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兒子下了套——不管三七的21個「陷阱法則」

不管三七的21個「陷阱法則」

誰為誰活著——兼答「我這個家長當得可真累」(一) 張家長來信說,自打孩子上了學,自己就沒清閑過一天。早上送孩子上學,晚上接孩子回家。吃完晚飯,先陪孩子做作業、改作業,再幫著孩子預習第二天的新課。周末更忙了,陪著去上英語班、數學班,還要陪著買複習資料……,真是一個累!更要命的是,張家長的孩子現在剛上小學三年級,就算堅持到高三吧,那還要至少繼續「累」9年吶,張家長自己都說:「想想,我這個家長當得可真累,我自己的頭都大了」?

象這樣的家長非常多,永遠操不完的心,永遠受不完的累,但幾乎所有的家長依然在用博大的父愛、母愛十幾年如一日地堅持著「自己的偉大和光榮」。 我知道,在中國傳統的文化中,對這種「奉獻」和「偉大」的拔高,足以驚天動地泣鬼神。既非憤青、也非鬥士的我,禁不住要多問幾個為什麼? 在我看來,「為孩子活著」的家長,不但傻得出奇,而且對孩子是完完全全的不負責任。 試想,家長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工作、自己的愛好、自己的情趣……,為什麼要傻到為了「一個孩子」把自己折騰到「冒泡」?除了怕別人說三道四而不得不裝模作樣地「象個家長」外,或者把孩子當成籌碼希望實現自己沒有完成的夢想,我實在找不出什麼特別的理由。 正是這樣「冒泡」的家長,才放著輕鬆的日子不過,盲目而堅定地對孩子實施所謂的「教育」,大膽而無知地培育所謂的「人才」。 親愛的家長,你真的懂教育嗎?你真的會教育嗎?你比校長和老師教育得還好嗎?其實好多家長「連自己到底是誰」都不知道,更別說「怎樣當個好家長」了。不信呀,麻煩你繼續。

  1. 如果你的孩子是運動員,作為家長的你,認為自己應該是什麼角色?領隊教練員裁判員運動員啦啦隊員觀眾其他請在以下空白處寫下你唯一的答案和簡單的理由。
  2. 你的答案:
  3. 你的理由:

注意:與家長本人是否熱愛或擅長運動項目無關,只選其一。 2,如果孩子不幸病倒了,作為家長的你,認為自己應該是哪個人? 醫院院長 主治醫生 醫生 護士 病友 其他 你的答案: 你的理由:

注意:與家長本人是否熟悉醫學技能無關,只選其一。

3. 如果孩子非常「挑食」、「偏食」,心疼孩子的你,最希望自己是誰? 餐館老闆 大廚師 廚師 服務員其他請在以下空白處寫下你唯一的答案和簡單的理由。

  1. 你的答案:
  2. 你的理由:

注意:與家長本人是否熟悉餐飲技能無關,只選其一。

4,你的孩子是學生,你最好的角色是誰呢?校長 班主任老師輔導老師 家教 其他 你的答案: 你的理由:注意:與家長本人是否接受過良好教育無關,只選其一。(二)

以下是我的答案。 如果孩子是運動員,作為家長的我,應該是什麼角色?

  1. 答案:領隊
  2. 理由:統領全局的靈魂人物。只有領隊才清楚地知道,包括教練員在內的這些人有怎樣的優勢和不足?還需要通過怎樣的方式方法,才能讓運動員水平更高。補充:估計多數家長填寫的是「教練員」,尤其是那些自己比較擅長運動項目的家長。對孩子,首要的不是自己去教,就算家長的水平再高,也不可能擅長所有的科目和實施更好的方法。家長要象領隊一樣,知道孩子學習的「教練員」(老師)有怎樣的優勢和不足,明白還需要通過哪些形式和方法來彌補這些不足,以利孩子進步!
  3. 注意:與家長本人是否熱愛或擅長運動項目無關,只選其一。

再來! 如果孩子不幸病倒了,作為家長的我,最希望自己是哪個角色?

  1. 答案:院長
  2. 理由:同上。就算家長是醫術高明的「主治醫生」,你能保證自己一定是最對症下藥的「郎中」。如果你正是那位救死扶傷的華佗,面對勝過自己生命的「孩子」,你的手不發抖嗎?(多數家長可能寫的是「主治醫生」)。
  3. 注意:與家長本人是否熟悉醫學技能無關,只選其一。
  4. 再一個。如果孩子非常「挑食」、「偏食」,心疼孩子的你,最希望自己是誰?
  5. 答案:餐館老闆
  6. 理由:同上。廚師的水平再高,也僅僅是照單烹飪的「掌勺的」。只有老闆,才有能力根據客人的喜好和品位,來決定用什麼樣的菜譜、用哪種烹調方法來滿足客人的要求,這遠不是一個廚師可以勝任的。
  7. 注意:與家長本人是否熟悉餐飲技能無關,只選其一。
  8. 最後一個。孩子是學生,你最好的角色是誰呢?
  9. 答案:校長
  10. 理由:很多家長成了「班主任」或「家庭教師」。那麼,你有時間和精力,幾年、十幾年始終如一地堅持下來嗎?就算你能堅持,請問:你的教育方法從何而來?你的方法一定就是最適合的最好的嗎?除了平均主義的學校教育外,學生是否還需要課外的「補充」,應該用什麼方式和方法,為好學樂學的學生「開小灶」,為厭學拒學的學生實施個性化教育,這隻有校長才懂、才能做到!
  11. 注意:與家長本人是否接受過良好教育無關,只選其一。
  12. 2,孩子的天性——兼答「孩子不愛學習的原因」
  13. 一個孩子是不是喜歡學習、會不會學習、學得好不好,很多人認為是天生的。也就是說,這個孩子上課是不是注意聽講,是不是愛做作業,是不是學得好考得好,都是孩子的天性。親愛的讀者,你也認同這種說法嗎?當你的孩子出現以下情形時,你又是怎樣對待的呢?

1,你的孩子喜歡學習嗎?□從不 □剛上學時喜歡 □一直喜歡 □非常厭煩

  1. 2,他的學習成績怎樣?□上游(前幾名) □中游(名次居中) □下游(後幾名)
  2. 3,什麼原因影響到孩子的學業表現?□天性(天生的) □老師水平高低 □家庭教育水平 □同學間的互相影響
  3. 4,如果你的孩子厭學(討厭學習)甚至拒學(拒絕學習),你會怎樣?□講道理 □訓斥 □謾罵加毆打 □補課(開小灶) □轉學 □休學 □留級
  4. 5,如果你並不認同「4」的種種「假設」,那麼,你的辦法是:其實,孩子的天性都是願意學習的。 任何一個家長都會清楚記得自己的孩子呀呀學語的情形,清楚記得雖說口齒不清卻總是樂此不疲的一遍遍叫著學著「爸爸」、「媽媽」 的情形,清楚記得孩子歡呼雀躍地去幼兒園的情景,這樣願意學習的孩子,為什麼一旦進了學校,就出現這樣那樣的學習問題了呢? 如果家長留意的話,你同樣會發現,孩子在二、三年級以前的學習成績都還算不錯的,一般都會在95分左右,可為什麼就越來越差了呢?為什麼一樣的老師,一樣的課本,一樣的試卷,學生們的成績卻是天壤之別呢? 老掉牙的說法是:學生學習不夠努力,不夠刻苦,似乎責任全部在學生身上,而事實呢?目前的學校教育,家長是無力去改變的。學校老師要面對幾十個孩子,老師要按部就班地照著大綱教學講呀講,要批改幾十人的作業和試卷,要家訪,要課改,所以老師不可能因為你的孩子有問題就要給他開小灶!即便老師有能力想去調教那些「問題學生」,可想管沒時間,想管也沒精力,最後只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更何況很多老師並不是激發興趣挖掘潛力的專家,老師已經習慣於講大課求平均的職業思路,對於問題學生的確是想管也管不了。 學校教育,只能教給學生最基本的知識,教給學生最通用的學習方法,教給學生最常規的教育。家長想搞特殊,對不起,自己解決吧。有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厭學的學生就因為對學習並不熱愛,或者說並不是象嬰幼兒那樣,發自內心地熱愛,所以孩子才不喜歡讀書,不喜歡作業,不喜歡考試,不認真聽講,所以才不喜歡老師和學校,所以才沒有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所以才成績差,這很正常。而對早先有興趣去學習的學生來說,並沒有人刻意為他們量身定做最合適他們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他們只能採用通用型的萬能學習法來應付自己的學習,所以這些學生的成績會忽高忽低,有時甚至一落千丈,這其實也很正常。 對孩子來說,他最初是抱著極大的熱情來到學校學習的,他把學校設想得過於美好,可單調的講解,枯燥的課本,沒完沒了的考試,他的學習熱情逐漸開始降溫。此時的孩子就像迷路人一樣,想打聽路怎麼走,又怕麻煩也怕人笑話。想摸索著走,可能越走越遠。想停下來想想該怎麼走,又有人逼著自己走,也就只好這麼走吧。其實,他一直沒想明白:為什麼走?往哪裡走?怎樣走?一直到最後徹底迷路了,再也找不到應該走的路,於是孩子的自信心也開始動搖,甚至盤算開始放棄,直至他的美好願望被徹底粉碎,於是自然選擇了厭學。一旦孩子開始厭學,家長和孩子的噩夢就開始了!家長開始著急了:講大道理,訓斥加絮叨,謾罵加毆打,再就是拿著孩子一看就煩的課本和作業,猛灌,家長自己灌不了就請人灌……,灌來灌去,孩子暈了!惱了!夠了! 很多家長除了埋怨老師,就是抱怨孩子,豈不知搞垮孩子學習的「兇手」竟是自己!往往就是那些很明白怎麼辦的家長,把孩子的學習搞得一塌糊塗卻一無所知!我並不想對操勞的家長說三道四,但大量的事實說明,很多家長就是靠發霉的經驗,把孩子的學習活活逼到危險的邊緣!當心!千萬不要因為您的失誤而徹底搞垮孩子的學習!

