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愚經白話 大劫賓寧緣品第三十一
賢愚經白話:大劫賓寧緣品第三十一
摘要:《佛說業報差別經》云: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諸佛塔廟,得十種功德。何等為十?一者得妙色好聲;二者有所發吐言辭,人皆信服;三者堂堂處眾無畏;四者天人世間愛護;五者具足威勢;六者威勢眾生,皆來親附;七者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八者具大福報;九者命終生天;十者速證涅槃。
大劫賓寧緣品第三十一
【白話】
這樣的經法我(阿難從佛親自)聽聞,講法時,佛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當時的國王名為波斯匿。在南方有一個名為金地的國家,國王叫劫賓寧。國王有位太子,名叫大劫賓寧。父親去世後,太子繼承了王位。他生性聰明,力大勇猛,統領三萬六千小國。兵力十分強大,沒有敵手,威風遠揚,無不摧伏。但與中印度諸國沒有往來。
後來有客商到達金地國,將四端精細柔軟的棉布獻給國王。國王收下後,問客商道:「這東西很好,是哪裡出產的?」客商回答:「產於中印度。」國王又問:「中印度的國名是什麼?」客商啟稟道:「叫羅閱祇,又叫做舍衛,數目很多,難以一一細說。」
(國王)又問:「那些中土的國王,為什麼不來向我朝貢?」客商答道:「大家各自稱霸一方,威勢名望都差不多,因此不來進獻。」國王心想:「以我現在的勢力,能夠完全威懾天下所有國家,為何這些國王不來承事納貢呢?看來需要施壓,令他們都臣服於我。」於是又問客商:「中土眾王中,哪個最大?」客商答道:「舍衛國王最大。」
那時金地王便派遣使臣到舍衛國,使臣拿著國書進行訓示,道理講得十足,對波斯匿王說:「我的威風周遍整個閻浮提!你自恃有所依靠,竟敢不來通使、聽命,現在我特意派遣使臣來告知你!你如果躺著,聽到我的消息要馬上坐起來;如果坐著聽到要馬上站起來;如果在吃東西,聽到消息要立刻吐出嘴裡食物;如果在洗頭,聽到消息要立刻擰乾頭髮;如果站著時,聽到我的消息應馬上動身過來!限你七天之後與我相見。如果不這樣,我就要發兵攻破你的國土。」
波斯匿王聽後十分恐慌,便去拜見佛陀,詳細講述了這件事。佛對波斯匿王說:「你回去向來使講:『(我不是最大的),我上面還有更大的王。」波斯匿王遵循佛的教導,回去對來使說:「世上有位更大的聖王,近在此處。你可以到他那裡,傳達你們國王的命令。」使臣即刻前往祇桓精舍。
這時世尊將自己身形變成轉輪聖王,令目犍連變做典兵大臣,輪王七寶、侍從全都具足。又把祇桓精舍變做寶城,有七重壕溝圍繞城邊,其間均有不計其數的七寶行樹、各色蓮花,光明晃耀,朗然照射。城中宮殿同樣是眾寶所成,轉輪聖王坐在大殿上威嚴無比,令人敬畏。
這樣使臣進入幻化之城,看到(佛陀幻化的)大王后,十分驚恐,心想:「我王行為失檢招惹禍端。」但迫不得已,只得把國書交上去。化王拿到國書後踏在腳下,對使臣說:「我是大王,統領四方。你們國王頑固執迷,竟敢違抗我。你速速回國,傳我的話:令信到達之日,馬上趕來朝見!躺著聞令,要立即坐起;坐著聞令,要立即站起;站著聞令,須即刻起程!以七日為限,不得延誤。若膽敢違背(這一)期限命令,罪在不赦!」使臣領命後,回到本國,將見聞到的事詳細地告訴金地王。
金地王接到這個質問,內心深深自責,立刻召集、率領屬下的眾小王,整備車馬準備去朝見大王。但他還有些疑問,未即刻上路,先派遣一使臣問大王說:「我所統領的共有三萬六千小王,是都帶來朝見,還是只帶來一半?」大王回復說:「可以留下一半,只帶一半來。」於是金地王便率領一萬八千小王同時來到。
