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名例寶典》2000例——教書育人·關愛後代(39例)
九、教書育人·關愛後代 1、孔子長期從事私人講學:我國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創始人孔丘,從30多歲開始聚徒講學。後周遊列國,致力教育,著書立說。先後有弟子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72人。 2、孟子之母三次擇鄰:孟子的母親非常關愛孟子的成長,為了創造一個良好的鄰里環境,她不惜三次搬家,最後選了一個讀書人為鄰,結果孟子跟那鄰居的讀書人博古習文,學到了不少知識,懂得了很多道理。孟子後來成了中國歷史上有巨大影響的思想家,這與孟母的關愛和鄰居的影響都是分不開的。 3、墨子教育學生「形如染絲」:春秋時的思想家墨子一次把自己的學生帶到一家染坊店裡,說:「這些絲絹本來都是雪白的,把它放在墨色的染料中就變成黑的,把它放在黃色的染料中就變成黃的,做人的道理也是如此,不可不慎。」 4、曾參對孩子講言而有信:春秋時期,曾參的妻子去趕集,孩子要跟著,曾參妻子就哄孩子說:「你在家裡等著,我趕集回來殺豬給你吃。」妻子回來曾參果真逮豬殺給孩子吃,並對妻子說:對孩子不能言而無信。 5、楊子以歧路覓羊來啟迪學生:春秋時的楊子聽說鄰居跑失了一隻羊沒找到,整日悶悶不樂。弟子們問他:「鄰居家跑失一隻羊何必愁眉不展」。楊子說:「羊沒有找到的原因是岔路太多,不知道它究竟跑到哪條路上去了。你們想過沒有,學習也是一樣,如果沒有明確方向,豈不是像在歧路上找羊一樣,一輩子也難有成就啊!」 6、趙太后送子作人質:戰國時,趙國的趙太后執政時,秦國加緊進攻趙國,形勢危急。趙國向齊國求救,而齊國出兵的條件是必須拿趙太后最喜愛的兒子長安君做人質。開始趙太后不同意,最後在左師觸龍的勸說下,同意把兒子長安君送齊國作人質。這樣既利國家,也利於鍛煉長安君個人。毛澤東主席生前曾在黨的會議上,用這個故事告誡黨的高級幹部,嚴格要求子女,讓他們多經受鍛煉和考驗。 7、黃哺教兒子的兩條原則:西漢時期大學者黃哺在兒子要外出闖世界時給他準備了兩條原則:「一是不要像要求自己那樣去要求別人;二是不要像讚譽別人那樣來讚譽自己。」並說:「這兩條原則代表著全家人對你的心愿。」 8、疏廣不給子孫置田產:疏廣是漢宣帝時的太傅,他辭職還鄉後,把積蓄都花在了交友和為鄉親們辦事上。有人勸他為子孫置點田產。他說:「現有的田產已夠子孫豐衣足食,再多置一些,會促使子孫懶惰,損害了他們的意志,豈不是害了他們。」 9、賈彪保護新生兒:漢代賈彪為新息縣長時,貧困百姓有棄子不養的,有殘殺幼兒的。他訂立制度,認為生子不養與殺人同罪。一次,縣城南有強盜害人,北有一婦殺子。他聽後先奔到城北去懲辦殺子之婦。並說:「賊寇害人,此則常理;母子相殘,逆天違道。」 10、陶侃的勸導:晉代太尉陶侃,勤於職事,嚴於約下,重實際戒浮華,甚有時譽。他一生不但自己十分勤勞惜時,還勸導世人:「民生在勤,大禹聖人猶惜寸陰,至於凡俗,當惜分陰。」另外,他還勸勉農耕,力誡賭博。 11、嵇康的精神修養:晉代文人嵇康,一生崇尚老、庄,講求養生服食之道,並強調精神的作用。他主張:「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愛憎不棲於情,憂喜不留於意。」