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金庸之心理訓練法七

第七章、破除知見障  《天龍八部》原文:那老僧續道:"本寺七十二絕技,每一項功夫都能傷人要害、取人性命,凌厲狠辣,大幹天和,是以每一項絕技,均須有相應的慈悲佛法為之化解。這道理本寺僧人卻也並非人人皆知,一個人武功越練越高之後,禪理上的領悟,自然而然會受到障礙。在我少林派,便叫做"武學障",與別宗別派的"知見障"道理相同……"  在一個出現突發情況;有一定人際關係衝突性的情境;或者有情感衝擊的情境;或者是多人參與的場景中;甚至是獨處時的個人感受等等,我們在應對這些事情時,會做出各種言行,會產生各種心理感受,或公開的,或私密的。  這些言行、情緒有時並非出自本心,而是在"知見障"的作用下,有意無意表演出的一種風格,或者說是塑造出的個人形象。  我們既然要修心,首先就得了解自己的心理,每一句話,每一個行為,每一個念頭,我們都得試圖找到根源和動機。如果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那樣說、那樣做、那樣想,那怎麼可能做到我們的根本目標--掌控內心呢。  "知見障"可以簡單理解為"成見",對人、事、物不能理智客觀的分析、觀察和確認其本質,而是只看到表象,然後根據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先入為主的主觀理解、加工甚至是歪曲;甚至對本人的自我認知都形成固定刻板的印象,不敢也不想反思或改變;或極度的固執己見,對不同觀點粗暴否認排斥等等。以上種種都是知見障的表現。  《射鵰英雄傳》中的丘處機就是滿腦子知見障的典範,所以魯莽衝動,到處惹事。  開篇時,他在躲避官府追捕途中,郭嘯天、楊鐵心二人邀他喝酒,他就主觀認為二人是官府鷹犬,依據居然只是郭嘯天會功夫。而後見楊鐵心會用楊家槍法就輕易認為他必是忠良之輩,就算楊鐵心確實是楊家將後人,確實是嫡傳楊家槍法,又怎麼能證明他本人就是好人呢?  丘處機判斷事情的標準就是他的理念、經驗,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經歷當然也是有限的,任何人的理念和經驗都不可能是終極真理,以此為依據,那就一定會有出錯的時候。越是固執越容易出錯,所以丘處機後來又誤會焦木大師私藏婦女,和江南七怪拼個兩敗俱傷。  丘處機的知見障就是1、荒僻之地會武功的漢子就是官府鷹犬。2、會楊家槍的就是忠良。3、他親眼看見的就是全部事實。  柯鎮惡和郭靖的知見障就是"黃老邪邪僻怪異,辣手無情"。所以在未親眼目睹的情況下就認定江南五怪是黃藥師所殺。  《天龍八部》中丐幫一些長老和幫眾認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個知見障逼走了自己的幫主喬峰,導致丐幫的沒落。  《俠客行》中,群豪在俠客島上學習石壁上武功的情節,除了石破天不識字,沒有被誤導,其他人一概被自己的知識障礙住了心靈。  《鹿鼎記》中,韋小寶要澄觀教他速成武功時,澄觀就是滿腦子所知障,動不動就要練幾十年,而神龍教洪教主夫婦教給韋小寶的"美人三招"和"英雄三招",就是不拘一格,臨機所創。  生活中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文字障,《心經》中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有很多人見到過"女色"、"美色"這兩個詞,就把《心經》中的色,簡單理解為好女色的"色",其實《心經》中的"色",指的是一切有形之物質。  