛。這對美國猶太人的兄弟情被放置在一個寬闊的美國歷史背景里,街區混雜血統的匪幫生活、美國的成長、青年的漂泊、積累金錢、積累力量、爭奪利益,直到美國夢的中年憂鬱。這樣一種遠大宏觀的悲情故事,在香港的兄弟情動作片里,是一種缺失的風景。一個義大利人對異國的詮釋能夠到達這樣細緻入微的地步,他定是一個狂熱的天才。  每個人都說部電影經典,每個人都對它嘖嘖稱讚說:這部電影真是好啊,太偉大了!但並非每個人都說喜歡這部電影,也許裡面有太多血腥的暴力和雜亂的性關係,但這並不妨礙它的成功。有人將它與《教父》作比較,這兩者本身也沒什麼好比的,因為無論如何《教父》終究逃不出為黑手黨樹碑立傳的嫌疑,那裡面所有的人物都被美化得讓人彈眼落睛,故事本身也不是那麼美麗,而且當時所有的黑色電影都不可算是主流電影,惟《教父》除外。  在《美國往事》里,我更看中的是兩位男主角的愛情,也就是麵條與麥克西,實際上導演從初次接觸到原著到1984年正式開排,前後共有十五年時間,最後決定讓羅伯特·德尼羅和詹姆斯·伍茲分別扮演兩為男主角。我一向認為羅伯特·德尼羅的演技超過同時代的任何一位演員——甚至是被某些影評人譽為「最偉大的」阿爾·帕西諾。在電影里他的舉手投足,一個眼神,一個最微小的動作都是那麼恰倒好處,他飾演的年輕或年老時的麵條,那其中的銜接是那樣自然,除了化裝師的功勞,你不得不讚歎演員深厚的功底。在電影里,麵條與麥克西似乎缺乏一種激情,他們似乎只是同夥而非知己,我想這也許是因為他們兩人都比較孤僻。有一幕是麵條浮在水面上大聲叫著麥克西的名字,他們安全地把酒運到,但他找不到他。這裡用的背景是凋敝的後現代工業區的照片,水面有漂亮的霧,如夢似幻。麵條神色慌張,表情局促不安。然後麵條看見麥克西安然地坐在船上,得意洋洋地對自己說:沒有我你該怎麼辦?麵條把嗆到的水吐在麥克西臉上。與他們在一起的孩子們快樂地笑起來。那是怎樣一種天真而健康的笑容啊,你怎麼能把它與犯罪聯繫起來?你怎能從他們臉上看見刀光劍影和淋漓的鮮血?這一切只是少年間最爛漫的友情而已啊。  電影中最深刻,也是最長的一個場景,是這些孩子大功告成後突然遇見仇家來尋仇時的情景,五個孩子四處逃竄,而不幸被殺死的卻是那個最小,也是最無辜的孩子,他在臨死前對麵條說:對不起,我滑到了。在電影里,麵條憨傻可愛,不像是個黑道人物,所以,他更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甚至在拔出刀的那一瞬間,他都是沒有猶豫的。在這裡導演用了慢鏡頭,很慢很長,這一幕很深刻,也許它是在我所有看過的電影中最長的一幕。電影的生命力往往是在情節與對白之外的地方。這一幕,便可證明這句話,沒有對白,只有音樂,我所見過最殘忍也是最溫柔的場景,那個孩子胸口流著血,倒在同伴的懷裡。麵條為此坐了九年牢。在原著中,他其實只被判了十八個月,而在電影中,這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因為麥克西的犯罪活動已經到了麵條難以想像的地步。  大約喜歡羅伯特·德尼羅是會上癮,正因為是因為受了主觀因素的影響,所以始終對麵條這個人物充滿同情,實際上他比任何一個孩子更聰明,只是這種聰明用在偷運私酒上是不會有好下場的。他起初不知道,但最終也知道了,因為他的夥伴被打死了——在此之前他們都不知道犯罪會要了自己的命,而現在知道了,這是一個完美的轉折,萊昂內電影里所有的轉折都很好,包括麵條多年後麵條重回故土,通往倉庫的牆上少年「麵條」和成年「麵條」那雙眼睛的兩個鏡頭。萊昂內的作品節奏慢、對白少,他自稱為「姿態和沉默的導演」;一個飛盤把我們從1968年拉回1933年……但為什麼要用一個飛盤,這個飛盤從哪裡來的,諸如這些問題我是沒有找到答案。