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心理諮詢師?寫給未來的「心理諮詢師」

.....................................................................................................................................................................................................

在二十世紀90年代,心理健康、心理治療與諮詢,還只是處於媒體宣傳的「概念階段」,比如,「心理醫生」,大家聽說了這個名詞,並不知道具體是怎麼回事兒,幾乎沒有人主動去尋求心理諮詢幫助,即使有這方面的心理需求,也不知道去哪裡才能找到心理諮詢師和治療師。當時,只有少數精神科醫生和高校心理學教師在開展心理治療與諮詢工作。

2002年7月,心理諮詢師國家職業資格考試項目正式啟動,2003年衛生部也開始了《心理治療師專業技術資格中級職稱考試》,越來越多的人參加了心理諮詢與治療的專業學習,並且考取了「三級或二級諮詢師執業資格」,或者取得了衛生部心理治療師中級職稱專業技術資格。大城市裡,心理諮詢公司的招牌和廣告也逐漸多了起來。在北京,三級甲等醫院門診設立「心理諮詢科」門診,也成了醫院達標的必要條件。

隨著中國社會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接受心理治療與諮詢訓練,希望將來從事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工作,社會大眾也逐漸意識到了維護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2002年之後,心理諮詢與治療,在中國開始進入到了「市場開創(發育)階段」,心理諮詢成為一個人可以謀生的新職業。當然,心理治療與諮詢,目前在中國,還沒有發展到大眾消費的「成熟階段」,從培訓到執業都缺乏連續性、系統性和專業性。

1985年,我臨床醫學本科畢業後,一直從事精神醫學的臨床與教學科研工作。剛畢業工作那會兒,我閱讀了一些心理治療與諮詢的專業理論書籍,1986年參加了蘇州馬維祥老師在山東泰安舉辦的「催眠術學習班」,並試著將催眠術應用於治療歇斯底里的病人,取得顯著效果;直到1990年,首次參加了在青島舉行的《中德心理治療師培訓班(精神分析組)》的培訓,才知道了一些關於心理治療臨床操作的具體要求,比如,設置,收費等;同年,我開始在工作中接待心理治療的臨床案例;之後至今,在從事精神科臨床的同時,我一直在努力學習掌握心理治療與諮詢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接受了一系列培訓,包括參加1997至1999年首屆中德班連續培訓項目精神分析組的學習、中挪精神分析督導師連續培訓等。2007年,我在美國跟隨曾文星教授學習心理治療,對美國的心理治療師和諮詢師的培養機制有所了解。近些年來,我也經常在國內開辦心理治療與諮詢的專業培訓班,特別是精神分析治療方面的培訓。

在教學培訓中,經常遇到有年輕人問:「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心理諮詢師?」對此,我有一些思考和感慨,特別是對於心理諮詢師的個人專業成長和未來職業發展等問題。我想寫下後面的這些文字,與您分享,希望對於新加入這個行業的同道們有所幫助。

一、中國需要多少名心理諮詢師?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說法「每千人擁有一個心理諮詢師,是健康社會的平衡點」,那麼,中國大概需要130萬名心理諮詢師。

自從2002年勞動部開始心理諮詢師職業資格考試以來,據說,至少已經有20萬人拿到了心理諮詢師證書,也有人說現在已經有60萬人取得了該項資格。從2003年衛生部開始心理治療師專業技術資格考試以來,大約有三千多名醫護人員,取得了心理治療師中級職稱專業技術資格。就按現在已有60萬人取得諮詢師執業資格來說,比照發達國家的水平來說,中國未來仍需要培養70萬名心理諮詢師,這個培訓任務依然非常艱巨。

那麼,現在已經取得執業證書的六十萬名心理諮詢師,是否都已能夠合格地從事心理諮詢工作呢?其中也存在著很大疑問。

二、心理諮詢師的知識結構

要想成為具有良好專業基礎、合格的心理諮詢師,應該具備怎樣的知識結構呢?首先,應該具有心理學本科畢業生所擁有的心理學知識,並具有初步的精神醫學知識;其次,具有心理治療與諮詢的「專業理論和技術」知識;再次,具備並掌握了心理治療與諮詢的實際操作技能。