再比如,很多條件反射也都是所知障造成的;還有我們購買商品時,腦海中有意無意想起某品牌的印象,然後決定購買哪一種,那也是廣告和媒體灌輸給我們的所知障;以及兩個國家民眾間因為信息渠道不暢造成的互相認知上的誤解等等。  有了所知障,就像時刻帶著有色眼鏡看東西,看到的當然不是真相。所以《金剛經》中說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就是破除一切心障的意思。  我們大多數人知見障的來源,大致分兩種,一種是他人(老師、親人等等)的灌輸,另一種是自我觀察和經歷一切生活現象後得到的經驗,以及通過一切形式的文藝作品想像而得的理念。  無論來源是什麼,這些所知障如果不加以反省的話,它們就在不知不覺中左右了我們的人生,因為人的一生是由自己的經歷組成,而一生的經歷無非就是不停的做抉擇,小到出門時碰到鄰居是點頭微笑還是視而不見,大到選擇終身伴侶、工作、報考學校、專業,以及面臨利益時是否違法犯罪,面對慾望誘惑時是否堅持操守等等,而每一次抉擇都會帶來相應的後果,影響我們生活的幸福程度。  某些抉擇更可以直接決定一個人的生死,比如某些場合為了面子,抵不過他人的勸酒,然後醉駕出事的;禁不住"朋友"的誘惑,嘗試吸毒的;那些發生爭執時,最終決定了不退讓,拔刀相向的人,或殺死對方後被正法,或被對方殺死;比如駕車時選擇了鬥氣別車,最終導致重大事故的等等。  只要是經過了思考,哪怕只是一瞬間的思考、不及深思的思考,也就是經過了"自我"的程序,那麼無論是大事、小事,無論是為了感情、面子、鬥氣等等,任何原因做出了錯誤的抉擇,都是因為觀念的錯誤,也就是知見障造成的。  為什麼選擇了錯誤的配偶,是因為你以為對方有某個或某些優點,就是可靠的終身伴侶;為什麼選擇了錯誤的專業,是因為你根據你的了解和判斷,以為這個專業前景很好;為什麼經不住利益的誘惑而違法或違背道德,因為你以為這眼前之利,真的是只有好處沒有風險;為什麼為了面子要做不情願的事,給自己帶來損害的事,因為你以為駁了別人的面子是很嚴重的事,以後就不好混了,影響你的生活了;為什麼有人侵犯你的利益,就一定要爭鬥,因為你認為,不爭就代表著你懦弱了,不把這股怒火發出去就窩囊了,就沒面子了。例子多不勝數,不可能一一例舉,大家可以自己去想。  總之就是這些統統不是必須那樣選擇的,而你自以為是沒有選擇餘地的,其實就是被自己的知見障套住了,沒想到掙脫,或者是沒勇氣掙脫。掙脫了就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對是錯了,沒有獨立思考的勇氣和智慧。  第一次華山論劍時,洪七公認為必須殺了裘千仞,這就是錯的。因為經過一燈大師常年不懈的努力,證明了即便是裘千仞這樣的人也是可以感化的。但假如一燈大師不分析具體情況,就認為裘千仞必須不能殺,那也是錯的,假如裘千仞當時不是悔罪,而是試圖殺死黃蓉,同歸於盡。那在這種情況下就是可以殺的。所以,一切事情要具體分析,隨緣任運。  很多人決定某件事時,心中想的是:"這樣的事,我父母碰到了就是這樣處理的。"或者換個參考對象,就是我朋友、親屬、同事,甚至是影視、文學作品中的主角,他/她們是怎麼做的。所以,這個人也要怎麼做。別人怎麼做,和你有關係嗎?你必須參照他人的做法嗎?這不是一定的。  再有一種隱性的權威,很強大,那就是"大多數人",很多人嚴重盲從這個權威,就是沒有自己的大腦。  於是大家就無論是否幸福,都要按照年紀,結婚生子,朝九晚五,直至死去,就好像有個無形的劇本安排好了似的,不用思考,隨波逐流的去做就可以了,而且還反對其他有勇氣突破這些成規的人。  