但這部電影已經夠完美了,我只需接受它就是了。  四十年後,麵條重回故土,去見他所鍾愛的黛博拉,他對她說「我此行只有兩個目的,第一是要看你離開我做演員是否正確,你是正確的,你太美了」,在鏡頭上,麵條已經顯得衰老了許多,而黛博拉仍舊是多年前的模樣,牆壁上帖著她的海報,名字是《埃及豔后》,也許這正暗示了在麵條心中,黛博拉是永遠不會老去的女神,然而她最終放棄了愛情而成全了自己的野心,她成了大明星,與麥克西結合,但她的生命中沒有愛情,因為再沒有哪個人會像麵條一樣去愛她,她的一生是那樣蒼白,空空洞洞。  片表現了雙重的悲劇主題:友誼的悲劇和愛情的悲劇。「麵條」將愛與被愛看做人生的目的和意義,麥克斯和黛博拉雖然愛著朋友和戀人,但支配他們的人生目的卻是「做人上人」。對於麥克西與黛博拉來說,真情並沒有泯滅,但已淪為野心或成功的臣僕,目的壓倒了感情,從而導致了行為的悲劇結局。影片在深深懷戀和淡淡傷感的氛圍中,更深刻地展示了人的必然命運:往事成空,回憶和懷戀即意味著永遠的失落。  影片結尾,麥克西選擇自我了斷,他從口袋裡摸出從醉漢那裡搶來的懷錶,那不僅是他們友誼的見證,而且暗示著麵條和麥克西的一生都活在不屬於自己的時間裡。麵條什麼也沒做,他只是沉著地說「我也有一個故事,但要簡單得多,從前我有一個形影不離的好朋友,我為了救他而去檢舉他,但他死了……」麥克西知道自己無法獲得救贖,舉槍自盡。麵條最終選擇離去,就在他走上大街時,他看到一部超大型的垃圾車,很微妙的地方,鏡頭拍攝的是那些在車尾不斷翻滾的垃圾,它們被緩緩地碾碎,其實這碾碎的並非垃圾,更是麵條的心,四十年過去了,也許1968年的麵條早已是再世為人了。  在《美國往事》中,賽而喬·萊昂內用《上帝保佑美國》作為片尾音樂,寄託了一個歐洲人對美國的嘆賞、喜愛、擔憂、祝福的複雜感情。這是人對於神話的複雜感情。在影片中,「美國」是紐約布魯克林區的黑暗王國,在那裡生活著一群單純、夢想無邊的窮孩子,每個人的家庭都充滿了不幸和痛苦。窮孩子們長大了,其中最有心計的攫取了夥伴們的一切,最講義氣的只能去浪跡天涯。由「甲殼蟲」唱紅的一曲《昨天》,在激情與絕望的氛圍中淹沒了「往事」的巨大時空,神話以悲劇而告終,但又不是英雄的悲劇。他的主人公,是「作為悲劇英雄的強盜」,猶太幫的強盜。在賽而喬·萊昂內的神話中,男人的精神、男人的失敗、男人的悲劇構成了影片迷人的色彩。他說:「我一直在拍史詩影片。史詩,究其定義,是男性的天地。」   說起《美國往事》,自然不能不說裡面那些蕩氣迴腸的電影音樂,擔任配樂的顏尼歐·莫瑞康奈(EnnioMorricone)1928年出生於羅馬,迄今參與制作的各國電影已不下400部,是義大利最多產、最有建樹的作曲家,在世界電影界可謂有口皆碑。每當我聆聽莫瑞康奈作品時,腦海中經常閃現出一組似乎毫不相干的畫面:一座高聳入雲的山峰,許多人都在奮力向上攀登。有人離那煙霧繚繞峰頂也許已相去不遠。但在雲端之上,山頂上一座有鋼琴的房子里,一直就住著一位年屆七旬的戴眼鏡的義大利人……對於每一部電影作品來說,凡由莫里康奈作曲,其中音樂氛圍必然得到不同程度的強化。這一點,甚至是從未意識到電影中音樂元素的存在的普通觀眾也能感受到的。顯然,這由莫瑞康奈作品中的特質所造成。作為一個世界電影音樂的研究者,筆者之所以對這位大師如此尊崇,首先就在於這些特質的非同凡響:他的旋律由於樂思寬廣、質樸流暢、極富歌唱性而具有在一瞬間滲透人心靈的強大感染力;他的配器由於構思獨特、選材廣泛、不落窠臼而使觀眾聞而不忘,回味無窮;他的配樂手法由於體裁多樣、富於獨創性而使電影音樂的語彙獲得極大豐富,從而使聽眾(包括專業人士)的電影音樂思維大大拓寬。這些特點,在他60至80年代的作品中表現得尤為突出。確切地說,莫瑞康奈與賽爾喬·萊昂內自1964年至1984年合作的20年,是兩人藝術生涯中的黃金時代。