別讓孩子看扁你——兼答「家長不是朋友」

閑話少敘,還是請家長先完成你的「作業」吧。你和孩子在一起:□親密地象朋友一樣,孩子從來不怕爸爸媽媽;□平時關係很融洽,偶爾我會翻臉不認人;□孩子經常惹我勃然大怒,多數時候孩子怕我;□無所謂,都是一家人,怎麼著都行。2,在孩子眼裡,你是:□孩子看不透的那種(很難對付的);□很容易和孩子打成一片的老爸(媽);□孩子經常掛在嘴上的榜樣;□多少年不變的「冷血殺手」(嚴厲型);□多少年不變的「老好好人」(慈愛型)。3,你最滿意的角色是: 我不知道有多少家長看過川劇的「變臉」絕活,一眨眼功夫,演員竟能變化出那麼多神態各異或喜或悲或怒或威的臉譜來,真讓人嘆為觀止。其實,家長的角色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也要跟隨孩子的表現,隨時調整和轉換自己的身份,家長有時是不容侵犯的一家之主,有時是和風細雨的知心朋友,有時是臨門一腳的運動員,有時又是鐵面無私的裁判員,還有些時候則是舉著小旗的巡邊員或者是推著飲料車的服務員……在上面這些角色中,家長最為得心應手的應該是「一家之主」的本色表演,因為我們的家長從來沒有放棄過當家作主的權利,表演起來聲情並茂,入木三分,由不得你不大聲叫好! 可家長並不是以演戲為職業的演員,孩子的教育沒有曲終散盡的時候,起碼在大學畢業前後幾年,家長還要抖擻精神一直演下去。這麼長的檔期,這麼複雜的劇情,僅僅依靠家長的角色表演未免大煞風景,更別想著叫座賣好了。所以,自作聰明的編劇雖然把無聊的劇情想改編的更加無聊,卻一樣靠演員時好時壞時真時假的表演而大獲好評,就像《還珠格格》什麼的連續劇就是這樣大火特火的,為什麼啊,因為演員在變化!家長的角色也一樣,如果家長的演技實在太差,逐漸讓孩子膩了倦了煩了,反過來傷害的不是演員家長,而是我們的孩子觀眾。關乎孩子的學業大事,哪怕僅僅是漏了一個標點,少了一個答案,家長也要成為雞蛋裡挑骨頭的好事者,您的挑剔和苛刻會讓孩子明白學習是不能馬虎的最大的頭等大事,孩子會逐漸格外看重自己的學業表現。 無傷學業的雞毛蒜皮,比如孩子沒有進門打招呼啦,沒有參加好學生大掃除了,遲到了10秒了等等,家長一定要放鬆自己,調整心態,沒有誰可以面面俱到,更何況一個成長中的孩子,那種把「事關孩子前程,沒有大小之分,都是頭等大事」的理想化教育,簡直就是天方夜譚,誰能做到?誰又能做好?再說,都是大事的話,哪裡還會有大事?!家長明白了應該在什麼時候扮演哪種角色,又能把自己的角色表演的惟妙惟肖,入木三分,孩子最終會以優秀的學業回報寄予厚望的您,只要善於變化,善於察言觀色的孩子才無法了解您的「黔驢技窮」,才不至於出現只會打罵的無能。孩子一直處於由好變更好、由壞變更壞或者是由好變壞、由壞變好的動態變化之中,聰明的家長要善於根據孩子的實際表現,來及時調整和轉換自己的身份,才能更好地以變應變,以靜制動,以柔克剛。成功的家長,有時是孩子勾肩搭背的知心朋友,有時又是不可以冒犯的上帝,全看孩子表現,家長順勢登台。爸爸媽媽一旦被孩子看穿了,就無一例外地成了孩子眼中「就那兩下子」的無能家長!嘮叨、訓斥、體罰……,直至大打出手,起初甜蜜的一家人就這樣開始了「自殘」!所以,就算是「裝」,也要「挺」著,千萬別讓孩子看扁你!

安全距離——兼答「孩子的學習孩子自己管」

請在最接近你真實想法的「□」內,打「√」(可一題多選)。

對待孩子的學習:□預習、複習、作業……,只要對孩子有幫助,家長全「陪」;□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只要孩子不主動開口,我從不過問;□我覺得我的水平超過孩子的老師,所以,我經常抽查孩子作業或試卷;□我的文化水平不高,但是,我比老師可用心多了,所以,我經常過問孩子的學習;□我輔導不了孩子的作業,太難了,但是,我可以請家教來代替我輔導;□除非情況特殊,一般周末我都跟孩子一起去補習班。

我是不懂養花更不會養花的人,所以平日很少擺弄花草。偏巧熱心的好友送了一盆生機盎然的「海棠」,綠油油的職業夾雜著淡淡的粉紅花骨朵,很是惹人憐愛,我把她小心擺放在我的對面,倍加呵護,關懷有加。可不到一個月時間,「心愛之物」竟然慢慢枯萎,終於離我而去!我在失落的同時,不自覺地想到了我們的學生和學生家長。雖說我不懂養花,但出於愛護的本能,我就離花很近,因為離得很近,就老願意「寵」她:一天三次澆水就怕她渴了,一天五次施肥就怕她餓了,一天24小時的遮陰就怕她被曬壞了,險些買來防晒霜和遮陽帽……這樣的孜孜不倦,這樣的無微不至,為什麼還是換來這樣的遭遇和「報應」? 去海邊放風箏,我擔心海邊風大吹跑了風箏,就把線繩抓得很緊、很近,可不管你怎樣起跑、助跑,漂亮的風箏只能在身邊盤旋,怎麼樣也不會上天,因為風箏的飛翔餘地太小,只能圍著氣喘吁吁的我打轉轉。一旦鬆手,風箏飛得很高、升的很遠,只要預備足夠的線繩。而一旦你徹底放手,你會發現扶搖直上後的無影無蹤。孩子的學習就等於花草,家長離得太近未必是件好事,有意而善意的關懷往往是無意而惡意的傷害或摧殘!孩子的學習就等於風箏,風箏要想飛得高、升得遠,必須要有足夠的空間,家長只有敢於鬆手和放手,才會領略那種騰飛的壯美!愛子心切的家長,沒有誰會承認自己是孩子學習的「兇手」,但就是這種過度的關愛和呵護,反倒搞垮了孩子的學習!請和孩子保持安全距離。

學會閉嘴——兼答「家長不要太羅嗦」

請問:你在和孩子說話的時候,他(她)是不是經常心不在焉地東張西望?或者手裡拿著筆什麼的一直在玩?□是 □否你的孩子最近一年來,有沒有抱怨過你絮叨、多話甚至是「少說兩句吧」、「你別再嘟囔了行嗎」這樣的抱怨? □是 □否