三、心理諮詢師的培養過程:「十年養成計劃」

在美國,心理諮詢師的培養屬於「學歷教育」,所有從事心理諮詢的人至少是碩士畢業生。整個培養過程,大概需要十年左右的時間,可以叫做「十年養成計劃」吧。具體來說,他們在本科階段,已經完成了心理學基礎知識的學習;他們在碩士階段,完成了心理治療與諮詢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初步培訓;在博士階段,會有更加深入的專業理論和技能培訓。在後續的實習過程中,他們會在督導老師的帶領下,接受案例接待的具體操作培訓。碩士或博士畢業之後,在後續從業期間,仍要繼續接受案例督導和個人成長、個人分析。

很遺憾,在中國,心理諮詢師的培養還不屬於「學歷教育」!每年培養畢業很多的心理學碩士和博士,可是多年以來,幾乎沒有「心理諮詢專業方向」的碩士博士培養,即,中國的心理學碩士畢業生,儘管有比較好的心理學專業知識基礎和科研訓練基礎,但是,他們要真的去從事心理治療與諮詢的職業工作的話,仍然是「生手」,仍然缺少實際操作經驗的訓練。

在中國,如果你想要成為心理諮詢師,假設你已經是心理學本科畢業,那麼,之後的心理諮詢專業理論和技能的培訓,只能靠你自己來完成了,無法通過「碩士」或「博士」階段的學歷教育來完成。如果你本科都不是心理學專業畢業,那麼,心理學的本科基礎知識,也只能依靠你自己來自修完成了。勞動部最初允許報考諮詢師的學歷資格條件是高中畢業或中專畢業,所以,高中畢業生或中專畢業生,及其它非心理學本科畢業的人,在拿到勞動部心理諮詢師證書之後,仍然需要大量地去補課自修,需要去彌補心理學本科教育的基礎知識。

為什麼我在這裡要強調「學歷教育」呢?主要有三個理由或好處:

1、一旦你進入到「學歷教育」的培訓體系之內,其培養計劃和課程設置是科學、系統、全面的,授課教師的資質也都是經過學校把關篩查過的,畢業生的培養質量是有保證的。

2、學歷教育,其學費全部或者大部分是由國家教育部門承擔的。比如,中國的「自費讀大學」,其實,學生上繳的學費,只佔整個教育經費的大約二十分之一,即,除了學生交付的「學費」,其它95%的費用都是國家教育部門承擔的。

3、在美國,進入碩士學習時,要經過專業老師的篩選,一些明顯有心理問題的人是不被准入心理諮詢行業的,這既是對未來的來訪者負責,也是對諮詢師本人的未來職業及心理健康負責。

在中國,想要成為一名「心理諮詢師」,你只需要花幾千元錢,購買考試教材,聽課,並參加考試,只要考試通過,你就算是取得了「國家級心理諮詢師執業資格」。在你拿到執業證書之後,其實,這才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因為,很多人之前所缺少專業、系統的學習和培訓,在拿到執業證書之後,還需要再花很多年(大約5至10年,可以簡稱「十年養成計劃」)的精力和時間,去完成這個自身受教育和培訓的漫長過程。實際上,這相當於是通過自學,在校外自費完成並達到了「心理學本科和碩士、博士研究生」的學歷。

基於中國現狀,心理諮詢師的職業培養仍屬於「非學歷教育」,所以,熱情地想要投身於心理諮詢行業的人,就要自己來承擔以上(本科、碩士、博士階段)學習和受訓的全部費用。

大多數心理諮詢師,在拿到資格證書之後,發現自己需要大量惡補很多專業知識,需要接受很多專業培訓,因此積极參加各種學習、培訓班,花了很多(冤枉)錢,一些學員幾年下來,竟然花了50多萬元(包括學費和路途食宿費等)。

