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食用魚類圖鑑

褐牙鮃 Paralichthys olivaceus (Temminck et Schlegel)種名: 褐牙鮃拉丁學名: Paralichthys olivaceus (Temminck et Schlegel)科名: 牙鮃科 Paralichthy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海洋

簡介:俗名:牙偏、偏口、比目魚。兩眼均在頭左側。有眼側深褐色,被櫛鱗;無眼側白色,被圓鱗。上眼位高,位於頭背緣中線上。兩側口裂稍不等長。兩頜均具細尖牙。前鰓蓋邊緣遊離。冷溫性近海底層魚類。常棲息於水深60米左右的泥及泥沙底質海區。仔魚經變態後左眼轉至右側頭背緣。一般體長180~280毫米,大者330毫米。這黃海及渤海見經濟魚類。分布於北太平洋西部近海。我國產於黃海和渤海。高眼鰈 Cleisthenes herzensteini (Schmidt)種名: 高眼鰈拉丁學名: Cleisthenes herzensteini (Schmidt)科名: 鰈科 Pleuronect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海洋

簡介:俗名:高眼、長脖。兩眼均在頭右側。有眼側深褐色,大部被弱櫛鱗;無眼側白色,被圓鱗。上眼位高,位於頭背緣中線上。兩側口裂稍不等長。兩頜均具細尖牙。前鰓蓋邊緣遊離。冷溫性近海底層魚類。常棲息於水深60米左右的泥及泥沙底質海區。仔魚經變態後左眼轉至右側頭背緣。一般體長180~280毫米,大者達330毫米。為黃海及渤海習見經濟魚類。分布於北太平洋西部近海。我國產於黃海和渤海。木葉鰈 Pleuronichtys cornutus (Temminck et Schlegel)種名: 木葉鰈拉丁學名: Pleuronichtys cornutus (Temminck et Schlegel)科名: 鰈科 Pleuronect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海洋

簡介:兩眼均在頭的右側。有眼側體褐色。有深色細斑;無眼側白色。體兩側均被小圓鱗。口小,兩側口裂不等長。有眼側兩頜均無牙,無眼側各有2~3行細尖牙。眼間隔窄,呈嵴狀隆起,前後各有一小棘。前鰓蓋邊緣隱於皮下,不遊離。溫水性近海底層魚類。一般體條110~220毫米。仔魚時兩眼對稱,變態後左眼移至右側,轉為底棲息生活。分布於北太平洋西部。我國沿海均產之。魨吻黃蓋鰈 Pseudoplouronectes yokohamae (Gunther)種名: 魨吻黃蓋鰈拉丁學名: Pseudoplouronectes yokohamae (Gunther)科名: 鰈科 Pleuronect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海洋

簡介:俗名:沙蓋、小嘴。兩眼均在頭右側。有眼側深褐色,被圓鱗。側線彎曲部至背鰭基底間有鱗22~26行。口小,兩側口裂不等長。牙小,門齒狀;有眼側上下頜牙或僅下頜有1~2個牙;無眼側上頜9~13個牙,下頜有12~15個牙。冷水性近海底層魚類。仔魚經變太后,左眼轉至右側。為黃海及渤海經濟魚類之一。一般體長120~240毫米。分布於太平洋西部近海。我國產於黃海和渤海。寬體舌鰨 Cynoglossus robustus Gunther種名: 寬體舌鰨拉丁學名: Cynoglossus robustus Gunther科名: 舌鰨科 Cynogloss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海洋

簡介:俗名:牛舌、鰨米、狗舌。體舌狀,兩眼均在頭的左側。有眼側淡褐色,被櫛鱗,有兩條側線;無眼側白色,被圓鱗,無側線。中側線上有鱗8+73~74個。上中側線間鱗10~11行。無胸鰭。溫水性近海底層魚類。體長一秀在240~310毫米。我國沿海較習見。他佈於太平洋西部。我國產於南腔北調海、東海和黃海。銀鯧 Pampus argenteus (Euphrasen)種名: 銀鯧拉丁學名: Pampus argenteus (Euphrasen)科名: 鯧科 Stromate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海洋

簡介:俗名:鯧魚、鯧扁魚、鏡魚。體被細小圓鱗,極易脫落。食道囊長橢圓形,囊內密生帶角質棘的乳突。魚的背鰭及臀鰭鰭棘埋於皮下。背鰭前部鰭條呈鐮狀。無腹鰭。尾鰭分叉深。暖水性中上層魚類。體長一般200~320毫米。平時分散棲息於潮流緩慢的近海,生殖季節群游向近岸及河口附近。為名貴海產經濟魚類。分布於印度和太平洋西部。我國沿海均產之。烏鯧 Formio niger (Bloch)種名: 烏鯧拉丁學名: Formio niger (Bloch)科名: 烏鯧科 Formion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海洋

簡介:俗名:黑鯧。體高而側扁,卵圓形,背腹緣甚凸出。口小。無假鰓;鰓耙短粗。側線鱗在尾柄處較大,形成一隆起嵴。魚小時,第一背鰭鰭棘埋於皮下,腹鰭消失。暖水性中上層魚類,喜群聚。體長120~320毫米。為我國南海與東海的經濟魚類之一。分布於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國產於南海、東海與黃海。白鯧 Ephippus orbis (Bloch)種名: 白鯧拉丁學名: Ephippus orbis (Bloch)科名: 白鯧科 Ephipp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海洋

簡介:俗名:燕子鯧。體扁而高,近圓形。吻短。口小,前位。兩頜牙尖銳,呈刷毛狀的寬頻。背鰭第一與每二鰭棘短小,第三至第五鰭棘延長。胸鰭短。腹鰭第一鰭條長。背鰭鰭條部和臀鰭基底被細鱗。暖水性小型魚類,體長一般70~150毫米。喜棲息於近海岩或珊瑚礁間。為廣東沿海一帶習見種。分布於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國只產於南海。刺鯧 Psenopsis anomala (Temminck et Schlegel)種名: 刺鯧拉丁學名: Psenopsis anomala (Temminck et Schlegel)科名: 長鯧科 Centroloph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海洋

