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不可複製的人和事印了一本書作為留痕紀念(2013年)
13. 不可複製的人和事印了一本書作為留痕紀念(2013年)
2011年因右膝關節退行性軟骨損傷、髕骨軟化、關節遊離體外側半月板撕裂合併半月板囊腫、內測半月板損傷、關節積液等需要手術而在北大三院的運動醫學科分部(在中央黨校北門左側)做了微創手術。期間我所在的退二支部的支部書記、也是高教局的原副局長馬淑珍同志前來探視,並透露一個信息給我,她年事已高,76歲了,今年支部改選想讓我繼任。我聽後覺得很突然,毫無思想準備,只好回答,很意外,容我思考思考再給您回復。馬局長走後,我認真想了一下,我們這個支部一共40人都是原來高教局退下來的人員,人都比較熟悉。最大的一位是1920年出生的,除了三位是工人編製外,都是幹部。別看人們都是退休身份,大家對曾經的局長還是滿尊重的。咱還是尊重支部書記的意見吧,還記得有副對聯說的嘛: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既然看上你了就別廢話了。七一前期離退休黨總支改選,下面的九個支部先期改選。中國的任何類型的選舉都是有序與規範的。經過認真的投票,我很順利地當選為退二支部的支部書記;並在總支選舉會上,同樣順利地當選為總支委員。我既然幹上這差事了,那就得干出點聲來。為此,我拉了一筆贊助,找了一輛車(好像是跟北工大借的),拉上腿腳利落生活可自理的到房山十渡過了一個別開生面的黨日。跟著就是黨的90周年紀念。又從政法職業學院借了一輛車組織本支部的人到西柏坡去參觀,這次是最初提出的支部外出活動的「三自一包」原則:自費、自願、自律,包吃行住。本來還想讓參加外出活動的人填寫一張直系家屬簽字的單子留底。以備有意外時作為根據。到西柏坡是本支部組織的第一次出北京市的外出活動估計也是最後一次了,因為外出就意味著不可預知的因素大大增加。到了2015年,三年的任職我們組織了若干次活動,提高了大家的精神狀態,有人問你們都幹什麼了?那您聽我給您唱一段吧:
《我們向著太陽——歌唱》
稍息,立正!報數——1、2、3、4、5……
我們的節目是詩朗誦:
我們向著太陽——歌唱!
我們向著太陽歌唱,
我們歌唱草原,我們歌唱山崗;
我么歌唱黃河,我們歌唱長江:
我們歌唱傲然屹立,我們歌唱歷史悠長;
我們歌唱英雄兒女,我們歌唱民族脊樑:
我們歌唱山頭鼓角相聞,我們歌唱百萬雄師過大江;
我們歌唱春風楊柳萬千條,我們歌唱風物常宜放眼量。
我們歌唱把改革步子邁得更大一些,
我們歌唱堅定不移地改革開放。
我們歌唱中華民族大復興,
我們歌唱全國人民奔小康;
我們歌唱宏偉雄壯,我們歌唱細節質量:
我們歌唱噴薄欲出與光芒萬丈,
我們歌唱晚霞耀千里、美麗俏夕陽。
我們懷著敬畏與虔誠,向平西抗日軍民頂禮膜拜,
我們在滴血山頭的墓碑前,重溫誓言、再讀黨章;
十渡河水洗滌了我們的心靈,
平西的熱土灼熱了我們的胸膛。
我們依舊是虎老雄心在,老當益強壯,
我們永遠是堅不可摧的鐵壁銅牆!
我們經常思念山裡的孩子讀什麼書、生活得咋樣?
終於有一天我們帶著來自書架與書店的讀物進了山,
在珍珠泉邊看到了孩子們的笑臉與新裝;
四季花海一樣的環境、整潔名亮的課堂,
清粼粼的泉水、湛藍湛藍的天空、溫暖暖的朝陽,
陪伴著孩子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我們關心著教育的發展,
與教育改革的節奏合拍共響;
高職教育的真實性在哪兒?
我們來到匯佳調研、走訪,
腳踏實地的職業技能閃爍著生命之光。
我們來到首師大的重點實驗室,
切實感受高科技在高校里閃亮。
我們關心著五洲的風雲,四海的激蕩,
我們到西柏坡去吸取營養,
在那土黃色的土坯牆上,
在那三大戰役決戰的地圖上,
依然冒著炮火的硝煙、爆炸的轟響。
在馬蘭峪,到處都留下了蕭克將軍的腳步,
在齋堂鎮,京西第一個黨支部坐落在大山裡的小村上。
我們在烈士碑前掃墓,獻上二十支潔白的鮮花;
我們在村中抗戰館內聽講,腦海中頻閃著英雄形象。
這山,這水,這村,這庄,
神州大地上每一寸土都滲透著烈士的血跡,
社會主義特色的中國豈能改弦更張。
我們雖已花甲,卻是時刻警醒著,
我們雖已古稀,卻是心明眼亮,
我們即使到了耄耋,也永遠是——心向太陽!
我們每天一睜眼就欣欣向榮、陽光明媚,
我們知道憂愁是一天快樂也是一天,
那我們何樂而不為乎:
我們品嘗柳溝的滷水豆腐宴,
我們欣賞延慶的百里畫廊,
我們走在古老的爨柏路上,
觀賞那明清民居與建築風格,
我們叩響了靈水村進士及第的門環,
撫摸了正在重新修葺的龍王廟山牆。
我們見證了「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的原址,
在馬致遠的客廳里與主人拉過家常,
想聽一個秘密嗎?
韭園的醬菜——真香。
我們熱愛生活,永遠快樂著,
我們永遠自強不息、熱血華章!
我們在黨的九十華誕的時刻,
獻上了我們的心聲:「恩情常憶勵余年」,
我們在七一的歡慶節日里,同聲高唱「一支歌」。
我們忘不了那是一支雄偉的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我們一生一世都在高歌:英特耐雄耐爾一定會實現!
我們歌唱祖國,我們歌唱希望;
我們歌唱青春,我們歌唱輝煌;
我們歌唱花蕾綻放,我們歌唱春雷震蕩;
我們歌唱海燕翱翔,我們歌唱中國夢想;
我們永遠向著太陽——放聲歌唱!
