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4年或8年?中國很快就成高收入國家,人均這個數!

只要4年或8年?中國很快就成高收入國家,人均這個數!2016-06-13資本論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美國研究所所長鄭秉文在《人民日報》撰文表示到2024年我國將進入高收入階段。那麼高收入的標準究竟是多少?目前現在中國處在什麼階段?你離高收入距離還有多遠?

哥雖然是窮屌絲一個,但一聽說中國馬上要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了,不免心潮澎湃。

那麼問題來了,中國啥時候能成為高收入國家呢?

北大國發院名譽院長林毅夫比較樂觀,他認為是2020年。

社科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鄭秉文則比較悲觀,他認為是2024年。

總之,按照專家的說法,少則4年,多則8年,中國將成高富帥,這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那麼,到底人均年收入多少才算是高收入呢?

12,616美元以上。

這是世界銀行於2013年7月1日訂的標準。

那麼中國目前的人均收入是多少呢?

2016年還未結束,數據沒有出來,我們來看看2015年的數據。2015年中國GDP總量達到67.67萬億,人均GDP為49351元,即便按照1:6.2的匯率計算,不足8000美元。

那麼中國要達到高收入國家,到底還需要幾年呢?

假如今後5年的名義GDP年均增速為7%,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以目前的水平1:6.5維持不變,則到2020年的人均GDP為1.04萬美元,依然與12616美元這一高收入國家門檻有不小的差距。林毅夫教授的預測不幸破產。那麼未來十年呢,按照目前中國經濟L型的走勢,名義GDP的平均增速我們假定為6%(15年為6.3%),按照目前人民幣對美元貶值的趨勢,假定2025年的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為1:7,則到2025年的人均GDP為1.21萬美元,還是沒有跨入高收入國家的門檻。鄭秉文教授的預言也無法實現。

不過,2025年中國雖然沒有達到高收入水平,但相差也就是500美元,基本算是達到了。

不過,這要依靠三大條件:未來10年的GDP維持在6%的增速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維持在1:7的比率世界銀行沒有提高高收入國家的收入標準

這三大條件有一項不達標,則中國在10年之內衝刺高收入國家的希望就會破滅。

話又說回來,即使10年內中國成為高收入國家,對民眾而言,又有什麼好處呢?

首先,哥覺得一個國家成為高收入國家,要看它是用什麼手段實現的?

中國是如何實現經濟高增長的呢?

高投資!

來看下數據:中國2011-2014這四年間,投資佔GDP的比重,分別為47%、47%、48%、46%。與中國該指標相同或超過中國的,只有四個國家:赤道幾內亞、阿爾及利亞、莫三比克和不丹。2014年的投資佔GDP比重的數據中,美國19%、德國19%,日本21%,韓國29%、中國香港24%、俄羅斯20%、印度32%、巴西20%。可見中國的投資佔比基本超過發達國家的一倍,同時,也遠高於發展中國家。

高投資意味著高儲蓄,這意味著民眾勒緊褲腰帶不消費,把錢存銀行,銀行把錢貸出去,形成投資,這才形成的高增長。

這種增長方式,是否可取?

咱們可以看看歷史上的美蘇爭霸,當年這兩個超級大國,總體的經濟體量可以說不相上下。只不過蘇聯是靠民眾不吃不喝支援國家建設達到的,美國則是在民眾大吃大喝中實現了經濟增長。這種高投資形成的經濟增長,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呢?拉美地區是中等收入陷阱的重災區,在其33個經濟體中,中等收入就高達28個,其中阿根廷是中等收入資格最老的國家,早在1962年人均GDP就達1145美元,但2009年僅為7666美元,到目前還沒有達到高收入國家行列,在中等收入階段一趴就是半個多世紀。

拉美國家為啥普遍陷入中等收入的泥潭出不來?

1早期實行進口替代政策,靠出口來拉動經濟,然而到了後期出口乏力導致經濟放緩2龐大的公務員隊伍導致其財政支出十分龐大3通貨膨脹使得實際貧富差距越拉越大。

中國是否會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還是像林毅夫、鄭秉文等專家所說,能夠在4年至8年之內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

咱們騎驢看唱本,走著瞧吧。

來源:侃財哥(ID:kancaige)

財務自由,你到了幾段?