不是說只要這樣活著就庸俗透頂,而是說,你的想通透了,是你自己願意選擇這樣才去做,一切得失利弊你都看透了,準備好接受任何後果而不抱怨、不沮喪、不悲傷。這樣去過世俗生活才是明白人,屬於大隱隱於市,紅塵中修行。  而不是糊裡糊塗的,不按照"劇本"走,就茫然失措,覺得自己異類了,就莫名的害怕未知的後果;按照"劇本"走,又想不明白後果,一旦生活中出現變故,比如婚姻、工作上有了挫折,就哭天搶地。或者就是單純的覺得生活無趣、平庸,都是你自己選的,當初你想什麼來著。  很多人一生做事,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被本我的慾望影響著自我的判斷,常常會做令自己後悔不已的選擇。而且,由於不知事物規律的本質,無論做對還是做錯,都不能有那種清醒認識自己的感覺,也就是對自己的茫然。  既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那樣做,更不知道下一次會怎樣做。連自己為什麼活著也不清楚,更別提怎麼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了,所以,碰到點挫折和逆境就長時間的走不出來,抑鬱症或自殺,好些的也會長期心情壓抑,影響正常生活、人際交往,或萎靡不振、積鬱成疾。  還有一個關鍵就是,一個人看不清自己,就不可能有真正堅不可摧的自信,茫然的人怎麼可能自信。  《俠客行》原文:……梅芳姑又問:"然則文學一途,又是誰高?"  石清道:"你博古通今,又會作詩填詞,咱夫婦識字也是有限,如何比得上你!"……內子一不會補衣,二不會裁衫,連炒雞蛋也炒不好,如何及得上你千伶百俐的手段?"  梅芳姑厲聲道:"那麼為什麼你一見我面,始終冷冰冰的沒半分好顏色,和你那閔師妹在一起,卻是有說有笑?為什麼……為什麼……。  石清緩緩道:"梅姑娘,我不知道。你樣樣比我閔師妹強,不但比她強,比我也強。我和你在一起,自慚形穢,配不上你。我跟閔師妹在一起,卻心中歡喜。"  ……閔柔將頭靠在石清胸口,柔聲道:"師哥,梅姑娘是個苦命人,她雖殺了我們的孩兒,我……我還是比她快活得多,我知道你心中從來就只我一個,什麼都夠了。咱們走吧,這仇不用報了。"石清道:"這仇不用報了?"閔柔凄然道:"便殺了她,咱們的堅兒也活不轉來啦。"  生活中類似梅芳姑的知見障就多不勝數,無論男女都會犯這種錯誤,那就是以為自身某些外在條件優越,就在感情中佔優勢,其實有時候,種種的"優勢"抵不過開心兩個字。  還有一種知見障就是,認為只要自己對某人付出了愛,對方就應該回應、回報你的愛。這是最害人的一種知見障,造就了無數的為情所傷的"痴情人",更惡劣的就是為情殺人或自殺的。如同何紅葯對金蛇郎君,李某愁對陸展元。  其實,無論你多麼深愛對方,和對方是否愛你一絲一毫的關係都沒有,無論你為對方付出多少,其根本動機就是為了換回對方的愛,以便令你心情愉悅、幸福,本質就是交換。即便沒有換回對方的愛,也得到了一段令你迴腸盪氣的情感體驗,和"我是痴情人"的正面自我評價,你從來就不是一無所得。  所以,對方無論是否願意和你換,都是人家的自由,憑什麼你愛他/她,他/她就得愛你,你付出點愛就想捆綁人家一生,太霸道了吧,做買賣不可以強買強賣的對吧。我們可以換位思考,假如有一位你根本不可能喜歡的人,天天對你表白、付出,得不到回應就凄苦哀怨,你的感覺會舒服嗎?所以呢,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無論你能不能換回來對方的愛,都沒理由抱怨和傷心,你得明白,你的不甘就和小時候沒搶到玩具、美食的傷心是一樣的低級本能,別把自己催眠成情聖,沉浸在凄凄慘慘戚戚或者衣帶漸寬終不悔的意境中,那是抑鬱。