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地圖(20):心靈的疾病

【心靈成長·傳遞正能量】歡迎關注NLP心靈治療師微信號:nlpxinling

展現心靈潛能

大部分的人在生活中做大部分的決定時,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他們採取行動時,並不了解自己的動機,也還沒有開看清自己的抉擇會造成什麼變化。

我們拒絕一位客戶時,真的了解自己在做什麼嗎?我們晉陞部下,跟熟人熱絡寒暄時,又何嘗有足夠的自知之明?在政治圈待久的人都知道,基於善意的行動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動機低下的人推動一個乍看存心不良的計劃,到頭來說不定還頗具有建設性。

教養子女時也有類似的情形。為不正當的理由做好事是否比為正當的理由做壞事好?我們最有把握的時候通常也就是什麼都不知道的時候,自覺最聰明的時候也就是對整個情況不了解的時候。

漂流在茫茫無知有大海中的我們該怎麼辦?持虛無主義的人會說:「什麼也甭做。」他們認為我們應該繼續漂流,反正洋面這麼大,無法繪製海圖,走出迷霧,換到一個有意義的方向。但其他擁有足夠的自覺知道自己已經迷路的人,就勇敢的期許自己建立自己建立更好的自學擺脫無知。他們是對的,這是可能的。但這種種更好的自學不是靠靈光一閃就能完成,它是慢慢的,一點一點的出現,每一個點滴都必須靠耐心努力的研究與觀察,也包括深刻的自省在內。他們是謙卑的學生。心靈成長之路是畢生不歇的學習。

如果我們追隨這條路夠久,夠用心,點點滴滴的知識就會拼湊在一起。漸漸整個畫面的意義就出現了。我們會碰到死巷、失望、無用的觀念。我們會愈來愈了解我們存在的真諦。我們也會愈來愈了解除自己在做些什麼。於是擁有了力量。

心靈力量的經驗基本上非常令人愉快,這是一種熟能生巧的愉悅感。事實上,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專家,熟知自己所做的事,更令人滿足。

心靈成長最多的人可說是生活的專家,更何況,他會覺得能上通天意,徹底了解整個情況的性質和自己一爭作為的前因後果,使用權人覺得如上帝一般全知全能。我們有意識的自我於是成功的與神的心靈結為一體,這麼一來,我們就與神有共同的認識與了解了。

但心靈成長到這麼了不起的認知階段的人,一律表現出一種充滿喜樂的謙遜。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平凡的智慧乃是來自潛意識。他們知道自己根在何處,也知道自己的知識是由這個根源源不絕的湧來,一切求知的努力無非是開放意識與根的網路,而且他們還知道,這個根並不屬於他們個人,不是一個人的潛意識,而是全人類的、全體生物的、上帝的。

如果問起知識與力量的來源是什麼?真正擁有這兩種無價之寶的人一定會回答:「這不是我的力量,我的力量只是一個無比龐大力量的小小展示而已。我只是一個通道,真正的力量不屬於我。」他們的謙遜之中充滿喜樂。

擁有與上帝(潛意識)溝通能力的人,自我意識會大幅縮小,他們唯一的念頭就是:「成就你的意願,不管我的意願。用我作你的工具。」放棄自我帶來一種平靜的大喜悅感,跟戀愛頗為類似。覺悟到自己與上帝之間密切的關係後,所有空虛寂寞都會一掃而空。

頂峰的孤獨

體認心靈力量固然令人愉快,但也令人害怕,因為一個人知道得愈多,就愈難採取行動。不論我們怎樣行動,文明的歷程都可能因而改變方向,決定要讚美或懲罰一個孩子,結果可能產生極為廣大的影響,在數據有限,大致上只能聽天由命時,不行動非常容易。但當我們必須吸收和綜合愈來愈多的數據時,決定也變得愈來愈複雜。我們所知愈多,就愈可能預測產生什麼後果。身負預測每件大大小小事情結果的責任,情況可能複雜到令我們不能行動的程度。

