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郵-月亮從此有了中國紅!
2013年12月14日晚上21時11分,嫦娥三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成功著陸,中國成為繼前蘇聯、美國後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在地外天體軟著陸的國家,也是第三個有能力在月球上軟著陸的國家。這一刻,中華民族再沒有比此時離月亮更近的時刻,中華民族真的要如此近距離的看看這個令我們魂牽夢繞的好夥伴。
在世界各國的文化中,多有諸多關於月亮的傳說和故事,古希臘人認為月球里有一位美麗的狩獵女神阿爾忒彌斯,日本人則認為月亮是美麗的「月亮女神」的化身,中國則演繹出「嫦娥奔月」的凄美傳說。當時究其對文化的影響,都沒有月亮對中國文化影響之大,都沒有向中國那樣尊崇月亮。在中國文化中,對月亮的崇拜體現在人們的精神世界裡。從我國古代的傳說到詩歌典籍記載中,月亮被賦予許多美麗的名稱,關於月亮的比比皆是。從「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金蟾」到「望月懷遠」千古流傳的詩辭,都代表著中國人對月亮的美好的嚮往。在月神神話中,嫦娥竊取的「不死葯」及吳剛砍伐的「月桂樹」的「樹創隨合」的奇異能力,都暗示著一種不死的生命精神。月亮的盈虧晦明循環,不僅參與締造了中國的曆法,也影響了中國哲學對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與寧靜神秘的智慧品格的追求。中國月亮哲學中被轉化為一條循環的曲線,陰陽魚「太極圖」就是明顯的見證,這對形成時空合一的宇宙觀和文化穩定性具有深遠的影響。秋季是豐收的季節,也是地球和月亮距離最近的季節,又是從地球看月亮最「圓」的季節,這種「圓」切合了中國文化追求人生圓滿的心裡,便逐漸形成了八月十五祭月的「中秋節」。中國的月亮文化,深深的影響了東亞和東南亞各國。在日本,人們與「月亮女神」形成了合二為一的交融映象;在韓國,深受中國文化影響,將由月亮演化而來的太極圖作為國旗;東南亞是海外華人最大的聚集地,也是受中華文化影響最深的地區,中華民族的月亮文化與當地相融合,中秋節東南亞各國流行和發展。
多少年來,每當晴朗之日的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或彎月懸掛在空中,它是那樣寧靜,那樣神秘。月亮是從哪裡來的?月亮上有什麼?人們總想揭開這個謎。在沒發明望遠鏡之前,人類只能用肉眼觀看月球,產生了很多幻想。而古往今來,人類為了探索月亮的秘密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月球是離地球最近一個天體,是地球唯一的一個衛星。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最早用望遠鏡觀察月球,他發現月球上有群山,有密如麻點般的坑洞--環形山。隨著科學的發展,人類逐漸對月球有了更多的了解。
月球距地球約38.44萬公里,半徑約1740公里,是地球半徑的1/4左右,月球的質量約等於地球質量的1/81,體積只相當於地球體積的1/49,表面積約為地球的1/14。同一個物體在月球所受的引力只有地球上的1/6。月球表面的溫度最高約127攝氏度,最低約-183攝氏度。
月球環繞地球作橢圓運動,並伴隨地球繞太陽公轉。它自轉和公轉都是自西向東,轉動一周的時間都是27天7小時43分,月球的一天相當於地球的一個月,月球總以它的同一半球面對著地球。
由於月球的引力小,大氣密度約為地球海平面的1萬億之一,空氣極為稀薄。正因為沒有大氣層的阻力,空中飛來的大小隕石毫無阻攔地與月球相撞,使月球傷痕纍纍,布滿了環形山。沒有空氣傳送聲波,月球上萬籟俱寂。月球本身並不發光,沒有空氣的散射,太陽光比在地球上看到的要明亮一百倍,但天空卻永遠一片漆黑。正因為沒有空氣,月球上沒有藍天白雲,沒有晴陰天之分。
環形山是碗狀凹坑結構,月球上直徑大於1公里的環形山有3萬3千多個,占月面表面積的7-10%,最大的是南極附近的貝利環行山,直徑295公里。月球上還有洋、海、灣、湖等各種名稱,其實月球表面並沒有水。月球上有22個月海,其實是廣闊的平原。最大的是風暴洋,面積約500萬平方公里。