教育世人通過精神修養,配合呼吸吐納和服食養身,以增進身心健康。 12、諸葛亮的《誡子書》:一代賢相諸葛亮,對子孫後代寄予厚望,留下了廣為傳頌的《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這是多麼語重心長的叮囑。 13、顧覬之給兒子燒債券:南北朝時宋國吳郡太守顧覬之,政尚清簡,風節嚴峻,對自己的兒子從不姑息遷就。一次,他了解到自己的兒子顧綽在外面大肆放債,收取高利,他就令兒子趕緊懸崖勒馬。而兒子表面服從,其實還是照干不誤。為了徹底教育兒子不佔不義之財,他將兒子所放的債券全部騙出來,當眾燒毀。以根絕兒子去掙那些不義之財的後路。 14、鄭母教子有卓識:隋朝初年,鄭善果的父親為國捐軀後,隋文帝把年僅14歲的鄭善果拜為將軍,並讓他做了沂州刺史。鄭善果的母親很不安。每當兒子升堂主事,她總是在簾後聽。如兒子有錯斷的事她就哭著蒙頭而睡。兒子前來請教時,母親就教育他:「你的地位和俸祿都是朝廷為報答你父親為國捐軀而給的,這應讓你感到慚愧,應該更激起你盡心盡職的熱情,千萬不要狂妄自大,把事辦糟」。 15、陶母訓子有術:晉代陶侃做到絢陽吏時,一次利用職務之便,弄了一些官家的鹹魚送去孝敬母親,陶母卻寫信訓斥他說:「你做了官,拿官家的東西給我,這不但不能使我得到好處,反而增加了我的憂慮」。陶侃看過母訓之後,深明其理,便經常檢查自己的為人,後來終於成了一個道德高尚、受民擁護的官員。 16、房玄齡教子有方:唐朝宰相房玄齡,平時把教子的工作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他擔心兒子們驕奢淫逸,仗勢欺人,就收集古人家訓抄在屏風上,讓兒子各拿一具屏風去學。隔幾日再相互交換過來看。後來兒子們長大成人做了官,個個都是被人稱讚的官吏。 17、白居易之母陳氏的夜訓:白居易小時候,其母陳氏「親持詩文,晝夜教導」,「未嘗一呵一杖加之」,她白日操勞一天,夜晚還教兒子白居易攻讀古文,因此,白居易從五六歲就開始寫詩,八九歲知聲韻,後來終於成了唐代大詩人。 18、李存分箭給子女:五代時大將李存,一生對子女管教甚嚴。他對子女的厚望是勤廉剛直,精忠報國,繼承遺志。他臨去世時沒有給子女留下金銀財寶,而是把自己身上取出的100多個箭頭分給了他們。 19、歐陽修誡侄不要買做官地方的東西:宋代歐陽修的一個侄子在外面做官,一日寫信給歐陽修說要給他買些硃砂捎來。歐陽修看後立即寫回信告誡侄子,當官嚴守廉政,不要買做官地方的東西。 20、蘇東坡之母程氏勉子成才:宋代蘇東坡的母親程氏,經常勉勵兒子多讀名人傳記,以激發他的上進心。有一次,蘇東坡讀到東漢范滂為國殉難的故事時,不禁嘆息說:「兒子長大後若學范滂,母親說怎樣」。程氏對兒子說:「孩子能學范滂,我就不能學范滂的母親嗎?」21、崔玄偉只盼兒子帶來好消息:明代崔玄偉的三個兒子都有了出息。兒子們常帶些金銀財寶孝敬老人。但崔玄偉卻很不高興,他認為兒子在外面做官,光靠俸祿,不會節餘下來太多的金銀,如果有了不正當收入,那與強盜打劫就沒有什麼區別,所以他對兒子們說:「我不盼你們給家裡帶金錢,只盼給我帶來好消息。」 22、王守仁教育弟子:明代王守仁的弟子譚虎要去軍隊做將軍,臨行前向老師辭別並請教,王守仁說:「我並不懂軍事,可我明白以身作則,為人表率是做將軍的基本道理。另外,我還想告訴你,最大的禍患是貪占別人的功勞,最大的罪過是掩蓋別人的優點,最大的惡行是貪占部下的便宜,最大的恥辱是忌諱別人揭發自己的短處。」 