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悲劇中的末路英雄
06-06
歷史悲劇中的末路英雄(下篇)袁 崇 煥 悲 歌(一)紀元一六三一年十二月,呼嘯的北風捲起漫天的黃沙,在北中國製造了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沙塵暴。首都北京的上空灰濛濛的,能見度只有幾公尺。儘管碰上如此惡劣的天氣,京城的市民仍破天荒地起了個大早,因為那天京城將要發生足以激動每個平民百姓的重大事件:昨天還是民族英雄的大漢奸賣國賊、遼東戰區總司令袁崇煥將被綁赴刑場千刀萬剮!儘管那年頭的重大事件一個接一個,從努爾哈赤以「七大恨」告天;到陝北安塞縣老實本份的農民攻入縣城,殺掉朝庭命官……幾乎每個月都要發生足以影響中國根本的大事,可那些大事離京城的百姓很遙遠,今天凌遲袁崇煥則是他們能夠親眼目睹足以大飽眼福的重大事件?!中國的平民百姓本來就有看殺頭的嗜好,能從別人的極度痛苦中感受到莫大的滿足和快慰;更何況今天殺的人是一個他們從未見過的大人物,遼東戰區總司令可是堂堂一品大員啊!在幾十萬看熱鬧的人群當中,有上千名捧著銀元和饅頭的老漢拼著老命往前擠,他們家的床上躺著害癆病的兒子,醫生說醮有死刑犯熱血的饅頭治癆病有神效,袁崇煥的鮮血則比普通死刑犯的熱血藥效要大一千倍,如能吃上一點包管藥到病除。到時只要把銀元往劊子手的腳下一丟,就可用饅頭攢上一點點袁督師的熱血。劊子手放出話說袁督師要剮上三天三夜才最後斷氣,所以有足夠的機會讓每個癆病鬼能吃上一點他的熱血。為了這樁發財的買賣,首都的劊子手為爭取殺袁崇煥的機會各顯神通,從暗中賄賂到明裡大打出手,為此還出了幾樁命案。最後的勝利者除了花掉幾百兩銀子外,頭上還被同伴用石頭砸出了幾個大血包。但他認為值得,剮袁崇煥至少可從癆病鬼手中賺上幾千兩白花花的銀子,除去孝敬上司的部分,他自己可凈賺至少一千兩!因此他的臉上綻出將要發財致富的快樂表情。人群中最惹眼的還是幾千名欏頭青式的「愛國青年」,他們對漢奸賣國賊恨入骨髓,恨不能把袁崇煥生吃掉。因此他們也紅著臉往前擠,去爭搶劊子手擲下的每一塊血淋淋的肉,然後痛快地吞下肚去。他們的臉上全綻出「精忠報國」的豪壯表情。…………幾十萬市民在寒冷刺骨的北風中足足等了十多個小時,才遠遠地望見一隊拿著大刀的兵勇鳴鑼開道,沿街驅趕閑人,然後在街道兩旁齊刷刷地挺立著,有效地把看熱鬧的市民與通行官轎和刑車的街道分隔開。半個小時後,一大群人簇擁著一頂八抬大轎喝道而來,在刑場上臨時抬起的高台前停了轎。一個書生模樣的人急步上前畢恭畢敬地掀開轎簾,一位頭戴烏紗、身著紫袍、腰懸玉帶的大官緩緩下了轎,然後緩緩走上高台。在長桌後面的一張高靠椅上緩緩落坐……這位官員面色凝重,目光冷竣,但觀察細緻的市民仍發現他的眼角眉梢仍不時綻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懂心理學的人說那是內心喜閱的表情。這位官員就是掌刑官!今天由他來監督對袁崇煥執行千刀萬剮!掌刑官的出現在人群中引起一陣強烈的騷動,他們知道盼望以久的時刻終於來到了,隨後好看的場面會接踵而來。又過了半個小時,刑車也出現在眾人的視野,車上是特製的木囚籠,囚籠里站著今天的主角袁崇煥!袁崇煥的形象很是怕人,眼眶腫得老高,臉上全是焦糊的肌肉,胸脯全脫了皮,露出紅赤赤的胸肌,胳肢窩吊下重一公斤的大水泡。明眼人知道那是燒紅的鉻鐵鉻的,是酷刑後的九死一生!袁崇煥的出現在人群中激起了更大的騷動,幾十萬看客發出了山呼海嘯般的怒吼,「打倒袁崇煥!」的吶喊聲一浪高過一浪,人們能感覺到腳底下的大地在吶喊中顫動。當袁崇煥的囚車駛近時,人們紛紛把石塊、果皮和酒瓶砸向囚車,袁崇煥的頭皮很快就被垃圾埋住了……幾個中年人發現袁崇煥的眼珠子在流血。為了阻止市民的憤怒情緒向相反的方向發展,二十名士兵奉命在囚車周圍站成一圈,擋住從人群中飛來的拋擲物。