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明治維新與中國的戊戌變法 續六

明治維新前日本政治的沿革

1334年,後醍醐天皇改元建武。他實施了一系列政治舉措,企圖加強朝廷和皇室的勢力,也希望彌合朝廷與武家的裂痕,但是未能如願。在討幕戰爭中建立功勛的護良親王被授予征夷大將軍銜坐鎮鎌倉,與相模太守足利直義(足利尊氏之弟)明爭暗鬥,直到被天皇下令幽禁(十一月)。建武二年(1335年)七月,北條氏的高時之子時行在信濃起兵,攻陷鎌倉。「直義殺了護良親王,逃到三河,向京都報告事變。」(《日本史》第205頁)足利高氏因討幕有功,被後醍醐天皇賜名為尊氏(以後稱為足利尊氏),任武藏太守,敘從三位。他主動請纓,希望以征夷大將軍稱呼討伐時行。朝廷沒有給他大將軍封號,他仍然東下攻擊時行,並佔據鎌倉。然後足利尊氏又以直義名義向朝廷申請攻打新田義貞。後醍醐天皇不但沒有同意,反而命義貞奉尊良親王東下討伐尊氏。義貞在竹下一戰失利(12月),尊氏西上追敵,佔領京都(1336年1月)。後醍醐天皇巡幸叡山,逃過此劫。奧州北畠顯家幫助官軍,京都失而復得。尊氏遠逃九州,當地豪族少弍、大友、島津等都追隨尊氏,菊池武時之子從屬官軍,與尊氏交戰失敗(3月),九州便為尊氏佔據。在進軍京都途中,尊氏得到光嚴上皇的支持,5月在湊川之戰中擊敗新田義貞和楠木正成,6月再次攻佔京都。逃走的後醍醐天皇被足利尊氏勸說返回京都(11月),讓位於光嚴院的弟弟豐仁親王(光明天皇)。12月,被幽禁在花山院的後醍醐天皇逃出京都,在京都南方100公里的吉野建立朝廷,由此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從此以後,直到龜山天皇元中九年(1392)南北合一為止的57年間,被稱為吉野時代或南北朝時期。」(《日本史》第206頁)

1339年,後醍醐天皇病逝。這個討幕戰爭的首倡者,可能做夢都沒有想到,推翻幕府的結果竟然是自己也被趕出了京都。我們看到,雖然後醍醐天皇的兩次討幕計劃都流產了,但是他親手點燃的戰火卻燃燒起來。不過,討幕戰爭的領軍人物不是皇室成員,而是地方豪族和幕府的叛將,所以在幕府倒台後,這些地方豪族又開始新一輪角逐,而皇室內部的分裂也為他們的爭鬥提供了政治借口。南朝這邊,12歲的義良親王繼位後,實際掌控朝政的是北畠親房。北朝這邊,足利尊氏在1338年被光明天皇授予征夷大將軍頭銜,但是他和兄弟足利直義也在爭權,還有尊氏、直冬父子之爭以及執事高師直等人之爭。所以南北雙方一時誰也奈何不了誰。直到1392年,南朝的後龜山天皇無奈地接受了北朝將軍義滿的建議,回到京都,把神器傳給北朝的後小松天皇,南北對立57年後以南朝滅亡而結束。於是,日本正式進入室町幕府時代。由於義滿是源氏後代,所以室町幕府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鎌倉幕府的延續,正像我國東漢和西漢一樣。所以叫做室町幕府,是因為義滿的府邸在京都室町。