但另一方面,不行動也可視為一種行動,在某些狀況下,行動或許是最好的行動,而在其它情況下,不行動卻造成重大的破壞與災難。因此,心靈力量不僅是察知而已,它還包括在認知範圍內日益擴大的同時,仍具有作決定的能力,只不過事實並不像一般以為的那樣,無所知並不會使作決定變得更容易,而是使它更加困難。我們愈接近神,就愈同情它,分享上帝知識的同時,也要分擔它的痛苦。

隨力量而來還有一個問題:孤獨。從某種角度看,擁有心靈力量跟擁有政治力量很相似。心靈發展接近巔峰的人就像權傾天下的人,他們不能推卸責任,不能諉過,也沒有人教他們怎麼辦,甚至沒有一個層次相當的人可以傾聽內心的壓力和痛苦。其它人或許可提建議,但決定大權仍在你手中。一切都由你負責。由另一種角度來看,心靈力量帶來的孤獨感猶勝於政治力量,政界當權者至少還可以跟心智相當的人溝通,總統與國王身邊還是一群朋友或謅媚逢迎者,但心靈能力高到無所不知的人,辭海圈裡卻找不到相同水準可以談心的人。

聖經四福音中一個值得注意的主題,就是基督經常因為沒有人真正了解他而感到沮喪。不論他如何努力,如何擴充自我,他還是連把自己的門徒和心靈提升到跟自己相同的層次都無能為力。最聰明的人會追隨他,但趕不上他,他的愛也不能使他免於一人領先、踽踽獨行的孤獨感。所有在心靈成長的道路上走得最遠的人,都會嘗到這種孤獨滋味。

心靈生病了

談到心靈健康與心理問題時, 「神經官能症是合法受苦的代用品」,「心理健康是不計代價的為真實奉獻」,「當個人偏離上帝——也就是他自己的潛意識的意願時,就會產生心靈疾病」。現在讓我們進一步探討心理的問題,把這些零星論點整理成一個完整的系統。

生活在現實世界裡,為了生活得更好,我們必須儘可能了解世界的真相。但這樣的了解並非一蹴而就,有時候世界的真相以及我們和這世界的關係,在很多方面都使我們痛苦。唯有經過努力受苦,我們才能了解這些,但每個人都多多少少會逃避這種不愉快的歷程。我們會對某些可恨的事視若無睹,對痛苦的現實不聞不問,目的是在防護自己的意識,不讓現實侵入。心理學家把諸如此類的手段稱為「防衛機制」(defense mechamism)。人常常用這種防衛來局限自己的認知,到頭來對世界的了解就會跟現實脫節,連帶行為也變得不切實際。

這種現象發展到某種程度,四周的人就會看出我們已經「脫離現實」,儘管我們還自以為是,他們卻會認定我們已罹患了心理疾病。早在情況惡化到這種地步之前,其實潛意識已經發現個人調適不良日甚一日,它會用各種方式提出警告:做惡夢、焦慮、沮喪等癥狀陸續出現。

雖然我們的意識否定了現實,但無所不知的潛意識不但看穿真相,還試圖用這些癥狀來刺激我們,提醒我們已有問題存在。換言之,心理疾病不受歡迎的癥狀其實是神恩典的顯示,是「在我們意識之外,滋養我們心靈成長的那股強大力量」的作為。

前面談到的許多病例,雖然是說明其他的原理,但大部分也可以用來說明這一點。不過在此我要再舉一個例子,特別闡述「癥狀」在提醒我們人生道路有誤上所扮演的角色。

二十二歲的貝西是個聰慧美麗的女子,她相當害羞,使人聯想到小女孩,她因嚴重的焦慮感來看我。她來自一個篤信天主教的工人家庭,父母省吃儉用,送她上大學。但讀了一年大學,雖然成績不錯,她仍然輟學嫁給隔鄰一個男孩。他是個修車技師,她則到超級市場當店員。以後兩年過得還順利,但焦慮的問題突如其來的出現。她的焦慮感來得完全沒有徵兆,唯一的共同點是都發生在她一人在外,沒有丈夫陪同的時候。它可能發生在她購物時、在超級市場工作時、或走在街上時。這種時候她心中的恐慌強烈得難以形容,她會立刻丟下手頭的事,趕回家或趕到她丈夫工作的修車廠,只有當她跟他一塊兒在家,恐懼感才會消失。這種癥狀迫使她辭去工作。

