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每次講演前用覺、正、凈的境界做三皈依能契入如來真實義

來源:凈土釋疑網 錄入時間:2014-11-04 17:05:21關鍵字:講經前受三皈依,三皈依,開經偈,大師,導師,凈宗初祖,儀軌,性德
【 點擊數:275 】 【字體:大中小】 【收藏】【列印文章】

摘自凈空法師《2014凈土大經科注》第127集2014年10月31日 講於 香港

法界、娑婆、中國凈宗初祖

  凈宗學人修普賢行,我們這部經第二品「德遵普賢」,還是屬於序品,還不是正宗,由此可知,凈宗學人的榜樣是誰?普賢菩薩,是我們的好樣子。

  中國人知道凈土宗,凈土宗的祖師是誰?他有各個不同的階層,我們先要說法界。遍法界虛空界,第一個提倡「持名念佛,求生凈土」的是誰?法界初祖,諸位知道嗎?大勢至菩薩。大勢至菩薩就是修念佛法門成佛的,法界初祖。娑婆世界初祖是誰?這就小了,單一世界,這一個大宇宙,包括多少個星球?祖師大德們,依照凈土三經一論,為我們說出,娑婆世界凈土宗初祖,大家都公認是普賢菩薩。《華嚴經》上突出顯明了,釋迦牟尼佛示現成佛的時候,第一部說的經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在定中講的,不是在人間,人間聽不懂,這部經全是法身菩薩的境界,義理太深了。閻浮提洲是說我們這個地球,地球上人雖然也很聰明,對這部經他看到眼裡,茫然無知,太深了。

  但是,有淺顯的學習依據的理論,這個不難,雖然相信,信心可以建立,距離真正的成就,還是有一段距離的,不過這一段距離,如果有好的環境、好的善友幫助你可以彌補,你在這一生當中決定得生,決定得生。在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裡頭找不到跟這個法門平等的法門,沒有了。所以持名念佛,就變成佛法裡面頭等大事,沒有能跟它相比。

  佛要講這個經,你看他放光,所放的光明「奇特殊勝」,從來沒有任何放光的能夠跟釋迦牟尼佛今天的光來對比。今天的光為什麼?釋迦牟尼佛平常放不出來,這個經,發心講這個經,感動了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如來,感動了諸天、天人,感動了我們無量劫以來的老祖宗,這還得了!這樣的殊勝沒有言語可以表達,是真的,不是假的。只有契入境界,古人所謂的「冷暖自知」說不出來。喝一杯水,這水是溫的還是燙的,沒人能說出來,為什麼?每個人的標準不一樣,最好的方法,你喝一口冷暖自知,你就很明白。你很明白,你也說不出來,因為你的標準也不是別人標準。但是說一個法門,要與這個法門相應的,得大成就者,他修這個法門成就了,跟他相應那就方便多了。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我們念阿彌陀佛,就得阿彌陀佛威神加持,我們學這部經就容易懂、就容易契入,就這麼個道理。

現前講這部經的人不多;聽這部經真正聽懂的人也不多

  佛要講這部經,或者我們發心為大眾來講一部這個經,你怎麼樣?你要念阿彌陀佛,得阿彌陀佛加持。你看釋迦牟尼佛講這個經放光現瑞,念阿彌陀佛加持,他才能講得這麼好。如果不得佛加持,不行!這一定要知道。要謙虛,要恭敬,印祖講得好,一分誠敬,真誠恭敬,得一分利益,你聽到讀到能入一分;你有十分真誠恭敬,那你能得十分;那你要是有萬分真誠恭敬,你就得萬分。你能得多少,完全看你的真誠恭敬心有多少分,一點都不錯。沒有真誠恭敬,阿彌陀佛來給你講,你也聽不懂,你也不得利益。