崔女士是保險公司的部門主管,有一上高三的女兒王同學。像所有的家長一樣,崔女士白天忙於工作,晚上加班加點教育孩子。上個月某一天,崔女士意外地發現女兒變了,自己一向乖巧聽話的女兒竟然開始頂嘴了!崔女士確實對孩子很用心:每天按時叫醒孩子起床,囑咐孩子要洗臉刷牙吃飯(吃飯時還要反覆叮嚀午飯不要吃不幹凈不衛生可能有污染的食品),出門上學前還要重複書包是不是準備好啦,乘車別讓小偷盯上啦,校服扣子是不是扣好啦什麼的一大堆事情,王同學聽完這些「嘮叨」後,才能離家上學。王同學中午在學校吃飯,崔女士有時不放心,還要打王同學的手機再叮囑一下,雖說是高三的學生了,可還畢竟是個孩子,崔女士捨得在孩子身上花時間和精力。 學校放學了,上高三的王同學還要在學校加兩個課時的補習,等王同學回家後,剛好崔女士也下班回家。崔女士總會習慣詢問王同學當天的聽課情況、作業情況、複習情況等等,邊忙著準備晚飯的崔女士,總是習慣性的利用這段時間了解王同學從早上離家後的一切。如果當天的作業太多,崔女士就會先讓王同學做作業。 晚飯的餐桌,照例又是崔女士和丈夫做王同學思想工作的陣地,學生要好好學習啊,學習不好將來沒有出路啊,用王同學自己的話說「我真佩服你們的口才,任何事情都能和我的學習掛起鉤來!」晚飯後,崔女士擔心影響孩子學習,早就取消了所有的晚間應酬和家庭娛樂時間,專心致志地坐在王同學的身邊,和王同學一起看書、做作業、複習,長期以往,從不間斷。王同學的周末本來已經夠滿了,可崔女士還是幫著孩子買了大部頭的題庫,讓王同學在「題海」暢遊,另外還擔心王同學文科掉隊,又專門請了大學生家教……這樣,崔女士以為萬事俱備,就等著王同學在考場大顯身手了!不想,習慣於讓崔女士包辦一切的王同學,卻在此時開始「叛逆」! 崔女士拿著錄音機記錄下了她和孩子極其正常而平凡的一天。 崔女士當天說了3200句話,36000個字,學習之外的1050句話,與學習有關的2150句話,這還不包括崔女士和王同學打電話的3600個字、220句話。而王同學一共說了30句話,不足600個字!這個記錄說明什麼?幾乎都是崔女士一個人在說,孩子根本就不感興趣,所以王同學很不情願地應付,更沒有參與的積極性,這其實就成了崔女士自說自話的「單口相聲」。並且,這個「單口相聲」是老掉牙的老段子,無論如何再也無法引起聽眾共鳴了。我承認崔女士很能說,但光能說是不夠的,說的不好說的讓人煩還不如不說!我問崔女士,如果你的同事整天對著你絮絮叨叨說些無聊的話,你有什麼感覺呀?崔女士說,那還不被她煩死了!知道自己心煩,為什麼沒想到自己的孩子可能更煩呢?

家長最好多個心眼——兼答「賞識教育是風」

背景介紹: 劉家長是西南某市的一名清潔工人,丈夫因病去世後,劉家長帶著8歲的孩子每月靠自己400元的收入艱難生活。孩子的表現很差,成績更差,48名學生,兒子是正數第四十名。 這一天,劉家長被班主任老師第三次「請」到了學校,劉家長雖說不情願,但也必須得去!孩子現在是自己唯一的希望,劉家長必須全力以赴。班主任老師說:「你的兒子太『皮』了,一節課也就老實個5分鐘,不光自己不認真聽講,還影響到別的同學,你最好管教管教。」回到家裡,看著自己簡陋的家,想想越來越讓她失望的兒子,劉家長忍不住放聲大哭!知道自己闖禍的兒子回來了,劉家長匆忙抹了把滿是淚水的臉,決定和兒子認真談談。兒子小心翼翼的問媽媽:「老師找你幹嗎呀?」,劉家長鼻子一酸,險些又要落淚:年幼的兒子,你怎麼知道當媽媽的苦處? 如果你是這位媽媽,你要和孩子說什麼? 在此寫下你對孩子要說的話: (以下紅色字體部分請倒排) 可是,這位母親開心的回答兒子說:「老師表揚你了,說你以前上課太調皮,也就能老實個5分鐘,現在都能認真聽講10分鐘了,老師很高興,媽媽也很高興。兒子,你是好樣的!」 兒子感到很吃驚,因為他已經做好了被媽媽大罵的準備,第二天早晨,兒子第一次早起了半個小時,提前半個小時背著書包唱著歌去了學校。兩年過去了,劉家長到學校開家長會,不爭氣的兒子照例又被點了名:「你的兒子學習很糟糕,三十一名的成績老是拖我們班的後腿,你得好好教育教育他。」劉家長卻對兒子說:「媽媽去開家長會,老師又表揚你了。你原來在班裡排四十名,現在是三十一名,進步了九名,老師說你是全班進步最快的。老實說,只要你上課再認真些,按時完成作業,你的進步會更大,媽媽好開心啊!」當天晚上,劉家長意外的發現:在家裡從來不學習不做作業的兒子,第一次捧起課本讀了足足一個小時。兒子就要小學畢業了,劉家長又被老師「請」進了學校。老實說:「你的孩子學習偏科很嚴重,數學95分還算馬馬虎虎,語文才80分,英語更差,只有60分,你要督促孩子努力啊。」劉家長偷偷看了看兒子的測驗成績,總分排名第27名!劉家長看到了希望的同時,也聽到了兒子在家裡大聲朗讀課文的聲音。 如果你是這位媽媽,你要和孩子說什麼? 在此寫下你對孩子要說的話:

(以下紅色字體部分請倒排) 媽媽毫不掩飾自己的喜悅:「兒子,老師對您的進步非常滿意,他說你只要再加把勁,一定會進入前十五名。」兒子就要初中畢業了,劉家長照例到校參加家長會。 她就像往常一樣,局促的坐在兒子的座位上,等待著習以為常的點名批評。 果然,老師又一次點了兒子的名,只不過不是批評,而是表揚,劉家長的兒子頭一回被評為三好學生,成績在班裡排名第三,級部排名第五。 劉家長以為聽錯了,直到老師請她上台代領「三好學生」證書,她才回過神來。 兒子已經在家裡做好了晚飯等著媽媽回家,媽媽第一次守著兒子留下了幸福的淚水。 三年後,劉家長的兒子以全市文科總分第一名的成績被某著名大學錄取了!收到通知書的那一天,兒子哭著給媽媽跪下了:「媽媽,我不是個讓您省心的孩子,我清楚的記得我的小學、中學倒數第幾名的成績,媽媽,您受累了……」 劉家長望著自己優秀的兒子,真是感慨萬千!我並不是想引用這個故事來說明「賞識教育」的重要性,「賞識教育」是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概念,是一句空洞的口號,是一陣風,需要大量的實實在在的東西來填充,包括我們家長善意的謊言!但有一點家長一定牢記:缺什麼不能缺心眼!其中包括,家長的「謊言」!

想害誰就給誰補課——兼答「補課是大多數孩子的毒藥」

你給孩子請過家教,或者報名參加過課外的補習班嗎?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關於孩子在課外「補課」的是是非非、林林總總。請據實填寫,並在完成後對照閱讀以下文字。

1,給孩子「補課」前,孩子的成績是怎樣的?

你是用怎樣的方法給孩子「補課」的:□大學生家教□在職老師□任課老師家裡的「補習班」□培訓班、特長班

3,你認為「補課」的效果如何?

4,對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有無幫助?

5,對孩子的學習興趣調動和激發有無幫助?

6,最應該「補課」的應該是哪些學生?

家長可能還會記得「板藍根」的故事。90年代末期,先是因為流行性感冒的出現,中國大地曾經興起過「板藍根」搶購熱潮,一種極其平常而廉價的中藥,在上海竟然炙手可熱,往往被蜂擁而至的人以令人咋舌的高價「洗劫一空」,感冒患者服用「板藍根」治療感冒,健康人爭喝「板藍根」預防感冒。一時間,「板藍根」簡直就是包治百病延年益壽的靈丹妙藥!喝足了「板藍根」的家長再次如法炮製,不管孩子年齡大小學業優劣,一概補習、加課、開小灶!家長自己能教的,父母輪流上陣,不亦樂乎!家長教不了的,請老師、找家教,還要參加名目眾多的補習班,目的只有一個:別讓孩子閑著,大補快補。 現在「盛行」補課,「補課」似乎成了提高孩子成績的法寶,好像補習就一定能讓好學生好上加好,一定能讓差學生迎頭趕上!「補課」似乎成了提高孩子成績的法寶,好像補習就一定能讓好學生好上加好,一定能讓差學生迎頭趕上!人病了,需要看醫生,高明的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對症下藥,自然藥到病除,否則,可能就糟糕了。那麼,到底哪些孩子需要補習,哪些孩子又不能簡單的補習呢?迫切需要補習的孩子應該是:孩子本身具有強烈的求知願望,非常熱愛學習,除了認真完成學校的課程外,還需要適度的知識面的拓展和延伸。簡單說,如果您的孩子成績一直不錯(小學生學校考核準確率95%以上,中學生在90%以上),放學後能優先並且自覺完成課本的複習、預習和作業,經常主動性的閱讀一些課外書籍(可能是名著,也可能是漫畫、報紙、雜誌及其他讀物),或者主動嘗試相關的練習等等,這些孩子需要「補課」。