簡介:具腹鰭。背鰭鰭棘部由獨立小棘組成。食道具囊,囊內角質突起基部無射狀骨質根。體被薄圓鱗,易脫落。鰓蓋膜分離,不與峽部相連。8溫水性中下魚類。體長一般90~165毫米。通常棲息於水深45~120米、泥沙底質的海區,生殖季節游至少深40米以內淺水區域。為廣東沿海習見種類。分布於北太平洋西部。我國產於南海、東海和黃海南部。印度無齒鯧 Ariomma indicus (Day)種名: 印度無齒鯧拉丁學名: Ariomma indicus (Day)科名: 無齒鯧科 Ariomm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海洋

簡介:俗名:叉尾鯧。背鰭2個,分離,第一背鰭鰭棘細弱。有腹鰭。鰓孔大,鰓蓋膜與峽部分離。食道具囊。體被圓鱗,易脫落;側線鱗41~44個。暖水性近海小型魚類。體長一般200毫米以內。通常棲息於淺海及河口附近域。為廣東沿海習見種類。分布於印度度洋和北太洋西部。我國僅見於南海。斑點雞籠鯧 Drepane punctata (Linnaeus)種名: 斑點雞籠鯧拉丁學名: Drepane punctata (Linnaeus)科名: 雞籠鯧科 Drepan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海洋

簡介:體側扁而高,呈菱形背緣上背鰭起點處和腹緣在臀鰭起點處為最高。體側斑點排列呈4~10橫帶狀。鰓蓋膜連於峽部,橫過峽部癒合成一皮褶。背鰭通常有9鰭棘,以第四鰭棘為最長。鰾兩則僅有2對細盲管。暖水性魚類。體長一般80~150毫米,大者可達250毫米。生活於近岸淺海,有時會進入河口鹹淡水中。為廣東沿海習見種。分布於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國產於南海和東海南部。條紋雞籠鯧 Drepane longimana(Bloch et Schneider)種名: 條紋雞籠鯧拉丁學名: Drepane longimana(Bloch et Schneider)科名: 雞籠鯧科 Drepan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海洋

簡介:體側有4~9條深色橫帶;鰓蓋膜連於峽部,但不癒合成皮褶;背鰭通常有8鰭棘,以第三鰭棘為最長;鰾兩側各約有15對分枝很多的細盲管。暖水性魚類。體長一般100毫米左右,大者可達200毫米。棲息於近岸淺海,亦會進入河口成淡水處。為廣東沿海一帶習見種。分布於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國產於南海和東海。溝鰺 Atropus atropus (Bloch et Schneider)種名: 溝鰺拉丁學名: Atropus atropus (Bloch et Schneider)科名: 鰺科 Carang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海洋

簡介:俗名:黑鰭鯧。棱鱗存在於側線直線部的全部。腹部有一深溝,腹鰭可收藏其中。腹鰭深黑色,其長等於或長於頭長。雄性成魚的第二背鰭與臀鰭中部數鰭條延呈絲狀。幼魚體側有4~5條暗色橫帶。近海暖水性魚類。體長一般150~200毫米,大者可達300毫米。分布於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國產於南海、東海、黃海和渤海。鱸魚 Lateolabrax japonicus (Cuvier)種名: 鱸魚拉丁學名: Lateolabrax japonicus (Cuvier)科名: 鮨科 Serran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海洋

簡介:口大,下頜稍長於上頜。兩頜、犁骨及齶骨均具絨毛齒。前鰓蓋骨後緣有細鋸齒,隅角及下緣有魚屯棘。體被小櫛鱗。側線完全。腹鰭位於胸鮭始點稍後方。體側級鰭鰭棘部散布黑色斑點,隨年齡和個體變異而不同。近岸淺海魚類。喜棲息於河口鹹淡水處,亦生活於淡水。體長達600毫米左右時生殖腺成熟,秋末於河口一帶生殖。為我國沿海習經濟魚類。可作為港養魚類。分布於太平洋西部。我國沿海均產之。雲紋石斑魚 Epinephelus moara (Temminck et Schlegel)種名: 雲紋石斑魚拉丁學名: Epinephelus moara (Temminck et Schlegel)科名: 鮨科 Serran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海洋

簡介:俗名:石斑、草斑。體側有6條暗棕色斑帶,除第一與第二帶斜向頭部外,其餘各帶皆自背方伸向腹緣,各帶下方多分叉。體側和各鰭上均無斑點。暖水性中下層魚類,喜棲於岩礁底質海區一般體長130~200毫米。為廣東沿海習見經濟種類。分布於北太平洋西部。我國產於南海和東海。青石斑魚 Epinephelus awoara (Temminck et Schlegel)種名: 青石斑魚拉丁學名: Epinephelus awoara (Temminck et Schlegel)科名: 鮨科 Serran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海洋

簡介:俗名:青斑、青鮨。全體散橙色小點。體側有5條暗色橫帶,第一與第二條緊相鄰,第三與第四條位於背鰭鰭條部與臀鰭鰭條部之間,第五條位於尾柄上。背鰭鰭條部及尾鰭邊緣黃色。暖水性中下層魚類。一般體長120~200毫米。喜棲於岩礁底質海區。為廣東沿海習經濟種類。分布於北太平洋西部。我國只見於南海。六帶石斑魚 Epinephelus sexfasciatus (Valenciennes)種名: 六帶石斑魚拉丁學名: Epinephelus sexfasciatus (Valenciennes)科名: 鮨科 Serran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海洋

簡介:俗名:帶石斑。全體棕色。體側有6條褐色橫帶,各帶排列整齊,帶寬大於帶問隙。背鰭鰭條部、尾鰭和臀鰭上有不規則斑點。為暖水性中下層魚類。一般體長75~140毫米。在砂礫底質海區漁獲較多。分布於印度洋及太平洋西部。我國只見於南海。大斑石鱸 Pomadasys maculatus (Bloch)種名: 大斑石鱸拉丁學名: Pomadasys maculatus (Bloch)科名: 石鱸科 Pomadasy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海洋

簡介:吻魚屯。眼間隔寬而平坦。下頜腹面有兩小孔,縫合處有1央溝。兩頜牙細小,圓錐形。體被弱櫛鱗。體側上方有數個大褐色斑。背鰭鰭棘亦有一大黑斑。暖水性中下層魚類。體長一般100~200毫米。多棲息於水深40~70米的泥或泥沙底海區,於春季生殖時期游向近岸。為廣東沿海習見經濟種類。分布於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國產於南海和東海。單斑石鱸 Pomadasys unimaculatus Tian種名: 單斑石鱸拉丁學名: Pomadasys unimaculatus Tian科名: 石鱸科 Pomadasy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海洋

