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酒故事·張大千》筆記

名人酒故事·張大千(腦科醫學專家)

名人酒故事01_天子呼來不上船-張大千.2011.01.27

酒是雙刃劍,關鍵在如何把控。好的來說,酒的刺激麻醉讓人與人關係融洽坦誠,促進溝通,密切感情。酒還可以營造詩情畫意的家庭氛圍,家庭成員間會更息息相關。酒也是藥材,有許多作用。科學合理飲用可以收穫健康。但是,一定要用科學方法飲酒,才能收到好效果。如果過量,所有好作用就蕩然無存,給我們全是壞作用了。怎麼喝才能只有好作用呢,這是本講座要講的。

這個平台上,用歷史上的真人真事為載體,以酒對人的影響而產生的精彩故事為中心,以醫生的視角來剖析。我想把歷史人物歷史故事與醫藥衛生知識揉起來講,希望大家了解相應的醫藥衛生知識與養生保健的方法。先來講第一個病,是最常見的病。醉。在醫學上是一種病,叫急性酒精中毒。一個歷史人物是桀驁不馴的李白。

想到李白容易想到天子呼來不上船。他的所作所為千百年來當作性格中的金字招牌。像他一樣桀驁不馴的只他一個,被廣為傳頌。後世許多小說戲劇等都對這些進行精彩的記載和描述。民間流傳的情節差別大。有這樣說有那樣說。再看史書,記載怎麼樣呢?《新唐書》中記太白醉酒,「召見金鑾殿,論當世事,奏頌一篇,帝賜食,親為調羹,有詔供奉翰林。侍帝,醉,使高力士脫靴,力士素貴,恥之。」這一段記載可靠的就是這個。「天子呼來不上船」是通過杜甫的詩來表達的。「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兩事件中,李白有哪些具體事彰顯了他的性格呢?一是讓高力士脫靴,一是拒絕玄宗的召見。高力士是宦官,伺候玄宗的人,決定了他圍著玄宗的特點,決定了他政治優勢是別人不具備的。他對玄宗的思想掌握得清楚。正因此,滿朝都對他客氣,多敬重他。他自我感覺一定也十分好。李白大醉後,卻讓他脫靴,高力士得跪下,肯定心裡不舒服。至於拒絕玄宗的召見,更是不得了。這是抗旨不遵。李白正是靠著這種高大全的形象銘在我們心中。

後來仔細想想,這事理解不了。這與他的個性聰明勁不合套,他從小就想當政治家。遠大志向,要想實行,沒皇帝的肯定不行。我想他對此清楚,但是為什麼大醉後卻什麼也不在乎呢?這種惡果厲害,想實現抱負開開玩笑呢。從醫生角度來看,結果是李白這幾件事不是發自內心,更不是為彰顯傲骨來的。李白聰明不會幹這種傻事,但是從大腦完全失控下得病的癥狀。這是病的必然表現,不受主觀控制。像羊角風,平時跟好人一樣,但是犯病,就可怕了。醫學上四期,有典型的姿勢。這個裝不了。瞳孔最不能裝。這種癥狀不受大腦控制的。李白在兩件事件中表現的正像這個。

李白到底得的是什麼病呢?正是今天講的急性酒精中毒。從醫學上講,一個人短時間攝入大量酒精,引起大腦功能紊亂。像三兩酒量喝到了六兩上。這時,為什麼酒精只損傷大腦,不損傷別的臟器?這與酒精特性有關。酒精對大腦對肝臟親和力強。破壞力特彆強。可是,為什麼此時,只出現大腦的癥狀?而與肝無關呢?道理在大腦與肝臟對酒精反應程度不一。大腦管所有的器官,潛意識裡規範著每個人該做什麼,這是人正常生存的基礎。急性酒精中毒時,最主要表現在大腦。肝臟就不像大腦。先觀察一下為什麼刺激我。肝臟受刺激時,不表現出來,但是對肝臟來說,後發制人,如果急了,就出現要命的病,像酒精肝,肝癌,都是致命的。大腦不一樣,是人的司令部。在人身上表現是一會兒興奮一會兒抑鬱。正常情況下的法律法規,不顧了。正常情況下受束縛的都沒有了,放開了,結果是胡來了。這些癥狀他自己不知道。事後才會明白。變成了下意識行為了。