如果聽任市民發泄心中的憤怒,袁崇煥還等不到上刑場就會被人群砸死,如果那樣袁崇煥就揀了大便宜,不是千刀萬剮的殺頭也少了許多刺激,觀賞價值也會大打折扣。那樣的話人們就會指責政府偷工減料,害得他們在寒風中白白站立了十多個小時。…………袁崇煥足足剮了三天,身體被肢解成三千八百八十八塊,每一塊都被怒不可遏的欏頭青爭搶著當眾吞下肚去,然後咂咂帶血的嘴作英雄豪傑狀。劊子手是一流的種子選手,在剮割袁崇煥時仍設法讓他活著,直到第三天太陽下山時才把刀尖一點點地刺進裸露在外的心臟,袁崇煥才頭一偏離開人世,死時仍睜著一對大大的眼睛,不解地盯著幾十萬看熱鬧的人群……袁崇煥被千刀萬剮後,國人好象還不滿足,又簇擁著一群憲兵闖入袁崇煥的家,把這個家翻了個底朝天,稍微值一點錢的東西就洗劫一空,連大門上的兩個銅環也挖走了。當確信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留下時,憲兵把這一家的男女老幼包括僕人在內全部投入監獄,所有的女人包括袁崇煥的妻子在當天晚上都遭到了憲兵的強暴。第二天,稍微有點姿色的女人全數賣給了妓院,男人則發配到遙遠的邊疆充軍。袁崇煥的弟弟和妻子則被發配到三千里外的崇山峻岭,給不識字的野蠻人作干粗活的奴隸。在押送他們的禽獸公差手中,我們無法想像袁崇煥妻子的命運。好在袁崇煥沒有兒子,否則也會被綁赴刑場,被劊子手一刀砍成兩斷。(二)袁崇煥被千刀萬剮後,一個世紀過去了,除了文人繼續用惡毒的文字偶爾詛咒一下這個「漢奸賣國賊」以顯示自己忠君愛國外,健忘的國人早已忘記了袁崇煥其人。直到一七三五年乾隆皇帝登上皇位時,一天閑來無事翻開只供滿洲的達官顯貴翻閱的《大清實錄》才發現了這樁公案,發現袁崇煥不但不是漢奸賣國賊,相反是一個大大的忠臣,崇禎皇帝中了大清的反奸計,糊裡糊塗地把一個大忠臣冤殺了,親手拆毀了自己的長城……乾隆即位正值多如牛毛般的「反清復明」會黨組織在長江以南的中國製造混亂,清政府防不勝防之際。為了揭露明王朝腐敗的內幕,消除漢人心中的「朱明情結」;同時也為了炫耀滿洲人的絕頂聰明,乾隆皇帝認為有必要把這樁公案公諸如世。乾隆皇帝親自主持了袁崇煥的「平反」,找出袁崇煥的骸骨(天知道那堆骨頭是誰的?)為其舉行了隆重的安裝儀式,還為他建立了華麗的紀念館,並尋訪袁的後人加官晉爵……袁崇煥被他摯愛的祖國千刀萬剮,最後竟然是他的敵人出面為他平反昭雪,歷史的玩笑有時就是這樣的無情!下面有必要回顧一下這樁公案的起因和經過:一六一九年深秋時節,長達二十七年不上朝的吸毒皇帝朱翊均步入了他生命的最後時刻。明帝國的遼東經略(東方戰區司令)楊鎬統兵十萬(號稱四十七萬、包括從南方出擊的朝鮮兵團一萬人)四路出征新興的後金汗國,在薩爾滸(遼寧撫順)全軍潰敗,四萬五千名邊防軍浴血疆場(後金汗國只死了兩千人),開原、鐵嶺相繼失陷,明帝國的東部疆土全部殘破。這一年,朝庭舉行三年一度的科舉考試,來自東莞的袁崇煥進士及第,開始步入他人生的輝煌時期。一六二六年正月,努爾哈赤統率十一萬八旗兵西渡遼河,突襲遼西走廊。守衛在遼西走廊各軍事據點的明帝國邊防軍畏敵如虎,不戰自潰,主動放棄了錦州、右屯、大、小凌河及松山、杏山、塔山等軍事重鎮。當遼東經略高第下令駐守在寧遠的邊防軍放棄寧遠退守山海關時,邊將袁崇煥堅決地拒絕了。寧遠距山海關一百二十公里,是明帝國孤懸在山海關外的唯一軍事重鎮。寧遠的守軍只有五千人,大多是袁崇煥在當地招募的新兵。努爾哈赤統領十一萬從沒戰敗過的無敵兵團兵臨寧遠城下,大有一腳把寧遠踏平之勢。大敵當前,袁崇煥率領部將滿桂、何可剛、祖大壽在城頭誓師。袁崇煥刺臂出血,滴血下酒,然後把血酒一飲而盡,發誓人在城在!城亡人亡!五千將士看到統帥慷慨激昂,頓時激發萬丈豪情,誓死與寧遠城共存亡!第二天凌晨,經過充分準備的十一萬女真兵團泰山壓頂一樣撲向寧遠城,射出的箭失把天上的太陽都給摭住了。第一批箭頭落下後,幾百桿攻城雲梯搭上了城頭。城上的守軍把女真軍的箭失孝敬回去,一陣箭雨過後,城下的女真人倒下了一大片。雲梯上的攻城突擊隊已經接近城頭,寧遠城危在旦夕。