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不聽勸,婆婆對著干,媽媽也跟我吵,如何輕鬆解決與家人的養娃衝突?

文章節選自《孩子的成長,媽媽的修行》

一、界限不清,是許多家庭育兒矛盾的根源

我們幾個朋友建了個育兒群,無事時大家開始訴苦。甲說:「我結婚八年了,前面七年我和我老公吵架的次數加起來都沒有這一年為了孩子吵得多!」

乙說:「我家更慘,原來我和我婆婆關係很好,結果有了孩子以後,我們吵得幾乎水火不容了!若不是孩子實在沒人帶,我真是再也不想見到她了!」

丙說:「別說婆婆了,我媽幫我帶孩子,整天也和我吵,我的煩惱照樣不少!」

……

有了孩子以後,彷彿家庭矛盾瞬間激化,和老公吵,和婆婆吵,和自己親媽吵,和保姆吵,女人一下子變成了一隻護犢的刺蝟,對誰都不放心,覺得誰帶孩子都帶得不好,唯有自己親手帶,唉,其實自己也帶不好!

現在家庭孩子少,孩子往往就是家庭的中心,所有人的關注點都在孩子身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育兒理念,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有理,這樣帶孩子不吵起來才怪!

其實我家從前為了孩子也沒少鬧矛盾,從孩子出生當天,我們就開始吵架,我堅持母乳餵養,豆爸總是想偷偷摸摸地添加奶粉;我崇尚自由散養,豆爸想要管教孩子,讓孩子出人頭地;我對孩子總是和風細雨、溫柔有加,豆爸則時不時會吼孩子;我允許孩子吃零食,豆爸則嚴令禁止……

有一段時間,我們因為孩子的問題矛盾重重,幾乎感覺到兩個人走不下去了,那時最困擾我的就是豆爸有時候會凶孩子,明明可以好好拒絕的,他非把話橫著說出來,當時我的想法是:你凶我可以,凶我孩子?絕對不行!

記得那時我非常迷茫,還曾就這個問題請教親子教育老師,周老師問我:「女人至陰至柔,男人至陽至剛,這是先天氣質的差異,你希望你的老公像你一樣對孩子溫柔地說話,否則,你就要跟他吵架,那麼他如何體現他的陽剛?他如何體現一個父親的力量?你的兒子又從哪裡學到作為男人應有的氣概?」

老師一語點醒夢中人,我一直認為豆爸那樣對待孩子是完全錯誤的,可是我要求他完全按照我想的來做就不是錯誤的嗎?就像很多人埋怨老一輩的育兒方式有種種錯誤,認為自己的方法是新式育兒法,更人性、更先進,可是誰又能說我們年青一代的育兒方式一定比老一輩的好?

就比如,我們看不慣老人總是說「別動」「別跑」,覺得他們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可是有多少年輕的父母自己卻整天安排孩子:「你玩這個吧!」「你和誰誰誰一起玩吧!」或者走到另一個極端,什麼都不管,給孩子毫無規則的自由。

我們指責老人:「孩子摔倒,您不能去扶他,要讓他自己起來!」而我們則表面正氣凜然,實則冷血地使用我們的新方法:「寶貝,請你自己起來,勇敢的孩子需要自己起來!」

我們覺得老人看見孩子哭就妥協是不對的,我們自己則為孩子設置所謂的「暫停角」,要求哭泣的孩子去「暫停角」一會兒,哭夠了再回來。殊不知,任何形式的暫停都是一種愛的剝奪,誰能說,我們的方法就一定比老人的高明。

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就如一個硬幣的兩面一樣,不管哪面朝上,結果是一樣的,不同的僅僅是我們能說出一堆大道理,老人只能被動地聽著或者不甘心地吼幾句而已。

相反,我們因為意見不一致發生爭執的行為卻給了孩子另一種傷害。那麼,與家人因育兒觀念發生衝突時,我們該怎麼做呢?