當時的黨總支書記說了一句話真的很有內涵:春生所做的事不可複製。
那年,老幹部處號召離退休人員寫點回憶錄,回憶已逝的人和事,準備集結出書來紀念90周年黨慶,不知什麼原因沒出,過了兩年後才出。我把幾個人交上的文章借了過來,有仨人的是手寫的。我一篇一篇地用鍵盤敲了出來,加上我的稿子一共九篇。請人排了排版,加了目錄,設計了一個封面,請中青院的王文處長在她們學院的謄印社裡裝訂了30本。淺粉紅色暗葉紋的封面上「恩情常憶勵余年」以及紀念中國共產黨誕辰九十周年文匯,顯得既樸素又莊重。在當年的春節團拜會上發給了本支部的與會者。其中有一篇是年逾80以上的老幹部杜志彬同志寫的回憶文章,我從炎黃春秋雜誌上的一篇文章中知道,當年蒯大富的工作還是老杜幫助分配的。可惜的是今年春節前她卻因病去世了,這篇稿子竟成了遺作,令人唏噓不已。
時間不可倒流,歷史不會倒退,事情卻可以重複地做下去,不會是一模一樣的雷同,只能越做越好。不是有句哲學話兒嗎: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凡是你應承下來的事就要干出點色彩來,絕不陽奉陰違、虛與委蛇。
2013年6月15日我們家坐高鐵去了一趟西安,上午出發過了中午就到了西安北站,不用出站,就在地下車庫的汽車租賃站租了一輛汽車,開起來就進了西安城。有了車子旅行就方便多了。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就開往華陰縣的華山風景區。進大門後就是一個偌大的停車場和一座偌大的售票大樓,大樓的服務功能齊全設施先進裝飾前沿。遊客的登山門票超過百元,70歲以上的老人免費但要購保險,我們的目標是西峰,要乘坐纜車,因此要乘坐到登山索道的接引車,車票每人30元。這個就沒優惠了。我在樓里買了一張華山遊覽圖,才知道這個地方是翁峪遊覽中心。我們乘接引車沿著新開闢的翁峪旅遊公路到了山間的瓮峪管理站廣場,再要到索道的入口處就要登台階上去了。抬頭仰望寬闊的登山台階顯然是修建的年頭不長,很有氣派也很有氣勢。女兒與孫女走在前面,我們倆老人是邊登邊歇、邊登邊數著台階數目,那已是大汗淋漓了,到了登山索道處,一共是575級,啊,終於上來了。上西峰的索道號稱亞洲第一。一是修建的難度大,二是索道的陡峭度大,三是不能影響華山的自然景觀。有一部記錄影片記錄了西峰索道修建的艱難。我們四個人坐到一個廂式的纜車裡徐徐升空,望著窗外的華山,真是奇峰險景、雄偉挺拔,有一段索道傾斜幾乎達到75度,我們在纜車裡竟然不敢往外觀看而閉上了眼睛。纜車飛行了30幾分鐘,在鎮岳宮附近就到了索道站。由此再到西峰山頂還要有一段上坡的路。我們繼續向上努力攀登,走不動了就在山道旁歇一會,終於攀上了最高處的西峰飯店。兩個小輩有著旺盛的精力,要繼續攀登東峰,這座山峰高度為2096.2米,比西峰到13.6米。我們則坐在西峰飯店的院子里,一人各要了一碗湯麵,既解飢又解渴還有桌椅小憩。一碗面36元,貴是貴了點,但是在兩千多米的小院里吃上熱麵條,那是多麼愜意呀。吃完了面我自己獨自沿著院子犄角處的樓梯又向上攀去,轉了一個彎兒就看到一塊巨石中間酷似被斧子劈開一道裂縫,原來這就是有名的斧劈石,力劈華山沉香救母的神話故事就發生在這裡呀!最後攀上了西峰最高處頓時產生了一種「盪胸生層雲」的感覺。如果說泰山是中華民族的脊骨,那麼。華山就是中華民族的魂魄!
一個多小時之後女兒和孫女風風火火地回來了,敘說著東峰的景色,感嘆鷂子翻身的驚險。
我們坐在西峰飯店的院子里聊天,毫無目的地觀看這座雙層樓的古香古色的院落,忽然間一絲熟悉的景象從腦中閃過,這院子好熟悉呀,在哪兒見過?啊,電影《智取華山》中有一組鏡頭就是在這裡拍攝的。這裡好像是個道觀,當從後山越過險阻來到此處時睡夢中的蔣軍成了俘虜,這時閃出一位道人,手持一口朴刀說道:我幫你們看守俘虜。真是啊:自古華山路一條,飛躍天塹顯英豪。神兵驚現西峰寺,喝令舉手把槍交。
這是第二次上華山了,估計也是最後一次了。上一次是上的北峰,也是乘纜車上的。 而泰山的首次朝拜要追溯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到目前已經上過三次了。上世紀末在太原開會之後去過一次恆山。這樣,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都朝拜過了,其餘的南嶽衡山與中嶽嵩山就看機遇了。
從華山回到西安的旅館稍事休息,就去附近的一處餐廳吃飯。東道主是長安大學圖書館館長陳雲龍,作陪的有長安大學的辦公室主任(估計是來買單的),原來的西安建工學院的教務處長劉西林,我的同學劉桃芳。我發覺他們對這個餐廳很熟識,再一細問,原來這餐廳是長安大學的三產。陳雲龍是長安城裡小有名氣的書法家,以善寫隸書見長,號稱長安第一隸。我和他在上世紀90年代末相識,至今聯繫不斷。北京林業大學的邵玉諍教授曾送我一幅條幅「燕趙遺風」,我請雲龍與此相應寫了一幅「漢唐脊骨」,不知是否相符,總想找個高人給評一評。
華清池,大唐盛世發生曠世愛情的地方,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做連理枝。多麼氣魄,多麼深情!這一段唐明皇李隆基與貴妃楊玉環的愛情故事,很多的鏡頭都與華清池有聯繫。我們來到華清池,它比過去更靚麗了,也更宏大了。和以往不同的是,這次我們花了200元享受了一次足浴。除此之外,上世紀三十年代在此處響起的槍聲,改寫了中國近代史的篇章。時至今日當事者大都已經逝去,而此事件的前前後後,誰能完整地還原當時的本來面目呢?什麼是歷史呢,這就是歷史。即使是最核心的幾位當事者也不可能復原事件的真相。