袁崇煥抱起一塊兩百斤的巨石向一桿雲梯砸下去,伴隨一聲悅耳的「咔嚓」聲,雲梯在中間斷成兩截,梯上的女真突擊隊從高空中摔了下去,在痛苦的慘叫聲中進入了另一個世界。明軍群起效尤,紛紛抱起石頭砸向雲梯。幾百桿雲梯倒下了,幾千名攻城突擊隊倒栽下去,腦袋撞擊在堅硬如鐵的凍土上,饒幸不死也成了植物人。女真兵團的第一輪衝擊波就這樣被遏止住了;第二輪衝擊波又接踵而來。一萬名藤牌兵沖了上來,他們把藤編的盾牌舉過頭頂,有效地擋住了城上落下的箭失和石塊。沒付出多大的傷亡就攻到了城牆邊。藤牌兵開始在城牆上挖洞,然後把大包大包的火藥往牆洞里灌,意圖把城牆炸開一個缺口。就在藤牌兵要點火的一剎那,城頭上瀑布似地傾下了滾沸的開水,火藥淋濕了,藤牌兵也在撕心裂肺的嚎叫聲中喪失了戰鬥力。努爾哈赤發狂了,指揮十萬八旗兵孤注一擲,一條條鐵錨紛紛搭上了城頭,幾萬名女真兵同時爬城,城上的五千名守軍捉襟見肘,顧此失彼,情勢萬分危急。努爾哈赤看到勝券在握,又指揮預備隊向城門猛撲過來,努爾哈赤一馬當先,軍刀在空中揮舞出漂亮的弧線。寧遠城到了最後的關頭。當寧遠守軍在冰天雪地為國家浴血奮戰時,駐守在山海關的十多萬國防軍作壁上觀,不發一兵一卒一械去增援自己的同胞。就在努爾哈赤快要接近城門時,黑漆漆的城門打開了,袁崇煥橫刀立馬出現在城門口,遠看就象是天上的戰勝下凡。努爾哈赤看到袁崇煥,馬鞭向後一揮,幾萬名女真鐵騎重重圍裹上來。袁崇煥的身後推出了一輛炮車,長長的炮膛傲然伸向前方,黑洞洞的炮口描准了沖峰在最前面的女真騎兵。袁崇煥用力向下揮動了一下手臂,伴隨一聲震天的巨響,炮口噴出一團熾熱的火球。撞上火球的女真騎兵飛上了半空。戰馬也被巨大的響聲嚇傻了,不自主地掉轉頭往回跑。但努爾哈赤的戰馬仍在前進。又一輛炮車推了出來,黑洞洞的炮口對準了努爾哈赤。袁崇煥再度向下揮動手臂。又一團火球飛了出去。努爾哈赤從馬上倒栽下來……女真兵團象退潮的海浪一樣潰退下去。寧遠城保住了。…………(三)寧遠大捷的快報象一道閃電劃破黑沉沉的夜空,明政府的官員最初拒絕相信這個消息,因為這個消息太意外了。自一六一六年努爾哈赤以「七大恨」告天,宣布脫離明政府以來,明帝國的軍隊一直都在失敗。一六一九年楊鎬統率十萬邊防軍和努爾哈赤的六萬八旗兵在薩爾滸對陣,明軍潰敗,四萬五千人陣亡,對方則只死了兩千人。以後八旗兵一直在不斷地勝利前進,明軍則在不斷地失敗後退,只是在不同的時期失敗的程度前進的速度不同而已。在軍事天才熊庭弼擔任遼東經略期間,八旗兵前進的步伐被有效的阻擋住了,但也僅僅是阻擋而已,不能上升到勝利和前進。可好景不長,明政府迫在眉捷的危機一過,就任用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職業政客王化貞擔任遼東軍區司令官,讓他直接指揮十萬邊防軍,不必聽從熊廷弼調遣,熊廷弼直接指揮的兵力只有四千人。一六二二年,努爾哈赤突擊廣寧(遼寧北鎮),王化貞的十萬邊防軍全軍覆沒,他自己只差那麼一點就成了俘虜,明政府的東北疆土喪失了百分之九十九……十年對外戰爭,明政府一直在不停地失敗,現在突然聽到那種久違的勝利消息,並且是在沒有任何取勝條件下的勝利,就難怪他們不敢相信了。直到遼東經略高第等人親自來到寧遠,發現那座城市還高高地飄揚著明政府的旗幟,袁崇煥和他屬下的官兵還結結實實地活著,才終於相信自己的一方勝利了,並且勝利的規模還很巨大,連對方的皇帝也打死了!當北京的職業政客終於相信「寧遠大捷」時,明政府的宣傳機器快速地運轉起來,全國億萬臣民全沉浸在勝利的狂歡之中,要求對後金汗國發動全面反攻,收復東北失地,對叛逆者實施最後膺懲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在億萬臣民眼中,只要中國激動起來,後金汗國不過是巨人腳下的一隻螞蟻。因為龐大的中國有一億人,對方則只有區區兩百萬人!結果舉國上下一致主戰,任何呼籲冷靜慎重的智者都被冠以漢奸賣國賊而遭到世人的唾棄!「寧遠大捷」使袁崇煥一夜之間成為用兵如神的民族英雄,但這個英雄並沒有沉浸在億萬臣民對自己的頌揚聲中,相反舉國上下狂歡主戰的氣氛使他陷入極大的憂慮。