  我們知道在現前這個時代,講這部經人不多;聽這部經,真正聽懂的人也不多,什麼原因?現在人喜歡懷疑,現代人不老實,總要在經文裡頭挑出一點毛病出來,雞蛋裡頭去挑骨頭,他有這麼一個反常的心理,所以,「願解如來真實義」就難了。他不知道,一切眾生跟佛本來是一體,同心同德、同願同行,他不知道,所以得益就不多了。最大的利益他得什麼?阿賴耶識裡頭有一個阿彌陀佛的種子,有一個凈土極樂世界的種子,這個種子是金剛種子,永遠不滅,來生後世再遇到,他會歡喜這個法門,得佛力加持,他要是真正「信、願、持名」,那他就成就了。

  我們今天遇到這個法門,歡喜接受,不懷疑,老實念佛,什麼原因?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種的善根,這一次才成熟了。那這次沒成熟,不要緊,再繼續加溫一點,來世成熟。總而言之,功不唐捐,它是真實的利益。不管有沒有根性,遇到都好,都非常值得讚歎、值得歡喜。

開經前用真誠、恭敬、清凈心念「三皈」的願文,就能得佛加持

  【解】光光相照,又智智相照,故云相念也。

  跟阿彌陀佛起感應道交,釋迦牟尼佛心中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心中有釋迦牟尼佛,心心相印就通了,這就所謂的「加持」。我念一個人,會跟這個人有感應,最常見的,古時候有,現在也有,母子連心,母親時時刻刻想著兒子。尤其兒子很小,三五歲的小孩,無論到什麼地方,她那個心都挂念她小孩,那小孩有感應;小孩也想媽媽。

  同樣一個道理,我們念佛、念菩薩、念古聖先賢、念老祖宗,念我們心目當中最嚮往、最佩服的人,都會起感應。如果對方也念,感應就很明顯;我念他,他不念我,我這裡感應有,他那裡感應不能現前。要彼此相念,感應就很明顯,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們在開經之前要念「三皈依」,用真誠心、恭敬心、清凈心來念「三皈」的願文,就能得佛加持。把這一會的經講清楚、講明白,很多講經的同學,無論在家出家都有這個感應。不是假的。心愈虔誠,感應愈多,你在講的時候,講出很多意思出來,不是你預先準備的,你沒準備這麼多,到時候怎麼會自然出來了,講完之後問你不知道,叫你再重複講,講不出來了,得加持,對自對他要真實利益。所以這叫相念。

  【解】《甄解》曰:「去來現佛等,舉三世佛相念,以推度今佛所念。」

  佛都念佛,念阿彌陀佛。就是念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一個沒有漏掉,為什麼?阿彌陀佛的名號,是所有一切諸佛共同的名號,是從法性上說的,我們稱釋迦牟尼佛這個名號,是從相上說的,我們念阿彌陀佛,是從性上說的。

  ……

掌握了這句阿彌陀佛,就掌握了一切

  【解】經雲「威神顯耀,光瑞殊妙」。

  這佛在經中常說的這兩句,下面黃念老居士給我們解釋:

  【解】表所現色相,光顏巍巍,威神難測,放光現瑞,殊勝絕妙,十方寶剎映現光中,是故《合贊》稱為,超過諸佛也。

  大乘教經上常說,「佛佛道同」、「無有高下」,真正是平等法。為什麼能超過諸佛?這是稱讚的話,也是老實話,這個稱讚不是虛贊,確實有事實,最特殊的是十方諸佛如來剎土,在世尊這個光中都能看得見,這個確實非常稀有奇特之相。

  賢首國師《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中講的「三種周遍」,第一種「周遍法界」,這是真的,這是說自性,也包括法相,為什麼?相裡頭有性,性裡頭有相,性相分不開。性是體,相是性所現的,我們講「體、相、用」,確實是一體。我們動個念頭,周遍法界,無論是善念、是惡念,是念佛還是念人,這一念都周遍法界,說明什麼?法界是一體,自然就周遍。第二種,「出生無盡」。第三種「含容空有」。這三句都是形容性德,自性不可思議!