8,學會給孩子下「圈套」——兼答「好家長不一定表裡如一」

李女士的孩子上初一,學習成績在班裡是中偏下,50個同學,還在排名在35左右,班主任老師按慣例要輪流調座位,她的孩子剛剛好被排在最後一排。孩子不樂意了,又不敢頂撞老師,於是回家哭著要求崔女士找班主任把作為給調回去,孩子的理由很簡單,我又不是倒數第一,憑什麼要把我擠到最後排,不調回去我就不認真學。崔女士犯了難,自己又不是班主任,一個家長怎麼可能管得了學校的事情,她不知道自己到底該怎麼辦。讀者諸君,如果你是李家長,你會怎樣呢? 請在此處寫下你的做法: 以下是李家長的想法,看看你想的和李家長的是否一致? 「孩子反應那麼強烈,我想找班主任談談,給換回原來的座位吧!」,我相信崔女士的想法可能是很多家長的共同想法。 我對李家長說,「班主任是按照平等的原則來對待的,你的孩子沒理由搞特殊啊?再說,你的孩子平時就不是同學們歡迎的學生,如果就他自己不調,其他同學對他更有意見?就算這次班主任給他換回到原來的位子,你能擔保每次都給你面子嗎?只要你做不到,孩子就認為是你的錯,他就可以為自己的成績差找那些沒完沒了的理由!因為孩子只想著往後退,而沒想到要往前進!」讀者諸君,麻煩你再想想,到底怎樣更好呢?請在此處寫下你的做法:

框線內是我的解決方案,也就是我們本章節探討的「圈套」。 (以下紅色字體部分請倒排) 先假裝把這件事忘了,不要主動去提。孩子會很快又和你抱怨的,如果孩子提到這件事,你要明確告訴他,這件事你已經知道並且是你要求班主任這麼做的。孩子一定會追問你為什麼要這麼做,你就告訴他,老師說你是很有潛力的孩子,只不過你目前好像上課不太注意聽講,老師和周圍的同學搞小動作。我就讓老師給你換下座位,希望你不要讓我和老師失望。

我們來分析下,孩子為什麼會相信李家長所說的話?而不知不覺地鑽進這個「圈套」?孩子首先會覺得老師很重視自己,他會比以前更注意自己的表現。同時,他也會聯想到家長和老師的關係很密切,自己沒有空子可鑽了,以後肯定也不會提出刁難的要求了。果然,和座位較上勁的孩子子第二天舊話重提,有準備的李女士,立馬「圈套」伺候。兒子非但不再較真座位,就連「老師歧視、同學排擠」這樣的問題也無影無蹤了。三個月後,李家長興奮地打來電話:「兒子不光毛病少了,成績也在進步!」好學校和好老師——兼答「普通學校、普通老師就足夠」

請在對應空格內,填寫你的真實看法。別草率,它可能影響到你未來的教育思想,並進而改善你的教育方法。學校□「學校」是學生最重要的學習場所,依賴程度至少90%;□「學校」教給學生最基本的、通用的方法;□「學校」沒有能力和沒有辦法提供「個性教育」;□自己孩子的「個性教育」必須靠家庭教育來補救;□能適應「學校」教育的,成績和表現都是好的;□不能適應的,學習成績和平時表現都是很糟糕的;□只要有條件,一定把孩子送進「重點學校」;□「公立學校」比「私立學校」好;□「貴族學校」捨得花錢請好老師;□「小班」比「大班」好。老師□孩子的學習,主要靠學校老師,依賴程度至少90%;□多數老師的水平是差的,所以,學生們不僅成績差,表現也差;□為了補救,家長不得已給孩子請家教、上補習班;□「公辦教師」比「私立教師」好;□「貴族教師」水平更高,當然,最好是外籍教師;□想辦法和任課老師搞好關係,好讓老師們「關照」自己的孩子;□「家長」是最好的老師,責任心強,並且毫無保留教給孩子。

我專門給家長寫了下面這段文字,相信你在讀完之後,你會徹底明白「學校和老師」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了。如果孩子非常適應學校學習,成績和表現可圈可點,請不要再為孩子恣意安排過多過濫的補課、培訓。反之,請考慮孩子是否還要繼續在學校裝模作樣地「當學生」? 我們不妨做個比喻:學校就算是個大餐廳,老師就是這個大餐廳的大師傅,學生就是花錢吃飯的客人。家長不能強求免費的午餐必須色香味美,完全符合個人胃口。因為快餐店的大師傅就是專門烹制快餐的,雖說營養不足,但總可養人,何況家長又沒有照單點菜。學校教育就是如此,老師教給學生最基本的知識,教給學生最通用的方法,教給學生最常規的教育。學習好的學生,都有很好的家庭教育,因為他們的第一任教師和學習導師是家長,而並非學校的老師。家長一定要明白:學校的教育也就是老師的講授,只能是廣義的整體教育,自然也必須採用大眾化的教育模式。如果你的孩子已經出現或者正在出現學習問題,比如說:厭學、成績差,學習效率低,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等等,那家長必須首當其衝!因為這些個性化的問題已經超出了教師的能力和服務範疇。 教師是人不是神! 教師的能力有限,再高明的老師也不可能把每個孩子培養成「材」; 教師的時間有限,再任勞任怨的老師也不可能每天工作25個小時; 教師的精力有限,再負責任的老師也不可能把自己分成三十個人、六十個人。

家長不要指望: 能力有限的教師,對你的孩子因材施教,對症下藥;時間有限的老師,對你的孩子刮目相看,任勞任怨; 精力有限的老師,對你的孩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家長必須明白: 教師是講書本知識的工具,其實和錄音機和播放器並沒有本質的區別。學生願不願意聽,聽懂聽不懂,全憑學生自己!教師是講大課求平均的機器,只能按照設定的程序和計划去運轉。轉得快與慢,講得深與淺,全憑教學大綱和進度!教師絕不是擅長因材施教的高手,也並非個性化教育專家。否則,教師就不稱其為教師,再說,恐怕您也請不起!

如何看待早教——兼答「這也能算教育」

中國自古就有「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諺語。很多人認為,嬰幼兒時期是孩子神經系統發育最快、各種潛能開發最為關鍵的時期,也是進行教育的好時機,順勢為孩子將來的教育和學習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不管你的孩子正處在學齡前的「早教」階段,還是已經走過了「早教」,請你完成表格里的內容,之後,將我們的答案作以比較。

你怎樣看待早教:你贊成還是反對早教:你認為早教解決了哪些問題?你認為早教對孩子的成長和教育有危害嗎?請將你的答案填寫在空白處

下面是我親歷的真實故事,讀完以後,你就知道了我的答案了。劉洋,8歲多一點的小男生,自打上幼兒園開始,一直表現良好,小學一年級時的學習成績也是名列前茅,這讓當過小學教師的媽媽很高興,很自豪。沒曾想,劉洋媽媽的高興勁還沒過呢,二年級的劉洋學習就亮起了紅燈,成績從前五名很快滑到最後一名,最後竟成了班裡唯一不及格的孩子,焦躁不安的媽媽一直不明白,她好好的兒子怎麼說壞就壞了呢?走訪得知,小學教師出身的媽媽,擔心劉洋不夠優秀,從幼兒園大班開始,就在家裡給劉洋提前預習小學一年級的課程,對書本對知識充滿好奇的小劉洋學得很認真、很努力。就在劉洋剛剛成為一年級小學生的新生的時候,他已經在媽媽的幫助下學完了一年級的課程。 懷著隨學校的憧憬和渴望,剛入小學的小劉洋和其他小同學一樣,對一切充滿好奇,學校的一切都是新鮮而神秘的,這讓好動的小劉洋感覺很開心,可是不久,他首先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因為老師講過來說過去的內容,自己都會,而且每次考試自己都是滿分。劉洋認為學習太簡單,不用學都能考第一,沒有難度的學習讓他慢慢失去興趣。於是,劉洋上課不再認真聽講了,很快變成了小動作不斷的「搗蛋鬼」,老師和媽媽都覺得孩子小,好動是天性,加上成績一直不錯,也沒有過多責怪他,小劉洋就這樣玩著度過了自己成績不錯的一年級。劉洋的媽媽後來辭職進入保險公司,成了管理幾十人的部門主管,忙得暈頭轉向,當然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再像以前一樣,提前給劉洋預習課本了,再加上劉洋一年級的成績一直不錯,媽媽也覺得沒有必要再管孩子的學習了。劉洋依然習慣性的再沿用一年級的「學習法寶」,依然樂顛顛地玩啊、皮啊、鬧啊,知道上學期期末考試結束,一向自信的劉洋成了班裡唯一不及格的學生,劉洋自己、劉洋媽媽和劉洋的老師這才大吃一驚!還不知道學校學習「是什麼」的小男孩,誤認為學習就是不用學就會的「小玩意」,根本就不明白學習是咋回事,也始終沒有人告訴他為什麼學習?怎樣學習?媽媽的早期啟蒙教育,看似成全了一年級的劉洋,卻誤導了二年級的劉洋! 大量的案例告訴我們,父母們交口稱讚甚至頂禮膜拜的「早教」,卻成了孩子後來厭學的「種子」。值得慶幸的是,目前的早教老師水平不高,科目不全,所以,才給後來的小學老師留下了「再教育」的可能。 在中國,眾多號稱源於歐洲、美國的XXXX早教機構和品牌,卻在歐美難尋其蹤。即便它真的誕生於歐美,黃皮膚的中國孩子難道就真的如魚得水?

