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方案的編製技術
課題方案的編製技術
連 曉
選定課題,對課題研究的內容有了基本了解後,就可以制定課題方案了。在教育科學研究中,制訂課題方案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有人說,有一個好的課題方案,整個研究工作便成功了一半。這話有道理,因為在一個完善的課題方案中,明確了研究的課題名稱及其範圍,明確了研究的意義及其目標,明確了研究的創新之處及其可能碰到的難點,明確了要採用的研究方法及其成果樣式,明確了研究的實施步驟及其進程,所有這一些都有助於自覺有序地進行課題研究並因此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僅如此,更重要的,它還直接影響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和科學性。正因為如此,課題方案在課題申請立項和學位論文開題等場合常常作為主要的供評估的材料,所以,在教育科學研究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十分重視課題方案的編製。
第一節 課題方案的一般體例和要求
課題方案有許多不同的叫法,其樣式也不完全相同,如開題報告、實驗方案、研究計劃、課題方案等,但是從根本上講,這些叫法並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在實際操作中人們也沒有對它們進行太嚴格的區分。開題報告是相對於結題報告而言的,這種叫法以前在大學學位論文的課題研究中用得比較多,現在隨著教育科學研究深入、廣泛的開展和水平的提高,這種提法也越來越多了。開題報告作為一種科學研究設計的樣式,和其它樣式相比,更注重在課題的創新性、立論的科學性和研究的可行性等方面的論證。實驗方案就是採用教育實驗法進行研究的具體方案,因為教育實驗法是最為嚴格的教育科研方法,所以實驗方案的編製也有較為嚴格的要求,如實驗變數的設置、無關變數的控制、實驗方法的設計、假說的驗證等都有一套規範化的要求。研究計劃,顧名思義就是關於研究工作的計劃,這是一個樸質無華的概念,因而通用性也最強,幾乎所有的課題方案都可以稱之為研究計劃。課題方案就是關於課題研究的具體實施方案,這個名稱比開題報告、實驗方案的涵蓋力要強,比研究計劃更典雅一些,故本文用它貫之始終。下面就其一般性的體例特點及要求作一些介紹。
一、課題名稱
如果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那麼課題名稱就是課題方案的窗戶,所以,有一個好的課題名稱往往在課題立項評審或開題答辯中占很大的便宜。
課題名稱,又稱題目,就是指研究問題的具體陳述形式。凡搞過課題研究的人都有經驗,在這之前,我們只是選定了一個比較有價值的問題,確定了課題研究的大體思路,當我們需要落筆成文制定方案的時候,就會發現還有許多內容需要進一步推敲,這其中第一個就會碰到如何確定課題名稱的難題。通常一個有價值的問題需要斟酌多次才能確定它的陳述形式,就是說,用一個題目的形式把它寫下來時,還得化很多心思。
例如,課程改革是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一個重點,於是我們就確定了《課程改革研究》這樣一個課題名稱,但實際上這個課題是根本無法完成的,因為它大而無當,它的外延大到可以把大學的、中學的、小學的,中國的、外國的,國家的、地方的,歷史的、現實的,理論方面的、實踐方面的,狹義的、廣義的等等全都包括進去,但它的內涵卻很少,所傳遞的信息只是一個籠統的範圍,別人無從知道你究竟要解決什麼問題。好的課題全不是這樣,如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課程中心2002年4月1日在北京正式開題的研究課題《在新課程實施中,轉變教師觀念和提高教學水平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十五」重點課題,見2002年4月4日《中國青年報》),和上述課題名稱相比,優劣自明。
課題名稱不當,表面上是詞語表述問題,大多數實質上卻還是選題問題,課題還沒有選好,如上述《課程改革研究》這個課題名稱,它只是選准了研究的方向,還沒有選准問題,對具體要解決什麼問題不甚明了。由此可見,若要有好的課題名稱,首先要選准課題,其次才是語言表述問題。當然語言表述也是不能忽視的。課題名稱語言表述的基本要求是:能指出問題的中心議題和相關的前後背景,簡潔明了,具有一定的概括力,內涵要豐富,並具有一定的新穎性和吸引力。如《在新課程實施中,轉變教師觀念和提高教學水平的理論和實踐研究》這個課題表述,它至少向我們提供了這樣一些信息:要解決的是推進素質教育中的核心問題——課程改革;研究的主要內容是轉變教師觀念,提高教學水平;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理論探索和實踐嘗試(可能有行動研究、實驗研究、調查研究等等),其中還包括了一個假說,即實施新課程可以轉變教師觀念,提高教學水平,推進素質教育,在這裡實施新課程是自變數,轉變教師觀念、提高教學水平是因變數。由此可見,一個好的課題陳述,其信息量是非常大的。下面是浙江省十五課題中部分有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課題名稱,可供參考:
1、初中「自主實踐教育」體系的研究(何志英)
2、協同合作,走向校本——蕭山區校本課程開發的實踐研究(俞曉東)
3、研究性學習教學指導與監控的實踐研究(連曉)
4、紹興市小學研究性學習的現狀與對策(唐和祥)
5、隱性課程和素質教育(楊丹妮)
6、面向小學開展研究性學習實踐探索(陳寧軍)
7、中學生思想品德發展性評價的實踐與研究(樓江紅)
8、初中生髮展性學習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實驗研究(龔金根)
9、小學藝體綜合活動校本課程建設研究(俞祥勝)
10、小學生學習能力展示性評定研究(方祝慶)
二、課題研究的背景及其意義
教育科學研究課題,實際上是一個有待解決、驗證的教育問題,課題方案需要對這個問題提出的背景資料及其意義作一些交代。這一塊內容也有的稱之為「問題的提出」,它通常包含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1、對國內外現有研究成果的評介。