  自性裡頭沒有迷悟,悟的人有,迷的人也有,只是悟的人起作用他清楚、他明白;迷的人,起作用他不清楚、不明白,如是而已。

  我們真正學了大經,知道這個境界是宇宙的真相,佛經上名字叫「諸法實相」,《般若經》上常說一切法的真相!念頭才動,周遍法界。我們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怎麼會不知道?!阿彌陀佛知道,十方一切諸佛都知道。

  我們念阿彌陀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都歡喜,為什麼?諸佛如來度眾生,這一法是最重要的一法;就因為你不相信,才跟你說別的法門。別的法門,給你種善根,幫助你、慢慢的引導你入這個法門。

  你看《華嚴》,《華嚴》像網一樣,《華嚴經》是個網綱,下頭是網目,這網撒開,整個範圍都在這個綱上。《華嚴》是綱,綱到最後怎麼樣?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什麼意思?你要把這個意思看明白、看懂了,你就會死心塌地念阿彌陀佛,什麼東西你都會放下了。縱然你學、縱然你聽,那就跟善財童子一樣,我聽懂了、聽明白了,我可不學這個法門,我還是念我的阿彌陀佛,決不動搖!越學得多,你的信心越堅固,為什麼?都沒有出這個總綱,都沒出!掌握了這句阿彌陀佛,就掌握了一切。

  教你廣學多聞幹什麼?你了解事實真相。原來沒有一法離開阿彌陀佛的,才真正相信「信、願、持名」功德無量無邊。我們得不到這個功德是什麼?我們念佛有懷疑,我們不知道它有這麼大的能量,是用輕慢心去念佛,不是真誠心,所以你念的功德有限。那個有限功德也很殊勝、也很了不起,你自己完全不知道。

  所以臨命終時一念迷了,依舊搞六道輪迴,這叫真可惜!有一等善根深厚的人,臨終迷了,又到人道來了,在人道這一生沒有遇到佛法,在這個世間染上了許許多多煩惱習氣。臨命終時遇到佛法,他的善根現前,放下萬緣,一向專念,他往生了。這種人有,不是僥倖,幸運是他臨終遇到增上緣,他的根深,過去宿世的根很深,只是被煩惱習氣迷了,臨終一念放下,他就往生。這個放下,大乘經里告訴我們,他得過去無量劫所供養的一切如來威神加持他,不是僥倖,佛法裡頭沒有僥倖成就的,你要知道他前因後果,完全明白了。所以這「三種周遍」替我們解決了這些疑惑。我們自己起心動念也重要,決定不要以為沒人知道,那就完全錯了!

學佛沒有別的,就是把心量找回來

  「含容空有」是心量,本來是這個心量,「空」是虛空,「有」是萬有,就是萬法。心量要能包容,這是什麼?這是自性原本的心量,不是學來的,是自己本有的。一切眾生都是這個心量,所以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就從這個上說的。

  學佛沒有別的,把心量找回來,在現前沒有不能包容的。尤其是逆境、惡緣要包容;不能包容,你會心裡怨恨、你會有怨氣、會有報復,那個事情就麻煩,就會召來來生後世冤冤相報。如果沒有緣分遇到佛法,這個冤冤相報越報越殘酷、越報越嚴重,苦不堪言!雙方都苦,不是說對方苦、你享樂,沒有!雙方都苦,錯了!真錯了。

【解】阿難因現睹光瑞,前所未見,歡喜慶幸。

  阿難尊者因為現前佛正在放光現瑞,他看到了。過去也看到,沒有今天這麼殊勝;今天太殊勝了、太奇特了。

  【解】復自思維,今日世尊現希有之光明,顯難睹之瑞相,

  很不容易見到這樣的瑞相。

  【解】故知世尊必入大寂之定,住奇特之法。

  這是阿難心裡想的,沒想錯,確實是如此。

「大師」不是隨便稱的

  【解】此定此法即是念佛三昧,導師之行,最勝之道。

  這個底下三句非常重要,「念佛三昧」、「導師之行」、「最勝之道」這個三句。「定」是念佛三昧。「法」是「導師之行。最勝之道」,真正能引導眾生了生死、出三界,才稱之為「導師」。