簡介:吻魚屯。眼間隔寬而平坦。下頜腹面有兩小孔,縫合處有1央溝。兩頜牙細小,圓錐形。體被弱櫛鱗。項背部有1深褐色鞍形斑,此斑向下於側線。背鰭第3~6棘間有1紫紅色大斑。暖水性中下層魚類,多生活於泥或泥沙底海區,我國現僅記錄於南海。紅尾銀鱸 Gerres oyena(Forsky)種名: 紅尾銀鱸拉丁學名: Gerres oyena(Forsky)科名: 銀鱸科 Gerr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海洋

簡介:體長橢圓形,體長為體高2.6~3倍。口小,兩頜能向前充分伸出。側線鱗35~38個,側線上鱗4個。胸鰭伸達肛門上方。背鰭上緣灰色,其他各鰭黃色。暖水性魚類。分布於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暖水水域。栽國產干南海和東海南部。短體銀鱸 Gerres abbreviatus Bleeker種名: 短體銀鱸拉丁學名: Gerres abbreviatus Bleeker科名: 銀鱸科 Gerr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海洋

簡介:體較短而高,體長為體高的2~2.1倍,被薄圓鱗。側線上鱗4行口小,上頜可向前下方伸出。背鮭第二棘略長於第三棘。臀鰭具3鰭棘、7鰭條。暖水性近海魚類。體長一般不超過230毫米。為廣東沿海較習見種類。分布於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國產於南海和東海南部。帶魚 Trichiurus haumela (Forskal)種名: 帶魚拉丁學名: Trichiurus haumela (Forskal)科名: 帶魚科 Trichiur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海洋

簡介:俗名:牙帶、刀魚。眼間隔平坦,中間微凹。側線在胸鰭上方向下彎曲,折至沿腹部向後延伸。無腹鰭。臀僅微露棘尖。上下頜前方牙均勻為鉤狀尖牙,兩側為扁尖牙。暖水性中上魚類。體長一般600發200毫米。通常棲息於水深20~100米近海,生玩期游至水深15~20米海域。有明顯的垂直移動現象,即白天下降到深層,晚間上升至近表層。為我國主要經濟魚類之一。年產量居海產魚類之冠。分布於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國沿海均產之。小帶魚 Eupleurogrammus muticus (Gray)種名: 小帶魚拉丁學名: Eupleurogrammus muticus (Gray)科名: 帶魚科 Trichiur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海洋

簡介:眼間隔凸起,中央形成嵴棱。側線幾近水平,在胸鰭上方不顯著彎曲。腹鰭為1對圓形鱗狀突起。臀鰭在開始處有1個鱗狀突起。上頜前牙尖直。暖水性中下層魚類。體長一般100~350毫米。通常棲息於近岸淺海、鹹淡水及河口附近。為沿海習見種類。分布於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國沿海均產之。藍點馬鮫 Scomberomorus niphonius (Cuvier)種名: 藍點馬鮫拉丁學名: Scomberomorus niphonius (Cuvier)科名: 鮁科 Cybi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海洋

簡介:俗名:鮁魚、馬鮫魚。第一背鰭有19~20鰭起點位於體中部以後。頭長大於體高。上頜高長度超過頭長的1/2。側線微彎曲,在第二背鰭下來顯著下彎。鰓耙少,12~13個。暖溫性中上層魚類。體長一般260~520毫米,大者可達1米以上游泳迅速,夏、秋季結群向近海洄遊。為北方海區經濟魚類之一。分布於北太平洋西部。我國產於東海、黃海和渤海。青干金槍魚 Thunnus tonggol (Bleeker)種名: 青干金槍魚拉丁學名: Thunnus tonggol (Bleeker)科名: 金槍魚科 Thunn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海洋

簡介:俗名:青干。體除頭部均被細鱗。無票。兩頜牙細小,犁骨和齶骨亦具細齒。腹鰭間突2個,甚小。鰓耙21~23個。暖水性大洋洄魚類。體長一般430~670毫米,大者可達1米以上。游泳迅速。每年春、夏季結群自處洋游向近海進行生殖。為遠洋漁業重要捕撈對象之一。分布於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國只見於南海。大黃魚 Pseudosciaena crocea (Richardson)種名: 大黃魚拉丁學名: Pseudosciaena crocea (Richardson)科名: 石首魚科 Sciaen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海洋

簡介:俗名:大黃花、大鮮、桂花黃魚。與小黃魚主要區別,尾柄長為性柄高的3倍余;臀鰭第二鰭棘等於或大於眼徑;鱗較小,背鰭與側線間有鱗8~9行;鰾的腹分技的下分技中前小技與後小技等長;脊椎骨一般為26個。結群性近海魚類,通常棲息於水深60米以內海域的中下層。漁獲物體長為300~400毫米,體重400~800克;最大可達750毫米,4公斤。為我國主要海產經濟魚類之一。分布於我國南海、東海和黃海南部。小黃魚 Pseudosciaena polyactis Bleeker種名: 小黃魚拉丁學名: Pseudosciaena polyactis Bleeker科名: 石首魚科 Sciaen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海洋

簡介:俗名:小黃花、黃花魚。頭較大,頭顱具發達粘液腔。尾柄高的2倍余。臀鰭第二鰭棘長於眼徑。鱗較大,在背鰭與側線間具鱗5~6行。鰾腹分技的下分技的下分技之前小技長於後小技。脊椎骨一般為29個。底層結群性洄遊漁類,喜棲息於軟泥或泥沙底質海區。魚群分布水深:產卵場為10~25米;越冬場為45~80米。漁獲物體長為160~250毫米。有明顯垂直移動現象,黃昏時上升,黎明時下降,白天在底層或近底層。為我國主要經濟魚類之一。分布於我國東海、黃海和渤海。圓吻海鰶 Nematalosa nasus(Bloch)種名: 圓吻海鰶拉丁學名: Nematalosa nasus(Bloch)科名: 鯡科 Clupe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海洋

簡介:俗名:黃魚。體被橢圓形圓鱗,腹部棱鱗發達。吻鈍,口下位,兩頜無牙。下頜齒骨緣顯著向外褶卷。眼較大,脂眼瞼厚。背鰭最後鰭條延長為絲狀。胃呈砂囊形,幽門盲囊特別發達。鰓蓋後上方具1黑色斑點。暖溫性中下層小型魚類,體長可達250毫米。分布於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國南海、東海和黃渤海均產之。鯡 Clupea harengus pallasi Valenciennes種名: 鯡拉丁學名: Clupea harengus pallasi Valenciennes科名: 鯡科 Clupe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海洋