這種心理感受絕對不是必須的,天經地義的。偶爾玩幾天,主動體驗一下那種情感衝擊,以便更清醒的認知自己,那是心理素質提升的需要,是一種鍛煉。而被動陷入這種狀態,長期不能改變,那就是愚痴了。  反過來說也是一樣,有些人早年經歷中缺少關愛或理解,一旦有個人對他/她表示關愛,製造各種浪漫或溫馨場面,或者某些觀點與之契合了,就迫不及待的感動並接受了,全然忘了理智觀察分析對方是什麼人品、性格,是否適合自己,結果搭上了青春、身體、財物,甚至是生命。這就是知見障,誰告訴你一個人對你表示了愛意,你就必須接受,必須感動的。不是適合你的人,無論他/她付出多少,你也不能糊塗,更不能接受。  郭襄那麼資質聰慧的人,就為了十六歲生日那天的一場煙花帶來的一時感動,蹉跎了半生。她的知見障就是:"如果有一個英俊瀟洒、卓爾不群的男子這般對我,那麼他就極有可能和我發展出一場感天動地的愛情。"  還有一種知見障,就是對仇恨的看法。生活中常常有人或輕或重的得罪過我們,大多數人只要有能力時,多數會主張報復對方,沒能力時也要心中仇恨、厭惡、詛咒對方。卻不知心中有恨,就是對自己心靈的纏縛,如何還能快樂的起來。報復不過是本我的本能反應而已,並非天經地義、必須如此的。  《神鵰》中,歐陽鋒和洪七公比武那一段,原文:"……兩個白髮老頭抱在一起,縱聲大笑。笑了一會,聲音越來越低,突然間笑聲頓歇,兩人一動也不動了。  楊過大驚,連叫:"爸爸,老前輩!"竟無一人答應。他伸手去拉洪七公的手臂,一拉而倒,竟已死去。楊過驚駭不已,俯身看歐陽鋒時,竟也已沒了氣息。二人笑聲雖歇,臉上卻猶帶笑容,山谷間兀自隱隱傳來二人大笑的回聲。  北丐西毒數十年來反覆惡鬥,互不相下,豈知竟同時在華山絕頂逝世。兩人畢生怨憤糾結,臨死之際卻相抱大笑。數十年的深仇大恨,一笑而罷!"  所以,閔柔連殺子之仇都放下了,謝遜全家血仇也沒殺了成昆,蕭遠山也原諒了慕容博。他們的心靈也因此得到了解脫,不再日夜承受重壓。  你說生活中,誰有意無意的得罪了你,真的就那麼不能原諒、不能放下?讓自己心裡發堵,值得嗎?  《笑傲江湖》中的上官雲,在東方不敗手下做事久了,以為每個上司都喜歡"千秋萬載,一統江湖。""教主令旨英明,算無遺策,燭照天下,造福萬民,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那一套諛詞呢,見了任我行也還是這些說辭,引起了任我行的反感。  而任我行重掌大權後,也出現了知見障,原文:"任我行以前當日月神教教主,與教下部屬兄弟相稱,相見時只抱拳拱手而已,突見眾人跪下,當即站起,將手一擺,道:"不必……"心下忽想:"無威不足以服眾。當年我教主之位為奸人篡奪,便因待人太過仁善。這跪拜之禮既是東方不敗定下了,我也不必取消。"當下將"多禮"二字縮住了不說,跟著坐下。"以兄弟相稱真的就做不好教主嗎?  這就是職場中的知見障,很多人工作中面對一切含有人際關係因素的事情時,會產生一種判斷,那就是"這件事必須這樣做"。可這樣做了,他/她的心理可能又會不舒服,因為他/她以為的那個必須做的方式,不過是從別人處或看或聽學來的,不一定符合他/她的性格、心胸,可是他/她不敢去突破,因為所有的"過來人"都會告訴他/她,一定得這麼做才是最有利的,於是他/她就得糾結著、委屈著去做。  問題是什麼是利,利益有大有小;有長期和短期;有顯性和隱性。很多時候,大利和小利之間,長期利益和短期利益之間、顯性利益和隱性利益之間是衝突的,一般人的眼光真就看不了那麼遠,所以常常會做出自以為聰明無比實際上後來被證實了是愚蠢無比的決定,那麼這樣的"過來人"的諄諄教導,其正確性有待商榷。  