  所以「導師」對誰稱的?對佛陀、對祖師大德,不是對一般人稱的,這是非常尊重的。

  在佛門裡頭,中國佛教現在沒有小乘,只有大乘八個宗派,這八個宗派的祖師稱「導師」。小乘有兩個宗——俱舍宗跟成舍宗,這兩宗的大師也了不起,他能引導你脫離六道輪迴,離究竟苦,但是他沒有辦法讓你得究竟樂。他把你引導脫離六道輪迴,進入四聖法界,就是證阿羅漢果、辟支佛果,這是四聖法界裡頭聲聞法界、緣覺法界,只能幫助你到此地,這是離苦得樂,不是究竟。如果他能幫助你往生極樂世界,那是「導師之行」,得究竟樂。世尊今天為我們宣講的是《大乘無量壽經》,是引導我們「信願持名、往生凈土」,這是「導師之行」。所以凈土宗的老師可以稱「導師」、可以稱「大師」。

  「大師」也不是隨便稱的,「大師」是引導一個人成佛的,跟「導師」的意思一樣。不能教我們成佛的,不能稱「大師」,所以一般稱「法師」、稱「大法師」。「大師」的名號不是隨便稱的。

  這個法門確實是能幫助人一生成就。「信願持名、求生凈土」,在本經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往生極樂世界,上、中、下三輩都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包括一心三輩的人。「一心三輩」是什麼?不是專修凈土的人,是其他宗派,乃至於學其他宗教學得很好,把你修行的功德迴向求生凈土,臨終的時候「信、願、持名」,一念、十念都能往生。凈土法門太不可思議了!法門真的是廣大,真能包容、真是慈悲。別的宗教:不是我的信徒,這上帝不保佑你。阿彌陀佛不是的,不是他的信徒,臨終求他,他幫助你,他不分的。過去生你是宗教信徒、是個好人,他勸導你,你歡喜、你想到極樂世界,他就幫助你去。

  換句話說,凡是生到極樂世界,得阿彌陀佛威神加持,彌陀的學生,諸佛菩薩尊重你,你要到他方國土去拜佛,佛對待你是特別優越,為什麼?你是阿彌陀佛弟子,一定要在前面座位讓給你坐。這是阿彌陀佛的面子大,沒有不尊敬的。諸佛菩薩都尊敬,天神哪有不尊敬的道理?!你要到色界天、到欲界天,那些天主都出門來迎接你,彌陀弟子還得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們一定要知道。真正知道了,你對於凈宗會死心塌地,再不會有第二個念頭,再不會動搖了,這一生決定生凈土。生凈土的好處,這部經上所說的,你統統都得到了,決定不欺騙你。

  你得要相信,念佛三昧是「念同佛」,「導師之行」是「行同佛」,決定幫助這個人一生成就無上道。「最勝之道」就是度眾生成佛之道。「最勝道」是什麼?「信、願、持名」,本經上的一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就這個道。這個道是「最勝之道」,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都承認的,我們這一生遇到了;不但遇到了,真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沒有絲毫再懷疑。

  初遇到的時候是懷疑,通過這六十年的學習,一絲毫懷疑都沒有了,表現在哪裡?表現在世出世間一切法全放下了。《金剛經》上佛教給我們,「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非法」是世間法,放下了,邊都不佔。佛法放下了,我就抓住這一句阿彌陀佛,就這一句佛號、這一部《無量壽經》,一句佛號、一部經,幫助往生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一生證得圓滿成就,千萬不能再錯過了。如果再錯過,這一錯就是無量劫,那就太可怕了。

稱「如來」是稱性德;稱「佛」是從相上說的

  【解】蓋以三世如來佛佛相念,故推計釋尊今時必正念佛,但未知所念何佛。

  注意這「三世」,「三世」裡頭過去世,已經成就了,現在世,將要成就;未來世,就是我們這些眾生,我們這些眾生能稱「諸佛」,真稱「如來」嗎?能,為什麼?我們本性是如來,稱「如來」是稱性德;稱「佛」是從相上說的。相上是凡夫,如來的性沒變,諸佛念我們,我們念諸佛,沒法子起感應道交。現在明白了,知道佛念我,從來沒間斷過,我今天要念佛,我也不應該有間斷。