主要工作是對有關文獻進行綜述。這裡的研究成果既包括理論方面的,也包括實踐方面的;既要有介紹,也要有評價。要指明別人的探索已經達到了什麼程度,有哪些問題已經解決,有哪些問題還沒有解決或解決得不夠好,原因是什麼。這樣做的目的是確定研究的起點,使自己的研究有較高的品位——承認別人的成果,明確的自己的創新空間。如果限於自己的視野,提供國外的資料有困難,那麼至少要介紹一下國內同類問題的研究情況。
下面以江蘇太倉高級中學的課題方案《教師在研究性學習中的作用和地位》(為了說明問題,我們將重點解剖這個實例,下面會多次提及,為行文方便,簡稱「太倉方案」,參見霍益萍等著《讓教師走進研究性學習——江蘇省太倉高級中學研究性學習實驗報告》第109頁,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為例介紹這塊內容的體例:
「太倉方案」的背景分析共寫了三點:(1)研究性學習已成為世界教育改革發展的趨勢;(2)教師素質成為世界教育改革的重點;(3)研究性學習為教師素質的提高搭建了舞台。最後一段它是這樣寫的:
在我國,雖然研究性學習剛剛起步,但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迅速被人們接受,並付諸行動中。不少學校對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的組織和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經驗,但對研究性學習中教師的作用和地位
幾乎沒有學校涉及。我校把研究的切入點放在教師層面,就跟有其實踐的探索意義後理論的思考價值。那麼,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行為和知識結構等究竟發生了那些變化?這種變化對學習的研究性學習產生了怎樣的指導作用?教師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怎樣的提高?這成了我們進行本課題研究的出發點和歸宿。
其中創新的空間很明顯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的作用和地位」方面,而特彆強調「在研究性學習中發揮教師的作用」這一點恰恰是江蘇的研究性學習區別於上海的地方。
2、闡明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主要是說明本課題的目的和價值,可以是理論方面的,也可以是實踐方面,或兩者兼而有之。假如,我們要搞一個以《中學生研究性學習安全問題的實踐研究》為題的研究課題,那麼,我們就可以從這樣幾個方面來闡述它的意義:(1)研究性學習是新課程的必修課,而搞研究性學習,學生免不了要三五結夥外出考查,或在無教師監督下完成其它有一定危險性的作業。學生的安全是頭等大事,學生自保能力又不是很強。(2)課題研究可以促使教師、學生、家長乃至全社會都來重視研究性學習中的安全問題,有助於學生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從而促進研究性學習的健康發展。(3)為其他學校和教師提供可供借鑒的理論和實踐成果。等等。總之,要講清楚把研究性學習安全問題作為研究課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同行專家更能接受你的課題。
下面以「太倉方案」為例進一步作些說明(小標題為「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本課題的研究目的就是要以研究性學習為途徑,以學生活動為載體,以教師活動為內容,探究研究性學習中教師的地位和作用,並形成我國學校自己培養教師、提高教師素質的一個新模式。
研究性學習改變了學校教育中目前占統治地位的「教師將學習內容以定論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學生接受後將它們內化」的接受性學習,這種變化,必然導致師生關係的轉變,促進教師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發生深刻的改變,從而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並且有助於教師尋找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抓手」,進而在教學中更自覺地推進素質教育。
在這裡,理論方面的研究目的是「探究研究性學習中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實踐方面的研究目的是「形成我國學校自己培養教師、提高教師素質的一個新模式」,眉目十分清楚。其意義主要是實踐方面的,如「促進教師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發生深刻的改變」,「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有助於教師更自覺地推進素質教育」,層層推進,很有梯度。
3、明確擬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課題研究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解決理論和實踐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也就是為了解決矛盾。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在各種矛盾中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矛盾中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抓住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其它矛盾就迎刃而解了。這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擬解決的關鍵問題。還是以《中學生研究性學習安全問題的實踐研究》這個課題為例,其中有研究性學習和傳統學習方式的矛盾,在具體的實施中,有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增加和隨之而來教師直接干預性減弱的矛盾,學生多教師少的矛盾,學生三五結伴分散活動和教師無法一一伴隨的矛盾,學生自保能力差和研究性學習必然要求的矛盾等等。其中,學校和教師改變監控策略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因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顯然應該是如何理清其中的安全機理並採取相應的監控策略。這個關鍵問題弄清楚了,整個研究思路也就非常清晰了。