「寧遠大捷」只是一個戰役的勝利,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敵我雙方力量的對比,戰爭的優勢依舊在女真人那一邊。雖然兩國的人口對比明帝國擁有五十比一的壓倒優勢,但力量對比並非是簡單的加法運算,五十人形成的合力說不準抵不上一個人的力量。當五十人不是向同一個方向用力而是向不同甚至相反的方向使勁時,就會被一個對手輕易地擊敗。明帝國到了十七世紀已暮氣深沉,咋看上去是一個不可戰勝的龐然大物,但因內部分裂成互相否定的幾個部分,國力積弱不振。整個社會分裂成貴族和平民兩大階層,兩者互為仇寇,平民在全國各地掀起反抗貴族的暴動和起義。貴族階層也分裂為爭權奪利的各門各派,為了自己小集團的眼前利益互相攻訐,且不惜犧牲國家民族的整體利益。因此這時的明帝國已不堪一擊,不但不能象漢唐帝國那樣對外族主動出擊,相反連承受大的打擊都顯困難。後金汗國雖然是一個新興國家,和擁有一億人口的明帝國相比是真正的小國寡民;但後金汗國全民皆兵,國民上下一心,只知道對外爭取勝利而不用防範來自內部的傾軋。明帝國則不同,官兵在抗擊外敵時只能一隻手作戰,另一隻手則要防範來自背後自己人的偷襲,且多數情況下自己人的偷襲有更大的致命性。前任經略熊廷弼先生是女真人的剋星,但他不是死在女真人手裡;而是嫉妒他才能和戰功的自己人要了他的命。在這種情勢下,短小精悍的後金汗國戰鬥力遠遠大於龐然大物的明帝國。明帝國雖然在「寧遠大捷」中取得了局部戰役的勝利,但並不能改變總體戰略上被動挨打的大趨勢。因此明帝國的戰略應該是總體上採取守勢,騰出兵力和財力安定內部,平息全國各地的沸騰民變;同時派出小股的游擊兵團對後金作聲東擊西式的騷擾襲擊,使敵方疲於奔命。如能和後金議和那就更好。等到後方穩定,邊防軍得到必要的訓練,有充足的財力和軍力對外出擊時,再向後金作步步為營式的進擊,把敵方的國土一塊塊地蠶食掉,就象努爾哈赤當初蠶食明帝國的東部疆土一樣。如果條件不成熟時,在沒有充份準備的情況下冒險從事大規模的戰略反攻,其結果只能象當初楊鎬四路出擊一樣兵敗如山倒,甚至敗得更慘。內地的變民武裝也會利用外戰失利的有利情勢大規模出擊,從根本上動搖帝國的根基。袁崇煥並沒有被「寧遠大捷」的勝利沖昏頭腦,他對當時的情勢了如指掌。遺憾的是:首都的權力人物和廣大平民百姓不了解這一情勢,這就註定了他只能作為一個悲劇人物出現在歷史中。這時的袁崇煥已升為遼東軍區司令官(遼東巡撫),再腐敗的政府在危亡關頭也會任用人才來擺脫迫在眉睫的危機;危機一過就會把人才送上絕路。袁崇煥在就任遼東巡撫時首先擔憂的不是前面的敵人後金汗國;而是京城朝官因嫉妒他的功勞傾軋陷害。他為此上書皇帝:「抗擊後金以堅壁清野以為體,乘間擊瑕以為用;主動出擊條件不成熟,只有堅守以待時機。一旦堅守擋住了敵人的進攻;就保留了將來出敵致勝的機會。一旦擊中了敵人的要害,敵人必仇恨我,必欲去臣而後快,要警惕敵人的反間計;如臣在抗敵中立下功勞,朝中的官吏必嫉恨猜忌。任勞則必召怨,蒙罪始可有功;怨不深則勞不著,罪不大則功不成。邊將立功於外,誹謗和陷害也跟隨而至,這是古今中外經常發生的故事,望皇上和大臣對臣的信任始終於一,那樣我才能有所作為,建立功勛。」看了上面的文字,我能深切體會到袁崇煥的苦心和明帝國時期作一名邊將的艱難。袁崇煥就任軍區司令的第一件事就是派遣使者去後金汗國的首都弔喪。努爾哈赤在寧遠中炮重傷後,經多方醫治無效,在那一年的八月離開人世。此舉的目的一是察看後金汗國的虛實;二是試探和敵人休戰的可能性,為明帝國重建並鞏固山海關外的根據地爭取時間。當時明帝國在山海關外只有寧遠一座孤城,要想長期堅守下去就必須重建先前放棄的錦州、松山、大、小凌河等軍事重鎮,才能夠在遭遇圍城的情況下得到必要的支援。但重新修築城防需要時間,少則半載;多則一年兩年。如在城防未完工時遭遇後金汗國的進攻,所有的辛勞都會付諸東流。所以當務之急是為明軍築城贏得必要的時間,在力量不佔顯著優勢的情況下只有和對方休戰,爭取一定時間的和平,哪怕是短暫的和平也好。