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展現了盛秦時期浩大的地下軍團的壯觀景象。令人驚異的是,考察仍然在不停地繼續,挖掘還在看似緩慢其實每天都在拓展與進取,發現不時地爆出驚喜!然而,這些距離中心那座神聖又神秘的千古一帝的寢宮還隔離著比長城還長的距離。你想親近他嗎?不僅科技不夠用,智慧也不夠用。還是聰明一點吧,留給我們的後代去貼近吧。一輛銅馬車匯聚了多少辭彙,原來「管轄」就是這輛車上的一個小小的零件。
乾陵,巨大的無字碑聳立在乾陵的黃土高坡上。它不著一字卻蘊藏了風雲變幻、活色生香、波瀾壯闊、坦蕩磊落的另類歷史。又是一個深不可叵測、論不能灼痛的無底富礦。千百年前的施政,你不能不承認她是一位偉大的改革家,她開創了多少個史上的第一,留下了多少可圈可點的軌跡,她傲視一切,藐視神聖,俯視萬物,仰視自己。她君臨天下,殺伐恣意,任用酷吏,鼓勵告密,為所欲為。她非常重視農業,「勸農桑,薄賦徭」,推行均田,開墾土地,增強國力,和睦靖邊,威儀四方。乾陵的62座番臣像不就是與周邊民族交往的佐證嗎!兩座渾圓的山墁地下靜靜地安息著千古女皇,她睡的安詳舒逸,她所說的話做的事早就記不得了,去他的吧,千秋功罪,任人隨意評說。
離乾陵不遠處有兩座陪伴著的墓,一座是章懷太子李賢的,一座是永泰公主的,這兩座墓相距不遠,都剛剛經過了修葺。這兩座墓的聞名在於墓室的精美壁畫。筆調生動活潑色彩鮮艷奪目,真想慢慢地仔細地欣賞一番,然而坡底安放的漆黑的巨大的棺槨好像不時地放出古老的唐代信息,以及燈光配置的欠科學性,促使我們不能久留了。
時間還早,我們臨時決定尋訪白鹿原。多次的詢問和打聽,終於來到一座圓形的山包下,在登山的台階旁邊豎立著一個石碑,上面寫明了這是國務院2012年新立的文物保護單位「西漢竇太后之墓」。哎呀,原來如此。我們慢慢地順著登坡的小路攀上山頂,確切的說是白鹿原的原頂。站在白鹿原的原頂上,四下極目,遼闊的關中大平原盡收眼底。不知何故,頓覺天空王氣升騰,耳邊似響起金戈鐵馬滾滾之聲,嘶鳴吶喊衝天砸地,混雜著似有若無的羌笛胡笳,然而這些須臾間又都銷聲匿跡了,整個原的四周一片寂靜。啊,在這廣袤的關中平原下面有多少漢唐的英靈們無時無刻不在諦聽地面上的活動。就像我站的原地下的竇太后,歷經文景武三朝,佐政扶邦、眼瞽心明,在漢史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
來到西安,法門寺也是要拜謁的。
法門寺位於炎帝故里、被譽為青銅器之鄉的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鄉。2004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評為「世界第九大奇蹟」,又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始建於東漢末年恆靈年間,至今已有有1700多年歷史,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法門寺被譽為皇家寺廟,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為舉國仰望的佛教聖地。法門寺佛塔被譽為「護國真身寶塔」。
我們來到法門寺,看到宏大壯麗多姿多彩的新建的建築群落,真是驚嘆不已。我曾經在法門寺地宮發現的第二年來此朝拜過一次,那時的情景與今天的盛況真可謂有天壤之別。在法門寺的右側一座高大金碧輝煌的合手標誌的建築,從售票處到該建築的台階下還要坐接引車,這個建築實際上是法門寺博物館,塔底下地宮裡的珍奇異寶都在此展覽,當然也必然包括舉世聞名的佛舍利。然而驚人的沮喪的是那天正好閉館,便拐到旁邊進入真正的法門寺里參觀。地宮的神秘吸引著八方遊客,再加上導遊的繪聲繪色又添油加醋的講解,更使地宮的發現蒙上了一層神奇的面紗。法門寺地宮是迄今所見最大的塔下地宮。寶雞法門寺地宮出土了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銅浮屠、八重保函、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等佛教至高寶物,法門寺地宮共出土了兩千多件大唐國寶重器,為世界寺廟之最。2014年10月第27屆世界佛教徒聯誼會在寶雞法門寺舉行。據有關人士分析研究指出,法門寺的出土文物具有十「最」:
第一,地宮中所出的佛指舍利是世界上目前發現的獨一無二的兼有文獻記載和碑文證實的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是佛教世界的最高聖物。史載唐代安放佛指舍利於四大名寺:泗州普光寺,代州五台山,終南山五台寺,鳳翔府法門寺。但是普光寺在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陷於洪澤湖,佛指舍利可能也隨之沉沒。代州武台山及終南山五台寺之佛指舍利則毀於唐武宗會昌滅佛運動中。因此法門寺佛祖真身指骨舍利是中國現存的唯一佛祖舍利。
第二,在諸多佛塔地宮中,法門寺地宮是目前發現的年代最久遠、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一個。經過考古人員的勘探和清理,法門寺塔基地宮遺址的全景一覽無餘,整個地宮仿照帝王陵寢的規制而建,為頂窯洞式石質建築,面積14.8平方米。
第三,地宮形制與文物的陳列方式,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唐代密宗金剛界曼荼羅。所謂唐代密宗,簡稱唐密,是指唐代「開元三大士」善無畏、金剛智及不空先後自印度來中土廣弘密法,並經一行、惠果等祖師的努力,將金剛界、胎藏界兩部大法集於一身,是為「兩部一具」,因處於中國盛唐時期,故名唐密。曼荼羅譯為壇場,意即輪圓俱足,是密宗彙集佛和菩薩以實現修法「即身成佛」的道場,從古到今,世俗界無緣得見,神秘莫測。