每個人對財務自由的標準不一樣,近日,微信公眾號雪球(ID:xueqiujinghua)上,封基老師從一些最基本的需求出發,借鑒圍棋的段位對財務自由搞了個九段標準,大致意思如下:

初段:菜場自由。買菜不問價,愛買啥菜買啥菜;

二段:飯店自由。想進啥館子就進啥館子,想吃啥菜點啥菜;

三段:旅遊自由。愛去哪兒就去哪兒,錢包不是問題;

四段:汽車自由。愛啥車就買啥車,價格不是大問題;

五段:學校自由。願給孩子上啥學校就上啥學校,學費雜費統統不考慮;

六段:工作自由。愛幹啥就幹啥,工資不是問題;

七段:看病自由。看病不計較醫療費的高低;

八段:房子自由。想買什麼房子就買什麼房子,房價不是阻礙;

九段:國籍自由。想變哪國人就變哪國人,錢到位了自然能達成。

請問你的自由已經抵達幾段?

中國將成高收入國家

文/鄭秉文

高收入的標準是多少?

高收入國家是用什麼指標來衡量,達到多少才算得上高收入國家呢?其實在國際上是有統一標準的。世界銀行以「人均年國民總收入」為衡量指標,把世界各國分成四組,即低收入國家、中等偏下收入國家、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和高收入國家。但以上標準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不斷進行調整。

2013年世界銀行根據人均國民總收入水平做出的收入組分類如下:

低收入:1035美元以下(6788.565人民幣)

下中等收入:1036美元至4085美元(6795.124人民幣至26793.515人民幣)

上中等收入:4086美元至12615美元(26800.074人民幣至82741.785人民幣)

高收入:12616美元以上(82748.344人民幣)

人均國民總收入(與人均GDP大致相當)和人均收入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它既包括企業所得和政府所得,也包括居民個人所得;而人均收入只包括居民個人所得。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中等收入階段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上中等收入階段。綜合來看,再用六七年時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並無太大懸念。問題的關鍵是,進入高收入階段以後,我國同歐美髮達國家依然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必須著眼長遠,在現階段就加大結構調整力度、重塑增長動力源,使我國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後依然保持強勁發展動力,順利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經濟長期趨勢如何?在走出中等收入階段前後如何保持強勁增長動力?總結我國實踐經驗和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經濟體的經驗,可以得出一些啟示。

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歐美髮達國家和日本最早走上工業化道路,近代以來經濟發展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其發展中的經驗和教訓可以為後來者提供借鑒。二戰以後,先後又有一些經濟體成功走出中等收入階段、進入高收入經濟體行列。首先是以「亞洲四小龍」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和其他幾個小型經濟體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起飛,到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紛紛進入高收入階段。然後是中東歐轉型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和南美大陸的「優等生」,進入本世紀以來先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進入高收入階段。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是南美一些國家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元年。智利和烏拉圭在這一年成功跨越二戰後南美國家集體陷入的、長達半個多世紀的「中等收入陷阱」,成為率先進入高收入行列的南美國家。

先後發展起來的這些經濟體,它們保持較高發展水平或進入高收入階段的歷史條件不同、發展道路不同、經驗各有千秋,總的來說可歸納出三條主要經驗:

第一,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將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作為增長的重要動力源泉,技術進步的推動和創新活力的激發使這些國家在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達到發展巔峰;雖然後來經歷了經濟波動和危機,但始終保持世界領先地位。

第二,堅持對外開放。以「亞洲四小龍」為代表的東亞模式,抓住轉變增長方式的歷史機遇,實施外向型發展戰略,深度參與國際分工,搭上世界經濟高速發展的快車,因而順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第三,實行市場經濟。中東歐轉型國家經濟基礎較好,在轉型之初人均國民總收入就達到2000—3000美元,轉型之後實行市場經濟,生產力得到較快發展;在南美大陸,智利和烏拉圭之所以能夠率先走出「中等收入陷阱」,也是因為它們是南美大陸最規範地實行市場經濟的國家。

我國從低收入到高收入的四個階段

參照世界銀行對四個收入組的劃分,可以對1978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階段進行相應劃分和前瞻性預測。對照國際經驗、結合我國實際,深入分析這四個階段可以發現,我國已基本具備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條件。

第一階段是低收入階段(1978—1998年)。在這一時間段,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從190美元增長到820美元,用20年時間從低收入階段走出來。在這一過程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是驅動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從農村包產到戶到城鎮國企改革,從產權明晰到引入競爭機制,生產力發展潛力在市場機製作用下不斷釋放。