好成績未必好——兼答「高分不一定是好事」

靠死讀書讀死書贏得高分的孩子,就等於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生意人。多數人沒把生意當回事,根本就不屑於做生意,所以膽大的生意人就大賺了第一桶金!後來,全社會的人好像都對生意產生了興趣,所以競爭加劇,所以才看出經商能力的重要,而早期先行一步的生意人,卻幾乎全部都銷聲匿跡了。

毫無疑問,高分當然比低分好!孩子成績好,家長高興,老師開心,皆大歡喜。但是,家長要特別注意,孩子的高分是怎樣的來的:是死記硬背的結果,是老師猜題押題的運氣,還是孩子真正的學習能力的體現?初中以下年級的孩子,總是能靠著死記硬背得高分,學生只要把老師要求倍的東西記得滾瓜爛熟,成績一定不會錯。即便學生平時並非特別優秀,只要把老師猜對的試題押對的試題牢記於心,學生一定可以考得出奇的好,會讓家長和老師都大吃一驚!這在學校組織學生參加統考時,屢見不鮮。但是這種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死讀書讀死書的辦法,畢竟不是孩子的學習之道,老師的猜題押題也畢竟是撞大運似的「賭博」。一旦換了題型或者變了形式或者猜錯了題押錯了寶,那孩子的成績只能是一團糟。這就是起初成績不錯的好學生,逐漸淪落成成績每況愈下的劣等生的根本原因。很多家長卻並不以為然。家長的想法很簡單,與很容易陶醉。只要孩子成績好就成,那裡還顧得上再去深究孩子取得高分的原因啊!家長別不承認啊,舉個小例子由不得你不信。假如您是孩子的母親,孩子的爸爸賺錢多,不光孩子媽媽高興,全家都開心,多賺錢畢竟是件大好事,可喜可賀!細心的您,面對孩子爸爸每天帶回家的巨額財富總是願意多問幾個「為什麼?」他為什麼賺那麼多錢?是不是受賄了?是不是賭博了?是不是詐騙了?還是他就有賺錢的實力和能力?靠死讀書讀死書贏得高分的孩子,就等於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生意人。被人沒把生意當回事,根本就不屑於做生意,所以生意人就大賺了第一桶金!後來,全社會的人好像都對生意產生了興趣,所以競爭加劇,所以才看出經商能力的重要,而早期先行一步的生意人,卻幾乎全部都銷聲匿跡了。考老師猜題押題贏得高分的孩子,就等於一夜之間中了彩票大獎的幸運兒,這種幸運不僅萬里挑一,而且後患無窮。孩子會把學習當成投機生意,一旦投機失敗,不光失去高分,還會失去對學習的興趣。您既然可以對孩子爸爸的「飛來橫財」再三追問,為什麼不可以對孩子的高分多問幾個「為什麼」呢?想想看,你還會有那些「為什麼」?差成績未必差——兼答「差成績不一定是壞事」

孩子已經是班裡中下游的名次了,家長還有什麼理由心急如焚?孩子的成績已經是倒數第一了,家長還有什麼必要緊張,孩子還能差到什麼地步?無辜的孩子,正是因為家長一貫的漫不經心,才每況愈下的,家長必須明白!

前幾天,我請來工人師傅幫助翻修書房。閑不住的我一不留神,愣是被美工刀劃傷了手指,傷口很深,鮮血外流,差點生生斷指。平生第一次走進醫院的手術室,很有愛心的大夫問我要不要麻醉,眼瞅著明晃晃的銀針和漆黑的長線,我趕緊點頭。麻醉針還真是好東西。第一次被縫針的我不但沒有絲毫的痛苦感覺,還反倒有些大義凜然的輕鬆,輕鬆得和忙碌的大夫說說笑笑。當晚,麻醉的效力消失了,傷口由麻木轉為強烈的刺痛,就像無數的細針異常堅定而不知疲倦的在彈丸之處刺來刺去,讓一向鼾聲如雷的我走坐不安,竟至徹夜不眠。還算堅強的我於是就想,要是沒有麻醉的幫助,我是否能夠心甘情願的接受手術?是否還能說笑得起來? 我是接受過良好教育的成年人,我明知道傷口可能感染破傷風的嚴重後果,可為什麼時候還會猶豫呢?因為傷痛太可怕,可怕得讓人死去活來。痛苦太現實,現實的就在眼前無處躲藏。低分的孩子和不小心的我一樣,之所以低分,就因為沒能學好,所以才會經常性地「演砸了」,即使再高明的家長,說再多的肺腑之言,做再多的教育補習,對孩子來說也是一樣。因為在孩子的心目中,學習太可怕,可怕的讓自己沒有面子,沒有自尊。學習又太現實,現實的每天要學要練。孩子畢竟是孩子,他不會像我一樣明白不縫針的後果(這種後果其實連很多家長和老師也未必完全明了),既然縫針那麼痛苦,為什麼去縫。此時,如果家長或老師再盲目的強迫孩子多學多練,就等於往傷口撒鹽,或者等於把孩子綁起來去手術,這種痛不欲生生不如死的記憶,會讓孩子終生害怕、驚恐,最終會把學習視作洪水猛獸,把老師和家長看成只會讓人痛苦的「白大褂」!吃慣了糖果的小孩子病了,家長加上大夫苦口婆心地勸說孩子吃藥,可就因為「苦」,無知的孩子說什麼也不吃,這讓很多家長頭痛。如果家長事前不告訴孩子需要吃什麼葯,高明的大夫又能根據孩子的特點,開具甜味的膠囊(雖說膠囊包裹的可是苦口良藥),孩子一定吃得很歡,感覺也不錯,一樣藥到病除。 厭學的孩子又一次考砸了,家長加上老師苦口婆心地勸說孩子學習,可就因為「苦」,無知的孩子說什麼也不學,這讓很多家長頭痛。如果家長事前不告訴孩子再需要學習,高明的老師又能根據孩子的特點,開出甜味的學習方子(這些方子看似和學習無關,其實正是學習妙法),孩子一定學得很歡,感覺也不錯,學習一樣會進步。孩子的成績已經是倒數第一了,家長還有什麼必要緊張,孩子還能差到什麼地步?孩子已經是班裡中下游的名次了,家長還有什麼理由心急如焚?無辜的孩子,正是因為家長一貫的漫不經心,才每況愈下的,家長必須明白! 孩子愛玩,那就鼓勵他去玩,拚命玩,引導他玩出花樣,玩得別出心裁,然後在孩子最喜歡的玩耍中,人不知鬼不覺地加入「知識」(不僅僅是課本內容),這樣,孩子會大口吞甜味的「膠囊」,卻不知自己最為厭倦的「學習」裹在其中。對待厭學低分的孩子,最有效的辦法其實就是兩個字:放縱!只有放縱,才能讓孩子以最樂意的方式接受知識的熏陶,逐漸領略學習的進步!只有放縱,才會讓孩子愉悅開懷,最終轉變為主動學習!

別把孩子當「人」——兼答「如何對待孩子」

請教幾個小問題: 一旦你和孩子出現了隔閡或矛盾(比如:孩子考試「砸」了),你會怎樣處理? 你的答案: 你和孩子,會通過雙方的坦誠交流來沒有任何障礙地溝通? 你的答案:

我不明白究竟你的答案是什麼,但是,我要強調的是:孩子畢竟是孩子,我們不可能指望靠談話和交流這種成人的溝通方式,來解決孩子的問題。 你看看,真正明白事理的「人」,誰會這樣呢?