袁崇煥向後金求和的消息傳到京城,在朝中激起掀然大波,幾乎所有的文官都出來控訴他,昨日的民族英雄一夜之間又成了漢奸賣國賊?!這時後金兵團也乘休戰之機征服了明帝國的衛星國朝鮮,袁崇煥也因此成為朝鮮淪陷的罪魁禍首;儘管沒有休戰後金也一樣能夠征服朝鮮。就當時的情勢而論,明帝國根本沒有援助朝鮮使其免於淪亡的力量。征服朝鮮後,後金兵團這才發現自己的北部疆界突然崛起了一座新城,自然不能忍受,就乘戰勝餘威突襲剛剛完成城防工程的錦州,袁崇煥知道敵人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寧遠,同時也對錦州城防有充分的信心,所以只派出四千騎兵對後金兵團作牽制性的攻擊。新築的錦州城異常堅固,後金兵團在城下遭遇第二次失敗;為了挽回面子轉而進攻被認定以成為空城的寧遠,結果被嚴陣以待的袁崇煥打得大敗虧虛。明政府在「寧遠大捷」後的一年又在袁崇煥的卓越領導下取得了「錦、寧大捷」。「錦、寧大捷|」再度體現了袁崇煥的軍事天才,但明政府仍不肯因「向叛臣賊子求和」一事放過他,嫉妒他的文臣適時在朝堂上指控袁崇煥在錦州危急時不派兵赴援,居心叵測。皇上一怒之下罷了袁崇煥的官,讓他回家種地去了。不久以前皇帝還曾信誓旦旦地對袁崇煥說自己決不會受他人輿論的影響!(四)一六二八年、只會作木匠不會當皇帝的明熹宗朱由校早早地離開人世。年輕人沒有兒子,皇帝朱由檢以親王的身份繼承大統。朱由檢在沒掌握政治大權時,旁觀者清,發現滿朝文武只有袁崇煥是個可以匡時濟世、安幫定國的大忠臣。他明白自己繼承的是一個百孔千瘡危機四伏的殘破江山,必須任用英雄俊傑才能使他的王朝轉危為安,所以坐上皇帝寶座後就不顧朝中文武大臣的強烈反對,迫不及待地把賦閑在家的袁崇煥招回來,當眾任命袁為遼東戰區總司令,並賜給他尚方寶劍,賦予他先斬後奏、權宜行事的巨大權力。自明帝國創立以來還沒有哪一個邊將擁有如此巨大的權力。以朱由檢當時的心態,只要袁崇煥能徹底解除後金汗國的威脅,使明帝國危而復安,就是和袁崇煥稱兄道弟平起平坐也沒有什麼不可以。袁崇煥被皇帝的英明深深感動了,為了報效皇上的知遇之恩,袁崇煥定下了五年消滅後金汗國、收復東北失地的時間表!袁崇煥在走馬上任前,鑒於上次的教訓,再度給皇帝上書,內容如下:「以臣之力,制全遼有餘,調眾口不足。一出國門,便成萬里,忌能妒功,夫豈無人。即不以權力掣臣肘,亦能以意見亂臣謀。恢復之計,不外臣昔年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守為正著,戰為奇著,和為旁著之說。法在漸不在驟,在實不在虛,此臣與諸邊臣所能為。至用人之人,與為人用之人,皆至尊司其鑰。何以任而勿貳,信而勿疑?蓋馭邊臣與廷臣異,軍中可驚可疑者殊多,但當論成敗之大局,不必摘一言一行之微瑕。事任既重,為怨實多,諸有利於封疆者,皆不利於此身者也。況圖敵之急,敵亦從而間之,是以為邊臣甚難。陛下愛臣知臣,臣何必過疑懼,但中有所危,不敢不告。」袁崇煥知道,他一旦離開京城遠赴邊疆,朝中的文臣武將沒有幾個會在皇帝面前為他說句公道話,相反會想方設法揭他的短。一面之辭重複三次就是真理,皇上對同樣的誣陷之辭第一次也許不相信;但第二次就難勉動搖;第三次如仍沒有相反的意見就難得不相信。連曾參的母親都會被流言誤導相信一向善良仁愛的兒子會殺人,更何況皇帝和臣子之間呢?中華帝國到了明王朝時期,權力人物的綜合素質較之漢唐帝國時期大幅度下滑,突出的表現是心胸變得狹隘;嫉妒、短視和缺乏全局觀念象惡性病毒一樣感染了整個官場。害怕別人成功,希望身邊的人倒霉、渴望從別人的痛苦和不幸中尋找快樂……官僚之間習慣互相傾軋,惡道人長喜揭人短,尤其是朝中的文官喜歡對邊將說三道四。漢唐帝國時期,邊將只知道殺敵立功、開疆拓土,保家衛國,不用擔心朝官會在皇帝面前說他的壞話,所以邊將能集中精力去爭取對外戰爭的勝利;漢民族也因此在對外戰爭中無往不勝。唐高宗時期,大將軍李勣統領大軍東征高麗,高宗私下詢問諫官賈忠言對東征將官有何看法,下面是賈忠言的回答:「薛仁貴勇冠三軍。