這個道理不只是用在職場上,整個人生中都是如此,無論是在親情、愛情、友情、名聲、權勢、財物等等方面,棄小利而獲大利,棄短期利益而獲得長期利益,棄顯性利益而獲得隱性利益,這個道理很多人可能都明白,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故事,只要識字的大多都聽過,可是事到臨頭時,在利益的誘惑下,本我貪慾的鼓動下,很多人就偏偏做了錯誤的選擇。  還有一種知見障,就是對自我認識的錯誤,把自己固定化了,認為自己就是某種性格的人,認為以自己的能力有些事肯定能做成,有些事自己肯定做不成等等。比如認為自己內向、外向、敏感、遲鈍、聰慧、愚痴、命好、命差等等,這都是暫時的,或者只是表象。  很多人其實看不清自己的性格,即便看的清,那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看好啊,"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句話說的是難移,可不是不能移,只是比較難而已,努力就可以了啊。  有的人動不動就宣稱:"我就這脾氣,一輩子改不了。"顯得好像很有原則、很堅定的樣子,假如有機會你讓他/她和高官或富豪,或者他/她的主管上司坐在一個桌上吃頓飯,你看看他/她那脾氣改沒改。  有些地方、有些人,風俗意識很重,這其中往往夾雜著很多陳規陋習,比如硬逼他人喝酒,以鬧洞房的名義猥褻新娘、伴娘,女性不能和男性同桌吃飯等等,都屬於知見障。如果有人提出反對,總會有人振振有詞的辯駁說:"我們這一直就是這樣,傳統嘛。為了熱鬧嗎,你得入鄉隨俗啊,不然就是你不懂事。"有的還要大擺長輩的架子耍威風。  風俗這個東西,本身就是隔一段時間就變化的,根本不具備必然性,不然現在我們還按照夏、商、周的風俗生活呢。堅持這些東西的人,你自己願意做,那誰也管不著,對方如果心胸寬廣,心中已經沒有各種知見障,自然願意照做,那也是順其自然、皆大歡喜。但你強加於他人就是粗鄙無禮,甚至是流氓行為。只要對方表示一絲一毫的不願意,你就無權壓迫。  究其根源就是精神貧瘠,沒有正當的愛好和樂趣,所以,以耍弄、擺布他人為樂。還有一種心理動機就是,這類人,在生活中一事無成,其他任何場合都不受重視,唯獨可以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借著風俗這個"規矩"行使一下權威,體會一下支配他人的快感,找一下自尊。他們無法明白一個道理,如果一個人靠強迫他人尊重自己來獲得尊嚴感,那說明這個人已經自卑狹隘到一定程度了,真正有自信、有尊嚴的人,根本不會在乎別人對他/她是什麼態度。  不信你觀察一下,越是一事無成、精神空虛、知識淺薄的人,越願意極其堅定的堅守一些風俗規矩,借著這個借口理直氣壯的折騰他人,但你如果這樣說,他/她們是絕對不會承認的。可是,如果有一位權貴去他/她那裡做客,你再看一看,他/她還會不會拿著雞毛當令箭的逼著對方守他/她的風俗,不用說做客,就說某些地區娶媳婦,如果媳婦家裡財產十幾億,父母名聲地位極高,你看他還會不會不允許媳婦上桌吃飯。媳婦父母去了,他/她還會不會強迫對方喝酒。  所以說,只要有智慧、有決心,改變自己並不難。  其實人們不只是對感情、人際關係等有知見障,在世界觀上知見障更是多不勝數,一切唯物主義和科學教的狂信徒都是如此,總是抱著現有的理論視為神聖,強迫他人相信,殊不知,任何事物,在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來看,都會得到不同的結論。  