簡介:俗名:青魚。眼被脂膜。兩頜、犁骨與舌上均有細牙。背鰭鰭條15~17,位於體的中部與腹鰭相對。臀鰭中等長,有鰭條18。體被薄圓鱗,無側線。腹部鈍圓,棱鱗弱小。為冷溫性中上層魚類。適溫低,繁殖水溫要求在10℃以內。平時棲息較深海域,繁殖時游向近海。產沉性粘頭著卵,懷卵量3~10萬粒。分布於北太平洋西部。我國只產於黃海。青鱗魚 Harengula zunasiBleeker種名: 青鱗魚拉丁學名: Harengula zunasiBleeker科名: 鯡科 Clupe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海洋

簡介:俗名:青皮、柳葉魚。上頜骨中間無凹陷。體很側扁。頭小,吻短。體被薄圓鱗。無側線。腹緣有鋸齒狀棱鱗32個。溫水性中上層小型魚類。一般體長110~120毫米,體重8~9克。喜棲息於沿岸淺海。卵浮性。為黃海和渤海習見種。分布於北太平洋西部。我國產於東海、黃海和渤海。鰣魚 Macrura reevesii (Richardson)種名: 鰣魚拉丁學名: Macrura reevesii (Richardson)科名: 鯡科 Clupe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海洋

簡介:俗名:三來。前頜骨中央有一顯著凹陷。兩頜無牙。鰓耙細長而密。體被薄圓鱗,無側線,縱列鱗43~46個。腹部具強銳棱鱗19~22個。暖溫性中上層魚類。平理棲息於近海,每年春末夏初溯河作生殖洄游。進入長江的鰣魚上溯到鄱陽湖生殖;進錢塘江的,上溯至富春江上游生殖;進珠江的,上溯入黔江生殖。為名貴魚類,初入江時脂厚味美,生殖後體瘦味差,故有「來鰣去鯗」之稱。分布於我國南海和東海,繁殖季節溯河進入長江、錢塘江和珠江。鰳魚 Ilisha elongata (Bennett)種名: 鰳魚拉丁學名: Ilisha elongata (Bennett)科名: 鯡科 Clupe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海洋

簡介:俗名:曹白魚、鯗魚、白鱗魚、鱠魚。體被薄圓鱗。無側線。腹部有鋸齒狀棱鱗36~42個。背鰭短。臀鰭基底長約為背鰭底長的3倍。腹鰭很小。暖水性中上層魚類。游泳迅速,生殖季節集群游向近海,較易捕獲。產卵後分散於水的上層,進行索餌。卵浮性,懷卵量一般為14萬粒。為我國海洋主要經濟魚類之一。鰳魚加工品,如廣東的「曹白魚鯗」和浙江「酒糟鯗」均久享盛名。廣泛分布於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國南海、東海、黃海和渤海均產之。黃鰭鯛 Sparus latus Houttuyn種名: 黃鰭鯛拉丁學名: Sparus latus Houttuyn科名: 鯛科 Spar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海洋

簡介:俗名:黃魚立。體被薄櫛鱗。側線鱗45~48個,側線上鱗5個。吻較尖,頭頂輪廓斜,上下頜前端具圓錐牙6枚,兩側具臼齒3~4行。犁骨無齒,左右額骨分離。腹鰭和臀鰭及尾鰭下葉黃色。暖水性底層魚類。棲息於水深50米的淺海,體長可達400毫米。分布於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國見於南海和東海。黃鯛 Taius tumifrons (Temminck et Schlegel)種名: 黃鯛拉丁學名: Taius tumifrons (Temminck et Schlegel)科名: 鯛科 Spar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海洋

簡介:俗名:黃加立。上下頜兩側臼齒,外列為圓齒,內列為顆狀齒。前鰓蓋骨被鱗。左右額骨癒合成一塊,前端圓形。背鰭鰭棘不特別延長。犁骨、齶骨及舌上無牙。體側上部有3個大黃斑。暖水性底層魚類。體長一般140~250毫米。通常棲息於水深80~150米、底質為泥或泥沙的海區。為南海和東海經濟魚類之一分布於北太平洋西部。我國產於南海和東海。真鯛 Pagrosomus major (Temminck et Schlegel)種名: 真鯛拉丁學名: Pagrosomus major (Temminck et Schlegel)科名: 鯛科 Spar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海洋

簡介:俗名:加吉魚、銅盆魚。左右額骨癒合成一塊,前端圓形。背鰭鰭棘不延長呈絲狀。兩頜前端具4~6個犬牙,兩側為2行臼齒。犁骨、齶及舌上無牙。前鰓蓋骨後半部具鱗。暖溫性底層魚類。體長一般120~280毫米。常棲息於底質為沙泥或砂礫的近海。喜集群,於生殖季節游向近岸。為黃海和渤海名貴經濟各類。分布於北太平洋西部。我國南海、東海、黃海均產之。黑鯛 Sparus macrocephalus (Basilewsky)種名: 黑鯛拉丁學名: Sparus macrocephalus (Basilewsky)科名: 鯛科 Spar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海洋

簡介:俗名:海鮒、黑加吉。側線上鱗7個,側線鱗51~54個。頭部外緣輪廓平直,在眼上方不隆起。背鰭鰭棘強硬。臀鰭第二鰭棘特彆強在。腹鰭和臀鰭暗黑色。暖溫性底層魚類。體長一般90~310毫米。喜棲息於沙泥質或多岩礁底的淺海。幼魚有雌雄同體現象,在成長過程中逐漸發育為雌雄異體。為我國沿海習見種經濟各類。分布於北太平洋西部。我國南海、東海、黃海和渤海均產之。金帶齒頜鯛 Gnathodentex aurolineatus (Lacepede)種名: 金帶齒頜鯛拉丁學名: Gnathodentex aurolineatus (Lacepede)科名: 金線魚科 Nemipter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海洋

簡介:上頜骨表面有1條帶鋸齒的隆起線。前鰓蓋無鱗。眶下骨棚窄。上下頜兩側均為細尖牙。犁骨、齶骨及舌上均無牙。體側具若干條黃色縱條,背鰭基底末下方有l金黃色斑塊。暖水性魚類。體長120~180毫米,通常棲息於岩礁附近,較常見,肉質鮮美。分布於熱帶印度洋和太平洋中、西部。我國見於南海。海鰻 Muraenesox cinaereus (Forskal)種名: 海鰻拉丁學名: Muraenesox cinaereus (Forskal)科名: 海鰻科 Muraensoc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海洋