龐同善雖不善斗,持軍卻也嚴整。高侃勤儉自處,忠果有謀。契苾何力沈毅能斷,性少忌刻,卻不失為統御才。這數人統是當代良將,若講到夙夜小心,忘身憂國,總要推大總管李勣哩。」賈忠言的回答是何等地坦蕩無私!明帝國的邊將則沒有李勣那樣的幸運,如果皇帝問身邊的大臣同樣的問題,邊將的形象馬上會在皇帝心中大打折扣。為了適應這種形勢,明帝國的邊將要把大部分精力用來討好朝中的文官,只把小部分精力用於抗敵禦侮,結果軍隊的戰鬥力大受傷害,外戰往往被動挨打者多,主動戰勝者少。邊將中如湊巧碰上一個軍事天才,又往往不能適應人事而被多方掣肘,使之不能放手建立功勛。結果明王朝出現了這樣的怪現象:能打勝仗的將軍不被朝廷信任;朝廷信任的邊官則只會打敗仗。袁崇煥來到山海關,即開始著手實施他的東方大戰略:第一步是加固城池,自固根本,在與後金接壤的遼西走廊增設軍事要塞,以擋住後金汗國的攻勢;同時加強國防軍訓練,在三年內訓練十萬能夠攻城掠地連續作戰的野戰兵團。第一步能否達到預期效果關鍵在於儘可能迴避與後金汗國進行大兵團決戰,不受干擾地秣馬厲兵,積蓄力量,如能同後金議和達成休戰那就更好。第二步是派出遊擊部隊深入敵後騷擾偷襲,破壞敵國的牧場和農村,摧毀敵國的戰時經濟。第三步是訓練有素的野戰兵團大規模出擊……為了實現他的東方大戰略,袁崇煥開始有意識地和後金汗國接觸,試探在不蒙受實質性損失的前提下達成休戰的可能性。再英明的人也會偶爾犯有失誤,如果有心尋找一個人的過失,總是能找到機會的。袁崇煥也曾失誤過,並被嫉妒他的官僚緊緊抓住不放。在緊靠後金汗國的登、萊海面上有一個綿亘四十公里的島嶼,名東江。島上盤踞著一支土匪武裝,頭目為毛文龍,時不時深入後金汗國從事些打家劫舍的勾當。當明帝國與後金汗國進入戰爭狀態時,明政府看出東江地緣政治上的無比價值,就有意對這支土匪武裝實行羈糜政策,派使者去東江封毛文龍為將軍。此舉的意圖很明顯,當後金汗國出師和明帝國交戰時,毛文龍可以率領島上的土匪武裝操女真兵團的後路。後金汗國要想確保後方的安全,就必須留下一定數量的部隊防守毛文龍的襲擊,這樣明軍的壓力就會減輕。毛文龍從山大王一下子躍升為將軍,自然願意接受明政府的節制。毛文龍集團的戰鬥力雖然有限,但因處於有利的地理位置,也確實給後金汗國製造了不少麻煩。後金汗國是一個馬上民族,雖然對東江的這股土匪武裝頗感頭疼,但因不飛水戰的緣故只好暫時隱忍。毛文龍晉陞為將軍後,仍然不脫土匪習性,在給後金製造麻煩的同時也在給明帝國製造麻煩,所不同的是給前者的麻煩要大一些。毛文龍深知自己所處的地理優勢,在接受明政府的招安後並不聽從明政府的號令,在東江依舊維持實質上的獨立王國,明政府費了許多軍餉並未收到預期的效果。袁崇煥就任遼東戰區總司令後,毛文龍名義上屬他節制,但袁崇煥指揮不了他,毛文龍依舊在自己的轄區內我行我素,不把袁督師放在眼裡。大凡有非凡能力的人往往自尊心也強,袁崇煥自然不能忍受毛文龍的目中無人。袁崇煥是儒家知識分子,身上也殘存有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劣根性,骨子深層有濃厚的「君子情結」,認為人只有先做「君子」然後才能建立功勛。所謂「君子」就是品行高潔的人,毛文龍顯然算不上君子,不是君子就不可能忠君報國。在袁崇煥心目中,毛文龍集團除了虛冒錢糧外,對明帝國並沒有多大的作用。袁崇煥對毛文龍的認識顯然不合當時的情勢,要打敗力量超過自己的強敵,最有效的辦法是建立最廣泛的統一戰線,最大限度地壯大自己的力量;同時削弱敵人的力量。只要能削弱敵人,就是雞鳴狗盜之徒也可團結到自己這一邊。等打敗了強敵之後再把這些人轉化成「君子」,如果實在轉化不了再「咔嚓」也不遲。在後金成為明帝國主要的威脅時,毛文龍無疑是最佳的統戰對象。雖然他起的作用沒有預期的大,但對後金汗國多少有點牽製作用,否則後金汗國也不會對其大感頭痛。袁崇煥既然意識不到這一點,毛文龍的小命也就完完。憑袁崇煥的超人智慧,除掉毛文龍不過是小菜一碟。