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信仰之路的人,已經有了信仰
今天,我們繼續閱讀《朝聖的心路》的後半部分,第45頁到60頁。主題依舊是信仰。
有時,和身邊的人聊起生活,大部分都覺得平淡無味,因為缺少了內心的一種追求和嚮往,精神上總有一種風雨飄搖的感覺。雖然生活里總能找到一些消遣,但總有些時刻會覺得迷茫,找不到方向。一個人沒有了信仰,就沒有了方向,所以才會糾結搖擺。
信仰,不是信神,或者相信某種神秘主義,而是相信神聖。相信有一種超越生命、超越你可以理解的範疇,給你指引。這種對於神聖的信仰,會產生一種敬畏之心。因為敬畏,我們保有做人的根本,不可褻瀆。比如在做一個選擇的時候,你會不會輕易地向現實的無奈低頭,會不會讓自己沉溺在物質生活里,會不會為了爭奪忘記了情意。沒有信仰的時候,人就會無所畏懼,那麼做人的底線就輕易會被放棄。
周國平說,不相信神聖的人,必備世上一切神聖的事物所拋棄。當我們感覺到迷茫時,就是被拋棄了。
這一章的後半段,提到了一個我很喜歡的作者史鐵生。
提起史鐵生,人們第一個想到的詞語大概是身殘志堅。所以,他是很多人口中勵志的典範,但我總覺得他的生命早已超越我們所能描繪的詞語。用堅強、信念、追求這些字眼都不能描繪出他的境界。與其說,他是一個跟病魔和殘疾做著鬥爭的人,不如說於他而言,身體根本就是承載靈魂的一個工具。
正如史鐵生自己所說:「人所不能者,即是限制,即是殘疾。」
這篇散文是周國平讀史鐵生的《病隙碎筆》寫下的感悟,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本史鐵生的書,或許困境,真的是在精神層面突破人生的機會。
周國平在評價史鐵生的時候提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智慧。很多人說,史鐵生因為殘疾,無法參與世界上很多的活動,所以才熱愛思考。但史鐵生卻說,其實每個人與生俱來都帶著某種限制,人們有慾望,有不屬於自己的信念,有無法理解的問題,還要為吃飯睡覺煩惱。所以,本質來說,每個人都是有殘疾的,只是有些明顯,有些不明顯而已。
可見,他從來沒有把自己當做一個殘疾人。
看到並且接受人所必有的限制,這是智慧的起點。如果一個人能夠看見他本身受到的限制,他其實就已經有智慧了,就像你可以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看待自己,好像另一個人看著你一樣,你可以清晰地覺察發生了什麼事,自己的腦海里有怎樣的信念,甚至看見自己的處境,這就是智慧。
所以史鐵生是智慧的。
智慧和信仰不可分割。信仰,從來不是盲目的迷信,其中要有你對人生獨立的思考。而智慧則必須由一種信仰作為指導。
周國平說:「人的精神性自我有兩種姿態。當它登高俯視塵世時,它看到限制的必然,產生達觀的認識和超脫的心情,這是智慧。當它站在塵世仰望天空時,它因永恆的缺陷而嚮往完滿,因肉身的限制而尋求超越,這便是信仰了。」
這就是一種人性與神性在人類身上的結合。我們一面受苦,一面仰望。
信仰和智慧應該是每個人一生的追求。但最終我們未必能找到一個明確的答案,因為追求信仰本身就是信仰的目的。很多人都說自己沒有信仰,他們覺得都沒有達到某種信仰的境界。然而,當你走上這條路的時候,你就已經是一個有信仰的人了。就像史鐵生說的,凡是堅持走在路上的人,行走的堅定就已經是信仰的成立。
我們習慣了物質世界的標準,會習慣性地將它套用在精神生活,然而實際上,精神生活完全是不同的系統。你無法透過精神世界的追求得到任何看得見摸得著的成就,甚至無法在這個世界裡過得更好,但精神世界的追求本身就是一種獎賞。
這一章里還提到了另外一本書《上帝在哪裡》。它的作者叫瓊妮·厄爾克森,是一個四肢癱瘓的人寫下作者如何在不完美的驅殼裡尋找一個完美的靈魂。而我們呢?往往帶著一個健康的身體和一個殘缺不全的靈魂。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是更加殘缺的個體。這被周國平成為心靈癱瘓。所以,殘疾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如書中所說」當我們用上帝的眼光來看自己,就會發現我們的內在生命永遠是完整的,是永遠不會殘缺的。是的,在上帝的眼中沒有殘疾,每一個人都能夠生活得高貴而偉大。
摘抄幾段周國平關於信仰的觀點,供大家思考。
經常有讀者給我後來留言說,自己的生活陷入了一種絕望。每件事都不順利,也沒有人愛他。但仔細聽來,真的像無病呻吟。顯然,極少有宣稱自己絕望的人真正地絕望過,在我看來,只要一個傷痛能夠描述和分享,它都不是真的痛。
奇蹟是絕望者的希望。一個不相信奇蹟的絕望者是一個真正的絕望者,他已經失去了一切希望;或者,是一個勇敢的絕望者,他敢於不要任何希望而活著。
對各種學說獨立思考,有所取捨,形成著也修正著自己的總體立場,我稱這為有信仰。
我最喜歡的一句是:一種信仰無非就是人生根本意義問題的一個現成答案。有兩種人不需要信仰,一種是對此問題從不發問的人,另一種是決心自己去尋找答案的人。前者夠不上信仰,後者超越了信仰。
昨日話題
你是個有信仰的人嗎?你所理解的有信仰的人是什麼樣的?