兩位奇才怪傑在世界電影史上共同寫下了熠熠發光的一頁。1964年,萊昂內拍攝了他的第一個三部曲——「賞金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一把金幣》(AFistful of Dollars),1966又拍攝了三部曲的第二部:《為了多幾塊金幣》(For A Few DollarsMore)。電影音樂史上首次出現的粗礪、瀟洒的小號主題和空寂、遼遠、漫不經心的口哨獨奏,令人耳目一新,給各國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莫瑞康奈創作曲子的速度非常快,別人要花一個半月到三個月的時間,才能創作出一部電影的音樂,他最快在一個星期之內就可以寫好交卷了,而且類型絕不重複,粗獷到讓人自然狂舞,寫情卻又讓人泫然欲泣,三十五年的創作歲月里,至少完成了四百部電影,甚至有一年曾經替二十七部電影完成主題音樂,等於是一個月之內就可以完成兩部電影音樂,而且還不是隨便寫寫就算了的,這個紀錄,大概很難被人超越突破了,遺憾的是,創作量這麼多,電影人沒人不知他的大名,他卻僅憑《美國往事》得了奧斯卡獎,命也?運也!   任何一種神化都是通過特定的戲劇性程式表現出來的。在西部片的神化中,我們看到的大多是善良的白人移民受到暴力的威脅,英勇的牛仔以及執法者除暴安良,結果幾乎總是群敵盡殲。而那個牛仔大多是外省人,他見義勇為,並在做完好事之後就走掉,常常是使人感到不知道他從什麼地方面來,也不知道他將到什麼地方面去,像游牧民一樣。在此之中,影片還要用一定的長度去表現,牛仔的邂逅,對純潔的姑娘或女人一見鍾情等等。而在暴力的衝突中去儘可能地表現牛仔的風度。由約翰·福特的《關山飛渡》又名《驛車》(1938年),是最具有代表意義的西部片之一,這部影片既表現了個人的風度、道德規範,又充分地表現了一種社團的價值。影片的全部衝突在動作中表現出來。而開闊的荒野、封閉的驛車和黑暗的小鎮,都  為衝突提供了不同的環境。西部片的神化,也是關於馬的神化。可以說沒有馬就沒有西部片,馬為西部片帶來了強烈的運動形式和節奏效果。西部片有著極易辨認的圖像符號,情節和人物的處理也是完全模式化、公式化的,托馬斯·沙茲曾這樣描述到:「一個孤獨的西部人騎馬來到一個田園般的河谷,並被一名焦慮不安的農民指控為受雇於無政府的牧場主的槍手(《原野奇俠》,導演喬治·史蒂文斯,1953年);孤獨的騎者在山腰上停下來觀看鐵路工人在他上面炸隧道,在他下面則是一批匪徒在搶劫一輛驛車(《強尼·吉塔》,導演尼柯拉斯·雷伊,1954年);遠處傳來一聲火車汽笛聲,一條黑蛇般的火車在平原的廣闊空間里蜿蜒而行(《打死自由勇士的人》,導演約翰·福特,1962年)」。西部片的開頭段落便會明顯地看到它那將要展開的敘事衝突和基本敘事特徵。這也代表著標準化生產的形式特徵。  後來義大利也攝製一種類似的西部片,因義大利人喜食通心麵條,被稱為麵條西部片。西部片關鍵詞:牛仔、左輪槍、歹徒、警長、馬匹、仙人掌、酒館、荒漠、篷車、印地安人……  在2001年夏季,一部低成本的西部片《美國流氓》曾經一度登上美國票房排行榜榜首,這使得沉寂了數年的西部片又重新進入了人們的視線之中。在好萊塢的所有類型片中,其實只有西部片算是美國的「土特產」。廣袤的西部原野孕育了無數的傳奇故事,按照西部片的「遊戲規則」,片中必有頭戴寬沿帽、腰挎左輪槍、相貌粗獷又不失英俊、代表正義一方的牛仔,還要有橫行無忌、代表邪惡的歹徒惡棍,西部的象徵符號——廣漠無垠、黃沙漫天的荒野和荒涼的小鎮更是必不可少,正邪雙方最後必有一場驚天動地的決鬥,結局一定是正義戰勝邪惡。英文Sergio Leone性別男地區義大利身高176 CM