袁崇煥借去東江閱兵的機會,輕而易舉地把毛文龍砍頭。毛文龍死後,東江作為一支威脅後金的武裝力量已不復存在。島上的土匪只服大土匪毛文龍,不服袁崇煥任命的「君子」,沒多久就作鳥獸散。毛文龍的養子孔有德和耿仲明則投降後金,成為後金汗國入主中國的得力嚮導和開路先鋒。袁崇煥殺掉毛文龍雖然得不償失,但再英明的人也難以避免失誤的。和袁崇煥對明帝國的巨大作用比起來,殺毛文龍的失誤本可以忽略不計。皇帝朱由檢最初也認為此事應該忽略不計,袁崇煥雖然有點過份,但只是方法的失當,動機是好的,袁崇煥還有很多的機會將功補過,更何況毛文龍確有可殺之罪。如果是在漢唐時期,大臣也會認為此事可以忽略不計,可明帝國的大臣卻不這麼認為,如果袁崇煥是一個平庸的人他們也許會這麼認為;但因為袁崇煥超群絕綸,此事就變得關係重大了,甚至關係到帝國的千秋大計。也不知皇帝身邊的官僚使了什麼法術,使朱由檢對殺毛文龍一事突然認真起來,對袁崇煥的態度逐漸向相反的方向轉變。下面我們推斷一下皇帝和某位大臣的對話:皇帝:你認為袁崇煥這人怎樣?大臣:袁崇煥這人能打仗,有能力,人也聰明,就是有點那個?皇帝:什麼這個那個的,有話直說!大臣:也沒什麼,不過是恃才傲物看不起人罷了,有才能的人都有這毛病;如果看不起我們到沒什麼,但不能看不起……皇帝:看不起什麼?你今天怎麼說話吞吞吐吐的?大臣:皇上恕微臣無罪,微臣方敢直言。皇帝:恕你無罪。大臣:但不能看不起皇上。皇帝:袁崇煥真的連朕也看不起嗎?大臣:也不過是道聽途說而已,皇上不可當真,但袁崇煥確實對微臣說過皇上不會打仗。皇帝:他真的這麼說?大臣:他還說皇太極很會打仗。皇帝:什麼?!大臣:聽說他還私下向後金求和,皇上一定知道這事。皇帝;我不知道,我能作漢奸賣國賊嗎?誰給他這麼大權力?大臣:皇上別生氣,你的英明誰人不知,哪個不曉。毛文龍就說過皇上是亘古未有的天才軍事家。微臣該死,我怎麼提到他了,袁督師會怪罪我的。皇帝:袁崇煥算老幾?你憑什麼怕他!大臣:不只我怕他,滿朝文武都怕他,我們都怕成為第二個毛文龍。長此下去,朝中只有袁崇煥沒有皇上了。…………經過上述那段對話後,袁崇煥的命運已經註定了,剩下的只是時間問題。(五)自努爾哈赤中炮身死後,皇太極繼承後金汗位。皇太極和乃父一樣英明神武,知道在袁崇煥身上討不到半點便宜,但又不能在沒有簽訂實實在在和平條款的前提下和明政府長期休戰。對於一個新崛起的馬上民族來說,要在一個綜合國力強於自己的競爭對手下生存下去就得不停止地進攻,直到對方被打垮或被迫承認自己的平等地位為止。所以皇太極對明帝國的戰略是「以戰迫和」,在明帝國不再稱女真民族為叛逆和承認後金的獨立國家地位之前,滿洲兵團就得對明帝國保持連續不斷的進攻態勢。既然袁崇煥是後金戰勝中國的最大障礙,那麼就要不惜一切代價除掉他。除掉袁崇煥靠武力是行不通的,因為袁崇煥已被一千次地證明比滿洲人更有戰鬥力;最切實可行的辦法就是行反間計,借敵人之手除掉這個強敵。明政府內戰內行外戰外行,是行使反間計最理想的對手。皇太極開始有步驟地實施他的反間戰略。一六三0年,皇太極統率十萬大軍繞過袁崇煥的防區,越過平地松林進入蒙古大草原,從北面威脅長城的重要關隘喜峰口。明帝國的邊防軍除了袁崇煥的遼東兵團外,其他邊防武裝皆不堪一擊,邊防成了一道紙屏,滿洲兵團很輕易地越過長城南下,威脅明帝國的首都北京。明政府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袁崇煥得知滿洲兵團威脅首都的消息,即刻親統大軍千里赴援,來到北京城下時已是人困馬乏,但仍不顧疲勞投入戰鬥,向滿洲兵團發起攻擊。滿洲兵團一看到袁崇煥的旗號,膽氣頓時去了一大半,即刻解除對首都的包圍,撤軍五十里立下營寨。首都劫後餘生,皇帝朱由檢又恢復了自信,親自出城犒勞袁崇煥的大軍。袁崇煥請求讓兵士入城休息,朱由檢竟然拒絕了他;袁崇煥又請求讓兵士象另一支赴援的武裝一樣在外城駐紮,朱由檢依舊拒絕。疲憊不堪的遼東兵團只好在城外無險可守的平曠地帶露營!前面養精蓄銳且占絕對優勢的滿洲兵團則對這支武裝虎視眈眈。