見到變化而成的轉輪聖王,眾人拜見已畢,金地王心想:「大王在形貌上雖然勝過我,但力量想必不如我吧!」化王立即令典兵臣取弓給他,金地王手卻不能承受。化王取過來,用手指輕輕就將弓拉開了,又拿給他,命令拉弓。金地王一點兒也拉不動。大王又取回來,彈扣弓弦,三千大千世界都為之震動。
接著拿過一支箭,張弓而射,箭離手後化成五支,每個箭頭都分別發出無數光芒,每道光芒的頂端都有一朵大如車輪的蓮花,每朵蓮花上都有一位七寶具足的轉輪聖王,放射巨大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
五道眾生都由此獲益:天人們見到光明及聽聞說法後,身心清凈,有的獲得乃至二果三果的道果,有的發起無上正等正覺心,還有的住於不退地;人道眾生見到佛的光明及聽聞法義後,心中歡喜激動,其中有的證得一果二果三果,有的出家人證得阿羅漢果,有的發起無上正等正覺心,有的住於不退地,人數不可計算;
餓鬼道眾生見到佛的光明及聽聞法義後,皆得到飽滿,身心清凈,沒有各種煩惱,都生起慈悲心,並由於恭敬佛陀而立即獲得解脫,轉生人天善趣;畜生道眾生見到佛的光明,貪慾、瞋毒皆得以消除,愚昧痴心也立刻醒悟,全都心生歡喜信敬佛陀,由此立即獲得解脫,轉生人天善道;地獄道眾生見到佛的光明,受寒者得到溫暖,受熱者得到清涼,各種苦痛都即刻得以止息,身心無比激動,敬愛佛陀,由此立即獲得解脫轉生人天善道。
當時大劫賓寧王和金地國眾小國王見到這番變化,心悅誠服,遠離塵垢,獲得法眼凈,一萬八千小王同時也都這樣(獲得法眼凈)。須臾之間佛收攝神通力,恢複本來形象,眾比丘僧前後圍繞。金地王等人懇求出家,佛當即開許,於是他們鬚髮自落,袈裟披身,進而思惟妙法,全都證得阿羅漢果。
阿難問佛:「這個金地王過去種了什麼功德,而能生在富豪尊貴之家,具有巍巍功德,又值佛出世得成無漏道果?」佛告訴阿難:「眾生都是由於(各自造的)種種業而感受相應的果報。以前有一位迦葉佛出世,他涅槃後有一位長者為其建造塔廟,並修建殿堂樓閣,具備四事供養。時間一長,佛塔坍塌,床褥衣食等供養也間斷了。那位主事的長者有個兒子是位比丘,他由此周遊各地勸化民眾,讓他們節衣縮食來修理這座佛塔,又施設飲食床褥等各種資具。眾人齊心協力,一起供養承事,由此還發下誓願:『希望來世能富貴長壽,並能值佛出世,聽聞佛法,得證聖果。』業報不爽無有遺漏,如今其果皆已成熟。」
佛告訴阿難:「當時的長者子比丘,就是如今的金地王大劫賓寧;那些接受正法勸化的民眾,就是如今的一萬八千小王。」佛宣說此法時,與會聽眾皆獲得道果,發心不退,受持如來至真教法。歡喜奉行。
附原經文:
大劫賓寧緣品第三十一
【古文】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國王名波斯匿。於時南方有國。名為金地。其王字劫賓寧。王有太子。名摩訶劫賓寧。其父崩背。太子嗣位。體性聰明。大力勇健。所統國土。三萬六千。兵眾殷熾。無能敵者。威風遠振。莫不摧伏。然與中土。不相交通。
後有商客。往到金地。以四端[ 端:古布帛長度名。絹曰匹,布曰端。古絹以四丈為一匹,布以六丈為一端。]細氎[ 氎:dié。]。奉上彼王。王納受已。問商客言。此物甚好。為出何處。商客答曰。出於中國。王復問言。其中國者。號字云何。商客啟曰。名羅悅祇。又名舍衛。其數眾多。不能具宣。
復問言。中國諸王。以何等故。不來獻我。商客啟曰。各自霸土。威名相齊。以是之故。不來奉耳。王自思惟。今我力勢。能總威攝一切天下。何緣諸王。不來承貢。今當加威令彼率伏。復問商客。中國諸王。何者最大。商主白言。舍衛國王。為最第一。