四、成為諮詢師的專業成長之路:並行的「三條路線」

心理諮詢師成長之路,一旦踏入,幾乎是一條「不歸路」。除了學習必須的心理學和心理治療書本知識,心理諮詢師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大概要沿著如下「三條路線」去發展:

第一條線:接待來訪者,積累實際操作的工作經驗。

這需要有一個「工作基地」,心理諮詢師能夠在「基地」中有機會去接待來訪者。要想成為一名比較成熟合格的諮詢師,我的體會是,這個過程大概需要1萬小時,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完成5千小時的案例工作經驗。這時,你會掌握一些基本操作技術和理論,積累一些案例經驗,獲得一種能力:「見到來訪者,你很快就能知道他跟你既往接待的所有來訪者,有哪些相同」。第二個階段,完成5千小時比較深入地掌握專業理論和熟練地掌握實際操作技能。這時,你會獲得一種能力:「見到來訪者,你會很快地知道他跟你過去所見過的來訪者有哪些不同。」你就比較能夠熟練地「將心理學的普遍原理個體化地、靈活地應用於幫助當前的來訪者。」

按照每周接待15人次來計算,諮詢師每年750小時,完成這兩個階段的1萬小時專業經驗積累,總共大約需要13年左右的時間。

第二條線:案例督導。

諮詢師在接待案例的過程中,需要帶著案例資料,找資深專家給自己做案例督導,最好是每個案例都能得到資深專家的督導,當然,也不盡然,當你已經有一些工作經驗之後,也可以有重點地選取某些案例進行案例督導。這樣就能節省一些時間和經費。

第三條線:個人成長。

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難免遇到過挫折或心理創傷。諮詢師在心理諮詢會談中,自身的這些創傷癥結,經常會被來訪者的心理問題所激發、復活,導致諮詢師難以有效地去幫助來訪者。「打鐵還需自身硬」,更好的自我覺察,才能更加自覺地與來訪者互動。心理諮詢師需要接受個人成長的自我分析,去解決自身成長中的這些心理問題,以便能夠更好地運用心理諮詢工作手段去幫助來訪者。

在這三條路線中,第一條線,是能夠給諮詢師帶來收入的;第二條線和第三條線,是需要諮詢師花費資金來完成的。第一條線,是另外兩條發展路線的基礎,是必須要有的!因為沒有第一條路線,就免談第二和第三條線。有的諮詢師會說「我只做個人成長,不做案例諮詢,也不做案例督導。」我說,如果是這樣,你永遠都無法成為一名「有經驗的、熟練的、合格的心理諮詢師」。

如果說,培養一名成熟的心理諮詢師,需要「十年養成」的話,那麼,在這十年當中,諮詢師的收入和支出,分別是多少錢呢?

首先,「第一條線」的經濟收入:如果每接待一人次的心理會談,給諮詢師帶來三百元的收入(因為諮詢師經常會跟諮詢機構老闆四六分成),那麼,每周工作15小時,每年累計750個小時,總體年收入可達23萬元,去掉節假日或外出學習開會,諮詢師的年收入應該能夠達到20萬元;十年的總收入約為200萬元。

十年中,心理諮詢師在第二條和第三條線上,總共支出了多少錢呢?

舉例,請看北京某位執業心理諮詢師,一年的具體支出項目與金額:個案督導,每周一次400元;參加某督導老師的(視頻)團體督導,每周一次400元;個人成長(個人體驗、自我分析):每周兩次,每次200元,共400元。合計,每周總支出為1200。每年按50個周來計算,每年總支出為6萬元。另外,每年再至少參加兩個培訓班,一次學術會議,這些會務費、培訓費、差旅食宿費,至少有一萬元。這樣看來,執業諮詢師每年在案例督導和個人成長方面的總支出為7萬元左右。十年的總支出是:70萬元。

