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人體運動學原理
第一節 肌肉的收縮與舒展
一、肌肉的收縮
1、動力性向心克制性收縮:其特點是肌肉在收縮時,肌肉的長度會縮短,隨著關節角度變化,肌肉在縮短過程中的張力也發生變化。動力性收縮是力量性訓練的主要手段,也是我們完成各種動作的根本保證。
2、動力性離心退讓性收縮:其特點是肌肉在收縮時,長度增加(負重下蹲時)。這時阻力是在運動過程中起作用的力,國內外許多學者研究認為肌肉在做離心退讓收縮時可產生更大的力,一般會增加40%左右。退讓性收縮是人體運動過程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也是增加舞蹈美感的重要方法。
3、靜力性等長收縮:肌肉的力在對抗固定阻力時的收縮形式,其特點是肌肉收縮時,張力發生變化但長度不變。在整個動作過程中肢體不會產生明顯的位置移動。等長收縮是控制、固定、梳理形體的唯一要素,也是我們舞蹈造型的基本要求。
4、等動性收縮:「等動」就是恆定的意思,其特點是在整個關節活動範圍內,肌肉始終以某種張力收縮,而收縮速度始終恆定。等動性收縮可促使人體運動平滑、流暢、舒緩、連綿,在舞蹈特性表達上極為重要。
二、肌肉的舒展:
運動生理學知識告訴我們:肌肉的主動收縮只會使肌肉整體縮短,而不會使肌肉延長(外力作用除外)。因此可以認定:肌肉只有收縮功能而沒有伸展的功能,絕不可以藉助「伸展」的力量來塑造形體(想讓身體變長,您的意念只可以讓身體變細、變寬,小肌肉群收縮即可)。否則您的身體將會顯得僵硬而失去美感。挺拔的身體、魁梧的形象、咄咄逼人的氣勢絕不是力量的使然。說得高深一點,有很多情況下只是一個感覺而不是一個動作,否則您的外型將會有不同程度的改變。若把感覺當成動作來做,您的身體將會失去靈活、自如的運動能力。作為初學者也許您不能夠完全理解,相信您細心的去體會、感受,必然會有所收益。
伸展肌肉可以讓你做出舒展、優雅的動作,同時防止運動傷害。肌肉的收縮與放鬆是肌體的本能,但肌肉收縮與放鬆的效果是衡量運動能力的重要指標。經過長期的訓練,在運動中你會感到從未有過的輕鬆。同時也會使你的形體變得寬大、舒展,看上去更顯氣質和更有風度,其次伸展訓練有助於消除肌體疲勞,減少恢復時間,有助於運動能力的提高。即使是在正常的時候,也應伸一伸肌肉。
第二節 人體機械運動的特點:
人體機械運動受人的意識支配,是思維這一高級運動的外部表現和直接目的,因此具有高級運動的本質;人體機械運動將受到中樞神經系統等生物學因素的控制、調節和制約。由於人體結構是多環節的鏈式機構,因此人體機械運動將表現出多樣性和複雜性,為了達到預定目標所進行的運動方式並不是唯一的。同時,人體在運動過程中,既受到自身生物學因素的制約,又受到力學因素和運動規律等的制約。因此,在體育運動中,存在著合理的和最佳的人體機械運動形式,即合理的動作技術原理和最佳運動技術。
1、運動的相對性:
自然界中所有的物體都是不斷運動和變化的,運動是絕對的。對於同一物體的運動,參考系的選取不同,對它運動的描述也不同,即在不同的參考系中,對同一物體的運動具有不同的描述,這一事實稱為運動的相對性。
2、人體的運動形式:
人體是非常複雜的,人體的運動也是複雜的。如果將人體進行不同的簡化(即質點或剛體),那麼人體的運動形式將不同。將人體簡化為質點,人體的運動形式有直線運動(包括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曲線運動(包括斜拋運動和圓周運動);將人體簡化為剛體,人體的運動形式有平動、轉動和複合運動(平面運動)三種。
3、人體運動學特徵量(參數):就是人體或人體標誌點的運動時間、空間位置,速度、加速度,人體各環節的轉動角度,角速度,角加速度等物理量。
4、人體轉動的力學條件:
人體的轉動慣量和人體轉動慣量的特點;支撐狀態下的人體轉動動作可以用轉動定理和動量矩定理對其進行分析,根據這些定理,可以對轉動動作提出一般性的原則要求.