   

美國往事

(1984)

  • 羅曼戀情

    (1979)

  • 革命往事

    (1971)

  • 西部往事

    (1968)

  • 黃金三鏢客

    (1966)

  • 黃昏雙鏢客

    (1965)

  • 荒野大鏢客

    (1964)

  • 天火焚城錄

    (1962)

  • 偷自行車的人

    (1948)

    西部片的歷史  自從上個世紀初的1903年,美國人埃德溫·S·鮑特導演了第一部西部片《火車大劫案》雖然只有短短的8分鐘,但影片首次運用了分鏡頭,創造了剪輯技巧,充滿了動作和懸念,特別是最後歹徒面對銀幕開槍的鏡頭,極具震撼力,該片已經成為電影史上一座里程碑。  此後,大量的西部片湧上銀幕,但是在上個世紀20年代以前,多數的西部片只是平庸之作,只有詹姆斯·克魯茲的《篷車》和約翰·福特的《鐵騎》是兩個例外,前者把西部壯觀的自然風光搬上銀幕,後者則描寫了在興建鐵路時資本家與印地安人的戰鬥。  從20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是西部片的全盛時期。1930年,根據暢銷小說改編的西部片《西馬龍》成為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西部片。1939年,名導演約翰·福特起用了當時還默默無聞的B級片演員約翰·韋恩主演了西部片經典中的經典《關山飛渡》,影片情節緊湊,場景集中,一場印地安人追逐驛站馬車的戲驚心動魄,成為影史最佳動作場面之一。影片被譽為「好萊塢敘事形式典範影片」,獲得第12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最佳音樂、最佳編劇3項大獎,從此約翰·福特和約翰·韋恩兩個「約翰」攜手共創了西部片30年的輝煌。  到了1952年,弗雷德·齊納曼導演的《正午》開創了「心理西部片」的先河,既有較強的文學價值,又有較深的象徵意義。整部影片將複雜的敘事成分全部精簡省略,只運用必要的要素構成整個故事,影片獲得第25屆奧斯卡最佳男演員、最佳剪輯、最佳音樂和最佳歌曲4項大獎。影片有一個有趣的地方,就是影片的長度和故事情節發生的實際時間長度幾乎一模一樣,觀眾可以對著表看。  進入60年代,西部片開始發生變化,1963年米高梅公司拍攝了西部巨片《西部開拓史》,在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正是電影和電視競爭的最為激烈的年代,為了從電視機前搶回觀眾,好萊塢製片商們想盡辦法,各種規格的寬銀幕電影相繼問世。《西部開拓史》採用了3台攝影機拍攝的新藝拉馬超級寬銀幕系統,影像壯觀無比,此片由當時3位西部片巨匠約翰·福特、亨利·哈薩威和喬治·馬歇爾破天荒攜手合作,更彙集了吉米·史都華、約翰·韋恩、亨利·方達、格里高里·派克、史賓塞·屈塞等超級明星組成豪華演員陣容,獲得當年奧斯卡3項大獎。這個時期,美國人的西部片已經漸顯頹勢了。  與此同時,一個叫塞爾喬·萊奧內的義大利導演卻在羅馬郊外拍攝了《為了幾塊錢》(《荒野大鏢客》)、《為了多掙幾塊錢》(《黃昏雙鏢客》)、《好人壞人小丑》(《黃金三鏢客》)、《西部往事》等被人們稱為「麵條西部片」的西部片,讓美國同行們汗顏無比,,這類影片沒有了美國西部片的浪漫主義和以追逐、動作為主的外在節奏,轉而注意渲染氣氛和對人物心理的描述。  在1969年,美國的西部片終於發生了巨大變化,這一年有3部重要的西部片在美國上映,《真正的勇敢》讓約翰·韋恩終於登上影帝寶座,《虎豹小霸王》奠定了保羅·紐曼和羅伯特·雷德福的巨星地位,而山姆·佩金伯的《流寇志》徹底顛覆了西部片傳統模式,片中的主角們不再是正義的牛仔,而是一群土匪,他們所對付的不過是比他們更壞的壞人,影片極度渲染死亡場面,用慢鏡頭拍攝人體中彈的特寫,這種手法後來在吳宇森手中被「發揚光大」。