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美國派往中國間諜的種種最終結局

1954年,美國間諜在接受審判

日前,美國中央情報局間諜斯諾登逃到中國香港,解開了美國「稜鏡」計劃監視全球的秘密。斯諾登並不是第一個來到中國的美國間諜。新中國成立以來,美國曾經往中國派遣過大批間諜。這些間諜門的命運又各有不同……

認罪伏法

50年代美國中央情報局最重要任務之一是從肉體上消滅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導人——毛澤東、朱德、周恩來以及其他人。北京解放前夕,美蔣特務機關安排了大批間諜、特務潛伏下來,義大利人李安東就是潛伏下來的間諜組織頭目之一。

為了武裝李安東的間諜組織,在解放軍進城之前,美國特務機關將一門迫擊炮和炮彈掩藏在美方提供的所謂「救濟物資」中交給了李安東。他們計劃於1950年10月1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慶祝建國一周年的日子在天安門用迫擊炮轟炸政府要員所在的觀禮台、加害中國領導人。

1951年8月18日《人民日報》公布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軍法處判決》:「……判處美國間諜李安東(義大利人)、山口隆一(日本人)死刑,判處美國間諜馬迪懦(義大利人)無期徒刑,判處美國間諜魏智(法國人)有期徒刑10年,判處美國間諜哲立(義大利人)有期徒刑6年,判處美國間諜甘斯納(法國人)有期徒刑5年,判處美國間諜馬新清有期徒刑9年」。這些間諜的罪狀是「替美國政府收集我國情報,策劃精裝**,企圖在1950年10月1日我國國慶大典時,炮擊天安門檢閱台,謀殺我國國家元首和中央人民政府其他首長」,兩名主犯李安東、山口隆一於1951年8月17日被執行槍決。

改造重生

1951年7月,北京市公安局逮捕了一對美國間諜,男的叫李克,女的叫李又安。兩人在二戰期間到美國海軍情報署日文學校接受情報訓練,由此相識結婚。婚後,兩人進入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中文,1948年獲得碩士學位。畢業後,被美國中央情報局派到中國燕京大學學習,實際目的是收集情報,從事間諜活動。

兩人被捕後,北京市公安局偵訊處預審員齊超對他們進行了提審。幾經交鋒,兩人的態度逐漸軟化,思想有很大的轉變。一次,李克吃了四塊餅乾和兩塊巧克力後,突然覺得肚子隱隱作痛。經查是境外間諜機構下毒想要殺人滅口。這起下毒事件促使李克與美國情報機構的決裂。

1955年9月11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對李克、李又安兩個美國間諜案進行了公開審判。法庭判處李克有期徒刑6年,李又安4年零6個月。因二人認罪態度較好,有立功表現,即日起提前釋放,並限三天離境。李克聽完宣判後舉起右手要求講話:「中國政府對我寬大釋放,我很感謝,我出去之後,一定不再犯這樣的罪,我一定要為世界和平而鬥爭。」

此後,李克夫婦回到美國,為中美關係正常化奔走。1974年11月中旬,李克、李又安夫婦以中國人民友好人士的身份訪問了中國。他們來到北京的第二天,就向中國方面提出,要見一見20年前曾審訊過他們的北京市公安局預審員齊超。此時的齊超,正被關押在北京市北城監獄裡,罪名是「裡通外國」和「歷史問題」。

1980年春天,李克、李又安再次訪問中國。與上次一樣,他們一來到北京,就提出要見齊超。此時的齊超,思想上沒有了包袱,可以暢談了。在友好的氣氛中,三人談了很久很久。「中美兩國人民的友好時代已經開始,但願中美兩國人民能世世代代永遠友好下去。」

特赦釋放

1950至1954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同美國和國民黨派遣到中國大陸從事破壞活動的間諜的鬥爭效率。

1952年11月29日夜裡,一架美國中央情報局C-47型間諜飛機由美國駐漢城的軍事基地起飛,趁著夜色越過鴨綠江,偷偷進入中國領空。這架飛機的使命應當是在超低空飛行的時候藉助於特製的設備「空取器」將美國中央情報局的一名叫李軍英的間諜拉上飛機。所謂「空取器」,實際上就是一個升降裝置。在飛機不著陸的情況下,利用它可以把地面上的人或物拽到飛機上,它帶著一個絞盤,絞盤是電動的,有根纜繩一頭拴在絞盤上面,另一頭有個鉤子甩出去,掛在—個安裝在機身外面帶滑輪的鐵臂上,絞盤轉動,鉤子隨之上下升降,當飛機在低速、低空飛行的時候,這個鉤子可以放下去,把地面上的人和物構住,再通過轉動絞盤把人或物吊上來。