簡介:俗名:即勾、狼牙鱔。無胸鰭。背鰭、臀鰭與尾鰭連接,被有厚的皮膜。兩頜與犁骨牙皆為1行。體側暗色橫帶18~22條。暖水性小型鱔魚,一般體長250~430毫米。棲息於近岸淺海。為我國產海鱔類中習見種。分布於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國南海、東海和黃海南部均產之一。鰻鱺 Anguilla japonica Temminck et Schlegel種名: 鰻鱺拉丁學名: Anguilla japonica Temminck et Schlegel科名: 鰻鱺科 Anguill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海洋

簡介:俗名:鰻魚、白鱔、青鱔。兩頜及犁骨皆具細牙。鱗小,編席狀排列,埋於皮下。側線完整。有胸鰭。背鰭、臀鰭與尾鰭相連。降河性魚類,平時生活於淡水中,生殖期洄遊入海。透明確柳葉狀幼體由外海漂游,經過去時變態至河口,幼鰻溯河進入淡水發育成長。生長迅速,肉質優良,已有人工養殖。分布於北太平洋西部。我國產於沿海及江湖中。草魚 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Cuvier et Valenciennes)種名: 草魚拉丁學名: 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Cuvier et Valenciennes)科名: 鯉科 Cyprin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淡水

簡介:(草鯇,白鯇)體形與青魚相仿,吻略鈍,下咽齒2行,呈梳形。棲息於江河、湖泊的中、下層。為草食性魚夾。3~4齡成熟,4~7月繁殖,產漂流性卵.膜徑5毫米左右。生殖季節成熟親魚胸鰭條上出現珠星。大型經濟魚類,最重達70市斤,生長迅速,3年魚可達近10市斤。肉質佳,產量高,為我國優良的飼養魚類。分布廣,自華南至東北部產此魚。鯉 Cyprinus (Cyprinus) carpio Linnaeus種名: 鯉拉丁學名: Cyprinus (Cyprinus) carpio Linnaeus科名: 鯉科 Cyprin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淡水

簡介:(鯉拐子、鮘仔)體長,略側扁。須2對。下咽齒呈臼齒形。背鰭基部較長。背鰭、臀鰭均具有粗壯的、帶鋸齒的硬刺。多棲息於底質鬆軟、水草叢生的水體。冬季遊動遲緩,在深水底層越冬。以食底棲動物為主的雜食性魚類。一般於清明前後在河灣或湖漢水草叢生的地方繁殖,分批產卵,卵粘附於水草上發育。適應性強,能耐寒、耐鹼:耐缺氧。可在各種水域中生活。為廣布性魚類,個體大,生長較快,為淡水魚中總產最高的一種。鯉魚養殖歷史悠久,經過長期人工選擇,業已培育出許多養殖品種,如江西、浙江的紅鯉均為優良品種。鰱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Cuvier et Valendennes)種名: 鰱拉丁學名: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Cuvier et Valendennes)科名: 鯉科 Cyprin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淡水

簡介:(白噬、鰱子、扁魚)頭大,;吻鈍圓口寬,眼位於頭側下半部,眼間距寬。鰓耙特化,彼此聯合成多孔的膜質片,有螺旋形的鰓上器。鱗細小。胸鰭未端不達腹鰭基部。腹部狹窄,自喉部至肛門有發達的腹棱。我國著名的四大家色之一,適宜於湖泊、水庫放養,天然產量也很高。活動於水的中、上層,性活潑,遇驚後即跳躍出水。4月下旬水溫達18C以卜時,江水上漲或流速加劇時間開始產卵,產卵期持續到7月上旬。受精卵吸水膨脹,隨水漂流孵化,生長快,從2年到3年魚體重可由2市斤增長到8市斤。池塘養殖第二年即可上市。最大個體重達40~50市斤。分布於全國各主要水系。鱅 Aristichys nobilis (Ricardson)種名: 鱅拉丁學名: Aristichys nobilis (Ricardson)科名: 鯉科 Cyprin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淡水

簡介:(花鰱、胖頭魚)。頭很大,幾乎占身體長度的1/3。吻寬,口大。眼位於頭側下半部、,鰓耙呈頁狀,但不聯合。具螺旋形的鰓上器。鱗細小。胸鰭未端超過腹鰭基部。自腹鰭至肛門有狹窄的腹棱。活動於水的中上層,性較溫和,行動遲緩。以浮遊動物力食。在長江4年達性成熟。4~7月,當水溫在18C以上、江中漲水時產卵,卵漂流性。生長迅速,1年魚體重1~2市斤,一般3年魚可長到10多市斤。個體大,最大達70~80市斤。天然產量較高,為重要纖濟魚類,也是我國優良的養殖魚類。分布十全國各主要水系。翹嘴紅鮊 Erythroculter ilisaeformis (Bleeker)種名: 翹嘴紅鮊拉丁學名: Erythroculter ilisaeformis (Bleeker)科名: 鯉科 Cyprin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淡水

簡介:(翹殼、翹嘴巴)體氏側扁,頭背面平直。口上位,下頜堅厚,上翹,豎於口前。眼大。鱗小,側線鱗80~93。背鰭具強大而光滑的硬刺。臀鰭條321~25.生活在敞水區的中上層,行動迅速,善跳躍。性兇猛,捕食其他魚類,體重1市斤的個體能吞食4寸左右的鰱、鱅魚種。6~7月產卵.產卵場多在近岸水區,卵粘附在水生植物的莖、葉上。生長迅速,體型較大,最大者重達20~30市斤,常見為4~5市斤。天然水體漁獲物中佔比重較大。分布於全國各主要水系。鯽 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Linnaeus)種名: 鯽拉丁學名: 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Linnaeus)科名: 鯉科 Cyprin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