爾時金地王。即便遣使。詣舍衛國。持書示教。其理委備。告語其王波斯匿言。我之威風。遍閻浮提。卿為所恃。斷絕使命。今故遣使共卿相聞。卿若卧時。聞我聲者。尋應起坐。若坐聞者。尋時應立。若食聞聲。應即吐哺。若沐聞聲。尋即握髮。若住時聞。應即相趣。卻後七日。與我相見。設不如是。吾當興兵破汝國界。
波斯匿聞深用驚惶。即往詣佛。具白斯事。佛告王言。王還語使雲。我上更有大王。王奉佛教。告彼使言。世有聖王。近在此間。卿可到邊。傳汝王命。使即時往詣於祇桓。
於時世尊自變其形。作轉輪王。令目連作典兵臣。七寶侍從。皆悉備有。又化祇洹。令作寶城。繞邊有七重壍[ 壍:qiàn。]。其間皆有七寶行樹雜色蓮華。不可稱計。光明晃晃。照然赫發。城中宮殿。亦是眾寶。王在殿上。尊嚴可畏。
於是彼使。前入化城。既睹大王。情甚驚悚。自念我君。無狀招禍。然不得已。以書示之。化王得書。蹹[古同『蹋』]著腳下。告彼使言。吾為大王。臨統四域。汝王頑迷。敢見違拒。汝速還國。致宣吾教。信至之日。馳奔來覲。卧聞當起。坐聞應立。立聞吾令便當涉道。剋期七日。不得稽遲。敢違期制。罪在不請。使受教竟。還詣本國。具以聞見。白金地王。
王承斯問。深自咎責。合率所領諸小王輩。嚴辦車馬。欲朝大王。然有所疑。未便即路。先遣一使白大王言。臣所總秉。三萬六千王。為當都去。將半去耶。大王還報聽半留住。但將半來。時金地王將萬八千小王。同時來到。
既見化王。謁拜畢已。心作是念。大王形貌。雖復勝我。力必不如。化王於時。敕典兵臣。以弓與之。金地國王。手不能勝。化王還取。以指張弓。復持與之。敕令引挽。金地國王殊不能挽。化王復取。而彈扣之。三千世界。皆為震動。
次復取箭。彎弓而射。離手之後。化為五發。其諸箭頭。各各皆出無數光明。其光明頭。皆有蓮華。大如車輪。一一華上。各各皆有一轉輪王。七寶具足。奮演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
五道眾生。莫不蒙賴。諸天境界。見其光明。及聞說法。身心清凈。有得道果第二第三道者。有發無上正真道意。復有得住不退地者。人道眾生。見佛光明。及聞所說。心生踴躍。其中有得一道二道三道之者。出家入要得應真者。有發無上正真道意。得不退地。不可稱計。
餓鬼中者見佛光明。及聞所說。皆得飽滿。身心清凈。無諸熱惱。皆生慈心。恭敬於佛。即得解脫。生人天中。畜生中者。見佛光明。貪慾瞋毒。皆得消除。痴心朦冥。尋得醒悟。皆悉歡喜。信敬於佛。即得解脫。生人天中。地獄中者。見佛光明。寒則溫暖。熱則清涼。苦痛之處。即得休息。身心踴躍。慈敬於佛。即得解脫。生天人中。
爾時摩訶劫賓寧王。金地諸王。見斯變已。其心信伏。遠塵離垢得法眼凈。萬八千王。一時皆然。須臾之頃。佛攝神力。還複本形。諸比丘僧。前後圍繞。金地王眾。求索出家。佛即聽許。鬚髮自墮。袈裟在體。思惟妙法。盡得阿羅漢果。
阿難白佛。此金地王。宿種何行。生在豪尊。功德巍巍。遭值佛世。逮成無漏。佛告阿難。眾生由行受其果報。乃往過去。有迦葉佛。般涅槃後。有一長者。為起塔廟。造作堂閣。四供養具。歲月漸久。而塔崩落。床褥衣食。亦復斷絕。其主長者。有子比丘。便行勸化人民之類。各令減割用治斯塔。又設飲食床卧之具。諸人同心。咸共供承。因發誓願。願當來世。富貴長壽遭值佛世。聞法獲證。行報無遺。皆令果成。
佛告阿難。爾時長者子比丘者。今金地王摩訶劫賓寧是。其諸人民受道化者。今萬八千諸王是也。佛說是法。眾會聞者。逮得道證。發心不退。受持至教。歡喜奉行。
推薦閱讀: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本(4上)
※白話棋經十三篇
※唐朝稱骨算命男女有別白話譯文終級版:下篇(4.6——7.2)
※逐句白話譯解《陽宅指南》之2
※維摩詰所說經白話和原經
TAG:白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