正當飛機上兩名來自美國中央情報局駐日本厚木基地的美國中央情報局間諜唐奈和費克圖正在操作「空取器」的時候,密集的炮火從地面上發射過來,飛機被炮火擊中朝地面扎去,2名美國駕駛員當場死亡,由中國人組成的間諜小組的7名成員全部被擊斃,唐奈和費克圖兩人儘管緊急跳傘撿了條性命,但是立刻被中國公安部隊抓獲。

1953年1月12日下午美國空軍第13航空大隊581空中補給通訊聯隊上校司令阿諾德帶領美軍第91戰略偵察中隊少校作戰官包莫、上尉機長維地等14人駕駛由B-29轟炸機改裝的偵察機從日本橫田基地起飛,在晚上9點15分從中國安東(今丹東)地區侵入中國領空,進行戰略偵察。我空軍部隊發現敵情後立即起飛迎敵,在安東西北15公里的五龍背火車站上空附近將其擊中,阿諾德等人慌忙跳傘,結果有3人當場摔死。阿諾德和其他11人逃過一死,趁著黑夜躲藏起來,但是第二天一早附近村民便發現了掛在樹上的降落傘和摔死的美國人的屍體,立即組織搜山,很快阿諾德等人全部被抓獲。

經過若干個月的審訊,中國反間諜機關對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組織機構、人員組成、活動地點以及其他的它所感興趣的有關中央情報局對中國的破壞活動的各個方面都有了充分的了解。在若干個月的審訊之後,唐奈被判處終身監禁,費克圖被判處20年監禁。阿諾德被判處10年有期徒刑,和費克圖一起於1971年作為中國政府在尼克松總統訪華前夕的一個友好表示被釋放了。唐奈於1973年在尼克松公開承認他是中央情報局的一名特工人員之後也被中國人赦免了。

驅逐出境

美籍華人方復明人生的前53年都是在中國度過的。他1957年畢業於上海某大學,曾在浙江省電力系統工作了近30年,先後任浙江省電力局工程師,浙江省電力研究所總工程師、所長,浙江省電力局副局長兼總工程師。由於資歷深,加上身居要職,他的一些老部下也逐漸被提拔到領導崗位上。正因為擁有這種專業背景和人際關係,方復明成為國外一些大企業炙手可熱的爭奪對象。

方復明似乎也甘心被拉攏。1989年,他移居美國,接著在1994年加入美國國籍,搖身一變成為美籍華人。1993年,方復明被香港某電力開發顧問有限公司聘為董事經理。這家所謂的「顧問公司」,其實是境外某家大型公司的代理商。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方復明重新出現在中國。從1995年開始,每當一些國家大型項目進行招投標時,方復明的身影就會神秘地浮現出來。他四處活動,頻繁出入一些主管領導的住所。由於他的活動,那家境外大型公司多次在技術實力旗鼓相當的情況下,擊敗其他外國公司,得以承建多個國內大型項目。

年過6旬的方復明如此「不辭辛苦」地活動,引起了內地有關部門的注意。偵查人員經過不斷跟蹤和調查,終於揭開了方復明的神秘面紗。他所謂的「項目代理」,其實就是用巨資賄賂主管招投標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並為外國公司刺探、搜集有關國家大型工程項目的機密和情報。這些公司一旦中標,方復明就能從中收取一定比例的「顧問費」。

2002年3月21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以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罪、行賄罪,一審判決美籍華人方復明有期徒刑5年,並驅逐出境。法院宣判之後,一直聲稱關注「方復明案」的美國國務院反應十分低調,這使那些一直熱衷於炒作中國「人權問題」的境外傳媒非常失望。