二、家人相處兩大原則:既要劃清界限,又要真實地表達自己

我的觀點是:既要劃清界限,又要真實地表達自己。

所謂劃清界限,就是指我們要弄清楚哪些事情我們該管,哪些事情不該管,如果該管,也要清楚地知道怎麼管;所謂真實的表達自己,是指擁有並敢於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不同意就是不同意,不要為了統一戰線而違心地同意對方的做法。

比如,豆豆求爸爸陪他下去玩,而爸爸因為要工作則堅持不允,要在以前,我肯定控制不住插手,先是眼神示意他答應孩子,要是眼神不行,我就出馬了:「你就陪他去吧,工作重要,還是孩子重要?」再不行,就得吵起來,我氣呼呼地跟豆豆說:「走,媽媽帶你下去玩!」

而這事該我管嗎?明明是豆豆和爸爸之間的事情,我突破界限橫插一竿子,鬧得誰都不愉快。所以,現在出現這種情況時,我不會再主動參與,如果豆豆轉而向我求助,我會告訴他:「看起來爸爸有重要的工作要做,確實不能陪你,如果你願意,媽媽可以陪你。」這樣全家人都皆大歡喜。

再比如,豆豆想吃零食,問我:「媽媽,我可以吃山楂嗎?」要在以前,我會直接告訴他可以,可是山楂還沒進他嘴巴,豆爸不高興了,衝過來說:「豆豆別吃了,現在不可以吃山楂!」豆豆大哭:「媽媽說了可以的!」豆爸則對我怒目而視,大吼:「我說了不可以,就是不可以!」

那麼,既劃清界限又真實地表達自己該怎麼做呢?

豆豆問:「媽媽,我可以吃山楂嗎?」

我:「我是同意的,不過媽媽很尊重爸爸,爸爸的意見也很重要,你可以問問爸爸。」

豆豆:「爸爸,我可以吃山楂嗎?」

豆爸:「嗯,現在還有半個小時就要吃飯了,我擔心你吃完山楂就不吃飯了。」

豆豆:「那我先吃一塊,吃完飯再吃一塊怎麼樣?」

同意孩子吃山楂,這是我真實的表達,豆爸即使不同意,我也不插嘴,更不強令豆爸同意我的做法,這是劃清界限。當然,這是皆大歡喜的局面,萬一豆爸就是堅持孩子不能吃山楂呢,這時豆豆很可能會哭著來找我,如果我擅自同意孩子可以吃,或者暗示豆爸同意,那又是界限不清了,真正界限清晰的做法是傾聽豆豆,因為此刻豆豆有情緒,有未被滿足的需要,所以他處在情緒區。孩子處在情緒區,父母應該做的就是傾聽,而不是自己跳進情緒區,跟家人吵架。傾聽過後,我可以邀請孩子來一起解決這個問題。

三、界限清晰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既劃清界限又真實表達自己,這兩點也適合於婆媳在育兒觀念上的衝突。比如婆婆追著孩子喂飯,媳婦實在受不了,那麼可以在孩子不在的時候,用非指責性的語氣向婆婆坦陳自己的想法:「當您今天中午追著寶寶喂飯時,我有點擔心,一方面怕寶寶吃得太多了,過度餵養;另一方面也怕飯菜涼了,您吃不好飯,弄壞了您的身體!」

不當著孩子的面阻止婆婆喂飯,這是界限清晰,以非指責性語氣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是真實地表達自己,都這樣做的話,婆媳之間還有什麼矛盾不能化解嗎?

同時,這樣做也給孩子做了一個示範:人與人之間有各種不同,你有這樣的觀點,我完全可以有那樣的觀點;每個人的觀點都很重要,我們不需要為了附和別人而放棄自己的觀點,我們也不能強迫別人認同我們的觀點;觀點上的不同可以通過平等、尊重的方式進行溝通,即使無法溝通,不同的觀點也是可以共存的。而更重要的是,孩子將會學到分清界限,尊重他人的界限,尊重自己的界限,這是界限清晰的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四、化解家庭育兒衝突從改變自己開始

有人會說:「天哪,太難了,要我整天這樣說話還不累死,而且他們有些觀念就是錯的嘛!我能看著他們毀了孩子嗎?」

其實,沒有孩子會因為家人一時不恰當的養育就毀了一生的,正如《那些母乳餵養的日子》一書中說的那樣:「養育孩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允許我們犯錯誤,更給我們機會改錯誤。」只要不是致命的錯誤,一般不恰當的養育方式也只是影響一段時間而已,更何況身為媽媽的我們是真正把握育兒主動權的人,能給孩子最大影響的是我們,而不是別人。

我們都知道植物具有向光性,無論多麼惡劣的環境,都不能阻止其向著陽光的方向生長。其實孩子也一樣,他們天然地就會向著光和愛的方向成長,尤其是當這份光和愛是來自父母的時候,孩子受家裡其他人的影響其實很微弱。

