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必讀的中國帝王史(十二、武則天)
歷史上的女陰謀家、女野心家隨便掃掃就一大堆,但出色的女政治家卻鮮見。女人並不是天生就熱衷於雞零狗碎,只是她們的空間太小,要想搶到糖吃,不得不越發顯得陰冷、狹促、歹毒。而僅僅有心計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漢朝呂后、遼景宗蕭皇后、武則天和孝庄太后等寥寥幾個女人可擠入政治家行列。她們在駕馭一個帝國的過程中創造了無窮的樂趣,這比駕馭一個男人更刺激。
而武則天比哪幾個更偉大之處在於她終於如願以償做了皇帝。她是中國歷史上惟一的一位真正的女皇。她死後在乾陵立了一塊中國惟一的無字大碑。她又是中國歷史上惟一的能與皇帝合葬的女人。她所佔的「惟一」實在太多,在無數傑出的古代女性當中,在數不清的爭權稱制的帝妃皇后當中,能佔得到一個「惟一」的,就已很了不起,而武則天卻在許多方面都「創下了歷史記錄」。如果把中國的歷史比作一場群雄逐鹿的運動會的話,那麼,武則天不僅囊括了女子項目的絕大多數金牌,連男子項目的一些獎牌,她也當仁不讓地摘走了。
另一方面,對於武則天本人,又歷史講不清,文學寫得亂,哲學思不透。她兇殘淫蕩、陰忍好殺,但又果斷剛毅,知人善任。她既是傑出的政治家,又是心狠手辣的女人;她既是整個唐朝的祖母在太廟裡千秋享配,又是一個篡位而顛倒朝代的人物,修撰國史真夠為難的。連黃仁宇都說了:這段史實,不易置評。所以有人說,武則天是考學人智慧的一個好題目。她做盡了壞事、恥事、惡事,但其統治的歲月,又被史書上稱為一個好時代,是從初唐的「貞觀之治」過渡到盛唐的「開元盛世」的關鍵。
確實,武則天的出現「留給史書一頁新」,儘管「後人紛紛論古今」,她的歷史意義卻是誰也抹煞不了的。
烈女雄心
武則天,山西文水人,生於624年。其父出身於木材商人,官拜正三品工部尚書都督等大官。其母楊氏,出身名門大族,其父楊達是隋朝的宗室宰相,至唐代,楊家在京城裡也還是顯赫的宗族。儘管如此,武則天的家庭在當時也還是不入上流社會的「寒族」。武則天的父親靠做木材生意致富,後結識李淵,在晉陽起兵以後,李淵命他為行軍府司鎧參軍,一直為唐軍提供軍需,直到唐軍進入長安,被李淵尊為「太原元從功臣」。然而,這並不能改變他的家族出身,按當時的門閥觀念,所謂名門望族,是在一百多年間一直控制著西魏、北周和隋、唐政權的關隴集團,只有出身於這些家族的人,才能獲得朝廷的承認,才有資格在朝廷中擔任重要的官職。按武則天父親的經歷和官位,當然可以躋身於士族之列,但論其血統出身,卻是寒微之族。唐太宗貞觀十二年,朝廷修《氏族志》,不列武姓,「不敘武氏本望」,社會上也攻擊武家是下等族姓,甚至連突厥人都稱:「武,小姓。」武家被排斥在貴族之外,想取得很高的權力和職位,是十分渺茫的。
武則天就生長在這樣的家庭里,既有著上流社會的榮華富貴,又有著寒門微族的「歷史出身」。上流社會的生活刺激了她的權勢欲,寒門微族的出身又使她無法實現攫取權勢的慾望。武則天自小就在這種矛盾的心理狀態下長大,逐漸養成了她那種仇視名門士族、不擇一切手段地攫取權力的性格特徵。
的確,在她的身上,是看不到多少「貴族氣質」的。唐太宗貞觀十年(636年)元月,長孫皇后去世,次年,太宗聽說武則天長得端莊漂亮,操行方正,就把她召入宮中。入宮後,武則天深得太宗皇帝喜歡,立為才人,並賜名曰「武媚」,人皆稱其媚娘。
召她入宮之時,武則天年僅14歲,一般說來,這種年齡的女子都不願離開父親,況且一入深宮,如同生離死別。而小小年紀的武則天卻把這看成是一個進身的機會,並且可以擺脫兄長們的管束和壓抑,因此,她很高興進入宮廷。當時,她的母親「慟泣與訣」,武則天反倒覺得大可不必,而是笑著勸慰母親說:「我去見天子,怎麼能知道不是福分呢?為什麼要哭哭啼啼,作兒女之悲?」
武則天為人聰慧,又愛讀史書,愛考慮政事人情,遇事願意多聽多看多想。她不只具有稚嫩妖媚的姿容、纏綿溫和的柔情,而且還有剛烈果敢的性格。據《鶴林玉露》記載:西域吐蕃國給太宗進貢一匹寶馬獅子驄,十分猛烈強悍,誰也無法馴服它。太宗親自去控馭,也無法制服。當太宗為此而感嘆時,武則天脫口而出:「臣必能制服這匹馬。」太宗忙問她有什麼辦法,武則天回答說:「我有三樣東西可以制服它。開始用鐵鞭狠勁地抽它,如果不服,就用鐵棍狠狠地敲它,如果還不服,就用匕首刺入它的咽喉。」太宗心中一陣愕然,一個15歲的女孩子居然以如此險惡而又昂然的態度來說出這種字字殺機的話,莫非她真是個魔鬼般的女人?唐太宗心中頓時激起了殺機,然而賜死的詔書終究沒有下達,這使武才人自己也感到驚訝。從此,她素衣淡裝,更加謹慎地克盡職守。或許她自己也未意識到,她內心已萌生了殘忍的意念,但她忍耐的功夫也更深厚了。
太宗第九皇子晉王李治,是已故的長孫皇后之子。他生於貞觀二年,和武則天同年,是一個喜愛文學、唇紅齒白的文弱少年,深受太宗寵愛。
貞觀十七年,太子承乾因謀反被廢為庶人,立晉王李治為太子。為慶賀立太子一事,太宗召來長孫無忌等重臣,在甘露寺內室舉行了小型宴會。李治在中途入廁時,看到如花似玉的武才人。對於這位秀女,李治早有愛慕之心。此刻,自己身為儲君,又是酒後,兩人第一次有了短暫的親昵。
貞觀二十三年晚春三月,太宗忽然龍體欠安,4月1日遷入終南山翠微宮避暑養病。太子李治日夜侍候在病床邊,能更加頻繁地和武才人見面。而武則天也希望把自己的終身託付太子。於是,就想方設法地接近太子,並取得他的好感。太子李治生性懦弱,遇事沒有主張,乍遇武則天這麼一個美麗端莊、通達事理而又善於理事的年輕女子,不禁傾心。