4、課題研究人員的相關經歷及其優勢。
課題研究人員包括課題負責人和參與者,主要寫三方面的內容:(1)隊伍陣容(學科專業、學歷、專業技術職務、行政職務)、單位給予的支持等。這些內容可以說明自己的研究條件。(2)本領域做過哪些工作?有什麼研究基礎和研究經驗?這些內容可以說明本課題的研究基礎。(3)其他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研究內容、效果和獲獎情況等。這些內容可以證明自己的研究能力。
也以「太倉方案」為例加以說明。該課題方案在「課題研究人員的相關經歷」方面略去了,在優勢方面卻分析得非常透徹——從其中列出的五個小標題就可以看出來:
(1)我校研究性學習的開設有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
(2)我校研究性學習的開設有一支充滿朝氣的年輕教師隊伍作動力。
(3)我校研究性學習的開設有高校專家的指導。
(4)我校研究性學習的開設有較高素質的學生與和諧開放的社區氛圍作保證。
(5)學校現有教學條件和資源為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提供基礎。
其中第3條寫到專家的指導,話不多,卻很有分量:
我校研究性學習的開設從一開始就得到了華東師範大學教育系霍益萍教授、張人紅老師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導。霍益萍專門從事研究性學習的研究多年,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對我校研究性學習的順利展開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上面這些內容充分顯示了自己課題研究的優勢、實力以及外部得天獨厚的條件。
以上從四個方面介紹了「背景和意義」的一般性內容,當然這四個方面並不是都要平均用力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詳略得當地展開,有的可以多說一點,有的可以點到為止,如「太倉方案」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是課題方案的核心所在,它一般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主要概念的操作性定義。
課題方案要求對研究的教育問題中所涉及的概念和使用的名詞術語都進行嚴格的規定,要界定清楚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概念反映了研究對象的本質屬性,但因為人們生活經驗和知識結構的差異,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因而,對同一事物的想像和理解也不同。教育科學研究為了突出科學性,一定要對所使用的概念術語的內涵和外延進行科學地描述和嚴格地界定,並能為學術界所認可,通常把這項工作稱之為操作性定義。如《中學生研究性學習安全問題的實踐研究》這個課題就必須把「研究性學習」和「安全問題」兩個關鍵性的概念界定清楚。因為,「研究性學習」這個概念,現在學術界至少有兩種理解:一是指國家新課程計劃明文規定的一門必修課,一是指一種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以重視自主探索為特徵,在任何學科教學中都可以使用。兩者儘管有聯繫,但畢竟是兩個概念,作為後者安全問題就不那麼突出。為此,我們就應該參照教育部頒發的新課程教學計划下一個操作性定義。再說「安全問題」,應該明確是指人身安全問題,不允許和其他安全問題相混淆。
2、課題假說和主要變數
課題假說是指對客觀事物的內在規律的一種假定性的解釋,是依據一定的科學原理和事實,對要解決的科學研究問題提出猜測性、嘗試性的回答方式,簡言之,是一種科學的推測或設想。實際上它往往就是課題方案提出的中心論點(也有的稱課題立論),但這個論點還需要在科學研究(理論的、實踐的)中得到進一步的修正和驗證。變數是指某一客觀事物其組成成分在性質、數量等方面具有可變化、可操縱或可測量的特徵。變數依據其相互關係可分為自變數、因變數和無關變數。例如《審美情感功能在語文教學中的意義》這個課題方案(載2000年第9期《語文學習》),它的假說是: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伴隨認知教學的同時,實施審美教育,通過審美情感功能的發揮,可以有效地促進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完善個性品質。」
其中,「審美教育,發揮審美情感功能」就是自變數;「有效地促進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完善個性品質」,就是因變數。「促進能力,養成良好習慣,完善個性品質」的途徑和方法多種多樣,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除了「審美教育,發揮審美情感功能」這個自變數起作用外,還可能有其他因素也在起作用,」這個「其他因素」,就是無關變數(又稱控制變數),這個無關變數是需要在課題方案中設計好控制辦法的,這也是課題方案編製中的一個難點。
3、立論依據及主要創新之處。