原則要求。
第三節 人體的移動與旋轉(軸轉)
一、關於移動
摩登舞中任何動作,都離不開重心和重心移動,要達到舞姿的完美、旋轉的輝煌、舞步的輕盈和雙人舞的流暢,以重心移動為主導,才能練出規範的動作,才能有靈活、輕便的身體來從事摩登舞藝術,才能使觀眾享受到摩登舞「輕盈」、「典雅」、「舒暢」、「飄逸」的魅力,舞蹈中的移動不是前進,就是後退。不是左轉,就是右轉。聽來簡單,行來困難。首先必須設法了解怎樣去移動,一般人的錯誤都只動腳而不移動身體,好象在踢正步,但也有一些人只動身體而不動腳,好象在酒醉,身體一直推擠舞伴,這些都是不正確的。那麼如何理解移動技術呢?下面我們進行剖析。
1、重心轉換(On Weight Changes)的結果
人體的運動離不開我們的腿和腳,兩腿的交替輪迴產生了位移的變化。在此過程中,我們的身體重心也是在兩腳間進行轉換的,是接受重心和移出重心的過程。從腿上來說,可分為動力腿和擺動腿。若從腳上來說則可分為重心腳和非重心腳。很多初學者尚無法敏捷的察覺到自己是否做好完全重心轉換,此時可先將非重心腳(非承重腳)抬起,迫使他們用重心腳(支撐腳)轉移重量(重心移動),較有經驗者知道如何將身體重心在地板上進行平移到沒有重量,或依舞步控制重心的轉移的量。當我們前行時,身體重心由重心腳(支撐腳)轉移到另一隻腳(非承重腳),在此移出重心和接受重心的過程中,必定有一個很短暫的時間讓無重心的腳抬離地板未做任何重心轉換,重點是不要忽略它。在重心轉換的過程中應該有很明確的介於「幾乎全部」或是「零」的過程,但絕不是在兩者之間。如果你只是把部分的重量放在一隻腳而其餘的重量放在另一隻腳(雙腳重心),你將無法移動,除非你進行的重心轉換。
下面我們試著把全部重量放在一隻腳上,而不把重心直接越過這隻腳,以驗證一下我們是如何移動的:1、把重心完全放在左腳上。2、把右腳在無重心的情況下置於後方30厘米。3、把重心全力控制在左腳上,在頭與身體不搖晃之下使右腳往前滑過地面30厘米。現在你的右腳無重量的越過了左腳(因為你的右腳完成了由後方到前方的移動),做到這裡您一定得出結論了,移動必須是重心的移動,否則將寸步難行。
2、勢能與動能轉換的過程
一定質量的物體,在具有相對高度時所擁有的恢復能既為勢能(人體自然移動時升降是自然形成的)。下面我們作幾個實驗來討論一下能量轉換的過程。
第一種:一個直立的木竿其頂點放一個物體,若使這個木竿慢慢的傾斜,我們將會看到這樣的畫面:(1)、單從木竿來看是加速倒下的,其支撐角度是由直角到零度角變化的過程。(2)、若從頂端物體來看是一個勻加速圓的運動,其運動的軌跡是四分之一圓,既做了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木竿的長),又做了垂直方向由高到低的運動(木竿的長)。
第二種:一個光滑的半圓形凹槽,在其頂點內放一個小球,讓其自由滾動。這時我們將看到又一種畫面:小球的運動依然是一個勻加速圓的運動,到達最低點之後才慢慢減速並能夠到達一定的高度。(勻減速圓的運動)。
第三種:在一個斜面上放兩個小球,小球上放一塊木版,然後讓其自由滑動。這時我們就會非常明了,因為車的形態已經映入我們的腦海。此時我們再設想一下,如果下面的車輪換成一個橢圓形的車輪,情形又是怎樣的呢?經過一定的設定,是否可以達到讓木版做出具有一定運動規律的運動軌跡呢?答案是肯定的。
既然要移動就必須先談到動力(Dynamics)。以下是最簡明的一些前進、後退概要:
1、動力來自於重心腳的推送或拉拔。
2、向前移動時重心腳在前腳時,前腳要拉拔,重心腳在後腳時,後腳要推送。
3、前進的移動中每一步都有兩個動作一個是"拉"一個是"推"。
4、向後移動時重心腳在前腳時,前腳要推送,重心腳在後腳時,後腳要拉拔。
5、後退的移動中每一步都有兩個動作一個是"拉"一個是"推"。
6、每個重心腳在推送之前都要有一個準備動作,尤其是做完每個動作之後更需要這個準備動作,而這個動作最重要,因為它會帶給您更有速度、更順暢有力的移動以及更好的音樂詮釋,更重要的是給舞伴一個反應的空間。