終於,他們在設備豪華如寢宮的廁所所里發生了第一次親密的肉體關係。李治在意想不到的時候,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得到了夢寐已求的名花。事後,她依在太子懷中,雙眼閃著神秘妖冶的光輝,請求太子以天下之主的身分發誓不會拋棄她。一向性格懦弱,處處依附於父皇的李治,面對楚楚動人的心上人,第一次由衷地感到自己即將成為天子的喜悅。他如同昏迷一般向武則天說道:「我發誓,以天子的身份……」
當時,民間有種神秘的說法:「唐三世之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聽到這種說法後,唐太宗詢問太史令李淳風,得到的答覆是:「這個人已經在宮中,30年後當有天下,殺李唐子孫殆盡,其徵兆已成。」唐太宗大驚失色,準備盡殺可疑的人。李淳風說:「天之所命,人不能違,王者不死,徒多殺無辜;且自今以後30年,其人已老,或者頗有慈心,為禍或淺。今天如果把她殺掉,上天或者更生出一個年輕力壯的來,肆其怒毒,恐怕那時陛下的子孫更加無遺類了啊!」
英武絕倫的唐太宗懷疑日後的「女主武王」就是他眼前的武則天。不久太宗病重,他擔心西漢呂雉專權的局面再度出現,便決定把武則天賜死。一天,太子李治和武則天一起在床前服侍太宗,太宗對武則天說:「我自從得了痢疾以來,醫藥無效,反而越來越重。你多年服侍我,我不忍心把你扔下,我死以後,你打算怎麼辦呢?」
武則天一聽,即刻嚇出了一身冷汗,但她很快地鎮靜下來,對太宗說:「我蒙皇上的恩寵,本該以死來報答皇上的大恩大德。但您的身體未必不能痊癒,所以我也不敢馬上就去死。情願削去頭髮,披上黑衣,吃齋拜佛,為聖上祈禱,聊以報答聖上的恩德。」武則天的回答非常機智,在當時看來,惟有出家才是一條自我保全之道。
太宗想了一想說:「好吧,你既有這個想法,馬上就出宮去吧,也免得我替你操心了!」武則天如同得了大赦令一般,急忙收拾行裝,準備出家為尼。太子李治雖然不舍,但也無法挽留,後來聽得太宗喃喃自語說:「我本想把她賜死,又覺得實在不忍心,她既削髮為尼,也就罷了,世上總沒有尼姑當權的。」
踏著女兒的屍體當皇后
不久太宗駕崩,武則天就和一些沒有生育過子女的宮女被送進感業寺,削髮為尼。太子李治即位後,對武則天十分思念,只是無由把她請回宮中。
到了唐太宗去世一周年的時候,唐高宗(即太子李治)借父親忌日去感業寺進香為名見到了武則天。史書上記載說:「忌日,上詣寺行香見之,武氏泣,上亦泣。」唐高宗雖然思念武則天,可因為她曾侍奉過唐太宗,還是不敢公然把她弄回宮中。
兩人相見一事被高宗的王皇后知道了,當時,高宗正寵愛蕭淑妃,王皇后吃醋,就鼓動高宗把武則天接回宮中,目的是為了分蕭淑妃的寵。有皇后的主動支持,高宗這才把武則天接回宮中。武則天在進宮之初,非常清楚自己的境地,就採取了卑躬屈膝的態度奉事皇后;皇后十分喜歡她,曾多次在高宗面前說她的好話。但不久,高宗就專寵武則天,把她封為昭儀,皇后與蕭妃同時失寵,於是,兩人就又聯合起來對付武則天,武則天胸有城府,並不懼怕。
但是,王皇后是有強大的門閥士族勢力支持的,當武則天懷孕的消息傳出以後,王皇后因自己沒有生子,就十分恐懼,恐怕武則天一旦生子,自己的皇后之位以及未來就會受到威脅,於是,就聯絡她的舅父中書令柳爽等人,立後宮劉氏所生的唐高宗的長子李忠為太子,並把當時的重臣長孫無忌、褚遂良、韓瑗、于志寧、張行成、高季輔等人拉進了輔佐太子的班子,經營得如同鐵桶一般。
宮廷內外聯合起來搶立太子事件深深地刺激了武則天,從此她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即使沒有當過太宗的妃子,也不可能得到大臣們的支持,其根本的原因,就是自己出身寒微。她從此看清了,內廷中王皇后容不得她,外廷中士族大臣更容不得她,她處於內外夾擊的地位上,要想達到自己的目的,靠正常的手段是不行的了。
武則天的性格是遇強則怒,迎難而上。她大肆結攬人心,凡是王皇后和蕭淑妃不喜歡的人,她都傾力接納,把自己得到的賞賜全都分給他們,因此,皇后和蕭淑妃的動靜她全都知道,每每把這些事情告訴給高宗。然而,只靠這些,還遠遠不夠。
武則天在尋找時機。公元654年春,武則天生下一個女兒,極其靈秀可愛。王皇后聽說,也前去探視撫抱。王皇后剛走,武則天就聞報高宗要來,她渾身一震,覺得千載難逢的好時機到了。於是,她把手伸進被窩,狠狠地掐住女兒的脖子,直到掐死,然後再把被子蓋上,若無其事地出去迎接高宗。
等高宗進來,武則天承笑如前,毫無慌亂之舉,待高宗打開被子想看女兒時,卻發現女兒已經死了。武則天故作吃驚,大聲悲號。高宗忙問左右的侍女,都說王皇后剛剛來過,高宗憤怒地說:「皇后殺了我的女兒。」武則天又乘機曆數王皇后的罪過,王皇后是有口難辯了。自此,高宗就下決心廢掉王皇后,立武則天為皇后。
小公主死後僅11個月,武則天在隨高宗和姐姐武氏參拜昭陵的途中又生了一位皇子。在武則天懷孕時,高宗曾寵幸過她的姐姐,在一年中連生兩胎,似乎也太密了些,所以宮中盛傳六皇子李賢的生母不是武則天。這個傳言造成了日後武則天與李賢母子不和的悲劇。
在當時的情況下,恐怕踩著自己女兒的屍體往上爬是惟一有效的方法,除此之外,還真無計可施,但就是這樣,也非一帆風順。
