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文/任麗

隨著Ipad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孩子沉迷於遊戲世界,而不願意與外界交往。很多爸爸媽媽非常頭疼,孩子整天老是窩在家裡不出門,也不太願意與小夥伴一起玩耍,不會與人交往,見到生人就往後躲,性格也似乎越來越內向。

兒童認知與發展領域的專家、復旦大學心理學教授吳國宏就指出,與別人交往是兒童天性的一部分,過去沒有互聯網的時代,兒童的社交活動主要在真實的環境中進行,在互動中會發展出孩子的很多能力,比如溝通能力、認知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應變能力等等。

心理專家曾奇峰曾經說過,未來的競爭是人格層面的競爭,通俗的講,人格其實包含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提到的智商、情商、愛商,實質就是如何與人打交道的能力。最近有一篇有關職場的文章,名字叫做「閑聊也是一種生產力」。最初我是很好奇,閑聊不是浪費時間,怎麼還會創造價值呢?而實際上你會發現那些會聊天的人更容易與他人建立較為深入的關係,更容易解決問題,也有利於合同的簽訂、訂單的獲得。統計數據表明,人的成功只有15%靠的是技術,剩下的就是人際交往能力,可見社交能力的培養多麼重要。

如何提高一個人的人際交往能力呢?最關鍵就是在關係中培養,在人際互動中提高。如果你的孩子都不願意邁出家門,整天對著機器,他的社交能力怎麼有機會得到鍛煉與提高呢?

社交又被稱為社交情感發展,美國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埃里克森總結了人在不同年齡階段的社會情感發展,而5歲以前的兒童最重要的是幫助他們「理解情感」,並鼓勵他們表達情感,逐步發展出理解他人的能力。理解他人是與他人建立關係的基礎。

因此,首先是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在家庭教育中,家長需要提供給孩子一個穩定的環境、一個穩定的關係,以及面對孩子時穩定的情緒。家庭環境的變化、父母情緒的波動以及父母對孩子情緒的應對方式都對孩子的情緒發展有著直接的影響。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時,家長如何利用這個契機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呢?

第一步,回應。家長要對孩子的情緒要有所反應,不可以不理不問,任憑孩子發脾氣、哭鬧,甚至有的家長嫌煩,直接將孩子關到房間讓他哭個夠。這種被忽視的感覺會讓孩子感覺到極大的挫敗感,會認為情緒的表達是不被父母所接受的,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壓抑自己的情緒,或者情感隔離,或者以軀體方式去表達憤怒等等,那麼,就會極大的損害孩子的社交功能。當面對孩子情緒時,媽媽可以給孩子一個擁抱,讓孩子感覺到媽媽注意到了他的情緒,不需要什麼語言,這已經給了孩子極大的情感支持。

第二步,接納。接納孩子的情緒,情緒本身不分好壞,情緒是表達需求與願望的信使,而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情緒上的變化可以引起家長的注意,智慧的家長可以捕捉到孩子情緒背後的意義,讀懂孩子的情緒,就走進了孩子的內心。當孩子表達憤怒的時候,家長不需要過多的解釋與評判,只是輕輕的回應:你感到很生氣,對嗎?你不高興,媽媽也不開心。然後就是溫柔的陪伴,幫助孩子度過情緒的爆發期。

第三步,共情。理解孩子的情緒,培養孩子的共情能力。當家長能夠理解並接納了孩子的情緒後,孩子也會以理解回報父母。孩子遠沒有我們家長想像的那麼脆弱,他們具備「人之初,性本善」的天性,所以父母沒有必要在孩子面前故意掩飾自己的負性情緒。比如,家長因為被老闆批評,回到家裡不開心,家長可以和孩子這樣跟孩子說:媽媽今天因為工作上的原因,有點不開心,可以讓我自己待會嗎?媽媽過一會再和寶寶玩好嗎?孩子會感受到媽媽對自己的尊重,他也就會用理解和關心的態度對待媽媽,知道媽媽也是有情緒的,我也可以像個大人一樣關心媽媽了,從而培養了孩子共情的能力。

孩子有了合理表達情緒的基礎,就很容易與他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而家長需要配合的就是給孩子創造一些安全的社交環境。

首先推薦的是多個家庭的聚會或者旅遊活動。通過這樣的活動,培養孩子寬廣的心胸,擴大孩子的視野,讓孩子愛上外面的世界。人生就是一次探險的旅途,而每個人的血液中一直都流淌著先輩們遺傳下來的冒險基因,家長利用戶外活動激活孩子的敢於冒險、敢於嘗試、敢於挑戰的力量,帶領孩子離開家庭的舒適區,在大自然中撒撒野,孩子的心胸就很容易向外敞開。這時,孩子就會主動與他人接近,嘗試與他人建立關係,並表達真實的情感。

另外,重點推薦的是購物環境,用購物來訓練孩子的社交能力。我的一位鄰居在孩子3、4歲時就有意識的安排孩子去樓下的便利店幫助父母買東西,除了培養他對金錢的認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他與人打交道的能力。英國兩位做過這方面研究的專家 Paul Anand和 Laurence Roope指出,孩子參與越多的購物活動,他們就越快樂,每天也能夠學習到更多的技能,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技能就是社交能力。孩子在購物時候,會學習到如何與陌生人打交道,如何向他人求助,如何在選擇商品時聽取別人的意見並做出自己的判斷。在購物的場景中,還會遇到熟悉的小夥伴,孩子會學會如何與他人分享,如何在意見不統一的情況下通過溝通達到妥協或者雙贏。一個小小的購物行為,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社交活動中的積極體驗,也比較容易讓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

智慧的家長,你學會了上面的方法了嗎?如果你創造了這樣的環境與機會,就再也不用擔心孩子交不到朋友了吧。

作者:任麗 ,心理專欄作者,一位知性的心理諮詢師,一個馬拉松跑者,在修行的路上,我與你同行,微信公眾號:renlixl 。

本文由任麗授權在心方向頭條號發布。網媒轉載或紙媒發表,請預先取得授權!

推薦閱讀:

悉尼這個遊戲中心好棒,好想變成小孩進去玩耍,國內有類似的嗎?
作為幼師 如何與孩子相處 特別是孩子不聽話 吵鬧的時候?
吞噬孩子智商的食物清單
寶寶3歲以後就不要在人前這樣稱呼TA了

TAG:孩子 | 能力 | 提高 | 社交能力 | 社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