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有很深的體會:在行進中我們的腳被拌了一下,就會踉蹌前倒,這就告訴我們一個自然的人體運動規律,前行時我們的重心是偏前的。而後退時由於人體的自然保護意識我們的腳是先行的(我們可以自己驗證一下,逐漸加大推、送的力量來向前和向後大步走一走)。依筆者所體會、驗證是否可以這樣理解:前進身體(軀幹)走,後退腿(腳)先行。
二、旋轉與移動的關係:
很多人在跳「轉」的舞步時,都覺得很難,跳不好的原因很多。以下是最簡明的一些旋轉概要:
旋轉與移動構成了豐富多彩的舞蹈動作,一般而言,旋轉與移動似乎是個人動作,但是在舞蹈中則是密不可分的雙人行為,在習舞的過程中時常會看到個體舞者的動作非常流暢而看不出有什麼明顯的問題,然而在配合時則會出現相當大的問題,甚至有時會完不成旋轉。由此產生的問題制約著舞者,導致很多舞者習舞多年而進步不大,如何解決此類問題將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要真正了解和明確旋轉與移動的關係。力學知識告訴我們一個物體在做圓周運動時,它會產生離心力(半徑不為零)。由此我們不難理解雙人舞與單人舞的旋轉方式是不可能相同的。因為個體在旋轉時產生的離心力是在我們身體的內部,而不會影響到我們的運動。而在雙人舞蹈的旋轉中,如果個體偏離了軸心就會不可避免的產生離心力。個體的重心偏離軸心的距離越大、旋轉的速度越快所產生的離心力越大。由此認識,我們不難理解很多舞者在跳舞時猶如摔交的原因所在。因此如何解決克服離心力的問題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沒有了離心力還會出現摔交的現象嗎?那麼產生離心力的要素有哪些呢?一是半徑(個體重心與軸心的距離),二是雙人的共同旋轉(單人旋轉產生的離心力是在個體的內部)。由此不難得出結論:只有個體在做曲線運動時才會產生離心力。這個力導致了動作的偏心,從而破壞了身體的移動。筆者經過理論研究和多年舞蹈實踐得出如下結論:前進者直線行進、超越,後退者軸轉讓位(對方直線通過)、跟隨。如能做到,相信您的舞蹈將會變得更加自然而流暢。以下幾點供您參考:
(1)、既然是軸轉就不能像前進、後退時那樣進行移動。
(2)、基本上 Spin 並不是一個移動的動作,而是一種「軸」轉。Pivot亦同。
(3)、通常 Spin 感覺略高轉,Pivot 感覺略低轉,[華爾滋的右旋轉步(Natural Spin Turn)的第四步是 Pivot,第五步為 Spin]。
(4)、探戈里沒有 Spin(高點轉), 只有 Pivot(低點轉)。
(5)、在旋轉時的那一剎那,不要一直想要移動向前,這是旋轉的要領。
(6)、旋轉時前進者是外圈,後退者是內圈(前進位造外圈,後退製造內圈)。一般來說:「向前直線『過』,後退軸轉『讓』」,做到這一點,制約流暢旋轉的瓶頸將會得到很好的解決。
順便談談如何帶動女士旋轉:有人說用身體的中心點,有人說用腳,有人說要用手。事實上,用身體或用腳或用手這都要看每人的毛病不同而定,一時之間要把它講得很清楚也是有些困難的。一般情況下,用手將會使您的舞跳得很醜陋,用腳將會使您的舞跳得不夠流暢(斷點太多),善用身體將會使您的舞更加和諧、富有美感(建立公用軸至關重要)。
第四節 人體運動的潛在規律
1、天人合一的運動「圓」
察宇宙之運行變化,無不以圓的支持為根本,月亮圍繞著地球,地球圍繞著太陽,太陽環繞銀河系,以至窮極。就太陽系而言,太陽帶領行星公轉的同時,自身也在自轉,行星在圍繞太陽公轉的同時也在自轉,宇宙的每一個個體都沿圓的軌跡公轉和自轉,是宇宙運行的一般形式,人體運動其道理亦同在於此。