武則天早在掐死女兒之前,就已設法讓王皇后的堅決支持者柳爽被迫辭職,現在剩下的關鍵人物是高宗的舅父太尉長孫無忌,武則天請母親去說情,並和高宗一起親自到長孫家去送禮致意,但封官許願,軟纏硬磨,一概無效。禮物也被退回,出身高貴的長孫心中暗罵武則天是個亂倫的女狐狸精,絲毫不為所動。
凡是這樣上書的都受到皇上的獎賞,而持反對態度的長孫無忌等重臣卻日受冷淡。
武則天終於明白,她是無法取得關隴貴族集團的支持的,於是,她到一群不得志的寒門庶族出身的官吏那裡去尋找支持者,如中書舍人李義府、王德儉、御史大夫崔義玄、御史中丞袁公瑜以及許敬宗等人。武則天在朝廷中得到了這批人的支持,她就軟的不行,來硬的了。李義府首發其難,率先上表請求廢王皇后而立武則天。永徽六年(655年)八月,唐高宗正式提出廢立皇后事宜,長孫無忌一派當然是「瀕死固爭」,褚遂良等人也來諫勸,並說皇后出自名家,不可輕易廢棄,即便要立新皇后,也應選擇名門淑女,不該立武則天這種奉事過先帝的人,並舉出妲己、褒姒等妖女亡國的前朝事例,諫阻唐高宗。在當時的宰相中,惟有李勣說這是陛下自己家裡的私事,何必要問外人呢?」
九月,貶褚遂良出朝。加上高宗又查出王皇后在宮中搞巫術活動,王皇后和蕭淑妃終於在十月雙雙被廢為庶人,武則天順利成為皇后。十一月,李勣在太極殿主持冊後典禮。打扮得活仙女一般的武則天,身著皇后大禮服在肅儀門的城樓上接受文武百官及外國使節的朝拜。這個史無前例的皇后受朝拜的命令使聞者無不為之震驚。第二年,太子李忠被貶為梁王,立武則天之子李弘為太子。永徽六年11月1日,王皇后被廢后的半個多月,舉行了冊後大典。
出身低微的武則天終於實現了她登基的第一步,成為令天下俯首、威儀逼人的大唐皇后,時年28歲。
告密和酷吏
武則天當皇后的目的達到了,她的第二步計劃是攫取權力。
武則天當皇后以後,當務之急是把原皇后一黨徹底整垮。她把王皇后、蕭淑妃禁死於冷宮,把褚遂良貶死在愛州,逼令長孫無忌自殺,又殺柳爽於象州,韓瑗被逼死在振州,這些人的主要親屬也都被殺或遭貶謫。至公元659年,長孫無忌的權力集團被徹底摧垮,「自是政歸中宮矣」。
據史書記載,高宗不僅懦弱寡斷,而且身體不好,經常頭暈目眩,不能理事,政事均交武后處理。「上初苦風眩頭重,目不能視,百司奏事,上或使皇后決定之。後性敏捷,涉獵文史,處事皆稱旨,由是始委以政事,權與人主侔矣。」說她的權力與高宗相等還是輕了,其實實權是操在武則天的手裡,尤其顯慶年間以後,更是如此,以至與高宗並稱「二聖」,與皇帝無異。
但武則天專權日久,必然會從多方面產生問題:一是她自己一反過去卑躬屈膝的常態,作威作福起來;二是高宗的權力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常常覺得很憤怒。再加上不久武后又懷孕了。而皇后的懷孕等於使高宗徒有虛名地過上了清心寡欲的生活。就在這時,皇后的姐姐韓國夫人又一次進宮來了。與皇上分別了8年的韓國夫人不愧是武后的姐姐,雖已年過四十依然楚楚動人。武后立刻知道皇帝和韓國夫人又恢復了關係。不久後,韓國夫人卻神秘地死了。武后則果斷地改變了後宮妃嬪的名稱,等於把這些有名無實的妃嬪全部取消改為侍奉帝後做事的女官。
高宗對此氣得咬牙切齒,卻又無可奈何,連反駁的勇氣也沒有。從此,他深厭武后,並開始對韓國夫人的女兒、武后年輕貌美的甥女魏國夫人感興趣。魏國夫人相信是姨母害死了自己的母親,於是存心報復,故意挑逗高宗,博取其歡心。高宗因失去權力而倍感寂寞,終於和年輕美艷的魏國夫人發生了關係。魏國夫人迫切地要求高宗正式封她為貴妃,武后表面上不加阻止,但很快魏國夫人就在武后親自參加的一次武氏家宴上中毒死去。
武后誣陷說這是武惟良等親屬投毒欲殺害自己,卻錯殺了魏國夫人。於是,武惟良等人被立刻處死。這些過去曾惡待過武則天母女的武氏親族連同武后的小情敵一起全部死去了。
在這種情況下,高宗授意宰相上官儀起草詔書,要把武則天廢為庶人,上官儀正想如此,就欣然從命。
武則天安插在上官儀身邊的暗探見事不好,急忙跑去告訴武則天。武則天當即跑到高宗那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居然說服了高宗,使高宗覺得武則天的行為情有可原。高宗心一軟,就說自己本無此意,是宰相上官儀先提出來的。於是,武則天就使人誣告上官儀與過去的太子李忠一起謀反,上官儀、上官庭芝父子被處死,上官儀的妻子及女兒上官婉兒沒入宮廷為奴。李忠被賜死於黔州。
從此以後,高宗更加依靠武則天,每當上朝,武則天總是垂簾聽政,黜陟、生殺之權皆歸中宮,天子唐高宗只做了武則天的應聲蟲而已。
武后對反對自己的人絕不手軟。周王李哲的王妃趙氏說起來還是武后的親兒媳,母親長樂公主是高宗的姑母。由於她常和母親安慰高宗,難免說出不滿武后的話來,被武后下令廢妃,活活餓死。
674年8月,「皇帝稱天皇,皇后稱天后」。至此,長達十幾年的皇后——太子權位之爭以武則天的完全勝利而告終結。這場勝利,決不僅僅是武則天一人的勝利,也代表了一定的歷史性的轉折,因為代表寒門庶族地主的政治力量終於登上了歷史舞台。在這場鬥爭中,王皇后——長孫無忌一邊是一百多年形成並延續的門閥士族地主力量的代表,是部曲佃客制經濟的代表;而在武則天——李勣的這一邊,是新進的寒門庶族地主力量的代表,是契約佃農制經濟的代表。武則天的勝利,在一定意義上說是庶族地主的勝利,這次勝利標誌著魏晉以來四百多年由門閥士族掌握國家政權的歷史結束了,而新興的地主階級逐步掌握了實權。這對解放思想、活躍生產力、促進中國歷史的發展是有積極意義的。