初中二年級學生李繼超,因為爸爸媽媽的富有而顯得格外摩登,一身的名牌,同學羨慕,鄰居孩子嚮往,可班主任老師卻不依不饒,先是強行命令他換校服,後來乾脆大會小會點名批評,可倔強的李繼超照樣我行我素,不但不聽,反倒準備報復班主任,因為班主任讓自己很沒有面子。於是,李繼超不再像以往一樣,踴躍舉手回答班主任的問題,不再像以往一樣老老實實聽講,不再認真做班主任老師布置地作業,不再認真對待班主任老師的科目考試,甚至有一次還故意交了白卷。李繼超的目的只有一個,你班主任老師不給我面子,我也讓你下不來台! 高一學生張志彬,從初中二年級開始,媽媽就專門給他請了家教,常年陪伴兒子的學習。望子成龍的媽媽希望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多學多練,一定會比其他同學學得好。性格內向的張志彬,本就少言寡語,更不願意和學校老師多說一句話,慢慢地,他感覺家教老師比學校老師可愛得多:學校老師嚴厲,整天命令自己必須幹什麼不能幹什麼;而家教老師隨和,自己願意幹什麼就幹什麼,家教老師從不反對,有一次,趁爸爸媽媽不在,張志彬和家教老師玩了整整一個上午的電腦遊戲。既然老師太嚴厲,那就開始應付吧,反正家裡還有更好的老師幫助自己,這就是張志彬的真實想法。在學校不願學,在家裡又不想學,張志彬的學習就這樣開始落後了。高三學生黃靜,本來還算是成績不錯的好學生,從上學期開始,爸爸媽媽擔心孩子一條腿「難過高考獨木橋」,就給孩子多加了一條腿:讓學過美術的黃靜再突擊美術,這樣孩子就比普通高中學生多了「美術特長」的另一條出路。就這樣,已經心煩大密度學習的黃靜,每個星期六星期日終於有了「合法」的遊戲娛樂特權!坐在教室里上課的黃靜,沒有了以往的努力,因為她感覺自己的文化成績一定能夠在美術特長生里脫穎而出。而坐在畫室里畫畫的黃靜,雖說比起別的美術特長生來,有點自慚形穢,但想想自己還算不錯的文化課成績,黃靜又信心百倍:大不了不再考美術專業!讓爸爸媽媽和黃靜本人絕對沒有想到的是:黃靜不僅一條腿越來越短,成績越來越差,另外一條腿也越來越短,美術成績根本無法達到特長生的基本要求。沒有人會懷疑老師和家長的本意,但究竟怎樣找准孩子學習疑難和癥結,卻值得我們用心再用心。李繼超,正因為反感班主任老師的指責而厭倦學習,甚至用「差成績」來「報復」老師。實際上,不用說初中的孩子,就算是很多高中的孩子對學習的理解,也常常是「在家為父母學,在校為老師學」的小孩子想法,單純而且現實。張志彬,遊離在學校老師和家教老師之間的「學習投機分子」,他其實是在尋找一條既不用費力又可以學好的辦法,這種方法可能會有,但一定不是只為錢的家教可以勝任的。黃靜,可能是眾多「高考恐慌症」的一名代表,壓力很大的人往往容易退卻,就像黃靜一樣,還沒有上場呢,就開始尋思後退之路,又怎麼可能專心致志的奮鬥一搏呢?!愛好和特長——兼答「當心孩子的最後一張牌」

我先請問家長,你在工作外,還有無其它的愛好、特長?你是怎樣看待孩子的愛好和特長的?你希望他(她)的愛好或特長多些還是儘可能少些?對家長來說,工作「一定」是第一位的,因為家長要生存,要生活,甚至要活的更好!但是,如果家長社會兼職過多,尤其是家長非常願意參與的兼職工作,想想吧,對家長來說可能就成了一種負擔了。對在校學習的孩子來說,「學習」當然也是第一位的。當然,孩子可以有愛好,但愛好不能太多,尤其是不能認同孩子的很多愛好同時「發作」。否則,孩子的學習就會被孩子自行冷落,再想挽回的話,可要付出幾倍幾十倍的努力!許家長和老公都在政府部門工作,兩人整天忙得氣喘吁吁,分本就沒有時間去關心自己孩子的學習。不知道是上帝的恩賜呢還是兩人的造化,他們的孩子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一直特別乖巧,上課按時聽講,放學按時做作業,考試成績雖然不是次次滿分,可總也掉不下90幾分,好兒子確實讓夫妻倆省心不少。去年7月,夫妻倆怎麼也沒想到好兒子給了他們當頭一棒:總是90幾分的孩子,期末考試竟然是75分!孩子的名次也從班裡的前十名,猛然降到30名,夫妻倆一下子愣在那裡:他們萬萬想不到,自己一向非常放心的孩子會這樣失敗。原來,表現不錯的兒子從5年級開始,在老師的動員下,參加學校的體育隊訓練,及至後來的航母、陶藝、書法、繪畫、表演,兒子願意,許家長更願意。愛好多了,當然分散孩子的精力和體力,「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孩子又不願意半途而廢,所以會竭盡全力來練習,來比賽。就這樣,孩子學習的時間肯定在減少,學習的質量在下降,而且這麼多愛好同步進行,孩子最終就成了「樣樣通樣樣松」的「全能」。最可怕的是,和孩子的學習相比,「學習」之外的愛好往往會打敗「學習」,幾年不變沒有花樣的學習本來就容易讓孩子厭倦,偏巧這些愛好又都是孩子熱衷的,在孩子的天平上,自然會往愛好上傾斜,學習會暫時放在一邊,即使在主動學習的孩子也會大打折扣。 中國學生要想進入歐美大學的藝術專業,通常會很難。因為老外們一直堅定地秉承一個真理:藝術靠天賦。如果讓老外知道,我們的孩子是把「愛好」當成大學的敲門磚的話,就暈了。

素質——兼答「學習是最基本的素質」(一)

你認為什麼是孩子的素質?

學生需要能力,需要素質,但最應該掌握的最基本的最應該首先掌握的知識,連薄薄的課本都學不好的孩子,我們怎麼相信他(她)的素質和能力。

很多家長說,學習成績好的孩子,不僅僅成績好,綜合表現也很好,往往是家長很省心的乖孩子。而學習成績差的孩子,不光成績不好,打架、逃學什麼的壞毛病都來了,通常是讓家長格外費心的搗蛋大王。於是,很多家長、老師、包括一些所謂的專家,一直在大聲哼哼:不能光抓學習,要花大力氣抓教育。不錯,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教育,但是,對孩子來說,學習是教育最基本的形式,也是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如果連孩子的學習都教育不了或者教育不好的人,怎麼可能教育得了孩子的將來呢?所以,我們必須千方百計高好孩子的學習,然後才會有耐心和信心來完成對子女的百年教育大計,不然,我們不光撿不到芝麻,還會丟了西瓜,充其量也就是捨本逐末的「黑瞎子」! 學習成績好的孩子一定是以學習為樂趣的孩子,這樣的孩子基本都是上課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願意思考、善於分析的孩子,在他們的內心深處是熱愛學習的,所以,他們願意把時間和精力花費在學習上。即使偶爾有些小毛病和小問題,也很容易扭轉和改正。相反,學習成績差的孩子一般都是不願意學習不愛學習的孩子,這樣的孩子基本都是上課不認真聽講、不按時完成作業、不願意思考、不善於分析的孩子,在他們的內心深處是討厭學習的,因為學習無法讓自己滿足,甚至很讓自己失落。所以,他們願意把時間和精力花費在學習之外的調皮搗蛋上。這些孩子的小毛病和小問題不斷,大問題也不少,要想從根本上去教育和改善他們,必須首先要把他們的興趣和樂趣轉移到學習上來,否則就是空談。退一萬步說,不用說不諳世事的孩子了,即便是冷靜理智的成年人,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完人,我們不可能把全世界都找不到的完人標準強加給我們可憐的孩子! 家長要確信:成績好的孩子綜合表現一定不會差到哪裡去!任何時間,先抓好孩子學習,其餘自然迎刃而解!

16素質——兼答「高分是最起碼的要求」

(二)請家長思考:

為什麼說:「高分」是刺激學生熱愛學習的最為基本的第一法寶?

成績的好壞是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很多家長是這樣認為的!我雖說並不贊成「分數決定一切」的說法,但作為一名合格的學生,成績好是最起碼的要求,而且對孩子來說也並不過分。學生需要能力,需要素質,但最應該掌握的最基本的最應該首先掌握的知識,連薄薄的課本都學不好的孩子,我們怎麼相信他(她)的素質和能力。家長當然希望孩子的成績越來越好,但更要明白「成績是把雙刃劍」的道理,有些孩子會倒在高分的陷阱之中,難以自拔。有些孩子會因為一貫的低分而沉淪,從而喪失學業崛起的信心,說到成績,自然不能迴避考試。此時,家長應該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呢? 一個成績一直不理想的孩子,每次考試帶給孩子的是無休止的失落和無奈,這個時候,孩子很容易把「學習」當成讓自己下不來台的「勞什子」,孩子就開始對學習失去興趣,不願學習,開始在學習之外尋找讓自己的「出類拔萃」。比如:唱歌、跳舞、體育什麼的特長,假設這些特長還不足以讓自己有面子、有自信的話,孩子就可以開始放棄學習,遠離學習,很容易沾染網路遊戲什麼的不良嗜好,因為這些特長和嗜好讓自己很開心,遠比學習更容易讓自己輕鬆和快樂,孩子 「何樂而不為」呢?而對成績一直很好的高分孩子來說,每次考試帶給孩子的是老師和家長的讚揚,同學的羨慕,這個時候,孩子很容易把「考試」當成自己大顯身手的舞台,孩子就對學習越發有興趣,很願學習,自覺性學習和主動性學習是這些高分孩子的習慣。但是,這些孩子之所以取得高分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學生是因為死記硬背了考試的內容,一旦參加難度更大、應用能力更強的統考或者競賽,這些往常高分的孩子,可能就會變成非常普通的學生,而一旦成了普通的學生,說不定這些學生就是即將誕生的新一代「差生」!考試和孩子的成長一樣,是不能迴避也無法迴避的事情。家長對孩子的考試雖說不能代勞,但可因勢利導,這種「疏導」可能生過孩子任何一次的滿分或高分。如果孩子一直是愛學會學的好學生,要在孩子取得高分的同時,鼓勵孩子參與更多更難的學習競技,因為越是高分的孩子越容易神話自我,往往能贏不能輸,一旦遭遇挫折就一蹶不振,「淬火」可以把高分的孩子歷練成不屈不撓的好鋼。如果孩子是成績很差的學生,要在孩子低分的同時,找到孩子真正低分的原因,幫助孩子坦然面對目前的考試影響,通過有線的方法幫助孩子儘快提高學習成績,因為越是低分的孩子越容易放棄自我,往往輸慣的孩子就沒有想到過贏,一旦後來居上自然迎頭趕上,「高分」是刺激學生熱愛學習的最為基本的第一法寶。