美國1958年8月18日發射的月球探測器由於第一級火箭升空時爆炸,半途夭折了。隨後又相繼發射的先鋒號(Pioneer)探測器,均未成功。1959年3月3日,先鋒4號探測器成功地從距月面59000公里處飛掠進入繞日軌道,成為美國第一個脫離地球重力的探測器。
1959年~1976年是月球空間探測的第一次高潮,在這期間,發展了月球硬著陸、軟著陸和繞月飛行技術,並於1969年最終實現了人類登上月球的夙願。六次載人登月飛船和三次無人登月探測器採集了大量月球岩石、土壤樣品,通過對這些月球樣品的分析與系統研究,大大豐富與加深了人類對月球的認識。
1959年1月2日,前蘇聯發射了月球1號探測器(Luna),首次成功脫離地球引力,從距月球表面7500千米的地方通過。月球2號探測器於1959年9月12日發射升空,兩天後飛抵月球,在月球表面的澄海硬著陸,成為到達月球的第一位使者,但它科學儀器艙內的無線電通信裝置在撞擊月球後停止了工作。月球3號探測器於1959年10月4日飛往月球,環繞到月球背面,拍攝了第一張月球背面的照片。1966年1月31日發射的月球9號成為世界上率先在月球軟著陸的探測器,它飛行79小時之後在月球的風暴洋附近著陸,用攝像機拍攝了月面照片。1970年9月12日發射的月球16號,在月面豐富海軟著陸,第一次使用鑽頭採集了120克月岩樣品帶回地球。1970年11月10日發射的月球17號載著世界上第一輛自動月球車--月球車1號抵達月球,在月面雨海著陸後進行了10個半月的科學考察,它行程10540米,考察了8千平方米月面地域,拍攝了200幅月
球全景照片和2萬多張月面照片,直到1971年10月4日核能耗盡才停止工作。1973年1月8日發射的月球21號,把月球車2號(lunokhod2)送上月面,取得了更多成果。從1958年-1976年,前蘇聯共發射了24個月球號探測器,其中有18個完成了探測月球的任務。最後一個月球24號探測器於1976年8月9日發射,8月18日在月面危海軟著陸,鑽采並帶回170克月岩樣品。至此,前蘇聯對月球的無人探測宣告完成。
美國緊隨蘇聯,先後發射了9個徘徊者號(Ranger)和7個勘測者號(Surveyor)月球探測器。徘徊者探測器樣子像蜻蜓,最初的5個徘徊者探測器均無建樹。徘徊者6號於1964年1月30日發射,成功地在月面靜海地區著陸,但由於電視攝像機出現故障,沒有能夠拍回照片。1964年7月28日徘徊者7號發射成功,在月面雲海著陸後拍攝到4308張月面特寫照片。1965年2月17日、3月24日發射的徘徊者8號、9號,都在月球上著陸成功,並分別拍回7137張和5814張月面近景照片。1966年5月30日,美國發射了新型探測器—勘測者1號,在月面風暴洋軟著陸,向地面發回11150張月面照片。到1968年1月1日發射的7個勘測者探測器中,有2個失敗,5個成功。在此之後,美國發射了5個月球軌道環行器(LunarOrbiter),為阿波羅載人登月選擇著陸地點提供探測數據。
為了爭奪太空科技的領導地位,美國總統肯尼迪1961年5月25日在議會演講中說:「美國要在60年代末以前,讓人登上月球並安全返回地球。」從此,美國耗資250億美元的「阿波羅」(Apollo)登月計劃開始了。「阿波羅」是希臘神話中掌管詩歌和音樂的太陽神的名字,它與月亮女神阿爾特彌斯是雙胞胎。以「阿波羅」作為登月計劃的名稱,意思是讓太陽神飛到月亮女神那兒去相逢。「阿波羅」計劃的目的是實現載人登月飛行和人對月球的實地考察,並為載人行星飛行和探測進行技術準備。1969年7月16日上午(美國東部時間),在肯尼迪宇宙飛行中心發射了「阿波羅」11號飛船。7月20日晚,「阿波羅」11號登月艙的4條著陸支架終於安全落在被稱為「靜海」的月球上。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踏下人類的第一個足印。在此後2小時40分中,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展開了太陽能電池陣,安設了月震儀和激光反射器,還採集了月球岩石
和土壤的樣品,還與美國總統尼克松進行了電視談話。7月21日上午11時15分,登月艙飛離月面之後與繞月軌道上的飛船會合後安全返回。為紀念人類第一次登月成功,每年的7月20日定為「人類月球日」。1972年12月6日「阿波羅17」號發射,並登陸月球,開始了人類在月球上首次漫遊,宇航員們乘坐月球車旅行,在月球上鑽孔、取土樣,採集岩石標本。最為珍貴的是在一座火山口發現了橙黃色發亮的粉塵,證實月球上有火山活動的理論完全正確。12月19日,「阿波羅17」號安全返回地球。「阿波羅」計劃17次飛行試驗中第1次到第10次飛行專為登上月球作準備(1-3號是試驗飛船,4-6號是無人飛船,7號飛船載人繞地球飛行,8-10號載人繞月飛行),11號至1