  【解】故問曰:「為念過去未來諸佛耶?為念現在他方諸佛耶?」若不是念佛者,何故今日佛之「威神顯耀,光瑞殊妙乃爾」。

  到這種程度。

  【解】威者,勇猛也。神者,不可測度也。顯耀者,光麗也。佛光中映現莊嚴之十方寶剎,

《華嚴經》上講「十玄」,在這部經上全有,所以古人稱這部經叫「中本《華嚴》」,這有證據,不是隨便說的。「十玄」是《華嚴》獨有,這部經上有「十玄」。小本《阿彌陀佛經》上有「十玄」。蓮池大師《疏鈔》,為我們舉出來了,我們一般人往往都疏忽,沒有留意到,正因為疏忽你對這個經才懷疑,你的信心不具足,不圓滿,這部經真實的利益你得不到。如果你真正看清楚、看明白《無量壽經》就是《華嚴經》的濃縮。所以古大德把《華嚴》、《無量壽經》、小本《阿彌陀經》看成一本——大本、中本、小本,內容境界完全相同,不可思議。說的最詳細、最清楚的《華嚴》大本;說的比較清楚一點是《無量壽經》;說的最簡單《阿彌陀經》。《阿彌陀經》便於作為早晚課誦,精要,內容完全相同不增不減,說法有詳有略,文字有多有少;《華嚴》份量大,如果我們不著急,能相信,就可以採取小本,依《阿彌陀經》,入華嚴境界,往生極樂世界就入了,因為它是小本《華嚴》。那麼往生到極樂世界,《大方廣佛華嚴經》所說的,你完全通達明了了,這一通,一切通;這一了,一切明了了,再沒有障礙了,你就有能力到十方世界像諸佛如來一樣教化眾生,像觀音菩薩一樣殊勝,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你能觀察眾生根機,知道應該給他說什麼法,他能接受,他能聽懂,他能覺悟,他能生長信心,依教奉行,他有這個成就,這叫「應機說法」。

每次講演前用覺、正、凈的境界做三皈依能契入如來真實義

  所以念老在這一段給我們做總結上說。

  【解】妙顯《華嚴》不可思議之玄門,所現光瑞,殊妙絕倫。

  只有佛能做到,菩薩做不到,那我們要把這部經介紹給同學,我們在講經之前「皈依三寶」,「皈依三寶」就是求佛加持,求佛、法、僧三寶加持,我們這一會、這兩個小時沒有空過,沒有講錯,講的人歡喜,聽的人也歡喜。

  我們現在是用衛星網路傳播,在衛星網路上學習的同學沒有兩樣,我們都能感受到三寶的加持。皈依佛,佛是覺悟,覺而不迷;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見,正而不邪;皈依僧,僧是清凈不染,六根清凈一塵不染。所以三寶是自性的覺、正、凈。

  用自性的覺、正、凈來聽聞佛法,來接受佛法,你就真得利益,我們學,得不到真實利益,我們就想到心不清凈,就產生障礙了,還帶著懷疑,甚至於還帶著煩惱習氣,這就是自己造成障礙,不能契入。如果沒有這個障礙肯定契入境界,這個道理我們要懂。

  過去,多以講經之前,我們用祖師大德的「開經偈」(「開經偈」實際是武則天寫的,寫得好),我們用三皈依,實際是接受斯里蘭卡法師們告訴我,希望我在講經之前帶領大家一起做三皈依,我覺得很好,這個建議好,我就接納了,我們每次講演之前做三皈,用覺、正、凈的境界來聽就能契入如來真實義。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

