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結婚的多了,聊城老家這些老習俗你知道嗎?

1、托媒

舊社會,青年男女的婚姻須遵從父母之命,信奉「媒妁之言」,無自主權。男子到十五六歲,或稍晚些,就由父母包辦,先找門當戶對之人家,然後托媒人去求親,稱「說媒」。如果女方向男方提親,稱「倒提親」。經過媒人將男女雙方的情況互相介紹後,雙方就暗地尋問對方的長相、性格、品行等,對男方還要尋問家產和兄弟情況,此為「捎親」。如雙方都較滿意,即可定親。定親之前,還要找算命先生「合八字」,看是否犯。如「八字」不合,即不能成親,因此造成了很多婚姻悲劇。

2、相親

3、見家長

4、開禮單

5、下定

男女雙方滿意後,即可約定日期互送定親禮。男方擇吉日,備好金銀首飾、衣料、化妝品及豬肉、點心等禮物,並附上問安貼,由媒人帶領送至女方家。女方收禮後即以鞋、帽或文房四寶作為回禮。

下媒啟:亦稱「灑八字」。即通過交換八字作為訂婚的書面證據。由男方把寫有自己的出生年月、時辰、屬相、性別、年齡並附有「敬求金諾」字樣的帖子,連同豬肉、點心等禮物送到女方家,女方收禮加「八字」並附有「仰答玉音」或「謹遵台命」等字樣的帖子,意在防止悔婚。

6、置嫁妝

7、選日子

舊時結婚日期要由占卜先生根據女方命相查定。之後,雙方協商找一吉日,男方將結婚日期正式通知女方,並附「迎親帖」,俗稱「上頭帖」。上書新娘衣冠、開面、梳妝、上下轎的方向、時辰等事項,並送女方所要的彩禮。彩禮須照數付齊,如有拖欠,女方便不收「迎親帖」。女方收下「迎親帖」,即示定下喜期。

8、賀喜

在喜期前兩三天即開始賀喜並宴客。男方的鄰居、家族、親友多贈送喜禮,除外還要送喜幛、橫匾,上寫「天作之合」、「福祿鴛鴦」等賀詞。女方親友、鄰居多送衣料、化妝品、日常用品等。此曰「添箱」。對送禮的朋友、親戚皆要宴席招待,喝喜酒,新郎則不論輩份一律敬酒。有的還在席上「拜庄鄉」,即新郎由視路人領著給本家長輩按男女逐個道喜(跪拜磕頭,行四拜禮)。

9、拉嫁妝

10、迎娶

即「迎親日」。喜期前,男方家要收拾好新房,選雙日子到女方家拉嫁妝。「嫁妝」由女方父母置辦,數量多少因貧富而異。一般為「七大件」:櫃、箱、櫥、桌、椅子、盆架、梳妝台等,小件有單衣、棉衣、衣料、被褥(四鋪四蓋或八鋪八蓋)等。另外還有各種「吉祥物」,如竹筷子(快得子)、雙棵艾(愛)、發麵酵頭(婚後發家)、鹽(有緣法)、長命燈等。上貼紅紙或繫上紅繩以示喜慶,由男方找人運到婆家。次日,男方將新娘的上轎衣等物品,送到女方家,以備迎親時穿用。

11、辭堂

12、上轎

迎親日,男方家門窗貼紅喜聯、喜字。迎親隊伍鑼鼓齊鳴,有大娶、小娶之分,「大娶」用雙轎、新郎乘綠轎,亦稱「官轎」,盛裝在前,新娘乘花轎在後。「小娶」只用花轎。花轎近家門時,轎夫小步跑行,顛轎,稱「踏街」,亦稱「晃轎」。進家後,燃放鞭炮,奏樂慶賀。新娘落轎,婆婆送上紅紙包的織布機「剩花子」,讓新娘抱著,意為婆媳共同紡織。新郎在前,新娘在後,各執紅綢一端,踏紅毯,跨馬鞍,步入院內。公公用秤桿挑下新娘的蓋頭,新郎、新娘拜完天地,同進洞房。

13、拜堂

14、陪新人

15、俏新人

16、回門

喜期過後,岳父家給新郎下請帖,並請女兒回門。女方娘家的叔、伯、姨、姑、舅亦具貼宴請新婿,此謂「接三天」。此日新郎由視路人陪同赴宴。岳父家的晚輩孩子來席前拜認新姑夫,索要喜禮,此謂「鬧喜」。

現在這些習俗已經很難再見到了

也給你的朋友們看看吧~

聊城村村通,掘民俗風情,記錄城鎮。老鄉們對我們的關注是最大的鼓勵!謝謝!
推薦閱讀:

夢裡老家婺源
從此老家只有冬天,再無夏春秋了丨南京端午活動
你是如何理解現在的「老家」概念?
午FUN來了:冠希老家在那個屯兒|人如青芒外澀內黃
婆婆給一歲孫女餵了個東西,婆媳打架如演大片,兒子趕媽媽回老家

TAG:習俗 | 結婚 | 聊城 | 老家 | 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