第二階段是下中等收入階段(1999—2009年)。我國經濟增長在這個階段的典型特徵是勞動、資本、土地和其他自然資源等有形要素投入不斷加大,增長動力主要來自要素驅動。在這一階段,以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為主的對外貿易成為重要增長引擎,外匯儲備增長了十幾倍;投資率保持高位;房地產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然而,高投入、高增長也付出了資源環境代價,增長不可持續的矛盾凸顯出來。

第三階段是上中等收入階段(2010—2023年左右)。2010年,我國進入上中等收入階段。同時,經濟增長開始從高速換擋為中高速,步入經濟發展新常態。按照中高經濟增速來推算,我國走出這一階段將用約13年時間。在上中等收入階段,傳統要素的優勢逐步消失,大規模投入受到制約,增長速度減緩,要求儘快提高生產率,從粗放增長轉向集約增長,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為此,黨中央及時提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提高供給側的質量和效率;通過降成本、補短板,提高企業生產率、投入產出率和競爭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確保經濟中高增速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生命線」。

第四階段是高收入階段(預計從2024年左右開始)。高收入經濟體並不必然是發達經濟體。成為發達經濟體要符合一套綜合評價體系,一個突出特徵就是必須是技術創新型國家,必須以技術創新作為驅動增長的根本動力源泉。目前,我國技術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上升至55.3%,但仍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創新發展是黨中央提出的新發展理念的第一條,提高創新能力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這些新理念和新舉措,既著眼於解決我國當前問題,也著眼於實現長期發展。只有認真貫徹這些新理念、新舉措,努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才能順利實現本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目標。

跨過高收入門檻,然後呢?

經過幾十年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只要政治上不出現顛覆性錯誤,經濟上不出現毀滅性打擊,制度上不出現斷層式波動,再過六七年,我國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將無懸念。屆時,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已經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已經建成。

我國在跨過世界銀行設定的高收入門檻之後,還有漫漫長路要走。目前,高收入門檻是人均國民總收入1.26萬美元,而美國已達5.5萬美元,盧森堡超過11萬美元,跨度很大。對我國來說,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後,下一個目標是邁向「中等發達國家」。中等發達國家目標是上世紀80年代末鄧小平同志謀劃「三步走」戰略時首次提出的。用人均指標來描述,中等發達國家大約相當於2015年韓國所達到的人均國民總收入2.7萬美元的水平。如果按照中等增長速度,剔除價格因素,2035年前後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將達到2.6萬—3.0萬美元(2015年價格)。這是我國經濟將經歷的又一重要階段,可以看作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的「第五階段」,直接關係到能否順利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躋身高收入經濟體行列和邁向中等發達國家的道路上,儘管將迎來更大的挑戰,但只要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一定能夠成功實現目標。從前述經濟體的發展經驗中,我們還可以得到如下三點啟示。

首先,從歐美髮達國家所顯示的經驗可見:隨著經濟發展,創新驅動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以要素驅動為主的增長必須轉向以創新驅動為主的增長。我國曆來高度重視科技創新,每年對此投入巨大。進入高收入階段後,推動創新需要依靠全社會的力量,創新驅動的效果要用能否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來檢驗。越是在高收入階段,越需要提高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其次,二戰後兩批進入高收入階段經濟體的重要經驗分別是堅持對外開放和實行市場經濟,而這兩條正是過去30多年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基本經驗。其中,前者是外部條件,後者是內部條件。進入高收入階段後,這兩條基本經驗依然是驅動經濟增長的兩個輪子,缺一不可。

第三,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通往中等發達國家的道路上,要想更充分釋放經濟潛力、支撐經濟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努力增強軟實力。軟實力屬於「無形要素」,在高收入階段其重要性不亞於有形要素。增強軟實力的途徑主要是制度建設和文化建設,而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從現在起就應加倍重視,將其作為躋身中等發達國家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要基石。要通過不斷推進位度創新和文化創新,使我國的軟實力比硬實力還要強、還要硬。

來源:人民日報(ID:rmrbwx)


推薦閱讀:

華媒透視美國人權紀錄:中國洞悉美人權狀況受關注
10年來中國49名富豪發生變故
日本作為發達國家,究竟比中國哪裡發達了?
「滿族是中國的滿族」? 斬倭[轉帖]
中國龍脈:天地龍骨出崑崙

TAG:中國 | 國家 | 收入 | 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