簡介:(喜頭、鯽拐子、月鯽仔)體側扁而高。頭較小,吻鈍。無須。下咽齒側扁。背鰭基部較短。背鰭、臀鰭具粗壯的、帶鋸齒的硬刺。為廣布、廣適性魚類,分布自亞寒帶至亞熱帶,能適應各種惡劣環境。雜食性,食浮游生物、底棲動物及水草等。繁殖力強,成熟早。3~7月,在淺水湖汊或河灣的水草叢生地帶繁分批產卵,卵粘附於水草或其它物體上。為中小型魚類,常見為半市斤左右,最大達3市斤以上。肉質細嫩、味鮮美,為廣大群眾喜食的上等魚類。廣佈於全國各水系。鯽魚的品種很多,金鯽便是鯽魚的一個變種,經過長期培育和選擇,即成為名貴的觀賞魚——金魚,現己在世界各地飼養。黑鯽 Carassius carassius (Linnaeus)種名: 黑鯽拉丁學名: Carassius carassius (Linnaeus)科名: 鯉科 Cyprin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淡水

簡介:(鯽魚、黑鯽)體短而高,背緣隆起。腹部圓。頭短小,吻鈍,口端位,無須。背鰭基長,起點與腹鰭起點相對,胸鰭第3根分枝鰭條最長。側線完全,側線鱗較鯽魚多,尾鰭分叉淺。喜生活於水草叢生的靜水處,雜食性,生長速度較慢。肉質細嫩、味美,為額爾齊斯河流域天然經濟魚類。分布於歐洲及我國新疆額爾齊斯河水系。(攝於新疆)長春鯿 Parabramis pekinensis (Basilewsky)種名: 長春鯿拉丁學名: Parabramis pekinensis (Basilewsky)科名: 鯉科 Cyprin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淡水

簡介:(鯿魚、長身鯿、草鯿、油鯿)體側扁,呈菱形。腹棱明顯,自胸鰭直至肛門背鰭刺粗壯而光滑。臀鰭條328~34。生活於水體的中上層。草食性。生殖季節4~8月,以6~7月最盛。在流水中產漂流性卵。生長較慢,常見體重為1市斤左右最重可達4市斤。肉味鮮美,是一種名貴的經濟魚類。可作為飼養對象。分布魚全國各主要水系。三角魴 Megalobrama terminalis (Richardson)種名: 三角魴拉丁學名: Megalobrama terminalis (Richardson)科名: 鯉科 Cyprin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淡水

簡介:(三角編、烏鯿)體高,側扁,呈菱形,頭小。腹棱自腹鰭至肛門。上下頜角質發達。背鰭硬刺較長,長度大於頭長。尾柄氏與高相等。鰾3室,前室最大。生活於水體中、下層,尤喜棲息在多岩石的區域。雜食,主食水生植物和淡水殼菜。3齡成熟,體重2市斤左右。生殖季節4~6月,在江河流水中產卵,卵粘附於礫石上。生長較快,個體較大,最大可長到10市斤左右。肉味鮮美,富含脂肪,為上等食用魚。浙江杭州一帶有捕撈幼魚用於池塘飼養的習慣。分布廣全國各主要水系均產。河鱸 Perca fluviatilis Linnaeus種名: 河鱸拉丁學名: Perca fluviatilis Linnaeus科名: 鱸科 Percichthy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淡水

簡介:(五道黑)體側扁,輪廓呈長橢圓形;尾柄細小。口端位,略傾斜;上、下頜及犁骨均具絨毛狀細齒。體側具7~9條黑色橫斑。兩背鰭分離,第1背鰭後部有一明顯黑斑。體被櫛鱗。肉食性魚類,主要以水生昆蟲及小魚為食。生活於緩流河流或湖泊中。在烏倫古湖4月見其產卵繁殖。產卵場選擇水質清澈近岸沙質多水草淺灘處,卵粘性,呈淺黃色。數量較多,是新疆主要經濟魚類之一。廣佈於歐洲,國內見於新疆。(攝於新疆)馬蘇大麻哈魚 Oncorhvncbus masou (Brevoort)種名: 馬蘇大麻哈魚拉丁學名: Oncorhvncbus masou (Brevoort)科名: 鮭科 Salmon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淡水

簡介:(奇孟魚、齊目魚、花斑鱒、花鱒)雄魚頭後不隆起。生殖季節雄性個體吻端突出呈鉤狀,頜齒變強變黑。有陸封型和洄遊型之分。陸封型喜群居冷水,個體較小,眼較大,體側有8~10個終身存在的紫黑色橫斑,背部和側線上下有紫黑色圓斑點分布,無紅色斑點。2齡雄魚、3齡雌魚性成熟。在圖們江,洄遊型每年3~4月份成群聚於江口並開始上溯,4~5月份大批進入圖們江,8~9月份洪水下泄時成熟個體上溯至支流產卵。產卵場水質清澈,砂礫底質,水深約0.5米,流速平均0.7米/秒,水溫11~20C。卵粒赤橙色,懷卵量約3500粒。產卵時,通常1尾雄魚追逐數尾雌魚進入產卵場,雌魚擺動尾鰭利用水流向四周煽動砂礫,形成橢圓形產卵床。雌魚分數次排卵,受精卵落入產卵床內後由雌魚利用尾鰭煽動砂礫加以覆蓋。產過卵的親魚守護在旁。經2~3日後親魚全部死亡。一般在淡水中生活1年後的幼魚開始分離成洄遊型和陸封型。是我國大麻哈魚屬中洄遊種類分布最南的一種,南限達北緯35,對溫度的適應較高,是內陸馴化對象之一。屬名貴經濟魚類,肉質細膩而味美,深受群眾喜愛。近年來其資源銳減瀕於枯竭。國內見於黑龍江和吉林。(攝于吉林)大麻哈魚 Oncorhynchus keta Walbaum種名: 大麻哈魚拉丁學名: Oncorhynchus keta Walbaum科名: 鮭科 Salmon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淡水

簡介:(大麻哈)頭後肩部至背鰭基部隆起。口大,吻端微彎而突出,雄性個體在生殖季節尤為明顯。上、下頜各具齒一列。脂鰭呈屈指狀,體被細鱗,側線完全。鰓耙發達,有幽門垂,胃呈曲管狀。有江里生,海里長,而後又回到原出生河流產卵的特性。歷年9~10月份溯河產卵,此時稱為「秋鮭」,每晝夜行程30~50公里,並能躍過障礙。在產卵場靠尾鰭擺動產生水流衝擊砂礫形成產卵床。雄魚有驅逐習性。卵沉性,呈橘紅色,懷卵量平均約4000粒。受精卵落入產卵床後由雌魚擺動尾鰭用砂礫掩蓋。親魚有護卵行為。產卵後不久親魚大批死亡。幼魚以底棲動物和水生昆蟲為食,成魚為肉食性。大麻哈魚是我國珍貴魚類之一,肉色粉紅,細嫩味美;卵也為優質食品,常用鹽漬成「大麻哈魚籽」。分布廣,遍及太平洋北部北緯40以上水域,我國見於黑龍江和吉林。(攝于吉林)虹鱒魚Oncorhynchus mykiss種名:虹鱒魚拉丁學名: Oncorhynchus mykiss科名: 鮭科 Salmon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