這些癥狀是一點一滴地出來的。醫學上根據這些程序輕重及階段性特點來分三個階段:一是興奮期,二是麻痹期,三是睡眠期。每個時期有不同特點,興奮期時不會出大格。放肆了,可是進入麻痹期內心的束縛感就完全放開了。變成了天老二了,不服任何人了。表現出來的東西從醫學上根本不聽調控了。說話都亂了套,不受大腦調控。李白讓高力士脫靴就正是進入了麻痹期了。像酒後駕車,進入麻痹期了,大腦完全不受控制了。醒酒後才知道後悔。李白在這兩個事件中放肆,連皇帝都不買賬,發病原理也一樣處於麻痹期。興奮過了,累了,就進了睡眠期,自我調整了,睡眠與正常睡眠也不一樣。急性酒精中毒不分場合不分地點倒頭就睡。像李白在金鑾殿上就睡了。實際上他自己不知道。這個睡眠期掌握不好就出問題。像有些人躺到馬路上就睡了。看似不大的病,實際很大,危險性也是極可怕的。另外,李白的這種表現,是歪打正著。有故事說河中鱷魚餓了,幾個小夥子正看對岸槐樹上掛著的紅荷包,一財主發布消息,敢於跳進河裡游到對岸摘下就嫁女兒給他。這些人一個個準備跳,看到鱷魚都不敢了。卻有一人跳了,拚命游,鱷魚高興了。他奮力遊了過去。怒吼誰踢我的?這與李白故事有異曲同工之妙。

名人酒故事02_會須一飲三百杯-張大千.2011.01.28

李白以豪飲著稱於世,飲酒成了他重要生命內容之一。後人認為這是促成他詩歌成就的因素之一。

李白喝酒上,到底有哪些特點呢?歸納一下,我查了許多資料。分析一下,有如下幾特點:一是酒量大。平常生活中人們喝上半斤八兩都很大了。李白一次喝多少呢?「會須一飲三百杯」,好像胡說,可能嗎?但是靜下來看,這數字不會太不靠譜。他常與朋友一起喝,沒人更正,所以基本屬實,當時我不相信,我為此考證一下,酒具大小。但結果證明當時酒具都大,那時,酒精濃度低。米酒黃酒,像今天的啤酒。就可以理解了。三百杯,大約六千毫升,去掉誇張,還得五千毫升左右。就是水也夠嗆。李白酒量大,不值得懷疑。二是酒癮大。與酒量不一樣。李白酒癮更大。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酒癮一上來,對他的影響破壞力就可想而知。李白英俊,風流倜儻,但是酒癮上來了,整個變態了。損傷大。第三個是逢飲必醉。看見酒就一杯復一杯,不醉不罷休。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給老婆寫信時說的。四是酒齡長。有詩:756年寫的「青蓮居士謫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馬何須問,今粟如來是後身。」762年死的,從詩中可以推算出來,六十二年壽命中至少喝過三十五六年。醫學上來說,這是酒精依賴症。酒成了他的生命中心。

酒精依賴症是他的第二個病。也是長期喝酒的人容易發生的病。酒精依賴症,人對酒精產生了依賴。難割捨了。李白一天不喝不行。主要表現是兩點:一是心理依賴,二是軀體依賴。心理依賴是內心彷彿出現幽靈,不斷地向喝酒人發出指令,讓他喝酒。有人有毅力,不喝,其實難。得治療,多方配合才能拉回來,不是想的簡單。這種衝動這種發自內心的飲酒衝動讓你拒絕不了。所以靠毅力修養解決不了。人的大腦出現了實質性損傷。像肝臟腎臟心臟病都會出現實質性損傷,靠毅力心態解決不了。要系統地治療。不是病人自己能解決的。軀體依賴呢?身體也出現許多癥狀,像脾氣。像手腳振顫。

人體有正常生理現象。大家每天都在喝酒,三十毫升左右。這是生理現象,一個人天天喝酒,因為人體有一個酒精加工廠。先天來的,功能專業,不談。這是高質量的。不要投資。人體包括大腦臟腑,對酒精並不反感,但是不能超量。不能超過人體的分解代謝能力。得想辦法降下來。在這範圍內相安無事。你大腦,分析到人體內的情況,上策從根上解決,命令嘴上不再攝入。這在長期飲酒中嘴不聽你的使喚了。中策來了,三十六計走為上計,躲得起,大腦走了,也用不了。因為大腦現在和五臟六腑四肢形成統一的整體。下策是和平共處吧,化敵為友,和平共處,建立在失敗者的基礎上,大腦以損傷利益為代價換來與酒的和平共處,這就是酒精依賴症。大腦也因此損傷了。大腦時間一長與酒精也變成了哥們,適應了它的危害。把不常態變成了常態。本不希望有酒精,長時間就變成依賴了。