立論依據在課題方案中主要是指課題假說提出的依據,可以是理論方面的依據,也可以是實踐方面的依據。例如上述《審美情感功能在語文教學中的意義》這個課題方案,其立論依據主要是三個方面:(1)邱明正《審美心理學》的研究成果(作者認為審美情感在審美活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並詳盡地論述了情感在審美中的心理機制);(2)盧家楣《情感教學心理學》的研究成果(作者認為情感在教學中具有強大的功能,並列舉了情感的九大功能);(3)語文教學實踐證明語文教學中必然而且應該伴隨著許多審美活動。於是得出結論(課題假說):加強審美情感教學,發揮審美情感功能,可以有效地提高語文教學效果。
主要創新之處在課題方案中是指預計的創新之處。也以上面這個課題方案為例,預計的主要創新之處也是三個方面:
(1)揭示語文教學中發揮審美情感功能的心理機制;
(2)發現和揭示語文教學中審美情感固有的功能及其特徵;
(3)創設語文教學中發揮審美情感功能的模式(途徑和方法)。
研究內容其它還可以有一些,如有的還要寫「課題研究的目標」、「課題的指導思想和原則」、「課題的研究範圍」等等,但主要的是上面幾種。
四、課題擬採用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如實驗法、觀察法、調查法、行動研究法等,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自己的特長選擇幾種,用幾百個字簡要地陳述一下選用的原因或講一講大體的用法。例如,「太倉方案」用200餘字說明原因後就點明,「主要採用案例分析法,並輔以調查研究法、文獻研究法。」再如,上述《審美情感功能在語文教學中的意義》,在說明採用「准實驗研究法」和「行動研究法」後指出:
具體方法有以下幾個方面:
(1)擬在所任教的自然班中實施,在不嚴格控制無關變數的狀態下進行。效果擬採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辦法評估,如問卷和訪談調查、學生總結、考試成績、學生作文等。
(2)課堂教學的案例研究。通過案例的積累、分析、歸納,尋找規律性的東西,探索相關的課堂教學模式。
(3)創設《文學審美》的研究性校本課程,用以指導課外閱讀。
五、課題研究的實施步驟
主要說明課題研究的分工情況、大體上的時間安排,如何時開題、何時開始實施、何時出階段性成果、何時結題等,這塊內容雖然文字不多,但人們比較關心,因為它對研究者來說,強化了研究的計劃性,使研究受到時間的約束;對於課題管理者來說,便於督促研究者按時完成自己的課題研究。實施步驟一般比較簡單,二三百個字,能說清楚就行。
六、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
課題方案要明確寫出階段成果和最終成果的形式和名稱。成果的主要形式有,調查研究報告、實驗報告、論文、專著、教材等。
七、課題研究的參考文獻資料
從研究的科學性出發,課題方案還要提供自己立論和研究的參考文獻資料,大學學位論文開題報告要求高的,還要對所參考的文獻資料進行評述。教師的課題方案一般只要列出目錄即可,但作者、出版社、版本一定要寫清楚,以便查對。如上述《審美情感功能在語文教學中的意義》這個課題方案:
參考資料
1、《審美心理描述》(滕守堯,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審美心理學》(邱明正,復旦大學出版社,1993)
3、《情感教學心理學》(盧家楣,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4、《文藝學與語文教育》(王紀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5、《美育心理學》(蔡正非,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八、課題研究的經費預算
經費預算一般包括圖書資料費、調研費、會議費、儀器購置費、出版費、列印費、外出考察差旅費等項目。
以上八項是課題方案的基本要素,在實際操作中,不一定按照這樣的順序排列,有些可以合併,也不一定都要把這八項要素都寫全,可以裁剪,可以增補,這都要依情況而定,但其中「課題名稱」、「背景及意義」、「研究內容」、「實施步驟」等幾項,一般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節 課題方案的編製技巧
一、認真比較,先選後矯
編製課題方案在確定課題名稱的時候要防止兩種傾向:一是基本選定了研究方向,但對課題的內容和範圍等卻缺乏必要的了解;二是優柔寡斷,在選定課題及相關內容的時候遲遲下不了決心。解決的策略是經過幾個方面的比較以後,先定下來再說,再反覆比較,認真矯正。
初定之後,一般地說,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比較和矯正:
1、研究切口的大小。
一般做課題的原則是「切口小,開掘深」,研究切口以小為好。試比較下面幾個課題名稱:
(1)研究性學習的設計和指導研究
(2)小學生研究性的研究與實踐
(3)研究性學習的實踐與思考
(4)中學生研究性學習安全問題的實踐研究
(5)教師在研究性學習中的作用和地位
這幾個課題名稱,顯然是最後兩個擬得好,原因是研究切口小,容易出成果、出新意。第一個是研究「研究性學習的設計和指導」的問題,在研究性學習還沒有普遍展開的時候也許價值比較大,一旦普遍展開了,進行這方面研究的人一定很多,要出成績一定要比別人更新更深,切口一定要小。從這個角度考慮,第一個課題名稱可以改為「學生小課題研究的設計和指導研究」、「『項目活動設計』的設計和指導研究」、「研究性學習過程的設計和指導研究」、「研究性學習評價的實踐和研究」等。
2、研究內容和方法的科學性
課題方案所選定的內容和方法要力求具有科學性,科學研究,科學性是基本條件,離開了科學性,研究就失去了意義。例如,在一個以《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實驗研究》為題的實驗研究方案中,應該研究的是幼兒的衛生習慣、遵守遊戲規則的習慣、尊敬師長的習慣、同學間互相合作的習慣等;倘若把書寫習慣、思維習慣、防止運動傷害的習慣等不合乎幼兒心理特徵的項目作為研究內容,顯然是不科學的。再如作為實驗研究,就要有一套科學的實驗結果檢測手段,用設計調查表的辦法讓幼兒來選擇填空,是不科學的;如果讓家長來填就比較科學。設計調查表也很有講究,簡單的問:
尊敬父母的情況是否有進步?
A、大有進步,B、有進步,C、無明顯進步,D、有所退步,E、大退步」
這是不科學的,因為這樣抽象地問,出於家長與孩子的特殊關係,很難會有真實的答案。
如果換一種問法:
在家向父母問好的次數有沒有增加?