簡介:體型側扁,口較大,斜裂,端位。吻圓鈍,上頜有細齒。背鰭基部短,在背鰭之後還有一個小脂鰭。胸鰭中等,末端稍尖。腹鰭較小,遠離臀鰭。鱗小而圓。背部和頭頂部藍綠色、黃綠色和棕色,體側和腹部銀白色、白色和灰白色。頭部、體側、體背和鰭部不規則的分布這黑色小斑點。性成熟個體沿側線有1條呈紫紅色和桃紅色、寬而鮮紅的彩虹帶,直沿到尾鰭基部,在繁殖期尤為艷麗。似彩虹,故名。原產於北美洲北部和太平洋西岸,主要生活在低溫淡水中,也有一種名為「硬頭鱒」的種類在不同的季節生活在淡水中或者海水中。虹鱒是一種食用魚。被移入多個國家,但在一些地區成為了入侵物種。鱖 Siniperca chuatsi (Basilewsky)種名: 鱖拉丁學名: Siniperca chuatsi (Basilewsky)科名: 鮨科 Serran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淡水

簡介:(桂魚、桂花魚、季花魚、胖鱖)體較高、側扁,背部隆起。頭大,口裂略傾斜,下頜突出,上頜後伸至眼後緣。上下頜前部有犬齒狀小齒。前鰓蓋骨後緣呈鋸齒狀。幽門垂200左右。棲息於靜水或緩流水域。有在湖底下陷處躺卧的習性,夜間活動覓食。兇猛性魚類,食其他魚類和蝦。生殖季節在5~7月,產浮性卵。肉質優良,少細刺,向披譽為名貴魚。產最較高。現已試行人工繁殖和飼養。分布於全國各主要要水系。烏鱧 Ophicephalus argus Cantor種名: 烏鱧拉丁學名: Ophicephalus argus Cantor科名: 鱧科 Chann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淡水

簡介:(黑魚、財魚、烏棒)體略呈圓筒狀。頭尖,稍平扁。口裂斜伸至眼後。上下頜具尖齒。頭部覆蓋鱗片。背、臀鰭基部很長。胸鰭、尾鰭圓形,腹鰭小。閃猛性魚類,常潛伏在水草叢中伺機襲捕食物,主食魚、蝦。口腔內具輔助呼吸器,常吞吸空氣,能適應缺氧環境。產卵期在5至7月。親魚將水草攪成環形的巢,產卵於其中。卵為浮性。親魚有守巢和護仔魚的習性,最大個體重十餘市斤,生長快,細刺少,是群眾喜愛的食品。分布很廣,除西部高原地區外,幾乎遍於全國各水系。胡鯰 Clarias batrachus (Linnaeus)種名: 胡鯰拉丁學名: Clarias batrachus (Linnaeus)科名: 胡鯰科 Clari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淡水

簡介:(鬍子鯰、塘角魚、塘虱)體長,後部側扁。頭寬扁。眼間甚寬。口亞下位,弧形。頜有絨狀齒。須4對,發達,口角須超過鰓孔。鰓腔內有輔助呼吸器官。背、臀鰭均長,不與尾鰭相連;胸鰭具硬刺;尾鰭圓形。為熱帶、亞熱帶魚類,耐寒力差。喜群居,常棲息於江河、池塘、溝渠的陰暗處和洞穴中。主食小魚蝦和水生昆蟲。4~5月築巢產卵。為南方的養殖魚類。肉細嫩,味佳,營養價值高,被視為滋補食品,有藥用功效。分布於長江及以南的各水體。黃顙魚 PSeudobagrus fulvldraco(Richardson)種名: 黃顙魚拉丁學名: PSeudobagrus fulvldraco(Richardson)科名: 鮠科 Bagridae綱名: 硬骨魚亞綱 Osteichthyes生活環境: 淡水

簡介:(黃臘丁、[魚央]絲)須4對;上頜須長,末端達到或超過胸鰭基部。體無鱗。背鰭硬刺後緣具鋸齒。胸鰭刺比背鰭刺長,前、後緣均具鋸齒。脂鰭較短,臀鰭條21~25。尾鰭分叉。鼻須:一半為白色另一半為黑色。在靜水或緩流的淺灘生活。白天潛伏於水底層,夜間活動。雜食,主食底棲無脊椎動物。成熟雄魚肛門後面有生殖突。4~5月產卵。親魚有掘坑築巢和保護後代的習性。分布較廣,產量大,肉嫩,少刺,多脂肪。最大約1.5市斤。是普通食用魚類。分布十全國各上要水系。紅燒魚材料魚一隻,薑末,蒜末,蔥花,香菜,老抽,醋,料酒,糖,鹽

做法1.將魚去內臟、魚鰓,剪掉魚鰭,魚尾,在魚身兩面各切一些斜刀口,然後用廚房紙盡量將魚身上的水吸干2.鍋內放油約50g,待6成熱時放入魚,一面煎至金黃時翻面,待另一面也金黃時將魚盛盤3.鍋內留少許油,放入蔥花、薑末、蒜末爆香,倒入1/2湯匙醋,1/2湯匙料酒、2湯匙老抽、1/4湯匙糖、少許鹽、一碗水4.待鍋內水燒開時放入煎好的魚,小火慢燉半小時,然後大火收湯裝盤,撒上香菜小訣竅1.將魚鰓、魚鰭和魚尾剪掉可以去除魚腥味。2.在燉魚之前將魚煎一煎,燉之後魚肉比較緊實。干燒鱖魚材料用料主料:鱖魚調料:料酒、蔥末、薑末、蒜末、干辣椒末、醬油、鹽、雞精、香油、食用油

做法1.將鱖魚去內臟洗凈,在兩側切十字花刀,放入鍋中炸至魚皮呈褐色時撈出;2.坐鍋點火倒油,油熱放入料酒、醬油、鹽、雞精、清水及鱖魚燒3分鐘:再加入蔥末、薑末、蒜末、干辣椒末,燒兩分鐘:待湯汁濃時,淋入香油,盛入盤中即可。特點香辣味厚,色澤金黃。清蒸羅非魚材料羅非魚、姜、蔥、辣椒、生抽、酒、鹽