至此,西部神話被徹底終結。  西部片又半死不活地過了20多年,1990年,凱文·科斯特納自導自演的西部史詩巨片《與狼共舞》石破天驚地一舉獲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在內的7項奧斯卡大獎,這時距離上次西部片獲得最佳影片已經過了60年了。難能可貴的是,《與狼共舞》在銀幕上為印地安人正名,以一種正確的態度面對過去的那段歷史。  又過了3年,重操舊業的老牛仔伊斯特伍德自導自演的《不可饒恕》使西部片再奪奧斯卡最佳影片,片中的主角從以往的正義牛仔變成改過自新的罪犯,影片是英雄主義和虛無主義的混合體,它向西部片的偉大傳統表示了敬意,同時又表達了一點不可知論。  進入了新的世紀,西部片也有了新的變化,文章開頭提到的沒。《美國流氓》就是比較典型的例子,影片節奏更快了,傳統西部片的元素少了,新類型的動作元素增加了,這也許是為了爭取更多的年輕觀眾而採取的變通吧!  西部片所反映的是美國人的精神傾向,成為美國人的英雄主義的化身,好萊塢的西部片,儘管只不過是為社會衝突提供了一種虛妄的解決方法,但卻成為了一個延續了近百年的神話!代表作品義大利式西部片  《荒野大鏢客》1965年  《黃昏雙鏢客》1966年  《黃金三鏢客》1967年  與印第安人戰爭、騎兵隊、篷車隊、驛馬車  《與狼共舞》  《卡士達將軍》  《鄧迪少校》(MajorDundee)1965年  《西部開拓史》  《亂世英傑》(The Plainsman) (1936年)   《要塞風雲》(FortApache)   《黃巾騎兵隊》(She Wore a Yellow Ribbon)   《邊疆鐵騎軍》(Rio Grande)  《搜索者》(The Searchers)   《紅河谷》(Red River) (1948年)  《驛馬車》(Stagecoach) (1939年)   《魔鬼騎兵團》(The Horse Soldiers)(1959年)賞金獵人  《血泊飛車》The Naked Spur (1953)尋寶淘金  《遠鄉》The Far Country 1955年   《北國淘金記》North to Alaska1960年警匪、法治  《火車大劫案》The Great Train Robbery 1903年  《日正當中》1952年  《俠骨柔情》(My Darling Clementine) (1946年)  《豪勇七蛟龍》  《ok牧場大決鬥》(Gunfight at the O.K. Corral)1957年   《執法悍將》  《西部開拓史》  《警探奇俠》(Destry Rides Again) (1939年)   《蕩寇志》(Jesse James)(1939年)   《赤膽屠龍》(Rio Bravo) (1959年)   《雙虎屠龍》(The Man Who ShotLiberty Valance) (1962年)與墨西哥戰爭  《邊城英烈傳》  《圍城13天:阿拉莫戰役》  《日落黃沙》義大利西部片關鍵詞伊斯特伍德: 他不是弱智英雄,比如英國銀幕上的007系列——雖然他騎馬走遍美國雪山和西部小鎮,讓先烈的英雄豪氣與世長存。他點煙的姿勢豐富多彩。這個憂鬱的,滿臉滄桑的硬漢,背後飄飛著墨西哥披風。似乎只有他,才是唯一有資格享受哈瓦那雪茄的流浪漢。而與他相比,一切貴族做派都應通通死於他的亂槍之下。他偶爾客串記者,也就成了這個行業最多情,最難忘,最優秀的銀幕角色。遼闊的美國西部,綠草蒼茫,白雲翻滾。