武則天充分顯示了她政治家的氣魄,在稱「天后」後的四個月,她即向高宗提出了十二條政治建議,史稱「建言十二事」。這十二項內容,是武則天經過對唐代社會長期的觀察和仔細的研究而有針對性地提出的,其中包括:一,發展農業,減輕賦稅和徭役;二、京城附近的百姓,免除租稅和徭役;三、停止對外用兵,以道德教化天下;四、普天下無分南北,不論宮內宮外,一律禁止浮華謠巧;五、避免大興土木,節省開支和勞動力;六、廣開言路;七、杜絕讒言;八、王公以下都要學習老子的《道德經》;九、父在母亡,為母守孝三年;十、上元前,有功勞發給委狀的,無需再進行考核;十一、京官八品以上增加俸祿;十二、文武百官任已久,才能高而職位低的,可以超級晉陞。
「建言十二事」大體上可歸納為三點:一是務本戒奢;二是杜絕讒言;三是維護新官僚集團的利益。這在當時得到高宗李治的褒獎和文武大臣的廣泛支持。
在「建言十二事」提出後三個月,武則天又請求李治召集文學之士來宮修史。高宗李治對修史之事不置可否,完全由武則天處置。武則天廣羅當時的文學之才如元萬頃、范履冰、劉禕之、苗神容、周思茂、胡楚賓等北門學士,裁決政論,控制宰相權力,和十二條陳一樣起到了逐步控制政權的目的。
為了從觀念上徹底打擊舊的門閥士族,也多少有泄憤的目的,武則天另修《姓氏錄》,以取代太宗時期修的《氏族志》。《氏族志》不載武氏宗族,武則天受盡了惡氣,這次,她重修的《姓氏錄》,把皇后的家族列為第一,按當時官品的高下分為九等,凡五品以上的官員皆可入錄,升入士流。這樣,大批出身於寒門的庶族地主知識分子蜂擁而來,確實給當時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帶來了一股生氣,這對促進當時社會的發展,確有好處。而那些關隴門閥士族的餘孽們,完全喪失了憑祖先留下的族望而陞官的政治優勢。他們當然極為不滿,諷刺《姓氏錄》是賞軍功的「勛格」,根本不是貴族志。但武則天不管這一套,她用行政的方式強行收回《氏族志》,推行《姓氏錄》,在當時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高宗疾病纏身,隨著年齡的增長,病勢越來越重,他曾經想把皇位傳給太子李弘。太子李弘「仁孝謙謹,上甚愛之」,又加上「禮接士大夫,中外屬心」,頗有政治才能,因此,高宗對他甚為看重。但武則天卻不喜歡他,有一次,李弘發現宮中幽閉著蕭淑妃生的兩位年逾三十的姐姐義陽公主和宣城公主,她倆自母親死後被幽禁在宮中已長達19年了。於是他就親自向母親以強烈的口吻上奏,要求立刻釋放兩位同父異母姐姐。武后不願和李弘為此爭執,竟破例依允。兩位公主得配良人,不能不感謝太子李弘。
還有幾次也違忤了武則天的心意,使之失寵於母親。其實,這是次要的,關鍵是李弘勢必要與武則天爭權。於是武則天用毒酒藥死了親生兒子李弘。675年4月13日,李弘與父皇母后共進午餐時,身體不適。飯後不久,便強烈地抽搐,暴死於合璧宮倚雲殿。李弘死時七竅流血,很像他的肺疾發作。
李弘死後第二天,高宗提出要退位,因宰相們強烈反對乃罷,武則天則廢朝三日。
李弘死後,立武則天的次子李賢為太子。經李弘之死的打擊,高宗病勢更加沉重,頭暈目眩不能視事,就想讓位於太子,但武則天堅決反對,高宗只得打算讓位於皇后。過了幾年,高宗還是想讓李賢監國,而李賢並不願聽武則天的話,於是,武則天就又以李賢「頗好聲色」為由,把他廢為庶人,押至京師幽禁起來。繼而立三子李顯為太子。
683年唐高宗病死,太子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高宗臨終遺詔說:「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天后進止。」武則天以皇太后的身份臨朝稱制。一次,中宗想讓岳父韋玄貞為宰相,並授給乳母的兒子一個五品官,宰相裴炎覺得不妥,跟中宗爭執起來,中宗年輕氣盛,發怒說:「我就是把天下交給韋玄貞,又怕什麼?」裴炎感到很害怕,就跑去告訴了武則天,為了防患於未然,武則天下詔「廢中宗為廬陵王,扶下殿」,改由其四子豫王李旦為睿宗,但睿宗住在另一個地方,不得參預政事。同時,武則天又派人逼死了廢太子李賢。
武則天清除了一切阻礙勢力,準備好了登基稱帝的工作,李唐宗室知道武則天稱帝必然要除盡李氏宗族,所以十分害怕,人人自危,不斷有人起義。
在武則天臨朝稱制後的第七個月,揚州發生了徐敬業叛亂,朝中宰相裴炎也與之相勾結,可謂內憂外困。但武則天臨危不亂,她先不失時機地斬除了裴炎、程務挺等人,以除肘腋之患,又急調三十萬大軍,在不到五十天的時間裡平定了徐敬業之亂。
平息了叛亂,又清除了潛在的威脅,武則天在洛陽宮乾元殿召集了一次群臣聚會。會上沒有輕歌曼舞,沒有美酒佳肴,只有令人窒息的氣氛。武后端坐御椅上,用逼人的目光掃視著群臣說:「朕親政以來,自以為無負眾卿,無負於天下,眾卿知否?」群臣齊聲應諾:「陛下功高德厚,天下盡知。」武后接著說:「朕奉事先帝二十餘載,一直是至忠至勤,憂心天下。各位公卿的富貴,都是我給你們的;天下安定,百姓康樂,也是我促成的。等到先帝去世,把天下託付於我,我不愛惜自己而愛惜百姓。對臣下更是愛之如子,恩寵有加,可是現在叛亂的人,都是出自將相,你們為什麼這樣忘恩負義呢?在你們這些元老重臣之中,倔強難道有超過裴炎的嗎?糾結亡命之徒率眾征戰有超過徐敬業的嗎?在握兵的宿將之中,攻佔必勝有超過程務挺的嗎?這三個人,都是很有聲望的。但他們不利於朕,與朕為敵,朕都能殺掉他們。你們有比這三人更厲害的,有異圖者請早點動手,不然的話,就該洗心革面,老老實實,免得身敗名裂,怡笑天下!」被激怒的武則天言詞犀利,情緒激昂,嚇得滿朝文武匍伏在地,心驚肉跳地說:「陛下天威,臣願效犬馬之勞。」