誰更聰明——兼答「為什麼家長不懂」

三、五年級的小男生,經常一個人在家裡伸胳膊踢腿,嘴裡還煞有其事地喊著、叫著,好像在和誰廝殺、格鬥一樣,不折騰個把小時不算完,家長里里外外轉了個遍,也沒有找到孩子的對手:真不知道孩子在搞什麼名堂?聰明的孩子起初(比如說一年級、二年級)都是很棒的孩子,學習好,狀態好,在家長眼裡都是很伶俐又省心的孩子,也無一例外地成為家長的驕傲和自豪。很多其實很聰明的孩子,往往因為不願學而最終導致成績不佳。 上五年級的小剛,雖說嘴巴甜,活潑好動,反應快,但學習成績可一直不太好,用小剛媽媽的話說,「我們家孩子什麼都好,就是學習不好!」學習成績成了很多聰明孩子家長的心病。聰明的小剛知道,如果自己不去學校,不去上學,那爸爸媽媽就肯定不高興。如果自己遲到了、早退了,老師肯定也不高興,所以,他每天背著書包裝模做樣來到學校,為的是不讓老師和家長生氣。年僅12歲的小剛,當然還不可能真正弄明白學習的重要性,他只知道每天老老實實的聽啊、學啊,有些無聊,沒有意思,他一直認為在家是給爸爸媽媽學的,在學校是給老師學的。老師和家長一直搞不懂這個聰明的小剛,為什麼就不能老老實實坐在教室里認真聽講,為什麼就不能好好做作業,為什麼就不能把成績搞上去? 我們的家長和老師們始終沒明白這樣的道理:教育聰明的孩子,要用聰明的方法!聰明的孩子普遍不喜歡按部就班地聽課、做作業、考試,他們每天都在期待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比如:語文課突然換成了數學課,或者是因為老師開會提前放學了,哪怕他們回家要花更多的時間去完成作業,都會讓他們興奮不已,因為他們喜歡「變化」。像小剛這樣的是孩子普遍存在這樣的問題(尤其是小學一年級到初中三年級的孩子),他(她)們思維活躍,活潑好動,在家長眼裡總是安靜不下來讀書學習的孩子,一旦翻開《蠟筆小新》、《網路傳奇》、《哈利?波特》什麼的大部頭小說,可就入了迷,那種認真勁好像是變了一個人,家長很納悶。還有更讓家長納悶的呢?三、五年級的小男生,經常一個人在家裡伸胳膊踢腿,嘴裡還煞有其事地喊著、叫著,好像在和誰廝殺、格鬥一樣,不折騰個把小時不算完,家長里里外外轉了個遍,也沒有找到孩子的對手:真不知道孩子在搞什麼名堂?還有些女孩子星期日哪裡也不想去,就願意一個人靜靜地坐在家裡發獃,有時候整整一個上午動都一動不動,誰又能說她們不會思考呢? 社會發展太快,新事物層出不窮,已經進入被動學習或者拒絕學習時期的家長,不可能像嗷嗷待哺的孩子一樣,對新東西充滿好奇和熱情,這樣,就勢必在家長和孩子之間形成隔閡,這種隔閡其實很正常,因為這種差距至少是二、三十年的距離造成的,家長應該理解並坦然接受。如果家長想徹底消除和聰明孩子的隔閡的話,最大的可能是身心交瘁並且是於事無補。說到這裡,家長應該想得到聰明孩子為什麼有事情不願意和你說了吧(孩子說了你也未必懂,就是懂了理解了,還不就是別耽誤學習什麼的老一套絮叨)?聰明的孩子就因為聰明,才會有這樣那樣的愛好和興趣,才不會把自己當成只去學習的工具,聰明的孩子喜歡多姿多彩的夢想,而學校教育卻讓孩子沒有機會去夢想,於是,他們就會在學習之外換一種方式繼續自己的夢想。聰明的孩子就因為聰明,才會出現不願學的跡象,厭學尤其是輕微厭學並不可怕,只要家長及時找到根本原因並加以彌補或糾正,這些孩子的進步是非常明顯的。如果家長並不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無以為孩子是貪玩所造成的,採取粗暴的強制方式要求孩子多學、死學,那聰明孩子一定會越來越厭學,直至徹底遠離學習。

好孩子的標準——兼答「什麼樣的學生才優秀」

單純從學習成績來說,什麼樣的孩子才是真正優秀的孩子?有什麼樣的標準呢?

幾乎100%的家長認為,考試總是滿分的孩子就是真正優秀的孩子。 其實,我們的認識是非常片面而且有限的。這是需要分級分層才能說得清楚的事情。

一般來說,小學三年級以下的孩子,因為自身本能的模仿和對老師教學的積極呼應,優秀學生的成績總是能輕鬆得到100分,而四年級以上的優秀學生,經常因為粗心大意或者嘗試用更多的辦法來解答學習問題,不一定每次考試都是滿分。那些依靠死記硬背的學生(尤其是老實的女學生)卻經常滿分,這個時期的表現似乎「很用功很勤奮」,因為他(她)們比起其他同學用了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她們的好成績是「耗」出來的。小學階段真正優秀學生的共同點是:非常熱愛學習,除了主動學習學校的課本知識外,還能堅持自覺閱讀文學作品和超越課本知識的課外書籍(比如奧數什麼的),對學習有自己的認識,經常嘗試用不同的方法來記憶和解題,考試成績不一定總是滿分,但有興趣學習,有適合自己的最基本的學習方法,也有最基本的學習習慣。孩子的課餘愛好一般不超過3種,孩子最要好的同學一般在4-8人(其中至少1人不是本班的同學,可能是高年級或低年級的同校同學)。 那麼,請家長考慮:優秀的初中生和高中生又是怎樣的? 初中階段真正優秀學生的共同點是:學習興趣進一步高漲,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進一步增強,基本形成最適合自己的個性化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對學習有自己的見解,考試成績依然不一定總是滿分,但總是能自我分析錯誤原因並及時修正。孩子的課餘愛好一般不超過兩種,孩子最要好的同學一般在2-4人(其中至少1人不是本班的同學,可能是高年級或低年級的同校同學)。 高中階段真正優秀學生的共同點是:學習興趣達到峰值,個性化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使得孩子脫穎而出,對學習有自己獨到的間接,考試成績幾乎總是滿分,所掌握知識的縱深度有可能超過任課老師。孩子的課餘愛好一般不超過1種(甚至經常性的被孩子自行取消),孩子最要好的同學一般在1-2人。概括的說,任何階段的優秀學生,都是有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孩子。願意學的孩子,會學的孩子,才有可能學得更好!孩子要不要聽話——兼答「老實孩子不會學」 親愛的家長朋友,送給你一道簡單的測試題,讓孩子動筆試試(適合小學二、三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學生)。家長要有興趣,可以和孩子一起做。 問題:已知1=6,2=12,3=18,4=20,5=33 求解:6=?時間限制:40分鐘 核心提示:如果你在30分鐘內還沒正確得出答案的話,請你務必重新讀題,如果你在35分鐘內仍然沒有答案的話,請把試題轉交給你們班成績最差的同學來做。我曾把這個小試題轉給了12位中小學的數學老師,三天過後,9位老師說試題錯誤,3位老師說沒有結果,反正依然是沒有答案。 這個智力小試題後在某報的教育周刊刊登,在接到300多個電話中,只有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孩子答對了。 現在,我來告訴你正確答案:6=1(試題的答案,最開始已經告訴你了呀) 孩子答對了嗎? 如果孩子屬於老實孩子的話,估計不會得到正確答案,因為這個答案不是「做」出來的,而是「想」出來的。為什麼這麼多人,對類似於「腦筋急轉彎」式的小題束手無策,無能為力呢?因為多數人根本就不會學習,更不會去考試!老實孩子往往就是我們常說的那種「聽話的孩子」,聽老師的話,聽家長的話,聽所有人的話。這樣的孩子往往不用大人操心:孩子按時起床,按時上學,按時做作業,按時上床睡覺,除此之外,還像錄音機一樣認真聽老師的講課,像復讀機一樣背誦語文英語,像榨油機一樣挖空心思地應付考試,像……總起來說,老實孩子學得認真但很辛苦,學得執著但很愚笨。小學乃至初中階段,這些孩子可能是班級或者學校的佼佼者,而一旦進入高中或大學後,這些靠死記硬背贏得高分的孩子很快遭遇「不會學習」的障礙,最終成為默默無聞的平庸之人。 「數學」是什麼?我是這樣來理解「數學」的:把孩子的眼睛蒙上,然後把他空運到完全陌生的城市青島,在人來車往的鬧市區揭開他的眼罩,塞給他一張地圖和幾塊錢的車費,告訴他東南西北如何去轉車、換車,最後抵達聞名世界的青島棧橋,這就是孩子的目的地。簡單來說,眼罩、空運、地圖和車費就是「已知條件」,而唯一的「青島棧橋」就是答案。如果孩子分不清東南西北或者孩子分清了東南西北但因為沒有看明白地圖而乘錯了車,一樣找不到他的答案。聲明一點,青島是座幾乎沒有正南正北方向的城市,孩子不能靠著「觀天象,辨方向」的經驗來推測自己的目的地,否則,孩子的習慣做法會讓他越走越遠。 再回到試題本身,多數孩子根本沒有徹底弄懂數學的含義,就習慣性的開始嘗試尋找這些數字之間的規律,可找來找去才發現根本就沒有規律,於是,我建議大家在35分鐘前後重新讀題,目的就在於徹底弄明白題意,輕鬆的得出唯一的正確答案。 學習是「苦差」,要認真地學,勤奮地學,但還要找到最適合孩子自己的個性化方法,形成自己特有的方法或者是技能,單純靠老實學來的東西,孩子永遠不可能超過他(她)的老師,永遠不可能成為創造性的人才。關於學習方法的培養問題,將在後面的章節詳盡論述,在此不作贅述。