美中情局「黑袋」行動:人工入侵安裝間諜軟體來源:錢江晚報 更新時間:2013-07-23 10:45

黑不了你的電腦 美特工就「上門服務」

美媒曝中情局在華開展「黑袋」行動 偷偷登門入室安裝間諜軟體

「當美國國家安全局不能進入你的電腦,這些人(中情局特工)就闖入你的家中。」據美國《外交政策》日前報道,美國中情局實施「黑袋」行動,破門而入以人工方式入侵美國國家安全局難以遙控攻擊的電腦,完成「稜鏡」項目和其他電子竊聽不能完成的工作。過去10年間,「黑袋」行動已經在東亞(特別是中國)、中東、南亞展開。

美國政府的監聽項目自曝光以來一直受到世人的關注,然而外界批評聲音不斷並沒有阻止美國繼續實行這個計劃。一項到期的電話監控項目,最近獲得了美國一家秘密情報法庭的再次批准。根據這項秘密法令,美國電信巨頭韋里孫公司被要求每天向美國政府提交數億份電話記錄,用於搜索國外恐怖分子和間諜。

「黑袋」小組 神不知鬼不覺闖入家中

美國中情局在實施「黑袋」行動中,「黑袋」小組往往是神不知鬼不覺地闖入目標家中,不留痕迹地在對方電腦上安裝間諜軟體,在電話上安裝竊聽器,甚至攻擊數據交換中心、或者拷貝備份文件和硬碟。

過去10年間,經過專門訓練的中情局特工已經實施了100多次這種行動,其目標範圍甚廣,既包括外國政府和軍隊的通信和電腦系統、也指向跨國公司的電腦網路、以及與恐怖組織有染的個人。從地區來看,這種行動已經在東亞(特別是中國)、中東、南亞展開。

美國情報消息人士稱,中情局近10餘年來的「黑袋」行動收穫頗豐,使得美國國家安全局得以進入世界許多重要目標,特別是「中國和東亞其他國家,以及中東、近東和南亞」。例如,美國駐中東國家的每個大使館基本都設有信號監聽站,一天24小時監控使館周圍方圓100英里內的所有電子通訊。目前這種信號監聽方式的最大的問題是在美國與伊朗和朝鮮沒有外交關係,沒有大使館,無法以這種方式進行監聽。

「黑箱」手段 可以輕易獲取電話記錄

在南亞一個衝突不斷的國家,中情局在一個交換中心的光纖電纜上安裝竊聽設備,使得美國國家情報局在過去數年來一直實時監聽該國軍方高官高度機密的通訊。

9·11襲擊後,中情局開發了一系列能夠迅速破解電腦密碼,突破商用電腦安全軟體以及克隆手機的所謂的「黑箱」。在世界許多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中情局特工現在可以輕易地獲取電話數據記錄,諸如所有長途或國際電話的細節。

中情局為美國國家安全局開展「黑袋」行動,後者也投桃報李,為中情局無人機在巴基斯坦、葉門和其他地區的轟炸提供信號支持。

監控項目 授權到期再度續上

今年6月,美國情報部門承包商前僱員愛德華·斯諾登向外界披露了美國兩個秘密監控項目的細節,其中包括主要監視網路活動的「稜鏡」監控項目,另一項,就是涉及韋里孫等公司的通訊監控項目。這個通訊監控項目由美國外國情報監視法庭批准,已經實施多年,韋里孫等公司向美國政府提供了大量用戶的通話號碼和時長。

不過這個項目的法令必須得到美國秘密情報法庭的批准,每次獲得批准後,只有三個月的授權。最近的一次項目授權,原定於本月19日到期。目前美國國家情報辦公室主任克拉珀已經證實,美國政府大規模收集電話通訊資料的項目再次得到了秘密情報法庭的授權。據了解,其他美國電信公司也接到過,將客戶電話記錄交給美國國家安全局的類似指令。

美國政府對電話記錄監控的項目曝光以後,引發了外界的廣泛質疑和極大的憤怒。而此次法令再次獲得批准,表明奧巴馬政府以及秘密情報法庭的11名聯邦法官,都支持繼續實施該法令,無意停止監控項目。

德國被曝 曾使用美間諜項目

據德國《明鏡》周刊21日報道,德國對外情報部門——聯邦情報局和國內情報部門聯邦憲法保衛局,都曾使用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的間諜項目。通過該項目,可以回溯某個目標在搜索引擎中曾搜索過哪些內容,也可以獲取一段時間內未經過濾的全部信息,包括通信內容。

