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為您釋疑):要孩子學會為自己的錯誤行為負責

為錯誤的行為負責

人生在世,孰能無過!只要是人都會犯錯誤,犯的錯誤有大有小,也有被發現和沒有被發現的時候,被周圍的人發現了並被指正在某種程度上會傷及我們的自尊,但是這卻是對我們極有幫助的,可有的人卻不以為然。人們對待錯誤的態度不一樣,有的會極力否認自己的錯誤,其實否認背後是極力維護面子的「虛榮心」,抑或是對錯誤行為帶來的後果的擔心害怕,所以拒絕認錯;有的人是在犯錯之後感到懊悔。比如,一些中學生常常決定戒掉遊戲癮好好學習,可面對誘惑又難以抗拒,在重蹈覆轍之後又感到深深的內疚。但無論如何,後悔總比否認的態度要好的多,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說明孩子有正確的是非觀,承認自己的錯誤更是需要勇氣。

當然,還有一些人是有擔當的,他們敢於承擔自己的錯誤,他們能夠冷靜地接受事情的結果,接受該有的懲罰,也會冷靜地分析為什麼會犯錯,這種自我反思常常可以避免他們再犯同樣的錯誤。一個常常遲到的同學如果能夠冷靜地分析自己遲到的原因,那麼他就可以知道如何避免,比如若是睡過頭了那就提早並多設置幾個鬧鐘,若是收拾花費了太多的時間那就在前一晚提前收拾好東西。一個能為自己的錯誤負責的人是會冷靜分析原因並尋求辦法避免再犯類似錯誤的人。

當面對孩子犯錯時,家長常常會想利用懲罰來「威脅」孩子停止錯誤的行為,懲罰可能在當時或者一兩天內讓孩子停止這種不當行為,但是可能沒有辦法永遠消除它,因為懲罰會讓孩子覺得他已經為自己的錯誤付出了代價,那麼這件事情就可以結束了。懲罰只強調了接受錯誤行為帶來的後果,而且有時候還會讓逆反的、自尊心強烈的兒童產生不滿(「他讓我在全班面前丟了面子」)、報復(「以後我要在他的課上搗亂」)、反抗(「為什麼我必須聽你的」)或是屈服(「我就壞/我下次要注意不被抓到」),卻弱化了孩子如何建立良好行為的問題,所以懲罰不是一個讓孩子為錯誤負責的好方式。

要讓孩子對自己錯誤的行為負責,就要激發和幫助他們形成自控力。了解孩子對犯錯的態度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了解犯錯誤的原因和孩子的個性特點——否認背後藏著擔心,懊悔背後藏著自我管理的無力,藉助犯錯誤的機會進一步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困惑,同時也教孩子如何做出正確的決定和處理問題。責任是有層次的,最低層次是被強制行為,需要依靠外力的制約而被迫進行的責任行為,這種強制行為因為不是自發的,因為在強制者不出現的時候這個行為可能就消失了,只有激發孩子自己的責任意識和能力,才能變成一種自製的行為,當這種行為變成一種習慣以後,孩子變回自覺地去負責。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家長的啟蒙、引導和協助訓練。

(圖片源於網路,感謝原作者。)

推薦閱讀:

今年,不小心掛了三課,老爸一直嘮叨,我該怎麼回答?
當「普惠「成為主旋律,民辦園「三步走」戰略
有哪些一發入魂醍醐灌頂的警句?
有沒有可能讓頂尖的人才去當老師做教育?(大學之前的基礎教育)?

TAG:教育 | 家庭教育 | 孩子 | 家庭 | 錯誤 | 自己 | 行為 | 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