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者之路-時區交易法(第八章 投機之道)1

一致性獲利的交易方法

投機之道

「道」與《易經》

「道」,一直是華夏民族思想文化的根基,也是中國傳統哲學系統的一個核心概念。

「道」指萬物之始,萬法之源,萬事萬物的運行規律或軌道,自然也,自然即是道。

道之本,先天道,自然也,無一切其它之外的心意神和接觸的變化。

在佛學中即無相、無為、無體、無有、無往之說,見如不見、聞如不聞、知如不知、覺如不覺、有而當其無,我無為而道無所不為;道之中,後天道,自然也,源自先天之道,以柔克剛,以德報怨,天下歸;道之末,左右之道,人和物互相左右影響改變之道。

「道」的中國字初義指的是道路,世間本沒有路,走過的人多了,便有了道路。

哲學意義上的「道」在華夏思想文化歷史的演變經歷了六千多年的歲月,以春秋時期的老子和東周戰國時期的莊子為代表。

「道」的概念首先由老子在《道德經》里提出,也是老子把「道」由一般的名詞,客觀唯心主義的「鬼神論」,提高到唯物主義本體論的範疇。

《易經》之道

《易經》指夏代的《連山易》、商代的《歸藏易》及周代的《周易》,傳世的只有《周易》一本。相傳,《易經》的先天八卦圖由伏羲所創,之後經周文王姬昌編著成《周易》,而《周易》是周代的一本把記號敘述變成文字敘述的書籍。①

據歷史文獻史料記載,華夏上古新石器時期的首位君王伏羲,每天都要觀察天地間的運行變化,用八卦符號代表組成天地間的八種物質和自然現象,以卦象的變化機理預測天地間的變化,以利生產。

————————

(註:①《周易探源》—韓永賢,中國華僑出版社,1990,p第444頁)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①

「木德風姓,八卦創焉;龍瑞名官,法地象天。庖廚祭祀,網罟魚畋;瑟以象時,神德通玄。」 ②

自伏羲用符號畫八卦,開創觀象法、象數思維、陰陽哲理,創立制度,結網罟③、服牛乘馬、制嫁娶、刻書契、創樂器、興禮樂、定姓氏、制曆法、興庖廚④等等,這才開始有了華夏文字、天文、數學等方方面面文化發展的雛形。

華夏的一切思想文化,始於上古伏羲時期,「道」之思想從周文王著作《周易》開始以文字方式傳承。春秋、戰國、秦漢時期諸子百家的思想和「道」之說,也都淵源於《周易》這本書,與之脈脈相通。作為「大道之源」、「群經之首」的《周易》,也不僅只是被中華歷史上的諸多思想家和政治家所推崇。

「不讀《易》不可為將相。」 ——虞世南⑤

「《易經》代表了中國人的智慧。就人類心靈所創造的圖形和形象來找出人之所以為人的道理,這是一種崇高的業。」——黑格爾

————————

(註:①《易傳·繫辭傳》下篇,第二章②曹植《伏羲贊》③觀察蜘蛛結網,用植物纖維織網捕獵。④ 廚房的意思 ⑤唐太宗的宰相)

「創造中國帝國的伏羲氏在其推演的八卦中曾用二元算術(即二進位)。」 ——萊布尼茨①

「近代科學的起點確實是在17世紀,即伽利略、牛頓和萊布尼茨的時代,但這同時也是歐洲面對中國文明與之相爭的時代,中國文明具有了不起的技術實踐,中國文明對人類、社會與自然的關係有著深刻的理解……中國的思想對於那些想擴大西方科學的範圍和意義的哲學家和科學家來說,始終是個啟迪的源泉。」——普里高津②

「我始終懷疑《易經》的文化是上一個冰河時期留下來的,不是這一個冰河時期的產物,因為它的科學、哲學的道理太高明了。」——南懷瑾(台灣政治大學教授)

————————

(註:① 戈特弗里德·威廉·萊布尼茨,德國哲學家、數學家,二進位的提出者②伊利亞·普里高津(Ilya Prigogine),比利時化學家、物理學家,1977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創立熱力學耗散結構理論。)