報道稱,德國情報機構和NSA的合作越來越緊密,NSA每個月可從德國獲得5億份數據連接,在阿富汗,德國聯邦情報局在信息共享上更是NSA「最多產的合作夥伴」。

今年4月底,12名德國聯邦情報局的高級代表還應邀前往美國,同數名NSA的專家討論與數據獲取相關的問題。

專家分析 美頂風而上屬意料之中

中國傳媒大學國際關係教授楊勉表示,現在「稜鏡門」事件鬧得沸沸揚揚,而美國不僅沒有迴避,反而「頂風而上」,繼續批准到期的監控項目,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因為美國在這方面一向特立獨行,不會因為外界的批評而中斷自己的行動。斯諾登曝光「稜鏡」項目至今,奧巴馬也沒有表示這個項目是錯誤的或者向外界道歉,由此對於美國的我行我素可見一斑,繼續批准項目也是意料之中。

另一方面,對於美國這樣的大國來說,一些情報工作的項目的確是有必要存在的,但情報工作也要受到法律的限制。美國在這個時候還不暫時中斷監聽項目,也有自己的無奈。情報工作本身無可厚非,而美國的所作所為主要是突破了底線。其一,NSA監聽的內容超過了一般情報工作的需要。其二,美國實際上是利用自己的技術優勢來對別國實施監聽。這兩點就已經越過了法律的制約和道德的底線。

「舒格組合」施壓白宮,抵制索契冬奧會

專家:斯諾登事件構不成美俄關係絆腳石

30多年前的冷戰時期,美國曾率領60多個國家抵制莫斯科奧運會,抗議蘇聯入侵阿富汗。隨後,蘇聯成功「復仇」,率十幾國抵制洛杉磯奧運會……如今,這一幕再度上演。美國參議員格雷厄姆近日高調錶示,抵制2014年的索契冬奧會,試圖以此要挾俄羅斯拒絕美國泄密者斯諾登的政治避難申請。但他的這番言論遭到美國輿論毫不留情地批評。

步他後塵的是另一名美國參議員舒默,他19日再度提出決議案,表示如果俄羅斯繼續給斯諾登「棲身之地」,那麼奧巴馬總統應該考慮提議將今年9月在聖彼得堡舉行的G20峰會換個地方舉行。

針對這一提案,白宮發言人卡尼在19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再次重申,奧巴馬總統有意前往俄羅斯參加此次峰會。

雖然白宮方面仍然強調奧巴馬仍「有意」前往俄羅斯參加G20峰會,但有分析稱,「有意」二字大有玄機,某種情況下也可解讀為「可能」,而非「確定」參加。幾天前,更有美國官員對媒體放出口風,奧巴馬正考慮取消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會面。

白宮發言人卡尼對奧巴馬9月是否赴俄參加G20會議與普京會面,刻意製造模糊的態度。美國《華爾街日報》評論說,這是一個信號,表明斯諾登事件與峰會開始掛鉤了。美聯社則報道稱,白宮正考慮不參加的可能。報道同時指出,這麼做可能使他們兩人間原已緊張的關係,更為惡化。

美俄關係彷佛一下被拉回到了冷戰時代,「後斯諾登事件」會釋放怎樣的效應?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俄羅斯研究所所長馮玉軍認為,語重言輕,斯諾登這個敏感要素卻不能構成美俄的決定性阻礙。

馮玉軍分析說,美國的重量級的參議員對俄羅斯放狠話,內涵就是說美國人對稜鏡門事件非常的關注,非常的重視,這也體現出整個稜鏡門事件在整個國際信息當中,它其實是有著歷史性的影響的。當然就憑美國這些參議員的這些表態,是不是能把俄美關係拉向一個重新冰凍的這種狀態,我覺得也未必。因為美國的政治是非常複雜,國內有著不同的聲音,抵制索契冬奧會和G20的峰會現在在白宮看來仍然是不可取的,迅速變化的事態下,斯諾登當然是俄美關係當中非常敏感的一個因素。但是從未來來講,他不會成為阻礙俄美關係發展的一個決定性的力量。

美曝在華「黑袋」行動:監控軍隊電話安裝間諜軟體來源:中新網 更新時間:2013-07-23 10:49 0人參與 0人評論

「稜鏡門」後續報道

黑不了你的電腦 美特工就「上門服務」

美媒曝中情局在華開展「黑袋」行動 偷偷登門入室安裝間諜軟體

「當美國國家安全局不能進入你的電腦,這些人(中情局特工)就闖入你的家中。」據美國《外交政策》日前報道,美國中情局實施「黑袋」行動,破門而入以人工方式入侵美國國家安全局難以遙控攻擊的電腦,完成「稜鏡」項目和其他電子竊聽不能完成的工作。過去10年間,「黑袋」行動已經在東亞(特別是中國)、中東、南亞展開。