如果你沒有70萬元,你就無法堅持完成「熟練心理諮詢師」的整個培訓和學習過程。

在你完成第一條線的同時,如果你再保證完成了第二和第三條線,你就可以磨練成一位成熟合格的心理諮詢師;如果,你有另外一份工作,有其它固定的工作收入,你有錢支出70萬元,但是,如果你沒有實際操作經驗的積累,沒有完成1萬人次的工作經驗積累,無論你有多少錢,都無法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個比較成熟合格的心理諮詢師。

有諮詢師會說:「我現在還沒有學好本領,所以,我現在暫時先不接待案例,只參加培訓班,只做個人成長;等我學好了之後,等我把自己成長好了,然後,再去接待個案。」我會說:「如果不去接待個案,只參加各種培訓班,沒有實際接待案例的經驗,永遠都無法成為一名心理諮詢師,甚至都無法很好地完成個人成長。事實上,在接待個案的過程中,才能真正理解了課堂上、書本上所學的內容;在幫助來訪者的同時,助人助己,諮詢師自身的很多個人問題也會相應地得到了某種程度的解決。如果不去接待案例,只做個人成長,說白了,不是把自己培養成心理諮詢師,而是正在扮演著來訪者(病人)的角色。」

五、心理諮詢師的養成,如何省錢?

想要成為一名心理諮詢師,參加學習、接受培訓,就要花一大筆錢。如果沒有省錢的意識,往往會花很多的冤枉錢。如何才能省錢?在這裡,我把我能想到的幾種省錢辦法,介紹給你——

專業基礎知識,能看書的,盡量自己看書解決。這樣可以節省很多參加培訓班的學費;書上看不懂的地方,記錄下來,找同行一起交流。看書的時候,先從容易看懂的著作開始閱讀,如果發現一本書,翻閱時,晦澀難懂,看不下去,就乾脆先放下,選另外一本容易讀懂的書去讀,過一段時間之後,再試著去看那本難讀的書。真正的讀書,往往不是指望書上有什麼,而是藉助讀書,激發自由聯想,讓內心想起來什麼。弗洛伊德說:「每個人只能學會他能夠學會的東西。」我建議,最好是幾位諮詢師能夠約在一起定期舉辦讀書會,這樣可以互相交流讀書體會,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在讀書會上,請教他人。

有選擇地參加培訓班。建議首選「基礎知識和技能培訓班」。網上有各種理論學派的培訓班消息,如果每個培訓班都參加,就會花很多很多錢,甚至是冤枉錢。因此建議:首先選擇最基礎的培訓班,比如,精神分析、認知行為療法、家庭治療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和技能培訓班,而不是在沒有基礎知識的時候,就去選擇「夢的分析」、「催眠術」、「後現代技術」等,甚至更加稀奇古怪的培訓班。我不是說這些培訓班不好,而是說,在剛剛開始起步的時候,重要的是要打好基礎,不能好高騖遠。基礎知識和技能,在心理會談中,所起的治療作用永遠都會佔至少70%以上,比如,治療關係的互動,共情,提問,傾聽,對質、澄清等。等你有了比較好的基礎之後,再去學習那些「特殊專項技術」培訓班。盡量選擇「連續培訓」,因為單次培訓,往往學到的東西會很少,不夠系統和全面。盡量避免選擇價格「奇高」的培訓班,因為這些培訓班,往往難以做到「物有所值」。培訓班,每年參加兩個,足矣!參加的太多,往往造成「消化不良」,造成金錢浪費。在電視媒體上經常露面的「心理專家」,不一定全都是專業水平最高、諮詢經驗最豐富的心理諮詢師或治療師。