688年,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看到武則天登基稱帝的時機已經成熟,就暗地裡派人在一塊白石上鑿上「聖母臨人,永聖帝業」的字樣,並使雍州人唐同泰奉表獻之,謊稱獲之於洛水。武則天聞訊大喜,當即下詔把這塊石頭稱之為「寶石圖」,並於當年五月選擇吉日,親臨洛水拜受寶石。武則天把獻圖有功的唐同泰提拔為游擊將軍,讓他參預辦理此事。到了選定的日期,武則天「告謝昊天,禮畢御明堂,朝群臣」,不久即正式加尊號曰「聖母神皇」,從這個時候起,武則天開始稱「陛下」。
李唐宗室眾人十分清楚,武則天已是實際上的皇帝了,至於名義上的登基改號,只是一個時間問題,李唐宗室所面臨的,卻是一場滅頂之災。出於自我保全之計,他們紛紛起兵。首先,李唐宗室以「迎還中宗」、「救拔睿宗」為旗號號召眾人,但因范陽王李靄出首,密謀敗露,倉促之間,韓王李元嘉首先起兵,繼而琅琊王李沖在博州起兵,越王李員在豫州起兵,霍王李元軌在青州起兵,魯王李靈夔在邢州起兵。但這時國家較為安定,人民不願為一家一姓的名利再去生什麼內亂,於是,李氏諸王的軍隊皆無鬥志,武則天的兵馬一到,不是墜城投降,就是紛紛逃走,根本不堪一擊,在很短的時間內,李氏諸王的這次叛亂就被武則天輕而易舉地鎮壓下去了。
李氏諸王的這次失敗也說明,關隴貴族門閥在社會上也逐漸喪失了人心。因為一百多年以來,這些門閥士族在大眾中很有影響,很有號召力,李淵起兵後人心迅速歸附,就是最好的例證。在唐朝社會安定發展了幾十年以後,庶族地主的力量興起,逐漸取代了門閥士族的影響,人們開始不願為一家一姓效力,開始考慮社會的公平與正義,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歷史的進步。而李氏貴族集團歷代以武力為勝,如今其子孫也失去了祖先的雄威,看來,門閥士族的衰落已是無法挽回的了。
在鎮壓了這次叛亂以後,武則天果真決心清除敵對勢力了。她採取了三條措施:一是鼓勵告密;二是嚴刑逼供;三是任用酷吏。武則天在朝堂之上設立了一個銅製的告密箱,專門用來接受告密的文書,並下令,無論什麼人,都可以到京城面見皇帝,告發機密;凡是告密之事,任何人不得盤查、阻攔;外地來京告密者,不論職位高低,哪怕是農夫樵子,也一律按五品官員的標準供應食宿,到京後可住官家客館。更妙的一條是,如果告密有功,那就破格封官;如果告密失實,也絕不加以追究。於是各地告密者蜂擁而至,告密者日益增多,積案如山。
武則天還從告密者中把周興、來俊臣、索元禮等酷吏提拔上來,專門負責告密案件的處理,進行「肅反」,他們秘密觀察李氏宗族中王公大臣的行跡,一有可乘之機,他們立即加以逮捕,酷刑逼供,誣其謀反。這些人多出身無賴,狡詐殘忍、慣於陷害無辜,是一幫殺人不眨眼的刻子手,使用異常殘酷的手段,幫助武則天鎮壓異己。周興、來俊臣、索元禮等酷吏還編寫《告密羅織經》,教授門徒,以便羅織害人,並創製出「方梁壓髁」、「獼猴鑽火」、「驢駒拔橛」、「鳳凰亮翅」等酷刑和「求即死」、「死豬愁」、「定百脈」等刑具。這些酷吏每人都殺了數千人,其中尤以來俊臣為最,一破獲「罪犯」就連及千餘家。在這次運動中,大臣被殺者數百家,李唐宗室被殺達數百人,刺史以下官吏被殺者更是不計其數。武則天的這種十分過火的恐怖政策,造成了無數人的屈死。
就這樣,武則天藉助告密和酷吏一舉蕩平了李唐宗室勢力,宗室子弟幾乎被斬盡殺絕,道路已經掃平,人心已經歸向。朝野上下「人人自危,相見莫敢交言,道路以目」,確實是無人敢造反了。
至此,武則天的第三步計劃其實已完全實現,至於做皇帝的名號,只是一個手續問題。
登基改國號
690年,洛陽魏國寺有個法明和尚,利用武則天要稱皇帝的心理。作了《大雲經疏》獻上。「經疏」中牽強附會地說武則天是彌勒佛投胎轉世,佛讓她代替李唐作皇帝,一統天下,當今大臣百姓都應向神皇盡忠,方可子孫昌熾;如有背叛,天理難容。武則天立即命令將經頒布天下,並令各州都建立大雲寺,收藏《大雲經》,由僧人向百姓宣講。
同年,侍御史傅遊藝帶領關中的百姓九百多人站在皇宮外請求改國號「周」,賜皇帝姓武。武則天假裝不同意,卻又提升傅遊藝為給事中。此後,文武百官及李唐宗室、遠近百姓、四夷酋長、沙門、道士等各界人士六萬餘人組成一支極其龐大的請願隊伍,要求皇帝改李姓為武姓,改唐為周。
這年九月,武則天見「民意不可違」,表示同意皇帝李旦和百官的請求,穿上龍袍,登上則天樓,宣布改唐為周,尊號「聖神皇帝」,以李旦為繼承人,賜武姓。她身穿皇帝服飾,光彩奕奕,在洛陽登上了大周皇帝的寶座。中國歷史上惟一的一位女皇,就此正式誕生了。時年67歲。
武則天稱皇以後,並不是萬事順利的。首先,她必須解決兩個矛盾:一是她同李唐宗室爭奪地位的矛盾,一是因濫殺而造成的她與大臣之間的矛盾。隨著時間的推延,她與李氏的矛盾逐漸淡化下來,要解決與大臣之間的矛盾,那批酷吏可就成了替罪羊。特別是由於告密和酷吏的橫行肆虐,造成了小人鑽營,世風敗壞,人心惶恐,冤獄遍地,怨聲載道。這說明告密和酷吏的作用已經十分不得人心。武則天由此意識到,這個權宜之計使命既已完成,該是收場的時候了。
為了安定民心,穩定政局,她下令限制告密,並向酷吏開刀。武則天禁錮了當年濫告濫殺的二十七名酷吏,找機會殺掉了以善於製造「謀反」罪而著稱的酷吏周興和來俊臣,使矛盾漸漸地緩和下來。應當說,武則天晚年時期的政治氣氛還是比較寬鬆自由的,她的統治也應當是穩固的。
