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圓滿法門簡介2007年01月06日
藏密無上瑜珈部有「生起、圓滿、大圓滿次第」,新譯派(白、花、黃教)稱「父續、母續、無二續」。大圓滿是舊譯寧瑪派(紅教)的不共最高即身成佛法門。大圓滿法門來自法身佛普賢王如來,由佛界傳入人間,是聽聞得解脫的頓悟法門,上根者聞法解脫同時。此外密續有雲,今生如能聽聞到大圓滿教法,即使不修,由此因緣將來在「空行劫」都能得解脫。大圓滿所用的方法和技巧與他乘可能略為不同。大圓滿的看法並不認為佛高,眾生低,知道「佛」和「眾生」的不同處只在於「覺」和「迷」。行者其實離佛境非常接近,每一刻都有機會明心見性。《「大圓滿」的意義》「大圓滿」是究竟的智慧,能直見本凈自性實相,諸法生起的剎那,超越能修所修,原本清凈解脫,故稱「圓滿」,輪迴涅盤萬法都不離這實相,故稱「大」。眾生只是不識實相,自迷自縛而枉受輪迴,雖迷時淪為眾生,但自性本來清凈圓滿,為使這螫伏的佛性由隱而顯,而修大圓滿道。大圓滿道在實修正行方面有「徹卻」與「脫噶」。【「徹卻(藏文)」-立斷入本凈】一切眾生,真如法性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真如體、相、用的法、報、化三身本自具足,不必向外馳求。但人道眾生五毒遮五智,五蘊遮五身,業及污染遮蔽原本境界,不識實相,雖無始未離大圓滿境界,卻視而不見,用而不覺。俱生智和俱生無明無始混合在一起,所以不得解脫。因緣具足的大圓滿道行者在時機到時,依上師直指引導,能當下立斷妄念遷流,面見離覆遮的本凈自性,識得一切妄念在這自性上自起自滅,不需整治亦不相續,就像水上畫圖,空中鳥跡,生同無生,本來解脫,如此八萬四千煩惱在根本上得到清凈。當體立斷妄念之流,識得這超越能修所修的自性境,是名得「徹卻見」開悟。離此當下自性智慧外別求解脫,絕無是處。上根者經有證量的上師直指即通達,聽聞即開悟。如能認清這本來清凈的自性,也能定在這本來清凈上,並不需要其他方便。普通根器者則有其他止觀、修氣脈等前行方便。悟後令當下的明體智慧相續,不加整治亦不散亂,這無修之修就是「徹卻定」。但未達究竟前,還需依「任運無修」之旨「保任」,「保」者護持「不散」,「任」者放任「不守」,使智慧相續不斷打成一片。時時識得「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通達「煩惱本性即菩提」。真得到「大圓滿智慧」能使行者剎那出三界得解脫。就好像澆息了煮開水的火,雖然眼前水還是熱的,但由於火根已斷,假以時間,水自然會冷卻。真見道後由於煩惱根源已破,略經修持將能得到解脫。「見」就像「眼睛」,開了慧眼從此能見實相,得「見」後所謂的「修定」就像是「腿」,從此「見修雙運」可以走向佛土得到佛果。如不得「見」,則沒有辦法「修」。這無相心印之「見」必須在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親見。一般各乘依文字般若以思惟抉擇「見地」的最高點(如「中觀」),仍不離腦筋意識,屬「思慧」,真正的開悟,超過了「思慧」的最高點,親至起心動念脫落處,面見無生,超出一般所謂的「見地」,這才是真正「修慧」的開始,但並不是「證悟」,只是可以開始起正修,知道要保任什麼。依「徹卻」開悟,不依分析思維推理,並非四禪八定,不是參禪,也不是修無念無想定境。龍欽巴祖師說建立萬法惟心,心性本空的信念見地,只是示以入道的方便,並非大圓滿心髓的究竟密意。大圓滿是依上師口訣寬坦任運,在自性離覆遮的自然狀態,直接認取本凈俱生智,以明心見性。對於煩惱的生起,有對治、轉化,當下自起自解脫三種方法。凡夫隨煩惱流轉,小乘採取「壓制」或「對治」;一般大乘顯教和密宗用「轉化」方法;而大圓滿法和禪宗不取不執著,不舍亦不轉變,在諸法生起的當下體取無生,「任其自起自解脫,不加對治,不加轉變」,在「一味」中妄念煩惱不得相續,生亦無生,自然解脫。開始修大圓滿,最重要需找到合格的上師,一心依止,親自侍師參學。經上師親自傳授、解惑、印證,以得到開悟,才吉祥如法。這樣才不致依文解字,誤入歧途,產生流弊,不然差之毫厘就失之千里。