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心境是心凈的心經

這兩天異常悶熱,想到小時候爺爺說的:心靜自然涼。就是在炎熱的夏天,如果心裡保持安靜,情緒保持平穩,自然感覺不到熱,會覺得涼快。如果情緒發燥,即使吹著電扇也會感覺悶熱,可見心靜是多麼奇妙!  晚上感覺心靜不下來,異常悶熱,拿出了在佛友之家結緣的《心經》字帖臨摹了起來....  《心經》雖然只有268個字,但把佛教的要義,把宇宙人生的真理講得極為透徹。可以說是弱水三千,但取一瓢足矣。

  賢宗法師的書里曾提到過:《心經》的經文是開宗明義的典範,把全文的中心放到了第一句話上。他的第一個字是「觀」,「觀」是一個動作,一種情態。  那究竟是「觀」什麼呢?  即要觀身,覺察自己身體的微妙感受;也要觀心,覺知自己內心的各種情態;  覺察、反省、懺悔、面對自己,這些都是「觀」的境界,在生活中,「觀」是時時都要做的事兒。  打個比方說:  有人在工作中罵你是「豬」,你就氣的不得了。這種難受生氣的嗔火在內心升起的一刻,就要馬上觀照自己:我為什麼不舒服,為什麼不平靜?如果能及時觀照並看住自己的嗔火,告訴自己別人說的又不是魔法,根本不會因為一句話真的就變成一頭豬。那就能當即放下,回到清醒、快樂的狀態中。  通過「觀」到達的是什麼呢?  不就是「自在」嘛!  我們說「觀自在菩薩」的時候就是在呼喚觀音菩薩的名,通過這種方法達到觀照自己,叩問內心。  那麼觀自在菩薩是怎樣修行的呢?是如何:到達彼岸的呢?(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般若:意味著大智慧、波羅代表著 彼岸、蜜:是到的意思)  菩薩的修行法門是什麼?  是「照」。她照見「五蘊皆空」。  照也就是觀,菩薩在修行的時候通過觀照,悟得四大本空、五蘊非有的究竟「空性」。(人在修行的時候其實也一樣,不斷的觀身、觀心)  那麼,菩薩悟到了「空性」後,是不是就離開人世,去尋求自身的解脫了呢?  不是,她照見「空性」,卻倒駕慈航,回到人世,度一切苦厄。  這一點是佛教中非常強調的!  如果覺知「空性」後,轉身尋求「慧解脫」的,是羅漢的境界。而能反身相顧,回到苦海中度人的,就是菩薩的境界。  佛教一再講,「佛」就在人間,就在家中。  講個故事:  古時候,有個人離別雙親到四川拜訪無際菩薩。路上有個老僧前來點化他:「你去哪裡?」  「我去拜無際菩薩為師」  「與其去找菩薩,還不如去找佛。」  「哪裡有佛?」  「你回家時,看見有個人披著毯子,反穿鞋子來迎接你,就是佛。」  他依照老僧所說急忙回家,這事已經是半夜,他母親聽到他叫門高興的來不及穿鞋,披著毯子,拖鞋也穿錯了,衝出來開門。那個求佛者看了,當下頓悟。  而「波羅蜜多」是「到彼岸之上」的意思。什麼是到彼岸呢?從迷糊到清楚,從黑暗到光明,從污染到清凈,從煩惱到菩提,從生死到涅槃等等,都是佛教所說的「到彼岸」。  佛教經常把修行比喻成行舟的過程。中國的佛教一般是大乘佛教;而緬甸、斯里蘭卡的佛教我們稱作小乘。  「乘」就是船、乘載的意思。小乘重視自度,而大乘佛教不僅要自度,還要度他。《心經》提現的就是這種大乘思想。要求我們不僅自利,還要利他,最後達到自他圓滿的境界,這就是佛的境界。
推薦閱讀:

心境、心靜、心凈
心若從容,處事不驚
如何在別人罵你的時候,不影響自己的情緒?
心靜與心境
如何做到心如止水,波瀾不驚?你們在什麼階段有過這樣的心境呢?

TAG:心經 | 心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