關於精神分析課程的選擇和精神分析培訓師的鑒別。如何選擇好的精神分析課程或好的精神分析授課教師?目前進行的中德班、中挪班、中美班、CAPA等精神分析培訓項目,都可以成為您的首選。如何鑒別精神分析培訓教師的好壞?除了看教師的培訓背景,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聽課效果來對教師進行評定。假如,某位精神分析師講授精神分析課程,你聽了之後,覺得「這位老師太牛了,但是,精神分析太高深了、太難學了,我只好望而卻步、知難而退。」那麼,起碼對你來說,這位精神分析教師一定不是一位最好的教師;而一位「好」的精神分析培訓教師,帶給你的感覺是這樣的:「我沒有覺得這位老師有什麼神奇之處,在聽課之中和之後,我只是覺得精神分析很有趣,雖然看上去有些複雜,其實也很簡單,它就是我內心原本就有的那些事兒。」

理論聯繫實際,操作案例先行。書上得來終覺淺,想要好好理解書本或培訓班上所學的知識,一定要理論聯繫實際,去親自接待案例,這樣可以給自己一些經濟收入,同時這是最好的學習方法!與此同時,你在做案例的過程中,在幫助來訪者的同時,看到了自己的心理問題,甚至能夠在某種程度上解決了自己的心理問題,就能節省很多「個人成長」的費用。

同輩間,定期舉辦「同輩案例集體督導」討論會。諮詢師在接待來訪者時,往往存在個人誤區或盲區,在同輩團體中,去呈現和討論每個組員的案例,發揮集體的智慧,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去發現問題,往往會給諮詢師帶來豐厚的收穫。這樣的同輩集體督導,可以節省「一對一」案例督導的很多費用。此外,可以參加同輩之間的「團體成長小組」,在小組中,通過大家的交流互動,能夠發現和解決自己的很多心理問題,這樣也可以大幅度地節省「一對一」個人成長的費用。

六、什麼樣的人,比較適合做「心理諮詢師」?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專業歌手」!同樣,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比較好的「心理諮詢師」。那麼,什麼樣的人,比較容易成為合格、成熟的心理諮詢師呢?我認為如下兩點很重要——

首先,看心理學教科書的時候,如同看小說那樣,感覺非常容易理解其中的內容,而且會看得自己都內心澎湃,熱血沸騰;越看越想看,一點兒都不累。

其次,喜歡和別人聊天,對人有興趣,很容易理解別人在說什麼,並且能夠體會到別人此刻的內心感受。這表明你具有與他人共情的天然人格素質。共情,是每個人都具有的一種人性特點,是人際溝通的基本能力,是人格是否發育成熟的表現。但是,對心理諮詢師的共情能力,要比對普通人有更高的要求;心理諮詢師最難培訓的操作技能就是共情能力。共情,不是我自己以為我已經理解他了,而是我的共情和理解,能夠得到來訪者的認可,他會激動地說「太對了,你太理解我了,我就是這樣的!」

如果你具有上述這兩種能力,如果你選擇將來以心理諮詢師為職業,就會比別人更有先天優勢,因為你花比別人更少的氣力,就能讀懂更多的心理學著作,並能在臨床上取得比別人更佳的心理治療諮詢效果。

七、心理諮詢師,自身心理都健康嗎?是否也具有心理創傷?

心理諮詢師,是人類心理健康的維護者,心理諮詢師一定是心理最健康、人格最健全的人嗎?心理諮詢師,是否也會有自身的心理創傷呢?有過心理創傷的人,能否選擇從事心理諮詢職業呢?

「人,註定在創傷中前行(曾奇峰名言)。」每個人都是一波三折,在經受各種挫折中長大的,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心理健康的人。那麼,什麼樣的人,算是「需要接受心理諮詢幫助的來訪者(病人)」呢?哪些人,經歷了創傷,卻可以去做心理諮詢師呢?我大致可以這樣說:經歷了創傷,但是,還沒有走出創傷的人,現在仍然有很多適應現實的困難者,就要去做「來訪者」;經歷了創傷,已經從創傷中走出來的人,能夠比較好地適應現實環境者,就可以去選擇做「心理諮詢師」。