周興是個殺人不眨眼的惡魔,垂拱以後,被其陷害者有數千人。天壽二年(691),酷吏丘神勣因罪被殺,有人告發周興與丘神勣通謀。武則天令來俊臣審理此案。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請君入甕」。來俊臣先不問案子,請周興去家中飲酒。席間,來俊臣向周興請教:「弟遇一案,罪犯堅不承認,為之奈何?」周興說:「我有一妙計。取一大瓮,用柴炙熱,投犯人於瓮中,不怕他不開口。」來俊臣聽罷連稱妙極,立即命人抬來一個大瓮,四周點起大火。拉周興到瓮邊說:「請君入甕」。周興雖未入瓮,但在流放嶺南途中被仇人殺死。罪惡昭著的索元禮也是同樣下場。神功元年(697)來俊臣被殺,棄屍於市,時人無不拍手稱快,欲爭相食其肉,可見這些人民憤之大與積怨之深。
武則天早些年借酷吏之手,為她掃蕩了政敵,而今又借用酷吏的頭顱,清洗自身,緩和危機。由此可見,武則天權謀之高明。
武則天踐位稱帝後,銳意圖新,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治國安邦的政略。她的第一項政略是廣招賢才。她把此項政略看成治國之本,天子之責。因此,招賢納士,選才任能,在武則天稱帝以後得到了廣泛實施。她選才的方法是:一、自舉。規定內外九品以上的官吏和百姓都可以「毛遂自薦」,根據自己的才能要求陞官或做某官。二、試官。下令各級官吏舉薦人才,親自接見。先讓其試作某官,然後提拔重用或罷免。三、員外官。這是有職無權的官,但同樣領取奉祿。四、殿試貢生。親自考貢生、親自錄取,發展完善了科舉制度。五、武舉,選拔有軍事才能和武藝的人。這種不計門第,不講地位,不論資排輩的選拔官吏方法,無疑是一種很好的措施,能廣泛地選拔有才能的人到各級衙門任職。
武則天用人不計門第,不欺無名,不避仇怨。上官婉兒的祖父上官儀和父親上官庭芝都被武則天所殺,上官婉兒被黥面罰做宮裡的奴婢,武則天發現上官婉兒文學才華很好,就把她收在自己的身邊,信任重用。批閱奏章,起草詔令都交上宮婉兒辦理。又如,武則天要宰相狄仁傑推薦一個有將相才能的人,狄推薦了張柬之,說:「這人雖然老了,但有宰相的才能。」後來武則天又要狄仁傑推薦賢才。狄說:「前次推薦的張柬之,還沒見用呀!」武則天說:「已經任命為司馬了!」狄說:「我推薦的張柬之可以當宰相,不是當司馬的。」不久張柬之被提升當了宰相。
武則天當政時期,還搜訪了不少有才能而正直的人,諸如郝處俊、杜景儉、徐有功、魏玄同、魏元忠、姚崇、裴行儉、婁師德、王孝傑、唐休景、狄仁傑、王及善、朱敬則等,都是當時有才能的文武大臣。雖然其中有的被武則天殺了,但這些大臣最突出的特點是不趨炎附勢、阿諛奉承,為人正派,敢於直諫。
武則天還愛護賢才。長壽元年(692),狄仁傑、任知古、裴行本、魏元忠等人陸續被酷吏所陷,投入牢獄。當審問狄仁傑時,他滿口承認,但事後偷偷從自己的衣服上撕下一塊布,寫明冤狀,放在絲棉襖中,借天氣轉熱,請獄官交給家人拆洗成單衣。狄的兒子拿到這個布狀上告至武則天處,武則天責問來俊臣。來說:「假如沒有事實,狄仁傑怎麼會肯承認謀反。」武則天有些懷疑,又派通事舍人周綝去查詢。來俊臣假造了一張狄仁傑的「請死表」,便叫周綝轉交武則天。武則天還是不相信,便親自召見狄仁傑,問:「你為什麼承認謀反?」狄會傑回答:「如果不承認,早已被打死了!」武則天問:「那又為什麼要作請死表?」狄仁傑說沒有這回事。武則天拿請死表讓狄仁傑看,原來是來俊臣偽造的。後來狄仁傑升為宰相,武則天非常信任他,每次稱呼不叫名字,而稱為「國老」。狄進見時,武則天也不讓他下拜,還說:「每見你下拜,我就感到全身疼痛。」狄仁傑死後,武則天哭泣說:「朝堂空了。」從此,朝廷遇大事而群臣又解決不了時,武則天便嘆息說:「天老爺怎叫我的國老死這麼早啊!」
三任徐有功,更是武則天護賢的範例。徐有功不濫用法,不枉殺無辜的官吏,為了案件,與武則天爭論也持理不讓,使她敬畏三分。徐有功被人誣告,武則天責問他:「你審訊的案子,辦錯的為什麼這麼多?」徐不慌不忙地回答說:「錯案對做臣的來說,不過是人臣之小過;不亂殺人,才是聖人的大德。」徐有功是說自己不冤枉罪犯,又含有批評武則天濫殺的意思。徐有功的回答使武則天閉口無言,武則天知徐有功為人正直,便提升他為殿中侍御史。
第二項政略是廣開言路,兼聽博採。武則天在太宗身邊生活了十幾年,深受太宗納諫之風的影響,親眼看到太宗從諫如流的大度胸懷使得群臣能廣開言路,暢所欲言,集思廣益。武則天登基後也效法太宗,以政治家的氣度讓群臣各抒己見,博納群智。貞觀老臣劉仁軌,剛正不阿,上疏以呂后禍國事讓武則天遜位,她卻並不計較。朱敬則上書要天皇免除嚴刑峻法,施以仁政,廣布恩德,使天下臣民消除恐懼和顧慮,得到武則天褒揚,被任以正諫大夫兼修國史。劉知幾進言「赦令不可太濫,不要隨便提陞官吏,裁汰多餘官員,節制恩賞及官員不可調動頻繁」等意見,中肯而切時弊,均被採納。
武則天重佛事,喜祥瑞,群臣對此多有勸諫。聖歷二年(699)十月,一樹梨花奇異地開放,武則天折一枝梨花問大臣:「這是什麼奇瑞?」諸大臣說:「陛下恩及草木,所以秋天的梨樹能再次開花。」鳳閣侍郎杜景儉卻說:「現在已是秋天,草木忽然開花。是違反自然規律的,臣擔心陛下布教施政有虧典禮。此外臣等身為宰相,本應助陛下大治天下,卻導致天理物理不平,這是臣之罪過」說畢,倒地請罪,杜景儉不諂媚逢迎,敢於直諫,很使則天感動。脫口而出:「卿真宰相矣!」