A、明顯增多,B、有所增加,C、無明顯增加,D、有所減少,E、有明顯的減少」
相對就比較科學,因為問得比較具體。當然問卷的設計技巧有很多,讀者可詳細閱讀本書第七章中有關「調查問卷的設計」的內容。總之,編製課題方案的時候既要注意內容的科學性,也要注意方法的科學性。
3、研究工作各方面的可行性。
⑴研究內容的可行性。請看「太倉方案」,它關於「課題研究的內容」是這樣表述的:
根據我校教師群體的特點,研究我校教師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素質及其發展的影響、教師對學生素質及其發展的影響、學校對教師素質及其發展的影響等。
這段文字中,處處注意到把研究的範圍限定在本校,假如去掉「我校」這些限制詞,顯然就缺乏可行性,因為作為一個學校的教育科研力量,根本無法完成這樣大的課題。
⑵研究方法的可行性。現在很多人喜歡用實驗法,又是實驗班,又是對照班,似乎很科學。其實,教育實驗研究法的要求是很高的,需要嚴格控制無關變數,實際上是很難做到的。而且,一旦實驗研究的可靠性(內在效度)增加了,它的推廣性(外在效度)就要下降,因為實驗中的教育現象和自然教育條件下可發生的教育現象,兩者間的一致性會隨之而縮小,這樣的話,課題研究也就失去了意義。相比之下,准實驗研究可行性就比較大,因為它是運用自然群體,而不是隨機地安排被試進行實驗處理的,所以就比較容易做到。其他幾種教育研究方法也各有所長,各有所用,其中還有研究者的特長和愛好問題,因此需要反覆比較才能找到合適的研究方法。
⑶研究時間的可行性。如果效果相同,那麼用以研究的時間當然是越短越好。但問題是效果究竟指什麼,用什麼方法來衡量?教育科研自有其特點,和其他科學研究相比,教育科研往往更重視過程,研究過程在許多情況下有其獨特的價值,特別是現在日益流行的行動研究,其過程更為重要,沒有足夠的時間是根本不行的。這樣說來是不是時間越長越好呢?當然也不是。時間過長,不僅效益太低,而且容易被別人搶走研究的先機,嚴重的使自己的研究失去應有的價值。正因為此,研究時間需要認真地比較和修正,一般說來以1至3年為妥。在研究時間這個問題上我們通常要防止兩種傾向:一是急功近利,急於求成;二是拖拉時間,空占課題立項空間,白白浪費科研資源。
⑷預計的研究成果樣式的可行性。教育科學研究常見的成果樣式有論著、教材、教具、音像資料等。設計方案的時候要實事求是,依需要而定,依能力而定,既不能大題小做,委瑣小氣,使預計的研究成果缺乏應有的樣式來體現;也不能「貪大求洋」,小腦袋戴大帽子,使人有嘩眾取寵、華而不實之感。
以上內容討論了課題方案設計的比較和修正從哪幾個方面著手的問題,其他還有許多方面可以考慮,如課題的立論依據、課題的參考文獻、研究的效益、研究的組織形式、方案的語言和行文的邏輯性等。總之,依據科學性、創造性、可行性的原則,從以上幾個方面進行反覆比較,選後修正,一般總能編製出一個比較滿意的課題方案。
二、界定概念,錘鍊假說
課題方案的編製過程實質上是一個課題選擇的文本化過程,也可以說是一個書面陳述並初步論證課題假說的過程,設計怎樣進一步驗證假說、修正假說並形成一定的成果樣式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科學性是第一位的,為此,對課題方案中涉及的主要概念(尤其是變數)必須進行嚴格地界定,相關的假說必須用準確得體的語言進行表述。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要給予明確的規定,否則在研究中就難以操作,難以測量,難以和別人討論問題,交流思想;假說中各種變數之間的關係必須理清楚,併合乎一定的規則。
(一)界定概念。
界定概念的辦法有好多種,在教育科學研究中主要採用給所使用的概念下操作性定義的辦法,即對所提出的概念或變數確定一組指標,通過某種教育測量的辦法的檢測來確切指明概念所代表的事物,或者說就是用某些指標來界定概念或變數所指的範圍。
在西方國家,所謂操作性定義,簡單地說,就是指被確定的需要定義的變數和條件的操作或特徵具體化,即關於如何或用什麼辦法測量變數的描述。如美國威廉·維爾斯曼的《教育研究方法導論》(袁振國主譯,教育科學出版社1997)舉的四個例子:
1、學習能力:在斯坦福—比奈(Stanford—Binet)智力量表LM表格中的分數。
2、科研能力:衣阿華(IOWA)基本技能測試科學測量的分數。
3、發散思維:磚的用途(Brick Uses)測試的分數。
4、概念理解能力:要求準確理解5個概念的時間。
在我國的教育科學研究實踐中,操作性定義的意思要複雜一些,除了上述「關於如何或用什麼辦法測量變數的描述」之外,通常還要在前面還要加上一個「種和屬差定義」以揭示概念的內涵。如對《通過語文發散性思維訓練提高學生的創造力》這一研究課題中的「創造力」這個概念(因變數),可以這樣進行界定:
所謂創造力在本課題中就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所具有的新穎和獨特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的是指作文水平和「創造性測試」分數的提高。
(二)錘鍊假說。
明確概念之後就要錘鍊假說。假說是一種對研究結論的推測或對問題答案及情況狀態的一種猜測,是正式開展研究之前預先設想的理論,假說是研究的開始,它需要在研究過程中進行完善和驗證。驗證的結果無非是兩個:證實(假說成立)和證偽(假說不成立)。假說是課題方案中的核心問題,其它問題都必須圍繞假說來展開,因此,錘鍊假說在課題方案編製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
假說有多種類型,分類的標準不同可以有不同在分法。例如,依據對自變數和因變數之間的相關性或差異性是否清楚,可以把假說分成方向性假說和非方向性假說;依據理論假說的複雜程度,可以把假說分成描述性假說、解釋性假說和預測性假說。一個好的假說應該具有三個特點:科學性(有一定的理論或事實依據)、推測性(待驗證)和可檢驗性(用某種方法可以進行驗證)。據此,錘鍊假說要注意以下幾點:
1、既要大膽,又要合理。胡適有句名言,叫「大膽地設想,小心在求證」。要敢於大膽地提出假說,就是說要破除迷信,擺脫習慣思維的束縛,敢於標新立異,敢於提出別人不敢提的新見解、新方案。只有大膽才能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才有創造性可言。合理,就是講究科學性,小心求證也是為了追求科學性。這個合理應該貫穿於提出假說的全過程,提出之前,想像要基於已有的理論、經驗或事實;提出之後要有必要的初步論證,如著名的哥特巴赫猜想,即「任何一個足夠大的偶數都可以分解成兩個素數之和(1+1)」,這個假說在提出的時候就是經過歸納法論證過的(如6=3+3、8=5+3、10=5+5……),陳景潤等數學家畢身的研究是用演繹法來證明這個假說的成立。
假說不能與已被證實的結論(即公理)相悖,假如目的就是要推翻已有的被公認的結論(即所謂的公理),則需要格外地重視「小心求證」,不能信口雌黃,「說不說由我,聽不聽由你」。如「啟發式是一種正確的教學方法」、「體罰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等,已成公理,不容推翻。
假說必須合乎邏輯規則。假說的概念(主要是變數)的使用、命題的建立等不能違反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邏輯規則,就是說,不能犯轉移論題、偷換概念、自相矛盾、模稜兩可等邏輯錯誤。像下面這些假說就違反了邏輯規則:
高中新課程計劃要求開出的研究性學習課,我們可以把它滲透到各學科教學中去進行,通過課堂教學進行研究性學習知識的傳授和訓練,和落實雙基緊密結合,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又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從而有利於提高教學效率。
這個假說在邏輯上就有嚴重的問題。首先是偷換概念,研究性學習這個概念,可以指一種學習方式,也可以指一門課程(這門課程以研究性學習為主要特徵),如果指前者就不是新教學計劃要求開出的課,如果指後者就不可能滲透到各學科教學中去。其次是自相矛盾,研究性學習倡導的是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怎麼可以「通過課堂教學進行研究性學習知識的傳授和訓練」?此外,「和落實雙基緊密結合」、「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率」等等,有意無意地曲解高中新課程計劃的本意,千方百計把研究性學習課的三課時帶到被動接受的學習中去,本質上和「研究性學習」要倡導的自主探索精神是背道而馳的。
2、必須是帶有預測性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人人都很容易接受的「真理」是不能作為假說的。如下面這類命題都不能用作假說:
採用啟發式教學方法有利於學生能力的培養。
合理地安排學習時間有利於學習效率的提高。
無限制地延長學習時間會影響身心健康,降低學習效率。
這類命題早已被前人所充分證明,並被大家所普遍接受,已沒有再驗證的必要。
3、必須是可以操作、可以檢驗的,否則研究就失去意義。如:
夢中回顧是一種有效的記憶方法,利用夢中回顧的辦法可以大大地提高記憶效率。
怎麼進行夢中回顧?夢是屬於潛意識的,潛意識能用意識來控制就不是潛意識了,這個假說既無法操作,也無法檢驗,因而是沒有意義的,至少在現有科學條件下是如此。
三、揚長避短,突出優勢
每位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興趣愛好是各不相同的,因而要善於揚長避短,突出自己的優勢。美國學者霍華德 · 加德納(dr Gardner)提出「多元智能理論」,他認為人有八種智能——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關係智能、自我認識智能、自然觀察者智能。(參見《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
美國Linda Campbell等著,王全成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教師也同樣,
由於教師的先天遺傳、後天閱歷等多方面的原因,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興趣愛好也有很大的差異。例如有的教師特別
擅長於統計分析,有的教師對於日常教育教學現象的紀錄有特別的耐心,有的教師有特別紮實的外語功底,有的教師文言文基礎好,歷史知識豐富,有的教師對教育心理學研究得特別深,有的教師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情有獨鍾,有教師對教育史有較深的研究等等。總之,教師有各自的特長、各自的愛好,在編製課程方案的時候,要在需要的基礎上,充分考慮自己的愛好和特長,不要人云亦云,人熱我跟。這樣,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研究個性,才能充分體現自己研究課題的存在價值。
那麼,在編製課題方案的時候,如何揚長避短,突出優勢呢?一般的說來,我們要認真考慮以下十個方面的因素:
1、教育學、心理學基礎。
教育科學的研究總是以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為基礎的,因此一定的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基礎是必不可少的,但倘若你在這方面有特別紮實的基礎,對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理論的淵源關係及當今相關的理論研究動態特別清楚,那麼,在編製課題方案的時候就可以有意加強理論方面研究的深度。