第四,法門寺地宮藏有世界上最早的,也是絕無僅有的玳瑁幣。地宮中共出土27000多枚錢幣,而在地宮後室一盞銀燈盞中發現了與眾不同的13枚「開元通寶」,以玳瑁製成,這是一種從未見諸史籍的貨幣。玳瑁屬於海龜科,背甲可以用來製作精美飾品,漢樂府詩《孔雀東南飛》中有「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的詩句,在古代一般限於皇室使用。玳瑁同樣也是佛教密宗七寶之一,《佛說陀羅尼集經》記載「其七寶者:一金二銀三珍珠四珊瑚五玳瑁六水晶七琉璃。」大唐皇帝將寶貴的玳瑁製成13枚錢幣,供養佛指舍利,寓意深刻。
第五,地宮中出土了一套完整的唐代宮廷茶具,當是目前所知的年代最早、等級最高、配套最完整的宮廷茶具。這套茶具由茶盒、茶羅子、茶碾子、茶籠子、鹽台、風爐組成。原來唐人飲茶需把餅茶碾碎使用,所以作為碾茶器具的茶碾子就變得必不可少了。餅茶碾碎成末還需用茶羅子羅過,茶末出來後還需煮茶,煮茶用的就是風爐。茶水煮沸,倒入杯中,杯下有托。唐人喝茶時有往茶水中加鹽、椒的習慣,因此又叫鹽茶,鹽台自然就不可缺少了。另外,茶餅需貯存,用的就是茶籠子。茶餅碾成末後也需盛放,這就需要茶盒。
第六,地宮中的一枚雙輪十二環金花銀錫杖是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體型最大、等級最高、製作最精美的佛教法器,被譽為「錫杖之王」,堪稱稀世珍寶。法門寺地宮一共出土三枚錫杖,以此件錫杖最為引人注目。錫杖又稱「聲杖」或「鳴杖」,本是僧人修行、遊方時常常隨身攜帶的十八物之一,顯教以錫杖為乞食、驅蟲之用;密教則視錫杖為佛菩薩內證本誓之標示物。雙輪十二環金花銀錫杖杖身長約1.96米,杖首由垂直相交的兩個銀絲桃形輪組成,輪四面套雕金花金環12枚,輪頂呈仰蓮流雲束腰雙層座,座上鑲嵌智慧珠一枚,修長的杖身飾以鎏金紋,一周凸起的仰蓮瓣下鏨刻12個栩栩如生的緣覺僧。
第七,地宮中發現的14件唐宮廷秘色瓷是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有碑文佐證的秘色瓷器。秘色瓷是古代名窯進貢朝廷的一種特製瓷器精品。所謂「秘色」,宋人解釋說吳越錢氏政權控制了越窯,命瓷窯專燒供朝廷使用的瓷器,庶民不得使用,且工藝配方保密,故起此名。也有人認為「秘」並非「神秘」之意,而是當時的人對青瓷色樣的統稱,如同晉代稱青瓷為縹瓷一樣。日本古陶瓷研究者認為「秘色」即「翡色」,「秘」與「翡」乃一音之轉。不管「秘色」作何解,可以肯定秘色瓷是越窯青瓷精品,唐人陸龜蒙的《秘色越器》有詩為證,云:「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遺杯」。
第八,地宮出土的700多件絲織品,有唐代綾、羅、絹、錦、綉、印花貼金、描金、捻金、織金等花色品種,幾乎囊括了有唐一代所有的絲綢品種和絲織工藝,堪稱唐代絲綢博物館,是唐代絲綢考古的空前大發現。
第九,盛裝第一枚佛指舍利的八重寶函是迄今發現的製作最精美、層數最多、等級最高的舍利寶函,為唐懿宗所賜之物。
第十,安奉第三枚佛祖真身舍利的45尊造像頂銀函,上面鏨刻金剛界45尊造像曼荼羅,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密宗曼荼羅壇場。寶函除底面外,其他五面均鏨刻圖像。頂面所鏨刻的圖像有五重,以頂圖像為中心,共45尊佛構成整個密宗曼荼羅壇場。修佛之人禮拜曼荼羅,可獲得無上之智慧和神秘之法力,達到快速成佛之心愿。
法門寺數歷榮衰,地宮一度隱匿千年,一朝重見天日,便引來舉世矚目。寶物瑰麗,舍利飛霞,晨鐘暮鼓,香煙繚繞,信徒雲集,八方來瞻,法門寺因之萬古流芳。
真是:大雨滂沱塔半摧,顯露地宮驚紫薇。月夜佛光暉萬眾,法門從此敞門扉。
西安,這座孕育了五千年中華文明史的古城,不是三五天就能感受到其豐富內涵的。單就秦始皇陵來說吧,1973呢3月其陪葬墓兵馬俑的極為偶然的發現,僅僅是揭開了龐大墓區的一角。據考證介紹,皇陵方圓56平方公里,相當於78個北京故宮的面積。在這片土地上,共埋藏著600多個陪葬坑,而僅這個兵馬俑就已經研究了40多年,並且還不斷有新的發現。這座龐大的地下工程前後共修建了39年,投入的工匠達70萬之多, 真是難以想像。在這片渭河流經的土地上,共埋葬著有名有姓的帝王陵墓72座,如果加上諸侯、王公將相的陵冢則有上萬。更令人百思不解的是東西周的王陵至今一座也沒發現過。
從西安回來,我的幾個學生就議論要到口外張北去旅遊,而且提出了幾個方案徵求我的意見。我說先跟那裡河北建工學院的朋友聯繫一下。我的朋友就是該學院已退休的副院長李振興同志。在電話里跟他說明了意圖,他非常歡迎到張家口來旅遊,並積極去聯繫住宿的地方。過了些時候,大概是七月底的樣子,老李來電話說,他騎著自行車在城裡轉了好幾個地方,都不太合適,只有一個交通旅館還可以,卻不預定,問我怎麼辦?看來是有難度了,我突然想起原來在河北機電學院認識教務處長劉叢,好像調到張家口市來了,老李說就在建工學院當院長呢。於是我立即給劉叢院長打了一個電話,先是祝賀他榮升本科院校的院長(之前他在邯鄲一個高職學院當院長),然後就開玩笑地說,今年你可跑不掉了吧。他很是熱情地問我緣由,我便跟他道出原委,他問來幾個人幾號到,火車的車次等問題後就說,到站了我來接你,其餘的事你就別管了。想不到難題瞬間解決了,大家自然非常高興。我們一行十人8月2日上午上的車,在火車倆女士還在爭競先到哪兒去後到哪兒去,哪兒的景點必須看等等,最後也沒個統一意見,車已到張家口了。我們剛一出站,就看到劉叢院長和他的幾位同事以及李振興院長等都迎了上來,互相握手寒暄。我們上了站旁的一輛大轎車,透過車窗看市容高樓林立,塔吊四處在運作著。一改十多年前的形象。車子開到了一座名叫藝海國際度假酒店的院子了,一下車酒店的服務生殷勤地幫我們拿行李箱,我一看這架勢就知道這酒店的檔次不低,而且劉叢跟酒店有關係。果不其然,大堂經理很熱情迎上前來遞名片,說著熱情歡迎的職業用語。五間房都是安排在七層,稍事安頓後就來到二層的餐廳,大包間里一桌午宴已經安排就緒,我看到已退休的教務處長老安和幾位退休的老同志早就專候了,一吃飯再一喝酒,氣氛就上來了。劉叢和我暢談以往,我則跟他說與河北建工學院的接觸始末以及和李振興院長的友情發端。宴會始終洋溢著歡樂交融的氣氛。劉叢來此任職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已獲得不錯的口碑,其改革開拓進取發展的思想與實績能得到退休人員的稱讚確實不易。
