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用藥這6大誤區,一定要注意

中晚期癌症患者多數身體伴有疼痛,疼痛不僅會影響患者的情緒,還會對其飲食和睡眠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在癌痛患者治療中正確認識和應用鎮痛藥物十分重要。

作者丨胡剛 上海市肺科醫院

來源丨上海葯訊

誤區1:鎮痛治療只要能使疼痛部分緩解即可

我們知道疼痛的評估標誌是患者的睡眠,鎮痛治療的目的是為了提高癌痛患者的生命質量,因此鎮痛藥物的使用療效最低要求是達到無痛睡眠。而真正意義上生命質量的提高還包括無痛休息以及無痛活動。

誤區2:長期服用麻醉鎮痛藥物會產生成癮性

成癮性的特徵是持續的、不擇手段地渴求使用阿片類藥物,其目的不是為了鎮痛,而是達到欣快感,這種對藥物的渴求行為導致藥物的濫用。經過國內外的大量臨床研究表明癌痛藥物治療普遍開展使得阿片類鎮痛藥用量出現明顯增加的趨勢,但是其濫用人數反而呈現下降趨勢,醫療用藥並未增加阿片類藥物濫用的危害。

誤區3:注射用鎮痛藥物(如哌替啶)比口服藥物效果更好

臨床研究顯示阿片類藥物口服途徑比注射給葯更少產生依賴性。其中哌替啶的鎮痛強度僅為嗎啡的1/10,它的代謝產物去甲哌替啶清除半衰期長,而且具有潛在的神經毒性和腎毒性。口服生物利用度差,多採取肌肉注射給葯,肌注本身也會引起疼痛。WHO已將哌替啶列為癌痛治療不推薦藥物。

誤區4:服用大劑量嗎啡會引起中毒

WHO「三階梯止痛」的基本原則強調個體化給葯,阿片類藥物應根據患者的個體需要給予正確的劑量,否則會導致鎮痛效果不能達到預期。還有,阿片類藥物沒有天花板效應,恰當的用藥劑量是指在作用時間內既能充分鎮痛又沒有難以耐受的副作用劑量。

誤區5:疼痛的時候給葯,不疼的時候不給葯

癌痛按時給葯是達到預期鎮痛效果的一條非常重要的原則,例如美施康定片每12小時給葯一次,無論給葯當時患者疼痛是否發作,而不是按需給葯,這樣可以保證疼痛持續緩解。

誤區6:應用非阿片類藥物更安全

阿片類的藥物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便秘,而嘔吐、鎮靜等不良反應大多是暫時的或者可耐受的,長期服用沒有肝、腎等器官毒性作用。然而長期應用非甾體抗炎葯的病人,隨著用藥時間的延長,會出現胃腸、肝、腎等毒性反應危險性會隨之增加,而且該類藥物只能緩解輕度疼痛。

藥師在臨床工作中需要加強對癌痛患者的用藥教育,提高患者對阿片類藥物的正確認識,增加用藥依從性,從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推薦閱讀:

高血壓常見用藥誤區,你中招了嗎?
子宮內膜增生治療用藥
安全用藥 人人有責
這些器官很怕濫用藥
孕期亂用藥可致子女同性戀

TAG:誤區 | 用藥 | 注意 |