例如,研究語文、英語的語感培養問題。一般較多的在研究語感培養的現狀和意義,語感培養的途徑和方法等等,但假如你對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對人的左右腦工作特點等有較深的研究,你就會發現:
語感培養和人的意識、潛意識,人的左右半腦分工有關。譬如某個詞的意義的用法,人們在掌握與完全掌握之間,其實有一個中間狀態,這就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狀態,這就是語感狀態,我們應該重視這種狀態的教學,從而提高語言教學的容量、質量和效率,然而,長期以來,我們在教學中非常忽視這種狀態存在的價值。這個狀態和人的潛意識有關,和人的右半腦工作機制有關,我們在語言教學中硬要學生把詞的意義和用法詮釋得清清楚楚,就等於基本放棄了右半腦功能的開發,因而勢必會降低語言教學的容量、質量和效率。
這樣的研究需要有較好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理論基礎,反之就很難有較大的突破。
2、外語水平。
鑒於目前的實際情況,我國的教育科研水平和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客觀上存在著較明顯的差距,因此,外語水平好的研究者,在編製課題方案的時候就可以有意識地直接借鑒國外的理論和實踐的研究成果,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可以獲得的專家支持的程度。
中小學教師的教育科研沒有專家的指導也可以完成,但有專家指導的情形是大不一樣的,可以大大地提高研究的檔次和效率,因而我們要積極爭取專家的支持。在編製課題方案的時候,我們就要預測專家介入的程度。最好能在編製方案的時候就請專家介入。
5、能否堅持在教育教學第一線任教。
中小學參加教育科研的人員,有的是一線的教師,直接擔任任課教師和班主任,有的則是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的行政或業務管理和研究人員,不在或很少在一線直接與學生接觸。由於各自的地位和工作職責不同,在編製課題方案的時候也要考慮這方面的差異。一般的說,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的行政或業務管理和研究人員見多識廣,信息渠道比較多,思路相對比較開闊,但對教育教學的實際狀況的了解,在深度方面相對比較欠缺,而一線的教師正好相反,廣度方面可能不如管理和研究人員,但由於每天和學生打交道,在深度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而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
6、年齡。
不同的年齡段有其不同的優勢。一般的說,年輕的教師,思維敏銳,思想解放,精力充沛,和學生更有共同語言;年長的教師,思想成熟,經驗豐富,功底紮實,在教師和學生中更有威信。由於各自的優勢不同,在設計課題方案的時候也應該有不同的側重。例如,年輕的教師由於思想負擔少,可以爭取得到更多的專家指導;由於精力充沛,可以進行更多的社會調查,作更多的研究實施記錄等。年長的教師,由於思想成熟、經驗豐富,可以多作一些經驗總結類的課題,以供別人借鑒參考;由於威信比較高,有條件作一些分工,組織年輕教師和學生一起來參與課題研究。
7、參考文獻的渠道。
由於學校藏書、個人藏書、學校與周邊環境的關係等因素的不同,我們能獲得參考文獻的渠道也不同。參考文獻的渠道比較廣的就可以考慮多作一些理論研究;相反,參考文獻的渠道不夠廣的就可以考慮多作一些實踐研究,或者多作一些實踐觀察記錄,實際調查分析之類的研究。
8、特長和興趣愛好。
每個人的興趣愛好各不相同,在課題研究方面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和興趣愛好形成自己的個性。例如,有的教師特別擅長設計各種調查問卷和數據分析,那麼,就可以多搞一些問卷調查;有的教師特別擅長理論演繹,那麼,就可以多搞一些思辨性的研究;有的教師特別擅長創製教育教學方面的操作模式,那麼,就可以總結自己的實踐經驗,歸納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實踐操作模式,等等。有的教師發散性思維的能力特彆強,有的教師聚斂性思維的能力特彆強,有的教師組織能力特彆強,有的教師的社會活動能力特彆強,總之,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愛好,多作一些有利於發揮自己特長的研究。
9、學校的條件。
學校的條件主要有資金、人員、硬體設施、學校性質地位等幾個方面。編製課題方案的時候要充分考慮自身的條件和優勢,量力而行,因地制宜。示範學校、重點學校,條件好、影響大,可以多做一些宏觀的、前沿的研究,如「現代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利用網際網路開展研究性學習」、「個性化輔助教室的配備、使用和管理」之類的內容就比較適合這類學校研究。那麼,普通學校、農村學校、各方面條件相對比較差的學校是不是就無事可做了?恰恰相反,有更多的事可做!因為,各方面條件相對較差的學校,在現實中還是占多數,大家在現實中碰到的問題往往有許多共性,各方面條件相對較差的學校產生的研究成果,也許有更普遍的適用性。從這個角度考慮,各方面條件相對較差的學校的研究成果價值更大。如「農村初中教師的校本培訓」、「山區小學的外語教學」、「利用本地資源開展研究性學習」等課題內容對這類學校特別有利,不利因素反而成了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因此,這類學校一定要從自身的特點出發,把劣勢變成優勢,例如上海某些薄弱學校關於「成功學習」研究的成功經驗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據。
