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港人「疑捐」內地當反思什麼

新京報:港人「疑捐」內地當反思什麼新聞中心-中國網 news.china.com.cn  時間: 2013-05-01  發表評論>>

   觀察家

  對於港人「疑捐」,內地地方政府和個別慈善基金會,也應從中誠心吸取教訓,因為一場賑災的失靈,最終傷害的是災民的切身利益。

  據《人民日報》報道,香港特區立法會財務委員會,4月24日就特首梁振英提出的向四川雅安捐助1億港元的撥款案舉行會議,會議由於個別議員對於捐助意見分歧較大而流產。特區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28日表示,希望立法會儘快通過賑災基金撥款。

  一直以來,不論洪澇災害,還是地震災難,港人總是以「人飢己飢,人溺己溺,人悲我苦」之人道主義情懷,以血濃於水的同胞情誼,向內地踴躍捐助,極大支持了災後重建工作。據報道,汶川震後重建,特區政府及廣大香港同胞捐贈總額近百億港元。

  今次蘆山地震災害,賑災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抗捐」聲音,認為「捐款沒有被善用」。這些聲音本屬正常,但在立法會上出現如此大的波折,卻屬意外。正如特區政府某些官員承認,相對於之前的賑災額,這次1億港元對於香港而言不是「大數字」。然而,這樣一個「並不大的數字」卻難產,著實是個值得方方面面認真反思的問題。

  首先是如何看待港人「抗捐」。蘆山地震災難發生後,香港包括公眾人物在內的很多港人,通過不同途徑,向災區捐款捐物,如香港自由黨向蘆山災區捐贈一萬桶奶粉,愛國人士邵逸夫捐款1億港元,也就是說,從事實和本質上看,港人「抗捐」是假,「疑捐」卻是真實存在。並且隨著一些慈善負面新聞的曝光,加重了這些懷疑,在懷疑的指引下,部分港人做出一些之前不大相同的情緒判斷。

  其次,在「增加透明度」的要求如此普遍的環境下,內地一些地方政府及個別慈善基金會,確實在做法上與時代落後一個節拍,在出現信任危機時,未做好修復公眾信任的果決行動,導致了一場公共關係「災難」,讓部分人士的「疑捐」找到了合理的借口。

  第三,在部分港人「疑捐」與內地被指沒有「善用」的情況下,雙方在信息溝通方面,並未做得很好。事實上,近年來,關於善款善用的法律法規及制度建設上,內地一直在加緊努力,並就未來如何提高監督等機制問題上有了方案。假如這樣努力的信息,能盡量多傳遞於港人,應該會少點誤解,一些政客藉此想撈取政治資本的空間也會被壓縮。

  香港特區立法會不論最終通過特首賑災撥款案與否,都不會影響內地人對大部分港人一如既往的善心的印象。內地地方政府和個別慈善基金會,也應從中誠心吸取教訓,因為一場賑災的失靈,最終傷害的是災民的切身利益。

  □和靜鈞(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推薦閱讀:

我退出,因為我想活得更好
龍柯宇:祛魅與賦值:德國調解制度的路徑選擇與反思
殘荷答:如何看待微軟小冰寫的詩?
你覺得我們生活的社會有問題嗎?
盧麒元刊文首談斯諾登事件:該深刻反思了

TAG:反思 | 內地 | 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