午餐之後在辦公室主任李箭飛和李振興院長的陪同下開到市郊的賜兒山遊玩。這是我第三次來賜兒山了,幾年的功夫沒來,賜兒山整個是舊貌換新顏了,碩大的停車場、尚在裝修中的廟宇完全是新的建築,金黃色的琉璃瓦在午後的陽光照射下金碧輝煌的一幅皇家氣派。倒是山頂上的存有風、冰、水三洞的賜兒庵依然如舊,與氣派的大廟形成了極大的反差。
晚餐是在一個很有特色的農家院里吃的,敞亮的二樓四面通風,忽然間下起雨來還伴著風,夥計們趕緊四面遮擋。這口外的氣候一下雨就涼快大發啦,頗有陣陣的寒意,結果是靠塞外茅台起增溫的作用了。第二天來了一輛麵包車接我們去金中都遺址參觀,劉叢乘坐的小轎車陪我們一起去,李振興夫婦和辦公室李箭飛主任、副主任孫彬也陪同前往。
車子開到張家口市北部十幾里的時候,按著路標指示的方向向右拐了兩三個彎就到了一個大礦場的邊上,下了車先走進一個大棚參觀金中都發現與挖掘的歷史過程,然後出來進入遺址的入口。按照指示線路我們進入南城門,其實,整個遺址除了在南城門的西部有一段二十米左右的殘缺城牆之外,全是近期挖掘後露出的城牆和城門的根基,僅就如此,對於考古界來說就是一個重大發現,再加上元上都的遺址發現,揭示了元朝建都的若干疑難問題。對我這外行來說,了解一下也就可以了,擴大點知識面吧。我們上車後就向今天的參觀重點駛去,即是沽源縣的閃電湖景區。已經過了十二點了,車子駛進一個很大的旅遊度假村直接就停到餐廳門口。餐廳有個舞台,靠近舞台處一個能坐20人的圓桌正虛席以待。蒙古族的姑娘們又是唱歌又是敬酒,午餐頓時熱鬧起來。飯後,劉叢與我們告別,說第二天要去外地開會,我才恍然他今天是專門陪我驅車百多公里親自安排我們的住處才告別的。我很感動,心中亦生出多少感慨。真是熱心腸的朋友。我想到十幾年前我隨教育部高等院校本科教學評估專家組來到河北機電學院,劉叢時任該學院的教務處長,正像大多數的被評院校的同志一樣,初期對評估都有摸不著脈搏的感覺。在底下,劉叢跟我聊天說評估的事,我比較了解和同情這些基層的教務處長們,就很坦誠又直白地談出我的思想與看法,所以聊的無隔閡也很暢快。僅只是那次的接觸是否就奠定下了友誼的基礎呢,我想是的吧。當年教育部對北京的15所本科院校評估時,我和這些院校加強了聯繫與互動,有的學校我連續去過五次,甚至給專家預備點什麼也都參謀一下。在一次評估工作的現場會上請史薇處長談體會時,這位女士潸然淚下,如訴如泣似地講述了評估體會,引得在場聽眾唏噓不已。由此我想到劉叢對評估也是體會頗深的。送走了劉叢之後,我們在辦公室孫彬的引領下去到閃電湖參觀。
閃電湖實際上是包括九曲迴轉的閃電河、草甸子、濕地組成。在一個高高的圓丘頂上,有一個顯著的敖包,凡是到那裡的遊客都要轉上幾圈以祈求福氣的降臨。站在山包上四周景色歷歷在目。從山包上可以順著木質階梯下到山下的草甸子,近距離體驗閃電河水那波光漣漪的自然景象,建在草甸子上的木質觀賞迴廊使遊人身臨其境地徜徉在水草之中,一洗身上的塵埃,滌盪著心靈。
晚上的篝火晚會與燒烤歌會為青年們精神與精力的釋放提供了優越的場所,你盡情地咆哮吧,你盡情地狂吼吧,你把自己拋向天穹吧,只要你願意,你都可以盡情地爆發出來。
張北的黎明是清新的,天空是瓦藍瓦藍的,太陽是紅通通的,空氣里充盈的氧氣混搭著陣陣草甸子的野香令人心脾通暢。忽然間,有一種似有若無的眩暈襲上頭部……,啊,醉氧!此時,全身激靈靈抖動了一下,恢復了常態。沐浴在久仰的大自然中多美呀。
孫主任在我們上車後說,今天上午去的地方叫樺樹林,沿途還有景點可看。果不其然,離開駐地不久,他就指著公路右邊幾百米處孤零零的一座二層灰色的建築說,那是遼國蕭太后的梳妝樓,只遺留下這個建築而無任何遺留或出土的文物。也是的,過去的千百年來,游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衝突始終不斷,這裡肯定是爭奪的戰場,能留下這個小樓還真是個奇蹟呢。
車行個把小時後,在一座大棚前的停車場停下來,這是一個鄉的特色產品商貿部,這個鄉號稱花海之鄉,在大棚的對面就是一片花的海洋。車上的人下了車就被眼前的美景迷住了,紛紛選景拍照。然後匆匆瀏覽了售貨大棚里的商品,便上車了,而王悅卻從廣場小販手裡買了多束乾花分給了各家,至今那束乾花還插在我家大理石的花瓶里。
時到中午了,我們來到了崇禮縣的縣城中,進了一家飯店解決了午飯問題。上車後出了縣城就行駛在崇禮到張北的公路上,不久,公路兩旁就出現了精美的景象:連綿起伏的山丘出現了,蒼翠的森林出現了,彎曲的河流與綠茵茵的草甸子出現了,一幅一幅地像油畫,像水墨丹青,像細膩的工筆,像大寫意的潑墨,令人目不暇接;一支支潔白色的風車緩慢地轉動著碩長的葉片,使兩旁的畫面有了靈動感。此時天空上的朵朵白雲,一朵一朵地追逐著賽跑,當白雲與太陽親吻時,我們就進入了陰涼之中,白雲跑開了,我們的前面靚麗非常。啊,這夢幻的世界,這就是神奇的草原天路!
「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場,看到神鷹披著霞光,像一片祥雲飛過藍天,為藏家兒女帶來吉祥。那是一條神奇的山路哎,把人間的溫暖送到邊疆……」誰在遠方唱起了那熟悉的歌曲呢?是幻聽嗎?可能吧,不是醉氧了嗎?