長安四年(704),80歲的武則天已經病倒在床,兒子、宰相也不能去看望,唯有面首張昌宗、張易之在旁侍候,張家兄弟倆眼看武則天病重,擔心她一旦死去,自己也活不了,便暗暗地結黨拉派,以備不策。這個陰謀被人揭發。武則天便命御史丞宋璟明,韋承慶、崔神慶宰訊。宋認為罪應處斬全家,武則天對宋璟說:「你暫時停止審訊,待我詳細審查一下狀子。」同時,又準備派宋璟到外地去巡查。宋璟知武則天意在為張家兄弟脫罪,便說:「過去規定:州縣官有罪,官品高的派御史,官品低的派監察御史去審問。至於丞官,除非國家大事,是不應當去的,不知陛下派我外出是什麼原因?」武則天無可奈何,宋璟毫不讓步,堅決要把張昌宗逮捕下獄。武則天袒護說:「昌宗已經向我坦白了。」宋璟說:「謀反大逆,是不能允許首犯免罪的。」堅持要執以國法。他放高聲調說:「昌宗受到特別的恩典,我明知堅持意見不會有好處,但大義激於內心,雖死而不遺憾!」武則天無奈,只得讓昌宗到御史台去受審。宋璟正在審問,突然又傳來武則天赦免昌宗的命令。宋璟說:「先沒敲破這小子的腦袋,實在感到遺憾!」
第三項政略是繼續推行均田制,發展農業生產,抑制豪強和土地兼并,獎勵墾荒。她多次發布詔令勸諫農桑。對於各個州縣,如果農民耕地增加,農家有餘糧,就對他們進行獎勵。否則,就必須受到處罰。武則天促進社會改良的政策,打擊了士族勢力,使庶族地主勢力得到發展,部分解放了社會生產力,社會矛盾也有所緩和。生產力明顯有所發展。652年全國有380萬戶,而到705年,即增加到615萬戶,就是顯著的例證。
第四項政略是抵禦外患,保衛疆土。她重視加強邊防,改善同少數民族的周邊關係,對於維護國家統一、鞏固邊防、發展商業等都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武則天執政期間的一個重要功績是打擊吐蕃、突厥族的進犯,安定了邊疆。692年,唐王朝以王壽傑為將打擊吐蕃族的屢屢進犯,獲得全勝,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西部邊防平安。武則天恢復了原有的安西四鎮,原已中斷的通往中亞西亞的「絲綢之路」也得以再次開通,使大唐帝國的聲威重震西域。
以上各項政略的實施,使女皇執政時期的中國,上承「貞觀之治」,一直保持較為興旺發達的局面,社會安定,經濟發展,人口倍增,邊疆穩固,國家統一,為「開元盛世」奠定了堅實而雄厚的基礎。但新的危機又出現了。
風流女皇
長期忙於政事,武后開始感到疲倦,再加上武則天雖與群臣在表面上維持著良好的君臣關係,但當年的濫殺所造成的陰影始終無法徹底驅除,因此,她的晚年是很孤獨的。在這種心態下,她求助於自己的男寵。
善於奉迎的太平公主是高祖的第18個女兒,一向和武后關係很好。她從市井中找來一個名叫馮小寶的美男子當作調諧陰陽的「靈藥」獻給太后,居然使年逾50歲的太后第一次真正嘗到了過去傳說中的閨房之樂。
可以說,這朵艷麗絕倫的牡丹花,是在即將凋謝時才第一次體驗到性愛滋潤的歡愉。為了能讓馮小寶經常進宮,太后將他送往洛陽名剎白馬寺,落髮出家成為住持,賜名薛懷義,他仗著太后的寵愛為非作歹,連貴為皇親的武承嗣和武三思都爭先為他打馬開道,其他朝臣只好敢怒而不敢言了。
後來,當薛懷義聽說皇帝又新寵幸了一位御醫時,他憤怒中竟將用6年光景修建起來的天堂和大佛付之一炬。皇帝終於忍無可忍,派太平公主誘騙薛懷義入宮,在瑤光殿中用網罩住後擊斃。
薛懷義仗誅不久,一度侍候皇帝的那位御醫原本就是一個中年的溫和男性,也因身體虛弱而被趕走。在這時候,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把年輕貌美又精通音律的張宗昌推薦給了母親,武則天一見之下,十分寵愛。不久,張宗昌又把哥哥張易之拉了進來,於是,兩兄弟就代替了前面的兩人,成為武則天的又一代男寵。
張昌宗是一位世家子弟,橫笛高手,當他身著盛裝出現在後宮時,就連宮中年長的女官們也不由地發出讚歎之聲。這是一個俊美得令武則天心魄迷盪的美男子,連男人見了也不能不動心。武則天立即封張氏兄弟以高官、豪宅、奴婢、財物。
由於武則天在私生活上很需要他們,又在政治上依靠他們,所以,他們兩人的權勢越來越大,其勢力遠遠超過一般人的想像。以至連武承嗣、武三思這些武氏諸王也像當年奉迎薛懷義一樣,爭先恐後地討好這對美少年,親切地稱之為五郎、六郎。
武則天越到晚年,越是追求閨房之樂。她命僧人胡超調配長壽葯,經過3年的歲月,耗資甚巨,終於完成。這可能是一種強性葯,則天皇帝服後,感到近幾年來從未有過的爽快。
由於自以為恢復了往年的活力,這一時期在洛陽幾乎每天都舉行以二張為中心的宴會,武則天屢屢親臨。在一次酒宴中,武三思說張昌宗的美不屬於人間,很可能是仙人王子喬轉世。武則天聽了很高興,於是下令製造有鶴形圖案的紗衣和有輪子的木鶴,由張昌宗扮成騎鶴吹整的「升仙太子」王子喬,並召來家之間等詩人觀看賦詩。
武則天更選拔了許多英俊少年在奉定府供奉。於是,宮中民間到處都傳說「女帝淫蕩」。更有甚者,「民間有人認為自己兒子色白,或有人自稱陽物其大無比,乃天下絕品,而希望進入奉定府」。武則天的淫亂由此可見一斑。
在皇帝眼中是神話中的玉童臨凡的張氏兄弟,在一般朝臣眼中,卻是將帶來災難的妖人。二張得勢以後,經常胡作非為,貪贓枉法,隨意打擊不順從自己的官吏,又私自殺害了議論二張兄弟權勢過大的李顯的長子和他的妹妹永泰郡主、妹夫武承嗣之子武延基,引起了朝廷官員的憤怒。一些大臣多次收集張氏兄弟的犯罪證據,想將其繩之以法,但都被武則天赦免。
