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百年前就預言到了這歷史性的一刻了喲 | 引力波被發現
按:歡迎你,地球人,來到引力波(gravitational wave)的時代,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北京時間昨日深夜,一個重要的消息被宣布: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了引力波——13億光年之外兩個黑洞合併所產生的時空震蕩,被地球上的兩個探測器同時發現,自此,廣義相對論在提出100周年之後得到了最直接的驗證和最重要的肯定,宇宙的歌響起來了,生生死死,正唱給你聽,我們終於聽到了宇宙的聲音。
引力波交響曲
字幕翻譯:與傳統天文(觀測的是光)不同,對於引力波——這種被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所預言的時空結構中的漣漪——最好的解釋就是聲音的一種。接下來的聲音是模擬黑洞和中子星在合併時所產生的聲音。短暫的啁啾聲來自於雙恆星級黑洞最後死亡時的吶喊(兩個黑洞合併到一起時的聲音),這個信號以後能夠為LIGO干涉儀所探測到(書評君註:說的就是這次成功的探測啦!)。這個長而且低沉的聲音來自於大質量黑洞,他們的聲音能夠被未來的太空干涉儀探測器LISA所探測到(當然如果依舊發射的話)。這些聲音頻率本來很低,現在被放大到了我們的音域範圍之內。在不遠的未來,我們應該能夠探測到一些真實的引力波,到時我們就應該可以播放來自於宇宙的真實聲音。
引力波,帶人類傾聽宇宙之歌
400年前,伽利略發明了第一台天文望遠鏡,他看見了月球的丘壑與木星的衛星,使人類能夠親眼見證宇宙,然而,通過光線,人類無法回溯時間的開端,無法瞥見宇宙創生的初刻。若想得見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之外的情景,我們只能依靠引力。而引力會在時空中激起漣漪,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引力波。望遠鏡在此無能為力,對引力波的探測需要新型的儀器。
引力波最初只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一個理論構想,來源於方程式的推導,而非真實的實驗觀察。愛因斯坦最早提出了這一概念,並在他的廣義相對論中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他認為某些質量非常大、運動速度又非常快的物體,會對周圍時空結構產生擾動,引力波就是時空擾動向外傳遞的微小漣漪。這種漣漪有多微小呢?他說,引力波小到永遠無法被觀測到。
「聽說你們探測到了!」
在引力的世界中,我們的宇宙通常一片平靜,直到北京時間2015年9月14日17點50分45秒。Bang!那一刻,在距離地球13億光年之外,兩個巨大黑洞發生了一次致命性的「親密接觸」,地球上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的兩個探測器同時探測到了宇宙深處的這一場引力風暴!
這一場天外撞擊事件,加上科學家精密到氫原子的百億分之一級別的系統設計,讓我們驕傲地走進了新時代。在這值得紀念的一天,我們與國家天文台研究員礪珺聊了聊引力波。(他也是《星際穿越》一書的譯者噢,《星際穿越》的作者基普·索恩昨天還在發布會上發了言噢!)
引力波:
「時空自身的波動」
新京報:什麼是引力波?
礪珺:既然稱之為引力波,它必然與引力有關。所以,在進一步了解引力波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一下人類對於引力的認識過程。17世紀末的物理學家牛頓看到了下落的蘋果,意識物體之間普遍存在的一種力,稱之為「引力」,並且將其數學化,這就是我們熟知的萬有引力。萬有引力認識的精髓,是物體質量的存在導致了引力,這在牛頓之後的兩百多年裡被認為是宇宙間的絕對真理。直到1905年狹義相對論發表,再到1915年廣義相對論的發表,愛因斯坦提出了一種完全不同的對於引力的看法:引力是因為質量對於時空造成了變形所導致,而非質量之間的吸引。這就意味著,時空可被當做一種可以變形的介質來認識。所以,簡單地說,引力波就是時空自身的波動。相比較我們熟知的無線電波(或者電磁波),它僅僅在時空之中傳播,時空是它的媒介。
人們常說「星辰大海」,如果將時空視作海洋,那麼天體就如同海洋生物一般。可以想像,如果大海中的某個生物搖了搖尾巴、或是晃了晃頭,海水由此所產生的波動就會向外傳播。與此類似,宇宙中某個天體的劇烈活動,會對所在的時空產生擾動,時空自身的波動也會向遠處傳播,如果足夠強,就能夠為地球上的我們所感知。
產生引力波的雙黑洞合併:
「黑吃黑的火拚」
新京報:這次的波動有多強?我們完全沒感覺啊……
礪珺:其實,此次發布會還有另外一個亮點,就是雙黑洞的發現。這是人們首次發現直接發現雙黑洞系統,兩個黑洞的質量分別為26個和39個太陽質量,屬於恆星級黑洞。或許你已經聽膩了黑洞,生活中時不時的會聽到某某黑洞爆發了,某某黑洞吞吃恆星了等等。但是這次的發現卻有些不同,兩個天體都是黑洞,互相繞轉,最後合併。這聽起來像是一場黑吃黑的火拚(真的是「黑」吃「黑」),甚至有點兒像香港電影里我們熟悉的火爆場面。黑洞合併產生了非常強烈的時空振蕩,所以我們遙遠的地球才觀測到了。
兩個大塊頭合併之後,形成了一個62太陽質量的黑洞。不對!怎麼少了3個太陽質量?!其實,引力波也是攜帶能量的,所以在黑洞合併之時,它的形狀是非常不對稱的,在振蕩恢復的過程當中,一部分質量通過引力波的方式輻射出去,從而為我們所接收。
雙黑洞的合併產生了強烈的時空震蕩——引力波
被引力波擊中的話
「會變高變瘦,然後變胖變矮」
新京報:從預言到探測,物理學家等待引力波的到來已有一百年之久,為什麼引力波這麼難探測?