游 戲——兼答「怎樣讓孩子喜歡上做作業」

背景資料: 多多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喜歡寫毛筆字,屬於特別靦腆和害羞類型的,除了爸爸媽媽,一見外人,總是往爸媽身後躲,想讓多多說句話,比擠牙膏還難。這樣的孩子,不用說舉手回答老師的問題了,就算被老師點名叫起來,都會羞澀的滿臉通紅,所以,多多的成績一直不好。上個星期天,多多的爸爸媽媽邀請我去看多多。一進門,多多就趕忙往媽媽身後藏,嚇得像只小兔子,媽媽強迫多多走出來見我,可怎麼說也沒用。爸爸火了,大聲命令多多坐在我的對面,我急忙用眼神示意他們迴避。房間里只剩下多多和我,多多就順著桌子和書櫃之間的夾縫擠進去,藏起來,怎麼叫也不出來。如果你是我的話,請問:接下來應該怎麼辦?你怎樣贏得多多的好感?你又怎樣逐漸過渡到對多多學習的幫教呢?請寫下你實施的細節:我當時是這樣做的。 我開始自說自話:我聽說多多很害羞,可么想到一見人就躲起來,是不是把叔叔當成大灰狼了呀?書櫃後伸出多多的半邊臉,嗖一下就閃了回去,沒有迴音。我再說:聽多多的爸爸媽媽說,多多的毛筆字寫得很棒,能不能讓叔叔看看啊?還是沒有迴音?我繼續說:都說多多學習不好,其實是書本不好,老實的多多其實很喜歡學習,可是書本太沒有意思了,所以多多才不喜歡它們。多多探出整張臉,盯著我看了3秒鐘,還是縮了回去。我還得說:多多別怕,叔叔不是來給你補課的,你要是願意,我們一起做遊戲吧?多多終於走出來了,半坐在椅子上,小心翼翼的問我:什麼遊戲啊?

我趕緊見縫插針:你在學校最喜歡玩什麼遊戲啊?多多說:猜東西南北。好啊,叔叔先來教你做吧!這是很簡單的摺紙遊戲,把一張正方形的紙,折成四面的立方體,表面是東西南北,裡面是八個小三角,可以寫字,很多孩子都玩過。多多很有耐心而且很踴躍地跟著我折完紙,然後問我裡面寫什麼字。我說你想寫什麼就寫什麼吧,我特別留意寫的八組字詞,分別是:女孩、帥哥、壞蛋、爸爸、媽媽、同位、花朵、冰糕。多多寫完後,好奇地問我寫的什麼,我就把我的和多多交換:小可愛、大灰狼、大老虎、天才、你最喜歡的事、你最不喜歡的事、你最怕的人、你最喜歡的人。遊戲開始,我和多多玩了一個小時,意猶未盡的多多還是纏著我不依不饒。我故意刺激多多,太簡單了沒什麼意思。多多害怕我不再和她玩了,緊張地問我:怎樣才有意思?我說,誰輸了誰就必須聽對方的,讓幹什麼就幹什麼,而且不能出錯。多多痛快的答應了,我們接著繼續。光是遊戲可不行,畢竟還是希望能夠以某種方式幫到多多的學習,讀者朋友,請你想一個簡單的辦法,可以嗎?

以下是我在現場臨時發揮的「小遊戲」。 孩子畢竟是孩子,這個詞對成年人來說很容易記住,所以我總是贏,而多多一直在輸。所以,多多不得不按照我的要求,自願認罰,一會背誦自己最拿手的課文,一會被罰朗讀10遍英文單詞,一會吧最容易出錯的數學題做2遍。總認為是在做遊戲的多多,為了不再受罰,很認真的在讀、在背、在練習,以往最不願意做作業的多多,其實已經被罰著做了兩倍的作業,依舊興緻盎然,樂此不疲。後來,我們的遊戲花樣逐漸翻新,而多多的成績和膽量日益見長。她的爸爸媽媽照計行事,不出半年,多多終於變成了活潑開朗成績進步的好學生。

老師的傳道授業解惑,家長的親子愛子教育,無非都是想通過日常的引導和督促來培育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那麼,究竟哪些習慣才是關乎孩子學業的最重要的習慣呢? 劉家長早期健身由來已久,每天早晨慢跑、練太極拳,常年堅持,風雨無阻。如果某一天風雨交加實在無法晨練,劉家長就感覺渾身不自在,這也是因為習慣!劉家長的兒子每個星期日都要寫一篇2000字的作文,已經堅持了兩年多了,想讓他停下來也很困難,這同樣因為習慣。不管好習慣還是壞習慣,一旦形成了習慣,再想改掉難度可就大了!學習習慣是孩子自覺自愿的行為,不需要家長嘮叨,不需要家長監督,一旦養成了學習習慣,一定會讓孩子受用終生。這種習慣的力量非常巨大,會讓孩子自覺自愿的主動去做應該做的事:每天早晨按時起床,晨讀,準備自己的書包,上課認真聽講,放學自覺做作業,自覺自學和預習,不懂的主動請教老師,錯誤的試卷自覺訂正等等,如果孩子沒有習慣,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有了好習慣的孩子,並不需要家長或者老師的特別叮囑,自然而然就會延續習慣。比如孩子上課走神分心,立馬就會提醒自己認真聽講,碰到聽不懂或者沒有完全聽懂的問題立刻舉手提問,這些事情不需要特別人再刻意地掌控和灌輸,孩子的好習慣會隨時發揮作用來提醒和引導孩子回到自己的習慣上來。 我想特彆強調的是四個習慣:熱愛學習的習慣、自學的習慣、投機取巧的習慣和樂于思考的習慣。 熱愛學習的習慣。學校教育談不上對於孩子興趣的培養,家長只能針對孩子進行有效激發。學習興趣是孩子學習習慣中最基礎最重要的習慣,一個沒有學習興趣的孩子,只能是像對待任務一樣去應付老師和家長,根本談不上自覺學習和主動學習,更不可能去主動自學課本之外的關聯知識,也一定不會養成靈活應用的習慣。大凡成績優異的好學生,一定是發自內心熱愛學習的學生。自學的習慣。 毫無疑問,一個僅僅停留在學校課本知識的學生,無論深度和廣度都是遠遠不能滿足好孩子的「胃口」的。如果孩子沒有自學的習慣,久而久之會對這些「滾瓜爛熟」的課本產生一定的排斥,變得不再努力和勤奮。而只有具備自學習慣的孩子,才能徹底放開自己的「胃口」,大過「學習癮」! 投機取巧的習慣。投機取巧是高明者的制勝法寶,一個善於投機又能夠取巧的人,一定不是平庸之輩。孩子的學業也是如此,善於動腦筋的孩子總是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比較,尋找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絕對不是「死讀書,讀死書」的學生可以相提並論的。 樂于思考的習慣。聰明人就是因為經常動腦筋才變得聰明,學生就是因為善於思考而與眾不同。不要壓制孩子可能錯誤的想法,不要打擊孩子可能愚蠢的舉動,只有愛思考、樂思考,孩子才可能有主見、願超越、會創造。 有了好習慣的孩子,並不需要家長或者老師的特別叮囑,自然而然就會延續習慣。而此時,家長就徹底解放了。
推薦閱讀:

「女兒像爸兒子像媽?」寶寶智商相貌遺傳了誰
肅親王豪格是誰的兒子?他的後代都是誰?
家有兒子
5歲的兒子不敢跨越僅20CM寬的小水溝,媽媽竟然這樣做......
漢武帝晚年冤殺了自己的兒子劉據,為什麼還叫其戾太子

TAG:法則 | 兒子 | 三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