時間是南北戰爭前後,鐵路有時正在建設,影片里會出現長辮子的中國勞工,有時則鋪好了軌道,美國的群山裡,蒸汽機發出怒吼,汽笛在吹奏蒸騰的氣流。一匹駿馬,就是槍手近代化的辦公室——他翻身下馬,從馬鞍的部位打開帆布的抽屜,露出5支長槍,隨意取出一枝,就可以迅速讓在逃的通緝犯斃命。槍手偶爾也隨身帶一個記者或傳記作家上路,為的是在文學的政權里,留下他光輝的業績。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生於1930年5月31日,在1955年步入好萊塢之前,他只不過是個打零工的(比如加油站服務員),後來他千方百計的和環球公司導演ArthurLubin簽了幾項合同,得以在《弗朗西斯在海軍》(Francis in theNavy),《狼蛛》(Tarantula),《造物復仇》(Revenge of theCreature)等片中跑龍套。環球公司不久之後就甩了伊斯特伍德,但好在他於機緣巧合中跟CBS的電視劇《生皮鞭》簽了合同。當時是1959年,他一演就是六年。1964年解約之後,他跑到了義大利匆匆忙忙拍了一部西部片「小卡司」,沒想到這部叫《為了幾塊錢》的義大利西部片獲得了巨大成功。於是他在第二年夏天又戴上了「無名客」的寬邊帽和破雨布,主演了續集《為了更多的錢》。那一年,整個三部曲都在美國發行,「無名客」也平步青雲登上了票房排行榜的首位。他塑造的這位冷峻而少言寡語的快槍手形象極大的滿足了60年代的觀眾,他們發現,原來亨弗利·鮑佳還有這樣一位好萊塢「傳人」。在家鄉成名之後,伊斯特伍德小小的轉變了一下戲路,在1969年頗具野心的音樂西部片《長征萬寶山》(PaintYourWagon)中唱起了熱門歌曲。接下來,他開始了和著名B級片導演唐·西格爾的美滿合作,兩人聯手推出了一系列卓越作品,諸如《獨行鐵金剛》(Coogan"sBluff 1968),《烈女與鏢客》(Two Mules for Sister Sara 1970),《牡丹花下》(TheBeguiled)等等,當然,不得不提的還有開創了警匪片新時代的《骯髒哈利》系列(Dirty Harry),這套孿生五集的系列片不僅為類型電影而且為伊斯特伍德本人定了型(有趣的是,伊斯特伍德是由於弗蘭克·西納屈拉退出才獲得這次機會的)。1971年,伊斯特伍德推出導演處女作《迷霧追魂》(PlayMisty forMe),同時他成立了自己的製片公司Malpaso,接下來的15年可謂佳作不斷,一部部加入喜劇元素的另類動作片讓人目不暇接,其中頗負盛名的有《荒野浪子》(HighPlains Drifter 1973), 《逃亡大決鬥》(The Outlaw Josey Wales 1976),《交叉射擊》(The Gauntlet 1977), 《永不低頭》(Every Which Way But Loose 1978),《阿爾卡特拉斯大逃亡》(Escape From Alcatraz 1979, 西格爾導演), 《黑色手銬》(Tightrope1984), 《蒼白騎士》(Pale Rider 1985),《魔鬼士官長》(Heartbreak Ridge1986)。年過六旬之後,伊斯特伍德更開始使自己的演員生涯趨於完善。他於1988年執導了著名爵士音樂家查理·帕克的傳記片《鳥》(Bird),1990年以約翰·休斯敦為原型拍攝了《黑心獵人》(WhiteHunter, BlackHeart)。1992年的《殺無赦》極好的平衡了大眾的欣賞口味和伊斯特伍德自己的獨特風格,一舉囊括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的奧斯卡大獎,並贏得評論界好評如潮。