車子又行駛了一會兒,來到了一座寨門之前,樺樹林到了。進了寨門,電瓶接引車把我們拉到登上山頂的三岔路口,我倆是爬不了山的,只在周圍逗留。滿山種的都是白樺樹,甚是壯觀保眼,好像來到西伯利亞。路兩邊有不少買小商品的棚子,但都是毫無特色工藝品,大都是很粗糙的,不入眼。
一個多小時之後,上山的人馬陸續回來了,上車就返程了。
最後一天的安排是上午參觀張家口老城區。這座口外軍事重地,歷來為兵家所器重,它是華北的門戶。在一條老街上,刻意保留下來的老商戶、銀號、衙門等大都已破舊不堪,十字街頭的鐘樓在市聲的嘈雜陪伴下似乎難以敘說昔日的風光。舊城的保護依然處於尷尬狀態之中,關鍵是資金的來源與政策的多變。去過歐洲的人回來都說,你看人家那古城古迹保護的多好,值得學習的地方太多。很多情況不是想像的那麼簡單。實際的狀況是很多有價值的古迹或有歷史意義的建築,不僅連維持現狀都困難,而且,常常處於瞬間就消失的殘酷的現實之中。
中午的午餐是在城西新開發區附近的一座農家院里安排的。這是告別午宴,菜肴還是很豐盛。幾天下來主客彼此都熟悉了,又有李振興院長的潤滑作用,關係就更融洽了。下午四點多我們坐在回京的火車上,美好的張北游畫上了句號。要說還有什麼要提示的話,那就是突然想到了張家口的著名食品——柴溝堡的熏肉,真香。
塞上名城張家口再見,劉叢院長再見,李振興院長夫婦再見,李箭飛主任再見,孫彬主任再見,安息處長再見,河北建工學院的朋友們再見。
從張家口回來隔了一個禮拜又去了一趟靈山,那是8月13日,車子是陳斌龍先生從一個民辦學校借的,一車人有雲自厚、何德祥、陳斌龍、葛吉生、丁彥棟,我的學生王含、趙紅宏、王越及我們夫婦。上午出發,11點多點就到了。
靈山位於京西門頭溝西北部,距京城122公里,是北京市最高峰,海拔高度2303米,超過了廬山、泰山、黃山等著名的山峰。登上靈山之巔可觀雲海、賞日出、聞花香、聽林濤,分外愜意。這裡氣候獨特,冬季白雪皚皚,川穀掛冰(請注意了,冬季封山),春季繁花錦繡,天藍草榮,夏季鬱鬱蔥蔥,滿目滴翠,秋季金黃映紅,野果盈盈。靈山3000畝草甸,5000畝森林給您帶來一個驚奇的世外桃源與童話世界,讓你深懷回歸自然,享受自然,開闊視野,陶冶情操之感,又能讓你與自然親近,與自然交融,被自然迷戀。雖然1997年靈山景區就修建了高空索道,全長1548米,落差430米,只需25分鐘便可讓您到達山頂,可是我們不知道那次為什麼沒有爬到山頂,還是準備第二次進山呢?不僅沒有看到褐山雞,連氂牛的影子也沒看到。那就留點遺憾吧。
10月13日,一家人去了一趟盤山。記得第一次上盤山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那時的盤山印象是,荒涼凄凄,頹牆敗瓦,如遭大劫般地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只到了殘破不堪的塔林處就停止了腳步。「早知有盤山,何必下江南」這句乾隆爺說的名言在腦海里只打轉轉,就這景色,那也忒不開眼啦。
這次再去,今非昔比大不一樣了。首先是山門,大老遠就看到了五間六柱金光燦爛的琉璃瓦大牌坊,極為顯目。停車場上如同世界級的車展,只缺車模。再就是120元的門票也顯出要追趕黃山、張家界景點票價的急迫之態。
我們排隊購買了上山的纜車票,是到一處叫松林寺的,如果再想登到最高峰,則需再買另一段的,要從松林寺下來走一段路換乘另一條索道。乘纜車要排隊,而徒步上山的遊人已經是烏秧烏秧的了。我們到松林寺站下了纜車,來到寺內,寺內已是人頭攢動,再加上香爐里的成把兒的香煙繚繞,整個寺廟如在煙霧之中,令人憂心遊興頓消,斷然決定下山。下山途經的建築幾乎都是重修重建的,山路兩旁分布著108座新雕塑的石佛像,只有一座塔是原有的,路邊的溪流嘩嘩流淌,不知是景自天成呢還是人造景觀。嗐,早知盤山亂糟糟,不如江南樂逍遙。
從盤山下來之後,我們就向薊縣城進發,薊縣離盤山不遠,一會兒就到了,到薊縣來就是為了參觀聞名遐邇的獨樂寺。
獨樂寺,又稱大佛寺,位於中國天津市薊縣,是中國僅存的三大遼代寺院之一,也是中國現存著名的古代建築之一。獨樂寺佔地總面積1.6萬平方米,山門面闊三間,進深四間,上下為兩層,中間設平座暗層,通高23米。寺內現存最古老的兩座建築物山門和觀音閣,皆遼聖宗統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民國十九年(1930年),獨樂寺因被中國學者梁思成調查並公布而聞名海內外。
獨樂寺現為國家AAAA景區;也是首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獨樂寺山門正脊的鴟尾,長長的尾巴翹轉向內,猶如雉鳥飛翔,是中國現存古建築中年代最早的鴟尾實物。山門匾額三個遒勁蒼然的顏體大字「獨樂寺」既無提款又無印章,您知道是誰的墨寶嗎?嚴嵩。
主體建築觀音閣,它是一座三層木結構的樓閣;因為第二層是暗室,且上無檐與第三層分隔,所以在外觀上像是兩層建築。閣高23米,中間腰檐和平坐欄杆環繞,上為單檐歇山頂。閣內中央的須彌座上,聳立著二尊高16米的泥塑觀音菩薩站像,頭部直抵三層的樓頂。因其頭上塑有十個小觀音頭像,故又稱之為「十一面觀音」。面容豐潤、慈祥,兩肩下垂,軀幹微微前傾,儀態端莊,似動非動。雖製作於遼代,但其藝術風格類似盛唐時期的作品,是我國現存的最大的泥塑佛像之一。
觀音閣的二十八根立柱,做里外兩圈升起,用梁桁斗拱聯結成一個整體,賦予建築巨大的抗震能力。斗拱繁簡各異,共計24種,152朵,使建築既莊嚴凝重,又挺拔軒昂。三層樓閣,中間做成暗層,省去一層瓦檐,避免了擁簇之感,暗層處里外修迴轉平台,供人禮佛和憑欄遠眺。正因如此,此閣雖歷經多次大地震,至今仍巍然屹立。
我是看到觀音閣門前排隊,我也就去隨緣了,進到閣內領到一條紅色的法帶,上面印著祝福的字,所以進到閣內參觀瞻仰了觀世音大士。