慈懷共讀每日話題書友@Seuma
每個人都有信仰,信仰指導行動,不僅宗教、主義才是信仰,簡簡單單的價值觀和生活追求也是信仰。有信仰的人就是能明白自己在信仰什麼,為什麼而付出。
書友@素默
萬物自有安排,一花一葉,一草一木,各盡其命。這個世界沒有如果,只有結果和後果,存在不存在都有其不可多說的理由,無可厚非,亦無濟於事,該來的總會來,不該來的來了也還是要送走。
書友@流水淙淙
信仰,是人類面對不可抗的未知自然力時,堅定自己生存,引導自己前行的某種意念。不管是宗教也好,意識形態也罷,在特定的時空,信仰對於人類的意義不可忽略。在當今這個被公認為信仰缺失的年代,我們不妨以對生命的尊重為基點,敬畏自然,仁者愛人。如此,不僅我們每個個體能生活在某種特定的幸運里,於命運多舛的整個人類,說不定亦能在波折中華麗地路轉峰迴!
書友@晨風
靈魂是信仰,這在西方比較盛行。基督教認為靈魂不是不滅的,可透過復活,最終會和同樣復活了的肉體一起到天堂或地獄。伊斯蘭教認為靈魂是真主(阿拉)所創造的,真主為每一個新身體創造一個靈魂,最終會到天堂或獄,在復活之時,靈魂和身體將會重新複合。
書友@若陌
周國平老師書中說信仰就是我們心中的一種觀念,所以又稱作信念。我沒有宗教信仰,但是我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我覺得愛也是一種信仰,愛自己,愛別人,有這種能力並且一直堅持這種態度,對生活熱愛無比,這一生也不會白活。
書友@愛人如己
尼採的信仰是一種審美的人生態度。其實,就是在物質生活之外,尋找一種豐富的精神生活。如今,我們的物質生活日益豐盛,卻越來越不快樂,可見物質並不必然帶來人類的幸福。人必須要有一種信仰,才能讓自己在這個功利的生存方式里尋找一個立足之地,而不絕風雨飄搖。這也是為什麼在這個大多數人平庸的時代里,有精神追求的人在加速成長。他們對精神食量的追求越來越迫切。
有了信仰,就不會迷失自己!人若沒有信仰,試問自己,到終老時拿什麼來拯救自己的靈魂?又該以何種平靜的方式面對死亡呢?
信仰可以豐富你的生命,可以把你帶入到另一種靈里的新高度,它只會使你更加喜樂,高尚,勇敢,仁愛,和平,忍耐,良善,信實,溫柔!
書友@奮鬥
「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石頭可被打碎,但無法改變它堅硬的質地;丹砂可被研磨,但不能改變它朱紅的顏色。我心中的信仰,它就像石頭般堅硬。信仰指引我人生方向,決定我事業成敗。有信仰才會前進有方向、引領有旗幟、奮鬥有目標。
書友@NNMM
信仰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孩提沒有信仰的,在父輩的影響下,我們從紅領巾戴到團徽,後來為了獲得更大的進步或者是有一點成就感便爭先恐後的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的一個份子。於是拚命忘我的工作為實現共產主義偉大理想奮鬥成為左右銘。再後來慢慢的感悟到共產主義事業雖然偉大但卻是一個遙遠的工程,於是又開始困惑和疑惑起來。當習總書記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於讓一直縈繞在我們心頭的信仰具體化了,這讓我們又看到了希望。所以說信仰一定不要脫離我們的生活,否則容易讓人產生疑惑。
今日話題
你怎樣看待身體的殘疾和精神的殘疾?
慈懷共讀每日話題慈懷紅樓夢共讀開始啦!
推薦閱讀:
※DC漫畫人物的信仰和DCEU的信仰推論
※曲阜能成為耶路撒冷嗎?
※中國人缺乏的不是信仰而是廉恥
※能簡述一下你作為一個佛教徒的三觀嗎?
TAG: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