做法1、羅非魚去內臟洗凈,橫著切成約1CM厚的魚塊,擺好在碟子上。2、姜切碎,蔥切粒,辣椒切圈。3、在魚塊上抹少許鹽,放上薑末,擺上辣椒圈裝飾(這個時候放是為了蒸熟之後魚肉能有一點點辣味)4、鍋里放水燒開,放入裝好魚塊的碟子,蓋上鍋蓋隔水蒸8分鐘。5、關火開鍋,撒上蔥花,淋適量生抽。6、倒掉鍋里的水,下油燒熱,澆在魚塊上即可。糖醋脆皮魚材料鮮魚1000克,植物油70克,醬油45毫升,料酒20毫升,醋50毫升,胡椒粉2.5克,鹽6克,味精2克,糖100克,蔥花10克,姜米5克,蒜泥15克,澱粉15克。

做法1、將魚去鱗、鰓,凈膛洗凈,兩面打成牡丹花刀,用蔥、姜(拍碎)、鹽、料酒、胡椒粉腌入味後揀除蔥、姜,用水澱粉掛糊,干澱粉拍好。2、油燒至7成熱時,魚下鍋炸熟,取出。待油熱至8成時將魚復炸至酥脆裝盤。3、鍋留底油,下蔥花、姜米、蒜泥、醬油、鹽、料酒、胡椒粉、味精、糖、醋,待汁開時勾芡,沖入沸油,將汁澆勻在魚身上即成。特點金紅色、外脆里嫩,酸甜咸鮮。剁椒魚頭材料胖頭魚頭1個、剁椒、鹽1茶匙、味精1茶匙、姜數片、蔥一根、菜油2湯匙、花椒十來顆、辣油1湯匙

做法1、將魚頭洗凈,去鰓,去鱗,從魚唇正中一劈為二。 將鹽、味精均勻塗拌在魚頭上,腌制5分鐘。2、在盤底放6-7片姜,將魚頭放上面,將剁椒均勻鋪在魚頭上,上鍋大火蒸15-20分鐘。3、取出蒸好的魚頭,蔥切蔥花撒在剁椒上面。4、炒鍋內放入2湯匙菜油、1湯匙辣油和花椒粒,慢慢加熱至油熱後揀出花椒。(注意不要把花椒煎糊了) 將熱油均勻的潑在蔥花和剁椒上面即可。酸菜魚材料魚、酸菜、干辣椒、花椒、薑片、蔥、蒜、油、鹽、酒、生粉

做法1、魚頭、魚骨、魚片洗凈備用。2、魚片用鹽、酒、生粉腌約20分鐘。3、酸菜切小塊,辣椒切圈,姜切片,蔥切粒,蒜拍扁。4、鍋里放油炒香姜蔥蒜,除了魚片外的全部魚放入鍋里炒一分鐘。5、放入酸菜繼續炒。6、加水,燒至魚湯白色,加鹽調味。7、把魚和酸菜撈出來鋪在碗底,湯留在鍋里。8、燒開魚湯,放入魚片,燙熟撈出放在碗上面,魚湯倒入碗中。9、鍋里放油燒熱,放入花椒和辣椒,小火燒至辣椒變干變亮,撈出花椒和辣椒放在魚片上。10、油繼續燒至冒青煙,澆在魚片上即可。香酥辣魚材料用料主料:鯉魚輔料:香菜調料:鹽、雞精、糖、料酒、姜、蔥、香油、辣椒面、花椒、醋、食用油

做法1.將香菜洗凈切成末,蔥、姜洗凈切成絲,將魚宰殺去內臟,洗凈切成段,將切好的魚加入蔥絲、薑絲、花椒、鹽、料酒腌制10~20分鐘;2.坐鍋點火倒油,油六七成熱時,將魚段逐個放入鍋內炸至金黃色,撈出;3.將炸好的魚放入器皿內,加入糖、香油、醋、辣椒面、雞精攪拌均勻,撒上香菜末即可食用。特點香、辣、酥、脆,風味獨特。香辣鱸魚材料主料鱸魚1條調料鹽、味精、糖、胡椒粉、澱粉、香油、上湯、辣椒油、花生油、料酒、熟芝麻、辣椒面、五香粉

做法1.將鱸魚處理乾淨,魚肉片成薄片。2.魚骨剁塊入味,魚肉調味,將入好味的魚肉、魚骨加辣椒面、五香粉、濕澱粉上漿。3.魚頭、尾拍粉炸熟,魚片、魚骨劃油至熟。4.擺放魚頭、魚尾,放魚片、魚骨,用熟西蘭花點綴,炸香辣椒油澆上即可。特點形態美觀,色洋紅亮,鮮香麻辣。干煎椒鹽鯧魚材料鯧魚1條(400克)、蔥姜蒜、辣椒、椒鹽、麵粉、料酒、細鹽若干

做法1、將魚清洗乾淨,兩面切上斜刀,抹上一層料酒和細鹽,腌制10分鐘,去腥入味;2、在魚身兩面拍上些乾麵粉,不用太多;3、平底不粘鍋燒熱,倒入適量油,下入蔥姜蒜煸出香味;4、從大火轉成小火,下入鯧魚,煎的時候撒上些椒鹽,煎至兩面略焦黃即可出鍋裝盤了。水煮魚片材料主料:青魚150克,輔料:雞蛋清20克,調料:辣椒醬20克,鹽3克,大蔥5克,薑汁2克,味精1克,澱粉(玉米)2克

做法1.將青魚肉洗凈,用刀斜批成大薄片,放入碗內,加蛋清,精鹽,蔥薑汁,味精,干澱粉拌和上漿,入冰箱冷藏半小時;2.炒鍋內放入清水煮沸,倒入魚片劃散,片刻後撈出瀝干水分,裝入盆中,上桌時跟一小碟美極牌辣椒醬,即可沾著食用。特點潔白,鮮嫩,高蛋白無油脂,最適合減肥要求。

微信掃一掃關注該公眾號
推薦閱讀:

鱚魚 | 確認過眼神,此魚和愛情有關
有毒魚類匯總
最實用的魚病診斷流程和常見魚病的判斷方法
鱈魚 | 下雪的時候,一定不要錯過這種魚
世界上有哪些兇殘的奇葩魚?

TAG:魚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