礪珺:主要原因是,相比較其他的幾種力(強力、弱力、電磁力),引力是最弱的,相應的引力波效應也就很弱。想當初愛因斯坦在發表自己新的理論之後,就估算了引力波的強度。引力波的強度通常利用相對變形的大小來表示,結果往往是小的可憐,幾乎無法探測到。引力波是時空的自身變形,在一個方向上被拉伸,在其垂直的另外一個方向上就會被壓縮。如果我們有一天,我們被同樣的雙黑洞系統在合併時所產生的引力波(變化強度為1.0E-21)所擊中的話,理論上來說,我們同樣會經歷一個稍微變高變瘦,然後變胖變矮一些的過程。實際上,對我們身高不超過2米的人類來說,導致的變化大約為2E-21,為一個氫原子的五百億分之一(一個氫原子的大小大約為1.0E-10米)。
變高變瘦,然後變矮變胖
引力波的效應是如此之小,所以一方面需要增加探測的長度,來增強變化的效應,另外一方面通過巧妙的方法來探測到微小的變化。這也是此次新聞發布會中提到的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在建造之初所考慮的。它有兩個觀測點,分別建在美國華盛頓州的列文斯頓和路易斯安那州的漢福德。每個觀測點都有兩個互相垂直,每條長達4公里的臂。長臂中間是高度真空的管子,而在長臂兩端,懸掛著大約直徑34厘米、重達40kg的反射鏡。LIGO的探測器利用激光干涉技術,不間斷地測量每對發射鏡之間的距離。每當引力波通過探測器時,人們會探測到兩對發射鏡之間的距離呈現此消彼長的周期性變化。
LIGO的兩個天文台相距3000公里,通過探測信號的時間差,我們就可以知道引力波的傳播速度。如果以光速傳播,那麼時間差將會是10個毫秒量級,這和觀測結果一致,從而確認了引力波的傳播速度為光速。
即使對於LIGO天文台4公里的長臂,引力波所造成的變化也是極其微小的。對於兩個10個太陽質量的雙黑洞合併,其可能產生的尺度相對變化最高可為1E-21,意味著4公里的長度也僅僅只變化了一個氫原子直徑的2.5千萬分之一。為了達到這個精度,LIGO的科學家做了許多精密的設計,保證探測系統的穩定,保證LIGO反射鏡的位置隨機漲落小於一個氫原子大小的百億分之一,從而保證可以相對比較容易的探測到可能的引力波源。
LIGO天文台所探測到的引力波
廣義相對論的勝利!
「引力波是一種全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
新京報:探測到引力波,對人類而言意味著什麼?
礪珺:毫無疑問引力波是對廣義相對論的一個最直接的驗證。另外它在弱場中已經得到驗證,但是對於強引力之下的驗證,之前卻從來沒有驗證過。所以此次的觀測,是對廣義相對論的一個非常好的檢驗。
引力波以光速傳播,它與物質的相互作用非常非常的弱,所以引力波可以給我們提供我們宇宙幾乎無阻擋的圖景,而這個幾乎是無法利用我們熟知的電磁波來達到的。比如,利用引力波,我們可以看到宇宙的最早期,宇宙大爆炸之後的1E-36秒開始的宇宙形成過程。而對於電磁波而言,它最早只能看到大爆炸後的大約300,000年之後的宇宙歷史,在此之前,電磁波是不能給我們提供的。所以引力波是我們了解我們宇宙形成的最好工具。
如果你還記得,在《星際穿越》電影中的結尾之時,主人公庫珀身處一個5維時空的超體方體中,為了將從黑洞中心所提取出來的信息傳遞給身處4維時空的女兒墨菲,人為製造引力波效應,成功將信息傳遞,從而使人類得以解救。從目前物理學家的認識來看,引力波是唯一一種可以在不同維度傳播的波。不同宇宙之間的碰撞,會產生引力波。說不定,在不遠的將來,我們也可以依靠引力波來判斷多重宇宙的存在與否。
一個天生的聾啞人,一直在聽別人描述聲音的存在,突然有一天,他的聽力恢復,第一次聽見了聲音——我想,我們此刻的心情也是差不多如此。引力波為我們打開了一扇全新的窗口,引力波是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歷史的發現軌跡告訴我們,每一扇新的窗口被打開,都會有令人稱奇的發現。雖然LIGO的探測能力還是有限,一旦這個引力波的世界被撬開了一道小的裂縫,讓我們看到了春天的種子,相信碩果累累的引力波豐收季節也不會太遠。
推薦閱讀:
※五四愛國運動對當時中國的影響是什麼?
※康熙作為皇帝和有什麼做為?
※中國歷史上最無能的朝代是哪個?
※【歷史】萬曆十五年,究竟發生了什麼?
※從毛澤東最高興的事感受他始終不變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