步入巔峰之後,伊斯特伍德放下導筒,接下了多年來的首度演員角色,在1993年的《火線大行動》中扮演一位以爵士鋼琴手身份出現的秘密特工。同年,他與凱文·科斯特納聯手,導演並演出了溫馨感人的《完美世界》。由於多年來對好萊塢電影業的巨大貢獻,伊斯特伍德於1995年獲得了學員頒發的「歐文·薩爾伯格紀念獎」(此大獎專門獎勵德高望重的影界大腕)。同年,他與梅利爾·斯特里普在家庭倫理電影《廊橋遺夢》中大演對手戲,贏得海內外一致好評。2000年,這位年過70的老牛仔仍然老當益壯,召集一班狐朋狗友攢了一部《太空牛仔》,把西部片搬到太空還狂卷了一把票房。2002年,他的新作《血液工作》(Bloodwork)即將上映,讓我們真誠的期待:老克林特仍然寶刀不老!!在2000年之後,老傢伙仍然佳作不斷,在78歲高齡的時候導演了《換子疑雲》。2004年,導演兼主演了電影《百萬寶貝》(MillionDollarBaby)。該片獲得第7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等獎項。2006年,兩大著名導演伊斯特伍德和斯皮爾伯格一番爭奪探討——你監製來我執導,於是就有了《父輩的旗幟》以及其幾乎同時拍攝的姊妹篇《來自硫磺島的信》。2008年,才剛結束完《換子疑雲》/《調包嬰兒》的拍攝,《老爺車》的拍攝計劃就提上了議程,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表示:「我並不覺得有什麼累,畢竟到我這個年紀,很多事情已經不再是想怎麼做,就能怎麼做的了,我也沒有對自己規定,必須要1-2年或者花更多的時間去拍攝一部電影。也許遇到一個好的劇本,我能幾個月就拍一部;但如果沒有遇到我想拍的,也許我要停工好幾年。《調包嬰兒》和《老爺車》的類型不一樣,雖然他們都有點懷舊,不過《老爺車》更注重的還是對時代的一些致敬,而《調包嬰兒》則是完全的去營造那箇舊有的年代。以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著作等身、獎盃累累,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好萊塢電影人中一代泰山北斗,而其近八十歲的高齡卻依然活躍在影壇的台前幕後簡直可以給自己賺回一個活化石的名頭了。數來數去在好萊塢中似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這般先後將演員和導演都做到巔峰的也就只有其後輩凱文·科斯特納和梅爾·吉布森與其路線一致,但相比起來也不是一個數量級的。總之,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這樣的人物在如今的好萊塢怕是再找不出第二個了。大特寫:每部作品都有長時間篇幅對人物臉部進行特寫,這些布滿灰塵的冷酷臉蛋通常集中於片子開頭或者決鬥前夕,試圖讓觀眾透過心靈的窗口洞察人物情緒。最突出的當數《革命往事》中匪首胡安用計劫持富人馬車前車廂內那一個個集中到雙眼的鏡頭切換,其間伴隨著喋喋不休的富人對窮人的羞辱,在車廂這樣的小景別中,這種細緻的特寫更讓人憋得慌,預示著必將爆發的突然事件以打破這種壓抑。墨西哥革命:許多作品都把故事置於墨西哥,特別是爆發於1910年的資產階級革命時期,但卻對人物特別是許多主角和革命團體的革命動機給予很大嘲諷,《革命往事》中的胡安、《決鬥者》中的瓦斯科以及《德州遊俠》的伯特都是被騙或被迫參加革命軍的,而《給將軍的子彈》里的川州和塔特以及《決鬥者》中的瑞典人都是利益醺醺但良心未滅的革命投機者。