美國政府的監聽項目自曝光以來一直受到世人的關注,然而外界批評聲音不斷並沒有阻止美國繼續實行這個計劃。一項到期的電話監控項目,最近獲得了美國一家秘密情報法庭的再次批准。根據這項秘密法令,美國電信巨頭韋里孫公司被要求每天向美國政府提交數億份電話記錄,用於搜索國外恐怖分子和間諜。

「黑袋」小組

神不知鬼不覺闖入家中

美國中情局在實施「黑袋」行動中,「黑袋」小組往往是神不知鬼不覺地闖入目標家中,不留痕迹地在對方電腦上安裝間諜軟體,在電話上安裝竊聽器,甚至攻擊數據交換中心、或者拷貝備份文件和硬碟。

過去10年間,經過專門訓練的中情局特工已經實施了100多次這種行動,其目標範圍甚廣,既包括外國政府和軍隊的通信和電腦系統、也指向跨國公司的電腦網路、以及與恐怖組織有染的個人。從地區來看,這種行動已經在東亞(特別是中國)、中東、南亞展開。

美國情報消息人士稱,中情局近10餘年來的「黑袋」行動收穫頗豐,使得美國國家安全局得以進入世界許多重要目標,特別是「中國和東亞其他國家,以及中東、近東和南亞」。例如,美國駐中東國家的每個大使館基本都設有信號監聽站,一天24小時監控使館周圍方圓100英里內的所有電子通訊。目前這種信號監聽方式的最大的問題是在美國與伊朗和朝鮮沒有外交關係,沒有大使館,無法以這種方式進行監聽。

「黑箱」手段

可以輕易獲取電話記錄

在南亞一個衝突不斷的國家,中情局在一個交換中心的光纖電纜上安裝竊聽設備,使得美國國家情報局在過去數年來一直實時監聽該國軍方高官高度機密的通訊。

9·11襲擊後,中情局開發了一系列能夠迅速破解電腦密碼,突破商用電腦安全軟體以及克隆手機的所謂的「黑箱」。在世界許多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中情局特工現在可以輕易地獲取電話數據記錄,諸如所有長途或國際電話的細節。

中情局為美國國家安全局開展「黑袋」行動,後者也投桃報李,為中情局無人機在巴基斯坦、葉門和其他地區的轟炸提供信號支持。

監控項目

授權到期再度續上

今年6月,美國情報部門承包商前僱員愛德華·斯諾登向外界披露了美國兩個秘密監控項目的細節,其中包括主要監視網路活動的「稜鏡」監控項目,另一項,就是涉及韋里孫等公司的通訊監控項目。這個通訊監控項目由美國外國情報監視法庭批准,已經實施多年,韋里孫等公司向美國政府提供了大量用戶的通話號碼和時長。

不過這個項目的法令必須得到美國秘密情報法庭的批准,每次獲得批准後,只有三個月的授權。最近的一次項目授權,原定於本月19日到期。目前美國國家情報辦公室主任克拉珀已經證實,美國政府大規模收集電話通訊資料的項目再次得到了秘密情報法庭的授權。據了解,其他美國電信公司也接到過,將客戶電話記錄交給美國國家安全局的類似指令。

美國政府對電話記錄監控的項目曝光以後,引發了外界的廣泛質疑和極大的憤怒。而此次法令再次獲得批准,表明奧巴馬政府以及秘密情報法庭的11名聯邦法官,都支持繼續實施該法令,無意停止監控項目。

德國被曝

曾使用美間諜項目

據德國《明鏡》周刊21日報道,德國對外情報部門——聯邦情報局和國內情報部門聯邦憲法保衛局,都曾使用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的間諜項目。通過該項目,可以回溯某個目標在搜索引擎中曾搜索過哪些內容,也可以獲取一段時間內未經過濾的全部信息,包括通信內容。

