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界10座象徵進步的里程碑
電影界10座象徵進步的里程碑
人們普遍認為,在二十世紀後半期,電視和電影都以寬容之心有條不紊地進行拍攝。而在那之前,普遍的態度是偏執和壓抑。但事實並非這麼簡單。另類的藝術和令人驚訝的內容,它們出現的時間有時比我們想像的早了數十年。
10.首部為黑人觀眾而拍攝的電影
大多數人想到第一部專門為黑人觀眾所拍攝的電影時,他們大概會想到20世紀70年代的「黑人電影」熱潮。(譯者註:選用黑人演員拍攝電影以吸引黑人觀眾)事實上,非裔美國電影產業可以追溯到20世紀第一個10年。在1910年到1950年間,至少有500部電影由黑人演員主演。這些電影被稱為「種族電影」,通常由黑人執導,由非裔美國演員主演,既有愛情片又有西部片。
許多電影主題激進,導致在審查上發生摩擦。例如,奧斯卡·米考斯(Oscar Micheaux)1920年拍攝的故事片《門內》(Within Our Gates),影片講述了一個南方女人去北方籌錢辦學的故事。她經歷了一系列困難,還與一個粗心的白人司機經歷了驚險一刻。那個司機給了她一筆捐款作為賠償,但迫於壓力他無法直接為黑人孩子的教育捐款。
《門內》上映後引發了很大的爭議,片中許多場景顛覆了大片《一個國家的誕生》(Birth Of A Nation)中著名的種族主義內容,這部電影由D.W.格里菲斯(D.W.Griffith)於1915年拍攝。例如,《一個國家的誕生》將「好」黑人定義為頭腦簡單、屈從於白人的人;在《門內》中有一個類似的角色――導演卻讓他直視鏡頭,悲嘆自己受到的壓迫,被迫去討好白人,還參與滑稽說唱演出。它同時描繪了一個強壯的白人企圖欺侮一個黑人女子,顛倒了《一個國家的誕生》中相似的場景。同時,影片完全將企圖處以私刑的行為演繹為一種罪惡,與格里菲斯對三K黨的觀點相去甚遠。這部電影被大範圍禁映,不出所料,由於電影中暗示種族平等的內容,田納西的勞埃德·T·賓福德(Lloyd T. Binford)等審查員對電影下了禁令,直到20世紀50年代才解禁。
基督電影也有巨大的非裔美洲市場,其中以斯賓塞·威廉姆斯(Spenser williams)的電影最為著名。其中包括於1941年拍攝的經典片《耶穌之血》,講述了一個女人偶然被她的無神論丈夫開槍擊中,而後她做了一個夢,夢中自己成了一名夜總會舞者,受到誘惑墮入罪惡。這部影片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被收錄於美國國會圖書館收藏電影中。
9.黑暗年代的勞工權益電影
1953年,臭名昭著的紅色恐慌爆發,許多好萊塢左翼人士發現自己被列入黑名單,被迫離開電影業。一年前,墨西哥裔美國礦工在新墨西哥州的格蘭特縣(Grant County)發起了為期三年的罷工運動,在遭到大量暴力威脅和共產主義指責後,罷工運動才結束。這次罷工也得到了許多社區婦女的支持,因為法院禁止男性支持糾察線,繼而由這些女人承擔起這一工作。
與此同時,導演赫爾倍特·J·比勃爾曼(Herbert.J.Bieberman)恰好因為拒絕向國會證明他的政治傾向而入獄六個月。而他並未就此低頭,反而與製片人保羅·賈里科(Paul Jarrico) 以及編劇邁克爾·威爾遜(Michael Wilson)一起拍攝了關於罷工的電影。換句話說,這部電影是由黑名單上的編劇、導演、製片人聯合拍攝,被認為具有同情共產主義的意思。同時,裡面的一些演員也在黑名單上。這部電影還有斯大林的個人批准印章。不出所料,這是一次艱難的拍攝。女主角突然被逐出境,許多電影公司拒絕發行該電影。
最終的電影《社會中堅》(Salt Of The Earth)並不是特別出名。由於資金緊張,電影中沒有巨星,卻有一群可靠的非專業演員。這部電影十分令人尊敬,在爛番茄網(譯者註:美國一著名影評網站)上的指數為百分之百,絕對是目前為止最大膽的電影之一。
