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怪現象:開國功臣為何大多功績被抹去?
秦漢這段時間的歷史,不知為何,總是給人一種撲朔迷離的感覺。劉邦的起家,鴻門宴,楚漢戰爭,漢初三大反王,等等,都有很多疑點。還有一點,就是很多漢初被封王的人,在史籍上卻找不到他們的詳細出身和功績!這著實讓人有些納悶兒。你想想:作為開國的元老,如果沒有點功績,他們怎麼會被封王呢?而且漢朝又是一個草根兒建立的王朝,他們沒有皇室的老貴族,又不是關係戶,這些人是怎樣憑空被封王的呢?
比如說韓王信,比如說陳豨。
韓王信其實本不出名,僅僅是因為他和「兵仙」韓信同名,而被大家翻了出來,而且還被大家在他的名字中間加上了他的爵位(王爵),以示區分。按理說:韓王信和楚王韓信都是同一級別,但從史書上看,韓王信卻功績平平,根本不能和楚王韓信同日而語。
還有代王陳豨,更是離奇。在他上任代相以前,他的履歷基本是空的!但是從劉邦對他的重用看,陳豨不像一個無名小卒,當時韓王信謀反剛被平定,趙、代這一地區形勢非常緊張,劉邦能啟用陳豨去維穩,證明兩人關係很不一般,而且陳豨功績肯定也不小。可是偏偏陳豨的履歷里,什麼也看不見,難道是空降兵?
但是梁王彭越和楚王韓信就不一樣了。在史書和漢初功臣表裡,他們都戰績彪炳、功勛卓著,同為異姓王,他們之間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區別呢?
筆者以為:最大的原因就在於他們的謀反,彭越和韓信有謀反之名,但無謀反之實,而韓王信和陳豨是有謀反之實,這不得不讓人聯想到韓王信和陳豨真的想謀反嗎?
有個很有說服力的例子,就是燕王臧荼的謀反。臧荼本是項羽扶持的「十八路諸侯王」之一,在楚漢戰爭中,臧荼沒有選擇繼續跟著項羽,而是加入了劉邦的陣營,注意,此時劉、項勢力比較平均。而等到漢朝建立後,臧荼卻選擇憑燕、遼之地和強大的大漢朝對立,這不是找死么?
還有一個人,就是繼任的燕王盧綰。這個人可以說是劉邦的嫡系,和劉邦同年同月同日生,又是發小,其關係比「沛縣五人組」(蕭何、曹參、夏侯嬰、樊噲)還好。可是盧綰的履歷也基本上什麼都看不到,不奇怪么?不奇怪,原因就是:盧綰後來也謀反了!
所以說,我們看到的漢初歷史可能和實際情況相去甚遠了,包括漢初的一位國舅爺、劉邦的大舅子——呂澤,呂澤在史書上也是一清二白。但我想問:呂雉後來的「稱制」,難道真的是因為劉邦是「耙耳朵」?從這個角度想,你就會想通為什麼呂澤的功績會被抹去了。
(明天繼續)
本文作者《蜀山筆俠》,號「賨人客」,一個有「靈魂」的歷史作者,專註原創,拒絕抄襲。
推薦閱讀:
※西方眼中最偉大的中國皇帝:天生異相常遭猜忌,功績不下於秦始皇
※一代霸主:從唐朝疆域看武則天的武功功績
※此人是水滸元老,功績卓著,卻偏偏不在一百零八人中
※韓侂胄執政十四年,發動北伐,但其氣節、功績可圈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