再說,我們不能改變家人的做法,但我們卻可以通過改變自己來影響他們。想要家人變成什麼樣,自己就得活出什麼樣的品質來,只要你自己真的改變了,家人自然會調整他們的振動頻率與你相適應,這也是人以群分的原因。

當然,對於很多媽媽來說,她們最苦惱的不是自己的界限問題,而是家裡其他人尤其是老人界限不清,經常會幹涉媽媽養育孩子的權利:「孩子想要這個變形金剛就買吧,你不捨得錢,我來付!」「孩子不想睡覺就不睡嘛,幹嗎要強迫他?」……

如果媽媽還堅持自己的觀點,孩子馬上就會抓住這個空子:「奶奶,您真好!我最喜歡您了!壞媽媽、臭媽媽,我不喜歡你這個媽媽!」

任何一個媽媽聽到這樣的話都會不舒服,既傷心委屈,又擔心孩子真的會被老人給搶走了,不知不覺自己的界限就動了,原來不同意的事情也就同意了,結果除了生一肚子氣,啥也沒撈著。其實孩子,尤其是七歲以前的孩子是最活在當下的,他們說這句話僅僅是為了試探你的反應或者發泄內心的不滿,而不是對你這個人整體的評價,如果你生氣了、退讓了,那他就掌握了下次對付你的方法了。

所以,真正能幫助到孩子的做法是媽媽不動聲色,柔和地傾聽孩子的情緒:「媽媽不讓你買變形金剛,也不讓奶奶幫你買,這讓你很生氣。」不管孩子有怎樣的狂風暴雨,媽媽要巍然不動,因為我們是在幫助他,而不是在控制他,我們做我們應該做的事,而不是僅僅做讓孩子高興的事,一個好媽媽也不是一個總讓孩子高興的媽媽。

經過幾次這樣的事情以後,孩子自然就能明白媽媽的界限在哪裡,有界限才會安全,孩子真正喜歡的是有界限的成人,所以你完全不用擔心將來孩子不跟你親密。對於老人,我們可以選擇事後解釋,我們尊重他們,但我們有自己的界限,或許老人當時會不舒服,但經歷幾次類似的事件以後,他們很快就會學會尊重我們。

記得文章的開頭,我說過那時和豆爸在育兒上的爭執,大家知道後來怎麼樣了嗎?當我發生變化以後,豆爸忽然間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開始真正尊重孩子和我的想法,而且在我的影響下,他也參加一些親子教育課程。現在他是我們幼兒園的模範爸爸。

而大家知道當父母有界限以後,孩子是什麼樣的嗎?

記得去年八月份,我去山裡參加幼師培訓時,和幾位老師合租了一套房子,有一天同住的一個老師的孩子把一塊蛋黃派放在沙發上,豆豆很想吃,就問:「媽媽,這是燕子姐姐的蛋黃派吧,她還吃嗎?」

我還沒回答,燕子的媽媽房老師看見豆豆垂涎欲滴的樣子說:「你吃吧,送給你了!」

豆豆:「燕子姐姐知道嗎?」

房老師:「沒關係,送給你了。」

豆豆:「那燕子晚上回來想吃了怎麼辦呢?」

房老師:「沒關係,她還有別的呢,你吃吧,我可以做主。」

豆豆邊流口水邊說:「這是你的東西,還是燕子的東西?」

房老師:「這是我買給燕子的,我做主送給你了!」

豆豆:「你買給燕子的,那不是燕子自己的了嗎?你怎麼還能做主?」

……

豆豆就這個問題一直流著口水和老師說啊說啊,好幾次口水都快掉到蛋黃派上了,自己又趕緊吸回去,最後我們幾個大人好說歹說,勸了十多分鐘,他才流著口水把蛋黃派給吃了。

當時老師不禁大為感嘆:「這個孩子的界限實在是建立得太好了,我從事教育這麼多年,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孩子!」


推薦閱讀:

俄媒:湄公河為中國,與越泰等國衝突埋下隱患
烏克蘭敖德薩市發生衝突致43人死亡
論中西法律價值觀念的衝突與融合(上)
配偶忠實義務與隱私權保護的衝突與協調

TAG:媽媽 | 衝突 | 婆婆 | 輕鬆 | 家人 | 老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