心理治療師,就一定比病人更加心理健康嗎?不見得。因為,治療師的心理創傷或人格問題,可能跟來訪者是不同的程度、不同的方面,他在自身心理創傷之外的其它方面,心理功能是相對完好的,所以,他可以「帶病堅持工作」,幫助病人。如果治療師自身心理創傷跟病人是相同的程度、相同的方面,如果某個來訪者的心理問題,剛好擊中了心理治療師的個人心理癥結,那麼,這個心理治療師就往往難以做得好,難以有效地幫助病人。因此,心理治療/諮詢師在從業過程中,最好要一直都去做個人分析,才能更好地服務於每一位來訪者,包括特殊類型的病人。

如果你還沒有走出創傷,正處於創傷中,我建議你還是老老實實地去做「來訪者(病人)」吧,去尋求心理諮詢與治療的幫助,不要諱疾忌醫,不要著急去當「心理諮詢師」,那樣,你會更加困難,因為在心理諮詢過程中,自身的心理創傷經常會被來訪者扎中要害,被來訪者激發出來,會導致心理諮詢工作出偏,讓自己和來訪者都受到傷害。

八、病人能成為心理諮詢師嗎?諮詢師要成為「病人」嗎?

中國有句老話:「久病成醫」。我經常聽說:某某來訪者,經過諮詢師的幫助,最後,他「痊癒」了,參加了勞動部諮詢師考試,拿到了資格證書……。

來訪者,或「病人」為什麼不去尋求心理諮詢或治療的幫助,為什麼一定要成為心理諮詢師呢?其中可能的緣由是:首先,他們曾經苦苦地想要找到心理諮詢師得到有效的心理諮詢幫助。但是,他們最終發現,現有的心理諮詢師太少,水平太低,難以給他們有效的幫助。其次,他們做心理諮詢的費用,遠遠大於他們考心理諮詢師證書的費用;再次,當他們拿到「心理諮詢師證書」之後,他們參加了很多的受訓課程,有的還接受了「個人成長、個人分析」,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心理問題,得到了某種程度的緩解。其中,也包含著諱疾忌醫的「否認」和「反向形成」的防禦機制。

長期接受心理治療與諮詢的來訪者或病人,在經過治療與諮詢之後,究竟能否成為心理諮詢師?這不是沒有可能!客體關係理論的代表人物——克萊因,就曾經是「病人」,後來她努力學習,經過培訓和自我成長,變成了一名「精神分析師」。

我們1997年參加中德班精神分析組培訓的時候,德國老師告訴我們,心理治療師,要接受800次的個人體驗;病人要接受800次的長程精神分析治療。我們中國學員問德國老師:如果病人在接受了800次的精神分析治療之後,病人能否就已經變成了「心理治療師」(久病成醫),並且能夠給別人做心理治療了呢?德國老師回答得既認真又幽默:病人在接受了800小時的治療之後,他還要另外再接受800小時的個人分析,才能成為心理治療師。

有的人問我:你看,我這輩子能否成為「心理治療師」?我回答說:肯定可以!但是,需要接受培訓,「玉不琢不成器」。在你接受培訓的時候,就看你自身的人格,距離「心理諮詢師」的職業要求有多大差距啦;如果差距小,稍微一打磨你就成了;如果差距大,就需要長期的、耐心而緩慢地打磨很多年,也許20年,也許50年,也許需要打磨100年,……。

治療師,想要成為一名好的治療師,就需要共情病人,深切體會病人的內心感受,首先要「成為病人」,然後才能對病人有所幫助。(恕不冗敘,推薦您去閱讀蘇曉波早年撰寫的一篇文章《成為「病人」》)

九、心理諮詢師究竟「出賣」了什麼?

去找心理諮詢師尋求幫助,來訪者往往會覺得:心理諮詢師什麼也沒幹,甚至都沒有跟我說什麼,竟然還收我那麼多錢!那麼,心理諮詢師,究竟在出賣什麼?