7號是載人登月飛行。除「阿波羅」13號飛船因中途發生故障被迫返回地球外,12名宇航員6次登月在月球上停留的時間達300個小時,他們從月球上帶回440公斤岩石、土壤樣品,為人類研究月球提供了寶貴的資料。「阿波羅」計劃在月球探測中取得最輝煌的成果,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項成就。因為探月活動耗資巨大,1972美國「阿波羅計劃」結束以後,月球探測一時有所降溫。
20世紀90年代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資源不斷增長的需求,科學家目光又都逐漸聚焦到的月球,提出要在月球上建造基地,要對月球進行全面的開發和利用,還要在月球上長期地工作和生活。因此人類重返月球。世界上主要幾個科技大國開始公布各種計劃,發生各種探測器。1990年日本發射了「飛天」月球探測器,2007年9月發生了「月球女神」號月球探測器,成功抵達月球軌道,於2009年6月撞擊月球表面。1998年美國發射「月球勘探者」探測器,於1999年撞擊月球表面;。2003年9月27日歐洲第一個月球探測器「Smart-1」在格林尼治時間順利升空,在完成月球探測後,於2006年9月份撞擊月球表面。2008印度獨立發射「月船1號」月球探測器,在繞月飛行3400圈後失蹤。
我國2004年2月首次公布了探月計劃。2007年4月我國發射首顆繞月探測衛星嫦娥一號。2009年3月1日16時13分10秒,中國的「嫦娥一號」衛星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員的精確控制下,準確落於月球東經52.36度、南緯1.50度的預定撞擊點。「嫦娥一號」出色地實現了中國探月一期工程四大目標,即繪製月球0°到南北緯70°的全月球影像圖;測定月球表面多種元素分布及測定其中的礦物;研究月球表面內層土壤的薄厚分布;探測月球環境,了解月球表面以及空間的數據。嫦娥一號還超額完成南北緯70°到90°南北極位置的全圖。
「嫦娥二號」於2010年10月1日18時59分57秒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並獲得了圓滿成功。在圓滿完成對月球的探測後,2011年06月09日下午4時50分05秒嫦娥二號飛離月球軌道,飛向太陽系進行深空探索。2013年7月14日1時許,已成為我國首個人造太陽系小行星的嫦娥二號衛星與地球間距離突破5000萬公里,再次刷新「中國高度」。嫦娥二號工程的實施創造了航天領域多項「世界第一」:首次獲得7米解析度全月球立體影像,首次從月球軌道出發飛赴日地拉格朗日L2點進行科學探測,首次對圖塔蒂斯小行星近距離交會探測並獲得10米解析度的小行星圖像。
嫦娥三號衛星是嫦娥工程第二階段的登月探測器,由著陸器和巡視探測器「玉兔」號月球車組成,進行首次月球軟著陸和自動巡視勘察,獲取月球內部的物質成分並進行分析,將一期工程的「表面探測」引申至內部探測。其中著陸器定點守候,月球車在月球表面巡遊90天,範圍可達到5平方公里,並抓取月壤在車內進行分析,得到的數據將直接傳回地球。嫦娥三號探測器已於2013年12月2日1時30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12月14日21時11分,嫦娥三號在月球正面的虹灣以東地區成功軟著陸。12月15日4時25分,「玉兔號」月球車成功與嫦娥三號著陸器分離,第一次踏上了月球表面,在月壤上留下了深深的車轍,月球上首次烙上中國印!12月15日23時47分,「玉兔號」與「嫦娥三號」將進行互拍成功,拍下的照片中,五星紅旗第一次在月球表面飄揚!嫦娥三號工程圓滿完成,月亮上從此有了中國紅。
這次,中華民族可以真正的高聲呼喊:「月亮,我們中國來了!」
推薦閱讀:
※18歲得皇帝親授,半年後完成傳世名畫,今年他先上郵票,再登故宮
※集郵欣賞之風光明信片系列-YP.10 天津風光
※《毛主席詩詞》郵票和毛主席詩詞手跡:水調歌頭?游泳
※方寸之間學問大--集郵
※香港將發《購物街》郵票,終於可以光明正大的買買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