「談到世界人類唯一的智慧寶典,首推中國的《易經》。

在科學方面我們所得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後來的事實所推翻,唯獨中國的《易經》,亘古常新,相延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價值,而與最新的原子物理學有頗多相同的地方」。二進位、相對論、量子力學等現代科技的誕生,其思想與《易經》不謀而合。

《易經》和生物遺傳密碼有著驚人的一致性,直接再現了生命的本質。

《易經》猶如一個大而深厚的寶藏,有待後人更多地發掘、開採吸取其中精華。

《易經》的辯證思維(「言、象、意」的象數思維體系)其深刻之豐富不亞於黑格爾,費爾巴哈,馬克思的辯證法。

最能表達《易經》哲理的太極圖,它藉助「言、象、意」所構造的概念性和綜合性的系統模型,最能表述事物的運動狀態和事物之間普遍聯繫的狀況,促使人們掌握系統的、辯證的思維,從而解決辯證法長期留下的問題。

即西方哲學大師黑格爾所說:「從來造成困難的總是思維,因為思維把一個對象實際上聯繫在一起的各個環節彼此隔開來考察」。同時,也解決辯證法理論本身的完整性與敘述辯證法理論方式的矛盾。」——榮格①

近代學者和科學家受易理的啟發獲得諾貝爾獎的有:德國物理學家漢森堡的《測不準定律》;丹麥玻爾教授的《相生相剋原理》,中國楊振寧、李政道的《不對等定律》。

不容置疑,《易經》的價值和實用性已被當今世界各行業領域所認可。那麼,伏羲仰觀象於天,俯觀法於地,究竟發現了世界的什麼奧秘?《易經》又有什麼作用?它的神奇智慧之處在哪裡?

————————

(註:① 卡爾·古斯塔夫· 榮格(Carl Gustav Jung),瑞士心理學家,1949年英文版《易經》,序言。)

一陰一陽之謂「道」

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

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

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①

————————

(註:①《易傳·繫辭傳》上篇,第五章)

宇宙萬事萬物皆以一陰一陽的形式存在,天與地、白天與黑夜、晴天與陰天、海洋與陸地,前胸與後背、掌心與手背、勤勞與懶惰,私利與公利,這就是一陰一陽之「道」。

承繼天道之陰陽,效法地養育萬物的柔順之德,可稱之為善;能陰陽調合,便生成了穩定的本性(後天之性)。仁德的人見此道,認為是仁,智慧的人體察此道,認為是智。百姓日常遵循此道而不知曉,所以君子之道知者就更少。

發自內心的仁義之道,不彰顯,滋養萬物,不再擔心自己的行為是否與聖人一致,盛明仁德的事業也就可以成就了!

萬事萬物生機盎然,使之日新月異的是盛明的德行。生生不息才是「易」道,滋生萬物靠「乾」這種天道,效法而行是「坤」的德行,用「占」極盡數術的推演知曉未來,處事能夠「變」和「通」,正是陰陽變化不可見的神奇之處。

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①

《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②

孔子說:「學《易經》可以做什麼?《易經》可以滋生宇宙萬物,成就追求,天下一切的道理都出自《易經》,如此而已的一門學問。

所以聖人以《易經》通達天下的心志,以《易經》安定天下之業,以之決斷天下的疑問。

《易經》是天地運行的法則,所以能包容天地間一切的道理。

與其說《易經》是神奇智慧的,不如說是《易經》傳承了萬物存在和運行變化的神奇之處,對大自然的領悟開啟了華夏古人的智慧。

————————

(註:①《易傳·繫辭傳》上篇,第十一章 ②《易傳·繫辭傳》上篇,第四章)


推薦閱讀:

兩年時間,10餘個城市,22個故事,描摹真實的金融交易圈生態
魚哥說 | 投機閑言碎語(十七)
圓方說:守拙真的好么
《自律的交易者》——那些讓我永久受益的法則
交易員100問系列(一)

TAG:交易 | 投機 | 時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