官員們看到用法律制裁不了二張,就採取了武力政變的方式,準備用武力將其殺掉。政變的目的起初並非為了推翻武則天,僅是為了殺掉張氏兄弟。宰相張柬之等五位朝廷的重要人物,聯絡羽林軍將領以及太子李顯、相王李旦、太平公主等一大群勢力,乘武則天卧病不起之機,突然發難,攻佔了玄武門,在武則天的迎仙宮搜出張易之、張宗昌,就地處死,完全控制了武則天。
事情既已至此,就順便把武則天請下皇位,迎立中宗。政變的第二天,武則天下《命皇太子監國制》。政變後的第三天,中宗即位,去掉武周國號,仍稱為唐,中斷了十五年的大唐復立。
武則天生有四子:李弘、李賢、李顯和李旦。在武則天稱制期間,李弘、李賢被武則天毒死和逼殺,李顯曾即位為中宗,但沒過多長時間,就被武則天廢為廬陵王,李旦也曾在中宗之後為睿宗,不過「居於別院」,從未上過龍廷。
中宗李顯在武則天當政中度過了一段艱難的歲月,他先是被幽禁於皇宮別院,繼而被流放到房陵,在房陵亦被軟禁。在武則天當皇帝的十五年里,他們夫妻倆的確是膽戰心驚地過日子,因為武則天已害死了兩個親生的兒子,李顯惟恐什麼時候厄運會突然降臨到自己頭上,所以每當京城有詔書傳來,李顯都惶恐地要自殺。這時候,妻子韋氏總是勸他說:「人世間禍福無常,最多也不過一死,你又何必如此害怕?又為什麼要急著自殺呢?」就這樣,夫妻倆相依為命,一起度過了十五六年的惶恐歲月。
公元705年11月,八十二歲的武則天在洛陽上陽宮憤恨而死。死前遺囑:「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第二年,其子唐中宗不顧眾人的強烈反對,為母親舉行了隆重的葬禮,護靈柩回長安,與唐高宗合葬乾陵。
人們看到在乾陵旁聳立著兩座高大的石碑:一座是「述聖記碑」,記述著高宗的文治武功,碑文是武則天寫成的。另一座就是武則天女皇的紀念碑,碑上隻字沒有。據說立無字碑也是女皇的遺囑,讓她的功過留給後人評說。
無論是漢朝的呂后還是唐朝的武則天,她們身為女人,在其柔媚的外表下,掩蓋著的是果敢、狠毒、強硬的性格。她們將剛烈和嫵媚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把大略雄才與陰險狠毒的手段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可以說,她們具有英雄之相。
武則天稱帝十五年,前後專政近五十年,在她掌握政權期間,為中國歷史的發展做出了相當的貢獻。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間,共取進士二百零五人,而在唐高宗和武則天統治的五十五年間,取進士一千多人,選拔了一大批庶族地主出身的優秀人才。她還極其重視文化教育事業,倡導編纂了許多文化典籍。
當然,武則天晚年生活靡費很大,讓她的侄子武三思及男寵張氏兄弟把持朝政也造成了政治的混亂,尤其是她縱容女兒太平公主爭權奪利,做了許多壞事。另外,她任用酷吏,大殺宗室大臣,李唐宗室近支被殺盡,除自己的親生兒子李顯、李旦以外,唐高祖、太宗、高宗的子孫全部誅除。十四年間的五十八個宰相,被殺被貶各有二十一人,佔百分之七十二以上。武則天終於落下了一個「千古忍人」的惡名。
但無論如何,武則天還是像一顆流星划過中國漫長的封建歷史蒼穹,閃爍著奪目的光輝,引發著後人無限的思考。她的所有的意義,就在於她是中國歷史上惟一的一位女皇。
的確,她想把李唐王朝變為武周王朝的企圖是失敗了,後人談起武周時期,只是把它當作唐朝的一個小插曲,或是唐朝的一個組成部分,根本不把它看成是一個獨立的朝代,更何況武則天臨死之前,還政於李氏,彷彿本來是李家的政權,自己只是代為管理一段而已,連自己都不承認有獨立的皇帝資格。
當然,武則天更沒有把中國變為一個「女兒國」,沒有把中國的男皇制改為女皇制,儘管她不服,儘管她採取了許多畸形的手段進行抗爭,她還是失敗了,她所爭取到的最大的榮譽是能與高宗合葬,這或許是一種象徵,象徵著她有著同皇帝平等的女皇的地位,但要想壓倒男皇,那是無論如何也辦不到的。
然而,這已經夠了,武則天以嶄新的姿態出現在皇帝寶座上,給門閥士族勢力以毀滅性的一擊,使這塊板結的土壤開始鬆動,也給黑沉沉的男人世界以沉重的一擊,使中國的男人們終於被迫正眼看看女人,也重重地當眾打了中國宗法觀念的一記耳光,讓中國男人從此不敢忘記中國女人的威力。
我們決不做把男皇制換成女皇制的無聊之想,只是想通過武則天的成敗,看看女人為中國歷史注入的活力,這對於從深層里解放我們的思想,或許不無好處。
也許是武則天這位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開了女人做皇帝的先河,引得韋後、太平公主甚至安樂公主這樣的女人都躍躍欲試;也許是武則天的雄才大略顯示了女人的威力,使得中國的貴族婦女不甘再屈居人下或是屈居宮中,在武則天以後,唐中宗的皇后韋後、韋後的女兒安樂公主以及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居然都想當皇帝,而且屢試身手,弄得烏煙瘴氣,朝野不寧,確也算得中國歷史上的一大奇觀。
可惜她們既無其才,又無其德,剩下的只是一種野心。因此她們實際上只是想當女皇的野心家、陰謀家而已。
推薦閱讀:
※一生必讀的中國帝王史(十一、李世民)
※中國漢朝鼎盛巔峰的皇帝,既不是漢武帝,也不是漢光武帝
※古代帝王死後為什麼要口含「玉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