朱由檢的態度使遼東兵團感到自己是一支強盜武裝!立下太功得不到獎賞反而受到盜賊的待遇,一絲不祥的預感襲上袁崇煥的心頭。迫在眉睫的危機一消除,京城的達官顯貴不但不感謝使他們轉危為安的袁崇煥,相反還紛紛指責袁崇煥應該承擔讓敵人越過長城威脅首都的責任。在他們眼中,袁崇煥顯然是在縱敵玩寇!喜峰口是薊州軍區的轄地,袁崇煥指揮不了那裡的部隊,遼東兵團也不能在沒得到皇上命令和對方邀請的情況下進入薊州軍區。按常理滿洲兵從喜峰口入關袁崇煥一點責任也沒有,可朝中的達官顯貴認為他有責任,就一定有責任了。皇太極一直在密切注視明帝國的動向,散布在京城的間諜帶來了袁崇煥遭非議的消息,實施反間計的條件成熟了。當天晚上,皇太極偽造了兩封袁崇煥和後金汗國來往的書信,命人射入德勝門和永定門。第二天一大早,太監拾到了這兩封書信,然後交給皇帝朱由檢。朱由檢閱信後大起疑心,儘管兩封信偽造得很拙劣,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對方在行反間計。正午時分,後金兵團向遼東兵團的駐地進發,袁崇煥率軍迎敵。兩陣對圓,皇太極請求和袁崇煥在陣前對話。兩人如約在陣前相會,皇太極象老朋友一樣和袁崇煥打招呼,說了幾句無聊的散話後就轉身離去,邊往回走邊回頭對袁崇煥點頭作神秘狀。這一切都被躲在城樓里的朱由檢看得一清二楚。袁崇煥通敵的證據確鑿無疑!當天晚上,已成為後金俘虜的兩位明帝國監軍太監發現帳外兩位女真看守在交頭接耳,一會兒聽到「皇上已和袁崇煥定下密約,後天佛曉獻城,袁軍作內心……」說完後看守喝酒慶賀即將到來的「勝利」,灌下幾大觥幾後便酩酊大醉。兩位太監剩機逃走,連夜向皇上報告了袁崇煥的大「陰謀」。這本是《三國演義》里周瑜計賺將干故事的翻版,可朱由檢相信袁崇煥通敵謀叛是事實。第二天早朝,朱由檢傳詔袁崇煥晉見。袁崇煥一出現在金鑾殿就被錦衣衛逮入詔獄。罪名是擅殺「抗金英雄」毛文龍和通敵賣國!朱由檢根本不聽袁崇煥的分辯,就下令把袁崇煥千刀萬剮!袁崇煥的部將祖大壽一聽說主帥被擒,當即率領部下星夜回師山海關,準備在關上誓師為袁崇煥討公道。袁崇煥知道這一情況後,主動給祖大壽寫了一封信,勸祖大壽要以國家民族的利益為重,千萬不能在外敵當前時反抗政府。此時袁崇煥已知道他將被自己摯愛的祖國千刀萬剮。英雄的高風亮節讓人扼腕嘆息!袁崇煥臨刑時,一定想起了他的前輩岳飛。岳飛臨刑時朝中官員雖然沒有為其鳴怨,可畢竟有一個韓世忠肯說句公道話,百姓也為之落淚。今天滿朝文武都在喊殺;滿城百性也要生吃他的肉!!!袁崇煥行刑的最後一天,北京的天空異常燦爛。天道也對日益走向沒落的民族失去了信心和耐心,不再用「六月飛雪」示警於人了。袁崇煥死後,佃農出身的李自成在陝西米脂舉起了反旗,八年後進入明帝國的首都北京,皇帝朱由檢去煤山上了吊。明帝國的創始人朱元璋也是佃農出身,歷史的巧合讓人沉思。然後滿洲人入關打敗李自成,成了中國的主人。如果袁崇煥活著,朱由檢不會上吊,滿洲人也不可能越過山海關一步。岳飛死後只二十年就平反昭雪,朝廷發還了當年抄沒的家產,五個兒子皆拜爵封官。袁崇煥平反時,當時的人沒有一個活在世上,袁的後裔也無從查考,就更不用說歸還抄沒的家產了。這樣的平反又有什麼意義呢?二00五年七月一日本文來源於 博客日報<www.bokerb.com 載轉請勿刪除此信息> 原文鏈接:http://xiongfeijun.bokerb.com/?do=blog&event=view&uid=13720&ids=135006歷史悲劇中的末路英雄(上篇) 岳飛之死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自古王不過霸,如何評價項羽?
※大唐帝國最後的英雄——李克用
※中國古代死的最窩囊的四大戰神,英雄無善終
※抗金英雄岳飛並非是秦儈所「殺」,歷史上到底是誰害死岳飛?
※【百家講壇】 大唐英雄傳(二)凌煙第一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