韋馱亭位於觀音閣北面,高約5米,寬約4米,是一座明代修建的攢尖頂八角亭,亭內韋馱像高約3米,威猛莊嚴,甲胄鮮明,持降魔桿。韋馱原為古印度婆羅門教天部神,在佛涅盤時,捷疾鬼盜取佛牙一雙,韋馱急追取回,後來便成為佛教中的護衛天神。亭內韋馱像,身著盔甲,表情肅穆,雙手合十,懷抱金剛杵。據說韋馱的不同姿勢對於行腳僧而言有著不同的意義,只要看見寺內的韋馱像雙手合掌,表示寺廟裡歡迎,路過和尚盡可大搖大擺進去,白吃白住;要是握杵拄地,表示寺廟不歡迎掛單和尚。
關於獨樂寺寺名的由來有三種說法。其一,因觀音塑像內部支架是一棵參天而立的大杜梨樹,以「杜梨」的諧音而取名;其二,佛家清心寡欲,恪守戒律,獨以普度眾生為樂,故名獨樂寺;其三,獨樂寺為安祿山起兵叛唐誓師之地。獨樂之名,亦安祿山所命,蓋安祿山思獨樂而不與民同樂,故而命名。而最後一種說法流傳最為廣泛。
回京途中去了一趟天津新港開發區的洋貨市場,洋貨沒買,買回幾斤螃蟹,這十一小長假就算過去了。
又是一年芳草綠,又是一年麥穗黃。又是一年風雪過,又是一年臘梅香。一個人說的話,走的路,做的事都是不可複製的。我從前不太理解「每天的太陽都是新的」這句話的哲理,現在也還是懵懵懂懂的。莫道桑榆晚,紅霞尚滿天。你看那個尚字用得多好。還有,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你看,「無限」一詞與「近」這個詞是對立存在的,但很有哲理。由此想到我們的文字,漢字是世界上僅存的獨一無二的歷史性文字,絕對的優越,否則早就消亡了。當電腦出現的初期,鼓噪漢字滅亡論曾經甚囂塵上,真是漢奸論調。曾幾何時,被譽為現代畢昇的王選院士力挽狂瀾,發明了漢字電腦排版,開闢了一片藍天。漢語也是,其豐富的內涵,表達的雋永,意義的深邃,變幻的繽紛,那絕對是無與倫比、蓋世無雙。我常見海歸發言或說話用漢語表述難以措辭時,就用英語辭彙替代,還說漢語里沒有這個詞義,這不是數典忘祖嗎!究其緣由是這類英豪的漢語底子就沒打好。
這一年很快就要過去了,我確實感到了時間的流逝加快了。有一句話叫做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我這一年拜謁了西嶽華山,親近了京東盤山,感受了京西靈山。三座山有三種風韻三種涵韻三種精靈。我距離仁者智者太遙遠,但依然熱愛大自然的山山水水,熱愛神州的一草一木。有位外國元首說了一句擲地有聲的硬話:我們有遼闊的國土,但是,每一寸土地都不能丟掉。前清的道光帝當政時大片國土淪喪丟失,死後的功德碑上不敢著一字。當然了,那一定是道光駕崩之後才敢定的事,從道光到咸豐,再到光緒、宣統,國土大量被列強掠奪,到解放時就只有960多萬平方公里了。由此想到一個問題,即,我們國家的固有領土到底有多大?是從什麼年代算起的。這要國際法認證呢還是約定俗成?抑或是聯合國裁定?在跟越南開戰的過程中,那真是一寸土地一個貓耳洞的據守與爭奪都要付出血的代價,到現在為止那場戰爭雙方各死了多少人也是不清楚的,是教訓了對方了嗎?未必,他們跟美國人打了三十多年的血仗,能服你?得了,這都是大人物思考的問題,草根就別想那麼多了。
當那年的春節來臨之際,外語巡察組的早期人員舉行了一次聚餐會,地點設在友誼賓館對面的農影食府。還真不錯,那天一共來了24位,8位一桌,三桌正好。北航的原教務處扈仰贏處長年屆八軼,以此為由頭大家紛紛給他敬酒,氣氛熱鬧融洽和諧,有些人就提議明年再舉辦一次,還是自費為宜。當然了,那是馬年的事,到時再說唄。
馬年即將來臨了,地球又將啟動下一輪的公轉了,啊,不對,應該早就開始了,2014年的元旦是農曆癸巳年的十一月三十日,離馬年還有一個月呢就開始新的一圈兒了。退休之後的感受是時間在不知不覺地就流逝了。我常常坐在椅子上遐想,腦海中的五彩繽紛的影像匆匆而過,又在不知不覺進入了另一個景界,並清晰可辨,啊,眯了一覺。
正是: 風吹雨落路濕滑,
山隱之處有人家。
輕喚恐驚林中鳥,
詢問主人乞熱茶。
(2015年7月10日作於籬笆山房)
後 記
從 2014年的2月16日開始敲擊鍵盤起,到2015年的7月10日,總算把12年中能想到的事記錄下來了。這還要歸功於平日里想起什麼就寫點詩詞記錄下來,一邊對照一邊回憶,但也有遺漏的,也不遺憾。這就要說到寫「從辛巳年到癸巳年」的目的了。其實很簡單,就是自娛自樂。每天寫點,高興了就多寫點,煩躁了或鬱悶了就少寫點,也沒人催促你,跟我寫詩詞一樣,一是練手學習,二是有空閑的功夫,三是有這心思亦有興趣。在文革期間,除了有三個月的時間到車間鍛煉之外,基本上是從事教學工作,中專停招了,就辦培訓班。後來又辦了721工人大學班,平心而論,這20年的教學經歷奠定了我的教學工作的基礎。記得在改革初起、開放方興的時候,我是通過熟人的介紹在1984年末從基層調到機關。我十分清楚的記得一件事是,當年在南方周末報登了一則消息並配上一張現場照片,是廣州舉辦健美比賽的消息,這張照片在處里引起了軒然大波,嘖嘖驚嘆不已。然而,曾幾何時,健美都不算什麼了,泳裝三點式車模裸身繪畫也都見怪不怪了。見怪不怪的事情多了的話,是不是就成了好事呢?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事兒還少嗎。前些天聽一位學者在電視里說一位學子抵禦各種誘惑成才的事迹,他用了「物慾橫流,浮華喧囂」來形容當前的社會狀況,我很吃驚。當然了,我們也不必杞人憂天,不是有句名言嗎:波浪式的前進,螺旋式的上升。正如改革隨時都會遇到新問題,社會是在克服多少困難下向前發展的一樣,出現問題不足為奇,妥善解決就是了。