因為一般諮詢師給她的鎮定劑,非但不能使她鬆弛,甚至一點效果也沒有,所以貝西來看我。她哭述到:「我不知道出了什麼問題,本來一切都很美好,我先生對我好,我們非常恩愛,我也喜歡我的工作。我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或許我快發瘋了,請你救我,幫助我使一切都恢復原來的樣子。」但是我們治療之下,可以想見的,一切並不像她所說的那麼「美好」。

首先,我們漸漸發現,儘管丈夫待她不錯,但他的很多小毛病卻使她難以容忍,他為人粗魯,興趣偏狹,他心目中唯一的娛樂就是看電視。她感到十分厭惡這個男人。接著她開始承認,在超級市場做收銀員同樣令她厭煩。

於是我們展開討論:她為什麼要輟學而投入如此單調無聊的生活。她承認:「我在學校里愈來愈感到不安。同學都嗑藥、濫交,我覺得那是不對的。但別人都覺得有問題的是我,不單是那些想跟我上床的男生,連我的女性朋友也認為我不對勁。她們說我太天真。我發現甚至我自己也開始懷疑自己,懷疑教會和我父母的價值觀。我想大概是因為我害怕。」

治療過程中,貝西開始學著面對自己曾經逃避的事,最後她決定回學校念書。幸運的是她丈夫也願意陪她一同成長,他也決定上大學就讀。他們的生活圈迅速擴大,貝西的焦慮也自然而然的痊癒了。

靈魂失常

我們可以從幾個不同的角度來看這個相當典型的例子,貝西的焦慮很顯然是來自對較大空間的恐懼(agoraphobia),在她而言,這也就是對自由的恐懼。當她出門在外,又沒有丈夫作屏障,有充分自由到處走動和跟別人交往時,癥狀就出現了。恐懼自由是她心理疾病的本質,表現在外就是她的焦慮現象。不過我認為從另一個角度觀察她的病情更為有用。

貝西對自由的恐懼早在焦慮癥狀出現之前就存在。就因為這緣故,她自大學輟學,限制自己的成長。根據我的判斷,貝西當時(也就是癥狀出現三年之前)已經病了。但她對自己的病態和自我殘害的行為一直茫然無知。因為焦慮癥狀,才使她認知自己有病,迫使她糾正過去的錯誤,回到成長之路。

我相信絕大多數的心理病症都適用這種模式。疾病在癥狀出現之前已存在。癥狀本身不是病,而是治療的開端。它的不受歡迎,使它更有資格視為一種神恩——神的禮物。它是來自潛意識的信息,喚醒我們展開自我檢討和改過。

大多數人會抗拒這項恩賜,不肯照信息的指示去做。他們用各種方式逃避問題的責任。他們否認癥狀,故意忽視它的存在,用「每個人都會偶爾失常一下」作遁詞。

即使他們承認自己有問題,也經常以各種微妙方式,把過錯推給外界,親戚的冷漠、朋友的虛偽、大企業的貪夢、社會的病態甚或命運。唯有少數肯正視自己的癥狀的人,才會知道癥狀是自己靈魂失常表現於外的現象,他們會接受潛意識的指示,從這項恩典中獲益。他們會面對自己的缺失,承擔治療自我過程的痛苦,但他們也會因而得到極大的報償。

唯有少數肯正視自己癥狀的人,才會知道癥狀是自己靈魂表現於外的現象。


推薦閱讀:

精選五十條觸動心靈的句子
凈化心靈 馬頭琴經典樂曲112首
心靈,通向世界的窗子
** 純真的心靈 -- 傅佩榮
【Miss A Tarot心靈塔羅周運2017.1.23

TAG:疾病 | 地圖 | 心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