10、行政領導的支持。
各個學校的情況不同,行政領導支持的力度也不同,編製課題方案的時候,要充分考慮這方面的因素。一般的說,行政領導支持的力度比較大的,投入的資金、人員等相對比較多,那麼,課題就可以做得大一點,戰線拉得長一些;反之,由於資金、人員等的限制,課題就應該做得小一點,戰線拉得短一些。
以上著重研究了十個方面的因素,在實際情況中遠不止這些,但道理是一樣的,就是研究者在編製課題方案的時候,要充分考慮自己的特長和興趣愛好,充分考慮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使自己的課題方案有更有特色,更有水平。
四、結構嚴謹,言之有據
結構嚴謹,言之有據,就是一個課題方案在形式結構上要前後有序、詳略得當,前後照應;在定義、命題、引證、推論方面要言之有據,不信口雌黃。一個課題方案,也有自身的美學意義,一個結構嚴謹,言之有據的課題方案能使人產生一種結構美和邏輯美的感覺。
(一)課題方案要求結構嚴謹。
課題方案的格式有多種多樣,但前後的安排都有其邏輯依據,一般的說,總是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一人類思維的基本順序來排列的,前一節介紹的體例就是這樣。因為是課題方案,所以這裡的「解決問題」是指有關解決問題的設計。有些內容的前後順序可以作一些調整,如把假說的提出和主要概念的操作性定義放到最前面,以突出課題方案的關鍵性內容,但整個方案各塊內容的大體次序總是差不多的。
課題方案的詳略也要有一個適當的比例,萬不可頭重腳輕、虎頭蛇尾,課題研究的意義寫得很多,如何實施的內容卻寫了一點點。要知道,在通常情況下,實施計劃恰恰是課題方案的重點。
課題方案的前後要有個照應。如下面《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實驗方案》,這是一個很有前途的課題方案,但結構上卻有嚴重的缺陷。這個方案共有九個部分:
一、問題的提出(略)
二、實驗的基本設想(略)
三、實驗研究的基本內容
(一)理論方面擬解決:
1、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發展的基本特徵。
2、學生學習能力和學業成績與創新思維能力之間的關係。
(二)實踐方面擬解決:
1、學科教學在創新思維能力培養中的作用。
2、開設創新課程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作用
3、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和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相關性
五、實驗目標
1、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2、培養學生的創新技能
3、讓學生體驗創新的愉悅
五、實驗的方法與途徑(共五條,具體內容略)
六、實驗步驟(略)
七、預期目標
1、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發展(用美國托蘭斯《創造性思維測驗量表》和中科院等編製的《創造思維活動量表》進行測量)。
2、完成一批「小創造」作品。(具體檢測手段略)
3、促進學生學業成績的提高(以期末考試成績和升學考試成績為據)。
八、實驗研究的基本條件(略)
九、課題的組織和領導(略)
這個課題方案的結構比較混亂,前後不相照應。「實驗研究的基本內容」、「實驗目標」、「實驗的方法與途徑」、「預期目標」,是按照什麼順序排列的?它的實驗假說是怎麼建立的?哪個是自變數,哪個是因變數?按照一般實驗方案的邏輯順序,實驗研究的基本內容和實驗目標這兩塊內容可以整合在一起,改「實驗假說及主要變數」,用以介紹實驗的假說及主要變數的操作性定義;「實驗的方法與途徑」、主要用以介紹實驗實施的主要操作方法;「預期目標」改「預期成果」,主要用以介紹實驗成果的樣式。
(二)課題方案要求言之有據。
課題方案是科學研究的方案,必須要有科學的態度,說話一定要做到言之有據,不信口雌黃。如果是直接引用,要說明出處;如果是融合別人的意思,要指明參考文獻;如果是自己的創見,要進行嚴密的論證。
再談談課題方案的語言表述問題。古人云: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內容、結構相同,語言表述不同,其效果也會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編製課題方案的時候,在語言表述方面也要重視修飾。課題方案的語言,不能追求華麗,但一定要做到準確、通順、簡潔,文通辭達。
參考文獻:
1、朴雪濤主編《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基礎》,當代世界出版社,2001
2、王堅紅《學前兒童發展與教育科學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袁振國主編《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李秉德主編《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5、韋力、金寶成等著《怎樣搞教育科學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6、張景煥等編著《教育科學方法論》,山東人民出版社,2000
推薦閱讀:
※如何寫好一份四肢健全的策劃案
※[交流] 兩性相吸的20個完美方案
※基礎-餐時胰島素轉預混方案探討
※家居風水旺財冰箱擺設 11個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