其實,心理諮詢會談,需要場地,場地需要租金,這是收費的一個理由。心理諮詢師,以諮詢為業,要掙錢養家,即使他什麼也沒有說,他只是坐在那裡靜靜地傾聽和陪伴你,也是有人力成本的。心理諮詢師,起碼出賣了體力和腦力勞動。心理諮詢師所具有的專業助人能力,諮詢師在接受專業培訓的時候,也是要交學費的,是有成本支出的。

來訪者會說:「我難過的時候,我去找普通朋友聊天,都不收我任何費用,還可以跟我連續聊幾個小時呢!」我說:「是啊,可是,朋友聊天的時候,你的朋友很難做到認真地傾聽,他們往往缺少心理專業知識和技能,往往只會簡單地說一句『你別想了』,隨後,他就去忙別的去了;朋友也沒有義務連續多次地陪你聊天,他忙的時候,就顧不上你了。再說,朋友可沒有為你的隱私保密的義務,朋友跟你之間,會有更多複雜的利益關係,很難做到像心理諮詢師那樣地公正客觀,朋友更缺少心理學的專業知識技能,難以在內心深處幫到你。所有這些,都是心理諮詢師要收取諮詢費用的一些理由。」

心理諮詢師是來訪者心靈層面上的「妓女」。文雅一點的說法是:心理諮詢師用生命陪伴你成長。從根本上來說,心理諮詢師出賣的是對來訪者的「大愛」,因為只有「愛」,才是治癒所有心理創傷和心理障礙的唯一良藥!

十、心理諮詢的收費,如何定價?

目前,在各個公立醫院,心理治療的收費都非常低,幾十元到一百元/次。這是衛生行政管理部門的定價,它完全沒有反映出心理治療師的真實勞動價值或技術含量。這麼低的價格,使得很多來訪者願意到醫院來做心理治療和諮詢,但是,到了醫院,他會發現,即使正規的大醫院,也只有少數幾個醫生在做心理治療,這麼低的價格,這麼費心的工作,幾乎沒有多少醫生願意從事這項業務;由於開展心理治療的醫生太少,所以,遠遠無法滿足病人的就醫需要。很多病人去搶著掛僅有的幾位心理治療師的門診號,就會出現「挂號不貴,但是挂號難」的問題,即使掛上一次號,進行了一次心理會談,下一次就不知道要隔幾個星期或幾個月才能再掛上一次啦,難以保證心理治療的連續進行。如果醫生採取約診的方法,來保證會談的連續進行,那麼,就會只有更少數的幾位病人能得到這麼「優惠的心理治療服務」,更多的病人幾乎永遠都掛不上號啦。

造成這樣的局面,不是醫生個人的問題,而是衛生管理的一個難題,有待將來官方從衛生管理的角度給予解決。

心理諮詢師,可以在社會上開「心理諮詢機構」,或者作為簽約諮詢師,就職於某個心理諮詢機構。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一般每次心理諮詢的價格會在500元至1000元不等,這其中包含房屋租金、秘書工資等成本。兼職簽約諮詢師要與老闆四六分成,所以,心理諮詢師做一次心理會談,個人能夠得到200至400元的實際收入。按照每個星期接待15人次計算,其每周的收入在3000元至6000元。

每次會談的心理諮詢費,其價格是如何制定的呢?當然是依照市場定位的。但是,這其中也有基本規律可循。世界各國,心理諮詢的價格,一般有如下規律:當地居民人均收入的一半,拿來做心理諮詢,是當地居民所能承擔的諮詢價格。

以北京為例,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北京市統計局公布了2013年度北京市職工年平均工資,為69521元,月平均工資為5793元,為了方便,就算是人均月收入為6000元吧。那麼,來訪者所能夠承擔的心理諮詢費,是其月收入的一半,即,每個月能夠拿出3000元來做心理治療與諮詢;如果按照每周一次會談,一個月會談四次的話,每次會談的價格大致是在750元左右。所以,現在北京市的心理諮詢機構,每次心理諮詢會談的收費價格一般會在500元至1000元之間。

諮詢師,如果每個星期接待15人次的來訪者,那麼,心理諮詢師的收入大致是多少呢?去除老闆的提成,心理諮詢師的個人經濟收入,一般是當地居民收入的三倍左右。

十一、心理諮詢師,有哪些經濟收入來源?心理諮詢師如何自我保健,安排工作和生活?