這就像拿出3個同大小、同重量的光滑不鏽鋼球,如果要人用不藉助工具,那是無法分辨其差別的,只能說這是3個一樣的球體,沒有區別;但如果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其表面的凹凸當然是各不相同;那麼在更高的層次去看,比如量子力學、超弦理論,比如佛學中"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那麼這3個鋼球也好,其他一切物質也好,包括人體本身也好,也許就是本質相同的一種振動而已,那麼這些又統統沒有了區別,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  而且量子力學也好,超弦理論也好,也包括目前的哲學、心理學的概念、定義等等,肯定都不是終極真理,以後還會有發展變化,那麼一些人哪裡來的底氣宣稱自己掌握了真理,自己不敢質疑,也不允許他人質疑和改進呢。這不是明顯的知見障嗎。  如果什麼都不許改動,僅就詩詞而言,大家都把詩經的格式、韻律當聖典,那哪有以後的唐詩宋詞元曲。  希望大家記住一點,一切權威都是用來質疑的,用來去蕪存菁的,甚至有些是要徹底推翻的,連這點都做不到,何談自信,何談掌控自心,何談建立自己獨立圓滿的三觀。  簡單總結一下生活中的知見障,就是認為有些事情必須這樣做,但卻不知道為什麼必須這樣做,不這樣做就心理憂慮、焦灼,這種情況下大多數就是知見障。  我們修心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就是破除自己的知見障,一樣一樣的去破。  那聰明人就會說了,無論怎麼破障,最後你做事時也得有一個選擇,三觀上也得有一個選擇。那不就是破了一個舊的知見障,又形成了新的知見障嗎?有何意義?  當然,無論如何思辨,最終仍要選擇一個做法,一個理念。但破障和未破障是有區別的,區別就在於,未破障的人,是茫然的做了選擇,不知其根源,以為必須這樣做,才是最正確的。  而破障的人,他/她知道其實有很多選擇,而且每一種選擇背後的根源和動機,以及會引發的後果、心理感受等。他/她都一清二楚,並沒有必須怎樣的概念。  比如說,一個已經破除知見障的人,面對配偶出軌,或者被人欠錢不還,工作上被排擠等逆境時,他/她可以隨意的選擇離婚或不離婚,起訴欠款人或不起訴欠款人,繼續與排擠自己的人周旋或直接跳槽。而無論選擇哪一種,他/她的心理感受都絕不會與和他/她做出同樣選擇的普通人一樣,對他/她來說都不過是一種經歷,一場遊戲,只是為了感受一下,這選擇本身會帶來什麼樣的心理反應,不會真的被喜怒哀樂牽動心靈,事情本身的成敗並不重要,一切只是為了感悟人生真相。  解決知見障的根本方法,就是不執著。不執著,心靈就活潑潑,靈動飄逸,不被任何瑣事、煩惱牽連纏縛,那麼也就沒了煩惱痛苦。  而當真正破了一切知見障,到了盡頭時,那就是"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了。  再次申明,既然說破除知見障,就說明還有未看破的東西,那就還是在"用力"修心的過程中,當然不是最終的境界。  那麼,希望大家在心靈修行的道路上,自己做了面壁者,再早日做自己的破壁人。
推薦閱讀:

一年級下冊口算訓練題 要求 8分鐘100題 
身體是最佳的訓練工具<刊登在<健與美>第6期>
全身訓練是一個良好的促進睾酮分泌的好方法
『軟度』壓腿、開胯的訣竅 及 腰、肩軟開度的訓練
拉伸訓練:膝蓋問題全預防

TAG:心理 | 金庸 | 訓練 | 戲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