報道稱,德國情報機構和NSA的合作越來越緊密,NSA每個月可從德國獲得5億份數據連接,在阿富汗,德國聯邦情報局在信息共享上更是NSA「最多產的合作夥伴」。

今年4月底,12名德國聯邦情報局的高級代表還應邀前往美國,同數名NSA的專家討論與數據獲取相關的問題。

專家分析

美頂風而上屬意料之中

中國傳媒大學國際關係教授楊勉表示,現在「稜鏡門」事件鬧得沸沸揚揚,而美國不僅沒有迴避,反而「頂風而上」,繼續批准到期的監控項目,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因為美國在這方面一向特立獨行,不會因為外界的批評而中斷自己的行動。斯諾登曝光「稜鏡」項目至今,奧巴馬也沒有表示這個項目是錯誤的或者向外界道歉,由此對於美國的我行我素可見一斑,繼續批准項目也是意料之中。

另一方面,對於美國這樣的大國來說,一些情報工作的項目的確是有必要存在的,但情報工作也要受到法律的限制。美國在這個時候還不暫時中斷監聽項目,也有自己的無奈。情報工作本身無可厚非,而美國的所作所為主要是突破了底線。其一,NSA監聽的內容超過了一般情報工作的需要。其二,美國實際上是利用自己的技術優勢來對別國實施監聽。這兩點就已經越過了法律的制約和道德的底線。

「舒格組合」施壓白宮,抵制索契冬奧會

專家:斯諾登事件

構不成美俄關係絆腳石

30多年前的冷戰時期,美國曾率領60多個國家抵制莫斯科奧運會,抗議蘇聯入侵阿富汗。隨後,蘇聯成功「復仇」,率十幾國抵制洛杉磯奧運會……如今,這一幕再度上演。美國參議員格雷厄姆近日高調錶示,抵制2014年的索契冬奧會,試圖以此要挾俄羅斯拒絕美國泄密者斯諾登的政治避難申請。但他的這番言論遭到美國輿論毫不留情地批評。

步他後塵的是另一名美國參議員舒默,他19日再度提出決議案,表示如果俄羅斯繼續給斯諾登「棲身之地」,那麼奧巴馬總統應該考慮提議將今年9月在聖彼得堡舉行的G20峰會換個地方舉行。

針對這一提案,白宮發言人卡尼在19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再次重申,奧巴馬總統有意前往俄羅斯參加此次峰會。

雖然白宮方面仍然強調奧巴馬仍「有意」前往俄羅斯參加G20峰會,但有分析稱,「有意」二字大有玄機,某種情況下也可解讀為「可能」,而非「確定」參加。幾天前,更有美國官員對媒體放出口風,奧巴馬正考慮取消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會面。

白宮發言人卡尼對奧巴馬9月是否赴俄參加G20會議與普京會面,刻意製造模糊的態度。美國《華爾街日報》評論說,這是一個信號,表明斯諾登事件與峰會開始掛鉤了。美聯社則報道稱,白宮正考慮不參加的可能。報道同時指出,這麼做可能使他們兩人間原已緊張的關係,更為惡化。

美俄關係彷佛一下被拉回到了冷戰時代,「後斯諾登事件」會釋放怎樣的效應?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俄羅斯研究所所長馮玉軍認為,語重言輕,斯諾登這個敏感要素卻不能構成美俄的決定性阻礙。

馮玉軍分析說,美國的重量級的參議員對俄羅斯放狠話,內涵就是說美國人對稜鏡門事件非常的關注,非常的重視,這也體現出整個稜鏡門事件在整個國際信息當中,它其實是有著歷史性的影響的。當然就憑美國這些參議員的這些表態,是不是能把俄美關係拉向一個重新冰凍的這種狀態,我覺得也未必。因為美國的政治是非常複雜,國內有著不同的聲音,抵制索契冬奧會和G20的峰會現在在白宮看來仍然是不可取的,迅速變化的事態下,斯諾登當然是俄美關係當中非常敏感的一個因素。但是從未來來講,他不會成為阻礙俄美關係發展的一個決定性的力量。 本報記者 郭雲青 整理 據中國日報、央視、央廣


推薦閱讀:

10年來中國49名富豪發生變故
我的中國夢——演講稿
為什麼costa在中國內地發展一直都是「千年老二」?
中國鞋類市場狀況2011年9月30日
秘境 | 世界八大禁地,中國也榜上有名!

TAG:中國 | 美國 | 間諜 | 結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