在美國,心理諮詢師,80%以上的人都在個體開業,大約不到20%的人會在學校或醫院供職。即使私人開業的心理諮詢師或治療師,他們也往往在心理諮詢工作時間之外,去高校講課,或從事一些其它公益活動或有經濟收益的社會活動,包括從事諮詢師的專業培訓、案例督導、個人成長等。

世界上,關於心理諮詢工作,有一些基本的約定。比如,每次心理會談時間為40至50分鐘,就像是學校里,每節課的時間是50分鐘。為什麼要規定50分鐘呢?因為,少於50分鐘,往往會談中,會感到時間不夠用;而超過50分鐘,即使說了更多,來訪者卻難以有效地消化和吸收這些會談的內容。

心理諮詢師,每周工作多少小時,就算是「滿負荷」的呢?世界各國通行的標準周工作時數是不能超過15人次(或小時)。為什麼要有這個限定呢?因為,如果心理諮詢師每周工作超過15人次的會談,無論他自身原本多麼的心理健康,由於超負荷的工作,都會給他的情緒甚至是人格造成心理損害的。諮詢師自身的心理如果因工作壓力大而造成損害,會降低他接待來訪者的諮詢質量或效果,甚至會造成來訪者的心理損害。

心理諮詢師,為了自身的心理健康,也為了更有效地幫助來訪者,我的建議是:心理諮詢師一定要做到,每周心理諮詢工作會談不要超過15人次或小時,不能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從事心理諮詢會談,否則,自身會出問題的,甚至會出大問題的!心理諮詢師,比較好的工作和生活狀態是:「半個身子在業內,另外半個身子在業外」,或者叫做「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每周有一半的時間從事專業工作,另外一半的時間從事心理諮詢會談之外的工作;盡量做到「同事之外有朋友,專業之外有生活。」

結束語:

好多年前,我就想:心理治療與諮詢,這個工作太好了,最大的好處不是幫助來訪者或病人解決了心理問題,而是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把自己的心理問題解決了。我就想,經過一些年的努力,等有一天,我把自己整明白了、整健康了,我就改行干別的,因為心理治療與諮詢行業,實在是太辛苦了,甚至難以維繫生計。很多年過後,卻發現,自己的心理問題越整越多,小問題解決了,更大個兒的心理問題隨之被發現,這些更大、更深層的問題,往往是每個個體內心深處更根本、更普遍人性的東西,或者叫做:「集體無意識」。個人成長,是一個不斷自省和逐漸自我完善的過程,「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現在年齡大了,我發現自己除了能夠繼續從事心理治療與諮詢行業工作,別的也做不了啦,現在讓我改行去做別的專業,時間已經來不及了。因此,在退休前不到十年的時間裡,我也只能死心塌地地從事心理諮詢與治療這個專業,爭取多幫助一些來訪者或病人,多培養一些心理治療師和諮詢師。現在,我非常希望選擇進入心理治療與諮詢行業的諮詢師和治療師同道們,能夠在未來的中國大展宏圖,促進國民的心理健康,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和人生理想。(文/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主任醫師叢中)[心靈咖啡微信號:psycofe]

(閱讀更多心理學文章請進入「心理學人」——心理學圈子裡的人都在這裡!)

推薦閱讀:

心理學個案——神經症
2012年心理諮詢師考試真題
【北京晚報】不回應之地即是絕境
這場戰鬥就是成長
共情:福禍相依的諮詢師行業

TAG:心理諮詢 | 心理 | 諮詢 | 未來 | 心理諮詢師 | 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