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詩詞脫化之道

脫化是一種錘詞鍊句的功夫,古往今來,詩家無不給予高度的重視。

葉劍英元帥有詩云:「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陽朔七堆山。」詩借「知名度」很高的西湖、陽朔來形容肇慶七星岩集天下湖山之美,令人嘆服。

反覆品味,聯想起《紅樓夢》中《詠白海棠》詩:「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覺得技法十分近似,是暗合?還是「借」、「移」?更上溯,《紅樓夢》的詩似乎也有所本,作者祖父曹寅曾有「輕含豆蒄三分露,微漏蓮花一線香」的詩句,而更有可能啟發作者的大概是宋人盧梅坡的《雪梅》詩:「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梅坡以前,還有沒有?限於學識,不敢斷定,也許「林盡水源」處,尚有詩翁在。於是,我想到了詩詞脫化之道。

脫化是一種錘詞鍊句的功夫,古往今來,詩家無不給予高度的重視。

杜甫說過,「語不驚人死不休」。杜詩中的「驚人語」,有相當數量由脫化而來。「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化用了《詩經·小雅·車攻》:「蕭蕭馬鳴,悠悠斾旌」;「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參考了鮑照的「白頭零落不勝冠」;「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構思所本在《揚子法言·吾子卷》:「升東嶽而知眾山之峛崺也,況介丘乎。」杜甫如此,他人也不例外。李白的「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顯然有張若虛的「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在前;「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闡發了陶淵明「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的心態;甚至《夢遊天姥吟留別》中那奇異瑰麗的夢幻世界,也大多從《楚辭》《述異記》《白羽經》以及郭璞的《遊仙詩》,張衡的《西京賦》等詩賦中演化而來。李杜而外,歷代詩人無不運用脫化以鑄造名句。翻開一部詩史,幾乎俯拾皆是。

脫化大致有三種途徑:

一是加工提煉,使更完美。庾子山的「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可讀,略嫌呆板;經王勃一番修飾,變成「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生動多了,以至於後人竟忽略了這千古傳誦的名句原有所本。

二是胸有新意,翻空出奇。白居易《杭州春望》詩有句:「誰開湖寺西南路?草綠裙腰一道斜。」以「裙腰」「草綠」相比喻,後世詩人多用此意寫景,而最能翻出新意的是五代的牛希濟,他的「常記綠羅裙,處處憐芳草」,簡直是愛的絕唱。翻新更有反其意而用的。李白《北風行》的結句:「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出自《後漢書·朱浮傳》:「……此猶河濱之人,捧土以塞孟津,多見其不知量也。」李白反用其意以表現思婦之苦——河可塞而恨裁,感情色彩何等強烈!

三是脫胎換骨,重鑄偉詞。突出的範例如杜詩「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暗用《史記》中頗枯燥的《天官書》里用兵之意:「天一、搶、掊、矛、盾動搖,角大,兵起。」前述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一詩,亦屬此例。我最欣賞這種脫化,它真正做到不露斧鑿痕。正如宋人周紫芝所說,「要令事在語中而人不知」,「詩至於此,可以為工也」。

中國古典詩詞是一筆無與倫此的精神財富,妙詞雋語如流珠涌玉,不可勝數。「脫化」正是「致富」之道,何樂而不為?


推薦閱讀:

古詩詞:七律 一九 二九 三九 四九 五九 六九 七九 八九 九九
乾貨!飛花令常見字與相關詩詞歸納整理(第七彈)
詩詞朗誦 杜甫篇〖點擊欣賞〗
人教版八年級下期語文古詩詞賞析訓練240題
入選與落選的詩(5)——思鄉

TAG: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