曾有一個音樂家作曲家,他看別的病,生活上一個習慣,一般人睡覺越靜越好,他卻不行,沒噪音不行。晚上得聽著音樂睡。一關音樂就醒。這屬於與酒精依賴症一樣的反常態了。一個道理。酒精依賴症病人怎麼解決呢?喝下去半斤,不舒服馬上消失了。喝酒就能及時解決酒精依賴症。這個辦法是治的辦法嗎?這是飲鴆止渴,以生命為代價的。醫院當然不能用這個辦法。醫院得用科學規範的辦法來治根。把人從酒的陰影中拉回來。腦的損傷越來越大呀。

關於這個病的指導思想,酒精依賴症的治療原則是,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強調預防,否則治療為空。這在全過程中,具體環節上內容不一樣。但是指導思想是一致的,在《黃帝內經》上就有科學的描述。這是兩千年前就有的,今天仍有現實意義的。「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而治未亂,夫病已成而後葯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辟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這裡談的是預防。好大夫就是上工,不是治療手段多,而是有一套方法讓人不得病。再好的葯不如不生病。這是中醫的指導思想。從這個角度看,我們自豪,這是寶貴的遺產。

作為急性酒精中毒與酒精依賴症從發病原因上有什麼共性的東西?這兩個病從輕重上有什麼差異?這兩個病從病理髮展環節上有什麼相互聯繫?共性都是腦袋出事了。程度上,有質的差異,前者是大腦紊亂,後者是大腦的實質損傷。一個是量變,一個是質變。內部發展變化上,酒精依賴應該是多次急性酒精中毒的基礎上。從醫學角度來講,酒齡五年以上,超過九兩的百分百出現慢性酒精中毒。即使沒醉,突然出現不喝有點難受,這就是出癮了。這是酒精依賴症的先兆了。血液里的酒精超標了,得清理了。再不清理會出事了。

酒精濃度超過正常指標,對身體對大腦對肝臟的危害比血糖血脂高更大。另一個人與李白同時期,長處是書法。這是誰呢?聽下集。

名人酒故事03_張旭三杯草聖傳-張大千.2011.01.29

上次講到了與李白同時的曠世奇才,張旭書法開啟了書法史上的先河,當時唐文宗封為三絕之一。當時冠以狂草大師的美譽。張旭狂草在那個時代受歡迎到一字難求的地步。同時代的人要想得到了個完整的書法作品難。有人為得到書法想盡了辦法,史載,他剛剛做常熟的縣令,沒幾天,對環境不熟,一個老人來訪,打官司,張旭看完後樂了,發現這個老人打官司的理由小,張旭看完後,說,值得嗎?老人表態,同意,不過有請求,你能不能把想法與觀點寫下來。張旭就寫了,把這個交給了老人,老人笑著走了。張旭也爽了。不幾天又來告了。看完訴狀,張旭急了,不舒服了。與前一張一樣,還是小事,張旭說了,這樣的小事再三找我,不是客觀上影響了工作嗎?老人聽他急了,說了,想得到墨寶,沒想到你急了。可以想到,為得到書法,什麼點子都想得到。據說真跡在當時就馬上可以變現。史載,有鄰居,家道中落了,窮得吃不上飯。想到張旭,希望他資助自己。沒幾天回信了,寫兩層內容,一是同情,二是告訴他拿這封信賣,給了指導價,不要低於一百金。鄰居覺得是忽悠他。說明在當時是大錢,但他老婆不急,拿著去賣試試,集市上去,出乎意料的是很快被人買走了,高價買走了。鄰居一聽,了不得。信如此值錢,要是完整書法作品呢。可見當時受歡迎的程度與價值。

絕在哪兒呢?一是作品絕,二是作品的表現手段更絕。作品本身創造了一種新的字形,叫狂草。這種狂草外觀形態瀟洒,特有的神韻對人視覺衝擊力極大。這是一次文字改革,還能過本人的功底把創立的狂草神韻充分地表現出來了。真跡不多,但從這些可以看出確實棒。表面隨意,但是內行眼裡每筆劃都有出處,有傳承。像古書評價為,百出而求其源流無一點畫不該規矩者。這個創新在繼承基礎上的創新。集百家之長,推陳出新的結果。正因此,一問世,好評如潮。像顏真卿兩次辭官,去跟張旭一點點學起。如雲煙,這是杜甫的評價。書法之絕,可以充分看得出來。表現手法更是,書法形式用頭髮寫,以發代書。這難。他卻成功了。寫出來的東西如龍似鳳,如行雲流水。這種絕到了領軍的地位。

