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有道:清朝宗室為何沒拖累國家經濟?
來源:簡書
作者:橘玄雅
經作者授權發布
梳理明朝滅亡的原因,有些人認為明代的宗藩制度,讓成千上萬的朱氏子孫成為坐吃山空的寄生蟲,國家財政為了供養這些宗室子弟耗費巨大。誇張點說,明朝的經濟就是被這些宗室子弟拖累垮的。而清朝吸取明代的教訓,很好的解決了宗室子弟對於王朝政權的負累。其中有一項高明的制度,稱之為考封制度,它是清代宗室制度里最為特殊的一點。
在了解考封制度之前,我們來了解一下清代宗室的等級。
清代宗室的爵位,專屬於「宗室」(太祖努爾哈赤以及其親兄弟的後裔),就算是「覺羅」(太祖的叔伯兄弟以及祖叔伯兄弟的後裔)也不能得到。清代的「覺羅」雖然可以使用紅色腰帶彰顯自己獨特的出身,但是只屬於「類皇族」或者「次級皇族」的階級,只能使用異姓功臣的世職,即公侯伯子男那套,而並非宗室爵位。
宗室的爵位,一共有12等,外加2個特殊爵位,也有人把它們合稱為「14等爵位」。
如上圖。圖中,世子和長子是特殊的爵位。世子,是親王爵位官方承認的繼承者的封爵;長子,則是郡王爵位官方承認的繼承者的封爵。這兩個爵位均學自明代宗室制度。不過實際上,清代很多親王的繼承者,在承襲祖輩親王爵位的時候,並沒有事先得到世子或者長子的冊封,所以從乾隆朝開始,世子和長子兩個爵位基本被廢棄。
另外,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這三個爵位,各自內部還分三等,如一等鎮國將軍,三等鎮國將軍,二等奉國將軍。他們本質上是同一個等級的,只是在糧餉上有細微差距。
圖一:清代宗室家族圖
明代宗室採取的是「一子承襲,餘子降等」的制度,簡單、籠統的說,一個親王有10個兒子,其中一個兒子繼承父親的親王爵位,還是親王,其他的九個兒子降一等成為郡王。加上明代宗藩生育速度極快,導致明代宗室的人口極大,有爵位者也極多,造成了可怕的經濟負擔。
清代為了防止如明代一樣宗室爵位泛濫的情況,制定了降襲制度。簡單說,親王去世後,只有一個兒子可以繼承親王的爵位,但是這個繼承,是降一等繼承。也就是說,親王去世後,只有一個兒子可以繼承他,降襲為郡王。同時,降襲還有一個底限。如親王降到奉恩鎮國公之後便不再降襲,郡王降到奉恩輔國公之後便不再降襲。
爵位漢名降襲底限和碩親王奉恩鎮國公世子 多羅郡王奉恩輔國公長子 多羅貝勒不入八分鎮國公固山貝子不入八分輔國公奉恩鎮國公一等鎮國將軍奉恩輔國公一等輔國將軍不入八分鎮國公奉恩將軍不入八分輔國公奉恩將軍鎮國將軍奉恩將軍輔國將軍奉恩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奉恩將軍奉恩將軍
註:奉恩將軍承襲三次之後自動取消。
作為例外,清初的幾個著名旗主王公,擁有世襲罔替的權利。他們一支的宗主爵位(入八分的爵位)不必世襲遞降,但是除了宗主爵位外的,還跟其他王公一樣,世襲遞降,並且進行考封。世襲罔替的王爵,即12個鐵帽子王,分別為禮親王、睿親王、豫親王、肅親王、鄭親王、庄親王、克勤郡王、順承郡王這八個清初王公。還有後來的四位:怡親王、恭親王、醇親王、慶親王。除此之外,還有幾家清初立過軍功的入八分公後來世襲罔替,如褚英後人的奉恩鎮國公,就是世襲罔替的。
圖二:清代宗室家族圖
無論是「世襲遞降」還是「世襲罔替」,能繼承宗主爵位的終究只有一個人,那麼其他的兄弟怎麼辦呢?清代來說,只能通過考試,為自己謀得封不入八分的小爵位。這個「因考試而得封」的過程,即「考封」。
一個人的爵位,只可以由其一個兒子繼承,其其他的兒子需要通過考試,來獲得不入八分的爵位,這種封爵方式,就叫做考封。考封的宗室,根據其父親的爵位以及其母親的地位,有一個「基準值」。
父爵位嫡室所生餘子側室所生餘子別室所居、妾、媵所生餘子和碩親王不入八分輔國公二等鎮國將軍三等輔國將軍世子一等鎮國將軍三等鎮國將軍三等奉國將軍多羅郡王一等鎮國將軍三等鎮國將軍三等奉國將軍長子二等鎮國將軍一等輔國將軍奉恩將軍多羅貝勒二等鎮國將軍一等輔國將軍奉恩將軍固山貝子三等鎮國將軍二等輔國將軍奉恩將軍奉恩鎮國公一等輔國將軍三等輔國將軍閑散奉恩輔國公二等輔國將軍一等奉國將軍閑散不入八分鎮國公三等輔國將軍閑散閑散不入八分輔國公三等輔國將軍閑散閑散鎮國將軍三等輔國將軍閑散閑散輔國將軍三等奉國將軍閑散閑散奉國將軍奉恩將軍閑散閑散奉恩將軍閑散閑散閑散
在考封的時候,無論一個宗室考試如何好,一般不能超過這個「基準值」。
宗室考封的考試內容,為翻譯、馬箭、步箭三項。每項考試結果有優、平、劣三個等級,三項都考了「優」,考封給他典制上應有的爵位,即基準值。兩優一平,降一等;一優二平者、二優一劣者,降二等;三平、一優一平一劣者,降三等;一優兩劣、兩平一劣、一平兩劣及全劣者,不予爵位。清代宗室達到20歲可以參加考封,如果當屆考封沒有得到爵位,可以再參加下一屆的考試。也有不少清代宗室一直考到四五十歲都沒有獲得爵位。
圖三:同僚相見
舉個例子,宗室A的父親是親王,已經去世,爵位給A的哥哥承襲。母親是親王的嫡福晉。今年宗室A已經20歲,參加考封。馬箭、步箭都考了平,但不會滿文,翻譯考了劣。二平一劣,降二等。他的基準線是親王嫡室所生餘子的「不入八分輔國公」,降一等為一等鎮國將軍,降二等為二等鎮國將軍。於是他最終獲得了二等鎮國將軍的爵位。
這就是宗室的考封。清代通過世襲遞降和考封制度,將清代宗室里有爵位的人的比例壓縮到了6.3%,其中入八分(親王到輔國公)的比例只佔6.3%內的1/4。而93.7%的皇族後裔,都是無爵的「閑散宗室」。這也保證了清代宗藩不會如明代宗藩一樣成為經濟上的累贅。
▼
排版:@蘇蘇
推薦閱讀:
※大清朝——鄭親王濟爾哈朗
※清朝時伊徹滿洲和佛滿洲的待遇具體有哪些不同?試舉例分析。?
※清朝皇妃壽命之冠:她居然活了九十七歲,堪稱清宮后妃楷模
※原來清朝火炮並不遜色於歐洲,但卻被打的落花流水,這就是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