人體的運動就是典型的圓的運動,這一點是由人體的骨骼決定的,人體骨與骨的有腔隙連接叫關節,人體關節有多種形狀:圓柱關節、平面關節、橢圓關節等等。這些關節的運動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將任意一個骨固定,那麼與之相連的另一骨只能圍繞關節做圓的運動,人體從末節開始,每一節都在圍繞上一節骨做圓的運動,同時以在一節骨的帶動下圍繞更上一節骨做運轉,這就如同月亮圍繞地球,地球圍繞太陽運轉一樣,人體的骨關節同時運轉起來,那情景將是何等美妙的人體宇宙運行圖。
2、圓(軸的轉動)的運動
現代科學認為:人體是在三維空間內運動的,並設立了三個運動軸。即:垂直軸、矢狀軸、額狀軸。實際上這三個運動軸與圓的運動是同一個內容,平圓、縱圓、橫圓包括了人體運行的一般規律和最基本的形式。三個運動軸從邊緣連接起來就是這三個圓。西方人善於解剖分析,所以有百萬突破。中國人把握全面、整體、求得平衡。這也是東西方文化不同所致,無論人體運動形式多麼複雜,變化如何豐富,都可以看成是這三個圓的組合變化。
第五節 「發力」、「放鬆」-- 客觀規律
舞蹈不難﹐放鬆最難﹐運動員所說的未恢復狀態﹐其實指的是肌肉未能恢復到充分的放鬆﹐以適應運動的節奏。運動中所要求的放鬆﹐又因項目的不同﹐其要求有所不同。
例如﹐馬科斯的放鬆﹐就比任何選手都要放鬆﹐也比任何選手都能收緊(指身體部份)﹐這是很矛盾的事﹐你能夠做到像他那樣的收緊和放鬆嗎?我看不容易,沒有那一松一緊、一張一弛,就控制不了運動。特別是這種緊中有松﹐松中有緊﹐是最難解決的事情。跳舞需要掌握正確的發力、用力,同時也要求跳得輕鬆、自如就顯得至觀重要了。因此我們常說的「松而不懈、剛而不僵」就是這個道理。
1、跳舞在意識上要跳得自然、輕鬆。摩登舞步的設計是符合人體工程的,是貼近自然的。摩登舞的許多基本動作與平時的步行、轉身、跑步等動作是極為相似的,是否可以從這些動作中得到啟示,獲得靈感呢?你試著在步行中加大後蹬力量,注意送腰,再加上踩實地面(跟、掌滾動),就接近於前進步(EORWARD WALK)了。又如,觀察跑步的的後蹬動作,看田徑運動教科書上的插圖,對於了解骨盆、髖關節的結構和作用,學習挺腰和髖關節發力技巧會有很大的幫助。
2、體育運動中,發力—放鬆、緊張—鬆弛的交替輪迴是動作到位、完美的重要條件和明顯特徵。在徑賽項目中,運動員強有力的後蹬結束後,立即充分放鬆整條腿部的肌肉,小腿就會自然收回貼近大腿一起擺盪向前,展示出優美的所謂「鐘擺式」的擺盪動作。同樣在WALTZ的前進、後退步中,當主力腿用力蹬地結束後,立即放鬆腿部肌肉,就能自然地完成瀟洒的腳部拖地動作和擺盪回收動作。「休息是為了更好地工作」。跳國標,一張一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3、能放鬆的地方都要放鬆。如沉肩闊肘,自然地呼吸,如何協調此乃關鍵所在﹐而在運動中﹐經常說要協調一致﹐這道理也是一樣的。如果能從上述淺顯的道理中悟出更深一層的道理﹐則很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4、細細觀察不難發現:絕大部分選手的邁步,都是利用腿部力量來推動身體前進或後退,由於關節和肌肉用力的原故,特別是膝部承受壓力最大的時候,要做到放鬆就不可能了,此時動作會顯得僵硬,而且會引起輕微的震蕩(斷點),從頭部經過空間的線條(重心運動軌跡)就可以檢驗到。
世界優秀選手,都是用身體帶動下肢移動,膝部處於不用力狀態,所以就能夠做到膝關節放鬆。兩者的膝關節都是由彎曲到伸直,但效果卻完全不一樣。膝關節放鬆的原理,就像我們原地跳起來摸高一樣:當準備跳起來的時候,身體先微微屈膝下蹲,肩背往上拉提,利用身體肩背的牽引力(慣性)帶動下肢跳起,所以,那一瞬間膝關節的伸直,是完全處於一种放松的狀態。跳舞時,若能很好的運用此原理,上身帶領著下肢,膝關節就能夠做到放鬆。但是,原理歸原理,跳舞要做到身體帶動下肢是十分困難的事,因為它受到「動中求靜」的制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