張旭與酒有什麼聯繫呢?沒酒就沒有這種狂草。就引不出這種病。以發代書前提必須喝酒。酒是重要前提。史書有記載,《國事補》中說,「飲酒輒草書」,總用頭髮來寫。李白喝三百杯,才出現衝動。張旭呢?恰恰相反,只要極少量的酒就會發病,三杯。有史載,「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杜甫)張旭以發代書有特點:無先兆性;突然性;強烈性;短時性;酣睡性;失憶性。沒有先兆,不會提前告示。什麼時候出現自己都不知道。喝酒是前提,不是每次都准出現。來無影。出現就突然了。用手寫寫一衝動,放下筆就以發代書,表演了。過程顯得興奮。體現強烈性。因而也就短時,幾分鐘十幾分鐘就結束,一睡就結束了。結束後就忘了。最多也只能記得一點點。這就是這種病的特點。從醫學角度分析這種過程實際是病的發作。這種病叫病理性醉酒。

什麼叫病理性醉酒呢?叫突然短時間少量飲酒引發的急性精神癥狀。一是得先喝酒,二是得有精神癥狀。酒量要少,精神癥狀分三類,可以興奮可以抑制可以失調,精神運動性興奮的癥狀,表現為暴力,有攻擊性,體現在客觀的主觀兩方面。客觀上會毀物傷人,主觀會自傷自殘。他這屬於自殘。

為什麼這病在犯病時會有暴力傾向呢?這一瞬間,病人腦里出現離奇的幻覺與片斷妄想。出現恐怖的畫面。用這樣的相象來指導自己的實際行動。有時這種病人文質彬彬的,一犯病就不是他了。惡果厲害,為什麼呢?不要認為醉酒沒什麼,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沒什麼,但是趕上這個,麻煩了。惡果不可想像。有個印象,得趕緊送醫院,留在家裡或許是個禍害。怎麼診斷?得抓這幾個;一是得喝酒,喝得少是第二個特點。這個量因人而異,前提是酒量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不構成酒精中毒的後果。第三個是沒先兆突然等。發病時間來說是短時性,不能長時間犯病。頂多一小時過去了。張旭符合這個特點。再一個是失憶性。殺完人,抓他他都不知道。這不是裝,他記不住了。張旭也是這樣,一醒完全記不住。

這種急性病理性醉酒與李白的不同,李白是急性酒精中毒的單純性醉酒,而張旭算病理性的醉酒。

另一個也是如此,表現為脫衣秀。一犯病就脫得一絲不掛。朋友無意看到這樣,就勸他,他就說,你懂什麼,天地是我的房,我小屋是衣服,我在屋裡不要穿,你怎麼鑽到我褲子里來了?這是癥狀。這病與張旭的病是一樣嗎?不一樣。同是精神病,但是來自不同病因。劉伶,與其他人有一技之長不同,他找不到突出的專業。他出名就靠喝酒。這本是邊緣化的,可是他卻出名了,只能從喝酒來看了。酒量大到一次能喝四十斤酒的地步,關鍵還不醉。他遺憾的是一生沒有真正醉過。老婆一聽急了。酒花了多少錢,還冤,讓兩個扔進酒缸里了,第二天一看,被他喝光了。還不醉。這種表現是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癥狀。病理性醉酒一定得少,而這個一定是多,不具備攻擊性。

名人酒故事04_但恨飲酒不得足-張大千.2011.01.30

陶淵明五個兒子都是先天痴呆都與飲酒有關嗎?