因「道不屬知,不屬不知;知是妄覺;知是無記」,如只依文字般若,用腦筋分析思惟,多半落入「解悟」,縱或承當,多屬光影,於無相心印,並未看透,只得個見地,容易退失,解脫受用功德不能生起,緣境現起仍為境奪,力量不夠不得自在。真參實悟須依已悟上師指導如何「真用功」,得加持以心印心而直接契入,那時才一見永見。並需由上師印證,切莫未得言得,未證言證,犯大妄語。在一切如法及因緣具足的情況下,古今出了無數的證悟者。【「脫噶(藏文)」-任運頓超】依「徹卻」的「立斷入本凈」已明心見性,在得「見」住「定」,識得自性本體的基礎上,再修「脫噶」。自性本來清凈,但為業力粗濁氣脈所擾,變成跛人騎瞎馬,粗濁五根觸五塵即黏縛取捨,生出妄心墮入輪迴。「脫噶」將真心依智慧氣脈,經法報化三姿,三種凝視法,經六光,四相,由體起用,可由父母所生肉眼,親見佛性所顯現的凈相,現見自性五智光明、佛身、凈土、壇城,得見微觀世界的奧秘,生時在微塵中已漸顯現諸佛剎土,證華嚴境界的不虛。自性本體與妙用如日與日光,本凈自性如母,可由「徹卻見」開顯,「徹卻定」證入。由自性本體自顯的妙用境界如子,可由熟修「脫噶」而證入。行之日久,色身與法界佛光融成一片,臨命終時,色身便舉體化虹入法界。圓滿成就者色身融入法界,法界透出色身,即身化虹光成佛。這是寧瑪派特有的不共法門。不知禪宗五祖夜授六祖託付衣缽法門時,是否類似這種「向上一路,千聖不傳」的法門?釋尊見「明星」悟道,是否就是「脫噶之相」?五祖掩門為六祖開示一夜,使六祖大徹大悟,那夜教的是什麼,眾說紛雲。但這種直指口訣,「大圓滿心髓」保存的非常完整,千年依此證道的祖師不計其數。【大圓滿法門簡介】究竟而言,「大圓滿」是頓悟無上菩提的了義佛乘,直接契入,並無次第可言,並非一般知識性教授,不依意念思維,分析抉擇。最上根器者聞法當下解脫,入座聞法時尚為凡夫,起座時已悟道。但這種高根器者,累世已積福慧資糧,業障也凈化得差不多,也可能是乘願再來的轉世者(藏文「吐庫」,訛稱「活佛」),由業緣和某上師認識,一教可能剎那頓悟,悟得透徹就承當再也不離,很快由悟而證。一般人並無這種根器,這也就是為何釋迦牟尼佛靈山會上拈花,只有大迦葉尊者一人微笑得心印。如業障未凈化,資糧未圓滿,對上師信心虔誠不夠,由於弟子的容器不清凈,接收器未調好,雖然釋迦牟尼佛在面前直指也無法以心印心頓悟自性。「大圓滿」教法並不是公開濫談的話題,自古傳統須有一對一的師徒關係。對一般人漸次引導「修以開悟」的次第大約如下:起初合格上師在了解弟子根器後,授以凈化業障、圓滿資糧的前行,弟子須受第四灌頂及修「上師相應法」,以變成正法器和完美的接收器,在修持期間向上師報告禪修經驗,時機至時,有經驗的上師會知道,這時直指引見心之本性,有如一刀劈下,頓破累劫無明,剎那頓悟。明心見性是「悟道」,離「證道」尚有距離。悟後由上師指引如何起正修,才曉得如何「真用功」(這也是依方便而說,對上根者,大圓滿本凈見的精義,在諸法生起的當下即圓滿,本來不垢不凈,無縛無解,無修無證,如徹悟這「本來清凈」,即「見」、即「修」、即「行」、即「果」,超越諸道諸地,不講次地與修。但依理悟事證那種說法,為人師者要解釋清楚,免學人起惑)。悟後開始能念念見清凈自性,見到萬象生滅同時的本體。住在真如,同時徹見這相有世界真妄和合的運作-「緣起性空、諸法如幻」,此時「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如悟得透徹,在「慧」上再加強「定」的功夫,能恢恢不散的由「悟境」轉入「證境」,精進保任至妄念隨起,本凈即得,不守不散,習氣掃盡,任運無修時,就證入聖位,由「悟道」進入「證道」。這就是大圓滿「立斷入本凈,」的「見、修、行、果」之道,首先須開悟得「見」,就像打開黑屋的電燈。悟後保任見,「住見不離,不散不守」就是「修」,就像保持室內的光亮。所謂「行」偏重「即煩惱即菩提」,在真如立場,念念見煩惱妄念的本性即菩提,精進實行任其隨妄本凈,自起自解脫的功夫,「以見解縛,不取不舍」,「知妄即離,離妄即覺,不作方便」,就像在電燈的照明下,打掃地上的塵垢。作功夫的層次有所謂「如遇舊時人」、「蛇結自解」、「賊入空屋」三階段,重點在「無毫毛修整,但無剎那散亂-不散不守」。這「無修的殊勝修」要「不守」雖易,但要「不散」極難,需真實開悟並依傳承口訣。