印光法師文鈔選讀凈土釋疑序

  佛法深廣,猶如大海,博地凡夫,孰能窮源徹底,一口吸盡。雖然,倘能生正信心,自可隨己分量,各得其益。譬如修羅香象,及諸蚊虻,飲於大海,各取飽腹而已。如來出世,隨順眾生,為其說法,各令得益,亦復如是。而末世眾生,業障深厚,善根淺薄,心智狹劣,壽命短促。加以知識稀少,魔外縱橫。修余法門,欲於現生斷惑證真,了生脫死,誠為甚難稀有之事。唯凈土一法,專仗佛力。以故不論斷證,唯恃信願。信願若具,雖罪大惡極,將墮阿鼻地獄之流,尚可以仗十念之力,徑蒙佛慈,接引往生。噫。如來大慈普度,一物不遺。唯此一法,最為周摯。由是西天東土,菩薩祖師,高僧鉅儒,莫不以此自利利他。所有著述,極其廣博。欲探究原委者,固非易易也。渭漁居士林師尚者,宿根深厚,篤修凈業。殫精研究,歷有年所。擬欲普引同人,悉生凈土。故於凈土經論著述中,摘其要義,湊集成文。若集腋以成裘,猶采華而作蜜。確對時機,特申妙辯。共成五十七篇,名為凈土釋疑。詞約而精,理深而著。俾閱者無疑不釋,有義咸服。從茲欲不生信發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不可得也。然居士既能集前人之單詞只句,一節一段,復用己意,纂集成文。何不直用己文而為發揮。蓋欲閱者知此所說,皆有所出。雖是己所纂集,實為經論語錄,及諸著述中,佛菩薩祖師諸善知識之所說。其入人深而感人切,比專用己語,當不啻相倍蓰矣。竊謂為上智說法則易,以其智能明理,無復疑惑。如良馬見鞭影而馳,嘉禾得甘霖而茂也。為下愚說法亦易,以其心無成見,直下信行。如甘之可以受和,白之可以受彩也。唯為中人說法,實為不易。以其知識繁雜,邪正不分。每每以凡情測聖智,以俗見會真理。雖說者種種開導,彼仍復展轉懷疑。是故設為問答,至五十七次之多。直使狐疑凈盡,佛理昭彰。知好歹者,悉皆遵行。可謂殫精竭誠,剿滅疑惑之健將矣。然群疑既釋,尚須奮發大志,一念單提。則心王由佛力而常時惺惺,煩惱劫賊,容身無地,欲不歸降,不可得也。煩惱劫賊,既歸佛化。則雖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極樂,即為極樂之嘉賓。如是則上不孤於佛化,下不負於己靈。盡未來際,與海會大眾,親炙阿彌陀佛於寂光凈土之中,豈非所謂雄猛大丈夫哉。願見聞者,咸皆勉旃。(選自《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三 序)

註解:

  ①周摯(zhōu zhì):至為真誠;至為篤厚。摯,親密;誠懇。

  ②鉅儒(jù rú):亦稱「鉅儒」。儒家大學者。

  ③殫精(dān jīng):竭盡精思;精心。殫,竭盡。

  ④俾(bǐ):使。

  ⑤不啻(bù chì):不止;不只。啻,但;只。

  ⑥竊(qiè):謙辭,指自己。

  ⑦親炙(qīn zhì):指直接受到傳授、教導。炙,烤,喻熏陶。

  ⑧勉旃(miǎnzhān):努力。多於勸勉時用之。旃,文言語助,「之」、「焉」的合音

-------------------------------------------------------------------------------------------

  凈土釋疑網(www.foxdw.com)微信號:amtbedu。添加微信方法:打開微信--朋友圈--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眾賬號--輸入「amtbedu」,出現的界面再點擊「關注」;想閱讀本微信所有文章,請打開「凈土釋疑網」微信的右上角,再點擊「查看歷史消息」,即能閱讀本網微信平台已發所有文章。本微信內容是凈空老法師每天最新講經菁華、學佛答問以及印光大師文鈔(生僻字加註音、註解)、選網友們的學佛體會等文章,分享給大家。  

  凈宗經教(佛陀教育)網(www.foxdwedu.com)是幫助初入佛門的網友確立正確的學佛方法,介紹如何學佛和學佛次第,參與本網學佛,保准你學佛不走彎路。本網【網上共修註冊】,願與志同道合、正知正見的同修一塊共修!

  凈土釋疑網手機版網站應用:安卓版。有疑問,可發郵箱:foxdw_01@163.com。

推薦閱讀: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第23集 凈空法師講解
凈空法師:道場有真修行人才能感得佛菩薩來應化
凈空法師:佛門裡面的「大師」的稱號不是隨便稱呼的
凈空法師《地藏經》(第五十集)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凈空法師)第二0九一卷——第二一00卷

TAG:真實 | 凈空法師 | 境界 | 法師 | 皈依 | 凈空 | 三皈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