足利氏家族的勢力已非昔日源氏家族可比,所以才會出現南北朝對峙半個世紀的情況。為了籠絡地方豪族,室町幕府在1352年(觀應三年)作出決定,「把近江、美濃、尾張三國領主的領地分出一半,作為兵糧用地,只把當年的一次收穫量分配給武士。接著又把這個方法擴大到附近各地,起初是以一年為限,但不久就成為永久性的了。除宮中用地、寺社領和攝關家的世襲領地以外,所有的各地領地,都要分成兩份,一份永遠分給武士,稱為『半濟法』」。(《日本史》第209頁)顯然,室町幕府的「半濟法」比起鎌倉幕府更進了一步。當初鎌倉幕府只是把敵對家族的領土分給手下的武士,如今,室町幕府把所有地主的土地都拿走一半分給支持自己的武士。室町幕府的這種做法深刻地改變了當時日本社會的政治生態,使得下層武士階層有了穩定的經濟基礎。不僅如此,「幕府還開始讓守護承包徵收國衙(地方官衙)領地的貢租,即所謂守護請制度,從此在國衙領地中,也滲人了守護的勢力。讓守護負責徵收段錢,棟別錢等租稅,也對守護勢力的增長起到一定作用」。(《日本史》第210頁)這樣一來,武士的頭領武將就成為幕府政治的地方基礎,他們擁有所轄地區的行政、司法、稅收和軍事權力,所以室町幕府所推行武家政治要比鎌倉幕府更徹底。當然,就政治形態而言,無論是室町幕府、鎌倉幕府,還是此前的皇室朝廷,在本質上都是一樣的即分封政治。室町幕府的建立從根本上剷除了皇室建立統一皇權的可能,雖然日本迄今為止幾乎從未出現過像中國那樣的集權政府。幕府的出現只是表明,舊的傳統貴族勢力的沒落和下層武家勢力的崛起。

「室町幕府的官制,大體上因襲了鎌倉幕府,只在局部做了一些調整,……官職的一般傾向是普遍的世襲制和由子孫代理官職的一般化。」 (《日本史》第210頁)權力世襲不僅在幕府的中樞機構,而且地方上的守護也是如此。守護是地方政權的基礎,守護擁有所轄地方的行政、司法、徵稅和軍事等全部權力。守護管轄的地盤取決於家族勢力的大小,有的守護其地盤只有半國(這裡的國只是傳統上形成的區域名稱,原本是一級行政機構,當時日本有66國),而有的守護其地盤可能有幾個國,譬如山名氏家族任十一國守護。室町幕府已經把鎌倉幕府和朝廷官制合二為一,所以,「守護兼具律令制的國司和鎌倉的守護兩者的許可權」 (《日本史》第212頁)。

如果說鎌倉幕府打破了天皇的政治權威,那麼室町幕府則是確立了武家政權的政治和經濟基礎。後醍醐天皇恢復皇室權威的企圖失敗和南北朝最終合併於室町幕府都標誌著日本政治文化的演變繼續朝著封建政治的方向穩步前行。但是,正如一個舊權威的衰落有一個漸進的過程一樣,一個新權威的建立也需要一個緩慢的過程。室町幕府為了穩定自己的統治對地方勢力——守護做出了極大的讓步,雖然換來了地方勢力支持,但是也使自己的統治基礎受到削弱。室町幕府與鎌倉幕府不同的地方就在於,後者的任用的守護都是自己的家人,而室町幕府的守護卻並不都是家人,因為足利尊氏家族沒有那麼大的家族勢力。室町幕府的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1368年12月30日—1394年12月17日)為了抑制守護的權力,「他利用古代大和國家授朝廷官職給許多守護的方法,迫使守護必須居住在京都,以便能監視他們」(《日本小史》第55頁)。不過這種辦法似乎並不奏效,明德二年(1391年)守護中勢力最大的山名氏謀反(明德之亂),被義滿鎮壓;其後,應永六年,身兼六國守護的周防大內義弘反叛(應永之亂),又被義滿鎮壓下去。1395年,義滿把將軍職位讓給自己6歲的兒子義持,然後出任他自己設立的太政大臣,這似乎顯示出幕府權力的合法性仍決定於朝廷。

推薦閱讀:

《西鄉殿》第八集《不吉之妻》劇評
馮瑋 | 櫻田門外之變:沒有這起刺殺,就沒有明治維新
日本天皇正式表明"生前退位"意向,明治維新來首次
日本的明治維新與中國的戊戌變法 續十六
明治維新後日本娼妓人數為何暴增?

TAG:日本 | 中國 | 變法 | 明治維新 | 戊戌變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