(註:以上有些是「大圓滿」的專有名詞,如有心學習應正式拜師參學)至此讀者可知,這種密宗中的最高法門,已由「有相」進入「實相」,不取相也不舍相,完全是即身明心見性的內證法門,和怪力亂神,光影門頭,並無牽涉。「菩提自性,本來清凈,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大圓滿前半部的「立斷」倒和禪宗有許多相通之處,只是悟入的巧妙不同,法門保存的極完整,並且頓漸普攝,對各種根器的人都能循循善誘。對「明心見性」、「起用」、「證道」細微關鍵的印證,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師徒口耳相傳。行者在條件具足的情形下,應迅速進入這種內修內證層次的修行,才不致學佛多年,仍多疑而缺乏自信,不知道自己修得對不對,悟得真不真,境界來了仍不自在,了生死也無把握。大圓滿法門,雖有其前行基礎,但其方法的直接、有效,真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是未親身經歷,只研究教相理論者所能了解的。「大圓滿心髓」和「禪宗祖師禪」了義佛乘,能使福德因緣具足的眾生,頓悟入一佛乘真如實相,橫出三界。其直接殊勝,不可思議。可說一切修福所積的「福德」,都是為了能進入這種「無上解脫慧」層次修行的基礎和資糧。如在打基礎階段,未逢明師授以能迅速「凈障集資」的方法,也無明眼善知識指點,滯於一處久不得出,則今生一誤可能再蹉跎三大劫,最後還是免不了要過這關。寧瑪派大圓滿法和其他新派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在有些新譯派看來,必須先消除較粗的(六)識,才能露出真如本來面目。舊譯寧瑪派大圓滿,不藉推理思維,不中止六識的運作,在內外某種條件下,引出真如凈光自性,加以認取。認清真如本體後,一見永見,狂心頓歇,從此即休歇在這三世諸佛安心之處,了知自心外境都是真如的遊戲,如日出日光,出於真如,歸於真如,只保任此覺悟,不散不守,不取不舍,這是不造作費力的自然修行。這種層次的修行,完全不取於相,但由體起用現見凈相,亦不廢於相。不須布壇、設供、結印、持咒、誦經,與其他有造作的修法有所不同。有時愈高的法愈單純不複雜,但現代人因為概念知識纏縛,習於造作,無疑的信心不易生起,不知如何自然放鬆,寬坦任運,休歇於當下。單純的修法反而難以進入狀況。參心悟道過程陷阱層層,大圓滿法門,須具足福緣能遇到有傳承、聞思修成熟的上師引導、解惑、印證,以免誤認妄覺或無始無明為真如法性,而滯於一處,認賊作父。上師會指示如何做前行,如何開悟,如何悟後起修。密宗依「上師相應法」不只靠自力,大圓滿已證祖師法身遍滿虛空,經上師和其相應得其加持,能較不費力的悟入。其層層引導極為善巧,非最上根器者亦能悟入。即使行者已於無量劫被無明覆蓋而不識自性,就像被關在漆黑屋內,但上師的口訣如明燈,光明一現這黑暗無法不走。由認取俱生自性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盡燒累劫無明。對根器相應者,這以因果同時的「果乘」法門,能助修行者橫出三界、頓入一實相法界。但是勿誤認這種修法容易,今生頓悟是由累世漸修的開花結果。若你聞法當下無法頓悟,應該要如法的修前行。首先是「四思維-人身難得、無常、因果、輪迴苦」,使你的心能夠出離輪迴,趨向佛法;再來是「皈依」和「發心」,建立對上師三寶的「信心」和對眾生的「慈悲」;之後修「金剛薩綞」,凈化自己身口意的業障;修「供曼達」以圓滿自己的福慧資糧;修「上師相應法」以心印心。以上的修行是「因」,「果」就是能面見自性,悟入「大圓滿見」。行者在證悟前需守戒律,止惡修善。蓮師曾說:「此法門的見地如天高,但行為謹慎,最基礎的修行亦不輕乎」。行者切勿目輕一切,只是口說大圓滿,反正自心是佛,不重因果,不守戒律,不敬三寶,不做有為修行,其實自心並未能住於「大圓滿」境界,落於「口頭禪」反種下墮之因。讀者有緣讀到本書,聽聞到這種法門,又能生敬信,有心學習修持,就是福緣的開始。當尋求有緣上師一心依止,入門起修。 |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