23、孔誠教兒子持之以恆:明代孔誠的兒子孔琳為了早些成就功名,避開煩雜的鬧市,躲到深山裡去學習。孔誠找到山上對兒子說:「學習必須循序漸進。你看到山上滴下來的水嗎?年深日久就可把石頭穿透,學習也得靠逐漸積累,持之以恆,決不能搞一蹴而就。」 24、戚景通從嚴教子:明代戚繼光的父親戚景通,對戚繼光的要求非常嚴格。有一次,他看見兒子穿了一雙絲綢面的鞋子,就訓斥道:「從小追求奢侈華麗的東西,長大一定是個紈絝子弟,快把這鞋子脫下來,別敗壞了戚家的聲譽。」 25、徐霞客之母勸兒遠行: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在父親去世後,曾對自己愛好的遠遊發生動搖。母親知道之後,專門為徐霞客做了一頂遠行冠,勸徐霞客放心遠行,實現自己的志向。徐霞客流著淚接過遠行冠,表示一定要干出一番大業來告慰母親。 26、施耐庵著書贈女:傳說施耐庵家裡窮,女兒出嫁辦不起嫁妝,他就把一部60回的書稿送給了女兒,並囑咐女兒今後如果生活困難,就拿到書坊里去賣錢。但女兒以後去賣書時卻被人騙了。等施耐庵知道後,又續寫了60回,增寫出了72位英雄好漢,完成了一部 120回的長篇小說《水滸傳》。 27、鄭板橋的愛子之道:清代名士鄭板橋對其子在《家書》中教育說:「夫讀書中舉,中進士,作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作個好人」。並說:「明理須長其忠厚之情,驅其殘忍之性。」 28、毛澤東對兒子的教育:毛澤東在延安的時候,兒子毛岸英從蘇聯讀書回國,毛澤東就教育岸英說:「你在蘇聯讀書,住的是洋學堂,我們中國還有個大學堂,這就是勞動大學」。並講了孔子對弟子說自己不如老農的典故,鼓勵岸英要在邊區軍民大生產的運動中增強鍛煉,提高意志,還對岸英下鄉勞動約法三章:一、放下架子;二、不談戀愛;三、不搞特殊化。 29、周恩來的十條家規:周恩來總理儘管自己沒有一個親生子女,但他仍對自己親屬中的晚輩十分關心,定下了十條家規,其中包括不準丟下工作專程看望他;不準用招待券住宿、吃飯、看戲;不準動用公車;不準說出與總理的關係,以謀私利,搞特殊等。 30、汪榮華貼的一張告示:劉伯承元帥夫人汪榮華曾在家裡貼過一張告示:「兒女們,這些電話是黨和國家給你爸爸辦公用的,你們私事絕對不許用這些電話。假公濟私是國民黨作風,不許帶到我們劉家來。媽媽」。由此可以看出汪榮華對子女的要求是多麼嚴格。 31、吳玉章對後代的勉勵:革命家、教育家吳玉章老人很喜歡用對聯的形式教育後代。1963年1月,他的侄孫吳本清去探望他,他就寫下了以下幾幅楹聯,以勉勵侄孫:「創業難,守業亦難,需知物力維艱,事事莫爭虛體面;居家易,治家不易,欲自我作則,行行當立好規模」。「荊樹有花兄弟樂,書田無稅子孫耕」。 32、蔡元培的辦學思想:1917年1月,蔡元培旅德、法等國回祖國後,任北京大學校長。他積極支持新文化運動,辦學標舉「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並包主義」,主張學術研究自由,提倡科學民主,反對舊思想、舊禮教;提倡白話文;主張以「美育」「陶養吾人之感情」。 33、柳亞子寫信關愛兒子:柳亞子曾給在外地的兒子柳無忌每天寫一封關愛的信,下面是他其中的一封信上的一段話,從中可見他對兒子是傾注了一種怎樣的父愛。「我禮拜三寄的四本帖、禮拜四寄的一封信和一本帖、禮拜五、禮拜六每天寄明信片一張,你都收到了嗎?