15年的機關工作到2001年結束了,不上班了並不意味著無所事事,總是有些事情要做,有時還被教育部派到外地去評估而結識不少朋友。高職院校的評估,民辦學校的相關事務,一年四次的外語考試的巡察,孫女的健康成長等使我的退休生活變得多樣與豐富。我在無意或有意間為幾十位朋友寫過素描式的詩詞,儘管那多是帶有娛樂性的但也成為了可回憶的歷史,從這個角度來看還是有一定的意義的。2003年我因公出差到貴州交通職業學院評估,不經意間邂逅了省教育廳的黃燕處長,激發了手機簡訊頻發的狂濤,也刺中了詩詞靈感的穴位。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來往交流的信息與詩詞估計已經逾千,當然其中也夾雜著別的什麼,當年微信還沒興起,否則更為熱鬧。我把那兩年記錄的詩詞稍加歸攏,請人幫忙打出電子版來並排了版式,印出若干本來饋贈友人或出門當名片用。雖然我明確囑託有關的朋友幫助檢查一下錯別字,然而真正看過的人不多,只有張樹剛和宋川月伉儷從頭至尾真看了一遍,並指出前後有兩首詩重複了,我由衷地感激他們的認真態度。過了幾年又積攢下二百多首詩詞,我便自己在電腦上打了出來。有一次我去郵電大學的世紀學院巡視外語考場,意外地碰到了在北京印刷學院當平面設計系主任的胡傑先生,我想請他為我的詩集設計個封面,他爽快地應允了,這就是「今夜銀河閃爍」的出籠。我有一次和幾個學生聊天,想干點兒什麼有意思的事,說到正在走紅的音樂人小柯,其中又提到張維認識的一個熟人任德山。張維說任德山是前燕山出版社的社長,雖是工科出身,但人文底子深厚,尤善書法,據說曾臨千遍蘭亭序,曾在中央書畫頻道以藍珊瑚為堂名開講書法碑帖。計劃是組織編寫一套帶音樂光碟的青少年國學讀物,我們採訪音樂人小柯的捷徑是跟他姐姐柯肇晴是朋友,我也突發一想,即通過採訪小柯,寫一本有關小柯與音樂的讀物。後來,前者沒辦成,而後者卻是寫成了《我是小柯》的文字東西。這是我的首次非詩詞的文字,當然很自愛,至於發表與否,再說唄。不過有點遺憾的是沒有把書中所涉及的歌曲製成光碟,否則的話,邊聽音樂邊閱讀的情景,那該是多麼愜意呀。
2012年的一天在看到一篇有關詩詞解釋的文章時,我就想到一個問題,即任何詩詞解釋或者是考證什麼疑難問題,最權威的解釋人就是作者本人。我就想,趁著自己尚未痴呆之前,將我之前做的詩詞產生的前因後果捋一捋,再敘一敘當時的心情與狀態,即使有點出入,也不會太出格。從前有一本書叫「負曝閑談」的書,就是一邊曬著太陽一邊扯閑篇兒,卻也道出些市井逸情和社會現象。我這也算是閑篇兒,目的依舊是自娛自樂。有些個事情具體日子記不起來了,好在有詩詞佐證,大體不會差到哪兒去。到了2013年,55段小文就出籠了,並命名為《我詩我解自弛張》。我拿給我初中的同學石通靈審閱,他仔細審完後,在稿子上做了認真的批改,令我十分感動,而他的一句「有些段落讀了我都很感動」一句話,令我自信心陡然劇增。我請他設計選擇了六個封面,找了一家小謄印社印出了若干本,當我再送給朋友時,不是憑添了些許的文化氣氛嘛?
練練手的結果是增添了自信心,於是又在閑暇之時,把以前寫的詩詞中超過50行的單獨抽出來,另合成一本詩集,起名就叫《今夜月色朦朧》,副標題為「劉也朗誦詩選」,那是可以這麼說的。因為裡面有5首長詩就是在不同的地方現場錄音並配了音樂的,所以是可以朗誦的。那5段配樂詩朗誦已經成了歷史回味的作品了。每當與我原來的同事們聚會時,在現場一播放,那熟悉的音樂旋律響起,那耳熟能詳的朗誦之聲回蕩之時,在場的人們瞬間就回味起當年的景象而陷入那如夢如幻又激情澎湃的夜色之中了。
是啊,回憶往往是美好的,對於平頭百姓來說,往事如煙也好,往事並不如煙也好,你的一生是微不足道的,只要你自己不要跟自己較勁就好,退休後的年華雖然說不上是豐富多彩,但確實歡愉怡然。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從中學到如今接觸了許多的人,其中與一些人建立了不同類型的關係,有些人雖然是一面之緣卻印象深刻難以忘懷;有些人在一個部門單位若干年,卻無法深入交流,甚至於在說點一般的事情時,也難以溝通或找到共同點,而且常常不自覺地加強了提防的心態,那隻好敬而遠之了。而另一些人卻是一見如故而感到相見恨晚。手機上有個詞兒叫朋友圈,是朋友都有一個圈,我則有若干個朋友圈。比如,初中同學一個圈,時有聚會與聯繫,在一起聊天時主題多是同學三年時的回憶,毫無障礙又肆無忌憚;高中同學朋友圈每年春節聚會一次,這個聚會形式形成於三十多年前,我是發起人之一,一次聚餐聊天漫無邊際而泛泛;大學同班人數少,畢業時僅24人而且華僑就佔了十幾位,大多不在京城。最難以釋懷的是臨畢業那年在學生中搞思想清理教育運動,造成了不少人的心理傷害,因此,談不上感情交流的深入而頗顯得似有若無;二十年的教師生涯,同事圈兒竟沒有建立起來,關係不錯的是學軍工出身的楊寶森與油漆電鍍工出身的複員軍人於連倉。倒是和若干學生建立起師生之情,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友誼之花越開越茂盛;在機關的十五年主要是指在高教處工作期間與各高校的教務部門開始了廣泛的聯繫,植下了友誼的樹苗,我深知那是工作的基礎與依靠力量。乃至退休之後還不時地與他們接觸與打交道,有的同志從1990年就認識了,直至昨天還一起去拜謁京西名剎「法海寺」呢!有人從生物物理學角度探求人群之間的關係疏密度的根源,說是每個人在活動中發散出一種不可嗅到的氣味,氣味相同或相近者容易接觸和交往。不能說沒有一點道理,但總覺得不那麼令人折服。這裡面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用共同的語言維繫著彼此之間的關係。而對於非共同點則是包容與大度。共同做好一件事必須發揮每個人的長處與優點,同心協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很珍惜這種友誼,其基礎就是:真誠。
推薦閱讀:
※四千達成
※2009年--99.唐朝詩仙--李白紀念章
※修行綱要:紀念法王
※在這個百花盛開的時節,我們為誰而流淚——紀念本師釋迦牟尼佛涅槃
※好樣的!加拿大通過法案,設立海外首個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紀念日!(明年是8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