8.首開先例的裸體電影
隨著另類生活方式漸漸為大眾所認可,再加上媒體對它們的描繪,一些與之相關的理念應運而生,自然主義(Naturism)(或者是更廣為人知的裸體主義(nudism))便是其中之一。有電影曾體現過裸體主義,那就是沃爾特·比博(Walter Bibo)於1954年創作的電影《伊甸園》(Garden Of Eden)。
在這部影片中,一名女子離開了她專橫的父親轉而投向當地自然主義者群體。在一則面向社會的廣告中,這部影片毫不掩飾地一次性特寫了大量裸體鏡頭(沒有男性)。在當時,性壓抑甚是普遍,女性不準在電影院觀看這部電影,即使她已年滿20,和丈夫一起,並且參演了這部電影。
《伊甸園》實際上並不是第一部裸體電影,但它確實引發了一場首開先例的法律爭議。在裁決中,法官山姆·德賴弗(Sam Driver)宣布「裸體本身並不淫穢」,這部影片也並無挑逗之意,相反,它旨在展示一個身心健全、大方得體之人的另一種生活方式。自然,這也引發了一股製作模仿的熱潮,日趨增多的山寨品自稱這樣做是為了推進裸體主義生活方式。
7.第一部故事片(帶有裸露鏡頭)
當然,《伊甸園》絕不是第一部把裸體搬上大銀幕的合法電影,事實上,早在1911年,第一部帶有男性正面全裸鏡頭的電影就准予上映了。毋庸置疑,這是史上第一部不間斷的長片。
這部影片改編自義大利詩人但丁(Dante)的《地獄》(Inferno)。這當然不是邪典電影,影片的製作按照當時的標準來說相當精良,請了三個導演共同執導。因此,這部影片的特技效果如今看來依舊出奇地精彩。影片本身主要由各種有罪靈魂遭受酷刑的鏡頭組成,這些鏡頭包括裸露的罪人被魔鬼鞭笞。
這部影片既是第一部故事片長度的義大利電影,又是第一部在美國上映的時長逾一小時的電影。先前大家都以為沒有人會願意耐著性子看完整整一小時的電影,但顯然暴力與裸體的結合打消了這些擔憂,影片取得了巨大成功。
6.領先於時代的種族融合電影
熟悉羅傑·科爾曼(Roger Corman)這個名字的影迷們可能都知道他導演的精彩B級電影,如《八爪狂鯊》(Sharktopus)、《死亡飛車2000》(Death Race)。1962年他作為電影製作人拍攝了《入侵者》(The Intruder),這部電影雖然是他本人最喜歡的一部影片,但在當時並不受歡迎。由威廉·夏特納(William Shatner)飾演的主角亞當·克萊默(Adam Cramer)是一個暴亂煽動者,影片講述他來到南方一個名叫卡克斯頓(Caxton)的社區之後所發生的故事。當地人對聯邦政府新頒布的取消校園種族隔離的規定感到不滿,克萊默利用這股忿恨的情緒開始組織遊行示威來壯大自己的力量。這些活動不斷升級,直到他們威脅要在學校操場上私自處死黑人學生,運動達到高潮。
科爾曼在密蘇里的東南部拍攝了這部電影,當時這裡許多人都反對取消種族隔離。結果,很多演員和工作人員都受到騷擾和死亡威脅。在拍攝三k黨集會之後,他們甚至不敢回到自己住的飯店,因為有傳言稱有人計劃要在那裡襲擊他們。即使這部電影能完全順利地拍攝,它也領先了時代好幾十年,像《烈血暴潮》(Mississippi Burning)這類電影直到80年代才允許放映。連《紐約時報》的斯利·克勞瑟(Bosley Crowther)這種不太關心電影的評論家都特別稱讚了這部電影的大膽性。如果這恰好是一部成功的電影,那麼想像一下,科爾曼還能拍出多少更加進步的影片。
5.第一部反戰電影