唯一正派的勇敢革命者形象就只有《革命往事》中的肖恩,「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緻,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行動。」本著毛主席格言的萊昂內及其他導演用各色的革命者形象顛覆了傳統意義上的英雄,塑造了反英雄的新角色,擴寬了電影里的人物性格。男性情誼:男性友誼是義大利西部片熱衷於採用的人物關係,建立於征途中的友誼更為電影建立了豐富的敘事空間。《革命往事》中的共和軍分子與墨西哥農民、《給將軍的子彈》中的美國殺手與墨西哥強盜以及《決鬥者》里的富有瑞典人與潦倒的西班牙移民都有著知識和階級上的根本區別,革命使他們送上地理上的遠征,敵對的態度經過系列戰鬥模式轉變為友誼和信任。萊昂內終於在舉世名作《美國往事》里將男性友誼及背叛刻畫到了極致,而那是關於人生旅途的宏大主題了。拔槍決鬥:繼承歐洲劍客的傳統,西部片里的牛仔採取拔槍決鬥來解決矛盾,比的是出槍的速度。出槍前,隨著臉部特寫鏡頭的切換和動機逐漸加強的音樂主題,將決定人物最終命運的時刻細緻完整且無情地推出,許多時刻甚至讓觀者等得急憋得慌,終於隨著槍響,解決掉某人,情緒得到舒解和釋放。這其中最著名的場面當數《黃金三鏢客》的三人最終決鬥,那段時間讓莫里康內完成了足夠篇幅的宏大樂章。火柴:這是各位吸煙者最羨慕但最鬱悶地無法學會的瀟洒動作了。牛仔們總能在自己身上或對手身上輕易地化著一根火柴,慢慢地湊到嘴邊,點燃自己的香煙。這動作後來成了穿著破麻布的伊斯特伍德在片里的規定動作了。報復尋仇:尋仇在許多義大利西部片里是一種主角殺戮行為的原因,在此之前更有尋仇本身的動機。《德州遊俠》里牽扯著一段倫理關係,尋仇本應的果斷卻被突然出現的父子關係斷送;《四啟示》是旅途劫難後的主角對虐待自己和愛人的匪徒進行殘酷報復;《黃昏雙鏢客》中克里夫解決掉了殺害自己妹妹的仇人;《西部往事》結尾決鬥後,神秘人最終展露了口琴的故事,處理掉了自己童年的陰霾;尋仇動機最不明確,以至於魯莽的莫名其妙的就是《基歐瑪》,以至於他的行為過程一直欠缺說服力。南北戰爭  《西部開拓史》   《黃昏三鑣客》1967年   《魔鬼騎兵團》(The Horse Soldiers)(1959年)江湖恩怨  《殺無赦》Unforgiven 1993年   《虎豹小霸王》西部真實名人  《俠骨柔情》(My Darling Clementine) (1946年) (Wyatt Earp, DocHolliday 懷特·厄普、何立德醫生)   《ok牧場大決鬥》(Gunfight at the O.K.Corral)1957年(Wyatt Earp, Doc Holliday)   《執法悍將》 (Wyatt Earp, DocHolliday)  《亂世英傑》(The Plainsman) (1936年) (Wild Bill Hickok,Calamity Jane 蠻牛比爾·希考克、災禍珍妮)  《蕩寇志》(Jesse James) (1939年) (JesseJames, Frank James, James-Younger Gang傑西·詹姆斯、法蘭克·詹姆斯兄弟、詹姆斯-楊格幫)  《虎豹小霸王》 (The Sundance Kid 桑丹士小子)其他題材  《蘇洛》The mask of Zorro   《回到未來3》Back to the Future PartIII
    推薦閱讀:

    掩面嘆息
    流年往事,與寂寞有染
    往事如煙 如夢似幻
    [電影眾論]《美國往事》——酣暢淋漓的滄桑之美(原創)
    山西憶舊 | 酸澀的彈弓往事

    TAG:電影 | 往事 | 里程 | 里程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