陶淵明作為文學大家,出生於沒落的仕宦家庭。從小就讚賞積極入世的儒家精神,也欣賞外祖父的道家思想。一生,41歲為界,之前是儒家精神為主,為實現自己的抱負進取努力,曾做過江州祭酒參軍與縣令等小官,官不大,但也盡量為百姓辦事。他骨子裡是地道的文人墨客,看問題的角度是書獃子,與當時官場規則格格不入。好心總辦壞事。把頂頭上司都得罪了。他們就整陶淵明。甚至想把人置於死地。他也意識到自己不是當官的料,他決定辭官。決裂官場,回鄉當農民。他一生有兩個嗜好,一是以詩詠志一是喝酒。前者是他喜歡把所見所聞所感用詩記下來。一生寫了許多詩,留下許多精神財富。喝酒不是我們一般意義上的喝酒。他是酗酒,不分場合不分地點,有條件就喝。詩詞中對這個特點描述平淡。不像李白。陶淵明卻不在詩中描述這些。典型的只有四句,「平生不止酒,止酒情無喜,暮止不安寢,晨止不能起。」史料上,記載過一些經歷,能看出他與酒的特殊感情。一是,他剛剛做彭澤令時,發生一事,體現酒的位置。當時政府對縣令俸祿,分兩部分,一是錢,一是土地允許耕種。當時畝產低,天天能吃飽都不容易。當時政府讓縣令無償提供一部分土地來解決吃喝。有三百多畝良田,這了不得了。全家沒後顧之憂。這是公田,只有使用權,陶淵明沒見過,高興,第一念頭是解決了喝酒問題。想把它種粳,作為酒加工廠。太太急了。

但恨飲酒不得足,是他真實的心理寫照。這種對酒的感情給他帶來了惡果。甚至因此辭職,一次與幕僚研究工作,他穿著便服,很隨便,一邊還喝著酒。這在今天正常,可是這時來了一個人,看到後,指著陶淵明斥責,成何體統?這人是劉雲,是尋陽的督郵,是上級單位的。這個官不是大,但是權力大,職責是考察縣令政績,巡視並上報有關單位。縣太爺都怕的人。這次來沒有通知,襲擊說明有矛盾。這人與陶淵明沒矛盾,只是受人之託來找茬的。是郡丞,對陶淵明不滿。何隆直接跟陶淵明也沒矛盾,是他哥哥的問題,彭澤的首戶何泰常少交稅,以往縣令不太管,而陶淵明就從他開刀。陶淵明意識到了嚴重,就辭職回家。官場的躲了,但是經濟上的問題來了。生活問題來了。這時,有朋友顏延之當了太守了,路過時,拜訪陶淵明,給了兩萬錢。陶淵明卻拿去喝酒了。對這事,我個人覺得很不舒服,責任心沒有。

這種喝酒肯定損傷身體。主要體現在生殖上。導致精子的生成,導致五個兒子先天性痴呆。這種情況從神經科來說一是先天性腦積水,一是先天性顱裂,等情況。腦積水最常見,多到擠扁了腦組織。頭大,但不正常。也有小頭症,腦袋小,骨縫過早骨化。定型,腦殼定型腦組織就不定型,腦壓高,不聰明了。有骨縫裂開了。腦都不靈了。也有腦細胞出現退化性改變。照樣不靈光。陶淵明的五個兒子到底是不是這些中的哪一種呢?根據癥狀描述,「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藝。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栗。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對癥狀描述準確。像寫出了病歷一樣。都好玩,舒生活不能自理。一個比一個傻。這麼聰明的陶淵明生了五個傻兒子!沒有形態學描述,說明沒這種情況,這樣分析這五個屬於第五種情況,腦實質出現痴呆症。陶淵明並不知道這種慘與他有關。他還在怪兒子。老了他才悟出來了。很後悔。

我想起一個歇後語,腦袋進水了。實際正相反,腦袋工作要大量的水,沒水幹不了活。含水到百分之七八十。小孩更多。為什麼呢?所有功能離不開水。思維意識情感智慧都歸大腦。所有功能的協調與它也有關。這種信息活動複雜。複雜到現實社會任何一台高檔的計算機功能都望塵莫及。生物物理學上,都是大腦細胞的生物電的活動,要重要的介質就是水。沒水就沒生物電活動。人腦永遠不可能過度。越用越靈光,不可能過度。但是頭昏為什麼呢?缺氧是原因,最根本的是缺水。所以,年輕人要多喝水。我建議大家養腦要多喝水。定時喝水。建議喝六次,早晨起來就喝,二是一上班打開電腦喝,三是上午下班,四是下午上班,五是下午下班,六是睡覺前。再就是閉目養神,切斷眼睛傳遞來的信息。一次閉十五分鐘,一天閉三次。肯定養好了腦。養生主要講的是養腦。

名人酒故事05_酒池肉林亡國恨-張大千.2011.01.31

商是奴隸制王朝,歷時六百年。末代君主商紂王是殘暴君主,嗜酒如命。酒池肉林。

商紂王在古代帝王中是名氣大的人物。幾乎家喻戶曉。靠的是殘暴。最昏庸的形象定格在我們的腦海中。酒精中毒性腦病,是慢性酒精中毒中最嚴重的一種。大腦出現明顯的器質性病變。人的思維意識心態情感心理活動甚至性格都與大腦有關。如果大腦病變人的性格就會扭曲變態。人就容易產生暴虐的心理與做法。從這個角度來看看商紂王的酗酒與亡國間的關係。