把電影當成一種工具來激勵公民加入戰爭,這對政府來說簡直易如反掌。例如,在美西戰爭中就產生了一部宣傳電影——講述1898年美國在古巴毀壞西班牙國旗的事件。這離第一部商業電影上映只過了短短几年。但是要跟軍方合作拍攝反戰電影?你絕對想不到有哪個製片人能做到這一點,尤其是處在20世紀初、一場最致命的大戰中期時。可是法國導演阿貝爾·岡斯(Abel Gance)在他1918年拍攝的戰爭史詩巨作《我控訴》(J』Accuse.)中做到了這一點。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兩個士兵與一個女人的三角戀故事。其中一個士兵是一位詩人,他總是幻想著那些死於法國戰場上的士兵們從墓堆中爬出,顫顫巍巍地回到家鄉,質問那些留下來的人:他們的犧牲是否徒勞無功。自然,這種擔憂在一戰中很普遍,但岡斯更多地是把它當成一種對戰爭的控訴。他用真正的士兵去拍攝那些瀕臨死亡的情景,從而使電影更具有深度。法國軍隊甚至還幫助他拍攝真實的戰爭場面。扮演向死亡行軍的士兵最終都死於真實的戰場,這或許是整部影片最讓人心酸的地方。
4.首部超越種族的正面影片
20世紀10年代後期到20年代,美國經歷了最排外的一段時期。諸如《1924年移民法》等法律大力限制了亞洲人移民美國。因此,1919年電影《凋謝的花朵》(Broken Blossoms)的上映著實令人震驚。這部電影首次塑造了不同種族之間正面積極的關係,圍繞一個白人女性和一個亞洲男性之間的故事展開。普通的影迷如果知道影片的導演是D.W.格里菲斯(D.W. Griffith),可能會十分驚訝。因為該導演曾執導《一個國家的誕生》(Birth Of A Nation),這部種族主義電影公開支持三K黨,影響深遠。事實上,儘管《一個國家的誕生》證明了迎合偏執狂是多麼賺錢,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凋謝的花朵》似乎是一個職業生涯的嘗試,格里菲斯試圖通過拍攝反種族主義電影《凋謝的花朵》和《黨同伐異》(Intolerance)來挽回自己的聲譽。
但是按今天的標準來看,《凋零的花朵》並不具有正確的政治立場。片中主要的亞洲人物程歡(Cheng Huan)受到白人男性的揶揄,把他稱為「黃種人」。但他是一個富有同情心的角色。他前往美國教授和平佛教並幫助他的至愛露西(Lucy)逃離充滿暴力的家庭。相較於傅滿楚(Fu Manchu)這樣一個帶有偏見色彩的亞裔美國人形象,程歡這一形象在當時已經有了極大的進步。(譯註:傅滿楚,英國作家Sat Rohmer於1913年出版的小說《Fu Manchu》中的主人公,是當時西方流行辱華觀念中的一個中國人)
3.《辛普森一家》:電視上的首個同性戀之吻
最早在電視上出現同性戀接吻場景的是1991年的電視劇《洛城法網》(L.A. Law)。但是,由於其他各種原因,人們覺得可能《辛普森一家》(The Simpsons)才是首部。在這部不朽之作的第二季中,1990年的劇集「辛普森和黛利拉」(Simpsons And Delilah)里,霍默·辛普森(Homer Simpson)頭髮濃密,並且因此差點變成一個經理。他受卡爾(Karl)的庇護,此人由同性戀偶像哈韋·菲爾斯泰(Harvey Fierstein)配音。在辛普森再次剪掉頭髮之後,卡爾在一場勵志演講上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他親了辛普森的嘴唇並拍了一下他的屁股。
那麼,這個裡程碑式的事件反響如何呢?好吧,讓馬特·格羅寧(Matt Groening)(譯者註:《辛普森一家》的創作者)十分困惱的是,似乎沒有人注意到這一點。也許是因為在影片中這只是一個玩笑,而辛普森顯然沒有對卡爾做出回應。《辛普森一家》確實在當時引起了廣泛的討論,但主要都圍繞一些無傷大雅的的話題。比如:麻煩製造者巴特·辛普森(Bart Simpson)或是帶有「差等生, 我驕傲」廣告語的商品。這比1994年電視劇《羅賽娜》(Roseanne)里羅賽娜親吻女同性戀早了好幾年。美國廣播公司認為《羅賽娜》一吻將會震驚社會, 以至於他們還為此發表了免責聲明。誰知道什麼時候會有什麼事引起群眾的抗議呢?