這幾天冷嗎?熱嗎?吃的東西快完了嗎?有人來過嗎?身體好嗎?功課不吃力嗎?」 34、陶行知不愧為教育家:中國現代教育家陶行知,從在舊中國高等師範任教授時起,一生致力於中國的教育事業,發表了《中華教育改進社改進全國鄉村教育宣言》、創辦了試驗鄉村師範學校;提出了「教育與政治是不能分離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教育」、「教學做合一」,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教育思想體系」。 35、謝冰心用心感受孤兒的生活:女作家謝冰心在1964年曾用半個多月的時間深入北京崇文門外東唐洗泊街進行採訪,主要是想感受和采寫那裡的一個家庭的五個孤兒的苦難生活和成長曆程。她對五個孤兒和了解他們情況的街坊鄰居用心感受,深入採訪,帶著濃厚的感情和極大的關心,終於采寫完成了一篇報告文學《咱們的五個孩子》,發表在了《人民文學》1964年6月號上。在她的關心和文章的感召下,這五個孤兒終於都成長為社會主義的有用人才。 36、謝晉父子的離別情:1983年春,謝晉的兒子謝衍要赴美國學習,臨行時父親摸著兒子的頭說:「衍兒,別怪你父親,拍了一輩子電影,沒有多少錢送給你。我這裡有一件東西,是你爺爺傳給我的,今天我把他傳給你……」這件東西就是謝衍熟悉的被爺爺在文革「抄家」 中珍藏下的那塊懷錶。這件禮物自然不是用錢可以換來的傳家寶,父子的情意也由此可見一斑。 37、李嘉誠富裕不忘祖國的教育事業:香港華人巨富李嘉誠,始終心繫祖國建設,關心祖國的教育事業,曾捐款5億多元創建汕頭大學。他說,他的父親和岳父都是搞教育和熱心教育事業的人,一個國家要想富強,首先要振興教育。「辦汕頭大學,是我作為一個中國人應盡的責任!」鄧小平同志知道後,感慨地說,在當代華僑教育家中,「福建有個陳嘉庚,廣東有個李嘉誠!」 38、張在軍把心血傾注在家鄉教育上:「全國十佳民辦教師」、「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張在軍,是山東省沂水縣泉庄鄉小學的民辦教師。他高考落榜後,經過思想鬥爭,放棄了再複習的念頭,主動承擔起了本村小學老師的擔子,他邊教學,邊補習師範的全部課程,閱讀上千冊文學、哲學書籍,寫了100多萬字的讀書筆記,硬是把自己培養鍛造成科班出身一樣的老師。1985年,他教的學生在他的指導下,有一篇作文獲全國中小學生作文大賽一等獎,有兩篇獲三等獎。幾年間,他的學生作文在全國報刊發表120餘篇,其中30多篇獲獎。他本人也在各種教育雜誌上發表教學論文100餘篇,並出版了不少教育教學方面的專著,為家鄉乃至全國的教育事業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39、居里夫人對女兒的嚴教:居里夫人對自己女兒的要求十分嚴格。一天,她問女兒一個物理問題,女兒心不在焉地把問題答錯了。居里夫人拿過女兒的筆記本,就從窗口扔了出去。這種嚴格治學的態度,影響著女兒以後也成了一名科學家。 |
推薦閱讀:
※懂得無常,放下執著,關愛他人,悅享人生
※盲人可以通過傾聽你的聲音,感知你的「大小」
※大男人更需要關愛
※逍遙畫客李勇的原創油畫作品 3《家鄉的小河》 4《關愛》
※失獨家庭超百萬呼喚社會管理的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