商六百年歷史中,一共出現十七帝三十一王。從開國的成湯到中興的盤庚,把商搞得有聲有色,疆域達到了北到內蒙西到青海湖南到長江一大片肥沃的土地。偉到帝辛時,更上一層樓。應該再傳幾代不成問題。可是周武王一次襲擊,就滅了商。商一戰而亡。紂王也落得自焚的下場。表面上看,這個結果是偶然的,可是從政治經濟軍事上來分析,這是必然的。決定政權的興亡是民心。失民心者失天下。這時商紂王民心完全喪失之時。商百姓從內心巴不得他死去的時候。武王看到了這個時機。實質做的是順民心的事。勝利就是必然的事。前1046年那場戰役,在牧野戰爭,雙方具體部署,周武王只有五萬,商有十萬。這十萬是臨時的,正規部隊在南方平叛。武王準備了多年才有五萬,而這臨時就湊合了十萬人。如果這十萬人能同心同德,牧野戰鹿死誰手就難說了。輸在民心上。紂王有哪些舉動導致商的民心盡失呢?殘暴。殘暴到什麼程度呢?有許多酷刑。嗜殺成性,令人髮指。當時商百姓時時刻刻都活在昏天黑地中。

繼承王位前,他並沒有這種嗜殺成性的表現。剛當皇帝時也奮力拚搏。擴大疆域。把中原文化傳到南方。出現暴虐心態是後來的事,他在位三十年。後來逐漸出現的。為什麼出現這種心態呢?從醫生角度來說酗酒過度是其中重要的因素。酗酒過度使大腦出現器質性病變。如果在平民身上,作用不大。但是出現在帝王身上不受管制,地位導致了他的惡性心態無限膨脹。酗酒是產生暴虐的心理基礎了。查了許多資料,他喝酒的具體描述不明確。只能從理論上推測。那時,國家造酒很發達了。史載,貴族把酒量多少作為身份的象徵。紂王更是如此了。武王伐紂打到牧野時,紂王和大臣們喝了七天七夜了。這可以看出他的酒量。此外還有酒池肉林,把人工湖裝上酒,反映出他對酒的感情。這時加溫後才喝酒。商酒具有大量鉛,容易中毒。鉛中毒就能使大腦中毒。

科學飲酒包括哪些內容呢?讓酒對個人家庭社會只起好作用的飲酒方法。有八要素構成:優秀的品質;適宜的酒量;適宜的速度;適宜的溫度;適宜的時間;適宜的心態;適宜的酒前酒後;適宜的佐菜。白酒好壞,三個標準,一是低度,四十度以下。二是雜質少。三是口味純正。主動喝酒與被動喝酒都一定要度數低。雜質少,甲醇要低。這也與價位無關。口味純正。

適宜的酒量,指不會構成任何傷害的酒量。指多少呢?我們國家05年規定的是男人不要超過30克。07年調整到25克。這依據的是人體對酒精的排解能力。喝酒取決於人體分解酒的能力。這種能力靠什麼呢?取決於酶。酶也不一樣,有人多有人少。這不是練出來的。基本定型的。

適宜的速度,反對感情深一口悶。不能一下子喝許多酒,肯定有傷害。量要少,速度要慢。小酌慢飲。酶一天工作情況也不一樣。晚上五點半到七點半最足,喝酒效果好些。早晨就差些。適宜時間重要。

適宜的溫度,有些酒得溫,白酒在25到45度間喝。一是可以把香氣放出來,二是降低雜質。溫酒時,要先溫到65度上,再降到喜歡的溫度。甲醇這時大量揮發了。

不同的情緒變化也影響酒精分解酶的作用。愁時,不好好乾了,容易醉了。

酒前酒後也要注意。不要空腹喝酒,最好是酸奶。減少了對胃壁的刺激。還有蘆薈汁。

推薦閱讀:

胡一鳴命理筆記1
關於 BPF 和 eBPF 的筆記
龍勢砂訣歌(雲龍筆記)
機器學習筆記(一) KNN K-最近鄰
勤做讀書筆記,菜鳥逆襲名家的必經之路

TAG:故事 | 名人 | 筆記 | 張大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