2.第一部公開支持同性戀的電影
那麼,如果電視上第一個同性戀之吻到了九十年代才出現的話,可想而知,支持同性戀的電影也是近期才發展起來的。但是第一部倡導同性戀權益的電影其實要追溯到1919年。影片《與眾不同》(Different From The Others)講訴了一個小提琴教師受到威脅,要將他的性取向公之於眾的故事。該片首次理性地譴責同性戀恐懼症而非同性戀本身。事實上,這部德國影片里甚至有性學家出面解釋同性戀不會造成傷害或是帶來疾病。
從《與眾不同》再到《凋零的花朵》,1919年對於電影來說是極不尋常的一年。《與眾不同》遭到禁映並很快在1920年就被銷毀。不出所料,當時的納粹決心毀掉這部影片。遺憾的是,他們成功了,這部影片只有50分鐘倖存至今。在2013 年,一個Kickstarter(譯者註:美國一個眾籌平台)的活動出資進行影片修復,通過使用過的腳本、筆記、照片等倖存的材料,儘可能地恢復出最接近原始效果的影片。
1.現存最早的黑人主演影片
1913年未完成的喜劇《伯特·威廉姆斯石灰窯俱樂部活動日》(Bert Williams Lime Kiln Club Field Day)(據推測這是一個待定的名字)是現存最早的一部由黑人主演的電影(有一些臨時的白人演員)。主演伯特·威廉姆斯(Bert Williams)是一位廣受歡迎的非洲裔美國喜劇演員。這部電影敘述了他和心愛的女孩某天外出打敗情敵的故事。不出所料,在電影結尾,威廉姆斯和他的愛人結婚了。
儘管演員陣容具有進步性,但這部電影在今天看來仍舊很奇怪。最引人注目的是因為威廉在整個電影中都塗著一張黑臉。事實上,他這樣做已有多年,並且憑藉一檔叫做「兩個真正的黑人」的雙人表演而大獲成功。這個表演比其他任何黑臉節目都更真實(因為所有的演員都是真正的黑人)。該節目的另一位表演者喬治·沃克(George Walker)很好地詮釋了其中的原因:「我們覺得,既然舞台需要出現更多黑人面孔,那麼我們便將竭盡所能去獲取我們認為自然法則所賦予的東西。」儘管影片有一些種族攻擊性的笑話,但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館長羅恩·馬里奧茲(Ron Magliozzi)在2014年重新找到了這部影片時曾推斷說:該影片可能沒有拍完也沒有上映。因為對那個時代而言,「它還不夠種族主義」。
翻譯:@cayla
推薦閱讀:
※臉上哪些痣是吉痣?象徵財富與福氣的吉祥痣,你有嗎?
※十天干」在大自然景象里象徵意義
※「龍鳳呈祥」才是中國真正的象徵
※女人這個部分長痣是福氣的象徵 很旺丈夫
※客廳風水掛什麼旺財旺運?第八個是權貴象徵,富貴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