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沒有友誼,只有人脈?
Q:出社會後朋友愈來愈少,與同事也很難交心......
在大學要交到知心朋友已不容易,出社會後,好朋友愈來愈少,我一定要積極往外拓展交友圈嗎?
其次,如果能與同事成為朋友也不錯,但我還是想保持距離;就算聊天,我也不會談太多自己的事。因為我覺得即使彼此相處不錯,畢竟還是有利害關係,也不能說出心聲。職場里是不是很難有真正的「友誼」,擁有的是「人脈」?
【醫師解惑】
想追求成功,人脈是重要工具
從你的信中可以看到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我們為什麼需要人際關係呢?
我的本行是心理學,包括精神醫學和心理治療在內的廣義心理學,讓我不免從這個角度來思考問題。
心理學認為,我們跟人建立關係的能力是在家庭里學習而來。一般而言,母親是嬰兒的第一個人際對象,父親是第二個。至於日後發展的人際關係,特別是在家庭或家族之外的,是帶著我們離開家庭而踏入社會的承載體。
早期的心理學認為,人們長大了就會離開家。後來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k H.Erikson)提出自我認同追尋的過程,也就是在所謂的叛逆階段,人們才有能力離開家。但同一時代的布洛斯(Peter Blos)認為,人們不可能一個人踏入社會,要和同儕一起去探索,慢慢地才終於真正離開了家。
然而,人際關係是否就代表在社會上的成功呢?特別是傳統定義上在「功」和「名」這兩個領域裡的成功?
從你來信慢慢地讀,在字裡行間,也許不能說是充滿成功的慾念,但確實是充滿了擔心失敗的焦慮。
你擔心的是怎樣的失敗呢?很多人都和你一樣,對未來充滿不安。只是,與其消極地不安,不如積極去面對。我們也許不需要功成名就,但一定要認真思考這個問題,一定要想想你對人生的要求:什麼是你最少、最少要達到的成功?
朋友和人脈,雖然同樣都是人際關係的一部份,但嚴格說起來,兩者還是有所不同。人脈比較像是一種工具,在社會上或在生活上,我們的活動所必須擁有的工具。對於積極追求成功的人,也許是重要的。但是對於享受著一個人的生活,不希望因為這一切外在事務而犧牲太多自己時間的人,卻不必然要落入人脈經營這種一窩蜂的社會集體焦慮。
如果人脈是一種工具,那朋友就完全不一樣了。交朋友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成熟階段的心理能力之一。每個人的天生性格就不一樣,用榮格(Carl G. Jung)關於人格類型的說法,有人外傾、也有許多人是內傾。現在這個世界雖然愈來愈外傾,不代表我們就要跟著外傾,扭曲自己的本性。
只是,從你的提問讀來,交朋友這件事,即便只是少少兩三人,對你來說似乎還是充滿了擔心和猶豫,而不是一種自在和享受。交朋友是一種象徵著你成熟程度的能力,這個情形自然是讓我有點擔心。
「享受」交朋友的樂趣吧!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特別是在現在的社會環境里,父母對於小孩子往外探索的努力,往往都太容易有恐怖的想像。的確,未來的世界比過去更不安穩,不管是人類社會還是大自然生態,都讓人生充滿更多不確定感。只是,這個時候,父母的愛心反而成為一種阻礙,不只讓我們失去練習機會,也感染到那種莫名的不安全感。
而現在的你,有沒有可能開始去練習?不,不應該說是練習,應該說是「享受」!想想看,孤獨的感覺有多麼難過。如果我們可以跟人自在互動,不需要任何緊張或焦慮,將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
有一句大家都耳熟能詳的名言,英國詩人鄧恩(John Donne)說的:「沒有一個人是孤獨的島嶼。」的確,這輩子朋友不一定要多,夠了就可以。只是,如果需要朋友的時候,卻沒有交朋友的能力,那會是多大的遺憾呀!
關於這件事的學習,從什麼時候開始並不重要。的確,年輕時,我們的功利心較單純,容易找到一群單純的人共同去完成一件單純的事。而友誼往往就是在這樣的共同努力中,慢慢生根茁壯,成為一輩子都無法忘記的部份。
現在社會也許不像過去,遇到的人也沒有過去那麼單純。但是,還是有很多一起努力的機會。要記得的是,關於友誼這件事,跟金錢完全不一樣。金錢是愈用愈少,但友誼是愈用愈多。在友誼的世界中,愈常被利用,代表你將擁有更多的友誼。
要不要把人脈和交朋友清清楚楚地當作兩回事?交朋友就是交朋友,應該是一種樂趣。希望你放掉任何功利的想法,重新回到單純的狀態,回到人跟人之間最單純的關係,讓自己再重新擁有情感的能力吧!
推薦閱讀:
※友誼是一株樹
※男人與女人之間有純友誼嗎?
※男女之間有沒有「純友誼」?
※即使是友誼,也沒有白吃的午餐
※科學:男女間有純友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